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们,出来相认!
36个故事,讲述日常中的荒诞,华袍下的虱子,“清明上河图”里的“百鬼夜行抄”。
“谁该负责这样的罪行:/平凡的人,里面蕴藏着/无数的暗杀,无数的诞生。”
撒贝宁、蒋方舟诚意推荐并作序
人们总喜欢说“恶行恶状”,习惯把善恶符号化,反而无视恶意本身,但其实ZUI深的恐惧都来源于日常,比如抽搐的灯光,呆滞的声音,行为有序的鸟,或者一个每天都会见到的邻居。“物怪人间”是由一个个独立的脑洞大开的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是从日常开始,就像慢悠悠地吃着火锅唱着歌的愉悦,却冷不丁戳你一下后脑勺,麻到尾椎骨。你可以怀着被世界温柔以待的幻想,也须知道世上不会只有一厢情愿的真相。
周二,女,80后。
毕业于上海,2004年至2014年就职于《南方都市报》,任部门首席编辑,曾合著出过两本美食书、一本记者随笔。
长年研究国内外影视剧,人称“地球上看剧ZUI多的周二”。
在《南方都市报》《GQ》《新快报》《北京青年报》《风尚志》《女报》等刊物上均开设过剧评及小说专栏,也是新浪博客、今日头条、读药等网站签约作者,并不定期给南都娱乐版、《南都娱乐周刊》等刊物供稿。
现居北京,从事影视编剧工作。
[序一]人心的照妖镜/蒋方舟 1
[序二]事实往往对真相产生威胁/撒贝宁 5
周二说:
你相信的,就是真相
讣告 003
密码不会说谎 013
花栗鼠之死 020
不在场证明 030
第39个人 041
醒 051
晨跑者的诅咒 060
地铁幸运日 070
周二说:
人民的脑洞,为人民服务!
节日监察局 079
人品恢复中心 090
偷窥时刻表 099
废弃小孩回收站 110
不受欢迎博物馆 121
婴儿使用说明书 130
离婚审查员 141
周二说:
世界和你,总有一个病了
进击的饺子 155
末日总在第二天来 164
猜猜我是谁? 173
金鱼街集体失忆事件 179
巧克力的革命 191
新闻头条 201
嫦娥曾经回来过 210
红楼梦未完待续 215
周二说:
爱吧,像个精神病一样!
小美人鱼罗生门 223
所有的爱情都如出一辙 234
装醒的人 244
阳台上的女人 254
灰姑娘行不行 264
完美家庭 273
周二说:
怪物们,请出来相认
搬家强迫症 285
最后一个癌症患者 295
天才守则 306
广告人生 315
声音怪兽 323
植物保护主义者 333
中奖者联盟 342
[跋一]愿你真实地生活在虚构中/周一 352
[跋二]我想演旁白/周二 359
蒋方舟
上周,我去参加了一个电影试镜,剧本的创作者是我特别熟悉的老师。那是一部很小制作的独立电影,有多小的制作呢?剧情大部分都发生在出租屋的一晚上——不,不是你想象的那种电影。
我面试的角色是女主角,一个年龄、籍贯、背景都和我相似的角色。导演觉得我驾驭起来应该很轻松,只要识字和不害怕镜头就行。
我去试镜,演的一场戏是开头,女主角遭受重大的打击——原本属于她的在研究院的工作被院长莫名其妙地辞退了。而我要饰演的角色要和院长和理论、争执。
很简单的戏,但是我演了三四遍都非常僵硬,每次念到“你这个无耻专横的海归博士!”时都忍不住笑出来,导演很无奈地说:“你想象一下你跟人发脾气的样子。”我说:“想象不出来。”导演说:“你上一次跟人发脾气是什么时候?”
