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为《通往奴役之路》珍藏精装版。
《通往奴役之路》一书在哈耶克的学术生涯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这本书为他赢得广泛的注意,他的世界性声誉就是由此奠定的。《通往奴役之路》被翻译成超过20种语言出版,是对古典自由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理论的阐述中颇受欢迎的书籍之一。
更多相关图书:
《哈耶克经典文集套装(全三册):通往奴役之路、自由宪章、致命的自负》
《致命的自负:西方现代思想丛书10》
《和谐经济论:西方现代思想丛书2》
《市场过程的含义:西方现代思想丛书17》
《经济政策的原则:西方现代思想丛书18》
《自由与繁荣的国度:西方现代思想丛书1》
《凯恩斯文集(上中下):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货币改革短篇、货币论、经济学四大家、劝说集、凯恩斯投资生涯》
《芝加哥学派》
《通往奴役之路》一书在哈耶克的学术生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本书为他赢得了广泛的注意,其世界性声誉就是由此奠定的。他在这本书中论证道,当时正在计划中的福利国家不是为个人自由的战斗在和平时期的继续,倒是朝着专制的方向迈出了一步。因此,他认为追求计划经济,其无意识后果必然是极权主义。为了反对这种计划经济,哈耶克有力地重申了他一贯坚持的古典自由主义观点,同时,也允许适度的政府活动,但这仅限于符合他的法治概念的那些活动形式。应该强调的是,哈耶克的自由主义包括对许多有用的社会制度的赞赏,但这些制度只能是人的自发行动的后果,而不能是人设计的结果。这一论点是从休谟、亚当?斯密和苏格兰历史学派那里继承过来的,它在哈耶克的著作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由此出发,哈耶克认为,良好的社会不是简单地依赖于在政府所提供的法律框架内追求私利,相反,它应依赖于一套复杂的法律、道义传统和行为规则的框架,这套框架的特点应该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理解和认同。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是20世纪西方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当代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原籍奥地利,后于1931年迁居英国并于1938年获得英国国籍。他一生从事教学和著述,自本世纪20年代以来,先后执教于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美国芝加哥大学和西德弗莱堡大学等著名学府,主要著作有《货币理论和商业盛衰周期性》、《价格与生产》、《利润、利息和投资》、《资本的纯理论》、《通往奴役之路》、《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和哈里特?泰勒》、《感觉的秩序》、《自由宪章》和《法律、立法和自由》等。
译校者的话
良序社会运行的基本原理-《通往奴役之路》中文修订版导言
导言
序言
引言
第一章 被离弃的道路
第二章 伟大的乌托邦
第三章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第四章 计划的“不可避免性”
第五章 民主与计划
第六章 计划与法治
第七章 经济控制与极权主义
第八章 谁战胜谁
第九章 保障与自由
第十章 为什么最坏者当政
第十一章 真理的终结
第十二章 纳粹主义的社会主义根源
第十三章 我们中间的极权主义者
第十四章 物质条件与理想目标
第十五章 国际秩序的展望
结论
书目提要
译名对照表
在《通往奴役之路》第一章,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FriedrichAugustvonHayek)说:“观念的转变和人类意志的力量,塑造了今天的世界。”见本书英文原版,F.A.Hayek,TheRoadtoSerfdom,(TheCollectedWorksofF.A.Hayek,Vol.II),ed.byBruceCaldwell,Chicago:TheChicagoUniversityPress,1944/2007,p.66。这句话寓意甚深,实际上道出了哈耶克本人写作这本书的初旨。
从人类社会近现代思想史来看,19世纪之前,曾出现了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两部伟大政治经济学著作:一部是1776年出版的亚当·斯密(AdamSmith)的《国富论》,另一部是1867年出版的卡尔·马克思(KarlMarx)的《资本论》(第一卷)。前者揭示了人类社会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法则和国家富裕之道,而后者则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其他著作一起,构成了20世纪世界范围的中央计划经济的巨大社会工程试验的主要思想来源。进入20世纪以后,也曾有两部著作对现当代人类社会产生了至深和至远的影响:一是1936年出版的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是1944年出版的哈耶克的这本《通往奴役之路》。凯恩斯的《通论》曾主导并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政府的宏观政策多年,以至在西方当代历史上曾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近40年“凯恩斯革命”的经济繁荣之说。