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思想型作家熊培云独特的文学心路——不似作者以往那些出色的社会学著作或时事评析,这是一部关于追寻故乡的图文集。照片均为作者所摄,或是乡村的一草一木,或是长长柏林墙的独特一段,一张一张,仿佛记忆索引,定格下生命中那些“沉重的时刻”。
★现代世界与古典情怀的碰撞——故乡好似作者心中的“瓦尔登湖”,作者仿佛一位行走于二十一世纪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作者自称是“追故乡的人”,又说自己是“故乡的囚徒”。如何结束内心这旷日持久的挣扎?
★始终如一的关怀——乡村,城市。本土,世界。过去,未来。无论在哪里,作者都说:“我的故乡,就是我走过的道路,以及我所持久关注的人与世界之命运。未来的岁月里,无论在故乡,还是在天涯,我愿意平等地对待万物。”
本书是一部关于故乡的图文集。百幅照片,均为作者所摄,呈现乡村的日常生活,记录对逝水年华的追忆,更是对*为本质的故乡的追寻。一片草坡,一截石碑,一处天井,一个石磨,艾菲尔铁塔,柏林墙涂鸦,都寄托了作者的乡愁、折射了作者的探寻。“我是一个追故乡的人,有时候追回故乡,有时候追到天边,有时候追入文字,更多的时候是追进梦里。”一张一张照片,仿若记忆和心路的索引,触发一篇篇思绪,定格下生命中那些“沉重的时刻”。
关键词: 故乡 乡村 巴黎 柏林 纽约 信仰 自由 摄影 散文 文学
熊培云,1973年生于江西永修。毕业于南开大学、巴黎大学,主修历史学、法学与传播学。思想国网站创始人。与写作相关的职业主要有《南风窗》杂志驻欧洲记者、《新京报》首席评论员、《南方周末》等知名华文媒体专栏作家、社论作者及特约撰稿人。现执教于南开大学。
作品有《思想国》《重新发现社会》《自由在高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这个社会会好吗》《西风东土——两个世界的挫折》《中国新革命——〈重新发现社会〉海外版》《我是即将来到的日子》等。
其文字沟通理性与心灵,自由、明辨、慈悲、温暖,多次获评国家图书馆、《亚洲周刊》、《新周刊》等机构媒体颁布的年度图书奖。
自序 故乡的囚徒?10
晕眩?21
山坡?25
土地?29
荒野?33
池塘之底?37
乡村公路?41
万物有灵?45
杀鸡?49
柔软的心?53
大自然的儿女?57
磨难?63
无辜的风车?67
上大学的树?71
喇叭?75
水壁屋?79
屋托邦?85
盖房?89
说谎者茂斗?93
天井?97
沉船?101
尘世屋顶?105
荣枯有时?109
两棵梧桐?113
卖粮食的人?117
看风吹过山冈?122
移山?127
树叶没怎么动?131
野果的滋味?137
糯米军团?141
半生菜园?145
偷柴?149
人力车?153
城市的幻象?157
几家灯火?161
姑娘你去哪儿了?165
外面的世界?169
何处是巴黎?173
钢铁怪物?177
产权与记忆?181
风雪夜?185
原来的你?189
双重抵抗?193
随风而逝?197
隔水问樵夫?201
波茨坦磨坊?205
必须赞美?209
知音?213
月光?215
花儿与少年?221
方尖碑下?225
古老的微笑?229
食人间烟火的自由女神?234
魔鬼岛?239
良知仍在沉睡?241
沉重的时刻?245
追故乡的人?249
弯曲的芦苇?255
绿雪?259
意义的巢穴?261
沉湖?265
花狱?269
行走的树?273
最后的贵族?275
参差?277
世界的影子?279
素描?283
雾霾节?287
明月千里?291
人网恢恢?295
面包星球?299
买房?301
How long is now?305
皆大欢喜?309
读书人的八字?313
寻书?317
寻找向日葵?321
神迹?325
上帝保佑?331
老村长?335
小天堂?339
一个老兵?343
赤脚医师?347
希望?353
草泽?357
村葬?361
墓碑?367
该上岸了?371
两个小沙弥?375
虚云老和尚?380
不负?385
捷径?389
天高地厚?393
割舍?397
附录 把真理关进笼子
——有关本书的问答?396
后记 我们来自虚空,却又身处无穷?412
自序
……
二
这些年,我写了太多的长篇大论。有时候,我也渴望对自己的文字做一些减法。所以在此我要感谢这些照片,是它们帮我实现了梦想。
