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系统排列——重建家庭秩序 让爱自然流动

家庭系统排列——重建家庭秩序 让爱自然流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郑立峰 著
图书标签:
  • 家庭系统排列
  • 家庭关系
  • 心理治疗
  • 自我成长
  • 原生家庭
  • 爱与连接
  • 家庭秩序
  • 情绪疗愈
  • 人际关系
  • 幸福生活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79743
版次:1
商品编码:1199003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7
字数:19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受训中的家庭系统排列师,有提升亲密关系、亲子关系质量诉求的人们,特别是30岁以上已婚已育的人们。

家庭系统排列由伯特·海灵格所创立,毋庸置疑海灵格是一位卓越的治疗师,却不是一个好的老师。事实上,他解释不清楚自己的学问,还有自己是如何做治疗的。 这给中国人学习和应用系统排列造成了很大的障碍。郑立峰老师就系统排列理论、方法和实践特别结合中国的背景进行了清楚的阐释,可以说这是一本家庭系统排列真正落地中国的桥梁之书。书中呈现了大量典型的中国家庭案例 。受训中的家庭系统排列导师可以从中学习个案的处理技巧,普通读者可以从中看到自己,从而实现自助。

内容简介

用“热锅上的中国家庭”来形容中国家庭关系的现状是*贴切不过了。家庭关系中的两大核心就是两性关系和亲子关系。家庭系统排列就是处理两性关系和亲子关系的方法。 《家庭系统排列——重建家庭秩序 让爱自然流动》由华人区家庭系统排列*牛的三个人之一郑立峰执笔(另外两个分别是台湾的周鼎文、香港的李中莹),呈现了大量典型的中国家庭案例 。受训中的家庭系统排列导师可以从中学习个案的处理技巧,普通读者可以从中看到自己,从而实现自助。

作者简介

郑立峰是在中国推广系统排列的先驱者之一,以专业严谨、中正平和、博采众长而备受推崇。他是位完成系统排列世界zui高水平课程的中国系统排列导师。他曾连续八年前往德国参加系统排列世界zui高水平培训的课程(International Intensive on Systemic Resolutions),成为首位完成全部培训阶段的中国人。他曾担任国际系统排列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ystemic Constellations)的课程委员会主席;他编制的系统排列课程大纲在奥地利系统排列会议上(2009年5月)被采纳为首份国际标准教学大纲。他是2011年1月在澳大利亚举行的系统排列国际培训营中weiyi的华人培训导师。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这是一本真正洞悉中国人问题的深层疗愈手册,值得一读再读!


——胡因梦


郑老师在系统排列这一门学问的理论、技术及经验,在国内已无人能过其右。这本书一方面彰显他在这门学问的地位,一方面对立志学好这门学问、做好系统排列导师工作的朋友来说,这本书是一份非常全面、宝贵的指导资源。


