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志林(精装典藏本)

东坡志林(精装典藏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苏轼 著
图书标签:
  • 宋代文学
  • 苏轼
  • 散文集
  • 文化典籍
  • 历史文学
  • 名家名作
  • 精装本
  • 文学
  • 中国古典文学
  • 苏东坡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ISBN:9787547040775
版次:1
商品编码:11982142
包装:精装
丛书名: ( 北宋微博控苏东坡经典段子完美合集 ,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4
字数:180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 北宋微博控苏东坡经典段子完美合集,林语堂大爱的历史人物)

编辑推荐

  北宋微博控苏东坡经典段子完美合集

  游记、时政、美食、怀古、看病、算命、古玩、怪谈

  二百余篇随笔小品,信守拈来、包罗万象、妙趣恒生

  吟东坡诗,食东坡肉,读东坡志林。

  苏东坡自有其迷人魔力。——林语堂


内容简介

东坡志林所载为作者自元丰至元符年间二十年中之杂说史论,内容广泛,无所不谈。其文则长短不拘,或千言或数语,而以短小为多。皆信笔写来,挥洒自如,体现了作者行云流水涉笔成趣的文学风格。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成就的代表。


目录

卷一

记游

记过合浦............2

逸人游浙东..........4

记承天寺夜游........5

游沙湖..............6

记游松江............7

游白水书付过........8

记游庐山............10

记游松风亭..........12

儋耳夜书............13

忆王子立............14

黎子................15

记刘原父语..........16

怀古

广武叹..............18

涂巷小儿听说三国语.....20

修养

养生说..............21

论雨井水............23

论修养帖寄子由......24

导引语..............26

录赵贫子语..........27

养生难在去欲........29

阳丹诀..............30

阴丹诀..............31

乐天烧丹............32

赠张鹗..............33

记三养..............34

谢鲁元翰寄暖肚饼....35

辟谷说..............36

记服绢..............38

记养黄中............38

疾病

子瞻患赤眼..........39

治眼齿..............41

庞安常耳聩..........42

梦寐

记梦参寥茶诗........42

记梦赋诗............43

记子由梦............44

记子由梦塔..........45

梦中作祭春牛文......46

梦中论左传..........47

梦中作靴铭..........48

记梦................49

梦南轩..............52

措大吃饭............52

题李岩老............53

学问

记六一语............55

命分

退之平生多得谤誉....56

马梦得同岁..........56

人生有定分..........57

送别

别子开..............58

昙秀相别............59

别王子直............60

别石塔..............61

别姜君..............62

别文甫子辩..........62

卷二

祭祀

八蜡三代之戏礼......66

记朝斗..............67

兵略

匈奴全兵............68

八阵图..............69

时事

唐村老人言..........70

记告讦事............72

官职

记讲筵..............74

禁同省往来..........76

记盛度诰词..........77

张平叔制词..........78

致仕

请广陵..............79

买田求归............79

贺下不贺上..........80

隐逸

书杨朴事............81

白云居士............82

佛教

读坛经..............83

改观音咒............84

诵经帖..............85

诵金刚经帖..........85

僧伽何国人..........86

袁宏论佛说..........87

道释

赠邵道士............88

书李若之事..........89

记苏佛儿语..........90

记道人戏语..........91

陆道士能诗..........92

朱氏子出家..........92

寿禅师放生..........93

僧正兼州博士........94

卓契顺禅话..........95

僧文荤食名..........95

本秀非浮图之福......96

付僧惠诚游吴中代书十二....97

异事上

王烈石髓............100

记道人问真..........101

记刘梦得有诗记罗浮山102

记罗浮异境..........103

东坡升仙............104

黄仆射..............105

冲退处士............106

臞仙帖..............107

