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電路靜態時序分析與建模

集成電路靜態時序分析與建模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劉峰 著
圖書標籤:
  • 集成電路
  • 靜態時序分析
  • STA
  • 時序建模
  • 芯片設計
  • 數字電路
  • 驗證
  • 低功耗
  • EDA工具
  • IC設計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37779
版次:1
商品編碼:11986354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電子與嵌入式係統設計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12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由於芯片尺寸的減小、集成度密集化的增強、電路設計復雜度的增加、電路性能要求的提高等因素,對芯片內的時序分析提齣瞭更高的要求。靜態時序分析是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它能驗證設計在時序上的正確性,並決定設計是否能夠在要求的工作頻率下運行。本書由集成電路設計專業論壇www.icdream.com站長劉峰編著,共11章,基於廣度和深度兩個方麵來闡述整個CMOS集成電路靜態時序分析流程與時序建模技術,並通過實踐案例對技術應用進行更深入的講解,使初學者在靜態時序分析與建模兩方麵得到理論與實戰的雙重提高。本書適閤作為微電子與集成電路相關專業的研究生、本科生、職業技術類學生的教材和教輔書,也可作為電子、自控、通信、計算機類工程技術人員學習使用集成電路設計軟件和進修集成電路設計的專業技術參考書與工具書。

目錄

前 言
第1章 引論 1
1.1 集成電路發展史簡介 1
1.2 國內集成電路的發展現狀 2
1.3 國際集成電路的發展態勢 4
1.4 靜態時序分析技術 4
1.4.1 靜態時序分析簡介 4
1.4.2 靜態時序分析背景 4
1.4.3 靜態時序分析的優缺點 5
1.5 主流靜態時序分析與建模工具介紹 6
第2章 靜態時序分析的基礎知識 9
2.1 邏輯門單元 9
2.2 門單元的時序計算參數 10
2.3 時序單元相關約束 12
2.4 時序路徑 14
2.5 時鍾特性 17
2.6 時序弧 19
2.7 PVT環境 24
2.8 時序計算單位 28
第3章 單元庫時序模型 29
3.1 基本時序模型簡介 29
3.2 Synopsys工藝庫模型 33
3.3 延時計算模型 38
3.4 互連綫計算模型 45
3.4.1 互連綫計算模型 45
3.4.2 綫負載時序模型 47
3.5 引腳電容值的計算 49
3.6 功耗模型的計算 50
3.7 時序信息建模基本方法 51
第4章 時序信息庫文件 54
4.1 非綫性延時模型 54
4.1.1 庫組 54
4.1.2 因子 57
4.1.3 輸入電壓組 59
4.1.4 輸齣電壓組 59
4.1.5 功耗查找錶模闆組 59
4.1.6 操作條件組 60
4.1.7 綫負載組 60
4.1.8 延時查找錶模闆組 61
4.1.9 單元組 62
4.1.10 引腳組 64
4.1.11 觸發器組 67
4.1.12 邏輯狀態錶組 68
4.1.13 電源引腳組 69
4.1.14 延時組 69
4.1.15 單元上拉延時組 70
4.1.16 單元下拉延時組 71
4.1.17 上拉轉換組 71
4.1.18 下拉轉換組 72
4.1.19 上拉約束組 72
4.1.20 下拉約束組 73
4.1.21 內部功耗組 73
4.1.22 啞閾漏流功耗組 74
4.2 復閤電流源延時模型 75
4.2.1 輸齣電流查找錶模闆組 75
4.2.2 輸齣上拉電流組 75
4.2.3 輸齣下拉電流組 76
4.2.4 嚮量組 76
4.2.5 接收電容組 77
第5章 靜態時序分析的基本方法 79
5.1 時序圖 79
5.2 時序分析策略 80
5.3 時序路徑延時計算方法 81
5.4 時序路徑的分析方法 83
5.5 時序路徑分析模式 88
5.5.1 單一分析模式 90
5.5.2 最好-最壞分析模式 91
5.5.3 芯片變化相關分析模式 94
5.6 時序減免 96
5.7 其他芯片變化相關分析模式 98
5.8 時鍾路徑悲觀移除 103
5.9 時序優化 105
第6章 時序約束 107
6.1 時鍾約束 107
6.1.1 創建時鍾 107
6.1.2 生成時鍾 111
6.1.3 虛擬時鍾 114
6.1.4 最小時鍾脈寬 116
6.2 I/O延時約束 117
6.3 I/O環境建模約束 119
6.4 時序例外 121
6.5 恒定狀態約束 125
6.6 屏蔽時序弧 126
6.7 時序設計規則約束 127
第7章 串擾噪聲 129
7.1 噪聲的定義 129
7.2 噪聲的來源 130
7.3 噪聲惡化的原因 133
7.4 噪聲的體現形式 134
7.5 噪聲相互作用形式 135
7.6 NLDM噪聲模型的計算 136
7.7 噪聲延時計算方法 141
7.8 時間窗口 143
7.9 優化噪聲的物理方法 145
7.10 CCS噪聲模型 148
第8章 單元時序建模實戰 153
8.1 時序信息提取實現 153
8.1.1 時序信息特徵化實現流程 153
8.1.2 時序信息特徵化數據準備 154
8.1.3 標準單元時序信息提取 158
8.2 SiliconSmart工具的使用流程簡介 162
8.3 時序信息提取內容 163
第9章 靜態時序分析實戰(ETS篇) 170
9.1 靜態時序分析的基本流程 170
9.2 建立靜態時序分析的工作環境 171
9.3 靜態時序分析實現 174
9.3.1 建立時間分析 174
9.3.2 保持時間分析 192
9.3.3 時序設計規則分析 201
9.3.4 時序違反修復 204
第10章 Tcl腳本編程 207
10.1 Tcl語法 207
10.1.1 命令格式 207
10.1.2 替換 209
10.1.3 雙引號和花括號 211
10.1.4 注釋 211
10.2 數據結構 212
10.2.1 簡單變量 212
10.2.2 數組 212
10.3 錶達式 212
10.3.1 操作數 213
10.3.2 運算符和優先級 213
10.3.3 數學函數 214
10.3.4 列錶集閤 215
10.4 控製流 219
10.4.1 if命令 219
10.4.2 循環命令 220
10.5 eval命令 223
10.6 source命令 223
10.7 過程 223
10.7.1 過程定義和返迴值 224
10.7.2 局部變量和全局變量 224
10.7.3 默認參數和可變個數參數 225
10.8 引用 226
10.9 字符串操作 228
10.10 文件訪問 234
10.10.1 文件名 234
10.10.2 基本文件輸入/輸齣命令 234
第11章 Tcl腳本編程應用實例(PT篇) 237
11.1 get_failing_paths_high_slew 237
11.2 get_interclock_skew 241
11.3 report_unclocked 244
11.4 get_buffers 248
11.5 get_ports_edge_sense 255
11.6 report_clock_endpoint_skew 260
11.7 report_violations 264
11.8 eco_fix_violations 271
附錄 290
參考文獻313

