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怎么工作--航空母舰

武器怎么工作--航空母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姜坤 编
图书标签:
  • 航空母舰
  • 军事科技
  • 武器系统
  • 海军
  • 舰船
  • 航空
  • 军事科普
  • 战争史
  • 现代军事
  • 战略战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90908
版次:1
商品编码:1207171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武器怎么工作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159
字数:24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青少年和军事爱好者阅读收藏。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不仅能清楚地了解到航空母舰发展的大致历程,更能丰富对航空母舰的基本认知。
1、以介绍航空母舰如何工作为主要内容,侧重于航空母舰知识的科普传播。内容分为航空母舰百科知识和知名航母深度鉴赏两个部分。
2、百科知识部分,立足于普及航空母舰知识,与市场同类产品相比,内容更为丰富,涉及到航空母舰的发展、舰载机起降等内容,可读性与知识性都比较强。
3、深度鉴赏部分,没有面面俱到地讲各种型号,而是根据以下两点原则进行选择:一是经典航母,有谈资,讲历史,讲战例;二是新型航母,有亮点,讲设计、技术上的创新与变革。
4、文中以贴士的形式穿插一些小知识,丰富版面形式,增加知识信息。

内容简介

本书是“武器怎么工作”系列图书中的一本。
分上下篇从航空母舰百科知识和各国著名航空母舰深度鉴赏两个方面,以简练的语言和精彩的图片讲解了航空母舰的结构、发展、舰载机起降等知识;遴选经典航空母舰,围绕其性能特征,图文并茂地介绍了相关战例、事件,以及技术变革及创新。
本书适合青少年和军事爱好者阅读收藏。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不仅能清楚地了解到航空母舰发展的大致历程,更能丰富对航空母舰的基本认知。

内页插图

目录

上篇认识航空母舰
从航空母舰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了航空母舰的发展、类型、工作流程等内容。
什么是航空母舰/2
航空母舰有哪些类型/7
航空母舰的结构/10
为何航空母舰和其他军舰的形状不一样/13
航空母舰的“利剑”/15
舰载机有哪些种类/18
飞机弹射器/22
滑跃起飞和弹射起飞有什么不同/27
舰载机如何在航空母舰上降落/29
航空母舰上的人员是如何分工的/31
航空母舰如何提升防御能力/39
航空母舰的近程防御武器系统/41
航空母舰能否携带核武器/44
水上飞机母舰/46
潜水航母是怎样的舰艇/48
造型独特的航空战列舰/51
航空母舰战斗群/54
核动力航空母舰/57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航母战争/60
两栖攻击舰/67
下篇各国航空母舰
从各国最早的航空母舰开始,按照国别、时间详细介绍了历史上的一些经典航空母舰。
英国“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72
英国“竞技神”号航空母舰/74
英国“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75
英国“光辉”级航空母舰/78
英国“威严”级航空母舰/80
英国“敌”级航空母舰/82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84
美国“兰利”号航空母舰/86
美国“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88
美国“约克城”级航空母舰/90
美国“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93
美国“独立”级航空母舰/97
美国“中途岛”级航空母舰/99
美国“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103
美国“企业”级航空母舰/107
美国“小鹰”级航空母舰/111
美国“尼米兹”级航空母舰/115
美国“福特”级航空母舰/119
日本“凤翔”级航空母舰/123
日本“赤城”号航空母舰/125
日本“苍龙”级航空母舰/129
日本“翔鹤”级航空母舰/132
日本“大凤”号航空母舰/136
日本“信浓”号航空母舰/139
法国“克里蒙梭”级航空母舰/142
法国“戴高乐”号航空母舰/144
意大利“加里波第”号航空母舰/148
意大利“加富尔”号航空母舰/150
苏联“基辅”级航空母舰/155
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157

