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来,四库学研究上都发生了哪些大事?
※乾隆为什么要纂修《四库全书》?
※深藏禁阁的《文溯阁四库全书》究竟经历了怎样辗转迁徙的苦难历程?
※《文澜阁四库全书》卷前提要与他本有什么不同,独特价值何在?
阅读《中国四库学》(第二辑),以上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中国四库学》是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中国四库学研究中心、古籍整理研究所主办,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邓洪波教授主编,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四库学研究的学术辑刊。每年两辑,常设四库学综合研究、四库提要研究、经部研究、史部研究、子部研究、集部研究及文献整理等七个栏目,不定期刊发专稿。本辑共收录文稿22篇,内容非常丰富,既有对近百年来四库学研究发生的大事记,也有刚刚过去的2016年的四库学研究综述;既有对七阁(北四阁,南三阁)《四库全书》出版的整体梳理,也有对文溯阁《四库全书》的庋藏史事、播迁及其价值,还有对《文澜阁四库全书》卷前提要等相关问题的考证。
邓洪波,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书院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大学四库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历史教学与书院文化的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岳麓书院史略》、《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整理本)、《中国书院辞典》、《中国书院制度》、《中国书院史》、《中国书院文化史丛书》、《东亚历史年表》、《中国状元殿试卷大全》等。邓洪波,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书院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大学四库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历史教学与书院文化的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岳麓书院史略》、《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整理本)、《中国书院辞典》、《中国书院制度》、《中国书院史》、《中国书院文化史丛书》、《东亚历史年表》、《中国状元殿试卷大全》等。
◎四库学综合研究
四库学百年大事记 单 磊
2016年四库学研究综述 张洪志 邓洪波
论乾隆修纂《四库全书》的观念问题 陆建猷
文溯阁本《四库全书》的播迁及其价值 汪受宽
文溯阁本《四库全书》庋藏史事述议 王爱华 李智慧
《四库全书》出版述略 孔煜华
◎四库提要研究
四库经部、史部提要学术观念的差异性表述
——以《荟要总目提要》、《四库全书总目》为中心的考察 江庆柏
文澜阁本《四库全书》卷前提要相关问题综述 陈东辉
◎经部研究
《四库全书总目·易类存目》文献举隅 杨效雷
四库提要易类辨正七则 杨新勋
四库提要之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校读札记 王域铖
《太平经国之书》与《礼经会元》成书先后考 谢继帅
◎史部研究
古代目录中史部故事类源流新探 张固也
宋朝《会计录》考 顾宏义
四库馆臣的方志观 邱 亚
《四库全书总目·东家杂记》辨正 曹景年
◎子部研究
《钦定补绘萧云从离骚全图》考论 沙 鸥
论《四库全书总目》对王懋竑的学术评价 陈 峰
◎集部研究
四库辑本《蓝山集》与《蓝涧集》考略 张春国
《四库全书总目》和文学史中周邦彦述评比较分析 柳 燕
◎文献整理
曹元弼《素王说》疏释 曹元弼撰,许超杰疏释
复礼堂述学诗序 曹元弼撰,王园园整理
◎附录
《中国四库学》稿约
《中国四库学》稿件格式要求
《中国四库学(第二辑)》:在浩渺书海中的学术灯塔 《中国四库学(第二辑)》在我阅读的诸多学术书籍中,无疑是一座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灯塔。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学术成果,而是深刻地揭示了“四库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研究范式、方法论及其在整个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作者的论述逻辑严密,论证有力,对于学术史上的重要节点和人物,都有着独到的见解。我特别赞赏书中对于不同学者在四库学研究上的贡献和争议的梳理,这让我看到了学术研究的开放性和批判性,也让我更加理解了知识的不断发展与演进。书中对于某些疑难文献的考证,更是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研究态度。即便是一些非专业读者,也能从中感受到学术的魅力和力量。这本书给了我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让我对中国古代图书文献的研究有了更宏观、更深入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专著,更是一种学术精神的体现,指引着我在浩渺的书海中,寻找求知的方向,感受学术的温度。