这时候,我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我没有跟人发过脾气。
当然,我会有生气和不满的时候,但是我从未跟人有过正面冲突。自己气得发抖也不断向人道歉,不会说半句咒骂的话。
这并不是优点,也跟素质没什么关系。这其实根源于我内心深处的恐惧。我害怕跟人形成真实关系。什么是真实关系?就是可以暴露自己最失控最丑陋的那一面,而不担心自己会失去对方。我回避正面冲突,是因为害怕跟人建立起真实的联系。
周二在《物怪人间》里写的《搬家强迫症》的白氏夫妻就是如此,他们不断搬家,是因为“每次只要一发生不如意的,计划外的,会让家族蒙羞或者陷入窘境的事情,他们就会选择搬家,假装一切坏事都没有发生过,让污点归零,好声誉重新开始增值”。
我在读到这个短篇的时候觉得非常亲切,因为我就是这样的人,即使是误会也不愿意辩解,不平也不愿意争辩,回避冲突到了可笑的地步。宁愿不断折腾自己,也不愿意在他人面前暴露出自己丑陋而真实的一面。
周二说:“害怕被任何人讨厌,我们很容易患上一种好人强迫症,它的病原体还包括认同感缺失、道德洁癖和大众审判权。”
《物怪人间》里写的大多是这样隐性的疾病患者,他们游走在城市之中,患病而不自知。周二的写法像是一种放大镜或者说是照妖镜,把人内心深处的隐疾照射和放大,城市在她眼中不是热闹平常的《清明上河图》,而活脱脱是影影绰绰的《百鬼夜行抄》。
这样的写法很需要作者的敏锐,像心理医生一样见他人所未见,同时还要有艺术家的想象力。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故事是《节日监察局》,讲的是颁布了新的《节日法》,任何人都有向节日办申报节日的权利,一旦审核通过,就会成为法律保护的国有节日,必须放假,不许上班。主人公很想上班,就在办公室玩电脑,结果被警察带走。
很夸张的故事,但仔细想想,我们确实好像陷入了某种“节日绑架”之中,这种绑架的凶手有从小的集体主义教育、“说走就走”的矫情大众媒体宣传、还有不断对“消费升级”的鼓吹造势。
《物怪人间》里描述的是一个极度平庸的社会,没有变革、没有精神领袖、没有战争,于是,每次战争都是人们的心灵之战,同内心的不安与疾病作战。
阅读周二的《物怪人间》时,我常常觉得是在阅读一本日本小说,更准确地说,是像是在看日剧,因为《物怪人间》里的每个人物都彬彬有礼,认真而小心翼翼地生活。
我想起前段时间看的日剧《大川端侦探社》,讲一个总是接受奇怪委托的事务所。其中有一集,在帮一个老人完成匪夷所思的性幻想之后,侦探社的社长感慨:
“现在啊,不,应该说是无论哪个年代,无论是小孩大人,都尽是变态,人也不过就是野兽啊。关键在于人会不会偏移正轨,无法回归正常生活,变成真正的野兽。但我知道怎么样能不变成那样,就是和酒做朋友,静静地,静静地,安慰野兽的本能。这就是人类的智慧。”
照出人心里的妖怪,直视它、安慰它,这就是《物怪人间》的作者所做的最温柔的事。
……
[序一]人心的照妖镜
蒋方舟
上周,我去参加了一个电影试镜,剧本的创作者是我特别熟悉的老师。那是一部很小制作的独立电影,有多小的制作呢?剧情大部分都发生在出租屋的一晚上——不,不是你想象的那种电影。
我面试的角色是女主角,一个年龄、籍贯、背景都和我相似的角色。导演觉得我驾驭起来应该很轻松,只要识字和不害怕镜头就行。
我去试镜,演的一场戏是开头,女主角遭受重大的打击——原本属于她的在研究院的工作被院长莫名其妙地辞退了。而我要饰演的角色要和院长和理论、争执。
很简单的戏,但是我演了三四遍都非常僵硬,每次念到“你这个无耻专横的海归博士!”时都忍不住笑出来,导演很无奈地说:“你想象一下你跟人发脾气的样子。”我说:“想象不出来。”导演说:“你上一次跟人发脾气是什么时候?”
