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咬文嚼字 合订本

2016年咬文嚼字 合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咬文嚼字》编辑部 编
图书标签:
  • 语文工具书
  • 语言文字规范
  • 咬文嚼字
  • 合订本
  • 2016年
  • 参考工具
  • 语言学习
  • 规范用语
  • 文字应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162499
版次:1
商品编码:12045473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96
字数:6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这是《咬文嚼字》杂志2016年度合订本(平装)。《咬文嚼字》杂志是2015年度全国百强期刊,知识实用,信息密集,文字生动,材料新颖。作为关注社会语文运用的语文类刊物,《咬文嚼字》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其合订本经过长期积淀,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在不少读者心中形成了阅读期待。此次合订本,在原来出版的杂志上进行了修订工作。

内容简介

  知名社会语文类刊物《咬文嚼字》杂志,从1995年开始每年出版一本合订本,这是2016年度的杂志合订本(平装)。合订本保持了一贯的特色:知识实用,信息密集,文字生动,材料新颖。刊物公布的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和年度十大流行语,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类媒体纷纷报道。作为关注社会语文运用的语文类刊物,《咬文嚼字》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其合订本经过长期积淀,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在不少读者心中形成了阅读期待。此次合订本,在原来出版的杂志上进行了修订工作。

作者简介

  《咬文嚼字》杂志为全国知名期刊,创刊于1995年,2015年被列为全国百强期刊。

精彩书评

  我是《咬文嚼字》的老读者。刊物创刊至今已有22年,我年年订阅,一年不落,《咬文嚼字》伴随我22年了。我已经86岁了,明年的刊物已经订好了,只要还活着,我会一直订下去。
  ——田一菊

  在中国期刊界,《咬文嚼字》是惟一一本以“纠错”为特色的刊物。如今语文运用十分混乱,如果没有《咬文嚼字》的工作,后果如何我不敢想象。希望社会各界,多多支持《咬文嚼字》的工作。
  ——路嘉怡

  2015年的合订本,我借给一位朋友看,后来他又借给了他的一位亲戚。再后来,怎么也找不回来了,只好再买一本。虽然多花了钱,但我很高兴,说明是“宝书”,很受欢迎。
  ——唐慈虎

  我2014年大学毕业,做了一名乡村语文教师。我很喜欢《咬文嚼字》这本刊物,因为它很有用,对教学有帮助,我常在课堂中使用刊物中的材料,效果非常好。我乐意向语文教师推荐这本刊物。
  ——张春明

目录

卷首幽默
语林漫步
众矢之的
一针见血
文章病院
百家会诊
借题发挥
追踪荧屏
时尚词苑
语坛掌故
点击双典
有此一说
碰碰车
向我开炮
百科指谬
锁定名人
教材扫描
校园丛谈
词语春秋
十字街头
……

精彩书摘

  杨文意,好“大”的胆
  语丝
  辛南生
  《新民晚报》去年九月二十八日刊登了一篇访问泳坛名将杨文意的报道。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虽说在美国驾驶无级变速的小车时,她敢把速度开到一百码以上……”。这句话里使用的“码”是错误的。
  通常人们谈论车速是以每小时行驶的距离来表示的,这就成了杨文意“敢”于把车每小时开到一百码以上。一百码约相当于九十一米。别说杨文意开的是小汽车,即使一个蹒跚学步的儿童,一小时跌跌撞撞所走的距离怕也不只一百码。这还有什么敢不敢可言。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原因是有的人口头上常用“迈”来表示车速。这个所谓“迈”实际是英语mile(英里)的谐音。很可能杨文意在谈话时,顺嘴用了mile这个英文字,说明她敢把车速提高到一百英里以上。英美等国使用英美制计量单位,习惯上是以“英里”来表示距离的。我国法定的计量单位是公制,车速以“公里”数来表示。一百英里相当一百六十多公里,速度确是不慢。由于mile或“迈”与“码”发音近似,于是有人误作码,因而产生了上述错误。要知道,一英里等于一千七百六十码啊!
  ……