前言/序言

在當今信息化的社會中,集成電路已成為各行各業實現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礎。無論是軍用還是民用,它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集成電路産業是全球範圍內的核心高科技産業之一,具有戰略性和市場性雙重特性。在國防和國傢安全領域,集成電路起著維護國傢利益、捍衛國傢主權安全的關鍵作用;在經濟建設和增強綜閤國力的過程中,集成電路又是核心競爭力的具體錶現。自20世紀中期以來,集成電路産業遵循摩爾定律飛速發展。集成電路産業的興起奠定瞭現代信息技術的基礎,現代信息技術正在迅速地改變世界及人們的生活方式,沒有半導體技術及集成電路突飛猛進的發展,就沒有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變化。
集成電路靜態時序分析與建模技術是集成電路設計中的關鍵技術,高性能級芯片都需要先進的靜態時序分析與建模技術來支撐。
全書共11章,其中靜態時序分析與建模的詳細內容通過第2~11章進行講解。
第1章 引論簡單介紹集成電路發展狀態和重要性,使讀者對集成電路行業有初步瞭解。同時,簡單介紹業界主流的靜態時序分析與建模的設計工具,使讀者對靜態時序有更廣闊的視野。
第2章 靜態時序分析的基礎知識隨著芯片尺寸的減小、集成度密集化的增強、電路設計復雜度的增加、電路性能要求的提高等,對芯片內的時序分析提齣瞭更高的要求。靜態時序分析是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麵,想熟練掌握靜態時序分析,需要從掌握基本的時序分析概念開始。因此,這一章嚮讀者介紹靜態時序分析的基本知識。
第3章 單元庫時序模型在時序分析過程中,對一個復雜芯片中的每一個模塊,不論是簡單的標準單元(如NAND、NOR等),還是復雜的定製化設計模塊(如RAM或處理器核),都需要有一個時序模型。因此,這一章嚮讀者介紹單元庫時序模型的基本理論。
第4章 時序信息庫文件時序信息庫文件中記錄著邏輯門延時、輸齣信號轉換延時和功耗等信息,這些信息在時序分析時被調用,以計算電路延時值和功耗值。時序文件的內容主要由庫組、屬性和因子等組成。因此,這一章嚮讀者介紹時序信息庫文件中的主要基本理論。
第5章 靜態時序分析的基本方法時序分析的目的是驗證設計是否符閤規定時序約束下的性能要求,同時設計者基於時序分析的結果,決定如何在不滿足時序要求的情況下進行時序性能改進。為瞭熟練地通過時序分析結果找到關鍵的時序違反路徑並進行優化,就必須瞭解時序分析的基本方法。因此,這一章嚮讀者介紹靜態時序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6章 時序約束靜態時序分析工具以時序約束作為判斷設計中的時序是否滿足設計要求的標準,因此設計者需要提供正確的時序約束信息,以便靜態時序分析工具輸齣正確的時序報告。通過SDC可以使用簡單而又直接的方法來描述未來設計中芯片工作時所預期的時序約束,SDC的格式也是一種業界標準。因此,這一章嚮讀者介紹主要的時序約束理論知識。
第7章 串擾噪聲集成電路進入超深亞微米設計後,串擾噪聲已經成為影響芯片功能和性能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閤理解決串擾噪聲帶來的不利影響是當前集成電路設計必須麵對的越來越重要的問題。因此,這一章嚮讀者介紹時序分析中串擾噪聲的基本理論和相關的分析技術。
第8章 單元時序建模實戰原理圖和版圖設計完成後,時序分析工具需要讀取該設計的時序信息,如綜閤工具需要知道模塊的邏輯功能、單元實際的輸入負載電容、不同輸入斜率和輸齣負載情況下單元的延時與功耗,以及單元的麵積等,單元時序信息特徵化就是用模擬仿真器來提取設計模塊有關以上信息的過程。通過時序信息特徵化來提供設計模塊的時序數據,以供多種時序分析工具使用。因此,這一章嚮讀者介紹標準單元特徵化設計在實際工程應用中的基本設計技術。
第9章 靜態時序分析實戰(ETS篇)這一章基於OpenSparcT1裏浮點計算單元部件的設計流程來講解靜態時序分析過程,嚮讀者介紹靜態時序分析在實際工程應用中的基本設計技術。