记鬼................107

李氏子再生说冥间事.....108

道士张易简..........110

辨附语..............111

三老语..............112

桃花悟道............112

尔朱道士炼朱砂丹....113

卷三

异事下

朱炎学禅............116

故南华长老重辨师逸事117

冢中弃儿吸蟾气......119

石普见奴为祟........120

陈昱被冥吏误追......121

记异................123

猪母佛..............124

王翊梦鹿剖桃核而得雄黄125

徐则不传晋王广道....126

先夫人不许发藏......127

太白山旧封公爵......129

记范蜀公遗事........130

记张憨子............131

记女仙..............132

池鱼踊起............133

孙抃见异人..........134

修身历..............135

技术

医生................136

论医和语............137

记与欧公语..........138

参寥求医............139

王元龙治大风方......140

延年术..............141

单骧孙兆............142

僧相欧阳公..........144

记真君签............144

信道智法说..........145

记筮卦..............146

费孝先卦影..........148

记天心正法咒........149

辨五星聚东井........149

四民

论贫士..............150

梁贾说..............151

梁工说..............153

女妾

贾氏五不可..........155

贾婆婆荐昌朝........156

石崇家婢............157

贼盗

盗不劫幸秀才酒......158

梁上君子............159

夷狄

曹玮语王鬷元昊为中国患159

高丽................161

高丽公案............162

卷四

古迹

铁墓厄台............164

黄州隋永安郡........165

汉讲堂..............165

记樊山..............166

赤壁洞穴............167

玉石

辨真玉..............168

红丝石..............169

井河

筒井用水鞴法........170

汴河斗门............171

卜居

太行卜居............172

范蜀公呼我卜邻......173

合江楼下戏..........173

名西阁..............174

亭堂

临皋闲题............175

名容安亭............176

陈氏草堂............176

雪堂问潘邠老........177

人物

尧舜之事............183

论汉高祖羹颉侯事....184

武帝踞厕见卫青......185

元帝诏与论语孝经小异185

跋李主词............186

真宗仁宗之信任......187

孔子诛少正卯........188

戏书颜回事..........189

辨荀卿言青出于蓝....189

颜蠋巧于安贫........190

张仪欺楚商於地......192

赵尧设计代周昌......193

黄霸以鹖为神爵......194

王嘉轻减法律事见梁统传194

李邦直言周瑜........196

(朱)勃逊之........196

刘聪吴中高士二事....197

郄超出与桓温密谋书

以解父..............197

论桓范陈宫..........198

录温峤问郭文语......199

刘伯伦..............200

房陈涛事............201

张华鹪鹩赋..........202

王济王恺............202

王夷甫..............203

卫瓘欲废晋惠帝......203

裴对武帝............204

刘凝之沈麟士........205

柳宗元敢为诞妄......206

卷五

论古

武王非圣人..........208

周东迁失计..........211

秦拙取楚............214

秦废封建............217

论子胥种蠡..........220

论鲁三桓............223

司马迁二大罪........226

论范增..............229

游士失职之祸........232

赵高李斯............235

摄主................239

隐公不幸............243

七德八戒............246


精彩书摘

  记游

  记过合浦

  【原文】

  余自海康①适②合浦,连日大雨,桥梁大坏,水无津涯。自兴廉村③净行院下,乘小舟至官寨④。闻自此西皆涨水,无复桥船,或劝乘疍⑤并海即白石⑥。是日六月晦⑦,无月,碇⑧宿大海中。天水相接,星河满天,起坐四顾太息:“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⑨,复厄于此乎⑩?”稚子过在旁鼾睡,呼不应。所撰《书》、《易》、《论语》皆以自随,而世未有别本。抚之而叹曰:“天未欲使从是也,吾辈必济!”已而果然。七月四日合浦记,时元符三年也。

  【注释】

  ①海康:现在广东雷州半岛中部。

  ②适:到……去的意思。

  ③兴廉村:今广东遂溪。

  ④官寨:今广东廉江。古有官寨港,在县西南百二十里,源出廉州府废石康县之六牛山,南流二十里入永安大海,近官寨盐场,因名。《通志》云:县东南三十里有两家滩,海澳通大海,贼船多泊此,为石城、遂溪两县之襟要,向设军防守。

