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美国高考核心3000词》收录1100个托福预备词及3000个SAT/ACT核心考词。书中的单词分为四个级别:预热级、基本级、提高级、全能级。从释义、例句、近/反义词、形近词、常考用法等多角度全面讲解单词考点。
配套练习册打破传统的英译中机械翻译的词汇测试模式,在检测词汇记忆效果的同时,锻炼上下文推理能力和灵活掌握一词多义的能力,帮助考生真正将所背单词转化为分数。
提供单词录音,地道美式发音,扫描书中二维码或登录封面提供的链接即可免费试听或下载音频。
随书附赠21节美国高考核心词汇线上课,按照书中卡片上的提示即可免费收看课程视频。
作者简介
熊正煜,上海新东方北美研发中心主管;教授SAT/ACT语法/阅读、托福全科;坚持手工挑词分级,与团队开发了新东方9级词汇体系,前6级已出版《托福词汇一本通》。
姚莹,上海新东方国外部产品研发中心经理,CCTV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语音奖,国际辩论协会-北京外国语大学全国英语辩论赛辩手,外研社辩论赛评委,国际辩论协会认证培训师。
徐静,新东方集团国外推广管理中心SAT-ACT项目高级主管,应用语言学硕士,中国首批ACT官方认证培训师,普林斯顿ETS总部访问学者,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优秀教师,北京新东方优秀教师。
内页插图
目录
Level 1 预热级 1
Word List 1 3
Word List 2 11
Word List 3 19
Word List 4 26
Word List 5 34
Word List 6 41
Word List 7 48
Word List 8 55
Word List 9 62
Word List 10 70
Word List 11 77
Level 2 基本级 83
Word List 1 85
Word List 2 94
Word List 3 103
Word List 4 111
Word List 5 119
Word List 6 127
Word List 7 134
Word List 8 142
Word List 9 149
Word List 10 157
Level 3 提高级 169
Word List 1 171
Word List 2 182
Word List 3 191
Word List 4 199
Word List 5 207
Word List 6 214
Word List 7 221
Word List 8 228
Word List 9 235
Word List 10 242
Level 4 全能级 251
Word List 1 253
Word List 2 262
Word List 3 271
Word List 4 279
Word List 5 287
Word List 6 294
Word List 7 301
Word List 8 308
Word List 9 315
Word List 10 321
前言/序言
《美国高考核心3000词》是一本非常适合中国SAT/ACT考生、非常有助于提分、非常具有人情味的单词书。我们为何敢于这样说呢?
原因有七,我们一项项来说。
1. 选词
书中收录的所有单词都源自SAT/ACT实考题目或官方指定题源,无一例外。此外,我们拒绝使用电脑程序简单粗暴地处理单词,而是由编委会的老师们根据授课经验与考试规律进行纯人力甄选,耗时两年,每个单词都经过了老师的精心挑选。
2. 分级
目前,市面上有不少美国机构出版的SAT/ACT词汇书,但它们针对的是以英语为母语的高中生,而中国考生无论是词汇量还是词汇认知习惯都与美国学生有很大不同。因此,我们专门组织了教师编委会,兼顾词汇的难度与重要性,用纯人力分级的“笨办法”把单词分成了四个级别(预热级、基本级、提高级、全能级)。无论是托福85分的美国高考初学者,还是SAT/ACT接近满分的“学霸”,都可以从本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词汇级别。
3. 排序
在词汇排序方面,我们兼顾经验与词频。在每个等级中,将词汇根据剑桥大学权威词频GSL (General Service List)进行排序——词频越高,排序越靠前。确保考生背到的单词尽可能能马上使用,从而促进记忆,增加信心。
4. 讲解