第10章 Tcl腳本編程在靜態時序分析中,可以通過編程的手段來達到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的目的,時序分析工具都提供Tcl編程接口。這一章嚮讀者介紹Tcl腳本編程的基本理論。
第11章 Tcl腳本編程應用實例(PT篇)本章將基於Synopsys公司的PrimeTime工具來講解靜態時序分析中的Tcl腳本應用實例,通過8個Tcl腳本實例由淺入深地講解如何編寫實用的Tcl腳本,從而使讀者具備通過編寫Tcl腳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編程質量的基本能力。
緻謝在此要感謝所有對本書的創作和修改做齣貢獻的人。
非常感謝我的導師張民選教授和李少青研究員傳授給我集成電路設計知識。
非常感謝icdream論壇版主吳占托先生為本書實戰素材的運行環境提供的大力支持。
非常感謝機械工業齣版社對本書齣版給予的大力支持。
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的研究發展迅速,對於許多問題,作者並未做深入研究,一些有價值的新內容也不能及時收入本書,加上作者知識水平和實踐經驗有限,書中難免存在不足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集成電路靜態時序分析與建模》書籍簡介 一、 內容概述 《集成電路靜態時序分析與建模》是一本麵嚮集成電路設計工程師、學術研究人員以及對數字集成電路時序分析有深入需求的讀者的專業技術書籍。本書係統、全麵地闡述瞭集成電路設計中至關重要的靜態時序分析(Static Timing Analysis, STA)理論、方法學和實踐應用,並深入探討瞭與之緊密相關的時序建模技術。 本書旨在幫助讀者建立對靜態時序分析原理的深刻理解,掌握常用的STA工具的使用技巧,並能夠針對復雜的集成電路設計進行有效的時序收斂。內容涵蓋瞭從基礎的時序概念、時序路徑的識彆與分析,到各種時序約束的定義與應用,再到實際設計中的時序優化策略。同時,本書也將時序建模的重要性貫穿始終,詳細介紹瞭各種時序模型(如單元延遲模型、互連綫延遲模型、時鍾模型等)的構建、驗證與應用,以及它們如何直接影響STA的準確性和效率。 二、 核心內容詳解 1. 靜態時序分析基礎理論 時序概念的引入: 詳細介紹時鍾信號、建立時間(Setup Time)、保持時間(Hold Time)、傳播延遲(Propagation Delay)、時鍾偏移(Clock Skew)、時鍾抖動(Clock Jitter)等基本時序概念。通過直觀的圖示和數學公式,清晰地解釋這些概念在數字電路工作中的意義和影響。 時序路徑的識彆與分類: 闡述如何係統地識彆集成電路設計中的所有時序路徑,包括寄存器到寄存器路徑、輸入端口到寄存器路徑、寄存器到輸齣端口路徑、輸入端口到輸齣端口路徑等。強調不同類型路徑在時序約束和分析中的差異。 早到(Arrival Time)與晚到(Required Time)的概念: 深入剖析早到時間和晚到時間的概念,以及它們如何決定一個時序路徑是否滿足時序要求。講解計算這些參數所涉及的各種延遲因素。 時序違例(Timing Violation)的産生與檢測: 詳細說明建立時間違例(Setup Violation)和保持時間違例(Hold Violation)是如何産生的,以及STA工具如何檢測這些違例。分析不同違例場景下的潛在風險。 時序分析的數學模型: 介紹STA背後的數學原理,包括如何通過圖論和路徑搜索算法來高效地分析龐大的時序路徑。講解各種延遲計算的數學公式和邏輯。 2. 時序約束(Timing Constraints) 時序約束的重要性: 強調時序約束是STA的靈魂,它們是設計者嚮STA工具傳達設計意圖和性能要求的重要方式。錯誤的或缺失的約束會導緻STA結果的誤導。 時鍾定義(Clock Definition): 詳細介紹各種時鍾的定義方法,包括周期(Period)、占空比(Duty Cycle)、上升/下降沿(Clock Edge)、時鍾源(Clock Source)等。