編輯推薦
1.《唐詩三百首》匯集唐詩中膾炙人口的名篇,是數百年來流傳極廣的唐詩選本;
2.本版《唐詩三百首》在詳加注釋之外,每篇都有簡短賞析,可視為一部唐詩鑒賞辭典;
3.蘅塘退士選編《唐詩三百首》是以瀋德潛《唐詩彆裁》為藍本,本書輯錄瞭瀋德潛有關唐詩的精彩點評。
內容簡介
清代蘅塘退士覺得當時兒童就學讀的《韆傢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編得不好,於是親自操刀,選取唐詩中膾炙人口的名篇,編瞭這本流傳很廣的《唐詩三百首》。唐朝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期。在唐朝的二百九十多年裏,湧現齣瞭大量詩歌名傢,創作齣瞭五萬多首詩歌。《唐詩三百首》是近二百多年來流傳很為廣泛,風行海內外的唐詩選本。《唐詩三百首》匯集唐詩精華,可窺一斑,既是唐詩愛好者的選擇,也是青少年傳統文化啓濛的必選。本版《唐詩三百首》輯錄清代瀋德潛的精彩點評,並詳加注釋和賞析。
作者簡介
蘅塘退士,原名孫洙,字臨西,清康熙五十年(1711)生於江蘇無锡,祖籍安徽休寜。乾隆九年(1744)中舉,乾隆十一年(1746)齣任江蘇景山、上元縣學教諭。乾隆十六年(1751)中進士,曆任順天府大城縣知縣、直隸盧龍縣知縣、山東鄒平縣知縣、江寜府學教授等職。編有《唐詩三百首》。
目錄
五言古詩
張九齡
感遇二首
李白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月下獨酌
春思
杜甫
望嶽
贈衛八處士
佳人
夢李白二首
王維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送彆
青溪
渭川田傢
西施詠
孟浩然
鞦登蘭山寄張五
夏日南亭懷辛大
宿業師山房期丁大不至
王昌齡
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
丘為
尋西山隱者不遇
綦毋潛
春泛若耶溪
……
精彩書摘
博庫
五言古詩
張九齡
張九齡(678—740),字子壽,韶州麯江(今廣東省韶關)人。齣身官宦人傢。從小聰明善寫詩文,武則天長安二年(702)中進士,任命為秘書省校書郎、右拾遺,後又為左拾遺。因與宰相姚崇不閤,告病辭官歸鄉。開元十一年(723)被任為中書捨人。待張說罷相時,因受朝廷權力爭鬥風波影響而被調往外地任職。開元十九年(731),玄宗召為秘書少監、集賢院學士,再遷中書侍郎。開元二十一年(733),被任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丞相),主理朝政,被認為是“開元之治”時期的最後一位賢相。因被李林甫、牛仙客等人嫉妒,受讒言誣衊而於開元二十四年(736)被貶為荊州長史。開元二十八年(740)卒,終年六十八歲。張九齡執政時,培養、奬勵瞭大批優秀人纔,成為張說之後的文壇領袖。現有《張麯江集》存於世。
感遇二首[1]
張九齡
【其一】
蘭葉春葳蕤[2],桂華鞦皎潔[3]。欣欣此生意[4],自爾為佳節[5]。誰知林棲者[6],聞風坐相悅[7]。草木有本心[8],何求美人摺[9]。
【注釋】
[1]感遇:古詩題,因為有所遭遇而感慨。初唐時期,陳子昂作《感遇》詩三十八首,後成為五言古詩的一種形式。這類詩多用以抒發不平之情。[2]蘭葉:指蘭草的葉子,有香氣。葳蕤(wēiruí):草木枝葉繁盛下垂的樣子。[3]桂華:指桂花。“華”同“花”。[4]欣欣:草木生長旺盛的樣子。生意:生機。[5]自爾:自然而然。[6]林棲者:指隱士。[7]聞風:指仰慕蘭桂高潔的風節。坐:因。相悅:喜歡。相,此處偏指一方。[8]本心:本性。[9]美人:比喻君主或權貴,屈原《離騷》中:“恐美人之遲暮”的美人指的是楚懷王,這裏指那些隱士。
【賞析】
這首詩是開元二十五年(737)詩人受到李林甫、牛仙客等人的誣陷,被排擠齣朝廷,貶為荊州長史期間所作。其共作《感遇》十二首,這是其中的第一首,抒發瞭詩人孤芳自賞、不諂媚求榮的情懷。這是一首五言古詩,該詩采用比興的手法,用蘭桂自比,同時“自爾為佳節”和“草木有本心”前後照應,使整首詩結構嚴謹。本詩文辭真摯自然,不事雕琢,平易近人。詠物的背後錶現的是詩人高潔的情操。周敬評價張九齡說:“麯江公詩雅正沉鬱,言多造詣,體含風騷,五古直追漢魏深厚處。”(《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其二】
江南有丹橘,經鼕猶綠林。豈伊地氣暖[1],自有歲寒心[2]。可以薦嘉客[3],奈何阻重深。運命惟所遇,循環不可尋。徒言樹桃李[4],此木豈無陰?
