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觉思维》一书,是在韩国出版的《??? ??》的中文翻译版。本书作者郑珍好在16年的职场生涯中形成了一套独具一格的思维整理方法和技能,并一手创办了“J视觉学校”,希望有更多的人因此受益。本书适合职场工作、家庭生活、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的思维整理和信息传达,是一本超凡脱俗的适合广泛读者追求“创新”的思维整理训练书。
与“手”相关的一切技能都与天赋无关,人通过后天的努力完全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只要用心,平凡的日常生活也会变得超凡脱俗。——郑珍好
本书是使用代表事物、思维、概念等含义的象征图像与简单的文字,整理思维、传递情感、表达心境、寻找乐趣的思维训练图书。书中讲述了视觉思维整理法的诸多构成要素,并详细列举了用途与示例。可着力培养用图形思考和整理习惯,可极为迅速捕获创意点子与灵感,可更加轻松理解复杂难懂的知识。让你在讲话或提出自我主张的时候更有说服力,更容易激起听众的共鸣。
郑珍好[韩],“J视觉学校”创办者,作为工科生,自学绘画,在韩国曾3次举办个人水彩画展。他喜欢通过社交网络与他人分享知识,寻找只属于自己的幸福。私下热衷于写生和旅行,十分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写在开始的话
信息汇聚时代的创意力
融合的时代,创造型思维从哪里来
手绘制图与电脑制图,左脑与右脑的均衡
信息洪水与视觉思维
信息视觉化——信息图像
谁应该看这本书呢
本书有效使用法
忘记美术课的阴影
一起“山寨”吧
译者的话
想要在这个时代活出你自己,真的是太难了
part 01
关于视觉思维
视觉思维的定义与优势 002
体验手绘带来的快感 008
是艺术还是技术 008
使用电脑还是使用手绘 009
三分钟之内画好,三秒钟之内共享 011
绘画的“葵花宝典” 013
1. 粗线 013
2. 影子 013
3. 绘画文字都兼顾 014
简便又有效的绘画工具 015
在限制中产生创意 015
粗笔 016
画影子用的灰色马克笔 016
厚实的画纸 017
{访谈}重回乱涂乱画的孩童时代——社会保障工作者、漫画家 李昌 018
part 02
视觉思维基本要素
像学一门语言一样邂逅视觉思维 024
视觉思维整理步骤 024
视觉单元 024
视觉单元组 025
视觉信息 025
用线与简单图形画出的基本要素 026
视觉思维基本图形 026
基本图形的组合 027
了解多样的基本要素 028
句首符号 028
对话泡泡 029
箭头 030
标题框 032
标题艺术字 035
表情 036
画小人也要萌萌哒 038
画小人萌萌哒的方法 038
表达多样的行为 040
【笔记】 图画文字项目 046
part 03
视觉单元/抓住日常事物的特征
日常生活中现成的视觉单元——注意与警告标志 050
熟悉又亲切的绘画记号——天气 053
表现空间的工具——家具 055
既相同又不同——卫生间 058
为了料理而绘画——厨房器具 060
吃货们的福利——饮食、小吃 061
表达气氛或状态——身体部位 063
引起共鸣的手段——兴趣爱好 066
越来越普及的必需品——电器及电子产品 070
生活中必不可少——交通工具 072
表达气氛或状态——身体部位 075
抓住普遍特征——动物 077
有趣的创作——鱼和鸟 080
实用主义视觉单元——职场生活 082
{访谈} 使用视觉思维的快乐——诚信女子大学 赵卿 087
part 04
视觉单元组合法/表现关系、时间、过程
自由的制作过程——鸡蛋三明治的做法 092
手把手教你——图画菜谱 094
抓住关键词——手绘读书讲座海报 097
插入图片更耐看——演讲的十项原则 100
让静止的图片呼吸——纸片漫画 108
良言千句不如好画一张——视觉思维告示板 112
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家庭读书报 113
强化信息传递——拉赞助 115
一张画表现复杂过程——出版过程 118
不费力的兴趣爱好——收藏礼物包裹 119
表现业务过程——汽车租赁预约系统 121
广告中的视觉思维——宋浩俊,发射个人人造卫星 122
{访谈} 带着自信开始吧——14年职场生涯上班族 徐秀英 124
part 05
视觉信息/抓住信息的核心要点
用流程图表达步骤 128
你的书包里有什么呢 130
整理一天故事的图画日记 131
