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一套系统讲述“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经营理念的书
稻盛从技术开发、成长战略、领导力、经营手段、经营本质、经营哲学等全方位、立体而又系统的阐述了稻盛先生的经营理念、经营策略和经营方案的书。
马云、任正非、张瑞敏、孙正义欣赏和推荐的企业家
马云、任正非、张瑞敏,都把稻盛和夫请到企业,与其请教、切磋。张瑞敏说:“我们如果早一天认识您,海尔会发展得更快。”日本首富孙正义做了稻盛和夫5年的塾生。孙正义说:“没有稻盛先生的教导,就没有我孙正义的今天”。
一套价值千亿的经营大书。
稻盛建立2家世界500强企业、成功拯救日航,他所有做研发、带队伍、当领导的方法和秘诀都在这6本书里。
与全世界企业家共享、共有的经营哲学
稻盛的经营方法不仅适合于日本企业,也同样受美国等西方企业欢迎,特别时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稻盛的利他哲学赢得了来自东西方企业家的赞誉。稻盛的经营哲学超*了地域、时空的限制,他的利他哲学、追求高收益同样值得中国企业家和经营者好好学习。
内容简介
创办京瓷、第二电电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成功拯救日航
马云、任正非、张瑞敏学习和推崇的企业家
稻盛先生时时刻刻把“作为人,何谓正确”视为判断基准,遵循正义、公平、公正、勇气、博爱、努力、谦虚、诚实等人类最基本的伦理观和道德观,在企业经营战略中贯彻共同价值观。
依据这些朴实的、看似原始的价值观经营企业,京瓷在海外发展顺利,包括海外员工、客户、股东及投资家在内,都与京瓷建立了极高的信赖关系。
在企业发展战略中,只有基于这些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观,才能真正让企业治理的机制和制度发挥作用。
作者简介
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毕业于鹿儿岛大学工学部。1959年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日本京瓷株式会社)。1984年创办第二电电株式会社(现KDDI)。这两家企业都进入过世界500强。2010年出任日本航空株式会社会长,仅仅一年就让破产重建的日航大幅度扭亏为盈,并创造了日航历史上*高的利润。这个利润率也是当年全世界航空企业中的*高利润率。现任京瓷名誉会长、KDDI*高顾问、日航名誉顾问。1983年创办盛和塾,向企业家塾生义务传授经营哲学。目前全世界的盛和塾塾生已超过9000人。1984年创立“稻盛财团”,并创设“京都奖”,被誉为“亚洲诺贝尔奖”。
周征文,浙江杭州人,生于1982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曾担任财经杂志《睿财经》及动漫杂志《动漫星空》撰稿人、汽车杂志《汽车世界》执行主编,现任杭州出版集团新媒体中心副主任。
主要译作有《作为人,何谓正确》《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六项精进》《企业摆脱经济危机的五大方略》《京瓷哲学》《心法之叁:一个想法改变人的一生》等。
目录
推荐序
前言
京瓷发展与经营的口号/1
第3届盛和塾全国大会首日讲话—1994年7月7日
提出经营口号的理由/2
“谦虚不骄,更加努力”(1977年)/3
“胸怀渗透到潜意识的强烈愿望和满腔热情,
达成自己所设定的目标”(1978年)/7
如何使多元化的事业取得成功/12
灵活运用潜意识来拓展事业/16
“思维方式×热情×能力=人生的结果·事业的结果”(1980年)/22
“实现新计划的关键在于不屈不挠、一心一意。
因此,必须抱定信念、志气高洁、愿望强烈,
一根筋干到底”(1982年)/29
“通过永无止境地追求各种可能性,来培养自身卓越的预见力”(1983年)/31
企业家的思维方式是企业经营战略的基础/37
第10次日本证券分析师大会纪念演讲
—1995年10月5日
对于战略的思考/38
支撑企业的本质要素/42
拓展海外业务的案例之一:收购仙童半导体公司的陶瓷封装工厂/46
拓展海外业务的案例之二:通过交换股份收购AVX公司/58
通信事业战略案例之一:第二电电/69
通信事业战略案例之二:移动电话事业/72
不能单纯用数字来判断企业的业绩/75
京瓷的国际并购战略/79
关西商界俱乐部第140届例会演讲—1990年5月30日
京瓷是如何实施并购的:收购艾科的经过/80
为了将来的发展:与AVX合并的背景/82
“半导体乃产业之米”:与AVX合并的开端/85
视察AVX工厂的收获/90
接下来的悬案:关于合并方式及交换比率/93
为对方着想:设定股份交换比率/95
并购课题:如何应对日本国情/101
并购课题:如何应对美国法律/107
岂有此理?股份交换比率再次变更/109
并购的要诀:把“关爱”与“体谅”作为判断基准/114
中小微型企业如何成长为大企业/123
第5届盛和塾全国大会首日讲话—1996年7月5日
企业为何必须成长/124
坚信“至诚所感,天地为动”/126
始于中小微型企业的众多京都企业/132
危机感和饥饿感是企业飞速成长的原动力/136