相较于现实世界的纷繁复杂,艺术尊崇的原则是尽一切可能做减法。摄影尤其是一门做减法的艺术。我们瞄准、聚焦时,焦点之外的事物就被模糊或者省略掉了。写这本书也是如此。当我凝视一张照片,周围不知不觉寂静下来,而我也很快感受到了在写作上做减法的妙处。
我的文字开始变得轻盈而节制。我喜欢节制之美,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感觉。我甚至开始陶醉于这种书写风格。
2016年初的二十多天里,我完成了这部书稿的大部分写作。久违的一气呵成。虽有些许疲惫,却感受了从未有过的愉悦。这一切,当然同时感谢我曾经生活过的故乡,若非它的厚重,我不会如此才思泉涌。感谢上苍,让我生于穷乡僻壤,可以远离浮华,接近生活的本质。
……
四
如今很多朋友都在慨叹故乡的沦陷,故乡正在变成一个回不去的地方。对我而言,故乡是双重枷锁,它既是一个回不去的地方,也是一个走不出的地方。而这恰恰是我的痛苦所在。
近十年前,我曾经为故乡一棵古树的消失痛彻心肺。即便如此,对于故乡我总是有着说不尽的眷念。我在城里已经生活了二十多年,几乎没有做过一个关于城市的梦。我总是梦见故乡的青山碧水,梦见村子里盖起了新的房子。无论过去写《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还是现在写《追故乡的人》,从本质上说,它们都反映了我内心旷日持久的挣扎。
我是故乡的囚徒,我越来越意识到这一点。我想在文字里安顿自己,以便让我能够早日从沉重的故乡情结中走出来。而我能想到的重获自由的办法无外乎两种:
第一种是像胡适先生所自嘲的那样,情愿不自由,也就自由了。这些年我之所以不知疲倦地回到故乡,不是因为我不自由,而是因为我情愿不自由。而我内心知道,这种心甘情愿,很多时候并不是选择,更像是逃避。因为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地,所以对于每个人来说,故乡近乎一种先验式的存在。赞美故乡,仿佛是赞美一种神秘主义。
第二种是以更宽阔的世界为故乡。比如人生天地间,以天地和自然为故乡;人是思维的存在,以思维为故乡。如果从时间上考虑,我所追寻的故乡不只在过去,还可以在将来。
我经常在这两种解脱方式间摇摆,时常兼而有之。但我认为第二种情况似乎更符合我的本性。追故乡,也是在追理想中的自己,它不受时间地域之限。否则,我将无法解释当年我第一次走进巴黎大学和纽约中央公园时的怦然心动。
无论如何,我都要和我的故乡做一个了断。我爱这个地理与人情上的存在,但我希望自己不再因为日夜思念它而忘记丰富的世界。我希望将故乡拓展为我所热爱的一切。甚至相信,我就是故乡,我走到哪里,故乡就在哪里。
我知道,无论将故乡拓展得多么广阔,我永远是故乡的囚徒。既然我是一个追故乡的人,我的天命注定是更好地回到故乡,或者与故乡在某一个时空点相遇与重逢。
土 地
我的父母失算了。
当年他们希望我能考上大学,洗去脚上的泥巴。可当我真正考上了大学,“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他们发现我不仅洗去了脚上的泥巴,而且失去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土地。如今我是城市户口,理论上已经与农村的土地绝缘。
这些年每当我返回家乡,总会到田间地头拍几张照片。尤其是在夏日,看树影婆娑,风吹稻浪,心里竟有一种说不出的惆怅。有故乡而无自己的土地,世界上没有比这更荒诞的事情了。
照片中的这块地,我曾在这里插秧、耘禾、割禾、打谷、挑担。尤其是割禾,由于家里田多,双抢的时候父母忙不过来,就要我去帮他们。
一大清早出门,看着满田的稻株,真觉得这不是人能做完的事。起初会非常厌倦,但是真的等到割完一块地,内心总是有说不出的喜悦。我很感谢这种磨练,我关于生活的很多耐心,就是从田里锻炼出来的。
因为在这里听过崔健的《一无所有》和张雨生的《我的未来不是梦》,我对这块土地尤其有感情。少年时候的磨砺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在太阳下低头,流着汗水默默辛苦地工作”。
这是我家离村口最近的一块地。又累又热的时候,我会和父母坐在稻田边的古树根上休息。那棵古树俊秀挺拔,枝繁叶茂。十年前被树贩子挖走后,我的伤心至今仍未平复。那是祖母过世以后,我最难承受的一次生离死别。当古树带着它的过去消失后,我一度觉得自己在这个故乡已经没有了未来。
当我和故乡都离开了那片土地,我们将以何种方式相逢?