前言/序言

  关注当下放眼未来
  (序)
  《咬文嚼字》密切关注社会语文生活,查报查刊,捉错纠错,勤敏于事,被誉为“语林啄木鸟”。每年战果丰硕,汇成厚厚一卷,甚是可观。但这依然是很小一部分,实际差错,数量更是惊人。曾有8家机构检查28份中央和地方报纸,挑出1289个差错,平均每份报纸56个。有一份报纸竟达184个,平均每版23个。检查者慨叹:“报刊差错触目惊心已经严峻到了令人瞠目结舌、不可容忍的程度,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阶段,恐怕也不为过。”
  报刊差错查不胜查,常常是旧病未除,新病又生。于是人们在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差错,差错是怎产生的?有人归咎于媒体从业人员缺少规范意识;有的批评主管部门监管缺位,惩罚不力;也有人认为现在生活节奏快,信息量大,错误在所难免。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作为一名汉语教师,我认为,这跟长期忽视语言文字基础教育不无关系。
  中小学是语言文字教育的主阵地,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而现在突出的问题,是语文课成了文章分析课,语言文字仅仅作为“归纳中心思想”“分析写作技巧”的陪衬。吕叔湘先生曾批评,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今天看来,这种“不过关”的现象,并未见明显改变。如“像象”不分,“度渡”不辨,“再接再厉”写成“再接再励”,等等,从小学错到中学、大学。究其原因,还是对语言文字这一基础教育认识不足,要求不严,措施不得力。前几年,高考作文曾有过“每错一字扣1分”的规定,然而,各地在实际执行时,却一再容忍和姑息,有的变成“错3字扣一分”,有的“扣满3分为止”,有的则眼开眼闭,放任自流,甚至干脆取消了对错别字的考查。使人便误以为高考语文不再重视错别字的考查了,这对中小学语文教育是一种严重误导。
  广大青少年,是未来的语文生活的主体,只有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运用水平,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因此,在校园里倡导“咬文嚼字”精神,发扬“咬文嚼字”作风,是很有必要的。一位语文教师说:他是《咬文嚼字》的忠实读者,每收到新刊,总“习惯性地通读一遍”,受益匪浅。他还时常在课堂电子屏幕上展示刊物封底的“火眼金睛”图片,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咬文嚼字”的兴趣。还有教师反映:《咬文嚼字》中许多文章要言不烦,见解精辟,令人信服。如对教材一直争论不休的“乡音未改鬓毛衰”的“衰”到底怎么读,刊物中的文章分析得有理有据,对教学有切实帮助。《咬文嚼字》公布的“100个最常见的100个别字”,每年发布的“十大语文差错”,以及刊物中大量鲜活的“纠错”素材,则被许多教师用作教学、考试材料,效果十分明显。还有许多教师受到启发,把学生带到街头巷尾,查店牌,查户外宣传语,查景点介绍,捉错字别字,挑病句。学生积极性高,学得主动,取得了课堂上无法取得的效果。
  《咬文嚼字》肩负守卫汉语大堤的使命。一方面,对时下各类传媒的语言乱象,要咬住不放,做不懈的斗争;另一方面,又要放眼未来,对广大青少年这一未来语文生活的主体,更需要持久的关怀、引导,这一领域天地广阔,也是大有作为的。
  当前,互联网已全面渗透到青少年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一方面,网络是青少年学习语言表达、丰富语言生活、提高语文素养的很好平台;另一方面,网络语言的草率化、朦胧化、粗鄙化、游戏化,又对青少年的语言生活造成了负面影响。《咬文嚼字》如何适应时代趋势,利用网络工具,创造新的语言学习、语言纠错的途径和方法,是一个新课题。
  陈必祥


