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三大傳統的邏輯史和數理邏輯史上有一批影響深遠、恒久流傳的課題,諸如亞裏士多德的直言三段論和模態三段論的本來麵目是怎樣的?亞裏士多德的邏輯理論、麥加拉-斯多阿邏輯和歐洲中世紀邏輯對現代邏輯的發展有何重大意義?從現代邏輯觀點看《周易》和《墨經》,有哪些令人驚嘆的成果?中國名辯邏輯和印度因明有哪些輝煌成就?中國老一輩現代邏輯學傢金嶽霖、瀋有鼎和王憲鈞等對現代邏輯的發展有何開創性貢獻?我們應當用何種方法研究世界三大傳統的邏輯史?公理學、邏輯演算和集閤論是怎樣發展起來的?20世紀梳理邏輯三大成果和三大學派怎樣推動瞭現代邏輯突發猛進的發展?這些成果對馬剋思主義哲學産生瞭哪些重要影響?等等,對於這些課題本書均給齣瞭彆開生麵的創新性答案。
張傢龍,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61年從北京大學哲學係畢業,留校攻讀哲學係數理邏輯專業研究生。1965年8月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2002年1月5日退休。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現任中國邏輯學會名譽會長和監事長,《邏輯學研究》雜誌顧問。其學術成就入選《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傢學術成就概覽·哲學捲》(第三分冊)。
自 序
西方邏輯史論
亞裏士多德直言命題理論的現代解析
亞裏士多德直言三段論的本來麵目
亞裏士多德的關係理論探究
亞裏士多德對“偏好”如是說
亞裏士多德模態命題理論的現代解析
亞裏士多德模態三段論的本來麵目
論亞裏士多德的排中律疑難
麥加拉-斯多阿邏輯
從現代邏輯觀點看中世紀彼得的語言邏輯理論
中世紀的模態命題邏輯係統S及其與路易斯S3係統的比較研究
歸納法和古典歸納邏輯發展史
數理邏輯史論
公理學的曆程
邏輯演算簡史
從素樸集閤論到公理集閤論
羅素的邏輯主義及其在數理邏輯史上的地位
評數學基礎中的直覺主義學派
論希爾伯特的元數學綱領及其哲學意義
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其內容、方法和意義
塔爾斯基真之不可定義性定理——兼論其與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的關係
可計算性理論的奠基
論瀋有鼎悖論在數理邏輯史上的地位
中國邏輯史論和因明論
中國哲學中的邏輯和語言
從數理邏輯觀點看《周易》
論《墨經》中侔式推理的有效式
荀子的名辯邏輯
兩漢至近現代時期中國名辯邏輯的主要成就
論金嶽霖先生的《邏輯》
論瀋有鼎的兩個公孫龍假說
瀋有鼎型的認知邏輯係統KBT
王憲鈞先生對中國數理邏輯發展的貢獻
從現代邏輯觀點看印度新因明三支論式
評陳那新因明體係“除外命題說”
附錄
附錄一 張傢龍論著目錄
附錄二 張傢龍(《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傢學術成就概覽×哲學捲(第三分冊)》條目)
自 序
我的研究工作涉及邏輯與哲學諸領域:傳統邏輯、西方邏輯史、數理邏輯史、現代邏輯係統的構建、中國邏輯史、因明、現代西方哲學和邏輯哲學等。我的學術成就概覽有幸入選錢偉長總主編、汝信主編的國傢重點圖書項目《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傢學術成就概覽· 哲學捲》(第三分冊)。 錢偉長在“總序” 中說:“《概覽》紙書預計收錄數韆名海內外知名華人科學技術和人文社會科學專傢學者,展示他們的求學經曆、學術成就、治學方略、價值觀念,彰顯他們為促進中國和世界科技發展、經濟和社會進步所做齣的貢獻,秉承他們在內憂外患中堅韌不拔、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和執著、赤誠的愛國傳統,激勵後人見賢思齊、知恥後勇,在新世紀的大繁榮、大發展時期,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全人類的知識創新而奮發有為。” 為瞭更好地達到錢偉長先生提齣的目標,我首先編瞭這部《邏輯史論》,作為我在西方邏輯史、數理邏輯史、中國邏輯史和因明等領域學術成就的“詳覽”,希望能對年輕的邏輯工作者和哲學工作者的學術成長有所啓迪。至於我在邏輯與哲學其他領域學術成就的“詳覽”, 容日後有機會再編吧!
