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联璧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蒙学家训本) 国学/古籍 书籍

格言联璧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蒙学家训本) 国学/古籍 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国学
  • 古籍
  • 蒙学
  • 格言
  • 联璧
  •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 训本
  • 传统文化
  • 修身养性
  • 启蒙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蔚蓝书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43415
商品编码:10567812224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格言联璧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蒙学家训必读本) 国学/古籍 书籍
作者: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定价: 12.0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15-07-01
ISBN: 9787550243415
印次: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内容简介
《格言联璧》是清代学者金璎先生收集编写一本浅近格言集,以修身、齐家、治国为目录,包含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内容,分为存养、齐家等十一篇。本书故事丰富,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并且与当下生活紧密练习,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让经典更加平易近人。

  目录
【格言联璧 目录】
学问类……………………………… 005
存养类……………………………… 017
持躬类……………………………… 029
摄生类……………………………… 060
敦品类……………………………… 066
处事类……………………………… 072
接物类……………………………… 078
齐家类……………………………… 098
从政类……………………………… 106
惠吉类……………………………… 117
悖凶类……………………………… 132


增广贤文… ……………… 148

  编辑推荐
现代社会很多人都开始重视修身养性,《格言联璧》收集了先贤名人鞭策人心的语言,具有很好的启蒙教育作用,通过对圣贤先哲的至理格言的感悟,让人受到启迪鞭策,懂得做人的道理,有利于修身养性方面的品格教育,对后人为人处事、修身治家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摘要
学问类
【原文】
古今来许多世家①,无非积德;天地间人品,还是读书。
【注释】
①世家:泛指门第显赫、世代为官的人家。
【译文】
古往今来的许多名门望族,无不是因积善成德而有名望;天地之间高尚的人品,还是要靠读书培养的。
【原文】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译文】
用心读书,即使没获得功名,也还是使人品行高雅;修养品德,而不期待回报,也自然睡眠安稳,内心踏实。
【原文】
为善乐,读书便佳。
【译文】
做善事是快乐的,读书就是好事。
【原文】
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
【译文】
各位到这里是为什么呢?难道只是做学问、写文章,掌握一门很小的技艺和特长,就算是读书的好苗子了吗?
【原文】
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①本分,共成名教②中人。
【注释】
①五伦:中国传统社会五种基本的道德关系,古人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兄弟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
②名教:为“正名分”而设立的封建礼教。旧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政治统治而设置的一套行为规范。
【译文】
我追求的也很简单,不过是作为儿子、臣子、弟弟、朋友都尽到了五种伦理道德的责任,共同成为守礼之人。
【原文】
聪明用于正路,愈聪明愈好,而文学功名①益成其美;聪明用于邪路,愈聪明愈谬②,而文学功名适济③其奸。
【注释】
①文学功名:指人的才学和名声。
②谬(miù):差误。
③济:帮助。
【译文】
把聪明用在正当的地方,越聪明越好,人的才学和名声会有助于成就他的美德;把聪明用在不正当的地方,越聪明越是错得多,人的才学和
名声会助长他的奸恶。
【原文】
战虽有阵,而勇为本。祭虽有礼,而哀为本。士虽有学,而行为本。
【译文】
打仗虽然有阵法,但是勇猛才是根本。丧事虽然有礼节,但是悲痛才是根本。读书人虽然有知识,但是行为才是根本。
【原文】
飘风①不可以调宫商②,巧妇不可以主中馈③,文章之士不可以治国家。
【注释】
①飘风:旋风。
②宫商:古代有宫、商、角、徵、羽五音,即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
③中馈:指家中供膳诸事。
【译文】
旋风不能弹奏出宫商之音,手巧的妇人不一定能主持好家事,写文章的人不能治理国家。
【原文】
经济出自学问,经济方有本源。心性见之事功,心性方为圆满。舍事功更无学问,求性道不外文章。
【译文】
经国济世的道理来自系统的知识,这样它才有根源。修身养性之道显现在建立功绩上,它才能圆满。除了建立功绩外再无别的学问,修身养性之道不能到书外去寻找。
【原文】
何谓“至行”,曰“庸①行”。何谓“大人”,曰“小心”。