新年的10个目标 134
安全事故处理要领 135
保持创意的29个方法 137
TEDx演讲者指南 145
{访谈} 全新的沟通手段——职场妈妈 申智贤 147
part 06
思维导图/让思维在体系中扩张
何为思维导图 152
思维导图的定义 152
邂逅思维导图 154
相比于左脑,右脑更优越 156
思维导图的用途 156
思维导图是工具,更是习惯 157
试着画思维导图 159
手绘思维导图 159
所需工具 159
思维导图构成要素 161
实践思维导图 164
使用思维导图软件 168
使用思维导图软件的优势 168
推荐几款常见的思维导图绘制软件 169
与思维导图软件变亲近 172
思维导图的在线共享 172
在线绘制思维导图 175
让思维导图成为习惯 177
思维导图使用案例 179
视觉思维讲座计划书 179
行李准备 179
公司活动:筹备思维导图绘制大赛 182
筹备水彩画展 185
整理课堂笔记 187
【笔记】 整理iPad Air广告 191
{访谈} 既有创意又有逻辑的工具——光州极乐小学 金滉老师
193
part 07
图示记录法/实时记录的视觉思维
何为图示记录法? 198
使用绘画做笔记 198
正确的图示记录方法 201
图示记录构图方式 205
电脑与手绘 208
扫描仪 210
信息图像:2015年社交媒体展望 214
用视觉思维记录漫画:韩国钟根堂的故事 217
2014“韩国知识共享”国际研讨会 219
CBS改变世界的15分钟 229
首尔使用者经验分享会(UXcampSeoul)2014 234
现代汽车R&D;中心内部报刊 238
{访谈} 绘画是人的本能——正旺小学 金车铭老师
240
作者后记
视觉思维是神马?即刻开始,持之以恒吧!
《视觉思维:3分钟绘画,3秒钟共享,思维整理法》这本书,简直是给我这样“文字型”思考者的一剂良药。我承认,我一直以来都沉溺于文字的海洋,认为只有通过细腻的文字描述,才能将事物表达得淋漓尽致。然而,现实往往是,我写出来的文字,有时连我自己都觉得晦涩难懂,更别提让别人理解了。这本书的“3分钟绘画”理念,一开始让我有些犹豫,我怀疑自己那“画不来”的双手是否能胜任。但它强调的并非艺术技巧,而是作为一种思维工具,这让我重拾了信心。我开始尝试用简单的图形和符号来记录我的想法,比如一个圆形代表一个概念,箭头表示方向或关系,甚至一些简单的笑脸或哭脸来表达情绪。令人惊奇的是,当我在笔记本上随手画下这些东西时,那些原本纠结不清的思路,竟然开始变得清晰起来。我发现,通过“画”出来,我能更直观地看到各个想法之间的联系,更能抓住问题的核心。这种可视化的过程,就像在脑海中构建了一个思维的地图,让我可以清晰地导航,不再迷失方向。而“3秒钟共享”则更是让我看到了沟通的另一种可能。我不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组织语言,去担心措辞是否得当,而是可以迅速地将我用图形整理好的思路,通过一张简单的图,快速地传递给同事或朋友。这种“所见即所得”的沟通方式,不仅大大提高了沟通效率,也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误解。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所倡导的“思维整理法”,是一种真正能够改变我思考习惯的方法。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的大脑并不是缺乏想法,而是缺乏一种有效的方式去捕捉、组织和表达这些想法。通过这本书,我学会了如何将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用视觉化的方式固定下来,如何将复杂的逻辑关系,用简洁的图形展现出来,从而实现更高效、更深刻的自我认知和对外沟通。
评分《视觉思维:3分钟绘画,3秒钟共享,思维整理法》这本书,就像是我思维世界里的一位“点石成金”的魔术师,它将我脑海中那些杂乱无章的念头,一一化为了清晰、生动的画面。我长期以来饱受“想法很多,但表达不出来”的困扰,总觉得脑子里有许多宝藏,却无法将它们有效地挖掘出来,更遑论与他人分享。这本书的“3分钟绘画”理念,对我来说,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它告诉我们,绘画不是艺术家的专利,而是一种人人皆可使用的思考和表达工具。我开始在日常的思考过程中,尝试用简单的线条、图形来记录我的想法。例如,我用一个圆圈代表一个事件,用箭头表示事件的推进方向,用分支来展示不同的结果。