講解如何定義多時鍾域、異步時鍾、遞減時鍾、延遲時鍾等復雜時鍾結構。 輸入/輸齣端口時序約束(I/O Timing Constraints): 闡述如何約束芯片輸入端口的建立時間和保持時間要求,以及輸齣端口的驅動能力和到達時間要求。講解與外部接口通信時的時序匹配問題。 僞路徑(False Path)和多周期路徑(Multicycle Path)的定義: 詳細講解如何利用僞路徑約束來忽略不實際或不可能發生的時序路徑,從而減少STA的計算量並提高分析的準確性。同樣,詳細介紹多周期路徑的概念及其約束方法,適用於一些需要跨越多拍纔能完成的數據傳輸場景。 異常路徑(Exclusionary Path)和隔離路徑(Generated Clock)的定義: 介紹如何識彆和約束特殊的時序路徑,例如由於邏輯配置或控製信號導緻的路徑,以及如何正確定義由其他時鍾生成的時鍾信號。 時序約束的驗證與調試: 提供一套係統的方法來驗證時序約束的正確性,以及在遇到時序問題時如何通過分析約束來定位根本原因。 3. 延遲模型與建模技術 單元延遲模型(Cell Delay Models): 深入探討標準單元(Standard Cells)的延遲特性,包括組閤邏輯延遲(Combinational Delay)和時序邏輯延遲(Sequential Delay)。講解不同工藝下的延遲模型(如Liberty格式),以及溫度、電壓、工藝角(PVT)等環境因素對延遲的影響。 互連綫延遲模型(Interconnect Delay Models): 詳細介紹布綫延遲的計算模型,包括RC延遲模型(Elmore模型、更精確的PI/T模型等)。分析綫延遲的結構(分布式、集總)及其隨布綫長度、寬度、層數、電容、電阻的變化關係。 時鍾樹綜閤(Clock Tree Synthesis, CTS)的時鍾模型: 講解CTS是如何生成高質量時鍾信號的,以及CTS對時鍾信號的偏移和抖動的影響。介紹時鍾模型的準確性對於STA至關重要。 功耗與時序的關聯: 探討不同工作電壓和頻率對功耗和時序的影響,以及如何利用動態電壓頻率調節(DVFS)等技術進行功耗和時序的權衡。 時序建模的準確性與效率: 分析不同的延遲模型在精度和計算復雜度上的權衡,以及如何根據設計需求選擇閤適的模型。 4. 靜態時序分析流程與工具 STA的典型流程: 詳細介紹從網錶(Netlist)、庫文件(Library Files)、約束文件(Constraint Files)輸入到STA報告生成和分析的完整流程。 主流STA工具的使用: 介紹業界常用的STA工具(如Synopsys PrimeTime, Cadence Tempus, Mentor Graphics Questa Timing等)的基本操作和關鍵功能。包括命令行的使用、GUI界麵的交互、報告的解讀等。 STA報告的解讀與分析: 深入講解如何閱讀和理解STA生成的各種報告,例如時序違例報告、時序路徑報告、時鍾報告、時序覆蓋率報告等。指導讀者如何從報告中快速定位問題。 STA引擎的工作原理(可選,根據深度決定): 對STA工具內部使用的算法和數據結構進行簡要介紹,幫助讀者更深入地理解STA的效率和局限性。 5. 時序優化與收斂策略 基於STA的違例修復: 詳細介紹針對建立時間違例和保持時間違例的各種優化方法,包括: 邏輯優化: 調整邏輯門,例如增加緩衝器(Buffer)、反相器(Inverter),改變門類型(如AND換成NAND)。 布局布綫優化: 調整單元的物理位置,縮短布綫長度,改善布綫擁塞,優化布綫層。 時鍾優化: 調整時鍾樹,減小時鍾偏移和抖動。 端口時序調整: 調整I/O接口的建立/保持時間。 設計架構調整: 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需要考慮更底層的設計修改。 功耗與時序的權衡(Power-Timing Trade-off): 討論如何在滿足時序要求的同時,優化功耗。包括動態電壓頻率調節(DVFS)、門控時鍾(Clock Gating)等技術。 重復STA分析與迭代收斂: 強調時序收斂是一個迭代過程,需要不斷進行STA分析,根據報告調整設計,直到所有時序要求都得到滿足。 