  ⑤疍:疍民,海船上居民,今海边渔民先人。

  ⑥白石:今山口镇。

  ⑦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⑧碇:系船的石礅。

  ⑨已济徐闻:已经渡过海到达徐闻了。徐闻,现为雷州半岛的一个地区。海安位于徐闻内,离海口最近,是出海必须要经过的地方。

  ⑩复厄于此乎:难道又要在海里遭遇灾难吗?厄,困厄,灾难。

  稚子过:苏轼幼子苏过。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

  【译文】

  我从海康到合浦去,遇上连日大雨,河上的桥梁都被冲毁了,大水无边无际。我从兴廉村的净行院下来坐小船到官寨,听说从此地往西都在涨水,没有能用的桥或者船。有人劝我乘坐水上人家的船出海到白石去。当天是六月的最后一天,天上没有月亮,我们停船留宿在大海的中央。四周天水相接,能看到漫天的星辰和银河。我坐起来环顾四周,叹息着说:“我为什么会多次遇到这种险情!本来已经渡过徐闻,又被困在这里吗?”小儿子苏过在一旁睡得很熟,叫他也没有回应。我自己撰写的《书》《易》《论语》都带在身边,是存于世间的唯一的版本。我摩挲着这些书叹道:“上天不会想要这些书就此绝版的,我们一定能渡过这片大水。”第二天果然渡过了合浦。七月四日我在合浦记下了这件事,当时是元符三年。

  逸人游浙东

  【原文】

  到杭州一游龙井,谒辩才①遗像,仍持密云团②为献龙井③。孤山④下有石室,室前有六一泉⑤,白而甘,当往一酌⑥。湖上寿星院竹极伟,其傍⑦智果院有参寥泉及新泉,皆甘冷异常,当时往一酌,仍寻参寥子、妙总师之遗迹,见颖沙弥亦当致意。灵隐寺⑧后高峰塔一上五里,上有僧不下三十馀年矣,不知今在否?亦可一往。

  【注释】

  ①辩才:天竺僧人,宋朝元丰二年(1079)来华,住在龙井寿圣院,后圆寂于此。

  ②密云团:宋代贡茶,密云龙井茶团饼的简称。

  ③为献龙井:当作祭献龙井辩才的物品。

  ④孤山:杭州西湖内山的名称。

  ⑤六一泉:原本孤山是没有泉水的,苏轼在此发现泉水,就取名叫六一泉,也是为了纪念他的老师——六一居士欧阳修。

  ⑥白而甘,当往一酌:泉水白色并且很甘甜,应当去小酌一番。酌:饮酒。

  ⑦傍:依傍。

  ⑧灵隐寺:位于西湖附近,靠近灵隐山。

  【译文】

  到杭州后,去龙井寺游玩,拜谒辩才和尚的遗像,还拿着密云团茶进献给他。一座孤山下有间石室,石室前有一口六一泉,泉水白色并且很甘甜,应当去小酌一番。湖上的寿星院竹子长得非常雄伟,依傍着的智果院里有参廖泉和新泉,这两口泉都非常甘甜寒冷。也应该前去泉水那里小酌。还要找找参寥子和妙总师的遗迹,见到颖沙弥也应当致以敬意。灵隐寺后面有座高峰塔,爬上去有五里地,据说有僧人上去之后三十余年未曾下山,不知道他现在还在不在那里?也应该去那里看看。

  记承天寺①夜游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③,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④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⑤,水中藻荇交横⑥,盖竹柏影也⑦。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注释】

  ①承天寺:现位于湖北黄冈。苏轼因“乌台诗案”在元丰三年到六年(1080-1083)被贬黄州,曾夜游承天寺。

  ②解衣欲睡:脱了衣服打算睡觉。欲:副词,打算、将要。

  ③念无与乐者:想到没有一起分享这种快乐的人。者:助词,……的人。

  ④相与:一起。

  ⑤庭下如积水空明:月光照在院子里像有水一样空净、明澈。

  ⑥水中藻荇交横:水中还有水藻和荇菜在交错着。

  ⑦盖竹柏影也:原来是竹柏的影子。盖:原来。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的晚上,我已经脱了衣服打算睡觉。月色照进房里来,便很高兴地起床出门,欣赏月色。想到没有一起分享这种快乐的人,便走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二人一起,到庭院中去散步。月光照在院子里像有水一样空净、明澈,水中还有水藻和荇菜在交错着,是竹柏的影子。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竹柏呢?只是少了我们这两个能欣赏这美景的闲人吧。