令人惊喜的是,当我这样做时,那些原本在我脑海中盘旋、模糊不清的思绪,竟然变得清晰、有条理起来。我能够更直观地看到问题之间的联系,更能抓住问题的关键点,甚至能够发现一些我之前忽略的细节。而“3秒钟共享”这个理念,更是将这种清晰的思维,转化为了极高的沟通效率。我不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组织语言,去制作精美的PPT,而是可以利用我绘制的简单图形,快速地与他人分享我的核心观点。这种“所见即所得”的沟通方式,不仅节省了我宝贵的时间,也大大减少了沟通中的障碍和误解,让团队协作更加顺畅。这本书所提供的“思维整理法”,让我认识到,视觉化思考是一种强大的思维模式,它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问题,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更自信地与世界连接。
评分自从翻阅了《视觉思维:3分钟绘画,3秒钟共享,思维整理法》,我感觉自己的脑袋像是经历了一场“大扫除”,那些原本杂乱无章的念头,如今都找到了清晰的归宿。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想法很多,但表达不出来”的典型代表。明明脑子里像有两个脑袋在打架,有无数个想法在奔腾,可一旦要说出口,或者要写成文字,就变得语焉不详,甚至面目全非。这本书的“3分钟绘画”概念,一开始确实让我有些打退堂鼓,我怀疑自己那“画不来”的手能否胜任。但它强调的并非艺术美感,而是将想法可视化的功能,这让我重拾了信心。我开始在笔记本上,在思考问题时,大胆地尝试用简单的图形来表达。比如,我用一个圆圈代表一个项目,用箭头连接不同的阶段,用分支表示不同的选项。令人惊奇的是,当我这样做的时候,那些原本在我脑海里盘旋、互相纠缠的想法,竟然开始变得清晰有序。我发现,通过“画”出来,我能够更直观地看到各个想法之间的联系,更能抓住问题的核心,甚至能够发现一些我之前忽略的细节。而“3秒钟共享”这个理念,更是让我看到了沟通的另一种可能。我不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制作精美的PPT,去斟酌每一个字,而是可以迅速地将我整理好的思维导图,通过一张简单的图,快速地传递给我的团队或朋友。这种“所见即所得”的沟通方式,不仅大大提高了沟通效率,也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误解,让团队协作更加顺畅。这本书所倡导的“思维整理法”,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关于绘画,更是关于如何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思考过程。它教会我如何将抽象的思维转化为具体的视觉语言,从而实现更深刻的自我认知和更有效的人际沟通。
评分这本书,《视觉思维:3分钟绘画,3秒钟共享,思维整理法》,对我这样长期以来习惯于“文字思考”的人来说,简直是一场思维方式的革命。我一直认为,思想的深度和精确性,只能通过精炼的文字来表达,然而,现实往往是,我写出的文字,有时连我自己都觉得难以理解,更别提让别人领会了。这本书提出的“3分钟绘画”,一开始让我颇为犹豫,我自认没有绘画天赋,但书中所强调的“绘画”并非艺术,而是思考和表达的工具,这让我重拾了信心。我开始尝试在工作笔记中,在思考复杂问题时,随手画下一些简单的图形和符号。令人惊奇的是,当我这样做的时候,我脑海中那些原本模糊不清、难以捉oxymethyl的想法,竟然开始变得清晰、有序起来。一个简单的流程图,一个概念模型,就能将复杂的问题层层分解,让我看得一清二楚。这种可视化过程,不仅仅是对信息的记录,更是一种深度的思考和分析。它迫使我去提炼核心信息,去梳理逻辑关系,从而让我对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3秒钟共享”这个概念,更是将这种清晰的思维,转化为了惊人的沟通效率。我不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准备冗长的报告,去推敲每一个词句,而是可以用一个简洁却信息量十足的图,快速地与同事或朋友分享我的想法。这种“所见即所得”的沟通方式,不仅节省了我宝贵的时间,也极大地减少了沟通中的障碍和误解。这本书所倡导的“思维整理法”,让我认识到,视觉化思考是一种强大的思维工具,它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知世界,更有效地与他人连接。