高級時序優化技術: 介紹一些更高級的優化手段,例如時序感知門控(Timing-Aware Clock Gating)、基於時序感知優化的綜閤(Timing-Aware Synthesis)、以及與形式驗證(Formal Verification)結閤進行時序簽核(Timing Sign-off)。 6. 特定應用場景的時序分析 低功耗設計中的時序分析: 討論在低功耗設計中,如何處理睡眠模式、低功耗模式下的時序約束和時序分析。 高速接口的時序分析: 針對DDR、PCIe等高速接口,詳細講解其特殊的時序要求和分析方法。 多時鍾域交叉(Clock Domain Crossing, CDC)的時序問題: 深入探討不同時鍾域之間數據傳輸的時序挑戰,以及如何通過握手信號、同步器等來解決時序同步問題。 射頻(RF)和混閤信號集成電路的時序分析: 簡要提及在模擬和混閤信號設計中,雖然STA的側重點不同,但時鍾信號的穩定性和時序的準確性同樣重要。 三、 適用讀者 集成電路設計工程師: 尤其是在數字前端(RTL設計、邏輯綜閤)和後端(布局布綫、時序收斂)崗位工作的工程師。 數字設計驗證工程師: 瞭解STA有助於更深入地理解設計的時序行為,從而更好地進行驗證。 ASIC/FPGA設計人員: 無論是針對ASIC還是FPGA設計,STA都是保證設計性能和正確性的核心環節。 微電子學、電子工程等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 為他們提供係統、深入的時序分析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 對數字集成電路時序分析感興趣的愛好者: 提供瞭係統學習的時序分析的知識體係。 四、 本書的價值與特色 理論與實踐相結閤: 本書不僅講解瞭STA的理論基礎,還提供瞭大量實際設計中的案例和工具使用指導,幫助讀者學以緻用。 係統性與全麵性: 從基礎概念到高級技術,覆蓋瞭STA的方方麵麵,構建瞭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 權威性與前沿性: 內容緊跟行業發展,反映瞭當前集成電路設計領域最先進的時序分析方法和技術。 清晰的邏輯結構與易懂的語言: 采用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方式,即使是初學者也能快速掌握關鍵概念。 針對性強: 聚焦於集成電路設計中的時序分析這一核心痛點,為讀者提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通過閱讀《集成電路靜態時序分析與建模》,讀者將能夠全麵掌握STA這一關鍵技術,自信地應對復雜的集成電路設計挑戰,有效地提升設計性能,縮短産品上市周期。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從事FPGA開發和優化的工程師,我對於《集成電路靜態時序分析與建模》這本書的標題充滿瞭期待。在FPGA項目中,時序是永恒的挑戰,也是決定性能和穩定性的關鍵。我經常麵臨著設計無法在目標時鍾頻率下運行,或者在實際部署後齣現時序問題的睏擾。我設想這本書會提供一些與FPGA設計特彆相關的時序分析技巧和方法。例如,如何有效地利用FPGA廠商提供的時序報告(如Xilinx Vivado或Intel Quartus),如何理解報告中的各種參數和警告,以及如何根據報告進行迭代優化。我特彆希望書中能詳細介紹FPGA設計中常見的時序問題,如長組閤邏輯路徑、不正確的寄存器配置、時鍾域交叉(CDC)帶來的時序挑戰,以及如何通過代碼重構、資源共享、流水綫技術等方式來解決這些問題。此外,我好奇這本書是否會探討FPGA特有的時序約束類型,例如特殊的時鍾網絡、時鍾延遲補償等。對於如何有效地進行時序預估和時序收斂,如果能有更係統性的指導,那將對我幫助巨大。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實用的、可以直接應用於FPGA設計的解決方案,幫助我跳齣“試錯”的泥沼,更科學、更高效地完成FPGA的時序優化。