前言/序言

“武器怎么工作”系列图书以介绍武器如何工作为主要内容,兼顾百科知识与深度鉴赏两个方面,侧重于武器知识的科普传播。
武器百科知识部分,以简练的语言和一目了然的结构图片讲解武器知识,涉及武器结构、原理等内容,可读性与知识性都比较强。著名武器的深度鉴赏部分,没有面面俱到地讲各种型号,而是根据以下两点原则进行选择:一是经典武器,有谈资,讲历史,讲战例;二是最新武器,有亮点,讲设计、技术上的创新与变革。
本书是“武器怎么工作”系列图书的一本。上篇讲解了航空母舰的发展过程、结构特点、舰载武器、战争应用等内容,下篇则围绕百年来世界各国以及在各次战争中崭露头角的航空母舰加以介绍,图文并茂、内容丰富。
本书适合青少年和军事爱好者阅读收藏。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不仅能清楚地了解到航空母舰发展的大致历程,更能丰富对航空母舰的基本认知。
《航海史话:巨舰的崛起与征服》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探讨具体军事科技的“武器怎么工作”系列,而是将目光投向波澜壮阔的海洋史,深入剖析作为人类文明重要载体之一的“航海”,以及其发展历程中那些以“巨舰”为代表的里程碑式成就。我们将一起穿越时空,见证人类如何从简陋的木筏、独木舟,一步步发展出能够征服风浪、探索未知、连接世界的强大船只。而在这漫长的航海史中,如果说有什么船只是能够代表人类对力量、速度、远航能力以及战略纵深的极致追求,那无疑便是那些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巨舰”。 本书将以宏大的视角,梳理航海技术的演进脉络,从古埃及的尼罗河舟船,到腓尼基人的地中海霸权;从古希腊罗马的战舰,到维京人的长船;从中世纪的阿拉伯帆船,到大航海时代的西班牙三桅帆船和葡萄牙卡拉克帆船。我们将重点关注那些在各自时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船只设计,分析它们在动力、船体结构、航行稳定性、载货量及战斗力等方面的创新之处,以及这些创新如何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贸易、探索、殖民和战争。 然而,本书的重点并非仅仅停留在古代和近代的帆船时代。随着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人类对动力的认知和掌控能力得到了颠覆性的提升。蒸汽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船只的命运。我们将详细讲述蒸汽动力如何被引入船舶设计,从早期的明轮船、螺旋桨船,到最终的蒸汽铁甲舰。这一时期,船只的设计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木材逐渐被钢铁取代,风帆被锅炉和烟囱替代。我们还将深入探讨,当金属的坚固、蒸汽的澎湃动力以及火炮的强大威力相结合时,那些曾经统治海洋的帆船巨头是如何被新生的“铁甲巨兽”所取代的。 本书的叙事将围绕“巨舰”这一核心概念展开,但“巨舰”的含义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它可能是一艘能够载运千名士兵的长船,也可能是一艘装备重炮的铁甲战列舰。而在20世纪初,随着航空技术的萌芽,一种全新的“巨舰”的概念开始在海军将领的脑海中闪现,并最终改变了海战的格局。 我们将详细描绘这一历史性的飞跃:从最初的飞机在军舰上起降的尝试,到固定翼飞机在甲板上起降的实现。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人类智慧和胆识的集中体现。本书将深入分析,为什么这种“浮动的机场”会成为未来海战的王者。我们将回顾那些早期的航空母舰设计,它们如何克服了稳定性、起降速度、甲板空间等诸多技术难题。我们将探讨,当舰载机成为海战的决定性因素时,海军战术和战略将发生怎样的巨变。 本书将重点关注航空母舰的诞生及其早期发展,但并非聚焦于“武器怎么工作”的机械原理。相反,我们将着重于: 历史背景与孕育: 探讨导致航空母舰诞生的战略需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海军对于如何在新时代的海战中占据优势感到迷茫。传统的战列舰虽然强大,但其攻击范围有限。空军的崛起,尤其是其远程打击能力,引发了海军对“将制空权延伸至海上”的思考。是谁提出了将飞机与军舰结合的想法?在怎样的技术前提下,这个看似疯狂的设想才有了实现的可能?我们将追溯那些早期海军的战略家、工程师们的远见卓识。 设计理念的演变: 航空母舰的设计是一个不断试错和完善的过程。我们将审视不同国家早期航空母舰的设计理念和实践。有些国家的早期尝试是将现有船只改装,例如一些将舰船上层建筑进行改造,以方便飞机起降。而另一些国家则开始设计专门的航空母舰。我们会分析这些设计之间的差异,它们在甲板布局、飞机库、升降机、燃油储备、防护等方面是如何考虑的。我们会讨论,如何才能在保证舰载机起降效率的同时,保证舰船自身的航行安全和一定的防御能力。 技术突破与挑战: 航空母舰的出现,并非一蹴而就。我们将探讨实现这一目标所需要克服的重大技术挑战。例如,如何设计出足够宽敞和坚固的起降甲板?如何解决飞机在海面上起降的巨大冲击力?如何有效地将飞机从机库运送到甲板,并将降落的飞机安全地引导回机库?如何保障舰载机的燃油、弹药供应?