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有所医:老龄社会之居家养老与医养结合丛书》是针对居家养老和医养结合的相应图书缺乏、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培训相应教材匮乏的现实情况,而策划组织编写的。共6册:《居家养老之环境设计》《居家养老之饮食营养》《居家养老之心理健康》《居家养老之健康管理》《居家养老之护理照护》《居家养老之康复指导》。涵盖居家养老、医养结合的全程各环节,内容翔实,图文并茂,操作性强,方便读者学习和实践。可作为专业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用书,也可用作老年人和照护人(亲属或保姆)的科普图书。
韩萍,北京小汤山医院(北京小汤山疗养院)原副院长、主任中医师。现任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管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从医30余年。1983-1999年在南京医科大学和江苏省人民医院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工作。1999年11月-2014年12月,在北京小汤山医院主要从事干部保健、中医临床健康管理、疗养康复、科研教学及健康教育工作。
第一章 老年人的老化
第一节 从健康老人到成功老化
一、健康老人的定义
二、成功老化的概念与研究
第二节 老年人机体各系统的老化改变
一、老年人感觉器官的老化改变
二、呼吸系统的老化改变
三、消化系统的老化改变
四、循环系统的老化改变
五、泌尿系统的老化改变
六、内分泌系统的老化改变
七、运动系统的老化改变
八、神经系统的老化改变
第三节 老年人机体老化的表现
一、体温
二、寒症
三、血压
四、呼吸
五、脉搏
六、意识
七、面色与表情
八、牙周病(齿槽脓肿)
九、吞咽
十、尿液和大便
十一、瘙痒症
十二、水肿
十三、麻痹
十四、言语障碍
十五、视力障碍
十六、听力障碍
十七、关节疼痛
十八、脱水
十九、睡眠障碍
二十、营养不良
二十一、步行障碍
二十二、跌倒
二十三、废用综合征
二十四、眩晕
第二章 老年人的心理老化和心理健康的维护
第一节 老年人心理老化的改变
一、老年人的心理卫生
二、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三、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评估
四、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第二节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一、维护和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原则
二、维护和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措施
第三章 老年人的自我保健
第一节 老年人的中医自我保健
一、保持情志和调能预防疾病
二、精神调养的保健方法
三、中医的饮食调理
第二节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及养生保健
一、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二、如何阻止或延缓衰老
三、如何应用中药进行养生保健
第三节 老年人的病理特点及合理用药
一、老年人五脏的病变特点和证候表现
二、老年人气血、精津的病变特点和证候表现
三、老年人治疗用药方面的特点
第四章 老年人常见慢性病的防治
第一节 冠心病的中医防治
一、冠心病的定义
二、冠心病是怎样产生的
三、冠心病的中医治疗
四、冠心病的预防
第二节 老年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
一、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
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三、测量血糖的方法
四、糖尿病的并发症
五、糖尿病的防治
六、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
七、糖尿病患者的体育运动
八、烟酒对糖尿病的影响
九、糖尿病的治疗目标
十、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十一、注射胰岛素的方法
第三节 中风的预防与康复
一、中风是什么样的一种疾病?
二、中风的分类
三、常见中风类型的特点
四、中风的危险因素
五、预防中风的具体措施
六、中风患者饮食方面的问题
七、中风患者康复的问题
八、中风患者康复训练常用方法
第四节 高血压的中西医结合防治
一、高血压的诊断
二、高血压的中西医治疗方法
三、高血压患者的保养
四、在日常生活中哪些蔬菜、茶饮之类有助于降血压?
第五节 老年高脂血症的中西医结合防治
一、高脂血症的诊断
二、高脂血症的分类
三、高脂血症的治疗原则
四、高脂血症患者饮食方面的问题
五、什么情况下要进行药物治疗?经过治疗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六、影响冠心病的危险因子
七、西医治疗高脂血症的常用药物
八、服用深海鱼油能不能治疗高脂血症?
九、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常用药物
十、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的效果
第六节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防治
一、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容易混淆的疾病
二、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
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特点
四、中医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原则
五、中医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经验和方药
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已发展到肺气肿的程度,中医又该如何治疗呢?