  游沙湖

  【原文】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①,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②,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③。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④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⑤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⑥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⑦剧饮而归。

  【译文】

  ①因往相田得疾:因为去查看田地而生了病。往:到……去。

  ②颖悟绝人:非常聪慧。

  ③辄深了人意:便能明白理解其中的意思。辄:副词,于是、就的意思。

  ④蕲(qí)水:因为蕲河而得名,苏轼时期属于黄州,今在湖北境内。

  ⑤王逸少:王羲之,书法家,字逸少。

  ⑥子规:杜鹃鸟。

  ⑦是日:当日,这一天。

  【译文】

  黄州东南三十里方向是沙湖,也叫螺师店,我在那里买了田。因为去查看田地而生了病,听说麻桥有个人叫庞安常,医术很好但是个聋子,便前去找他治病。安常虽然听不见,但非常聪明。我用纸写字给他看,不用写几个,他就能很准确地明白我的意思。我开玩笑对他说:“我以手为口,你以眼为耳,都是不同于常人的人呀。”病好之后,我和他一起去清泉寺游玩。这座寺庙在蕲水郭门之外大约二里地,那里有王羲之洗笔用的泉水,水非常甘甜。下游靠近兰溪,溪水向西流去。我做了一首词:“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一天畅饮了一番才回去。

  记游松江

  【原文】

  吾昔自杭移高密①,与杨元素②同舟,而陈令举、张子野③皆从余过李公择于湖,遂与刘孝叔俱至松江④。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⑤上。子野年八十五,以歌词闻于天下,作《定风波》令,其略云:“见说贤人聚吴分⑥,试问,也应傍有老人星。”坐客欢甚⑦,有醉倒者,此乐未尝忘也。今七年耳,子野、孝叔、令举皆为异物,而松江桥亭,今岁七月九日海风架潮,平地丈馀,荡尽无复孑遗矣⑧。追思曩时⑨,真一梦耳。元丰四年十二月十二日,黄州临皋亭夜坐书。

  【注释】

  ①高密:即密州,今属山东。

  ②杨元素:杨绘,字元素,进士,绵竹(今属四川)人。王安石当政时期,因不支持新法被贬官。《宋史》有传。

  ③陈令举:即陈舜俞,字令举,进士,湖州乌程(今属浙江)人。王安石当政时期,因不支持变法被贬官,五年便去世了。《宋史》有传。张子野:即张先,字子野。湖州,即今浙江人。进士,元丰元年(1078)卒。

  ④刘孝叔:名述,湖州吴兴人。熙宁初任侍御史弹奏王安石,出知江州,不久提举崇禧观。松江:现在上海市郊。

  ⑤垂虹亭:即松江亭。

  ⑥吴分:松江在吴之分野。

  ⑦坐客欢甚:席上的客人都十分高兴。甚:副词,十分,非常。

  ⑧今岁:今年。

  ⑨曩(nǎng)时:当年,指七年前。

  【译文】

  我曾经从杭州到高密去做官,和杨绘同船。而陈舜俞、张先都跟我一起去湖州拜访李常,于是和刘孝叔一起,在松江边摆宴。夜色过半,月亮出来了,我们在垂虹亭里摆酒共饮。张先这年已经八十五岁,因为词写得好而闻名天下。他写了一首《定风波》,大略的内容是:“见说贤人聚吴分,试问,也应傍有老人星。”当时席上的客人都十分高兴,还有喝多了醉倒的,那时的欢乐,我至今难以忘怀。现在已经过去七年了,张先、刘孝叔、陈舜俞都已经去世了。而松江桥旁的那座亭子,今年七月九日海风吹起了大江潮,潮水有一丈多高,亭子被水冲毁,没有留下一点痕迹。我回想起这些往事,真的好像是一场梦。元丰四年十二月十二日,我在夜色中坐在黄州临皋亭中写下这些。

  游白水书付过

  【原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①,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②,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③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④,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⑤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⑥,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⑦,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⑧,观山烧火⑨,甚俛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⑩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

