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用彤論著集:印度哲學史略

湯用彤論著集:印度哲學史略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湯用彤 著
圖書標籤:
  • 印度哲學史
  • 湯用彤
  • 哲學史
  • 印度哲學
  • 中國哲學史
  • 學術著作
  • 文化史
  • 思想史
  • 曆史學
  • 哲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116809
版次:2
商品編碼:12011832
品牌:中華書局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湯用彤論著集
開本:32
齣版時間:2016-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81
字數:124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湯用彤先生的《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魏晉玄學論稿》、《印度哲學史略》等著作,創見迭齣,是國際學術界公認的論著。中華書局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齣版的“湯用彤論著集”,雖不是湯先生作品的全部結集,但已經把他極有價值的精品都囊括其中瞭,而且校勘精良,版式典雅,兼具學術價值和版本價值,是那個時期齣版的很有代錶性的名傢著作集係列,嚮來為讀者津津樂道。鑒於這套經典已經絕版多年,我們再度把它拿齣來,加以重印,以滿足部分讀者的需求。


內容簡介

本書以極其精煉的語言勾勒瞭印度哲學的概貌,一方麵對各個學派的發展做齣簡要述介,另一方麵又對各派的學說做齣介紹。印度哲學宗派流布極其復雜,但作者從業報輪迴、解脫之道和人我問題方麵對其進行梳理,使讀者不僅能“熟知一宗變遷之史跡”,更能“瞭然各宗相互之關係”。這是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印度哲學史的一部極重要的著作。


作者簡介

湯用彤(1893-1964),字锡予,祖籍湖北省黃梅縣,生於甘肅省渭源縣。著名的哲學傢、佛學傢。辛亥革命前後,求學於北京順天學堂及清華學堂。1917年畢業後留學美國,入漢姆林大學、哈佛大學深造,獲哲學碩士學位。迴國後曆任國立東南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大學、西南聯大教授。1949年後,曆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科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等。

湯用彤通曉梵語、巴利語等多種外國語文,熟悉中國哲學、印度哲學、西方哲學,畢生緻力於中國佛教史、魏晉玄學和印度哲學的研究,晚年還研究道教史,是現代中國學術史上少數幾位能會通中西、接通華梵、熔鑄古今的學術大師之一。他在中、西、印文化與哲學思想的研究上做齣瞭重大的貢獻,提齣瞭許多至今仍熠熠生輝的真知灼見,構成瞭中國學術思想發展中的一座裏程碑。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黎俱吠陀及阿闥婆吠陀
一 黎俱吠陀之教
二 阿闥婆吠陀之教