对于单一产品的危机感促成了多元化发展/142
从骨干企业蜕变为大企业/151
创业的才智/161
盛和塾中部地区塾长例会讲话—1996年9月19日
能将稀松平常之事变为事业者便是事业家/162
物流部门的成功创业/165
钻研创新创造高收益/170
“门外汉的天马行空”造就了一批京都企业的榜样/173
京都企业掌门人共通的八大性格特征/180
大家一开始都是门外汉/184
多元化发展是稳步成长的必要条件/190
多元化发展所带来的安定与危险/195
踏遍险峻之路,方能磨砺自我/198
多元化发展的失败案例与难点所在/202
计如落子,由点及面/205
如何攀登“多元化发展”的山峰/209
企业的成长必须伴随人格的成长/211
为何必须追求高收益/223
如何实现高收益经营:京瓷公司内部讲话
—1999年8月19日
高收益企业:京瓷的起点/224
为了还债而提升利润率/231
水到渠成的“高收益目标”/238
必须实现高收益的理由1:为了强化财务体质/240
必须实现高收益的理由2:为了稳定将来的经营状态/242
必须实现高收益的理由3:为了用高分红来回报股东/248
必须实现高收益的理由4:为了用高股价来回报股民/250
必须实现高收益的理由5:为了拓展事业发展的选项/251
必须实现高收益的理由6:为了通过收购企业来谋求多元化发展/253
高收益型企业才能走的险棋:京瓷进军通信领域/254
高收益是制造型企业的勋章/259
多少税前利润率才算高收益/266
全球化下的企业经营与公司治理/279
日经论坛“世界企业家大会”演讲—1999年10月7日
日企的管理现状/280
日企子公司与关联公司的管理模式/283
如何管理海外子公司/286
“把握人心”是企业管理的必要条件/291
将经营理念变为全员共有的信念/293
企业合并的理想方式/298
前言/序言
1959年我和7名伙伴共同创建了京瓷。当时既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技术,也没有什么像样的设备。一个刚刚建立的公司想要生存下去,除了向谁都不愿做的新事业发起挑战之外,没有别的道路可走。
从那时起,我们全力以赴,在技术开发上倾注心血,不断提升技术,并在其延长线上展开多元化事业。
现在(2015年),京瓷集团充分利用精密陶瓷的特性,从各种产业用零部件开始,到以半导体封装为代表的各种电子零部件、电子设备,再到太阳能发电基板、切削工具、医疗用材料、珠宝饰品等精密陶瓷的应用品,以及手机、打印机、复印机等信息通信机器,在广泛的领域内开展了事业,销售额超过15000亿日元。
《赌在技术开发上》汇集了我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的多次讲演。当时,我站在企业经营的第一线,同时又在技术开发上负责阵前指挥。在技术开发的基础上经营企业,我认为这就是京瓷这个企业的原点。同时,要相信自己无限的可能性,不断挑战,不断创造,以实现企业的成长发展。钻石社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讲,京瓷或许可以成为现在日本企业的一个榜样。正因为现在的日本产业界充满着闭塞感,所以京瓷的挑战精神和创造精神特别值得参考。应钻石社这一要求,我决定公开我在40年以前所做的讲演。
日本缺乏资源,又因为“少子化”,经济实力不得不下行。在这种情势下,日本想继续生存下去,除了赌在技术开发上之外,没有其他的立国之道。重读我在40年前的讲话,基本思想至今依然没变,依然有效。挑战、创造及其背后的热情,乃是开辟新时代的原动力。如果诸位能从本书中找到度过混乱时代的启示,作为作者,我将感到无比欣慰。
“稻盛和夫经营实录”系列是我作为经营者,历经半个世纪以上,不停不休向前迈进留下的足迹。
前进的道路绝不平坦,崎岖曲折且充满艰难险阻,但是我咬紧牙关一直向前,一刻不停地走到今天。这是因为我经营企业,是为了实现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是为了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也就是出于利他的目的,如此而已。
本书也是一样,内容都是应人之邀所做的讲演。我希望抱着真挚之心投入经营的企业家以及各种组织的领导人,能够读一读本书。我希望本书的读者,不但能经营好自己的事业,而且能让身旁更多的人获得幸福,并且通过这种利他的行为,把这个社会变得更好。
稻盛和夫
2015年9月
《远见卓识:塑造未来商业格局的变革力量》 引言:拨开迷雾,洞察时代洪流 我们正身处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技术迭代的速度令人目不暇接,全球经济格局风云变幻,消费者需求日益多元化且难以捉摸,地缘政治的暗流涌动更是为商业环境增添了复杂性。在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汪洋大海中,任何企业都如同航行在惊涛骇浪中的孤舟,稍有不慎便可能触礁沉没。然而,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那些能够洞察先机、勇于变革、并制定出前瞻性战略的企业,却能乘风破浪,驶向更广阔的蓝海,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远见卓识:塑造未来商业格局的变革力量》并非一本教导企业如何“成长”的通用指南,它探讨的更深层次问题在于:在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中,企业究竟应如何“塑造”未来,而非被动地被未来所塑造?