  ①绍圣元年:1094年。这一年苏轼起草制诏被弹劾,罪名为“讥刺先朝”。而后被革职、贬官,甚至一月内连续三次被降职,最后降职成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十月份苏轼抵达惠州,写下文章。

  ②白水佛迹院:苏轼《白水山佛迹岩》诗有注:“罗浮之东麓也,在惠州东北二十里。”

  ③殆:大概,差不多。

  ④少北:指往北。

  ⑤折:这里是转弯的意思。

  ⑥磓(duī)石五丈:宋代测量河流深度的方法,用五丈长的绳子系上石头投入水中。

  ⑦雪溅雷怒:形容瀑布坠入深潭,溅起像雪一样白的水花,发出雷鸣般的声音。

  ⑧倒行: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

  ⑨观山烧火:看到山上燃烧的野火十分壮丽的景象。

  ⑩击汰:击打水流。出自《九章?涉江》(屈原)。

  珠璧:借指倒映在水中的月亮。

  二鼓:二更。古代计时方法,大约为现在的晚上十点。

  馀甘:剩余的饭菜。

  【译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和小儿子一起去白水佛迹院游玩,在温泉里沐浴,水很热,源头大概可以煮熟食物。顺着山势向东走,再往北走一点,有百仞高的瀑布。山势有八九处转弯的地方,每处转弯都成了一汪水潭,用绳子拴住石头从上往下送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流水像白雪一样四处飞溅,声响如雷鸣一般,既令人喜爱,也令人畏惧。水旁有数十处巨人活动的痕迹,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晚上往回走时,看到山上燃烧的野火十分壮丽。上上下下走过了很多道山谷,终于到达了江边,山中的月亮出来了,照着水波和江边的激流,掬起一捧江水看着映照在水中的月亮,非常美丽。回到家时已经二更天了,重新和苏过饮酒谈天,吃菜。看着两人的影子非常寂寞,睡意全无,就把经历写下来交给苏过。东坡翁。