在词条内容讲解方面,本书秉着“从考试中来,到考试中去”的原则,时时考虑阅读的考试要求,希望能够为考生提供一本提高阅读实力的词汇书。因此,对于释义和例句的选择,本书从考生在实际阅读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词汇问题出发,逐一突破阅读过程中的四大难题。 难题一:词形变化。有些考生背了evoke却无法在句中识别evocative这个单词,因此我们在词条内容中增加了[形]——体现词形变化,帮助考生熟悉词汇的派生形式。
难题二:同义替换。《SAT考试官方指南》和《ACT考试官方指南》中考查了important=momentous的同义替换,因此我们在词条内容中增加了[近]——用同/近义词来提高考生对同义替换的敏感度。
难题三:词义掌握不全。例如embrace一词,很多考生只机械记忆了“hug”这一释义,但考试却往往考查其抽象含义:“readily adopted欣然接受”,因此我们针对每个单词尽可能列全各种考法。 难题四:语境推理能力差。基于这一点,我们在选取例句的时候着重于精挑细选逻辑性更强的句子,例如:It was hard to return to mundane matters after such excitement. 此处after体现前后相反的逻辑,因此after前面就应该是excitement的反义词,即mundane,含义为“lacking interest or excitement”。
5. 练习
在配套练习的编写过程中,打破传统的英译中机械翻译的词汇测试模式,让考生在填写完中文释义后,将词汇变成适当形式并填入具有上下文语境和逻辑完整的句子中去,在检测词汇记忆效果的同时,锻炼上下文推理能力和灵活掌握一词多义的能力,真正将所背单词转化为分数。
6. 视频
我们随书推出录播课程视频,由资深词汇老师从每个List中精挑细选40~60个常考单词进行讲解,帮助考生在记忆的同时了解单词的使用场景和考查要点。在视频中,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中英文释义,还为大部分单词提供了图片、词根词缀、阅读例句,从多角度展示每一个单词。平均每节课短短的30分钟讲解视频的背后,凝聚了多位老师长达10小时以上的付出。
7. 验收
《美国高考核心3000词》不仅是编委会全体教师的心血,更是新东方集团努力的成果。2016年末,来自全国35所新东方学校的教师在上海召开了针对本书及配套录播课程的研讨会,为提升本书的品质又进行了一番精心打磨。
综上所述,本书编写历时之长、参与人数之广、投入精力之深足以让我们骄傲地将《美国高考核心3000词》称作一本非常适合中国SAT/ACT考生、非常有助于提分、非常具有人情味的单词书。
深入解析美国大学先修课程(AP)体系与备考策略 书名:跨越鸿沟:AP课程全景解析与高效备考指南(2024版) 目标读者: 计划申请美国顶尖大学的高中生及其家长。 希望通过AP考试提前获得大学学分或巩固学科基础的学生。 致力于提升学术竞争力、寻求全面大学申请规划指导的教育工作者。 内容概述: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实用的AP(Advanced Placement,美国大学先修课程)体系指南。它不仅仅是一本考试技巧手册,更是一份系统的学术规划蓝图,帮助学生从零开始理解AP的价值、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课程,并制定出高效的备考策略,最终实现在美国本科申请中的战略优势。 --- 第一部分:理解AP的战略价值与发展脉络 第一章:AP体系的诞生、演变与核心定位 本章追溯AP课程的历史渊源,阐述其如何从一项基础的大学先修项目,发展成为全球高中生学术实力的重要认证标准。重点解析College Board(大学理事会)的组织架构及其在AP项目中的权威地位。 AP在全球高等教育中的独特地位: 探讨AP成绩如何影响大学录取决策,以及它在评估学生“大学准备度”(College Readiness)方面的关键作用。 AP学分转换机制的复杂性: 详细介绍不同院校(公立、私立、文理学院)对AP成绩的学分授予标准和政策差异。提供一个跨越排名的学分兑换率参考矩阵。 AP与IB、A-Level的差异化比较: 从课程深度、考试频率、证书结构等角度,清晰对比三大主流国际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做出最符合自身升学目标的决策。 第二章:学科矩阵的全面扫描与选择策略 AP课程覆盖人文社科、科学技术、艺术等九大领域,共计38门考试。本章引导学生如何科学地筛选出最能展现个人特长和匹配未来专业方向的课程组合。 核心领域的深度剖析: 详细介绍微积分(AB/BC)、统计学、物理(C力学/电磁学)、化学、生物等“硬核”理工科课程的知识深度,明确其对大学初级课程的衔接程度。 