——李中莹


目录

第一章 基本概念
第一节 家庭系统排列的研究对象 /002
爱的开始 /002
爱的两种表现 /003
第二节 研究爱的法则和秩序的重要性 /005
第三节 家庭系统排列的方法论 /008
现象学的基本概念 /008
现象学与科学的关系 /010
应用现象学的三种态度 /011
系统排列中的“觉察” /013
第四节 系统排列中的良知 /014
良知的定义 /014
良知的冲突 /014
个人良知的界定 /014
系统良知的界定 /018
个人良知背后的正面动机 /018
心灵成长的生命规律 /019
伟大良知和伟大心灵 /022
第五节 常见的关系问题模式和解决方法 /024
爱的秩序被破坏后的问题模式 /025
常见的成长问题模式 /027
第六节 系统排列中常见的情绪模式 /028
原生情绪 /028
派生情绪 /029
转移情绪 /030
超越情绪 /030
第二章 两性关系 /31
第一节 爱,从两性关系开始 /032
第二节 两性关系的三大动力 /034
两性之间的连结—整体 /035
付出与接受的对等—平衡 /037
跟随与服务的协调—秩序 /049
第三节 传承爱的情感模式 /062
一见钟情是投射 /062
二见钟情才是真 /062
两性四情定终身 /068
残害夫妻关系的十二副毒药 /073
第四节 两性关系案例 /077
你的心灵空间给伴侣腾出位置了吗? /077
接受爸爸,才能接受男友 /080
只能接受做老公的男人 /086
告别离世亲人,才有美满未来 /088
长大做女人,才有真老公 /092
小孩的状态,有时可以保留 /095
当和一个躯壳结了婚 /098
妈妈的寂寞,我继承着 /103
爱得太深,反不见了爱 /106
性冷淡,或许不是你的错 /113
一种常见的过界——第三者 /116
新系统优先是原则 /120
“对不起”是最难说出口的话 /122
女人的“离婚”威胁 /125
别自己把老公送走 /129
除却困扰,从纪念堕胎孩子做起 /133
自毁行为,通常在为堕胎赎罪 /140
第三章 亲子关系
第一节 亲子关系的三大法则 /146
亲子关系的整体性 /146
亲子关系的平衡性 /148
亲子关系的次序性 /155
第二节 亲子关系中的难题 /156
伴侣拿孩子当借口 /156
夫妻离婚,孩子的监护权的归属 /157
收养 /157
非婚生子女 /158
乱伦 /158
第三节 亲子关系案例 /160
厌学的孩子 /160
女儿不愿上学的真正原因 /162
愤怒背后的爱 /164
亲子关系中断 /165
母亲自己的身世,影响跟下一代的关系 /169
封闭的心灵 /173
接纳妈妈 /175
单亲不是问题 /177
承认继母的地位 /180
我离不开父母的家 /181
第四章 转化仪式
连接-接受父母仪式 /185
成人礼 /186
成家礼 /187
接受孩子仪式 /188
分手仪式 /190
告别仪式 /191
回归仪式 /192
归位仪式 /192
划清界限仪式 /193
化解双重转移仪式 /194
附录 系统排列导师的职业规范 /196