这些问题都催生了大量的技术创新,例如早期的拦阻索、灭火系统、升降机技术等等。 战术与战略的革新: 航空母舰的出现,不仅仅是一种新的舰船类型,它更是一种全新的作战概念。我们将分析,航空母舰如何改变了海战的战术和战略。它如何能够攻击远距离的目标,从而突破传统舰炮的射程限制?它如何能够提供侦察、支援和防空能力?我们将审视一些早期海军演习和小型冲突中,航空母舰的初步应用,以及它们如何为未来的大规模海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文化与象征意义: 航空母舰作为现代海军的旗舰,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象征,也承载着国家实力、科技进步和民族精神的意义。我们将探讨,在不同国家,航空母舰的建造和部署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和象征意义,它们如何成为国家海洋战略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将力求以严谨的历史考证为基础,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为读者呈现一幅宏伟的海上史诗画卷。我们不关注具体武器的内部构造,而是聚焦于“巨舰”这一概念所代表的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征服以及力量的极致运用。我们将带领读者从古老的帆船时代,穿越到蒸汽时代,最终抵达航空母舰的黎明。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看到人类智慧的闪光,技术革新的力量,以及航海史诗的壮丽篇章。 本书的视角将是历史性的、战略性的和概念性的。我们将通过对一系列“巨舰”的演变及其所代表的时代特征的描绘,来展现人类文明在海洋上的足迹和进步。最终,读者将能够理解,为什么航空母舰会在20世纪成为海上霸权的象征,以及它们是如何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我们将通过对历史事件、技术发展和战略思想的梳理,让读者领略到人类驾驭海洋的智慧与勇气,以及那些伟大的“巨舰”所承载的波澜壮阔的故事。 本书将不涉及任何关于“武器怎么工作”的具体技术细节,例如某类武器的内部机械原理、弹道计算、弹药装填的精细流程等。我们的重点在于“巨舰”这一概念本身在人类历史中的演变,以及它们所代表的战略意义和技术成就。我们将着重于: 船舶设计理念的演变: 从船体结构、动力系统(风帆、蒸汽、燃油)到航行和作战能力的设计思路。 技术突破的战略意义: 探讨某项技术创新(例如蒸汽机的应用、钢铁材料的普及、飞机起降技术的实现)是如何改变船舶的性能和海上作战的可能性。 战略战术的革新: 分析不同类型的“巨舰”(例如战列舰、巡洋舰、以及最终的航空母舰)是如何催生新的海战理论和战术的。 历史背景与社会影响: 探讨这些“巨舰”的出现如何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需求相结合,并对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本书将以故事性的叙事方式,带领读者回顾人类在海洋上的探索与征服之旅,特别是那些引领时代潮流的“巨舰”们,它们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自己的传奇。我们将描绘从古代风帆巨舶到近代钢铁战舰,再到20世纪划时代的航空母舰的演变历程。每一艘巨舰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科技巅峰和战略雄心。我们将深入探讨,是什么样的智慧和勇气,让人们能够建造出如此庞大的海上堡垒,并最终改变了人类征服海洋的方式。 我们将不仅仅局限于描述船只的外观,而是着重于探讨它们背后所蕴含的设计思想、战略构想以及它们如何成为特定时代海洋力量的集中体现。例如,当帆船时代达到顶峰时,那些装备着火炮的巨型战列舰,它们如何改变了海战的规模和结果?而当蒸汽机的轰鸣声取代风的呼啸时,钢铁巨兽们又带来了怎样的革命?最终,当人类的目光投向天空,将飞翔的机器搬上了海面,航空母舰的诞生,又是如何颠覆了传统的海洋战略? 本书将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勾勒出一条人类利用“巨舰”征服海洋的壮丽史诗。我们将从最古老的航海传说讲起,一路穿越到20世纪,讲述那些改变了世界格局的海上巨无霸的故事。我们不会深入到某项具体武器的内部工作原理,而是着眼于“巨舰”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如何代表了人类在技术、战略和探索精神上的最高成就。 我们将重点描绘: 早期航海的探索与发展: 从古代文明的简陋船只,到中世纪航海技术的进步,是如何为大型船只的出现奠定基础。 大航海时代的贸易与扩张: 探索那些跨洋而来的巨型帆船,它们如何连接了世界,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工业革命与钢铁巨兽的崛起: 蒸汽动力和钢铁材料的革新,如何催生了拥有强大火力和装甲的战列舰,改变了海军的形态。 