最後,以一首《我的墓誌銘》結束本序:
他濛愛智之神垂青,
一生在邏輯與哲學諸領域徜徉。
他沒有虛度年華,
也沒有碌碌無為。
他一生追求淡泊和寜靜,
堅守正直和善良。
張傢龍
2016年9月
於中國社會科學院乾麵鬍同宿捨
與其他同類書籍相比,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其超越瞭純粹的知識羅列,而深入探討瞭“邏輯”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的社會根基。作者對不同曆史時期社會結構如何反作用於邏輯構建的分析,極為精妙。比如,他探討瞭特定社會階層對形式化推理的偏好,以及這種偏好如何影響瞭學術共同體的權力結構。這種社會學的切入點,為原本可能顯得過於抽象的學科曆史增添瞭人間的煙火氣和現實的重量。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提醒:任何一套看似永恒不變的思維工具,都是在特定曆史土壤中孕育齣來的産物,它們服務於特定的目的,也必將被新的目的所取代或修正。這種曆史的相對性視角,使我對“真理”的追求也多瞭一層謙遜。
評分這本作品的宏大敘事結構,著實令人震撼。作者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領航員,帶領我們穿越瞭邏輯思潮的迷霧海域,從萌芽到成熟,再到後來的分流與重塑。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對“非形式邏輯”在近現代興起過程的梳理,那種對新興挑戰的迴應和吸收能力,體現瞭邏輯本身強大的生命力。它不再僅僅是數學和哲學內部的事務,而是滲入瞭語言學、認知科學的討論中。我特彆注意到瞭作者在處理不同思想傢之間繼承與批判關係時的審慎態度,他避免瞭將任何一位巨匠塑造成孤立的偶像,而是將其置於綿延不絕的對話之中。這種處理方式,使得整部著作充滿瞭內在的辯證張力,讀起來酣暢淋灕,絕無死水微瀾之感,反而讓人時常停下來,反思自身思考習慣中的盲點。
評分說實話,我對哲學史的閱讀一直抱有一種敬畏,總覺得那些深奧的詞匯是橫亙在理解與我之間的巨大鴻溝。然而,這本書的敘述方式卻齣乎意料地平易近人,即便是在講解那些晦澀難懂的中古經院邏輯時,作者也總能找到恰當的比喻和貼近現實的案例來做支撐。這絕非膚淺的簡化,而是一種高超的闡釋技巧。例如,他對“三段論”在不同曆史階段應用局限性的分析,就極具啓發性,它不再是教科書上冷冰冰的公式,而成瞭人類試圖理解世界的工具箱中的一個具體器皿,展示瞭其輝煌與局限。讀完關於那個特定時期的章節,我感覺自己對“論證”這件事的理解維度一下子被拓寬瞭,不再隻關注結論的對錯,更關注推理的形態是否適應瞭那個時代的心智需求。這書的魅力就在於,它讓你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學會瞭如何“更好地思考”。
評分我花費瞭相當長的時間纔讀完這本書,主要是因為它要求讀者慢下來,去品味那些細微的語義變化和論證路徑的轉嚮。作者對文獻的掌握程度令人嘆服,引用恰到好處,既展現瞭學術功底,又不會讓非專業讀者感到壓力山大。尤其是在梳理近現代邏輯學派在數學基礎危機中的角色時,那種精確描繪齣概念是如何在焦慮中被重塑的過程,簡直是一場精彩的智力冒險。這本書不是那種讀完就能立刻在口頭上炫耀幾個術語的速食讀物,它更像是一場需要投入精力的深度對話,它在潛移默化中重塑瞭你對“嚴密性”和“有效性”的理解標準。閤上書捲時,我感受到的是一種踏實的力量,仿佛我的思維底座被重新打磨過,更加堅實和具有彈性。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頗具匠心,封麵那種沉鬱而厚重的質感,仿佛預示著一場思想的漫長旅程。初翻閱時,我本以為會陷入枯燥的年代梳理之中,但很快,作者對“邏輯”這一概念的界定與演變,便牢牢抓住瞭我的注意力。他沒有將邏輯視為一種僵硬的規則集,而是將其置於曆史的洪流中,觀察它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獲得新的生命力與解釋框架。尤其是對古希臘邏輯學派的論述,那種對思辨過程的細緻描摹,讓人仿佛能親曆蘇格拉底的辯論場,感受到那種純粹的理性光芒如何被小心翼翼地雕琢。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概念更迭時的那種張力,他沒有簡單地將之歸結為“進步”,而是揭示瞭每一次範式轉換背後復雜的哲學動因和社會需求。那種洞察力,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發現的喜悅,每一次翻頁都像是在揭開一層層被時間掩蓋的智慧之紗。
評分比較滿意,一次並非不愉快的購物體驗。
評分比較滿意,一次並非不愉快的購物體驗。
評分印刷很好
評分沒有彆的選擇,隨便看看吧。
評分比較滿意,一次並非不愉快的購物體驗。
評分比較滿意,一次並非不愉快的購物體驗。
評分印刷很好
評分比較滿意,一次並非不愉快的購物體驗。
評分沒有彆的選擇,隨便看看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