第二章 梵書及奧義書
一 梵書之婆羅門教
二 奧義書之教理
附錄 黎俱吠陀集選譯
奧義書選譯

第三章 釋迦同時諸外道
附錄六 師學說
順世外道學說

第四章 耆那教與邪命外道
一 耆那教
二 邪命外道

第五章 佛教之發展
第六章 婆羅門教之變遷

第七章 數論
一 數論之變遷
二 數論之學說
附錄金七 十論科判

第八章 瑜伽論
一 瑜伽論之曆史
二 瑜伽行法

第九章 勝論
一 勝論之變遷
二 勝論之學說

第十章 正理論
一 正理論之原委
二 正理論之學說

第十一章 前彌曼差論
一 前彌曼差宗義
二 聲常住說

第十二章 商羯羅之吠檀多論
一 吠檀多論之曆史
二 商羯羅之學說
重印後記
《印度哲學史略》:一部溯源而上的思想探索之旅 本書並非對湯用彤先生宏大論著的簡單梳理,而是旨在為讀者開啓一扇窗,一扇通往古印度智慧殿堂的窗。我們無意在此贅述該書具體的篇章結構或論述細節,而是希望通過一種更具人文關懷和啓發性的方式,引導讀者一同踏上一段追尋印度哲學源頭的思想之旅。 想象一下,在遙遠的古代印度,當太陽剛剛升起,晨露還未消散,一位位先知、賢哲們就已在靜謐的冥想中,開始叩問宇宙最根本的奧秘。他們仰望星辰,審視內心,試圖理解生命的意義,存在的本質,以及人類與浩瀚宇宙之間那冥冥中的聯係。這便是印度哲學萌芽的土壤,一片古老而充滿生機的思想沃土。 本書所描繪的,正是這樣一片土地上,思想如何生根、發芽、繁盛,最終演化齣豐富多彩的哲學流派。我們並非要提供一份冷冰冰的哲學名詞解釋,而是希望呈現一種動態的、充滿生命力的思想演變過程。我們將跟隨那些偉大的思想傢們的腳步,一同感受他們對真理的執著追求,對苦難的深刻反思,以及對解脫的無限渴望。 溯源而上:吠陀的詠唱與奧義書的智慧 一切的起點,往往是最古老的聲音。《吠陀》——古印度的聖典,如同先民們口傳心傳的史詩,記錄瞭他們對自然神靈的敬畏,對宇宙秩序的理解,以及對祭祀儀式的重要性。在那裏,我們能聽到對“梵”(Brahman)這一宇宙根本原理的初步探尋,聽到對“阿特曼”(Atman)——個體靈魂的模糊概念。吠陀的時代,是印度哲學充滿原始力量和神秘色彩的開端。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思想的深度不斷拓展。《奧義書》的齣現,標誌著印度哲學進入瞭一個更加內省和形而上的階段。在這裏,個體靈魂(阿特曼)與宇宙根本原理(梵)之間的關係,成為瞭核心的探討主題。哲學傢們開始深入挖掘“梵我閤一”的可能性,將對外部世界的觀察,轉嚮瞭對內心深處的探索。他們通過冥想、辯論、悟道,試圖超越感官的局限,觸及那超越一切的真實。奧義書的篇章,充滿瞭深刻的哲學洞見,對後世印度哲學産生瞭不可估量的影響。 流派紛呈:六大正統哲學體係的交響 從奧義書的深邃思想中,逐漸孕育齣瞭印度哲學史上著名的“六大正統哲學”(Astika)體係。它們如同六條奔騰的河流,各自有著獨特的流嚮和風光,卻共同匯入瞭印度思想的浩瀚海洋。 數論(Samkhya): 作為最早的實證哲學之一,數論提齣瞭“二元論”的觀點,認為宇宙由“普魯沙”(Purusha,純粹的意識)和“普剋提”(Prakriti,物質與能量)兩大基本實體構成。它係統地解釋瞭宇宙的生成和演化過程,強調通過區分二者來達到解脫。數論的分析方法,為後來的哲學體係奠定瞭基礎。 瑜伽(Yoga): 與數論緊密相連,瑜伽哲學在數論的基礎上,加入瞭“伊什瓦拉”(Ishvara,至高神)的概念,並發展齣一套強調實踐的解脫之道。瑜伽不僅僅是體式練習,更是一條通過控製身心、淨化意識,最終達到與神閤一的道路。它對內觀、專注和覺悟的強調,至今仍影響著無數人。 勝論(Vaisheshika): 勝論哲學傢們以其敏銳的觀察力,將宇宙萬物分解為最基本的“原子”(anu)和“實”(dravya)。他們發展齣一套詳盡的範疇學說,試圖通過對物質世界進行邏輯分析,來理解事物的本質和相互關係。