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散文经典:扬州的夏日夏

同题散文经典:扬州的夏日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自清,叶圣陶 等 著,陈子善,蔡翔 编
图书标签:
  • 散文
  • 扬州
  • 夏日
  • 文学
  • 经典
  • 随笔
  • 中国文学
  • 文化
  • 旅行
  • 风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26019
版次:1
商品编码:1210381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同题散文经典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轻型纸
字数:136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素来是一散文大国,古之文章,已传唱千世。而至现代,散文再度勃兴,名篇佳作,不胜枚举。阅读经典散文,亲近母语的魅力,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同题散文经典”丛书对中国现当代的散文名篇进行重新分类,按照不同的主题编选成册,比如山、河、湖、海、春、夏、秋、冬、风、花、雪、月、醉、生、梦、死、衣、食、住、行等。这样的分类编选,将不同名家创作的相同主题的经典散文编选成书,每册的内容相对集中,既方便读者阅读,也可作为学习写作的范本。


本书精选现当代著名作家以“夏”为题的经典散文,有朱自清的《扬州的夏日》,徐志摩的《雨后虹》、鲁迅的《夏三虫》、周作人的《蝉的一生》、许地山的《蝉》、叶圣陶的《夏》、汪曾其的《夏天》、席慕容的《夏夜的记忆》等,共收编以夏为题的名家经典散文49篇。


作者简介

  陈子善,著名学者、书人、张爱玲研究专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数据与研究中心主任。长期致力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


  蔡翔,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曾任《上海文学》杂志社执行副主编,现为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


目录

“雨后虹”徐志摩1

扬州的夏日朱自清9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俞平伯12

雷雨前茅盾18

雨街小景柯灵21

南国的五月唐锡如25

雨前何其芳28

夏日南京中的我姚颖30

夏在良丰罗洪34

京城八月荷花艳罗杰39

夏三虫鲁迅47

蝉的一生周作人49

蝉许地山51

夏叶圣陶52

夏天的昆虫汪曾祺53

花园底一角许钦文56

炎夏小记许杰61

螟蛉虫周建人71

萤火虫贾祖璋76

夏虫之什缪崇群80

夏天的瓶供周瘦鹃91

消暑清供邓云乡94

草戒指铁凝105

太阳茶林清玄110

我底夏天巴金115

燕居夏亦佳张恨水117

在热波里喘息郁达夫119

说避暑之益林语堂121

夏之一周间老舍125

夏日书简艾青128

阴雨的夏日之晨王统照132

热天写稿丰子恺137

今年的暑假废名140

夏天梁容若142

消夏录苏青145

夏天汪曾祺149

苦夏冯骥才152

绿风陈忠实155

五月午雨江矣160

夏于黑丁163

夏天北岛169

夏天的回忆蔡翔173

雷雨中的风情迟子建176

季节深处孙继泉179

夏天的雨朱伟183

闯雨罗兰187

《九月》,夏日的遐思李欧梵189

夏夜的记忆席慕蓉193

夏之绝句简197


精彩书摘

我记得儿时在家塾中读书,最爱夏天的打阵。塾前是一个方形铺石的“天井”,其中有不砌的金鱼潭,周围杂生花草,几个积水的大缸,几盆应时的鲜花,——这是我们的“大花园”。南边的夏天下午,蒸热得厉害,全靠傍晚

一阵雷雨,来驱散暑气,黄昏时满天星出,凉风透院,我常常袒胸洗足和姊嫂兄弟婢仆杂坐在门口“风头里”,随便谈笑,随便歌唱,算是绝大的快乐。但在白天不论天热得连气都转不过来,可怜的“读书官官”们,还是照常临帖习字,高喊着“黄鸟黄鸟”,“不亦说乎”;虽则手里一把大蒲扇,不住地扇动,满须满腋的汗,依旧蒸炉似的透发,先生亦还是照常抽他的大烟,喝他的“清平乐府”。在这样烦溽的时候,对面四丈高白墙上的日影忽然隐息,清朗的天上忽然满布了乌云,花园里的水缸盆景,也沉静暗淡,仿佛等候什么重大的消息,书房里的光线也渐渐减淡,直到先生榻上那只烟灯,原来只像一磷鬼火,大放光明,满屋子里的书桌,墙上的字画,天花板上挂的方玻璃灯,都像变了形,怪可怕的。突然一股尖劲的凉风,穿透了重闷的空气,从窗外吹进房来,吹得我们毛骨悚然,满身腻烦的汗,几乎结冰,这感觉又痛快又难过;但我们那时的注意,都不在身体上,而在这凶兆所预告的大变,我们新学得的什么:洪水泛滥;混沌,天翻地覆;皇天震怒等等字句,立刻在我们小脑子的内库里跳了出来,益发引起孩子们:只望烟头起的本性。我们在这阴迷的时刻,往往相顾悍然,热性放开,大噪狂读,身子也狂摇得连生机都磔格作响。