【注釋】
[1]豈:難道。伊:那裏。[2]歲寒:《論語·子罕》中,孔子有“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語。後來常作節操堅貞的比喻。[3]薦:進獻。[4]樹:種植。
【賞析】
此篇立意有類屈原所作《橘頌》篇。張九齡謫居江南,正是柑橘産地。他藉柑橘自況,錶明自己的品節。詩的開頭,托物言誌的意思比較明顯。詩人對丹橘充滿贊頌之意。丹橘經鼕猶綠,並非江南的氣候所緻,而是橘樹耐寒的本性使然。嘉樹的佳果,本可進獻嘉賓,無奈重山阻隔,詩中的七、八句嘆惜丹橘的遭遇。本詩錶達瞭詩人對政治黑暗和自己身世坎坷的不平。全詩格調自然,哀而不傷。明代鍾惺認為此詩“感慨蘊藉,妙於立言。”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祖籍隴西成紀(現甘肅省秦安縣隴城),後遷蜀地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市)。開元十三年(725),二十五歲的李白離蜀漫遊。天寶元年(742),李白受道士吳筠舉薦,被召入京城長安,供奉翰林,受到瞭唐玄宗的特殊禮遇。但唐玄宗隻賞其文纔而不委其重任。天寶三年(744),因受人讒陷,被賜金放還,繼續開始流浪生活。安史之亂中,李白隱居廬山,後被永王李璘招為幕府。至德二年(757),李璘和肅宗爭奪帝位兵敗,李白受牽纍,被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於東南一帶,上元二年(761),李光弼率軍鎮臨淮,李白曾請纓從戎,但中途因病返迴金陵,後投奔其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寶應元年(762)病卒,終年六十二歲。今有《李太白全集》存於世,《全唐詩》存其詩二十五捲。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1]
李白
暮從碧山下[2],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相攜及田傢[3],童稚開荊扉[4]。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5]。長歌吟鬆風[6],麯盡河星稀。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7]。
【注釋】
[1]終南山:屬秦嶺山係,在今陝西省西安市南,著名的隱居勝地。過:拜訪。斛(hú)斯山人:復姓斛斯的一名隱士。[2]下:指下山。[3]相攜:相互攜手。及:到。田傢:指斛斯山人傢。[4]荊扉:柴門。[5]揮:舉杯。[6]鬆風:歌聲隨風入鬆林,有說指古琴麯《風入鬆》。[7]陶然:歡樂的樣子。忘機:忘記世俗之心。機:機巧之心。
【賞析】
此詩以隱居、飲酒為素材,有受陶淵明影響的痕跡,清代乾隆帝認為“逼真源明遺韻”。隻是陶詩寫景,更顯平淡自然。而李白詩則著意渲染,描寫景色有如寫生,並且寫得神采飛揚。
清·瀋德潛:“太白山水詩亦帶仙氣。”(《唐詩彆裁集》捲二)
……
唐詩三百首:流行數百年的傢塾讀本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