评分这本《视觉思维:3分钟绘画,3秒钟共享,思维整理法》就像在混沌中点燃的一束火把,瞬间照亮了我那些原本模糊不清的想法。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很难把脑子里那些零散的念头变成清晰、有条理的东西的人,尤其是在需要表达给别人的时候,更是常常词不达意,令人沮丧。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我的救星。我特别喜欢它“3分钟绘画”这个概念,这一下子就把我的畏难情绪给打消了。以前觉得画画需要很高的技巧,需要从小训练,而这本书告诉我们,这里的“画”更多的是一种表达工具,是把抽象的概念具象化的桥梁。它鼓励我去大胆地尝试,用最简单的线条、形状,甚至涂鸦,来勾勒出我的想法。刚开始的时候,我确实有些不自信,画出来的东西实在算不上“艺术”,但随着一次次的尝试,我发现,即使是最简单的图,也能比一长串的文字更能抓住重点,更能传达核心信息。这种“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思考的凝练。它迫使我去思考:我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这种梳理的过程,比我埋头苦写要高效得多。而且,它提倡的“3秒钟共享”更是颠覆了我对沟通的认知。以往,我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准备PPT,去组织语言,去反复修改,才能勉强将我的意思表达清楚。现在,我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配上一两句话,就能让对方快速理解我的想法,甚至引发他们的兴趣。这种高效的沟通方式,不仅节省了我的时间,也大大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和人际交往的顺畅度。最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整理法”。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画画或如何沟通,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它教会我如何将复杂的思维过程可视化,如何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图像,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也更容易被他人理解。这本书真的给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我看到了一个更清晰、更高效的思考和沟通方式。
评分读完《视觉思维:3分钟绘画,3秒钟共享,思维整理法》,我感觉自己的大脑仿佛被“重塑”了一般。长期以来,我总觉得自己是个“想法很多,但表达不出来”的人,很多时候,脑子里明明有一个绝妙的主意,但一旦要说出口或者写下来,就变得支离破碎,失去了原有的光彩。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表达的困境。它提出的“3分钟绘画”概念,一开始让我有些嘀咕,我自认手残,画出来的东西大概只能逗小孩玩。但书里反复强调,这里的“画”是一种思考工具,是一种将抽象概念可视化的手段,这让我彻底放下了顾虑。我开始在工作会议上,在思考复杂问题时,大胆地拿起笔,画一些简单的图。出乎意料的是,当我开始用线条和形状来描绘我的想法时,我发现那些原本纠结不清的逻辑,突然变得清晰明了。一个简单的流程图,一个概念地图,就能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易于理解的部分。我甚至发现,有时候我需要思考很久才能阐述清楚的事情,通过一个简单的图形,对方就能瞬间领会。这种“3秒钟共享”的能力,简直是职场的神器。我不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制作精美的PPT,去反复推敲遣词造句,而是可以用一个绘制迅速的图,加上简短的解释,就能让我的观点得到高效的传达。这不仅节省了我的宝贵时间,也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和影响力。