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会展实务英语(第二版)》以行动导向理论为指导,从涉外会展服务与接待工作过程与典型的工作任务出发,创建基于行动领域的学习情境,组织教学内容,以期让学习者通过大量的任务与项目学习,建构其涉外会展工作的岗位英语能力。
《会展实务英语(第二版)》遵循职业针对性、岗位实用性、实践可操作性原则,优化实训课程结构和内容,方便教师使用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会展服务与接待英语教学。
内页插图
目录
Module 1 Services before an Exhibition
Unit 1 Promoting an Exhibition推广展会
Task 1 Introducing an Exhibition
Task 2 Inviting to an Exhibition
Task 3 Enquiring about an Exhibition
Task 4 Choosing an Exhibition
Unit2 Making Exhibiting Arrangements安排参展
Task 1 Booking a Stand
Task 2 Arranging Shipping
Task 3 Handling Insurance
Task 4 Making Travel Arrangements
Unit 3 Movingin an Exhibition进驻展馆
Task 1 Building the Booth
Task 2 Decorating the Booth
Task 3 Training Booth Staff
Module 2 Services at an Exhibition
Unit 4 Receiving Clients接待客户
Task 1 Receiving Customers at a Booth
Task 2 Socializing with Clients
Task 3 Going Sightseeing with Clients
Unit 5 Presenting Products推介产品
Task 1 PresentingProducts
Task 2 TalkingwithVisitorsaboutNewProducts
Task 3 LearningtoPresentEffectively
Unit 6 Negotiating Business洽谈业务
Task 1 Negotiating about Price
Task 2 Negotiating about Payment
Task 3 Negotiating about Shipment
Task 4 Negotiating about Packingand Insurance
Unit 7 Signinga Contract签订合同
Task 1 Drawing up a Contract
Task 2 Amending a Contract
Task 3 Signing a Contract
Module 3 Services after an Exhibition
Unit 8 Following up Business跟进业务
Task 1 Learning Exhibition Follow-up Strategy
Task 2 Planning After-show Marketing Activities
Task 3 Following up Sales Orders & Prospects
Unit 9 Analyzing Exhibition Results分析会展成效
Task 1 Measuring the Success of an Exhibition
Task 2 Reporting Exhibition Results
Task 3 Writing Reports on Exhibition Results
Key to the Activities
Unit 1 Promoting an Exhibition推广展会
Unit 2 Making Exhibiting Arrangements安排参展
Unit 3 Moving in an Exhibition进驻展馆
Unit 4 Receiving Clients接待客户
Unit 5 Presenting Products推介产品
Unit 6 Negotiating Business洽谈业务
Unit 7 Signinga Contract签订合同
Unit 8 Following up Business跟进业务
Unit 9 Analyzing Exhibition Results分析会展成效
Appendices
Appendix 1 附录1 常用外贸专业术语缩略词
Appendix 2 附录2 国际展览专业术语
Appendix 3 附录3 部分展览专业网站
References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国际贸易与商业沟通系列:《全球视野下的跨文化商务礼仪与谈判策略》 图书简介 在日益紧密联系的全球商业环境中,成功的商务活动绝不仅仅依赖于产品或服务的优劣,更深层次上取决于参与者对跨文化语境的理解、精准的沟通能力以及高超的谈判技巧。本书《全球视野下的跨文化商务礼仪与谈判策略》正是为应对这一复杂挑战而精心设计的一部实用指南和深度分析工具书。它旨在为商界人士、外交人员、国际商务专业学生以及所有希望在全球舞台上有效运作的人士,提供一套全面、系统且极具实操性的理论框架与方法论。 本书的核心关注点在于“文化敏感性”与“有效互动”的结合,它摒弃了僵硬的刻板印象描述,转而深入探讨文化维度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商业决策、人际交往规范乃至合同执行的细节。 --- 第一部分:构建跨文化理解的基石 本部分着重于为读者建立理解多元文化商业环境所需的理论基础。我们深知,文化差异是商务合作中最大的隐性成本之一。 第一章:理解文化维度对商业行为的影响 本章首先回顾并批判性地考察了霍夫斯泰德(Hofstede)、特龙皮纳尔(Trompenaars)等经典文化理论模型,并将其应用于现代商业场景。我们重点分析了以下关键维度如何塑造不同市场的商业行为模式: 高语境与低语境沟通: 深入剖析了亚洲、中东等高语境文化中,非言语线索、背景知识和人际关系在信息传递中的核心地位,并对比了西方低语境文化中对清晰、直接书面沟通的偏好。