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深圳市长梁湘
原价:30.00元
作者:朱崇山,陈荣光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4-01
ISBN:9787536061996
字数:170000
页码:23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梁湘于1981年3月至1986年5月任中共深圳市委书记,同时任深圳成立特区后第一任市长,为深圳的改革开放做出了人所共知的贡献,得到邓小平同志的充分肯定。1998年12月13日逝世于广州。
梁湘因为其本人的特殊身份,其经历已经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说,了解梁湘,即是了解改革开放初期风云突变的深圳,了解那段触目惊心的思想斗争、路线斗争,了解当下崛起的中国是如何迈出当初艰难的第一步。
本书在对梁湘及其家人的采访基础上,以大量事实向人们披露了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改革家的生平,以及他在中国大变革初期最艰苦的岁月,如何在邓小平和中央领导下,带领深圳走向辉煌的历程。其中贯穿着思想解放的阵痛,改革开放的轨迹,以及在深圳这片热土上发生的奇迹。
1978年底,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带着省委的设想到北京见邓小平。他说,广东地处沿海,比邻港澳,发展外贸,引进资金,条件比那个省都好。但由于旧的经济体制的捆绑,使广东的长处不能发挥,因此,他要求中央同意广东先进一步,创造一个新体制。习仲勋的建议邓小平点了头。后来说,可以划一个地方,叫做特区吧!
1981年3月,中共中央给中共广东省委发出一道命令:中央决定由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第二书记梁湘,担任中共深圳市委书记兼深圳市市长,立即到职。
1984年12月25日,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阿尔希波夫来香蜜湖参观。他一见梁湘就说:“到了你们这里看了以后,获得了正确的观念。你们的做法是成功的。祝愿深圳特区繁荣,深圳人民幸福!”停了一会,他还风趣地对梁湘说:“你是用党籍和脑袋担保来干的啊!”
1982年3月29日,上海《文汇报》刊出题为《旧中国租界的由来》。4月8日《解放日报》又登出《痛哉,租地章程》。两篇来势汹汹的文章,警示和影射深圳经济特区即将变成“新租界”。
1984年11月1日开始,深圳市委、市政府在物价体制方面进一步迈出大步伐——在特区范围内,对粮食、猪肉、棉布、塘鱼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取消一切票证,把粮票、肉票、油票、鱼票、布票、香烟票、火柴票等送进博物馆。
邓小平不声不响地站起来,走到早已摆好笔墨纸张的桌子跟前,握着毛笔,在宣纸上胸有成竹地写下:“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洋浦开发区的“卖国”计划也弄清楚了。海南省重新向中央、国务院写了报告。王震说报告已送去给邓小平。1989年5月29日邓小平在报告上批示:“我最近了解情况后,认为海南省委的决定是正确的,机会难得不宜拖延。但须向党外不同意见者说清楚。手续要迅速周全。”
目录
开篇语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后记
作者介绍
朱崇山,广东台山人。中共党员。1948年就读于香港达德学校经济系。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土改工作队队长,党校哲学教师,大学教师、秘书、处长,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广东文学院专业创作员。195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流动的雾》、《东方的风》,中篇小说集《影子在月亮下消失》、《朱崇山中篇小说选》,中短篇小说集《多余的阴影》等。近年还创作了一系列特区题材的长篇小说,有《风中灯》《十字门》等。
陈荣光,广东番禺人。中共党员。曾任中共广州市委第二书记的秘书,中共广州深圳市委办公厅秘书处长、副主任,深圳市文化局局长,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等。中共深圳市委委员,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深圳市作家协会理事。195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报告文学集《青春的凯歌》(合作),中短篇小说集《教授女儿的爱情》,小说散文集《特区的春天》,人物传记集《岁月如歌》等。
文摘
序言
翻开《深圳市长梁湘》这本书,一股浓厚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深圳,这座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城市,它的崛起本身就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故事。而“梁湘”,这个名字,无疑是这个故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我一直对那些在历史转折点上发挥关键作用的人物非常着迷,他们往往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希望与挑战。我猜测,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人的生平,更是在通过一个人的视角,去解读深圳这座城市是如何从一片南海之滨,迅速崛起为世界瞩目的经济中心。我渴望在书中看到,在那个充满未知和变革的年代,梁湘市长是如何运用他的智慧和魄力,去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去推动改革的进程。我期待书中能够描绘出他决策背后的思考,他与团队的合作,以及他在面对困难时的勇气。这本书,在我看来,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我通往深圳发展史更深处的大门,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以及那些塑造了深圳未来的身影。