评分初遇《中国四库学(第二辑)》:一场跨越时空的学术寻幽 当我捧起这本厚重的《中国四库学(第二辑)》,内心涌起的首先是对中国古代图书文化的无限敬意。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门,一扇通往浩瀚古籍海洋的大门。从书名中就能感受到其学术的严谨与沉淀,“四库”二字自带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气息,仿佛承载着历代文人的智慧与汗水。翻开扉页,精美的排版和清晰的字体便映入眼帘,这不仅是对读者阅读体验的尊重,也暗示着内容本身的精良。作者在序言中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四库学研究的热情与执着,他/她对于文献的梳理、考证的细致,以及对研究方法的阐释,都让我这个普通读者也感受到了知识的魅力。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其中,去了解那些沉睡在历史深处的珍贵典籍,去探究编纂《四库全书》的宏大工程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意义。这本书不仅仅是给学者的,更是给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好奇心的人的。我想象着,通过这本书,我或许能与那些古代学者对话,理解他们对知识的珍视,感受他们编纂一部部巨著时所付出的心血。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一种对文化传承的深刻体认。
评分《中国四库学(第二辑)》:一本值得反复品味的学术“大餐” 当我开始阅读《中国四库学(第二辑)》时,我以为它只是一本关于古籍介绍的书,但很快我就发现自己错了,这本书的深度远超我的想象。它更像是一份精心烹制的学术“大餐”,每一道菜都充满了智慧的光芒。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洞察力,他/她不仅在介绍四库学的基础知识,更在探讨其背后的学术思想、历史背景以及研究的价值。我尤其喜欢他/她对于不同学派、不同时期学者观点的比较分析,这使得我对四库学的发展脉络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书中涉及的文献典故丰富,引证翔实,每一次阅读都能发现新的亮点。我曾尝试着去查阅书中提到的某些古籍,虽然受限于篇幅和能力,无法深入钻研,但仅是那些片段的引用,已经让我对古代文人的博学多才和严谨治学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学术研究并非枯燥乏味,而是充满探索乐趣的过程。我打算在未来的日子里,将这本书放在案头,随时翻阅,相信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收获和感悟,这绝对是一本值得我反复品味的学术佳作。
评分《中国四库学(第二辑)》:在文字迷宫中寻找治学之道 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学术体系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浩如烟海的古籍,总让人觉得既熟悉又陌生。《中国四库学(第二辑)》恰恰满足了我这种渴望。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并非简单地罗列书目,而是更深入地探讨了“四库学”本身作为一门学问的形成、发展及其研究方法。作者似乎以一种抽丝剥茧的方式,带领读者一步步走进古代学术的脉络。我尤其欣赏他对文献考证的详细阐述,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严谨的推敲,这对于我这样一个非专业读者来说,虽然可能难以完全理解其中的深奥之处,但却能感受到研究的严谨性与学术的魅力。书中的论述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即便是在讨论复杂的文献分类或版本问题时,作者也尽量用平实的语言进行解释,使得阅读过程不至于过于晦涩。读罢某些章节,我仿佛能看到古代学者在书堆中埋头苦读的身影,他们的求索精神,他们的严谨态度,都深深地感染了我。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治学态度的启迪,让我对如何对待知识、如何进行学术研究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中国四库学(第二辑)》:一次穿越历史的知识漫游 手捧《中国四库学(第二辑)》,我感觉自己仿佛踏上了一段穿越历史的知识漫游。这本书以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将我带入了中国古代图书文献研究的神秘世界。作者的叙述语言充满吸引力,使得原本可能显得枯燥的学术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四库全书》编纂过程中各种故事的描述,这些细节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有了鲜活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事件。通过阅读,我不仅了解了《四库全书》的规模与价值,更深入地体会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知识的敬畏与传承的担当。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一部伟大的学术工程背后,凝聚了多少人的智慧、心血和时代的精神。书中对于文献的分类、整理、考订的介绍,也让我对古代学术研究的严谨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像是一次与历史对话的旅程,让我对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有了更深的敬意和更清晰的认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