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收入陈寿所作《三国志》全文,是“全本”、“足本”,非选本、精华本。
2、采用文白对照的方式,以展开面的形式出现,即左页为原文,右页为译文,便于读者阅读。虽然没有注释,但是由于采用直译的方式,所以读者很容易知道某字词的意思。
3、双色精装印刷,开本为大32开,体现时代感。
4、译文通晓流畅,将陈寿的原文用现代语言生动的展现出来,是国内译本中的上乘之作。译者为著名三国研究专家、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秘书长梁满仓等。
5、全书共二册,即“魏书”上册,“蜀书”“吴书”合为下册。各书分别设置分目录,便于读者按照个人对于魏蜀吴三国的不同喜好选取阅读。
《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三国志(套装上下册)》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全书共65卷,其中《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是一部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
上册
【魏书】
武帝纪第一
文帝纪第二
明帝纪第三
三少帝纪第四
后妃传第五
董二袁刘传第六
吕布张邈臧洪传第七
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
诸夏侯曹传第九
荀彧荀贾诩传第十
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第十
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第十二
钟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
程郭董刘蒋刘传第十四
刘司马梁张温贾传第十五
任苏杜郑仓传第十六
张乐于张徐传第十七
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第十八
任城陈萧王传第十九
武文世王公传第二十
王卫二刘傅传第二十
桓二陈徐卫卢传第二十二
和常杨杜赵裴传第二十三
韩崔高孙王传第二十四
辛毗杨阜高堂隆传第二十五
满田牵郭传第二十六
徐胡二王传第二十七
王母丘诸葛邓钟传第二十八
方技传第二十九
乌丸鲜卑东夷传第三十
下册
【蜀书】
刘二牧传第一
先主传第二
后主传第三
二主妃子传第四
诸葛亮传第五
关张马黄赵传第六
庞统法正传第七
许麋孙简伊秦传第八
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
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第十
霍王向张杨费传第十
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卻传第十二
黄李吕马王张传第十三
蒋琬费初袆姜维传第十四
邓张宗杨传第十五
【吴书】
孙破虏讨逆传第
吴主传第二
三嗣主传第三
刘繇太史慈士燮传第四
妃嫔传第五
宗室传第六
张顾诸葛步传第七
张严程阚薛传第八
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
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第十
朱治朱然吕范朱桓传第十
虞陆张骆陆吾朱传第十二
陆逊传第十三
吴主五子传第十四
贺全吕周钟离传第十五
潘濬陆凯传第十六
是仪胡综传第十七
吴范刘悖赵达传第十八
诸葛滕二孙濮阳传第十九
王楼贺韦华传第二十
武帝纪第一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颐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馀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
顷之,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败。
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馀万,天下骚动。
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杀。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于己吾,是岁中平六年也。
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时俱起兵,众各数万,推绍为盟主。太祖行奋武将军。
二月,卓闻兵起,乃徙天子都长安。卓留屯洛阳,遂焚宫室。是时绍屯河内,邈、岱、瑁、遗屯酸枣,术屯南阳,仙屯颍川,馥在邺。卓兵强,绍等莫敢先进。太祖曰:“举义兵以诛暴乱,大众已合,诸君何疑?向使董卓闻山东兵起,倚王室之重,据二周之险,东向以临天下;虽以无道行之,犹足为患。
今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