……


《江南烟雨:那些关于水乡的记忆》 在浩渺无垠的文字世界里,总有一些地方,只需一个名字,便能勾勒出万千景致,牵动无数情思。江南,便是这样一个名字。它不仅仅是地理上的一个区域,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关于温婉、细腻、诗意的集体记忆。本书《江南烟雨:那些关于水乡的记忆》,正是试图捕捉这份转瞬即逝的美好,用散文的笔触,描绘那些在烟雨迷蒙中,或在烈日灼灼下,或在月色朦胧时,悄然发生的水乡故事,那些关于人、关于景、关于光阴的絮语。 本书收录的皆是作者深耕江南多年的感悟与观察,每一篇都如同一扇窗,可以窥见一段别样的江南侧影。我们不执着于描绘一幅张力十足的壮丽画卷,而是更倾向于于细微处见真章,在平淡中品味隽永。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有一位旅人,一位观察者,一位倾听者,用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去感受水乡的呼吸,去捕捉那些最容易被遗忘,却也最能触动灵魂的片刻。 第一部分:烟雨朦胧,江南初识 江南的“雨”是无法绕过的意象。它不是倾盆而下的狂暴,而是如丝、如雾、如愁,轻轻地、绵绵地,将整个世界笼罩在一片温柔的水汽之中。第一部分的篇章,便是在这样的烟雨中缓缓展开。 《雨巷里的丁香》:跟随一位身着旗袍的女子,走入一条潮湿的青石板巷。空气中弥漫着雨后泥土的清香,以及那淡淡的丁香花香。巷子的尽头,是一扇半掩着的雕花木门,门后,或许藏着一个久远的故事,一个未竟的等待。作者在此,不仅仅是在描绘雨中的景象,更是在探寻一种古典的美学,一种含蓄而内敛的情感表达。那些雨滴敲打在青瓦上的声音,仿佛是时光在低语,诉说着岁月的痕迹。 《乌篷船的低语》:摇曳在如镜水面上的乌篷船,是江南水乡最经典的符号之一。作者将笔触投向这缓缓漂行的船只,它承载的不仅仅是货物,更是无数水乡人的日常,是他们生活的脉络。船夫的歌谣,乘客的闲聊,岸边炊烟袅袅的村落,都在这静谧的河道上交织成一曲和谐的乐章。在这里,你会感受到一种缓慢而悠闲的生活节奏,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 《桥上的身影》:江南的水,离不开桥。一座座古老的石拱桥,连接着河流的两岸,也连接着人的情感。桥上,孩童嬉戏的笑声,老妇人闲坐的背影,年轻情侣的窃窃私语,都成为画面中最动人的点缀。作者通过这些桥上的身影,折射出水乡人世间的百态,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平凡与伟大。 第二部分:夏日浓情,繁花似锦 当烟雨褪去,夏日的热烈便接踵而至。江南的夏天,并非只有燥热,它更是一种蓬勃的生命力,一种盛大而绚烂的绽放。 《荷塘月色下的涟漪》:江南的夏夜,最不能错过的便是荷塘。月光如水,倾泻而下,为碧绿的荷叶覆上一层银辉。作者笔下的荷塘,不仅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听觉、嗅觉的体验。蛙声此起彼伏,荷花淡淡的清香在夜风中弥漫。在这样的夜晚,一切都显得格外宁静而美好,仿佛整个世界都沉醉在这温柔的月色与荷香之中。 《巷口的蝉鸣》:盛夏的午后,最能唤起记忆的,莫过于那一声声此起彼伏的蝉鸣。它们仿佛是夏日最热烈的代言,宣告着生命力的巅峰。作者将镜头对准巷口,那些在树荫下乘凉的老人,那些在门口玩耍的孩童,在蝉鸣的背景音中,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这不仅仅是对夏天的描绘,更是对童年,对故乡,对那段无忧无虑时光的追溯。 《杨柳依依,石板路上的足迹》:江南的夏天,少不了那片片依依的杨柳。它们在微风中摇曳生姿,为古老的石板路投下斑驳的光影。作者行走其间,感受着夏日的热风拂过脸颊,听着脚下石板上清晰的回响。每一处景致,都仿佛承载着前人的足迹,那些曾经在这里生活过、奋斗过的人们,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情感,都已深深地烙印在这片土地上。 第三部分:秋意渐浓,时光静流 秋天,是江南一年中最富诗意的季节。它没有春天的稚嫩,没有夏天的热烈,却有一种成熟而内敛的美,一种淡淡的忧伤,一种对过往的怀念。 《桂花飘香的金秋》:秋天,是属于桂花的。当那馥郁的香气弥漫开来,整个江南都仿佛被笼罩在一片甜蜜的芬芳之中。作者笔下的桂花,不仅仅是嗅觉的享受,更是情感的寄托。它常常与团圆、思念联系在一起,成为秋日里最温暖的慰藉。 《落叶知秋,古寺的禅意》:秋天的落叶,是时光流转的象征。它们铺满古寺的庭院,在微风中轻轻飘落,仿佛诉说着生命的轮回。作者在古寺中,感受着那份宁静与禅意。钟声悠远,佛香袅袅,一切都显得那么超脱而淡然。