尽管凯恩斯的《通论》“二战”后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巨大,且每当世界性的商业周期和经济萧条发生时,凯恩斯的理论和政策主张总是被各国政府重拾起来并不断地加以应用,但凯恩斯的分析方法和经济理论指向却是短期的,甚至连他本人也公开承认这一点在1924年出版的《货币改革论》中,凯恩斯就明确地说:“……讲长期是对处理当前事务的误导。在长期,我们都死了。如果在暴风雨的季节,经济学家们告诉人们,暴风雨在长期中会过去,海洋将恢复平静,这未免把他们自己的任务定得太过容易和无用了。”(JohnMaynardKeynes,ATractonMonetaryReform,Amherst,NY:PrometheusBooks,1924—2000,p.80.)。与凯恩斯的理论相反,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所关注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期问题。这部著作1944年一出版,在英美国家乃至世界范围内即产生了巨大反响。尽管在短期内,对哈耶克的这本书所宣讲的理念和观点有赞同之声,但同时也有很多负面的评论、批评意见乃至带有情绪的理论攻击。然而,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和东欧国家经济体制的巨变和中国经济改革的巨大成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哈耶克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及其所讲述的一些经济、政治与社会理念,有许多基本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方向。
这部《通往奴役之路》1944年由英国的老牌出版社罗德里奇(Routledge)出版社出版。按照哈耶克本人在1974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讲演中的说法和他晚年的回忆,他于1940年至1943年在英国剑桥期间写作了这部书,而主要成稿于1941—1942年,且“整本书花了他数年的工夫”,“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和推敲”StephenKresge&LeifWeinar(eds.),HayekonHayek:AnAutobiographicalDialogue,Indianapolis:LibertyFund,1994,p.101.。这说明,哈耶克本人十分重视这本书。
这本书也是哈耶克本人在参与了20世纪20年代后期到40年代两次世界性经济理论大论战后写出来的。这两场世界性的理论论战,一场是由以路德维希·冯·米塞斯(LudwigE.vonMises)和哈耶克为一方、以奥斯卡·兰格(OskarR.Lange)与阿巴·勒纳(AbbaP.Lerner)等为另一方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计算可行性的大论战;另一场是哈耶克与凯恩斯就货币、利息和商业周期理论的论争。这本《通往奴役之路》,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第一场理论论战的结果,又是在第二场理论论战的后期哈耶克所开始撰写出的。在开始写作《通往奴役之路》时,哈耶克刚刚花数年时间殚思竭虑地撰写了他与凯恩斯理论论战的一本巨著《资本纯理论》。《资本纯理论》这本中间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磨难而写出来的450多页的煌煌巨著,几乎耗费了哈耶克近十年的艰苦思考和四年多的关门写作,但最后仍然是一个“未完成交响曲”。哈耶克本人在该书“前言”中就直率地承认,对现实中的许多重要的问题,他的这部纯理论著作并没有提供多少答案,因而在资本理论的研究领域中对工业波动的理论解释,“依然是一项须待努力完成的任务”(见Hayek,ThePureTheoryofCapital,Norwich,England:JarrolandSonsLtd,1941,p.vii)。从哈耶克的传记和思想发展历程来看,几乎那边还未结束《资本纯理论》的写作,并且在他感到十分疲劳甚至有点厌倦了关于货币、资本与商业周期的纯经济学理论的思考和推理时,就开始构思和写作这本《通往奴役之路》了。这两场世界性的理论论战,乍看起来互不相关,但在如何看待政府在市场中的作用上,又密切关联着。从写作这本书开始,哈耶克也改变了他本人学术研究的兴趣和理论著述的方向,即从对货币与商业周期的纯经济学理论研究,走向了更多地关注和写作经济、政治、法学和社会方面的著作,以至到后来逐渐形成了其横跨经济学、哲学、法学、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一个宏大理论世界。
从这本著作写作和出版的时代背景来看,其出现也可谓是适逢其时。在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之后,整个世界陷入了惨烈的战争杀戮和剧烈的经济动荡。在经历了共有上亿人伤亡的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中间发生的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之后,尤其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后,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英国——的一些政治家、哲学家、社会思想家,尤其是经济学家们均相信中央计划经济可能是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正是在那样一种世界格局和流行的思潮中,哈耶克出版了这部《通往奴役之路》,向世人和世界大声疾呼:大家先不忙努力走向计划经济之路,那是一条通向奴役之路!