2016年,语言的海洋波涛汹涌,文字的星空璀璨夺目。那些在岁月中沉淀下来的智慧,那些在喧嚣中依然闪耀的思想,都凝聚成了一段段值得细细品味、反复咀嚼的篇章。这不是一本简单的选集,而是一次对当下社会生活、文化思潮以及我们赖以沟通的语言本身的一次深刻回溯与精妙梳理。 本书的诞生,源于对一年来语言现象的敏锐洞察和对优秀文本的深切珍视。我们精心挑选了2016年度最具代表性、最引人瞩目、也最具启迪性的各类“咬文嚼字”实例,旨在为读者呈现一个丰富多元的语言图景。这其中,既有对社会热点事件的精辟点评,也有对文化现象的独到解读;既有对网络流行语的生动解析,也有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深刻反思。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都承载着时代的印记,反映着社会的发展,折射出人们的心灵。 在内容编排上,我们力求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全书大致分为几个板块,每个板块都聚焦于某一类典型的语言现象或话题。 第一部分:解码时代脉搏——社会热点与语言变迁 这部分内容聚焦于2016年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如何催生或加速了某些词语、表达方式的流行与演变。我们深入分析了在这些事件中涌现出的新词新语,探究它们产生的背景、传递的含义以及它们所蕴含的社会情绪。例如,我们会探讨一些政治、经济、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如“供给侧改革”、“新零售”、“人工智能”等,是如何通过具体的语言表达深入人心,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同时,我们也关注那些充满温情或引人深思的社会事件,比如一些感人的故事、令人扼腕的事故,它们同样会在语言中留下独特的印记。我们会从语言学的角度,剖析这些词语和表达如何反映出人们的价值观、情感倾向和思维方式的变化。例如,某些词语可能因为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事件而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或者成为一种集体记忆的载体。我们会通过具体的案例,展示语言如何成为观察社会风云变幻的一面镜子。 第二部分:文化观察站——文学、艺术与思想的碰撞 语言是承载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这一部分,我们着眼于2016年度在文学、艺术、思想等领域涌现出的精彩论述和独特表达。我们会回顾当年备受瞩目的文学作品、影视剧、艺术展览,从中提炼出那些触动人心的语句、充满哲思的观点。例如,我们会分析某部获奖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探究它在小说整体意境中的作用;我们会解析某位艺术家的访谈,挖掘其语言中蕴含的创新精神和独特视角。这一板块还将关注一些重要的文化思潮,以及它们在语言上的体现。比如,关于传统文化复兴的讨论,关于价值观重塑的呼声,这些都在当时的语言表达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我们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这些现象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帮助读者理解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脉络与走向。 第三部分:网络语林——新潮词汇的诞生与消亡 网络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网络语言的活力与创造力更是令人惊叹。2016年,网络世界涌现出大量新颖、有趣、甚至充满戏谑的网络流行语。本部分将对这些网络新词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我们会探究它们的来源、传播路径以及它们所代表的亚文化现象。例如,我们会分析“吃瓜群众”、“蓝瘦香菇”、“套路”等词语的流行原因,以及它们如何从虚拟走向现实,影响我们的日常交流。同时,我们也会关注网络语言的更新换代速度,以及一些曾经风靡一时的词语是如何逐渐淡出视线的。通过对网络语的解读,我们可以窥见当下年轻人的思维模式、情感表达方式以及他们参与社会的方式。这部分内容趣味性强,同时也具有深刻的社会学和语言学意义。 第四部分:细品文字韵味——语言的艺术与技巧 除了关注宏观的语言现象,本书同样注重对语言本身细致入微的品味。这一板块将聚焦于那些在写作、演讲、传播过程中,因其精妙的用词、独特的句式、巧妙的修辞而令人称道的例子。我们会从新闻报道、评论文章、文学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中,挖掘出那些“咬文嚼字”的精华。例如,我们会分析一篇获奖新闻报道的标题是如何精准概括事件核心;我们会解读一位名家散文的遣词造句,品味其文字的张力与感染力;我们会探讨一些常见误用词语的纠正,以及规范使用汉字的意义。我们会邀请语言学家、文学评论家、资深媒体人等,分享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传授实用的语言运用技巧,帮助读者提升自身的语言素养,更好地运用汉语这门博大精深的语言。 第五部分:语言的边界与未来——反思与展望 在对过去一年语言现象进行回顾和梳理的同时,本书也加入了对语言发展趋势的思考与展望。我们会探讨在信息爆炸、技术革新的时代,语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例如,人工智能对语言的影响,社交媒体对交流方式的改变,这些都将是我们关注的议题。我们会反思语言的规范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保持语言健康发展的同时,拥抱新的表达方式。这一部分的内容更具前瞻性,旨在引发读者对语言未来的思考,鼓励大家共同维护和发展汉语的魅力。 本书并非枯燥的学术论文集,而是以生动活泼的语言,翔实可靠的案例,深入浅出的分析,为读者呈现一场精彩的语言盛宴。我们力求每一篇文章都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既能引发共鸣又能带来启发。无论您是语言学爱好者、文化研究者,还是对社会生活有着敏锐观察力的普通读者,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阅读乐趣。 “咬文嚼字”并非只是对文字的刻意雕琢,更是对思想的深入挖掘,对情感的精准捕捉,对时代的回应。2016年,是一个充满变化与挑战的年份,语言记录下了这一切。通过本书,您将有机会重新审视那些曾经触动您的词语,理解那些曾经影响您的表达,感受汉语在时代浪潮中的勃勃生机。 翻开本书,您将进入一个由文字构建的奇妙世界。在这里,每一个词语都可能是一个故事,每一句话都可能是一扇窗,每一篇解读都可能是一次启迪。让我们一起,在2016年的语言回响中,发现更多的智慧,体会更多的乐趣,感悟更多的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咬文嚼字》合订本,拿到手的时候,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就让人心里踏实。我一向对文字的精准性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市面上那些轻飘飘的语言“小品”总是让我觉得意犹未尽。但这份合订本,就像一个深谙文字江湖规矩的老前辈,每一页都散发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我尤其欣赏它那种“刨根问底”的精神,很多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用法,一经它细致入微的考证,才发现背后隐藏了多少历史的流转和语义的演变。比如,关于某个常用成语的最初出处,书中引经据典,层层剥笋,那种抽丝剥茧的过程,读起来酣畅淋漓。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对”与“错”,而是带你走进语言的“现场”,去理解为什么会演变成现在这样。这不仅仅是纠错,更像是一场对汉语言脉络的深度考古之旅。合订本的排版也做得相当人性化,尽管内容密度很大,但索引和分类清晰明了,即便是需要查找特定年份或特定问题的读者,也能迅速定位。对于任何一个将汉语视为生命线的人来说,这套书与其说是工具书,不如说是一种精神食粮,是保持思维锋利不可或缺的磨刀石。