《东坡志林》:一场跨越千年的雅集,一场与苏东坡的心灵对话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龙盘。人生非在欲,忧乐本由观。” 这寥寥数语,便是苏东坡一生的缩影,也是《东坡志林》所欲传递的精神内核。它并非一本按时序编排的流水账,也不是一本严谨的史学著作,而是一部集散文、诗词、随笔、杂记于一体的文集,以一种近乎漫不经心的姿态,展现了苏东坡这位北宋文坛巨擘在人生旅途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东坡志林》,顾名思义,是苏东坡所“志”(记录、抒发)的“林”(文集)。在这片精神的森林里,没有古板的教条,没有矫揉的造作,只有一颗赤子之心,在山川湖海之间,在人事起伏之中,游刃有余,挥洒自如。本书精装典藏,不仅是对这位伟大文人的致敬,更是对那段风雅岁月的追溯,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一次深度挖掘。 一、 锦绣山河,风物人情:东坡的游记与观察 苏东坡的一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从他初入仕途的意气风发,到后期屡遭贬谪的豁达从容,他的笔下始终流淌着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他观察山川的形胜,描绘风物的旖旎,记录当地的风俗人情。 读《东坡志林》,仿佛跟着苏东坡一同游历。他会在黄州赤壁下,面对滚滚江水,思考人生无常,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绝唱;他会在杭州西湖边,与民同乐,疏浚湖泊,留下一道道关于西湖的优美诗篇,至今仍为人们传颂;他会在惠州,在儋州,在岭南潮湿的空气中,寻找生活的美好,用诗句驱散孤独与愁苦。 他笔下的山水,不仅仅是客观的景物描写,更是他内心世界的投射。山水的壮丽,让他感受到生命的渺小与伟大;山水的宁静,让他体会到内心的平和与安详;山水的变化,让他理解到世事无常,祸福相依。他对于风物的细致描摹,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让我们得以窥见北宋时期不同地域的自然风貌和生活图景。 例如,他对海南的描写,并非简单的“蛮荒之地”,而是充满了对当地物产的兴趣,对淳朴民风的赞赏。他会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会与当地居民交流,从中汲取生活的灵感,展现了他入乡随俗,随遇而安的生存智慧。这种观察,不仅是文人的雅趣,更是一种博大胸襟的体现。 二、 笔酣墨畅,妙语连珠:东坡的散文与议论 苏东坡的散文,以其汪洋恣肆、汪洋恣肆、汪洋恣肆而著称。他的语言,既有文人雅士的精致,又不失百姓的直白;既有哲人的深邃,又不乏孩童的天真。他的文章,信手拈来,却字字珠玑,妙语连珠。 《东坡志林》中的许多篇章,都是他对于社会现象、人生哲理的思考和评述。他敢于直言,不畏权贵,他的文字充满了智慧的光芒和批判的精神。他会在文章中调侃时事,讽刺腐败,但他又不会陷入愤世嫉俗的泥沼,而是以一种超然的姿态,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例如,他对于科举制度的看法,对于官场生态的观察,都充满了深刻的洞察力。他会运用生动的比喻,辛辣的讽刺,将复杂的道理阐释得淋漓尽致。他的文章,读起来既轻松有趣,又能引发读者深思。 他的议论,并非空泛的道德说教,而是紧密结合生活实际,从细微处着眼,见微知著。他对于朋友的评价,对于人情的洞察,都展现了他独特的视角和高超的文笔。即使是对一些琐碎的日常事件的记录,在他的笔下也能生发出哲理,引人入胜。 三、 诗情画意,人生况味:东坡的诗词与情感 苏东坡不仅是散文大家,更是宋代诗词的集大成者。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在《东坡志林》中,虽然以散文为主,但其中穿插的诗词,更是点睛之笔,将作者的情感推向高潮。 这些诗词,或抒发对故乡的思念,或感叹人生的坎坷,或表达对友人的情谊,或赞美自然的美好。它们如同散文的灵魂,让文字更加鲜活,富有生命力。读他的诗词,仿佛能听到他内心的低语,感受到他喜怒哀乐的起伏。 他笔下的词,尤其具有开拓意义,将词的意境从儿女情长拓展到家国天下,从抒情写景拓展到议论说理。他能够将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升华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 比如,他写友人离别,写得情真意切,不似一般伤春悲秋的写法,而是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和对友谊的珍重。他写自然风光,不是简单的堆砌辞藻,而是将景物与心境融为一体,读来意境深远。 四、 玩世不恭,豁达人生:东坡的精神境界 《东坡志林》最令人动容的,莫过于苏东坡身上所展现出的那种超然物外、豁达洒脱的人生境界。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但他从未因此而消沉颓废。相反,他在逆境中找到了人生的乐趣,在困顿中升华了精神。 他能够“一蓑烟雨任平生”,能够在贫苦的生活中寻找诗意;他能够“也无风雨也无晴”,在得失之间保持内心的平静。这种豁达,是一种历经沧桑后的通透,是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 他热爱生活,热爱美食,热爱交友。即使身处偏远之地,他也能发现生活的美好,并用他的文字记录下来。他对待朋友,真诚热情,他的诗文中有大量写给朋友的赠答之作,充满了深厚的友情。 《东坡志林》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苏东坡的精神世界,也映照出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在生活中的挣扎与追求。读他的文字,我们不仅能学习到精湛的文笔,更能汲取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五、 精装典藏,传承经典 此次推出的“精装典藏本”,不仅是对《东坡志林》内容的尊重,更是对阅读体验的极致追求。精美的装帧,考究的纸张,无不彰显着本书的珍贵与价值。它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件可以珍藏的艺术品,可以世代传承的文化瑰宝。 翻开这本《东坡志林》,便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北宋文人雅士生活的大门。在那里,你可以与苏东坡并肩而行,感受他的豪情壮志,体会他的悲欢离合,领悟他的人生智慧。 这是一场跨越千年的雅集,一场与苏东坡的心灵对话。它将带你穿越历史的烟尘,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品味人生百味,体悟生命真谛。 无论你是对中国古典文学充满热爱,还是希望在喧嚣的世界中寻找片刻的宁静与智慧,抑或只是想了解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人生轨迹,《东坡志林》(精装典藏本)都将是你不可错过的选择。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片精神的森林,与东坡共饮一杯人生之酒,品味文字的醇厚,感受生命的厚重。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简直就像一本生活百科全书,而且是以一种极其有趣且充满人文关怀的方式呈现的。从天文地理到花鸟虫鱼,从饮食起居到为人处世,无所不包,无所不精。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谈论一些看似寻常的事务时,总能引申出深刻的哲理,或者用幽默风趣的笔调,让人在会心一笑中获得启迪。比如,他可能只是随口写写关于饮食的看法,却能让人体会到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感恩;他可能只是谈论一些日常小事,却能让人看到他对人情世故的洞察。这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智慧,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读物。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生活智慧的启迪,让人在阅读中不断地思考和成长。