評分

當我拿到《集成電路靜態時序分析與建模》這本書時,我心中充滿瞭探索未知領域的興奮。作為一名初入模擬IC設計領域的研究生,我對數字設計的邏輯和時序部分一直感到既好奇又畏懼。雖然我的主要研究方嚮是模擬電路,但瞭解數字前端到後端的設計流程,特彆是時序分析,對於理解整個芯片設計至關重要。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夠從最基礎的時序概念講起,例如時鍾信號的特性、建立時間和保持時間的基本原理,然後逐步深入到靜態時序分析(STA)的核心。我設想書中會詳細解釋STA與動態仿真(ATPG)的區彆,以及為什麼STA在現代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中占據如此重要的地位。我特彆期待書中能用清晰的圖示和生動的比喻來解釋各種時序路徑的分析方法,比如組閤邏輯路徑、時序邏輯路徑、同步/異步路徑的差異。如果書中還能介紹如何解讀STA報告,分析時序違例(Violations)的原因,並給齣相應的修復建議,那將對我大有裨益。我好奇它是否會涉及一些建模的思想,例如如何構建精確的時序模型,以及這些模型如何被STA工具使用。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理解數字設計時序體係的一個堅實跳闆,讓我能夠更好地與數字設計團隊溝通閤作,並為我日後可能涉足的混閤信號設計打下基礎。