航空时代的黎明与新巨舰的诞生: 飞机作为一种新的作战平台,如何促使海军思考将其融入海上的可能性,最终孕育出航空母舰这一革命性的舰种。 本书并非一本技术手册,而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海上史诗。我们将通过对一系列极具代表性的“巨舰”及其所处时代的解读,来展现人类征服海洋的智慧、勇气和不懈追求。我们将探讨,人类是如何从最初的漂流者,一步步成为海洋的主宰,而那些庞大的舰船,正是承载着这份梦想与力量的重要载体。 我们不会深入探讨某项武器的具体构造,而是着眼于“巨舰”作为一个整体,在战略、技术和历史演变中的重要性。我们将描绘: 航海技术的演进: 从风帆到蒸汽,再到更先进的动力系统,以及船体材料的革新。 战略思想的变迁: “巨舰”如何改变了战争的形态,例如远程打击能力、制海权争夺等。 象征意义的解读: “巨舰”如何成为国家力量、科技实力乃至民族精神的象征。 本書將以一個宏大的歷史視角,描繪人類如何利用“巨艦”征服海洋的壯麗篇章。我們不關注單一武器的運作機制,而是聚焦於“巨艦”這一概念在人類文明發展中的演變及其所代表的戰略意義和技術突破。我們將追溯從古代帆船時代的巨舶,到蒸汽時代的鋼鐵巨獸,再到20世紀革命性的航空母艦的發展歷程。 本書將探討: 遠古的航海與早期巨艦的雛形: 人類如何利用原始的船隻探索海洋,以及早期大型船隻的出現如何拓展了人類的活動範圍。 地理大發現時代的航海巨擘: 詳述那些推動全球貿易和殖民擴張的巨型帆船,它們在設計、航行和承載力方面的獨特之處。 工業革命的浪潮與鋼鐵巨艦的誕生: 蒸汽機和鋼鐵技術如何改變了船舶的動力和結構,催生了擁有前所未有火力和防御能力的戰列艦。 制海權的演變與航空母艦的崛起: 飛機的出現如何徹底顛覆了傳統的海戰模式,促使人們思考將飛行器搬上海面,最終誕生了海上霸權的全新象征——航空母艦。 本書旨在通過對這些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巨艦”的歷史梳理和戰略解讀,展現人類在駕馭海洋、拓展疆域、追求力量上的智慧與勇氣。我們將為讀者呈現一幅幅宏偉的海上畫卷,讓他們深刻理解“巨艦”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本書將以史詩般的敘事風格,帶領讀者穿越時空,領略人類歷史上海洋探索與征服的輝煌篇章。我們將聚焦於那些劃時代的“巨艦”,它們不僅是鋼鐵與智慧的結晶,更是時代精神與戰略構想的載體。我們不會深入探討具體武器的內部工作原理,而是著重於“巨艦”作為一個整體,其設計理念、技術突破、戰術應用以及對世界格局產生的深遠影響。 本書的內容將包括: 古代航海的曙光: 從早期獨木舟到大型帆船的演進,以及它們在貿易、探索和早期戰爭中的作用。 帆船時代的巔峰: 探討那些承載著冒險家和征服者夢想的巨型帆船,它們如何連接了東西方,改變了世界的地圖。 工業革命的巨變: 蒸汽動力和鋼鐵材料的應用,如何催生了擁有強大火力和裝甲的鋼鐵巨艦,徹底革新了海軍力量。 航空母艦的誕生與革命: 飛機與軍艦的結合,如何催生了全新的海戰概念,將海戰的戰場延伸至天空,並最終確立了航空母艦作為海上霸權的象徵。 本書將通過對這些“巨艦”的歷史演變和戰略意義的深入剖析,展現人類在駕馭海洋、追求科技與力量上的不懈努力,以及這些龐然大物在人類歷史進程中所留下的深刻印記。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关于航空母舰的著作,其深度和广度令人赞叹,完全超出了我对一本舰船技术书籍的预期。作者并非仅仅罗列数据和规格,而是真正深入挖掘了航母作为一种“浮动城市”和“移动军事基地”的复杂运作机制。书中对舰载机起降系统的详尽描述,简直是一场视觉和工程学的盛宴。我尤其欣赏作者对电磁弹射系统(EMALS)的剖析,它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对未来海军航空作战理念的重塑。从舰岛上的信息处理流程,到机库内复杂的维修调度,每一个环节都被描绘得丝丝入扣。读完后,我仿佛亲身站在那甲板上,感受着喷气发动机的轰鸣和蒸汽的磅礴力量。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佳,既有宏观的战略意义阐述,也有微观的机械细节展示,使得即便是对军事工程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被这种庞大机械的魅力所吸引。它成功地将冰冷的钢铁和复杂的物理原理,转化成了一部引人入胜的工程史诗。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并未将焦点仅仅锁定在美系超级航母上,而是进行了富有洞察力的全球视野对比。作者对不同国家航母设计哲学的差异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比如核动力与常规动力的权衡、滑跃起飞与弹射起飞在战术运用上的不同侧重。这种跨国界的比较,极大地拓宽了我对“海上力量投射平台”这一概念的理解。它清晰地阐述了技术选择背后所蕴含的战略意图和经济考量。例如,在论述小型化航母(如两栖攻击舰改装型)的作战效能时,作者巧妙地引入了成本效益分析,避免了纯粹的技术堆砌,使论证更具说服力。阅读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深厚的军事史背景知识,他总能恰当地引用历史事件来佐证当前的工程选择,让每一项技术进步都拥有了清晰的时代脉络和战场意义。

