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种中草药野外识别彩色图鉴

560种中草药野外识别彩色图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车晋滇 著
图书标签:
  • 中草药
  • 药用植物
  • 植物识别
  • 野外生存
  • 彩色图鉴
  • 植物图谱
  • 传统医学
  • 自然科学
  • 植物学
  • 药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67634
版次:1
商品编码:11987900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425
字数:37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可供从事中草药学教育、资源开发的人员及医药工作者和中草药爱好者参考使用。
作者为毕生从事野外植物考察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内容科学可靠;
图片均为作者野外拍摄的原创生境照片,清晰、珍贵;
简明的识别特征描述,分布生境、药用功效等便于参考
品种丰富,内容较为全面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我国南北方中草药176科,560种,配有彩色图片1070余幅。以分科的形式进行编排,对每种中草药的识别特征、分布生境、药用功效等进行了简要介绍。该书具有图片清晰、识别特征明显、内容丰富、文字简练、通俗易懂、实用性强等特点。可供从事中草药学教育、资源开发的人员及医药工作者和中草药爱好者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车晋滇,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研究员,长期深入野外考察中国植物及动物资源。研究的项目获得多项省部级以上奖项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植物类中草药
一、蕨类植物
卷柏科 / 002
卷柏 / 002
木贼科 / 003
节节草 / 003
问荆 / 004
海金沙科 / 005
海金沙 / 005
里白科 / 006
芒萁 / 006
凤尾蕨科 / 007
蕨菜 / 007
凤尾草 / 007
中国蕨科 / 008
银粉背蕨 / 008
铁线蕨科 / 009
铁线蕨 / 009
铁角蕨科 / 010
鸟巢蕨 / 010
北京铁角蕨 / 010
球子蕨科 / 011
荚果蕨 / 011
肾蕨科 / 012
肾蕨 / 012
水龙骨科 / 013
槲蕨 / 013
有柄石韦 / 014
科 / 015
四叶 / 015
槐叶科 / 016
槐叶 / 016
满江红科 / 017
满江红 / 017
二、裸子植物
苏铁科 / 018
苏铁 / 018
银杏科 / 019
银杏 / 019
松科 / 020
白皮松 / 020
油松 / 021
柏科 / 022
侧柏 / 022
三、被子植物
三白草科 / 023
鱼腥草 / 023
杨梅科 / 024
杨梅 / 024
胡桃科 / 025
核桃 / 025
桦木科 / 026
榛子 / 026
壳斗科 / 027
板栗 / 027
桑科 / 028
大麻 / 028
桑叶 / 029
构树 / 029
无花果 / 030
榕树 / 030
对叶榕 / 031
菠萝蜜 / 031
荨麻科 / 032
麻叶荨麻 / 032
狭叶荨麻 / 033
苎麻 / 034
细穗苎麻 / 034
马兜铃科 / 035
马兜铃 / 035
蓼科 / 036
拳参 / 036
杠板归 / 036
何首乌 / 037
火炭母 / 038
萹蓄 / 038
酸模叶蓼 / 039
红蓼 / 039
水蓼 / 040
蚕茧草 / 040
叉分蓼 / 041
头花蓼 / 041
竹节蓼 / 042
巴天酸模 / 042
波叶大黄 / 043
金荞麦 / 044
苦荞麦 / 045
藜科 / 046
藜 / 046
猪毛菜 / 046
地肤 / 047
土荆芥 / 048
苋科 / 049
青葙 / 049
鸡冠花 / 050
千日红 / 050
牛膝 / 051
空心莲子草 / 052
刺苋 / 052
紫茉莉科 / 053
紫茉莉 / 053
叶子花 / 053
商陆科 / 054
垂序商陆 / 054
马齿苋科 / 055
马齿苋 / 055
土人参 / 055
落葵科 / 056
落葵薯 / 056
石竹科 / 057
瞿麦 / 057
石竹 / 057
牛繁缕 / 058
王不留行 / 059
米瓦罐 / 059
球序卷耳 / 060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本不包含《560种中草药野外识别彩色图鉴》内容的图书简介,侧重于其他领域的知识和内容,力求详实且自然流畅。 --- 《全球气候变化下的生态系统演替与生物多样性前沿研究》 内容概述 本书深入探讨了在全球气候变化这一宏大背景下,地球生态系统所经历的复杂演替过程及其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深远影响。全书汇集了来自生态学、气候科学、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前沿研究成果,旨在构建一个多维度、跨尺度的理论框架,用以理解和预测未来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 第一部分:气候驱动下的生态系统响应机制 本部分着重于气候参数(如气温升高、降水模式改变、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增加)如何直接或间接影响不同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章:温度梯度与物种地理分布的漂移 详细分析了全球范围内物种栖息地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迁移的实际案例。讨论了迁移速率与物种适应性、种群遗传多样性之间的关系。重点剖析了“气候陷阱”现象——即物种在气候变化驱动下,其原有生境快速丧失而无法有效迁移的困境。 第二章:水文循环扰动与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 聚焦于降水格局变化(干旱化或洪涝加剧)对河流、湖泊及沿海湿地的冲击。研究内容包括水文连通性的丧失如何影响底栖生物群落、植被类型转换,以及由此引发的碳汇能力下降。