一战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遂引兵西,将据成皋。邈遣将卫兹分兵随太祖。到荥阳汴水,遇卓将徐荣,与战不利,士卒死伤甚多。太祖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从弟洪以马与太祖,得夜遁去。荣见太祖所将兵少,力战尽日,谓酸枣未易攻也,亦引兵还。
太祖武皇帝,是沛国谯县人,姓曹,名操,字孟德,汉朝相国营参的后代。东汉桓帝的时候,曹腾任中常侍大长秋,封爵费亭侯。
曹腾死后,养子曹嵩承袭爵位,官做到太尉,没有人能够清楚他出生的由来。曹嵩是太祖的生父。
太祖从小机警,有权变心计,喜结交和帮助朋友,不受拘束,不喜修养操行从事学业,所以当时没有人能重视他;只有梁国人桥玄、南阳人何颙认为他不一般。桥玄对太祖说:“天下就要大乱,不是具有治国安邦才能的人就不能拯救,能拯救乱世的人,大概就是您了!”二十岁的时候,被举孝廉任郎官,又被任命为洛阳北部都尉,升迁为顿丘县令,后被召入朝中任议郎。
灵帝光和末年,黄巾军起兵。太祖被任为骑都尉,征讨颍川黄巾军。后被升迁为济南国相,济南国有十多个县,各县的长官大多都讨好依附权贵,贪赃受贿名声很坏,于是太祖上奏朝廷罢免了八个县的长官;又在国内禁止不合规定的祭祀活动,使得违法乱纪的人纷纷逃窜,国内的秩序得到安定。过了很长时间,太祖被征召为东郡太守;他没有接受任命,称病回到家乡。
不久,冀州刺史王芬、南阳人许攸、沛国人周旌等人联络各方面豪杰,计划废掉灵帝,另立合肥侯为皇帝,并把这个计划告诉太祖,太祖拒绝了。王芬等人后来果然失败。
金城郡人边章、韩遂杀害刺史起兵叛乱,聚集了十多万人,天下骚动不安。朝廷征召太祖为典军校尉。正在这时灵帝死,太子即位,何太后临朝主政。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划诛杀宦官,何太后不同意。何进便征召董卓进京,想以此来胁迫何太后同意,董卓还没到,何进已被杀害。董卓一到京城,废少帝为弘农王而另立献帝,京城大乱。董卓上表推荐太祖为骁骑校尉,想和他共同商议大事。太祖便改名换姓,从小路向东逃回家乡。出了旋门关,路过中牟县的时候,被亭长所怀疑,将他捉送到县里,县中有人暗中认出了他,为他求情将他释放。董卓便杀掉何太后和弘农王。太祖到了陈留郡,分散家财,聚集义兵,准备以此诛讨董卓。冬季十二月,开始在己吾县起兵,这一年是汉灵帝中平六年。
献帝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勃海郡太守袁绍、陈留郡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郡太守袁遗、济北国相鲍信同时都起兵,各自领兵数万,推举袁绍为盟主。太祖以代理奋武将军身份入盟。
二月,董卓听说袁绍等起兵,便把献帝迁徙到长安。董卓留在洛阳屯驻,便焚烧宫室。当时袁绍军屯驻在河内郡,张邈、刘岱、桥瑁、袁遗军屯驻在酸枣县,袁术屯驻在南阳郡,孔伷屯驻在颍川郡,韩馥屯驻在邺城。董卓兵强,袁绍等人没有敢率先进军的。太祖说:“起义兵来诛讨暴乱,大军已经会合,诸位还迟疑什么?假使董卓听说崤山以东诸侯起兵的消息,就凭借着朝廷的威势,据守洛阳的险要地形,向东以控制天下,那么尽管他的行为不合道义,也足以成为祸患。现在他焚烧宫室,劫持迁徙天子,海内为之震动,不知道该归附谁,正是上天要灭亡他的好时机。只要一战天下就可安定,这个机会不能失去。”便领兵西进,准备占据成皋。张邈派遣将军卫兹分出一部分兵马随从太祖。到荥阳卞水的时候,遇到了董卓部将徐荣,太祖与之战斗失利,士兵死伤很多。太祖也被流箭射中,所乘的马也受了伤,太祖的从弟曹洪把自己的马给了他,才得以乘夜色逃走。徐荣见太祖所率领的兵将很少,还能够奋战一整天,认为酸枣县不容易攻下,也领兵回去了。
……
这次入手这套《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三国志》,纯粹是因为最近突然迷上了三国这个时期,听书听得耳朵都要起茧子了,总觉得不过瘾,还是得翻翻原著。收到书的那一刻,真的挺惊喜的。包装很扎实,上下册分明,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很有分量。翻开第一页,纸质摸起来就很舒服,不是那种廉价的白纸,带着点淡淡的黄,阅读感很棒,长时间看也不会觉得眼睛累。最吸引我的还是文白对照的设计,我虽然对文言文不至于完全看不懂,但总有些词句需要查阅,或者理解起来费劲。这套书直接把白话文翻译放在旁边,真的是太方便了!我不用再到处去找注释,也不用一边看文言文一边翻后面的附录,直接一目了然,学习效率瞬间提升好几个档次。我特意对比了一下,翻译的白话文很流畅,也比较贴合原文的意思,不像有些翻译版本会显得生硬或者过于口语化。这套书简直就是我这种半路出家的三国爱好者福音,让我能更深入地理解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评分拿到这套《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三国志》之后,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在细节上的用心。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典雅,我选的是那种素雅的封面,一点也不张扬,但放在书架上却很显格调。打开书页,那是一种温润的米黄色纸张,散发着古朴的气息,这让我读起来感觉特别安心,不像那种雪白闪亮的纸张,总觉得少了点历史的厚重感。它的排版也是我非常喜欢的,文言文和白话文对照得非常清晰,不会挤在一起,也不会让眼睛感到疲劳。每一页都像是精心设计的艺术品,让我每次翻阅都有一种仪式感。我特别注意到,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典故或者人物介绍后面,还有一些小插画,虽然不密集,但点缀得恰到好处,为阅读增添了不少趣味。这套书不仅仅是三国志的载体,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让我觉得物有所值。