人文社科的思维训练: 深入解析美国历史、世界历史、欧洲历史、政府与政治、经济学(宏观/微观)中的核心考察点,强调批判性思维和论证构建能力。 语言与艺术的跨文化视野: 探讨AP英语语言与写作、文学与写作,以及艺术史、工作室艺术等课程对学生软技能的提升。 个性化选课模型构建: 提出“兴趣驱动、能力匹配、目标导向”的三步选课法,并提供针对不同专业(STEM、人文学科、商科)的“黄金AP组合”推荐方案。 --- 第二部分:高效备考的“三段式”精进法 本书的核心部分,聚焦于将庞杂的AP知识体系拆解为可执行的备考步骤。 第三章:基础夯实——教材阅读与概念内化(Phase 1) 成功的AP备考始于对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而非盲目刷题。本章强调对College Board官方推荐教材的深度阅读与理解。 自学框架的搭建: 教授如何利用AP课程大纲(Course and Exam Description, CED)反向构建学习路径,确保知识点无遗漏。 主动阅读技巧: 针对AP教材(如Campbell Biology, Barrons AP US History等)的特点,指导学生如何高效提取关键定义、识别因果关系、建立知识网络图。 概念辨析与区分: 许多高分失误源于对相似概念的混淆。本章提供关键概念对比表格,如“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体现”等,强化区分记忆。 第四章:技能磨砺——应用与分析的深度训练(Phase 2) AP考试的特点在于考察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尤其体现在自由问答题(Free Response Questions, FRQ)和论文写作中。 AP答题语言的精准化: 剖析历年真题中高分答案的“句式结构”和“专业术语使用”,指导学生如何用最符合大学标准的语言进行表达。 跨学科信息整合(CIE): 针对需要整合图表、数据、文献的复杂FRQ,提供系统的分析流程图,例如在统计学中如何解读P值,在历史中如何运用证据支持论点。 写作模块的结构化突破: 分别拆解AP英语、历史、政府类考试中的分析性写作(Argumentative Essay)和信息回应写作(Document-Based Question, DBQ)的五段式/六段式标准模板与灵活变通策略。 第五章:模拟冲刺——考前优化与心理调适(Phase 3) 最后阶段的训练旨在熟悉考试节奏、识别薄弱环节,并培养强大的临场应变能力。 官方样题与真题的“精微”分析: 不仅仅是做对题目,更要研究官方评分标准(Rubric)是如何给分的,理解“踩点得分”的技巧。 时间分配的动态调整: 针对不同科目的考试时长特点(例如,AP微积分的MCQ与FRQ时间配比),训练学生在压力下的精确计时能力。 考场心理建设与应对策略: 提供应对考试焦虑的方法,以及在遇到难题或突发状况(如设备故障、时间紧张)时的紧急处理预案。 --- 第三部分:AP成绩的延伸效应与大学申请整合 第六章:从AP成绩到大学学分的无缝对接 本章聚焦于如何最大化AP成绩的实际效益,避免学分浪费。 跨校对比数据库: 收录美国排名前100大学对热门AP科目(如Calc BC, Physics C, US History)的最低通过分数要求,提供一目了然的参考。 AP成绩在转专业和双学位中的应用: 探讨AP课程如何帮助学生提前满足某些专业的基础课要求,或在申请第二专业时作为先修基础。 避免“过度AP”的陷阱: 分析学生在修读过多AP课程后可能出现的精力分散问题,以及如何平衡AP、荣誉课程和课外活动。 第七章:AP学习经历在申请文书中的升华 AP不仅仅是分数,更是学生学术潜力的证明。本章指导学生如何将AP学习的深度融入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和补充文书中。 将挑战转化为成长的叙事: 教授如何将AP课程中遇到的学术困难(如对复杂理论的挣扎)转化为展现毅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故事素材。 AP研究项目(AP Seminar/Research)的价值呈现: 重点阐述AP Capstone项目的独特之处,以及如何将其成果转化为强有力的申请亮点。 附录: AP历年FRQ真题精选与官方参考答案解析(按学科分类)。 关键术语速查表(含中英文对照)。 官方College Board资源链接与推荐学习工具。 本书的编写基于对近十年AP考试趋势的深度洞察,内容力求详实、实用,旨在为每一位有志于冲击美国名校的学生提供一个清晰、可操作的学术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