七、中医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防治方法
八、患者自己可以掌握的防治方法
九、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饮食疗法
十、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日常护理
第七节 老年人尿路感染的中西医结合防治
一、尿路感染常见疾病
二、尿路感染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三、中医对老年人尿路感染的认识
四、老年人尿路感染的常见临床症状
五、老年人尿路感染的诱因
六、老年人尿路感染的治疗方法
七、老年人尿路感染的饮食调养与日常保健
第八节 老年人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恶性肿瘤发生的原因
二、老年人常见肿瘤的特点
三、老年人肿瘤的治疗原则
四、肿瘤患者在服用民间单方、偏方、验方时应注意什么?
第九节 老年抑郁症的中西医结合防治
一、“抑郁”是指什么样的症状?
二、什么是老年抑郁症?
三、老年抑郁症有哪些临床表现?怎样才能明确诊断?
四、西药治疗老年抑郁症的副作用
五、老年抑郁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六、中医提倡养生是为了延年益寿,为什么对防治老年抑郁症也有作用?
七、什么是“辨证施护”?
八、老年抑郁症的预后
附 中老年人保健小常识
一、中老年人保健要点
二、健身强体八字经
三、中老年人养生二十诀
序
21 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全世界关注。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必将带来许多新的矛盾和压力,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将提出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中央和全国各地相继出台了许多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方面的政策,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使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2013 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中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目标,即到2020 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截至2015 年年底,中国60 岁以上老年人已经达到2.22 亿,占总人口比例的16.15%。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今后几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将以每年超过1000万的速度增加,到21 世纪中叶,中国超过60 岁的人口将占35%,达到4.87 亿,80 岁以上的老年人也将超过1 亿。相对于世界老龄化2.5% 的平均速度,中国老龄化的速度是3.3%,预计到2023 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3 亿,2033 年前后将达到4 亿,到2053 年将达到峰值4.87 亿,超过全国总人口的1/3。那时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银发浪潮”将对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人的养老观念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根据有关调研,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占90% 以上,只有不到10% 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同时,我国失能老人、高龄老人、空巢老人数量巨大,这部分人多数分散居住在各自家庭中,其养老不仅有生活照料、精神文化服务和情感慰藉等方面的需求,更有长期照料和医疗护理等方面的更迫切的需求。
回顾刚刚过去的“十二五”,正是养老产业从小到大、快速发展的5 年,老龄事业真正开始与市场结合,并逐步深入,养老产业从小到大、逐步成长壮大。而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2016 年的“两会”及后续动作,可以称得上是整个老龄产业未来5 年发展的风向标。在“十三五”规划建议、“十三五”规划纲要、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等一系列大政方针和政策措施颁布后,政府对养老产业的投入力度、扶持力度持续加码升温,2016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既提到了“支持发展养老、健康、家政、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服务消费”,也提出了要“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这都为老龄事业和产业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
“老有所医:老龄社会之居家养老与医养结合丛书”涵盖了老年健康照护、老年营养与膳食、老年心理健康、老年康复保健、老年居家环境设计等多方面内容,从一定程度上切实解决了目前中国居家养老、长期照护服务中出现的问题和难题。该丛书根据权威专家和一线照护人员的培训教育经验,参照世界发达国家的照护标准和教学形式,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形式多样的表现形式,展现了居家养老、长期照护的基本理念和专业技巧,具有易学易懂、操作性强的特点,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学习和操作,减少了家庭照护难度。这套丛书符合“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养老社会需求,对大力推进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的开展,改善生态文明建设,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等具有积极作用。
人口老龄化是不可阻挡的世界性潮流。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对的挑战。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解决养老问题,使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归根结底,必须加强养老服务人员和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操作技能的教育培训,使之树立正确的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才能使积极养老成为全社会、全民的自觉行为,才能使养老事业和产业科学、健康、有序、高效地向前发展。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阎青春