评分我最近刚入手一本名为《深圳市长梁湘》的书,光看书名就觉得内容分量十足。深圳,作为一个奇迹般的城市,它的发展历程总是能吸引我的目光。而“梁湘”这个名字,在我印象中,是与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和初期发展紧密相连的重要人物。我一直很好奇,在那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作为特区的一把手,梁湘市长是如何 navigating(驾驭)复杂的局面,如何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为深圳这艘巨轮指明方向的?这本书,我感觉它很有可能不仅仅是停留在对政策的梳理,而是会深入挖掘那位时代的弄潮儿,他个人的经历、他的战略眼光、以及他所面临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挑战。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那个时期深圳人民的拼搏精神,以及梁湘市长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这本书,对我而言,就像是一本生动的城市史,让我能够从一个更加具象、更加人性的角度,去理解深圳这座城市的诞生与成长,去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评分天呐,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竟然在书店里翻到了这本书,名字就叫《深圳市长梁湘》。我当时就觉得,这名字挺特别的,有点像个传记或者历史类的,就顺手翻了几页。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看,但光是目录和开篇的几句话,就勾起了我的强烈好奇心。你知道吗,深圳这个城市,对于很多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它承载了太多关于梦想、奋斗、改革和创新的故事。而“梁湘”这个名字,虽然我之前对他的了解并不深,但听到之后,总觉得和深圳的腾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很考究,纸张的质感、排版的风格,都透着一股沉甸甸的历史感,不像很多快餐式的读物。我感觉这本书,很可能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人的故事,更是深圳这座城市波澜壮阔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了解,这位“深圳市长梁湘”,他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他的决策、他的思想,又是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日新月异的深圳?我预感,这会是一段充满启发和思考的阅读旅程,可能会让我对这座城市,对那个时代,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评分这本《深圳市长梁湘》的书脊,在众多新书里显得格外沉静。我不是那种会轻易被封面吸引的人,更多的是看重内容的厚重感。拿到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它有分量”。不是说重量,而是它传递出来的那种历史的厚度。我之前也读过一些关于深圳发展史的书,但往往都聚焦在宏大的经济数据或者普遍的时代背景上。而这本书,从名字上看,似乎要从一个更具象、更个人化的视角来切入。我猜想,这不仅仅是一部枯燥的官方记录,它很可能充满了鲜活的细节、生动的故事,甚至是一些不为人知的幕后花絮。想象一下,一位城市领导者,他如何在新生的土地上,用他的智慧和魄力,去规划、去建设、去应对挑战?这其中的艰难困苦,决策的权衡,以及最终的成就,都应该是引人入胜的。我尤其期待书中是否会描绘出梁湘市长在面对改革开放初期种种不确定性时的思考过程,以及他如何带领团队攻坚克难。这本书,对我而言,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让我有机会去触摸深圳最真实的脉搏,去理解这座城市生长至今的基因。
评分读完《深圳市长梁湘》的扉页,我的脑海里就立刻浮现出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深圳,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而“梁湘”,这个名字,在我看来,更是和深圳的早期发展紧密相连,仿佛是这座城市心脏跳动的有力证据。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塑造历史的关键人物充满兴趣,他们的一言一行,往往比冰冷的统计数字更能说明问题。这本书,我感觉它很可能就是这样一本,通过一位重要的领导者,来折射一个时代的变迁。我好奇的是,在那个一切都在摸索和探索的年代,梁湘市长是如何做出那些影响深远的决定的?他面对的压力和质疑会有多大?书中会不会有他与当时的决策者、建设者们之间真诚的对话和思想碰撞的记录?我期待的不仅仅是关于政策和经济的论述,更是关于那个时代特有的精神气质,关于一群人如何怀揣着梦想,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去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本书,在我看来,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深圳的过去,也可能启发我们对未来的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