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史学大师陈寅恪和他的祖父陈宝箴、父亲陈三立、长兄陈师曾(衡恪)是四位名载《辞海》的杰出人物。《陈寅恪家族旧事》较全面地介绍了四位先贤及寅恪之侄“中国植物园之父”陈封怀的事迹,并对这个“文化世家”的成因作了初步探讨,对家族其他部分成员及与陈氏相关的部分人物作了简介,这些内容将对后人在读书、敬业、爱国、修身等方面有所启迪。《陈寅恪家族旧事》史料较为丰富,语言平实流畅,带有地域文化特色,因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目录
第一章 义宁陈氏源流
一、族史源流
二、陈家大屋
三、珍贵文物
四、家乡纪念
五、墓志祭文
第二章 力行新政的封疆大吏——陈宝箴
一、生平事略
二、海内奇士
三、小试凤凰
四、一路政声
五、湖南新政
六、死因诸说
七、诗联文摘
八、逸闻趣事
九、师友简介
第三章 同光体诗派巨擘——陈三立
一、生平事略
二、志在维新
三、袖手神州
四、祗洹精舍
五、诗坛巨擘
六、诗文活动
七、诗联文摘
八、逸闻趣事
九、师友简介
十、三立芳裔
第四章 书画大师——陈衡恪
一、生平事略
二、书画大师
三、艺术见解
四、诸艺兼善
五、法师道友
六、鲁迅挚交
七、齐璜知音
八、朽者不朽
九、逸闻趣事
十、师友简介
第五章 史学大师——陈寅恪
一、生平事略
二、读书种子
三、清华名师
四、学人风范
五、史学大师
六、声名卓著
七、诗联文摘
八、逸闻趣事
九、师友简介
第六章 植物学家——陈封怀
一、生平事略
二、园林为家
三、情系名花
四、家国情怀
五、康寿园丁
六、诗联文摘
七、逸闻趣事
八、师友简介
附录一:《陈寅恪“恪”字读音考辨》
附录二:《义宁陈氏恪字辈的其他人物》
后记
精彩书摘
《陈寅恪家族旧事》:
修水的客家人即“棚民”,他们以其特有的抗争、进取精神,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部分人家家道渐宽,建有房屋,购置田产,并兴办学校,仅求温饱的“棚民”开始走上既耕且读的发展之路。
但是,本地部分原籍居民,由于“坐地称大”的思想作怪,排外情绪严重。他们不准客民与当地人通婚,不准入籍入学,更不准参加科举考试,企图以种种手段,将对于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数万客籍人长期打压在社会底层。这自然引起客籍人的强烈不满和抗争,有时甚至发生流血事件。正直的官员也想主持公道,但因本地人多势众,一时还奈何不得。雍正初,南京人刘世豪任知州。他不畏强暴,甚至冒着被暗杀的危险,多方努力,终于雍正三年 (1725)获朝廷恩准,以“怀远”为都名,将客籍人编为四都八图八十八甲,补入崇、武二乡。至于客家子弟读书、应试,据清同治版《义宁州志》载:“其秀者令为义学,课习五年,俱得一体考试,卷面令注‘ 怀远’字样。”此后,土客之争虽时有发生,但其规模和程度逐步减弱,新中国成立后,则无分土客,完全平等。
修水怀远人除了吃苦耐劳、团结、好客、热心公益以外,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重视教育,大力兴办书院、学校,培养人才。至光绪末年,怀远都有文进士2人(陈文风、陈三立,同期全县文进士15人),文举人15人(同期全县文举人171人)。武进士、武举人则以怀远都为多。孟子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欧阳修也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舒服容易产生惰性,压力往往促人奋进。在困难多多的情况下,~有血性的人们往往能极大地发挥潜能,以求得生存和发展。仅就科举一项而言,在遭受长期打压的情况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怀远人的能耐可见一斑。