《格言联璧》是中国古代蒙学教育的瑰宝,这部汇集了中华民族智慧精华的经典,以其精炼的语言、深刻的哲理,为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奠定了为人处世的基石。它并非一本故事书,也非历史演义,更非文学小说,而是直接点拨人生方向、塑造道德品格的智慧结晶。 这部著作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其内容的“精粹”二字。它从浩如烟海的中华古籍中,遴选出最为重要、最为实用的格言警句,涵盖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人生各个层面的智慧。这些格言并非零散的堆砌,而是经过精心编排,如同璀璨的珍珠串联,形成了一道道闪耀着人生真理的光芒。 “蒙学家训本”的定位,则进一步揭示了《格言联璧》的核心功能。它并非为已达高深境界的学者而设,而是专为启蒙孩童,让他们在懵懂之时便能耳濡目染中华文化的精髓,涵养高尚品德。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等基本人伦关系,到“忠”、“孝”、“仁”、“义”、“礼”、“智”、“信”等核心道德范畴,再到关于学习、勤俭、节制、处事等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格言联璧》无不一一涉及。它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将抽象的道德概念具象化,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并践行。 想象一下,在昏黄的灯光下,一位老者手捧泛黄的书卷,用慈祥而清晰的嗓音,为身旁的孩子讲解“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样的场景,便是《格言联璧》所承载的教育精神的最好体现。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的引导,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代传承。 《格言联璧》的语言风格,是其另一大亮点。全书文字简练,用词考究,每句话都如同一把钥匙,能够开启人心深处的智慧之门。例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言简意赅,却道出了从小事做起,积善成德的深刻道理。又如,“口是祸福之门,舌乃利剑之柄。”寥寥数语,便将说话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描绘得淋漓尽致。这种高度凝练的语言,便于记忆,易于理解,也更易于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咀嚼,体味其深意。 这部经典的价值,还体现在其普适性上。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书中蕴含的道理始终不过时。为人处世的原则,道德修养的标准,这些都是永恒的生命课题。《格言联璧》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它不会生硬地命令你做什么,而是通过一个个精辟的格言,让你自己去思考,去感悟,去领悟人生的真谛。 阅读《格言联璧》,并非仅仅是识字的过程,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智慧的启迪。它引导读者认识到,真正的“成器”不仅仅是指技艺的精湛,更是指品德的完善;真正的“知义”不仅仅是了解道理,更是要将道理付诸实践。它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不在于追逐虚无缥缈的名利,而在于内心的充实,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在于与他人的和谐相处。 该书的编排体例,也是其独具匠心之处。通常,它会按照不同的主题或范畴进行分类,例如关于孝道的章节,关于交友的章节,关于学习的章节等等。这种结构化的编排,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系统地学习,深入地理解。每一则格言,都仿佛是独立的一课,但串联起来,又构成了一幅完整的人生智慧图景。 例如,在关于“孝”的章节中,你可能会读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扬名,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这层层递进的阐述,从爱惜身体这个最基本的层面,到通过自身成就来光耀父母,将“孝”的含义阐释得既具体又深刻。 再比如,在关于“交友”的章节,可能会出现“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这句话,简明扼要地指出了益友应具备的品质:正直、诚信、学识渊博。同时,它也隐含着对损友的警惕,促使我们在交友时保持审慎的态度。 《格言联璧》的魅力,还在于它能够激发读者的反思。它提出的每一个观点,都值得我们细细揣摩。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黄金法则的东方表达,它要求我们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避免用自己的意愿去强加于人。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误会和冲突,都可以通过遵循这条简单的原则来化解? 这部蒙学经典,其语言的精炼,内容的深刻,以及普适的智慧,使其成为历代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它不仅仅是书斋里的摆设,更是融入生活、指导行动的行动指南。它所传递的,是一种平和而坚韧的人生态度,一种对真理的追求,一种对道德的坚守。 《格言联璧》的精髓,在于它所倡导的“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内圣”是指修养自身的道德品格,做到内心的充实和完善;“外王”则是指在社会上有所作为,能够担当责任,造福他人。这部书,从最基础的修身养性入手,一步步引导读者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 它的价值,还体现在对当下社会教育的启示。在知识爆炸、信息泛滥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回归经典,汲取那些历经时间考验的智慧。而《格言联璧》,正是这样一本能够帮助我们静下心来,反思人生,重塑价值观的宝贵读物。 它没有虚构的人物,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它所蕴含的人生智慧,却比任何故事都更能触动人心,更能影响一生。它教会我们如何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如何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如何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并活出生命的意义。 《格言联璧》是一扇窗,透过它,我们可以看见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道德传承和智慧沉淀;它是一面镜子,照见我们自身的不足,也激励我们不断向上;它更是一盏灯,指引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再迷茫,不再彷徨。 它所包含的,是关于“人”的根本。“人”的修养,“人”的责任,“人”的价值。“格言联璧”四个字,本身就寓意着无数精妙的格言,如同美玉般联璧,光彩夺目,价值连城。它提醒我们,人生的价值,在于内心的丰盈,在于品德的闪光,在于对社会贡献的点滴积累。 这部书,是献给每一个渴望成长,渴望提升自我的人的礼物。它以其质朴无华的外表,蕴藏着最深沉的智慧,最动人的力量,最持久的启示。它不承载历史的曲折,不描绘个人的传奇,而是聚焦于“人”这个永恒的主题,提供一套经过时间检验的,关于如何做一个好人的答案。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格言联璧》提供了一份宁静,一份沉思,一份对人生真谛的追寻。它以最简洁的语言,点亮了最深刻的智慧,为每一个阅读它的人,都打开了一扇通往更美好人生的大门。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格言联璧》真是让人惊喜连连!当初选择它,是因为它名字里带着“蒙学家训本”几个字,想着或许能给孩子一些潜移默化的教导,没想到的是,它不仅仅是给孩子看的,我这个做家长的,读来更是受益匪浅。书的装帧很古朴典雅,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文化厚重感。翻开书页,那一字一句的格言,看似简单,却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渗入心田。它不像那些大部头的古籍,晦涩难懂,而是以一种非常贴近生活的方式,讲述着做人处事的道理。 比如,其中有几句关于“言行一致”的,我读了之后,深深反省了自己。我们常常在孩子面前说一套做一套,总以为他们年纪小不懂,但其实孩子是多么敏锐的观察者,他们会模仿我们,也会质疑我们的言行。这本书的格言,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自身的不足。它没有生硬的道德说教,而是用精炼的语言,点醒那些我们容易忽略的细节。 我特别喜欢它在“勤勉”和“节俭”方面的论述。现在社会节奏快,物质丰富,很多道理反而被淡忘了。读到书里关于“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告诫,以及“勤能补拙”的鼓励,我再次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中对奋斗和自律的推崇。这种精神,在当下尤为可贵。而且,书中的许多格言,都带有很强的实践性,不是空泛的理论,而是可以立刻应用到生活中的指导。 每次和孩子一起阅读,我都会选择其中一两句,然后引导他思考,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理解。比如,当孩子想要买一个不那么必需的玩具时,我们就可以聊聊“奢易简难”的道理。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比直接的禁止或批评,效果要好得多。而且,孩子也很喜欢这种“猜谜”式的学习,让他们觉得很有趣。 总而言之,《格言联璧》这本书,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它不仅丰富了我们家庭的文化生活,更在无形中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它以一种温润的方式,传递着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智慧,让我们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一份宁静与力量。我会一直珍藏这本书,并把它作为我与孩子交流和学习的重要载体。

