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上发表的是新颖的、创新的、对世界确实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文章。这不仅对推动新一代的人思考问题,产生新的思维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学科交叉中有重大的发现。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滕吉文
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国外的一些出版单位合作,把《自然》一百多年来出版的论文的精选部分翻译成中文,介绍给中国,可以帮助读者追踪自然科学发展的轨迹与脉络,提高读者的科学素养和对于科学方法的认识。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新智
经过严格的、高水平的英文翻译,再经过严格的审校。能帮助我们对一百多年科学发展的历史有比较正确的、全面的理解。
——清华大学教授 尚仁成
外研社推出的这套《〈自然〉百年科学经典》是国内一部以英汉双语对照形式出版的《自然》杂志经典论文选集,荟萃了《自然》杂志自1869年创刊以来具开创意义和影响力的经典科学文献,并将这些重大科研成果的原始文献原汁原味地呈献给中国读者。双语对照的形式不仅可以使读者领略文章的原貌,也更加便于中国读者阅读不同专业领域的文献,扩大受众群体,促进不同文化、不同专业领域之间的学术交流。
这套丛书收录的科学文献大部分是原创性的科研论文,另外也有少量综述、新闻快报和通讯评论等。通过纵览这些篇目,读者既能从微观上欣赏优秀科学家在处理具体问题时的超凡智慧,又能从宏观上了解各个学科领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总体概貌。
此外,该丛书还特意安排了几组系列文章,以展示真理的探求者们围绕同一论题进行的学术争鸣。从这些严肃的科学争辩中,读者将感受到碰撞迸发的思想火花和收获背后的艰辛探索。
丛书的编者为每篇文章都精心撰写了简短导读,这不仅可以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全文大意,而且也可以为读者展现当时的研究背景,带领读者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去感受这些非凡科学研究所蕴含的价值。
——新华网
001 《自然》的宗旨
002 论冬季开花型植物的受精作用
003 冬季开花型植物的受精作用
004 冬季开花型植物的受精作用
005 近期的日全食
006 苏伊士运河
007 苏伊士运河
008 原子论战
009 利文斯通博士的探险
010 利文斯通博士的探险
011 物种起源论战
012 通向印度的运河之路
013 关于三叠纪恐龙以及恐龙分类的研究
014 观测太阳光谱
015 观测太阳光谱
016 达尔文学说与国民生活
017 达尔文理论的一个推论
018 冰川的纹理构造
019 所有的星云都是恒星系统吗?
020 星云在哪里?
021 地质时间的测量
022 尼罗河问题的答案
023 思考的速度
024 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
025 关于太阳的物质组成
026 观测太阳光谱
027 长度单位
028 巴斯德对家蚕疫病的研究
029 自然发生学说
030 自然发生学说
031 天空的颜色
032 太阳能量的来源
033 太阳能量的来源
034 太阳能量的来源
035 即将到来的金星凌日
036 托马斯·亨利·赫胥黎的致词
037 数学和物理科学
038 太阳的燃料
039 巴斯蒂安博士与自然发生学说
040 日内瓦湖和地中海的色彩
041 生命的进化:赫胥黎教授在利物浦的演说
042 1870年的科学发展状况
043 人类的由来
044 泛生论
045 泛生论
046 论色觉
047 对达尔文学说的新看法
048 1870年的科普利奖章获得者
049 太阳黑子的周期
050 克拉克·麦克斯韦的气体动力学理论
051 分子
052 关于物体分子构成的动力学证据
053 风暴定律
054 电话:一种利用电流传送音符的仪器
055 麦克斯韦测量以太的计划
056 克拉克·麦克斯韦的科学工作
057 氮气的密度
058 论一种新型的射线
059 伦琴教授的发现
060 关于阴极射线的新实验
061 磁化对物质发射的光的性质的影响
062 一种尚未发现的气体
063 远程电视系统
064 原子内的电荷
065 原子结构
066 X射线的反射
067 元素的组成
068 爱因斯坦关于万有引力的相对论
069 相对论发展概述
070 原子结构
071 原子和分子的尺度
072 波与量子
073 南方古猿非洲种:南非的人猿
074 汤恩发现的类人猿化石
075 汤恩头骨的几点说明
076 汤恩头骨
077 汤恩头骨
078 亚洲的第三纪人:周口店的发现
079 导体中电的热扰动
080 镍单晶对电子的散射
081 β射线的连续谱
082 一种新型的二次辐射
083 元素周期表中的反常族
084 波动力学和放射性衰变
085 作为一项实用优生学政策的绝育术
086 无线传输的“波带”理论
087 电子和质子
088 恒星的质量与发光度之间的关系
089 发现海外行星
090 洛威尔对海外行星的预言
091 地球的年龄
092 α粒子引发的人工衰变
093 一项关于磁暴的新理论
094 基于水下观测室的深海调查