评分

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所传递的那种超然物外、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在字里行间,我看到了一个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他能从繁华喧嚣中抽身,也能在困顿失意时找到内心的宁静。他对待朋友真诚,对待自然热爱,对待世事通透。这种豁达与洒脱,是我在当下快节奏生活中极其稀缺的一种品质。每当我感到迷茫或压力大的时候,翻开这本书,总能找到一种慰藉和力量。作者的文字就像一盏灯,照亮了我内心的某个角落,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它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具体的叙述和感悟,将这种人生哲学渗透到读者的心中。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更加能够接受生活的不完美,更加能够珍惜当下,也更加能够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未来的种种挑战。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令人惊喜!拿到手中,那沉甸甸的质感和纸张散发的淡淡墨香,瞬间就将我带入了一种古朴而典雅的氛围。封面采用的材质摸起来温润而细腻,触感极佳,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书页的印刷清晰,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便长时间翻阅,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内页的排版也很讲究,疏密有致,留白恰到好处,让人在阅读时心情格外平静。封面的设计更是匠心独运,色彩搭配和谐,图案古朴又不失意境,一看便知是出自用心之作。合上书本,能感受到它散发出的艺术气息,无论是作为藏品还是日常阅读,都显得格外有品味。这种精装典藏本的出现,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细细品味和珍藏的艺术品。它让我体会到了书籍本身的美感,也让我对阅读这件事本身有了更多的敬意。

评分

这本书让我领略到了宋代文人生活的另一种风貌。它不像一些史书那样严肃刻板,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小见闻,勾勒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我看到了文人们的雅致生活,他们的诗词唱和,他们的茶余饭后,他们的游山玩水,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这些片段虽然琐碎,却极其真实,让我对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我甚至能想象出他们围炉夜话,讨论诗文的场景,或是月下泛舟,吟诗作对的画面。这本书就像一本宋代的“朋友圈”,记录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才情智慧,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通过这些文字,我不再只是从书本上了解历史,而是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个时代,感受到了那里的人文气息。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精神体验。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那位才华横溢、豁达超然的文人对话。他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智慧和对生活的洞察,像一股清泉,涤荡着我内心的浮躁。每读到一处,都忍不住停下来,反复咀嚼其中的意味。作者的文字就像一位老友在娓娓道来,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他描述的景物,无论是壮丽的山河还是寻常的街景,都充满了生命力;他描写的友人,无论是高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都栩栩如生。我在这本书中看到了对人生起伏的深刻理解,看到了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乐观和风趣的态度,也看到了对自然万物的细腻情感。这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与智慧的共鸣。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也变得更加从容和豁达,对生活中的许多困扰有了新的认识和化解之道。

评分

618的活动,5月31号的力度最大,买了一大堆,很实惠,书的质量都很棒,发货还快,满意!

评分

给宝宝屯的,大点就可以看啦,活动很划算

评分

图书已经收到,以后慢慢看,质量还可以。

评分

78元囤了32本书…京东就是实惠啊,半年不愁了

评分

还没有怎么看,质量很好.

评分

价格便宜,质量不错,非常不错,送货速度快,

评分

印刷质量好,不错的书,值得推荐。

评分

看过这本书不带插图的版本。但是想象力实在是匮乏,很难想出当时宋代的汴京有多繁华。这个版本不错,推荐!

评分

给妹妹买的,自己有一本,是一本值得大家读的书,所以希望妹妹也能因此而有所收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