这声音一发出,立即震惊了全世界。当时,英国还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期,罗德里奇出版社出版这部书之后,几千册立即销售一空,战时的伦敦一时“洛阳纸贵”。这部书于1944年9月在美国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印行后,尽管开始受到了一些左翼人士的抵制甚至压制,但也很快成了畅销书。结果,几乎一夜之间,哈耶克被西方政界、企业界乃至一些专业人士奉为先知,随即被邀请到美国做巡回讲演。正如西方一位当代自由主义者阿瑟·塞尔登(ArthurSeldon)后来所评价的那样:在1944年出版《通往奴役之路》之后,“哈耶克已经成为伦敦经济学院——乃至在全世界——中最坚定地捍卫古典自由主义的人
在我的书架上,总是少不了一些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经典著作。这次入手的《通往奴役之路》(珍藏精装版),无疑为我的书架增添了一抹亮色。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别具匠心,触感细腻,视觉效果极佳,拿在手里便能感受到其分量和价值。虽然我还在慢慢品读,但已经能体会到哈耶克思想的锋芒。他对过度集权和计划经济的警示,在当下社会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书中的一些论述,如关于“技术官僚”的兴起以及其可能带来的风险,让我不禁联想到当今社会的一些发展趋势。我喜欢作者那种循循善诱又一针见血的写作风格,他能够将复杂的经济学和社会学原理,用清晰易懂的语言阐述出来,让非专业读者也能有所领悟。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能否提供某种即时有效的解决方案,而在于它能够唤醒我们对自由的珍视,对个体权利的捍卫,以及对社会发展方向的审慎考量。
评分迫不及待地打开这本《通往奴役之路》的珍藏精装版,一股淡淡的纸墨香扑鼻而来,瞬间将我拉入了一个充满思辨的学术殿堂。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好书,不仅仅在于其内容的深刻,还在于其形式的考究。这本书恰恰满足了这一点。厚实的封面,精美的装帧,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出版者的用心。我虽然还未完全读完,但已经能感受到作者哈耶克那严谨的逻辑和深刻的洞察力。他在书中对中央计划经济的批判,对个人自由重要性的强调,都让我印象深刻。即便是在今天,这些论述依然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书中某些段落的论证过程,如同抽丝剥茧般,层层递进,引人入胜。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解释复杂概念时,所使用的清晰而富有说服力的语言。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它更像是一面镜子,能够照见我们社会发展中的潜在风险,提醒我们警惕那些看似美好却可能导向集权与压迫的道路。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由”这个概念的真正含义,以及维护自由所必须付出的努力。
评分我一直对思想史上的里程碑式著作有着近乎虔诚的敬意,而《通往奴役之路》无疑属于这一范畴。这本精装版的出现,更是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收藏机会。打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朴典雅的字体和宽敞的留白,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阅读的舒适度,更营造出一种沉静而庄重的学术氛围。虽然我尚未完全吸收书中的全部内容,但其中关于“知识的分配”以及“个人选择的自由”等章节,已经让我思绪万千。哈耶克笔下对集体主义思潮的警惕,对政府过度干预的担忧,仿佛是对现实某些社会现象的精准预言。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养分,引发更深入的思考。这本书并非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提出了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促使读者主动去探索、去辨析。我喜欢这种“被逼着思考”的感觉,这正是一本伟大著作的魅力所在。精装版的质感,让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一种仪式,一种对智识的致敬。
评分这本《通往奴役之路》的精装版,是我一直以来都渴望拥有的。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思想的容器,承载着哈耶克对于自由社会的深刻洞见。拿到手的那一刻,就被它精致的装帧所吸引,质感十足的封面,清晰而考究的印刷,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珍藏”二字的含义。尽管我尚未深入阅读,但仅凭对其目录和零散阅读的片段,就已经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强大思想力量。哈耶克对于集体主义和政府权力的警惕,以及对个人自由市场的辩护,无疑是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提醒。我喜欢这种充满智慧的挑战,它迫使我走出舒适区,去审视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引发长久而深刻的思考,在于它能够让我们对社会运作的逻辑有更清晰的认识。我期待着能够完全沉浸在这本书的智慧海洋中,让哈耶克的思想,为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注入新的维度。
评分这本《通往奴役之路》的精装版,初拿到手就被其厚重与质感深深吸引。封面设计内敛而又不失力量感,金色的烫字在深邃的蓝色封面上熠熠生辉,仿佛预示着书中蕴含的智慧与警示。我一直对经济学和政治哲学中的经典著作抱有浓厚的兴趣,而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更是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之一。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就足以勾起我探索的欲望。那些关于自由、市场、计划经济以及个人权利的篇章,都像是无声的号角,召唤着我对这些宏大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精装版的印刷质量也非常出色,纸张厚实,触感温润,字迹清晰,排版疏朗,读起来绝对是一种视觉和触觉上的享受。我非常期待能够沉浸在这本书的世界里,感受哈耶克思想的强大冲击力,并将其中的深刻洞见融入到我对当下社会的一些思考中。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它代表着一种思想的传承,一种对自由的坚守,以及对未来道路的审慎反思。
评分买了很多本书。看了漫谈哈耶克,体会到奥地利学派的魅力。
评分从别的书上看到这本书,包装精美,封面很有质感,印刷质量不错,值得收藏
评分教学科研参考用书,经典著作,值得收藏,需要批判性阅读!
评分一直要买那个老版的,趁着活动买了这个版本,先看看再说
评分趁着活动买了好多书,一直相信京东。
评分大师的书,细细品读。
评分大宝性价比很高,去除广告费,去除精美的包装,留下来的就是实实在在的品质,之前用过一千多的护肤品,现在一整套用都大宝,皮肤变白而且很滋润,我姐姐看到我用的有效果,也都换成了大宝了!双十一次买了4套 真心好用
评分★经典经得起时间考验,值得一读再读,常读常新。它帮你理清思路,从任何新事变中发掘本质,找到历史渊源。 ——邵明路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创办人德鲁克百年诞辰全球纪念活动共同@ ★德鲁克先生对于管理领域的贡献并不需要我们去做注释,但是对于中国的管理者来说,他的价值却难以估量。因为德鲁克先生,管理可以变得卓有成效;因为德鲁克先生,管理者释放了自己的价值。 ——陈春花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本优秀的著作就是一座挖不尽的宝藏,可以陪伴人的终生。这样的著作一旦诞生,就已经独立于作者、独立于时代,属于每个读者自己。这样的书是永恒的、跨越时空的。 ——赵曙明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评分心仪已久,趁活动特价买到手!珍爱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