2016年5月
我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因为我身边的一些长辈在养老方面遇到了一些困惑,我想找一些参考。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很亲切,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娓娓道来,一点也不枯燥。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有一个章节专门讲了如何保持老年人的“社会连接”。它不仅仅是说要多和家人朋友联系,更重要的是如何主动地去融入社会,比如参加社区活动,甚至尝试学习一些新的技能,和年轻人交流。我一直觉得老年人容易和社会脱节,这本书给出了很多实用的建议,而且这些建议都非常接地气,容易实践。比如,它鼓励老年人利用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这在以前我看来是不可想象的,但书中却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这些工具,并且强调了其中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我试着让我的父亲尝试了一下,他居然学会了和远方的亲戚视频聊天,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本书真的让我看到了老年人也能活出精彩,活出自己的价值,而不是被时代抛弃。
评分我是一位退休多年的老人,平时生活比较平淡,总觉得日子过得有些乏味。偶然间在朋友那里看到了《居家养老之健康管理》这本书,翻开后就爱不释手了。这本书就像一位贴心的老朋友,告诉我很多我以前从未想过的事情。我最喜欢的一章是讲如何“发展晚年社交圈”的,它鼓励我走出家门,去认识新的朋友,去参加一些我感兴趣的活动。我之前一直觉得老年人就是应该在家安分守己,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我按照书里说的,去社区报了个书法班,在那里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经常一起交流心得,生活变得热闹多了。书中还提到了如何利用网络来丰富生活,虽然我一开始不太敢接触新科技,但在书里详细的指导下,我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可以看新闻,还可以和孙子孙女视频通话,这让我感觉自己又年轻了不少。这本书让我觉得,即使年老,生活依然充满无限可能。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翻看这本书,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总觉得关于“养老”的书籍内容会比较陈旧或者过于理论化。但是,《居家养老之健康管理》这本书却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它并没有空谈大道理,而是用很多非常生活化的案例,来阐述如何让晚年生活过得更有意义。我记得其中有一段讲的是关于“居家安全”的,不仅仅是简单的防摔倒,还包括了如何布置家居环境,如何选择适合老年人的家具,甚至还有一些关于防火防盗的小贴士。这些细节上的关注,让我觉得作者非常用心。另外,书中还提到了“财务规划”的部分,这不是我想象中的那种复杂的金融知识,而是非常通俗易懂地讲解了如何合理管理养老金,如何规避一些常见的金融陷阱。这对于很多对经济不太了解的长辈来说,是多么宝贵的信息啊。它教会我如何让晚年生活在经济上也能有保障,能够安心地享受生活。
评分我是一位刚刚步入中年的人,虽然离退休还有一段时间,但我已经开始思考如何为未来的居家养老做准备。《居家养老之健康管理》这本书,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了“养老”这件事。我一直以为养老就是把身体养好,但这本书告诉我,精神层面的富足同样重要。书中关于“心理调适”的篇幅让我印象深刻,它探讨了老年人可能面临的孤独、失落等情绪,并提供了一系列积极的应对方法。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感恩教育”的描述,作者引导读者去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去感恩身边的人和事,从而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这不仅仅是针对老年人的,对于任何年龄段的人来说,这种心态的培养都是非常有益的。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即使到了晚年,我们依然可以保持学习的热情,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并且能够以更平和、更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变化。
评分这本书真的让我受益匪浅,虽然书名是《居家养老之健康管理》,但我感觉它提供的不仅仅是关于健康的知识,更像是一本生活指南。我一直以为居家养老就是在家安享晚年,找点事情做,但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居家养老更深层次的意义。它讲到了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比如社区服务、线上平台,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让他们保持社交和学习的能力。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时间管理”的那一部分,作者用很生动的故事举例,说明了如何合理安排每天的时间,让生活既充实又不至于过于劳累。这对我帮助很大,因为我常常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又不知道该如何利用,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时间的价值。而且,书中还提到了如何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比如园艺、绘画,这些看似不重要的活动,其实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教会我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乐趣,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快乐的到来。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对居家养老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简单的“养老”,而是“享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