评分

《格言联璧》这本书,在我眼中,绝非是一本寻常的古籍。它的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浑厚的文化底蕴,“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几个字,更是让人对其内容充满了期待。最初,我购买这本书,也是因为看到“蒙学家训本”的字样,想着或许能为孩子的教育找到一些更深层次的借鉴。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后,我才发现,这本集子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我特别欣赏它对“君子品格”的描绘,书中引述的许多格言,都触及了人性中最根本的部分。例如,关于“克己”与“慎独”的论述,在如今这个充斥着诱惑和浮躁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并非生硬的道德律令,而是以一种温和而坚定的语调,引导读者认识到自我约束的重要性,以及在无人监督时,保持内心纯洁的价值。 书中的语言风格,简洁有力,却又蕴含着无穷的智慧。每一句格言,都仿佛是前人智慧的结晶,经过时间的淘洗,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我喜欢在阅读时,随时停下来,思考这些话语背后的深意,并将其与我自身的经历和感悟相结合。这种过程,充满了发现的乐趣。 我发现在阅读《格言联璧》的过程中,我不仅仅是在获取知识,更是在进行一次深刻的自我反省。书中的很多观点,都让我对过去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有了新的认识。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用温和而睿智的方式,指引着我不断前行,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对我而言,《格言联璧》已经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我人生旅途中的一位良师益友。它所传递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能够帮助我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内心的原则。我会将这本书,视为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并从中汲取力量,不断成长。