它聚焦于那些驱动行业颠覆、引领市场变革的深层力量,以及企业如何在这些力量的浪潮中找到自身独特的定位与发展路径。 本书旨在为有志于在未来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领导者、战略家、创新者以及所有对商业未来充满好奇心的读者,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和一套深刻的洞察。我们不提供“一蹴而就”的解决方案,而是引导读者去理解变革的本质,去识别那些正在悄然改变一切的关键因素,并最终启发他们思考如何在自身组织内孕育出持续的生命力与竞争力。 第一章:颠覆式创新:从边缘到主流的权力转移 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永恒主题,然而,本书所探讨的颠覆式创新,并非简单的产品升级或工艺改进。它是一种从根本上改变市场规则、重塑价值链、甚至创造全新市场的力量。从最早的个人电脑取代大型机,到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再到如今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的飞速发展,《远见卓识》将深入剖析这些颠覆式创新的发生机制、传播路径以及它们如何从最初的边缘市场一步步蚕食并最终取代主流。 我们将考察那些敢于挑战既有权威、打破行业壁垒的初创企业,分析它们如何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灵活的组织架构以及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迅速崛起并颠覆传统巨头的地位。同时,本书也将探讨为何许多根基深厚的老牌企业,在面对颠覆性技术和商业模式时,常常显得迟缓甚至无力招架。这并非技术能力的差距,而是源于思维模式的僵化、组织文化的惯性以及对现有业务的过度保护。 本书将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案例研究,例如Netflix如何通过流媒体服务彻底改变了娱乐产业,Airbnb如何打破酒店业的垄断,以及Tesla如何重塑了汽车行业,来阐释颠覆式创新的真实力量。我们还将探讨颠覆式创新的“长尾效应”——那些最初被忽视的小众市场,如何逐渐成长为新的主流,以及企业如何从中发现潜在的颠覆机会。 第二章:数据驱动的决策:从经验主义走向智慧洞察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数据已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资产之一。然而,仅仅收集数据是远远不够的。《远见卓识》强调的是如何将海量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洞察,并以此为基础做出更明智、更具前瞻性的决策。本书将深入探讨数据分析的最新趋势,包括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构建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从而实现从“经验主义”到“智慧洞察”的转变。 我们将审视那些成功利用数据赋能业务的企业,它们如何通过分析用户行为、市场趋势、供应链效率等关键数据,来优化产品设计、精准营销、个性化服务,甚至预测未来的市场需求。书中将详细介绍数据治理、数据隐私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合规的前提下,最大化数据的应用价值。 此外,本书还将关注数据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的作用,例如通过人力资源数据分析来提升员工敬业度、优化人才配置,通过财务数据分析来监控风险、制定更有效的投资策略。我们将揭示数据驱动的决策如何帮助企业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在混沌中理出脉络,从而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第三章:生态系统构建:跨界合作与共生共荣的新范式 传统的企业竞争模式正在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开放、更加协作的“生态系统”思维。《远见卓识》将探讨企业如何从“单打独斗”走向“联合发展”,通过构建和参与商业生态系统,来实现跨越式发展。这包括与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甚至是竞争对手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共同创造价值,共享利益。 