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提供的“思维整理法”,不仅仅是绘画技巧,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根本性改变。它鼓励我主动地将信息转化为视觉语言,从而更深入地理解问题,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我感觉自己的思考变得更加立体、更加有条理,也更加具有创造性。它让我明白,原来清晰的思维和高效的表达,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遥不可及。
评分这本书,名曰《视觉思维:3分钟绘画,3秒钟共享,思维整理法》,读罢掩卷,心中豁然开朗,仿佛有一扇被尘封已久的门被悄然推开。我一直是一个习惯于用语言来思考和表达的人,认为文字的细腻和逻辑是描绘世界的最佳工具。然而,现实却是,我的文字有时显得冗长而晦涩,甚至连我自己都觉得难以完全传达出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本书的“3分钟绘画”理念,一开始让我有些忐忑,我从未觉得自己擅长绘画,也担心这是否会增加我的负担。但当我深入阅读后,我才明白,这里的“绘画”并非艺术创作,而是一种将抽象思维可视化的强大工具。我开始尝试将这个方法应用到我的日常工作和学习中,每当我遇到一个复杂的概念,或者需要梳理一系列的思绪时,我便拿起笔,用简单的线条、图形和符号来描绘它们。令人惊奇的是,这种可视化的过程,极大地帮助我理清了思路,将那些杂乱无章的想法,编织成了一幅幅清晰的思维导图。我能够更直观地看到各个信息点之间的联系,更能抓住问题的本质,甚至能够发现一些我之前从未注意到的逻辑漏洞。而“3秒钟共享”这个概念,更是让我看到了沟通的效率奇迹。我不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组织语言,去撰写冗长的报告,而是可以迅速地将我绘制好的视觉化信息,简洁明了地传达给我的同事或朋友。这种“所见即所得”的沟通方式,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也极大地减少了信息传递的损耗,提升了协作的效率。这本书所提供的“思维整理法”,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的启蒙,它让我认识到,原来用眼睛去思考,用图像去表达,可以如此高效而富有洞察力。
评分这本书,《视觉思维:3分钟绘画,3秒钟共享,思维整理法》,如同在我混乱的思绪中投下了一束精准的探照灯,瞬间照亮了那些我一直难以捕捉和组织的核心。我一直以来都苦于自己的想法过于发散,难以形成有条理的输出,尤其是在需要向他人传达时,更是显得力不从心。这本书的“3分钟绘画”概念,一开始让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我总认为绘画是需要专业训练的技能,而这本书却告诉我们,它是一种人人皆可掌握的思考和表达工具。我开始尝试将这个理念运用到我的日常工作中,每当遇到一个新项目或者需要梳理一个复杂的问题时,我不再只是埋头于文字材料,而是拿起笔,在纸上画出我脑袋里闪过的关键信息、逻辑关系,甚至是情绪。令人惊喜的是,这些简单的线条和图形,竟然能将我脑海中盘根错节的想法,梳理得井井有条。这种可视化的过程,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深度的思考。它迫使我去思考,我的核心目标是什么?达到目标需要哪些步骤?各个步骤之间是什么样的依赖关系?这种思考过程,比我单纯地写报告要高效得多,也更加深刻。而“3秒钟共享”这一点,更是颠覆了我对沟通效率的认知。以往,我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准备沟通材料,去组织语言,去担心对方是否能理解。现在,我可以用一个简单却富有信息量的图,配上寥寥数语,就能让对方快速地理解我的核心观点。这种即时、直观的沟通方式,极大地减少了信息传递的损耗,也大大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和人际交往的顺畅度。总而言之,这本书提供的“思维整理法”,不仅仅是关于如何画图,更是关于如何思考,如何整理,如何与世界更好地连接。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更清晰、更高效的自我。