《无形之链:重塑家庭动态,解锁爱的深层连接》 在一个日益复杂且联系疏离的时代,家庭——这个我们最亲近的港湾,却常常成为混乱、误解与未解心结的温床。“无形之链”并非一本探讨家庭内部具体事件的书,它是一场深入家庭系统能量运作机制的探索之旅,旨在帮助读者理解那些看不见的动力如何影响着我们的情感、行为以及代际间的传承。这本书将带领我们穿越熟悉的家庭场景,去发现那些潜藏在表象之下的根源,从而找到修复关系、实现真正内在和谐的钥匙。 第一章:家庭的脉络——看见看不见的连接 我们常常以为自己是独立的个体,但在家庭这个系统中,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即使是远去的祖辈,他们的经历、决定、甚至未竟的心愿,都可能以一种我们难以察觉的方式,在家族的脉络中传递,影响着后代。本章将打开一扇门,让我们开始看见这些“无形之链”——那些看不见的连接。我们将从系统思维的角度出发,理解家庭并非简单的个体集合,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衡,都会牵动整个系统的运转。我们会学习识别那些隐藏在家庭互动中的模式,例如:沟通的断层、情感的代际传递、无声的忠诚与牺牲。这些模式并非源于恶意,更多的是一种习得性的生存策略,或是在特定情境下的无奈选择。理解这些模式的起源,是解开家庭困境的第一步,也是重塑健康家庭动态的基石。 第二章:爱的堵塞点——那些被阻碍的情感河流 爱,本应是家庭中最自然、最流畅的河流,滋养着每一个成员。然而,在许多家庭中,这条河流却常常被各种“堵塞点”阻碍,导致情感的干涸、误解的滋生,甚至冲突的爆发。“爱的堵塞点”并非抽象的概念,它们体现在日常的言语、行为和沉默之中。例如,未被看见的付出、被忽视的需求、未曾愈合的创伤、或是为了维系某种“秩序”而压抑的真实情感。本章将引导我们深入探索这些堵塞点的具体表现形式,学习辨识它们是如何在家庭成员之间传递和复制的。我们将探讨“隐形的责任”——那些不属于我们的负担,却被我们无意识地承担,以及“爱的误读”——我们以为的给予,在对方看来却是索取或控制。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反思,我们将逐步清除这些堵塞,让被压抑的情感得以释放,让爱重新恢复其流动性。 第三章:创伤的回响——代际间的无声叙事 家庭的过去,如同一个深邃的宝库,里面珍藏着家族的荣耀与成就,也可能隐藏着未曾被提及的创伤。这些创伤,无论是战争、贫困、迁徙、还是个人层面的失落与痛苦,都可能以一种“回响”的形式,跨越代际,影响着后代的心理和行为。本章将聚焦于“创伤的回响”,带领读者理解这些无声的叙事是如何在家庭系统中悄然传递的。我们会探讨“模式化的重复”——一些看似不合理的行为模式,可能是在无意识中对祖辈创伤的一种回应或弥补。例如,过度焦虑的父母可能是在回应祖辈的贫困经历;而某些成员的沉迷行为,也可能是在无意识中承载了家族中某个成员无法承受的痛苦。理解这些回响并非为了指责,而是为了看见和疗愈。当我们能够识别并承认这些代际创伤的存在,我们就能够有机会打破这些循环,不再让过去的阴影继续束缚我们的未来。 第四章:角色与秩序——平衡的艺术 在任何一个系统中,角色与秩序都扮演着关键的稳定作用。在家庭这个最基础的系统中,清晰的角色定位和健康的秩序能够为成员提供安全感和归属感。然而,当家庭秩序失衡,角色错位,往往会导致混乱和痛苦。“角色与秩序”这一章,将深入探讨家庭中可能出现的角色错位现象,例如:孩子过早承担起父母的角色(“父母化”),父母过度依赖孩子,或是家庭成员之间界限模糊。我们将学习识别这些失衡的信号,并理解它们对家庭功能的影响。本章的重点在于“平衡的艺术”——如何在尊重个体需求的同时,重建健康的家庭边界和功能性秩序。这并非要求僵化的规定,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一种让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位置上,以健康的方式履行其角色的能力。我们将探索如何通过温和而坚定的方式,调整不健康的动态,让家庭系统重新找回其内在的稳定与和谐。 第五章:看见与接纳——疗愈的起点 疗愈,往往始于“看见”。看见那些我们曾经选择忽视的真相,看见那些我们不愿承认的痛苦,看见那些阻碍我们前进的模式。而“接纳”,则是疗愈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他人的局限,接纳家庭的过往。“看见与接纳”这一章,将带领我们踏上自我疗愈与家庭疗愈的旅程。我们将学习如何以一种非评判的态度,去审视自己的家庭经历,看见那些影响我们的内在动力。通过练习正念和自我关怀,我们将培养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接纳那些曾经让我们痛苦的经历,以及那些在家庭中扮演了不愉快角色的成员。理解“接纳”并非认同或原谅,而是对现实的承认,是对自身情感的处理,是对未来的开放。当我们能够真正看见并接纳,我们便为爱的流动,为关系的修复,为新篇章的开启,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第六章:爱的重塑——流动中的力量 当家庭系统中的堵塞被清除,创伤被理解,角色与秩序得到调整,爱的河流便能重新恢复其天然的流动性。这一章将聚焦于“爱的重塑”,探讨如何在已有的家庭基础上,创造一种更加健康、滋养的爱的流动。“爱的重塑”并非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改变我们与家人互动的方式,改变我们对家庭的认知,改变我们对爱的理解。我们将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积极的沟通、真诚的表达、以及对他人的尊重,来注入新的能量。这包括如何设置健康的界限,如何回应家人的需求,如何在冲突中找到共赢的解决方案。我们将理解,真正的爱不是占有,而是支持;不是控制,而是自由;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双向的滋养。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反思,我们将能够建立起一种更具韧性、更富活力的家庭关系,让爱在家庭系统中,如同一股源源不绝的力量,滋养着每一个生命,也共同创造着更美好的未来。 “无形之链”提供的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它邀请你成为自己家庭系统的观察者和建设者。它不提供一蹴而就的答案,而是引导你踏上自我探索和深度理解的道路。通过阅读这本书,你将获得一套理解家庭动力学的思维工具,学会如何识别那些影响你和家人生活的深层力量,并找到属于你自己家庭的疗愈和成长之道。这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关于爱与连接的深刻旅程,一次关于理解与和解的实用指南,一次关于重塑家庭生命力的行动召唤。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组织结构,对我来说,简直像是一张精密的地图,引导着我从混乱的表象走向清晰的脉络。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复杂概念时所使用的那些生动且贴近生活的比喻。有些心理学书籍动辄抛出一堆晦涩的术语,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则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它仿佛拥有将抽象概念具象化的魔力,使得那些深藏在潜意识中的力量,变得可以被触摸、可以被理解。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常常需要停下来,合上书本,对着空白处发呆好几分钟,不是因为读不懂,而是因为那些文字触动了某些深埋已久的情感回路,需要时间去消化和重新排列。这种“慢读”的状态,恰恰是这本书最精华的部分所在。它不是让你一口气读完,而是邀请你,在每一个章节的拐角处,驻足、回望、反思。这种结构上的精心设计,体现了作者对读者体验的深刻关怀,让“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内在生长过程,非常高明。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来自于它对“未完成事件”的探讨深度。我们常常以为,只要过去了,事情就真的过去了,但这本书却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切开了那些看似愈合的伤口,展示了它们是如何以一种扭曲的方式,继续影响着我们当下的决策和感受。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代际创伤传递的论述,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一系列富有画面感的案例,揭示了这些“看不见的链条”是如何在我们与伴侣、甚至与下一代的互动中悄然运作的。读到某些段落时,我甚至能清晰地“看到”我母亲年轻时的某种挣扎,那种共情不是基于同情,而是一种基于理解的深刻洞察,感觉像是突然获得了穿越时空的能力。这让我在处理日常冲突时,多了一份从容和慈悲。它没有指责任何一方,而是聚焦于如何打破这些循环,如何真正地、有意识地去“选择”一种不同的回应方式。这种从“被动承受”到“主动塑造”的转变,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宝贵的礼物。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静又带着一丝暖意的色调,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目光。我通常对这类探讨家庭关系的书籍抱持着一种谨慎的好奇心,毕竟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问题”其实只是冰山一角。在翻开第一页之前,我其实并没有对它抱有太高的期望,总觉得无非是些老生常谈的理论,无非是让我们去“理解”父母的难处,然后自己默默消化。然而,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却出乎意料地细腻和富有洞察力。它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感,反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引路人,带着你,不急不躁地走过那些你可能从未真正审视过的家庭角落。特别是它在描述一些微妙的互动模式时,那种精准的捕捉能力,让人不禁拍案叫绝,感觉作者仿佛在你家客厅里待了很久,将那些无声的权力结构和情感的微妙张力都一一记录了下来。读起来,不是在看书,而更像是在进行一场深度的自我对话,那些平日里被我们习惯性忽略的情绪碎片,都在文字的触碰下重新聚合起来,带给人一种既震撼又释然的感觉。这本书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观察世界和审视自我的透镜。