义门陈氏 从南北朝到隋朝直至唐初,中国历史上战乱频仍,人们四散流离,至唐开元十九年(731),陈宣帝第六子、宜都王陈叔明之五世孙陈旺,携家来到江州浔阳蒲塘驿的太平乡(今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的义门陈村)安家落户。长期的流离失所,使他们倍感安定的可贵,团结和睦的重要,从此他们在这里安居乐业,休养生息。经过若干代人的发展,这个家族得到长足地壮大,人口数百,但他们族产共有,家无私财,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人无贵贱,诸事平等。唐中和四年(884),僖宗李儇旌表其为“义门陈氏”。至宋代,竟发展到“萃居三千口人间第一,合爨四百年举世无双”的规模,3000多人在一起吃饭、居住,过着平等相待的原始公社式的生活。同时,家族中又有许多人在朝廷上下充当大小官员,人气太旺,朝野太盛;再者,长期维系数千人一起吃“大锅饭”,生活也时显危机。鉴于此,在宋嘉祜七年(1062),根据大臣文彦博、包拯的建议,宋仁宗下旨,将“义门陈氏”分为291庄,分赴江西、安徽、两湖、两广、江浙、四川等地安家,此后各地支派又因种种原因而有新的迁徙。迁往各地的义门陈氏子孙,历次修谱均标明出自 “义门”,并将“义门陈氏家法三十三条”等家规及陈氏先贤的事迹加以记载,以此启迪后世子孙继承良好的家风。现在祖国各地包括港、澳、台及世界许多国家均有义门陈氏的子孙,其人数占天下数千万陈姓人氏的半数以上,故又有“天下陈姓出义门”之说。
“义门陈氏”是人类家族发展史上一种极为罕见的文化现象。
……
陈寅恪家族旧事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很好
评分
☆☆☆☆☆
很好
评分
☆☆☆☆☆
本地部分原籍居民,由于“坐地称大”的思想作怪,排外情绪严重。他们不准客民与当地人通婚,不准入籍入学,更不准参加科举考试,企图以种种手段,将对于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数万客籍人长期打压在社会底层。这自然引起客籍人的强烈不满和抗争,有时甚至发生流血事件。正直的官员也想主持公道,但因本地人多势众,一时还奈何不得。雍正初,南京人刘世豪任知州。他不畏强暴,甚至冒着被暗杀的危险,多方努力,终于雍正三年 (1725)获朝廷恩准,以“怀远”为都名,将客籍人编为四都八图八十八甲,补入崇、武二乡。至于客家子弟读书、应试,据清同治版《义宁州志》载:“其秀者令为义学,课习五年,俱得一体考试,卷面令注‘ 怀远’字样。”此后,土客之争虽时有发生,但其规模和程度逐步减弱,新中国成立后,则无分土客,完全平等。
评分
☆☆☆☆☆
本地部分原籍居民,由于“坐地称大”的思想作怪,排外情绪严重。他们不准客民与当地人通婚,不准入籍入学,更不准参加科举考试,企图以种种手段,将对于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数万客籍人长期打压在社会底层。这自然引起客籍人的强烈不满和抗争,有时甚至发生流血事件。正直的官员也想主持公道,但因本地人多势众,一时还奈何不得。雍正初,南京人刘世豪任知州。他不畏强暴,甚至冒着被暗杀的危险,多方努力,终于雍正三年 (1725)获朝廷恩准,以“怀远”为都名,将客籍人编为四都八图八十八甲,补入崇、武二乡。至于客家子弟读书、应试,据清同治版《义宁州志》载:“其秀者令为义学,课习五年,俱得一体考试,卷面令注‘ 怀远’字样。”此后,土客之争虽时有发生,但其规模和程度逐步减弱,新中国成立后,则无分土客,完全平等。
评分
☆☆☆☆☆
好
评分
☆☆☆☆☆
很好
评分
☆☆☆☆☆
很好
评分
☆☆☆☆☆
好
评分
☆☆☆☆☆
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