引入了新型的水文模型,用以模拟未来情景下不同类型湿地的生态临界点。 第三章:海洋酸化与珊瑚礁的结构性危机 本章深入解析了海洋吸收大气二氧化碳后pH值下降对钙化生物(如珊瑚、贝类)的生理影响。通过实地监测数据和实验室模拟实验,展示了酸化的抑制作用如何导致钙化速率低于侵蚀速率,进而揭示了珊瑚礁白化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的连锁反应。 第二部分:生物多样性应对策略与适应性进化 本部分转向生命体层面,考察生物如何通过遗传、行为或种间相互作用来应对快速变化的环境。 第四章:分子生态学视角下的适应性进化 运用基因组学技术,探究物种在短时间内对温度和水分胁迫的分子响应机制。识别了关键的“气候敏感基因”(CSG),并评估了种群的遗传变异是否足以支撑其快速适应气候变化所需的新性状。探讨了局部适应(Local Adaptation)在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中的核心作用。 第五章:群落构建的重组与新群落的形成 研究气候变化如何打乱了原有的物种间相互作用(如捕食、竞争、传粉)。通过长期监测样地的分析,展示了“异位物种”(Non-native Species)的入侵速度和成功率因气候条件的宽松化而显著增加的现象。讨论了生物入侵与本地物种衰退之间的复杂关系,并提出了基于功能群(Functional Group)的群落稳定性评估新指标。 第六章:垂直迁移与海拔生态梯度重塑 重点关注山区生态系统。分析了自过去数十年以来,高山植物和昆虫群落向上迁移的实际速率。讨论了“山顶饥饿”(Mountain-top Extinction)的风险,即分布区上限固定的物种最终将无处可去的严峻挑战。对比了热带山地和温带山地在响应气候梯度变化上的差异化特征。 第三部分:反馈机制、风险评估与管理干预 本部分聚焦于人类如何干预或管理这些变化,并探讨生态系统自身如何反作用于气候系统。 第七章: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反馈效应 阐释了植被的物候变化(如提前萌芽、延迟落叶)对区域碳收支的影响。分析了冻土融化释放的甲烷和二氧化碳,以及森林火灾频率增加导致的碳源转换机制。建立了更精细的碳通量模型,以量化生态系统正反馈和负反馈的强度比例。 第八章: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风险评估框架 构建了一套结合气候情景(RCP/SSP)和脆弱性指标的综合风险评估框架。该框架不仅评估物种灭绝的概率,更量化了气候变化对人类福祉(如水资源安全、粮食生产、疾病传播)的影响程度。重点介绍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在风险缓解中的潜力。 第九章:适应性景观规划与跨尺度管理实践 探讨了在不确定性增加的环境下,如何设计具有高恢复力的景观。内容涵盖了建立气候走廊(Climate Corridors)以促进物种迁移、实施强化生境连通性的生态修复工程。最终,提出了多层次、适应性强的生态管理策略,强调了社区参与和跨区域合作在应对全球性环境挑战中的必要性。 本书特色 本书结构严谨,理论性与应用性并重,辅以大量的全球监测数据、先进的遥感影像分析和前沿的模拟结果。它不仅为气候变化生态学的研究人员提供了最新的知识储备和方法论指导,也为自然资源管理者、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科学决策的坚实基础。本书的图表制作精良,数据可视化清晰,是理解后工业时代地球生命系统复杂性的重要参考读物。 目标读者: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学、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科研人员、研究生、环境咨询师及政府部门相关人员。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对传统文化和养生有着浓厚兴趣的人,一直想学习一些关于中草药的知识,希望能更好地理解中医的智慧,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一些简单的草药来保健养生。《560种中草药野外识别彩色图鉴》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中草药世界的大门。它最让我欣赏的一点是,它将大量的草药信息,以一种结构清晰、逻辑分明的方式呈现出来。每一种草药都配有高清的彩色照片,这对于我这样初学者来说,比纯文字的描述要直观和易于记忆得多。书中对每种草药的药用价值的介绍,也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列出了一堆名词,而是详细说明了这些草药能够治疗哪些疾病,缓解哪些症状,甚至还提供了一些具体的用法和用量,这让我觉得这些古老的智慧离我不再遥远,而是真正可以实践和应用的。虽然我还没有机会在野外亲自去识别,但仅凭书中提供的丰富信息,就足以让我对这些大自然的馈赠产生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填补了我一直以来在学习中草药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重要空白。作为一名业余的植物爱好者,我经常在城市近郊或乡间小路上行走,常常会遇到一些奇特的植物,我总希望能知道它们的名字,以及它们是否具有独特的用途。《560种中草药野外识别彩色图鉴》这本书,以其卓越的视觉呈现和高度的实用性,彻底解决了我的困扰。它提供的彩色照片,细节丰富,色彩真实,能够清晰地展现出每种草药的主要特征,这对于在野外环境中进行快速辨识至关重要。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每种草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信息都做了详尽而准确的描述,并且语言通俗易懂,即使没有专业的医学背景,也能轻松理解。我尤其喜欢它对药材的形态特征的细致刻画,从叶子的形状、排列方式到花朵的颜色、花瓣的数量,甚至果实的形态,都描述得非常到位,这让我每次在野外遇到相似的植物时,都能通过对比找到最准确的答案。这本书不仅为我的植物知识库增添了许多新内容,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对中草药的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浓厚的兴趣。