评分《视觉思维:3分钟绘画,3秒钟共享,思维整理法》这本书,就像是我长久以来思维困境中的一盏明灯,瞬间照亮了那些我曾经迷茫和纠结的角落。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想法很多,但表达不清”的人,脑海里那些飞速闪过的灵感,一旦试图用语言捕捉,就变得模糊不清,甚至完全变了味。这本书的“3分钟绘画”概念,对我来说,简直是及时雨。它告诉我,绘画并非高不可攀的艺术,而是一种将抽象概念具象化的有效工具。我开始在思考问题时,尝试用简单的线条、图形来记录我的想法。例如,用一个圆圈代表一个核心概念,用箭头表示事物之间的流转关系,用分支表示不同的可能性。让我惊喜的是,这种可视化的过程,不仅帮助我更清晰地梳理了我的思路,还让我发现了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逻辑联系。我不再需要反复地在脑海中推敲那些复杂的逻辑,而是可以通过一幅简单的图,就能将一切看得清清楚楚。而“3秒钟共享”这个理念,更是将这种清晰的思维,转化为了一种惊人的沟通效率。我发现,我不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准备繁复的演示文稿,去斟酌每一个词句,而是可以迅速地用我绘制的简洁图示,与同事或朋友进行高效的沟通。这种“所见即所得”的沟通方式,不仅节省了我大量的时间,也大大减少了误解,提升了团队协作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所倡导的“思维整理法”,让我认识到,思维的清晰度和表达的效率,是可以被系统地训练和优化的。它鼓励我主动地将抽象的思维过程转化为视觉语言,从而实现更深刻的自我理解和更有效的对外连接。
评分《视觉思维:3分钟绘画,3秒钟共享,思维整理法》这本书,就像在我工作和生活中突然出现的一位“效率导师”,它以一种极其直观、易懂的方式,教会了我如何让自己的思绪变得更加清晰,表达变得更加有力。我常常觉得,自己的脑子里就像一个装满了无数件物品的房间,虽然知道东西都在,但想要找到某一件特定的东西,或者将它们整齐地排列起来,却显得异常困难。这本书提出的“3分钟绘画”,恰恰解决了我的这个痛点。它鼓励我不要害怕画技,而是要将绘画作为一种思考的工具,一种捕捉灵感的媒介。我开始在做笔记的时候,在构思方案的时候,尝试用简单的图标、线条来代替冗长的文字。例如,我可以用一个灯泡代表一个新想法,用一个齿轮代表一个流程,用一个分支图来展示不同的可能性。令人惊喜的是,当我这样做的时候,那些原本在我脑海中纠结不清的问题,似乎一下子就变得清晰起来。我能够更清楚地看到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更能抓住问题的关键点。而“3秒钟共享”这个概念,更是将这种清晰化转化为了一种高效的沟通能力。我不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准备演讲稿,去制作复杂的演示文稿,而是可以利用我绘制的简单图形,快速地向他人传达我的核心观点。这种即时、直观的沟通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也让我在团队中更容易获得认同。最让我受益的,是它所倡导的“思维整理法”。它不仅仅是关于绘画,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一种将抽象思维具象化的能力,从而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自己,更有效地与他人协作。
评分伪科学一词最早出现在1848年,是由一个希腊词根 pseudo和一个拉丁词根 scientia组成。pseudo对应英文为 false,scientia对应英文为 science。
评分京东快递超级给力
评分图文结合,好玩,有趣,值得一看,希望能有所收获!
评分好评!!!!!!!!!!!!!!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这个还可以,看上去不错。具体方法不是很多,但算得上赏心悦目吧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嘿哈嘿哈挺好挺好
评分先自己看看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