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思炜先生积三十年学养校注《杜甫集》所成的一个可读之本,充分反映历代以至最近的杜诗研究成果,也为唐诗、唐语言研究提供了必备的基础材料。
《杜甫集校注》为上海古籍出版社“古典文学丛书”之一种。被誉为“诗圣”的杜甫,对中国文学史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早在宋代,就有千家注杜之说,历代流传至今的注本,约有一百余种,其中较为完整、影响较大的注本约有一二十种。二十世纪以来,随着新的有关唐代的资料的出现,对唐代官制、科举等专门史,以及唐代语言等学科研究的新成果的出现,对杜诗的研究也有了新的推进。本书即是在充分汲取前代和近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校理1400余首诗歌、30余篇文章,在校勘、编年、注释三个方面,都有独到的成果。
本书以较接近杜甫集祖本二王本的《续古逸丛书》影印《宋本杜工部集》为底本,以钱谦益《杜工部集笺注》、郭知达《新刊校订集注杜诗》、蔡梦弼《草堂诗笺》为主要参校本。对杜诗的两种异文,即来自于五代、北宋初的传本中的异文,与宋明清的学者诗人出于个人知识和赏鉴等理由改动形成、不具有文献依据价值的异文,加以区别,形成了一个既尽量接近祖本原貌,又保留了具有重大影响、严重歧义的异文的本子,达到了文献存真的效果。
在保持底本原有编次的同时,仿照黄鹤注本,在每篇作品下加编年说明,同时辅以年谱简编,则既满足了文献存真的要求,又能便于编年阅读。同时在注释上,没有采用集注的形式罗列前人成果,而是尽可能充分地反映其中各种有价值的意见,并且在吸收当代的各学科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钱、朱、仇注三家在史实、典故、词语方面的不足和谬误之处,加以了补充、辨明。
本书采用详注的形式,吸收历代以至最近的杜诗研究成果,能充分反映杜诗及其解读中所包含的各方面问题,也为唐诗研究和唐语言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性资料。此书的出版,必有裨于学林。
谢思炜,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著有专著《禅宗与中国文学》、《白居易集综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合作)、《燎之方扬》、《白居易诗集校注》、《唐宋诗学论集》、《白居易诗选》、《隋唐气象》、《白居易文集校注》等等。
前言
凡例
杜工部集卷第一
杜工部集卷第二
杜工部集卷第三
杜工部集卷第四
杜工部集卷第五
杜工部集卷第六
杜工部集卷第七
杜工部集卷第八
杜工部集卷第九
杜工部集卷第十
杜工部集卷第十一
杜工部集卷第十二
杜工部集卷第十三
杜工部集卷第十四
杜工部集卷第十五
杜工部集卷第十六
杜工部集卷第十七
杜工部集卷第十八
杜工部集卷第十九
杜工部集卷第二十
补遗
杜甫年谱简编
引用书目
篇目索引
装帧常好,有塑封,价格也还可以,值得收藏,内容还没看,不好评价。
评分影印《宋本杜工部集》为底本,以钱谦益《杜工部集笺注》、郭知达《新刊校订集注杜诗》、蔡梦弼《草堂诗笺》为主要参校本。对杜诗的两种异文,即来自于五代、北宋初的传本中的异文,与宋明清的学者诗人出于个人知识和赏鉴等理由改动形成、不具有文献依据价值的异文,加以区别,形成了一个既尽量接近祖本原貌,又保留了具有重大影响、严重歧义的异文的本子,达到了文献存真的效
评分《诗经》是我国较早的诗歌总集。高亨先生研究先秦文学卓有成就,其治诸子,遵循乾嘉考据遗风,往往胜解精义,发前人所未发;其治《周易》,一改前人“以经解传,以传解经,经传互解”的旧习,首次经传分解,开创了中国现代《周易》“义理派”的研究新方法,为学界所推崇;其治《诗经》,以传统文字训诂学为根基,在校勘训诂上创发新义。砥砺基础,夯实根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对《诗经》各篇加以说明注释,有许多地方别具识见。
评分《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东坡乐府笺(典藏本)》汇集《东坡先生墓志铭》、东坡词评等苏轼研究相关材料。正文部分包括本文、校记、朱孝臧注、龙榆生笺等内容。苏词本身之优美精彩固不必说,朱、龙二位大家的笺注考证详实、注解精到,无论对于学者研究,还是爱好者的阅读欣赏,都能起到极大的作用,可谓为苏词锦上添花。书末附有篇名索引,可使读者轻松找到自己需要的篇目。值上海古籍出版社建社60周年之际,今推出典藏版,谨以《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东坡乐府笺(典藏本)》纪念为古籍整理作出贡献的前辈。
评分装帧很美,印刷也很漂亮。
评分一次非常完美的购物,没想到在,6月18日之前,还能有这样好的优惠,满减券牒,白条券,简直太给力了,希望京东明天的活动依然能让我有足够的信心。
评分一次非常满意的购物,感谢京东618,让我买到了这么具有性价比的书,希望双11,还能够更加给力,京东不愧是中国,领导力的电商,加油,期待下次,促销。
评分经典的杜诗注本,传世之作
评分都出現了若干傑出人物,創造了不少優秀的作品,在我國文化史上焕發異采。但是好景不長,玄宗後期,政治日趨腐敗,各種原來潛伏的社會矛盾逐漸激化,終于爆發了前後跨歷八個年頭的安史之亂。戰争使廣大人民紛紛死亡,社會經濟受到嚴重破壞。強大的唐王朝從此一蹶不振,開始走上衰亡的下坡路。李白就是生活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歷史轉折時代。他成長于開元年間,在安定的社會環境中獲得了深厚的文化教養,培育了優異的藝術才能;更可貴的是他運用了他那支生花妙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