书中通过一系列案例分析,展示了在合同起草和日常邮件往来中,因语境理解偏差导致的误会及其解决路径。 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 探讨了权力距离如何影响组织结构、决策流程和层级观念。例如,在权力距离大的国家,谁应该在会议中发言、谁有权最终拍板,以及如何恰当地向上级表达异议,都需要遵循特定的文化礼仪。 时间观念(Monochronic vs. Polychronic): 区分了线性时间观(注重日程、守时)与弹性时间观(注重关系、多任务并行),并指导读者如何在计划会议、项目延期和客户拜访中,灵活调整预期管理策略。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分析了团队建设、激励机制以及“面子”文化在不同社会结构中的体现,强调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建立互信的集体关系比强调个人成就更为关键。 第二章:全球商务礼仪的精要与禁忌 本章提供了一份详尽的“全球商务礼仪地图”,远超基础的问候和名片交换。它聚焦于那些可能在不经意间破坏合作关系的微妙细节: 称谓与介绍的艺术: 针对不同社会对尊重的表达方式,从德语区的正式职称使用,到拉丁美洲和南欧对亲属关系和头衔的重视程度,提供定制化的建议。 商务着装与仪态: 深入探讨了正式度(Formality)的概念,分析了不同宗教和地区对色彩、遮盖的要求,并提供了对“商务休闲”(Business Casual)在不同文化下解读差异的指南。 餐饮礼仪与款待的哲学: 餐饮往往是建立信任的关键环节。本书详细解析了在不同文化中(如日本的座次安排、中东的分享习俗、法国的餐桌对话禁忌),如何通过正确的餐桌礼仪来展现尊重、推动合作。 --- 第二部分:掌握高效的跨文化沟通技巧 本部分聚焦于将文化理解转化为实际的沟通能力,尤其是在口头和书面交流中的应用。 第三章:增强跨文化沟通的清晰度与适应性 有效的跨文化沟通要求“说得少,但更有分量”。本章提供了提升沟通效能的具体工具: 非语言沟通的解码与编码: 专注于手势、眼神接触、肢体空间(Proxemics)的文化差异。例如,在某些文化中,直视可能被视为挑战权威,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回避眼神则意味着不诚实。 主动倾听与确认机制: 强调在跨文化对话中,必须引入“积极确认”(Active Confirmation)环节,以避免因语言障碍或文化差异造成的信息损失。提供了多种提问和复述的技巧,以确保双方理解一致。 化解“隐性冲突”: 教授读者如何识别和处理那些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未被明确言明的矛盾和不适感,使冲突在不破坏关系的前提下得以解决。 第四章:书面沟通的精确化与本土化 在国际合同、邮件和报告中,书面语言的精确性至关重要。 国际合同语言的严谨性: 分析了法律文本中模糊表述的风险,指导读者如何使用清晰、无歧义的语言来定义条款、责任和退出机制。 电子邮件与即时通讯的风格调适: 区分了不同文化对邮件主题行、称谓、结束语以及表情符号使用的偏好,确保书面交流既专业又得体。 报告与演示文稿的文化适应性: 探讨了如何调整数据可视化、论证结构(如演绎法与归纳法)以迎合不同听众的思维习惯。 --- 第三部分:精通全球化环境下的谈判策略 谈判是国际商务的制高点。本书的第三部分将文化理解无缝融入到复杂的、高风险的谈判过程中。 第五章:准备阶段:文化驱动的战略定位 谈判的胜负往往在准备阶段就已决定。本章指导读者进行“文化预判分析”: 目标与优先级的文化映射: 不同的文化对“成功”的定义不同(是利润最大化、长期关系建立,还是市场份额的获取?)。读者将学会如何预测对手的真实核心利益。 “BATNA”与“WATNA”的文化调整: 分析了在关系导向文化中,准备“最优替代方案”(BATNA)和“最差替代方案”(WATNA)时,对信任和承诺的侧重程度。 团队构建与角色分配: 如何根据文化特征,为谈判团队指派最合适的人选(例如,谁负责技术细节,谁负责关系维护)。 第六章:谈判过程中的互动艺术与陷阱规避 本章提供了一套实用的谈判流程管理工具,特别关注文化动态的实时调整: 开局与破冰技巧: 针对性地介绍了如何通过恰当的寒暄、赠礼(及禁忌)来软化气氛,为接下来的实质性讨论铺平道路。 让步的节奏与幅度: 探讨了“讨价还价”(Bargaining)在不同文化中的规范性,例如,在某些文化中,第一次报价必须具有极大的弹性,而在另一些文化中,轻率的让步则被视为软弱。 异议处理与僵局打破: 教授如何识别文化驱动的异议(例如,因“面子”问题而拒绝直接否决),并运用间接策略或引入第三方调解人来有效疏导紧张局势。 第七章:从协议到履约:文化的持久影响 成功的谈判不仅是签下合同,更在于后续的有效合作。 合同的法律观与关系观: 区分了将合同视为最终、不可动摇的契约(如美国法系)与视为合作基础和指导性文件的观点(如许多亚洲和拉丁美洲法系),并指导如何在多国籍合作中平衡两者。 争议解决的文化偏好: 分析了不同文化群体对仲裁(Arbitration)、调解(Mediation)或诉讼(Litigation)的倾向性,并建议在合同中提前规划最合适的争议解决机制。 --- 结语:全球化人才的必备素养 《全球视野下的跨文化商务礼仪与谈判策略》并非一本枯燥的理论汇编,而是一本行动手册。它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跨文化情景模拟和自我评估工具,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内化为直觉反应。本书承诺,读者将不仅学会“说什么”,更能理解“为什么这么说”和“如何让对方理解”,从而在全球商业舞台上游刃有余,实现真正的“在地化沟通,全球化成果”。 适用读者对象: 跨国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与业务拓展人员 国际采购、销售及市场营销专业人士 从事国际关系、外交事务的专业人员 MBA及国际商务专业研究生 所有希望提升个人全球竞争力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