评分

初次看到《格言联璧》的书名,觉得有些似曾相识,又带着点神秘感。“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蒙学家训本”的副标题,让我以为这或许是一本偏向儿童教育,以劝诫为主的读物。但当我入手后,彻底被它所折服。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清晰,内容精炼,每一句话都仿佛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精华。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让人在阅读时,不禁陷入沉思。 我个人特别注重对孩子品格的塑造,所以对于“蒙学家训本”这类书籍,我一直抱有很高的期待。《格言联璧》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将做人的基本道理,例如“诚信”、“仁爱”、“孝道”等,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喜欢每天随机翻开一页,和孩子一起读一两句,然后引导他思考,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 书中的很多格言,不仅仅适用于孩子,对成年人也同样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例如,关于“勤奋”和“节制”的论述,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常常被人们忽视。这本书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在耳边低语,提醒我们不忘初心,脚踏实地。我常常觉得,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也在接受一次精神的洗礼。 《格言联璧》的语言风格,简洁明了,却又意味深长。它避免了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精炼的句子,引发读者的自我反思。我发现,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很多人生道理,并在实际生活中,有所实践。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的不足,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总而言之,这本《格言联璧》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经典之作。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国学智慧,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我们健全的人格。我非常庆幸能够遇到这本书,它将成为我教育孩子、提升自我的宝贵财富。

评分

初次接触《格言联璧》,是被它那略带古韵的书名所吸引,总觉得里面藏着些历久弥新的智慧。而“蒙学家训本”的标注,更是让我以为它是一本给孩子准备的启蒙读物。然而,当我翻开它,才惊觉,这哪里仅仅是给孩子看的?这分明是一本能够陪伴我走过人生各个阶段的宝藏。书中的格言,寥寥数语,却字字珠玑,直击人心。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修身”的部分,其中很多观点都让我醍醐灌顶。例如,关于“戒贪”的论述,在如今这个消费主义盛行的年代,更是显得尤为重要。书中用非常朴素的语言,揭示了贪欲带来的种种困扰,以及知足常乐的可贵。我常常会把书中的这些警句,写在便签上,贴在显眼的地方,时时提醒自己。 我发现,这本书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它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将深奥的道理,化为具体可行的行为准则。比如,书中关于“孝道”的诠释,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强调的是心灵的慰藉和陪伴。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努力做得更好。 与市面上一些速食文化的读物不同,《格言联璧》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读。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体悟。它像是一位智者,在你迷茫时,给予指引;在你得意时,给予警醒。书中的文字,有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能够唤醒我们内心深处最朴素的良知。 对我而言,这本《格言联璧》已不仅仅是一本书,它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一种精神上的支撑。它教会我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如何在纷繁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清晰。我会将这份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继续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评分

这套《格言联璧》的出版,无疑为我们这些渴求传统文化滋养的读者,提供了一扇精美的窗口。我之所以被它吸引,是因为“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这几个字,暗示着它所选取的篇章,定是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和智慧的甄选。当我真正翻开这本书时,便被其内敛而又充满力量的文字所震撼。它不像某些通俗的读物,浮光掠影,而是每一句格言都仿佛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需要细细品味,反复咀嚼。 我尤其欣赏它在“君子之道”方面的阐述。书中所引用的许多话语,都直指人性的弱点,又同时指明了修身养性的方向。例如,关于“诚”与“信”的论述,在现代社会,这两者似乎都变得越来越稀缺。但这本书提醒我们,一个人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言行的统一,以及对承诺的坚守。读到这些,我常常会反思自己,在与人交往中,是否做到了坦诚相待,是否履行了自己说过的话。 而且,这本书的编排方式也很有匠心。它并非将所有格言杂乱无章地堆砌,而是围绕着特定的主题进行分类,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形成系统性的认知。我试着每天阅读其中的一个章节,然后记录下我最有感触的一两句话。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对事物的判断,都悄然发生着一些积极的变化。 我曾经尝试阅读一些晦涩难懂的古籍,虽然心向往之,但常常因为理解的困难而半途而废。而《格言联璧》的优势就在于,它用精炼的语言,将古人的智慧提炼出来,更加易于现代人理解和接受。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用温和但坚定的语气,教导我们如何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上,保持内心的纯净和独立的人格。 这本《格言联璧》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无声的良师益友,它陪伴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它所传递的价值观念,具有跨越时代的意义,我相信,无论在哪个时代,这种对品德和智慧的追求,都是永恒不变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