本书将分析不同类型的商业生态系统,例如平台型生态系统(如苹果的App Store、阿里巴巴的电商平台)、解决方案型生态系统(如微软的Office 365生态)、以及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我们将探讨企业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作为核心驱动者、关键赋能者,还是重要的参与者,以及如何在不同的角色定位下,最大化自身的利益和影响力。 案例研究将涵盖那些成功构建或融入强大生态系统的企业,例如亚马逊如何从电商巨头扩张到云服务、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谷歌如何通过其搜索引擎、操作系统、广告业务构建起庞大的数字帝国。书中还将讨论生态系统治理的挑战,包括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如何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与活力、以及如何应对生态系统中可能出现的“赢者通吃”现象。 第四章:组织韧性与适应性:在动荡中保持航向 面对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组织的“韧性”(Resilience)和“适应性”(Adaptability)成为企业能否长期生存的关键。《远见卓识》将深入探讨如何构建一个能够在危机中快速恢复、在变化中敏锐调整的组织。这不仅仅是战略层面的规划,更是组织文化、管理体系和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的系统性工程。 本书将考察那些在经历金融危机、自然灾害、技术变革等重大冲击后,依然能够迅速复苏并实现增长的企业。我们将分析它们在风险管理、危机应对、供应链多元化、员工赋能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同时,书中也将强调“适应性”的重要性,即企业如何能够主动拥抱变化,鼓励尝试,允许失败,并通过持续的学习和迭代来保持自身的竞争力。 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敏捷的开发流程、鼓励创新和跨部门协作的企业文化,来提升组织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此外,书中还将关注领导力在构建组织韧性与适应性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如何培养具有战略眼光、危机处理能力和学习型思维的领导者。 第五章: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赢得未来的“许可证” 在日益关注气候变化、社会公平和企业伦论的当下,可持续发展(Sustainability)和企业社会责任(CSR)已不再是可选项,而是企业赢得未来“生存许可证”的必备条件。《远见卓识》将探讨企业如何将可持续发展融入核心战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本书将审视那些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公司治理(ESG)方面表现卓越的企业,分析它们如何通过创新性的商业模式,例如循环经济、绿色能源、普惠金融等,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和环境带来积极影响。我们将讨论企业如何衡量和报告其可持续发展绩效,并将其转化为提升品牌声誉、吸引投资、以及赢得消费者忠诚度的重要驱动力。 书中还将探讨在零碳排放、减少浪费、公平贸易等全球性议题下,企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认为,那些能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将可持续发展视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在未来的商业世界中获得更强大的生命力,并赢得更广泛的尊重与认可。 结语:超越增长,塑造价值 《远见卓识:塑造未来商业格局的变革力量》并非一本关于“如何变得更大”的书,而是一本关于“如何变得更重要、更有影响力”的书。它所探讨的,是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通过深刻的洞察、大胆的创新、开放的合作、坚韧的组织和负责任的行动,去塑造一个对企业自身、对客户、对社会都有着深远意义的未来。 本书的目标是启发读者跳出短期利益的藩篱,用更长远的眼光审视商业的本质,去理解那些驱动变革的深层逻辑,去把握那些塑造未来的关键力量。希望通过本书的引导,读者能够培养出“远见卓识”,不再被动地迎接未来,而是主动地去创造未来,从而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赢得属于自己的独特地位和永恒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