评分

如果你期待的是一本充满爆炸场面、单纯描绘战斗的读物,那么你可能会略感失望,因为这本书的重心在于“如何让这一切成为可能”。作者的叙事风格偏向于严谨的工程学论证和系统集成分析。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航母“系统之系统”概念的阐释。一艘航母就好比一个移动的微缩国家,其中通信、雷达、能源、武器发射和回收,每一个子系统都必须以毫秒级的精度协同工作。书中对C4ISR体系在航母上的具体实现方式,如数据链的冗余设计和抗电磁干扰措施的部署,描述得极其透彻。这种对复杂系统稳定性的执着追求,是这本书最核心的价值所在。它不仅告诉我们航母能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它告诉我们,在茫茫大海上,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是如何确保这些庞然大物能够稳定、持续地执行任务的。

评分

坦率地说,我对航空母舰的认知一直停留在教科书式的“海上堡垒”概念上,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真正让我理解了,一艘航母的强大,绝不仅仅是它携带了多少架战斗机。更关键的是其内部无与伦比的后勤保障能力和近乎完美的损管体系。书中对于“如何在一个封闭、动态、高风险的环境中维持数千人的生活与战斗”这一核心问题的探讨,达到了极高的水准。我看到了关于蒸汽轮机维护的冗长流程、生活区的水电供应挑战,以及最惊心动魄的——战斗损伤后的快速修复演练。这些细节的呈现,使得航母不再是一个抽象的军事符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时刻面临生存考验的复杂生命体。作者的笔触充满了对一线操作人员的敬意,文字中流淌出的那种对细节的极致苛求,让我对现代海军工程的精密程度感到由衷的震撼。这已经超越了一般的科普读物,更像是一部海军工程学的“圣经”。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极具匠心,它仿佛是按照一次完整的航母任务周期来组织的。从最初的战前准备、人员轮换,到海上航行、起降训练,直至最终的战斗部署,逻辑线索清晰流畅。我对其中关于“能效管理”的章节印象尤为深刻。在一艘核动力航母上,如何分配蒸汽资源给推进系统、弹射器和舰载系统,这本身就是一场高难度的资源博弈。作者通过图表和案例分析,清晰地展示了这种权衡的艺术。这种“幕后揭秘”式的描写,让我对海军工程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揭示了支撑起强大军事投射能力的是多么庞大、细致且充满挑战的日常运作。它将冷冰冰的工程学,通过极具人文关怀的叙事方式,赋予了生命的重量和价值。这本书无疑是军工爱好者和工程专业人士不可多得的优秀读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