评分我一直对历史,尤其是那些充满权谋与英雄气概的时代情有独钟,而《三国志》更是我心中的一部史学巨著。这次购入的这套《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三国志》,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给了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我特别欣赏它的装帧设计,既有古朴的书卷气,又不失现代的简洁美。拿到手里,你能明显感受到纸张的质感,厚实且柔和,对眼睛非常友好,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有疲劳感。最让我惊喜的是文白对照的编排方式,这让我这个文言文功底不算特别深厚的读者,也能轻松地理解原文的每一个字句,不再需要频繁地翻阅字典或者查阅其他注释,大大提升了阅读的流畅度和深度。每次翻开,我都能在原文的苍劲和白话的流畅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仿佛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评分说实话,我买过不少版本的《三国志》,但总觉得差了点什么。直到我遇到了这套《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三国志》。它的最大亮点,对我来说,就是那种恰到好处的文白对照。我不是那种可以轻松驾驭长篇文言文的读者,但又不想错过原汁原味的三国故事。这套书就像为我量身定做的一样。当我读到原文里一些我不太理解的词汇或者句子时,旁边立刻就有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解释,这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几乎不会有卡顿。而且,它的翻译也很有讲究,不是那种非常口语化的翻译,而是保持了一定的文言韵味,读起来非常有味道。除了文白对照,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我也很喜欢,封面素雅大气,内页的纸张也很好,摸起来舒服,阅读体验非常棒。每次捧起这本书,都感觉像是在和历史进行一次最真诚的对话,我仿佛能听到那个年代的马蹄声和金戈铁马的呐喊。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一套既能保留原文韵味,又能让现代读者轻松理解的《三国志》。这套《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三国志》无疑满足了我的所有期待。我最看重的是它的文白对照形式,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翻译,而是对原文意境和语气的细致还原。当我阅读文言原文时,如果遇到不确定的词句,可以立刻对照旁边的白话文进行理解,这种即时性的对照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我能够沉浸在陈寿的叙述中,而不是被晦涩的文言文所阻碍。而且,它的白话翻译也十分考究,并没有为了追求通俗而牺牲原文的文学性,而是力求在准确表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保持一定的文言色彩,读起来既流畅又不失古韵。这套书让我重新感受到了《三国志》的魅力,仿佛穿越时空,与那些英雄豪杰对话。
评分原文是原版的《三国志》,没有裴松之的注释,译文很好。建议这版与裴松之版的一起看。
评分白话版历史最经典的是就是中华书局版,左边原文右边白话非常方便
评分一直想买本三国志,看看和三国演义有什么不一样的,中华书局的书没的说。
评分昨天下的单,今天就到了,书的质量很好,一面是古文,一面是白话文,没失望,不错不错!
评分好!图书正版,价格实惠,值得再购!只是包装能否再用心的。
评分感觉非常好,不愧是中华书局的。
评分京东非常给力,物流还是那么快,服务态度也很好,只是个别书有磕碰,不过无伤大雅。
评分《齐白石1:20世纪美术作品档案》收录了齐白石不同时期的作品316幅。本卷内容分为序文、图版、年表三个部分。按绘画、书法手稿分为两个篇章,每类作品按大致创作年代前后为序。为方便阅读,每页注明每幅作品的题目、尺寸、题跋、款识及相关介绍文字,便于读者进行比较和参照。
评分给同事买的,不知道他看完没有,这么好的书可不要浪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