评分

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套真正可以操作的“视角转换工具箱”,而不是空泛的口号。它不会直接告诉你“你应该做什么”,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引导,让你自己发现“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的系统里哪个环节需要被调整”。我欣赏它对“界限”的探讨,那种界限不是用来推开家人的冰冷屏障,而是用来确保每个人都能在安全和尊重中进行连接的清晰通道。书中的一些练习或者反思性的提问,设计得非常巧妙,它们迫使你跳出自己惯有的思维定势,去观察你所处的家庭系统中的能量流向。这种内向的探索,比任何外部的指导都来得更深刻、更持久。读完后,我发现自己对“完美家庭”的执念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对“真实流动”的向往,这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踏实,它真正地帮助我重新定位了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和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诗意和力量感,读起来让人感觉灵魂都在被温柔地梳理。它避开了那种刻板的学术腔调,更多地采用了叙事和哲思交织的方式。比如,它在描述家庭张力时,用的词汇常常带着一种古老的智慧感,仿佛不是当代人写就,而是从更古老的、关于“归属”和“连接”的智慧中提炼出来的。这种风格带来的阅读体验是极其流畅且引人入胜的,仿佛在跟随一位哲学家在林间漫步,每一步都有新的发现,但步伐又始终保持着一种安宁的节奏。它成功地将严肃的议题包裹在了一种极具美感的表达之下,使得原本可能让人感到沉重和压抑的内容,反而成了一种净化和升华的力量。我甚至会反复品味某些段落的措辞,不仅仅是为了理解其含义,更是为了享受那种文字本身带来的韵律和美感,这在同类书籍中是极为罕见的特质。

评分

还没看,有人说看不懂

评分

家庭系统排列——重建家庭秩序 让爱自然流动很值得一看

评分

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

评分

本质看待和处理家庭问题

评分

京东自营,方便快捷,经济实惠!

评分

别人推荐购买,应该不错。

评分

评分

书挺好,送货也挺快,很好,给个赞

评分

没有来得及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