095 恒星的结构和恒星能量的起源
096 优生绝育
097 α射线的精细结构
098 优生绝育
099 质子
100 关于渐成论的问题
101 自然选择强度与死亡率的关系
102 以太与相对论
103 X射线衍射法解析毛发角蛋白的结构与弹性
104 胚胎学与进化
105 原子量的单位
106 胚胎学与进化
从一个纯粹的“工具性”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它的标价。我最近在做一个课题研究,需要追溯某一特定物理学分支的早期文献。以往,我可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在各种数据库中搜索、比对不同版本和翻译的准确性。但有了这本汇编,我直接就能定位到那些奠基性的论文,而且是带着权威译文的版本。这极大地加速了我的前期研究工作。可以说,它为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高度浓缩且易于检索的“知识源头库”。对于学生党来说,这意味着他们可以更早地接触到一手资料,避免了被二手甚至三手解读所误导的风险。这不仅仅是阅读材料,更是一套高效的研究辅助工具。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是冲着标题里的“经典”二字来的,但真正开始阅读后,我才领悟到这套书的深远意义。它不是那种把结论堆砌起来的科普读物,而是完整地呈现了科学思想从萌芽到成熟的“现场记录”。我惊喜地发现,许多我们现在视为常识的理论,在当时是如何伴随着激烈的辩论和大量的实验数据才艰难地被确立的。这种代入感非常强烈,我仿佛能听到那些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兴奋的低语和争论的声音。它展现的科学精神,那种对未知的敬畏和探索的执着,远比任何后世的总结都要来得震撼人心。对于那些想了解现代科学如何一步步建立起来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视角是无可替代的,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
评分我得坦白,我对那些动辄上百年的外文原著一直心存畏惧,总觉得自己的英文水平可能跟不上那种学术腔调。但是,这本英汉对照的设置简直是雪中送炭!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阅读习惯:先快速浏览一下中文译文,把握住核心概念和论点的大致脉络,然后再回头去啃啃原文的措辞。这种“先搭框架,后添细节”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我的阅读效率和理解深度。我能清晰地对比出译者在处理那些专业术语时的权衡和取舍,这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的学习体验。对于那些想提升外语阅读能力,尤其是科技文献阅读能力的朋友,这本书的实用价值是无可估量的,它绝对值得你花时间去细细品味每一对页。
评分天哪,这本书的装帧简直是艺术品!我得说,光是拿到手里翻阅的感觉,那种厚重的历史沉淀感就足以让人心潮澎湃。内页的纸张质感处理得非常到位,既保留了经典文献的庄重感,又确保了长时间阅读的舒适性。我特别留意了排版设计,清晰的对照结构让人在查阅原文和译文时毫无障碍,这对于深入理解那些晦涩的科学术语和行文风格至关重要。我以前总觉得老旧的科学著作阅读起来很吃力,但这个版本无疑极大地降低了门槛。尤其是那种深邃的墨绿色封面,配上烫金的字体,放在书架上简直就是一道风景线。拿到它,就像是捧着一个世纪的智慧结晶,让人忍不住想立刻沉浸其中,去追溯科学巨人们思考的轨迹。我对这种精益求精的出版态度非常赞赏,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文化载体。
评分最近我总是在思考一个问题:过去的科学发现,它们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语境是怎样的?这本书恰好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切入口。我惊讶地发现,在那个特定的年代(1869到1930),科学的发展并非真空中的独白,它深受当时政治、哲学思潮的影响。比如,某些关于物种起源或能量守恒的论述中,能明显看出时代烙印下的思维定势。阅读这些文本,我不是在学习一个孤立的知识点,而是在观察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是如何构建他们对世界的理解框架的。这对我理解当代科学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偏见和局限性,都有极大的启发。它强迫你跳出自己所处的时代局限,进行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收藏使用
评分信息量很大,内容有趣,讲述通俗易懂,翻译顺畅,还是双语,非常满意!
评分质量很不错,经典之作,涵盖各个方面。
评分收藏使用
评分质量挺好的,我慢慢去看!!
评分没收到发票,闹心的购物体验
评分挺好的,一定要好好研究研究。
评分收藏使用
评分京东物流快捷,书本印刷清晰,装订还行,版面较好。是激发孩子的读物,用来培训阅读和写作。收藏价值高。五星好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