评分

说实话,我原本对这种“抠字眼”的书籍持保留态度,总觉得有些脱离生活,矫枉过正。然而,翻开这本2016年的合订本后,我的看法彻底颠覆了。它处理的许多问题,恰恰是当下媒体和网络语言泛滥中最容易让人“失语”的痛点。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故作清高的说教,而是非常接地气地分析了那些“一字之差,谬以千里”的现象。我记得有一篇专门讨论网络热词的规范性,它没有一味地否定创新,而是冷静地分析了这些新词汇在语义上的模糊地带,以及它们对既有表达体系可能产生的冲击。这种平衡的视角非常难得。阅读的过程,就像跟一位学识渊博但又极其幽默的朋友在聊天,他会用非常生动的例子,把你拉入一个关于词语是非的辩论场。有时候,一个词的争议性用法,在书中被几段文字剖析得透彻明白,让人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直以来都“错信”了。这套书带来的知识更新速度很快,紧跟时代步伐,让人感觉自己跟上了文字进步的列车,而不是被时代的语言浪潮抛在后面。

评分

每次合上这本《咬文嚼字》,都会有一种精神被洗礼过的感觉,好像思维的纤维都被梳理得整整齐齐。这套书的价值,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文字辨析,它塑造的是一种严谨的思维习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接收到的信息往往是碎片化的、未经消化的,而这本合订本就像一个高质量的过滤器。它筛选了那些混乱、模糊的表达,并用清晰、有力的文字将正确的认知植入读者心中。我特别欣赏它对一些约定俗成但其实错误的表达的“不留情面”,那种敢于挑战大众习惯的勇气,正是捍卫语言纯洁性的关键。它不是在迎合大众的语言习惯,而是在引导大众回归到更精确、更有效率的表达轨道上来。总而言之,如果你渴望提升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如果你厌倦了那些含糊不清的表达,这本合订本绝对是值得你投入时间去研读的经典之作,它能让你的文字,从此拥有更坚实的骨架和更清晰的灵魂。

评分

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经常撰写报告、公文或者学术论文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定海神针”。以前我写东西,总担心某个表述不够严谨,某个引用的词语是否用错了语境,那种不确定性会大大拖慢写作效率。自从有了这本合订本,我把它放在案头,遇到拿不准的地方,翻阅一下,心中的疑虑立刻烟消云散。它提供的解释,往往不是教条式的规定,而是基于语言逻辑和历史惯例的论证,这使得接受度非常高。比如,书中对一些被滥用的副词的批判,分析得入木三分,让我深刻意识到自己在使用语言时常常犯的“偷懒”错误。阅读它,就像进行了一次系统的语言“体检”,把那些潜藏在日常表达中的“小毛病”都揪出来,并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案”。它让我明白了,真正的语言大师,不在于词汇量有多大,而在于他们对每一个词语的“份量”把握得有多准。

评分

我是一个对装帧设计有一定要求的人,如果内容再好,封面设计得太老气横秋,我可能就提不起兴趣。但这本合订本在视觉上做到了“内功深厚,外表沉稳”。它的纸张质量很好,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对于动辄要查阅好几页内容的读者来说,是极大的福音。更重要的是,它所收录的文章,展现了编辑团队极高的专业素养和严格的筛选标准。我注意到,许多篇幅并不长,但每一篇都像一颗精心打磨过的钻石,小巧却光芒四射。它不会为了凑篇幅而收录那些无关痛痒的辨析,而是聚焦于那些真正能提升读者语言质量的核心问题。这种“克制”和“精准”,恰恰是“咬文嚼字”的精髓所在。它教会我们,在表达时,选择最恰当的那个词,而不是最容易想到的那个词。这种对细节的执着,渗透在书的每一个角落,从目录的编排到正文的注释,都体现出一种对文字的深深敬畏。

评分

这本书很喜欢,而且发货的速度也非常快

评分

一直信任京东,相信品牌的力量

评分

每年必买的书,就算没时间看也权当收藏了。

评分

2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

评分

很好!物流快!送货人也很好!!!京东!!!靠谱!!!!

评分

多学学,咬文嚼字说话,品味

评分

春节还这么快的速度,非常感谢!新春快乐!大吉大利!

评分

值得一看的好书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