何处是巴黎
十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了位于巴黎圣米歇尔大道边上的索邦大学。大学里面有个小广场,它像是一个巨大的天井,又像是一片心灵的沼泽,我刚走进去就陷在了里面。
一个异乡人,穿越时空,回到了未来的故乡。多么神奇的感觉。那个下午,我徜徉其中,流连不已。就在这时,天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雪。
后来,我给巴黎大学的导师写信说,那天我被这所大学幽远的历史与丰富的现实彻底征服了。冥冥中自有天意,我不仅要到这里来读书,还想亲吻地上每一块古老的石头。
几个月后,我如愿以偿,我成为巴黎大学的学生,并有机会在这个院子里拍一些照片,无论阴晴雨雪,春夏秋冬。如果你爱一个地方,就要在那里陪它走过四季。
我忘了是什么时候拍的这张照片,那时候我总是不厌其烦地拍雨果像和索邦的屋顶。我把这些照片放在一个叫“屋顶上的阳光”的文件夹里。我经常在索邦图书馆里读书,累了就下到院子里,冥想、徜徉,或者喂鸽子、与各国学生交谈、看漫天浮云舒卷……那一刻,我感觉此生受过的苦,都烟消云散了。
我现在生活的城市,既不在故乡,也不在巴黎。随着年龄的增长,激情的消退,我越来越觉得故乡不是一种物质的存在,而是一种精神的存在。记得海明威说过,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如果在巴黎生活过,此后一生他去了哪里,哪里就是巴黎。
其实不只巴黎,故乡亦如是。我不只是我,我是我所热爱的一切。
有首法语歌是这样唱的 :“ J'ai deux amours, mon pays et Paris.”意思是我有两份爱,家乡和巴黎。
我曾经说过,我当年去巴黎读书的最大收获是在地理上远离了中国,在时间上找回了自己。
如今,我离开巴黎已经很多年。那个曾经是未来的故乡,也停留在了过去。然而我的灵魂并没有衰老,我希望我能继续活在时间里——我有两个故乡,一个在过去,一个在将来。
这是一本让我沉思良久的读物。《追故乡的人》的魅力,不在于其华丽的辞藻,也不在于其曲折的情节,而在于它所传递的那种朴素而深刻的情感力量。作者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了一幅幅细腻而生动的画面,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追寻”的描绘,它并非是简单的物质上的回归,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探寻。那些人物,他们背负着各自的故事,在时间的洪流中,试图找回失落的自我,找回那份最初的归属感。书中的一些场景,虽然简单,却极具感染力,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着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故乡的关系,以及“家”对于一个人的意义。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阅读的乐趣,更是一种对生命、对情感的深刻体悟,让我明白,无论身在何处,故乡永远是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
评分《追故乡的人》带给我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洗礼。它不是那种能让你瞬间茅塞顿开的“成功学”或“心灵鸡汤”,而是如同一杯陈年的老酒,需要慢慢品味,才能感受到其醇厚和甘甜。我尤其喜欢作者在细节上的刻画,那些朴实无华的语言,却能精准地勾勒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书中对某个角色在雨天独自站在窗前,望着远方若有所思的描写,寥寥数语,却让我看到了那份挥之不去的思念和迷茫。这种不动声色的叙事,反而更具力量,因为它没有强行灌输情感,而是将感受的空间留给了读者。每次读到某些段落,我都会停下来,反复咀嚼,试图从中汲取更多的养分。它让我反思自己的人生选择,审视我与故乡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的渴望,让我对“根”的认同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明白,无论我们走多远,故乡永远是我们灵魂深处最柔软的锚点。