評分

《集成電路靜態時序分析與建模》這本書的名稱讓我聯想到那些需要精確計算和嚴謹驗證的領域,而我正好是其中一員。我是一名擁有一定經驗的芯片設計驗證工程師,我深知沒有準確的時序分析,即使功能驗證通過,芯片也可能無法正常工作。我希望這本書能深入探討靜態時序分析(STA)在整個芯片設計流程中的位置和重要性,以及它與功能驗證之間的協同作用。我設想書中會詳細介紹STA的理論基礎,包括各種時序模型的構建,例如邏輯門延遲、互連綫延遲、時鍾樹延遲的建模。我特彆期待書中能深入講解STA的算法和實現,例如如何構建時序圖(Timing Graph),如何進行路徑分析,以及如何處理復雜的時序場景,如時鍾分支、跨時鍾域路徑等。我好奇這本書是否會討論STA在不同設計階段的應用,例如在RTL設計階段的早期STA,以及在布局布綫後的詳細STA。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開發和應用STA工具的思路,或者介紹一些更高級的STA技術,如功耗感知時序分析(PVTA)、溫度/工藝角(PVT)影響下的時序分析,那就更加完美瞭。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更深刻地理解STA的原理,從而更好地指導我的功能驗證工作,並能識彆齣潛在的時序風險,為芯片的成功流片提供更堅實的保障。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集成電路靜態時序分析與建模》——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作為一名在數字設計領域摸爬滾打瞭幾年、深耕於後端簽核的工程師,時序分析一直是我的“軟肋”兼“必修課”。讀瞭很多理論書籍,但總感覺那些公式和概念有些抽象,難以與實際項目中的韆頭萬緒聯係起來。我特彆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或許是更貼近實際問題的案例,或許是能將繁雜的時序理論用更直觀、更易於理解的方式闡述清楚。我設想,書中應該會詳細介紹各種時序約束的設定方法,例如時鍾周期、輸入輸齣延遲、多周期路徑、僞路徑等,以及這些約束如何影響時序檢查。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深入剖析時序路徑的構成,如何識彆關鍵路徑,以及在實際設計中,我們如何通過優化布局布綫、門級網錶、邏輯結構等手段來改善時序。另外,對於各種時序分析工具的使用心得和技巧,如果能有所提及,那就再好不過瞭,畢竟工具是我們解決問題的利器。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是否會涵蓋一些更高級的時序分析技術,比如動態時鍾、時鍾門控、時鍾樹綜閤(CTS)的深入解析,以及如何處理復雜的時序問題,例如亞穩態、時鍾抖動(Jitter)和偏差(Skew)的影響。總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填補我在時序分析實踐中的一些知識空白,讓我能夠更自信、更高效地進行時序收斂。

評分

拿到《集成電路靜態時序分析與建模》這本書,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無數個在復雜芯片設計中與時序鬥智鬥勇的場景。我是一名在高性能計算芯片領域工作的資深工程師,時序收斂一直是項目中最棘手的問題之一。我期待這本書能超越基礎的理論講解,提供更具前瞻性和戰略性的時序分析方法。我設想書中會深入探討如何在高密度、高頻率的設計中進行有效的時序管理,例如如何處理數百萬甚至上韆萬個時序路徑。我特彆關注書中是否會介紹針對特定應用場景的時序優化策略,比如在CPU、GPU、AI加速器等高性能芯片中,如何平衡性能、功耗和麵積。我好奇書中是否會涉及更先進的時序建模技術,例如基於機器學習的時序預測模型,或者如何結閤仿真數據和STA結果來更精確地評估時序。另外,我非常期待書中能提供關於如何構建高效的時序分析流程和團隊協作的經驗分享,以及如何應對因工藝演進帶來的新的時序挑戰。對於如何實現“時序驅動設計”的理念,並在整個設計周期中保持時序的健康狀態,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高屋建瓴的見解和切實可行的指導。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解決復雜時序問題的“武功秘籍”,幫助我帶領團隊攻剋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打造齣更卓越的芯片。

評分

11111

評分

非常好,質量很不錯

評分

如果人體內的DNA瞬間消失瞭會怎樣?如果把海水抽乾會怎樣?如果地球膨脹得像太陽一樣大會怎樣?牛排從多高的地方掉下來正好烤熟?全人類搬離地球需要幾步?這不是中規中矩的《十萬個為什麼》,而是腦洞大開的科學真相,小時候萌生的異想天開,都可以在這本書裏找到最機智幽默的科學答案!

評分

書很不錯,很有用

評分

還沒看

評分

不錯?

評分

趁活動買的,一套工具書,超級劃算

評分

很不錯的一本書~很好,很劃算~

評分

還不錯,通俗易懂,不過就是有些知識點還是講的不太清晰。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