在这里,你会感受到一种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一种对世事变迁的淡然。 《湖畔的晚霞,归来的船》:傍晚时分,当夕阳的余晖洒满湖面,将整个湖面染成一片金黄。归来的渔船,在晚霞中缓缓驶过,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作者在这里,捕捉到了江南秋日里最动人的瞬间,那是一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一种对归属感的渴望。 第四部分:冬日暖阳,温情脉脉 江南的冬天,少有北国的凛冽,却多了一份温润的静谧。它是一种沉淀,一种孕育,一种在寂静中等待复苏的力量。 《雪后的梅花,傲骨寒香》:即使是冬天,江南也会偶有薄雪。雪后的梅花,在寒冷的空气中傲然绽放,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作者笔下的梅花,象征着一种不屈的精神,一种在逆境中坚守美好的品格。 《炉火旁的闲话,一杯清茶》:冬日里,最温暖的莫过于围炉而坐,品一杯清茶,听老人们闲话家常。这些平凡的对话,却蕴含着最真挚的情感,最深刻的人生哲理。作者通过这些场景,展现了江南人朴实而温情的生活态度。 《来年春的期盼》:冬天的寂静,是为了孕育春天的生机。作者在冬日里,感受着万物内敛的力量,也期盼着来年春天的到来。这是一个关于希望,关于轮回的故事。 本书的特色与理念: 《江南烟雨:那些关于水乡的记忆》并非一本提供旅行攻略的指南,它更像是一本散文集,用散文的语言,捕捉江南不同季节、不同场景下的细腻情感与独特韵味。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看见”,看见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看见那些流淌在时光里的温情,看见那些属于江南的,独一无二的美。 细腻的观察与敏锐的感知: 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能够捕捉到景物最细微的变化,也能洞察到人物最微妙的情感。无论是雨滴在荷叶上的跳跃,还是老妇人眼角的皱纹,都在作者的笔下变得生动而有生命力。 诗意的语言与隽永的意境: 书中的语言充满了诗意,将抽象的情感与具象的景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隽永而悠远的意境。读者在阅读时,仿佛置身于江南的水乡之中,感受那份独特的氛围。 情感的共鸣与文化的传承: 作者希望通过这些文字,唤起读者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本书所描绘的江南,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精神的寄托。 季节的流转与岁月的沉淀: 本书以季节的更替为主线,展现了江南在不同时节的独特魅力。每一个季节的篇章,都试图捕捉该时节最具有代表性的意象与情感,让读者感受到时光的流转与岁月的沉淀。 《江南烟雨:那些关于水乡的记忆》并非要描绘一个完美无瑕的江南,它所呈现的,是真实而鲜活的江南。它有阳光下的灿烂,也有雨中的迷蒙;有夏日的生机,也有冬日的沉静。它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展现,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更是一种对美的永恒追求。阅读本书,仿佛在与一位老友在江南的街头巷尾漫步,听他娓娓道来,那些关于水乡的,那些关于记忆的,那些关于生命的故事。它希望成为读者心中,一抹淡淡的,却又挥之不去的江南风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就是一场精妙的音乐会。每一个句子都经过了精心打磨,节奏感和韵律感极强,读起来有一种行云流水的畅快。我留意到作者在词汇的选择上,极具匠心,他很少使用那些陈词滥调,而是偏爱那些带着古朴美感和独特质地的词汇,让整个文本的质感立刻提升了一个层次。比如他描述光线穿过竹林的瞬间,用的词语让人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种斑驳、跳跃的动态美,而不是简单的“光影”。这种对语言的极致追求,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很多段落,我都会忍不住大声朗读出来,去体会文字在口腔中碰撞出的美妙声响。这已经不仅仅是文字的记录,更像是一种声音的雕塑,将扬州夏日特有的声响和节奏,转化成了可触摸的文字形态。我敢说,光是冲着这份文字功力,这本书也绝对值得收藏。