评分《追故乡的人》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久违的故人小屋,里面的一切都那么熟悉,又带着些许陌生的气息。作者的文字,如同潺潺流水,润物无声,却能悄悄地渗入人心。我不太擅长用华丽的词藻来形容阅读体验,但我知道,这本书在我心中留下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印记。它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也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它只是淡淡地描绘着一些人物,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挣扎。但就是这些看似平凡的片段,却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的某个瞬间,听到了自己曾经的某个心声。书中的人物,他们身上都有着某种时代的烙印,他们也在时代的洪流中,努力地寻找着自己的位置,寻找着那份属于“故乡”的情感。它让我开始思考,在日新月异的世界里,我们如何才能留住那份最珍贵的根,如何才能不被流离失所。
评分读完《追故乡的人》,我感觉自己的心境变得格外宁静。这不是因为书中描绘了多么美好的田园风光,也不是因为人物经历了多么传奇的命运。恰恰相反,它所展现的,是生活最本真的样子——平凡、琐碎,甚至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然而,正是这种真实,才显得弥足珍贵。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他似乎不刻意去制造冲突,也不追求跌宕起伏的情节。他只是静静地诉说,用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声音,引领读者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我常常会因为书中某个不经意的细节而感动,比如,一个被遗忘在角落的旧物,一段褪色的回忆,这些都仿佛拥有生命一般,在字里行间跳跃,触动我内心深处最敏感的神经。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过去的关系,以及“家”这个概念的演变。它让我明白,追寻故乡,并非仅仅是对地理空间的回归,更是对内心深处那份归属感和认同感的追溯。
评分翻开《追故乡的人》,我内心深处某种沉寂已久的情感被悄然唤醒。这本书并非那种情节跌宕起伏、充满戏剧性冲突的读物,恰恰相反,它以一种近乎冥想般的笔触,勾勒出一种缓慢而深刻的叙事。作者似乎拥有洞察人心的天赋,将那些隐藏在生活琐碎之下、被时光磨平的细腻情绪,一一展现出来。我常常在某个午后,捧着这本书,任思绪随着字里行间缓缓流淌,仿佛置身于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场景。书中的人物,他们的一颦一笑,他们的犹豫和坚持,都如此真实,触动着我内心柔软的部分。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那些曾经在生命中擦肩而过,却又留下深刻印记的人们。它让我重新审视那些被我们忽略的平凡日子,思考“家”这个概念的真正含义,以及故乡对于一个人的意义,究竟有多么深沉而不可撼动。这本书就像一位老友,不急不躁地与你分享他的故事,让你在不知不觉中,也开始整理自己的过往,回溯那些构成你生命底色的点点滴滴。
评分挺好的书
评分多年来一直在京东上面买书,但是最近京东上面的书促销活动越来越少,价格的优惠幅度也不如以前大了,只能慢慢积累,但是京东的送货速度和售后还是没的说的,买书首选京东。
评分¥125.60
评分喜欢熊先生的风格,对社会的剖析。
评分一本不错的书
评分红红火火恍恍惚惚可以可以
评分种草很久,买了还没看。
评分正版好书,装帧精美,内容不错,价格实惠,发货迅速,服务热情,包装周到。
评分老师推荐,好看,有思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