评分

我是一个热爱徒步旅行和户外探索的爱好者,经常会在山林野外遇到各种奇特的植物,总是忍不住想了解它们。但之前我所接触过的许多关于植物的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图片不够清晰,很难在实际的野外环境中进行对照。《560种中草药野外识别彩色图鉴》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样的户外爱好者量身定做的!首先,它的彩图质量非常出色,清晰度很高,色彩还原度也很好,能够非常直观地展现出每一种草药的外观特征。我最喜欢的是,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展示图片,还会用简洁易懂的语言,详细描述每种草药的生长习性,比如它喜欢在什么样子的土壤里生长,是喜欢阳光还是阴凉,这对于我们在野外寻找它们非常有帮助。更重要的是,书中还介绍了每种草药的主要功效和用途,这让我每次在野外发现一种新植物时,都能带着好奇心去了解它的“秘密”,也让我对大自然充满了更多的敬畏和喜爱。这本书让我原本只是简单的观赏之旅,变成了充满知识探索的奇妙旅程。

评分

这本书简直太棒了!作为一名对草药充满好奇但又苦于辨识的初学者,我常常在郊外看到一些有趣的植物,但总是无法确定它们是不是具有药用价值,更别提它们的具体功效了。这份图鉴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困境。首先,它的图片质量非常高,色彩鲜艳,细节清晰,能够准确地展现出每种中草药的特征,比如叶片的形状、边缘,花朵的颜色和结构,甚至连根部的形态都有详细的描绘。这一点对于野外识别至关重要,毕竟我们不能总是挖出植物来仔细研究。其次,文字说明简洁明了,语言通俗易懂,即便没有深厚的植物学背景,也能轻松理解。它不仅列出了中草药的名称,还详细介绍了它们的别名、形态特征、生长环境、采集时间,以及最重要的——它们的具体药用价值和主治病症。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提到了许多民间常用的偏方和用法,这让原本有些枯燥的植物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也更具实用性。每次出门采风,我都会把它带在身边,感觉就像拥有了一位随身的草药大师,随时随地都能解答我的疑问,让我对大自然的馈赠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敬畏。这本书真的不愧为一本“野外识别”的宝典,让我在享受户外活动的同时,也能收获满满的草药知识。

评分

作为一名有多年中医实践经验的医师,我一直认为,理论知识的扎实固然重要,但临床实践中的“眼见为实”才是检验真知的关键。而这份《560种中草药野外识别彩色图鉴》恰恰在这方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560种中草药野外识别彩色图鉴》的书名就非常有吸引力,它精准地指出了本书的核心价值——在野外环境下,通过视觉识别来掌握中草药的知识。我尤其欣赏它对每一种草药的形态特征的细致描述,从根、茎、叶、花、果等各个部位都做了详尽的分析,并且配以高质量的彩色插图,这对于区分外观相似但药用价值迥异的植物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书中对生长环境的介绍,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某些草药为何会出现在特定的地理位置,这对于我根据地域特色来寻找和应用草药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而且,它还标注了采集季节,这直接关系到草药的药效,非常实用。我曾多次在野外考察时使用它,每次都能迅速准确地识别出目标草药,大大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它不仅是我日常临床诊断和用药的辅助工具,更是我培养年轻医生识别草药能力的得力助手。

评分

小工具书很实用,里面的照片很清晰,都是实物照片,很喜欢,很便携

评分

收到 真的不错 给个好评了

评分

书是好书就是介绍的有点?

评分

块递块,还可以不错。

评分

岳母看着玩,有时候查资料用,一举两得

评分

非常好的书,多读书少走弯路,大人孩子都非常喜欢

评分

很有用,以后出去旅游带上

评分

这是一本书图书,图文并茂,小巧方便!带着方便,容易查询!

评分

块递块,还可以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