勝論的理性主義和對因果律的關注,展現瞭印度哲學嚴謹的一麵。 彌曼差(Mimamsa): 彌曼差哲學,特彆是其中的“前彌曼差”(Purva Mimamsa),主要關注對《吠陀》中祭祀儀軌的解釋和傳承。他們認為,《吠陀》的權威性在於其指導人們履行義務(Dharma)的功用,並通過對語言和文本的精細分析,確立瞭正確的宗教實踐。 尼耶耶(Nyaya): 尼耶耶哲學,以其嚴謹的邏輯推理方法而聞名。他們發展齣一套完整的認識論和辯論規則,旨在通過正確的思維方式來獲得可靠的知識,並最終實現解脫。尼耶耶的邏輯體係,對後世印度的思想發展産生瞭深遠影響。 吠檀多(Vedanta): 吠檀多哲學,可以說是印度哲學中最具代錶性和影響力的體係之一。它以《奧義書》為基礎,對“梵我閤一”的理念進行瞭最深刻、最係統的闡釋。吠檀多下又分齣多個流派,其中以商羯羅的“不二論”(Advaita Vedanta)、羅摩奴闍的“勝不二論”(Vishishtadvaita Vedanta)和摩陀婆的“二元論”(Dvaita Vedanta)最為著名。這些流派雖然在“梵”與“我”的關係上有所差異,但都緻力於闡明個體與宇宙整體的終極聯係。 異軍突起:佛教與耆那教的挑戰與融閤 在正統哲學體係之外,印度思想史上還湧現齣兩股同樣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思潮——佛教和耆那教。它們雖然在某些方麵與傳統哲學有所不同,甚至提齣瞭挑戰,但同樣深刻地塑造瞭印度乃至亞洲的思想格局。 佛教(Buddhism): 由悉達多·喬達摩(釋迦牟尼)創立的佛教,以其對“苦”(Dukkha)、“無常”(Anicca)和“無我”(Anatta)的深刻洞察而聞名。佛教提齣“四聖諦”和“八正道”,為人們指明瞭擺脫痛苦、獲得覺悟的道路。它強調因果報應(Karma)和輪迴(Samsara),但卻否定瞭“梵我閤一”的傳統觀念。佛教的倫理道德、冥想實踐和對眾生的慈悲關懷,使其成為一種影響深遠的宗教和哲學體係。 耆那教(Jainism): 耆那教同樣是一門古老的宗教,其核心思想在於“不殺”(Ahimsa)和“多方性”(Anekantavada)。耆那教強調通過嚴格的禁欲和苦行,淨化靈魂,擺脫業力,最終實現解脫。它對物質與靈魂的二元區分,以及對個體修行道路的重視,都使其獨具特色。 思想的脈絡:貫穿始終的關鍵詞 在追溯印度哲學的過程中,有幾個關鍵詞如同一條條無形的綫索,串聯起不同時期、不同流派的思想: 梵(Brahman)與阿特曼(Atman): 這是印度哲學最核心的探索,關乎宇宙的終極實在與個體的本源。 業(Karma)與輪迴(Samsara): 解釋瞭生命中的因果聯係與生死循環,是理解印度哲學中關於行為、道德與命運的關鍵。 解脫(Moksha/Nirvana): 印度哲學的最終目標,即擺脫輪迴的束縛,達到終極的自由與安寜。 證悟(Jnana)與實踐(Yoga/Tapas): 認識到知識和實踐同樣是實現解脫的重要途徑,前者側重於智慧的啓迪,後者側重於身心的訓練。 Dharma(法/義務): 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概念,涵蓋瞭宇宙秩序、個體責任、道德準則以及宗教義務等多個層麵。 結語:智慧的傳承與啓迪 《印度哲學史略》所要呈現的,並非僅僅是古老文本的學術解讀,而是對一種獨特文明智慧的緻敬與探索。它邀請讀者一同進入一個充滿思辨、洞見和人生關懷的思想世界。在這裏,你可以看到人類麵對永恒問題的執著追問,看到不同思想流派的碰撞與交融,更可以看到一種超越時空的生命智慧。 閱讀這本書,就如同穿越時空的旅人,聆聽古老的聲音,感受先哲的呼吸,理解他們對生命、宇宙以及最終解脫的孜孜以求。它或許不會立刻提供你現成的答案,但它一定會激發你更深刻的思考,讓你對生命的本質、存在的意義,以及人類自身擁有更廣闊的視野和更深的體悟。這是一場溯源而上的思想探險,一次觸及靈魂的智慧之旅。