这时候,我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我没有跟人发过脾气。
当然,我会有生气和不满的时候,但是我从未跟人有过正面冲突。自己气得发抖也不断向人道歉,不会说半句咒骂的话。
这并不是优点,也跟素质没什么关系。这其实根源于我内心深处的恐惧。我害怕跟人形成真实关系。什么是真实关系?就是可以暴露自己最失控最丑陋的那一面,而不担心自己会失去对方。我回避正面冲突,是因为害怕跟人建立起真实的联系……
评价一: 这部小说,怎么说呢,读起来就像是在一个迷雾缭绕的古镇中穿行,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和期待。作者的笔触细腻得惊人,他似乎总能捕捉到人物内心最隐秘的波动。尤其是那些关于人性的探讨,简直让人拍案叫绝。比如,主角在面对抉择时的那种挣扎,那种在道德与生存之间的拉扯,描绘得淋漓尽致。我仿佛能感受到那种深入骨髓的寒意和无助。故事情节的推进也很有章法,不是那种一味地堆砌情节,而是层层递进,每一个转折都恰到好处地勾起了读者的好奇心。它不是那种让你一口气读完就放下的小说,而是会让你在读完之后,反复回味其中某些片段,思考很久。那种意境,那种氛围的营造,简直是大师级的。这本书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语言的张力和感染力都很强,读起来有一种古典与现代交织的美感,让人沉醉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评分评价四: 初读时,我被其独特的叙事风格所吸引。那种旁观者清的冷静,与故事内部人物的激烈情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创造出一种奇特的张力。作者的文字如同精雕细琢的工艺品,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经过深思熟虑,避免了任何多余的赘述。更难得的是,它成功地在奇幻与现实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读者在享受故事的离奇曲折时,也能感受到现实生活的共鸣。关于人物的塑造,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他们不是扁平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优点也有致命弱点的复杂个体。看着他们在困境中挣扎、成长,那种情感上的投入是巨大的。这本书读完后,那种久久不能散去的余韵,是真正好作品的标志。
评分评价二: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类题材抱着怀疑态度,总觉得会有些故弄玄虚。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不仅仅是在讲一个故事,更像是在构建一个完整的世界观。那个世界的规则、那些隐秘的设定,都显得那么真实可信,让人不得不信服。作者的想象力简直是天马行空,但又有着严谨的逻辑支撑,这种平衡把握得极好。我尤其喜欢那些环境的描写,那些场景的刻画,仿佛有魔法一般,一下子就把你拉进了那个特定的时空。你甚至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味道,感受到光线的变化。对于那些复杂的哲学问题,作者也处理得非常巧妙,没有生硬地进行说教,而是通过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发展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这本书的深度远超预期,绝对值得细细品味。
评分评价三: 这本书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出色,既有让人喘不过气来的紧张时刻,也有让人可以静下心来思考的悠长片段。不同于某些情节驱动型的小说,这本书更侧重于情感的渲染和心理的刻画。每个配角,即使是出场不多的角色,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和复杂的背景故事,让人印象深刻。作者对细节的关注程度令人咋舌,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描写,到头来都会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线索,这种伏笔的设置,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阅读过程如同剥洋葱,一层层剥开真相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疑惑和震撼。这种阅读体验,是很多同类型作品难以给予的。我强烈推荐给喜欢深度阅读,不满足于表面故事的读者。
评分评价五: 这部作品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不是线性的叙事,而是充满了回响和对照,读起来需要读者保持高度的专注力。作者的叙事声音非常独特,带着一种疏离感,但又充满了洞察力,仿佛一位智者在低语,娓娓道来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尤其欣赏作者处理冲突的方式,不是简单的善恶对立,而是充满了灰色地带的权衡与无奈。那些深刻的隐喻和象征手法,让这本书的解读空间变得异常广阔,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阶段去读,都会有新的感悟。这种耐读性和多义性,是这部小说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不仅仅是一次阅读体验,更像是一场思维的深度探索之旅,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仍旧感觉自己的一部分思维被永远地改变了。
评分物流很快,包装完好
评分还没开始看
评分一本极好的口袋读物 适合小憩时候拈来翻阅几页 看似荒诞的小故事却源自生活 很多意料之外的结局像泼了一盆冷水般让你不禁寒颤 读来别有一番滋味
评分にはやなひよ
评分每个故事都很精彩
评分にはやなひよ
评分同款书籍,很好看!
评分没毛病
评分为公司员工买的,京东自营送货快,发票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