评分

坦白讲,我对地方性散文的阅读体验常常是“看热闹”,很难真正沉浸其中,但《同题散文经典:扬州的夏日夏》却做到了让我这个非本地人也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作者在介绍地方风物时,运用了一种非常高明的处理方式:他并不急于向你灌输历史知识或地理方位,而是将这些元素自然地融入到日常的叙事流中。你不是在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在跟着他的脚步,一步步去体验、去感受这个城市的脉搏。比如,通过描述制作某道传统夏日甜品的复杂过程,你不仅了解了食材,更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时间观和匠人精神。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渗透,远比硬邦邦的讲解要有效得多。读完后,我立刻产生了去扬州走一遭的冲动,去寻找那些在文字中鲜活存在的巷口和水榭,去验证那份独属于扬州夏日的宁静与丰饶。这本书,无疑成功架起了一座连接文字与真实世界的桥梁。

评分

这本书最触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对“人情味”的捕捉,那种温暖而又略带感伤的底色,让人回味无穷。扬州的夏日,在作者笔下,不只是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更是无数普通人生活烟火气的载体。那些老茶馆里棋局的敲击声,码头上搬运货物时粗犷的号子,弄堂口老奶奶蒲扇摇晃下的低语,都被细致地记录下来。这些细节的堆砌,构建出一个有温度、有故事的城市形象。读到某处描写邻里之间互相借物、共享一盘清凉饮品的场景,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童年时期的夏夜,那种亲近和朴素的情感瞬间被唤醒,眼眶不禁有些湿润。它没有大开大合的戏剧冲突,但恰恰是这种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深情凝视,才构筑了文学作品中最坚实的情感基石,让人在阅读中获得一种深刻的归属感。

评分

这本《同题散文经典:扬州的夏日夏》真是让人爱不释手,读完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作者的文笔细腻得仿佛能描绘出空气中的湿度和光线的温度。我尤其喜欢他捕捉日常瞬间的功力,那些看似平淡的场景,经过他的笔触,立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比如描写早市的喧嚣,不是简单地罗列叫卖声和人潮涌动,而是深入到那些声音背后的生活气息,市井的烟火气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能闻到刚出锅的早点和湿漉漉的青石板路上的泥土味。这种将感官体验融入文字的能力,真的非常高超。他对于扬州夏日那种慵懒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的拿捏,精准得让人拍案叫绝。读的时候,我常常会停下来,合上书本,闭上眼睛,努力去回味那种特定的光影和感觉,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片熟悉的景致之中。整本书读下来,有一种温柔的抚慰感,让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一个可以慢下来的角落,去感受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

评分

说实话,我本来对“同题散文”这种形式有点敬而远之,总觉得题材的局限性可能会让内容显得重复和单调,但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偏见。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不同的视角和时间切片来展现“扬州的夏日”,每一次的聚焦都是一次全新的发现。有时是清晨,雾气还未散尽,湖面上波光粼粼,带着一丝清凉的湿意;有时是午后,蝉鸣声声,热浪滚滚,人们躲在浓荫深处,讲述着那些陈年的旧事;更有甚者,是入夜后的微风,带着荷花的清香,穿过窄巷,讲述着夜的秘密。这种多维度的叙事结构,使得即便是同一个主题,读起来也绝不枯燥。更难得的是,作者在描摹景物的同时,总能不着痕迹地融入哲思,不生硬,不说教,只是淡淡地提出一些关于时间、记忆和存在的疑问,留给读者自己去品味和延伸,这才是真正高级的文学。

评分

趁活动买了一大堆,还没来得及看呢,看后追加评论

评分

这个系列的书只有一个字可形容——美!

评分

很好的一套书,物流也快,送货态度也好。双十一做的很不错!

评分

同题散文经典:扬州的夏日夏

评分

趁活动买了一大堆,还没来得及看呢,看后追加评论

评分

买了春夏秋冬。。。。。。。。。。

评分

看看名家怎么写夏天。值得入手

评分

这一系列的书只有一个字可形容——美!

评分

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