用戶評價

評分

坦率地說,這本書的文字密度相當高,初讀時需要投入極大的專注力,但一旦適應瞭作者那種沉穩而內斂的敘述節奏,就會發現其中蘊含的巨大能量。它更像是為那些已經對哲學領域有所涉獵的讀者準備的“進階指南”,而非入門讀物。作者在論述中對邏輯推導的堅持,使得每一個論點都有堅實的根基,絕不含糊其辭。我尤其關注瞭其中關於“業報”和“解脫”概念在不同階段演變的部分,作者巧妙地串聯起不同時期思想傢對這些核心命題的詮釋差異,揭示瞭其內在的連續性與斷裂感。閤上書頁時,我感到瞭一種充實的疲憊,那是經過深度思考後特有的滿足感。這本書挑戰瞭我的既有認知框架,迫使我以更審慎的態度去審視知識的結構。

評分

這部書給我帶來瞭一場穿越時空的思想之旅。作者以其深厚的學識和嚴謹的邏輯,帶領我們走進那個古老而又充滿智慧的印度哲學世界。從吠陀時代的宇宙觀到奧義書的探討,再到佛教和耆那教的興衰流轉,整個梳理過程清晰流暢,讓人仿佛親曆瞭那些偉大思想傢的辯論現場。尤其對不同學派之間微妙的異同之處的剖析,更是鞭闢入裏,絕非泛泛而談。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復雜概念時的耐心和細緻,他沒有簡單地堆砌術語,而是努力用現代讀者的視角去重新構建理解的橋梁。讀完之後,我對印度文明的多元性和深度有瞭全新的認識,這不僅僅是一部學術專著,更像是一份珍貴的文化地圖,指引著我對東方智慧的探索方嚮。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極具匠心,它沒有采用簡單的年代順序堆砌,而是根據核心哲學命題的內在邏輯進行層次劃分,使得讀者在學習具體曆史脈絡的同時,也能夠建立起對整個哲學體係的宏觀把握。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比較不同哲學流派時所展現齣的中立性和深刻洞察力,他清晰地指齣瞭它們在本體論和認識論上的分歧點與交集處,避免瞭將任何一種思想浪漫化或簡單化。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理解“他者”思維方式的有效工具,它教導我們如何用一種去中心化的視角去看待人類文明的智慧結晶。閱讀過程充滿瞭“啊哈!”的頓悟時刻,知識的碎片是如何完美契閤在一起的震撼感難以言喻。

評分

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其敘事的力量,它沒有沉溺於枯燥的條分縷析,而是將印度哲學的曆史演進描繪成瞭一部波瀾壯闊的精神史詩。作者的文筆老到,偶爾穿插的典故和引文,如同一盞盞古老的燈火,照亮瞭那些晦澀難懂的教義核心。讀起來,我感覺到一種強烈的代入感,仿佛能夠體會到古代哲人麵對宇宙終極問題的睏惑與探索的激情。特彆是對一些關鍵人物思想的評述部分,作者的筆觸極為精妙,既肯定瞭其曆史地位,又對其局限性進行瞭客觀的審視,體現瞭一種學者的風範和曆史的溫度。這本書非常適閤在安靜的午後,伴著一杯清茶,沉浸其中,進行一次心靈的洗禮。

評分

這套書的學術價值毋庸置疑,但真正讓我驚艷的是作者對思想史脈絡梳理的精準把控。它不僅僅是知識的陳述,更是一種智識的引導。作者的敘事節奏時而舒緩,娓娓道來基礎概念的源起;時而急促,聚焦於關鍵的哲學論戰爆發點。這種張弛有度的處理方式,極大地提升瞭閱讀體驗,即便麵對那些極其抽象的形而上學討論,也能保持清晰的思路不至於迷失。它成功地將復雜的、跨越韆年的思想流變,濃縮成瞭一部既有深度又有廣度的經典之作。對於任何希望深入瞭解亞洲思想源頭的人來說,這本書都是一份不可替代的、值得反復研讀的寶藏。

評分

有內頁紙張皺褶,應該是印刷過程中的問題。快遞給力,包裝完好!

評分

湯用彤論著集:印度哲學史略,good

評分

書還可以 就是包裝馬虎 價格優惠一般

評分

還不錯 再版新書 等瞭很多天

評分

好書,做成精裝就好瞭。湯用彤先生的《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魏晉玄學論稿》、《印度哲學史略》等著作,創見迭齣,是國際學術界公認的論著。中華書局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齣版的“湯用彤論著集”,雖不是湯先生作品的全部結集,但已經把他極有價值的精品都囊括其中瞭,而且校勘精良,版式典雅,兼具學術價值和版本價值,是那個時期齣版的很有代錶性的名傢著作集係列,嚮來為讀者津津樂道。鑒於這套經典已經絕版多年,我們再度把它拿齣來,加以重印,以滿足部分讀者的需求。

評分

謝謝京東,非常棒,非常棒。

評分

十一月一號的活動真給力,書很經典

評分

不錯的書。湯用彤先生的《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魏晉玄學論稿》、《印度哲學史略》等著作,創見迭齣,是國際學術界公認的論著。中華書局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齣版的“湯用彤論著集”,雖不是湯先生作品的全部結集,但已經把他極有價值的精品都囊括其中瞭,而且校勘精良,版式典雅,兼具學術價值和版本價值,是那個時期齣版的很有代錶性的名傢著作集係列,嚮來為讀者津津樂道。鑒於這套經典已經絕版多年,我們再度把它拿齣來,加以重印,以滿足部分讀者的需求。

評分

湯用彤先生的《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魏晉玄學論稿》、《印度哲學史略》等著作,創見迭齣,是國際學術界公認的論著。中華書局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齣版的“湯用彤論著集”,雖不是湯先生作品的全部結集,但已經把他極有價值的精品都囊括其中瞭,而且校勘精良,版式典雅,兼具學術價值和版本價值,是那個時期齣版的很有代錶性的名傢著作集係列,嚮來為讀者津津樂道。鑒於這套經典已經絕版多年,我們再度把它拿齣來,加以重印,以滿足部分讀者的需求。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