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素来是一散文大国,古之文章,已传唱千世。而至现代,散文再度勃兴,名篇佳作,不胜枚举。阅读经典散文,亲近母语的魅力,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同题散文经典”丛书对中国现当代的散文名篇进行重新分类,按照不同的主题编选成册,比如山、河、湖、海、春、夏、秋、冬、风、花、雪、月、醉、生、梦、死、衣、食、住、行等。这样的分类编选,将不同名家创作的相同主题的经典散文编选成书,每册的内容相对集中,既方便读者阅读,也可作为学习写作的范本。
本书精选现当代著名作家以“夏”为题的经典散文,有朱自清的《扬州的夏日》,徐志摩的《雨后虹》、鲁迅的《夏三虫》、周作人的《蝉的一生》、许地山的《蝉》、叶圣陶的《夏》、汪曾其的《夏天》、席慕容的《夏夜的记忆》等,共收编以夏为题的名家经典散文49篇。
蔡翔,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曾任《上海文学》杂志社执行副主编,现为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
“雨后虹”徐志摩1
扬州的夏日朱自清9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俞平伯12
雷雨前茅盾18
雨街小景柯灵21
南国的五月唐锡如25
雨前何其芳28
夏日南京中的我姚颖30
夏在良丰罗洪34
京城八月荷花艳罗杰39
夏三虫鲁迅47
蝉的一生周作人49
蝉许地山51
夏叶圣陶52
夏天的昆虫汪曾祺53
花园底一角许钦文56
炎夏小记许杰61
螟蛉虫周建人71
萤火虫贾祖璋76
夏虫之什缪崇群80
夏天的瓶供周瘦鹃91
消暑清供邓云乡94
草戒指铁凝105
太阳茶林清玄110
我底夏天巴金115
燕居夏亦佳张恨水117
在热波里喘息郁达夫119
说避暑之益林语堂121
夏之一周间老舍125
夏日书简艾青128
阴雨的夏日之晨王统照132
热天写稿丰子恺137
今年的暑假废名140
夏天梁容若142
消夏录苏青145
夏天汪曾祺149
苦夏冯骥才152
绿风陈忠实155
五月午雨江矣160
夏于黑丁163
夏天北岛169
夏天的回忆蔡翔173
雷雨中的风情迟子建176
季节深处孙继泉179
夏天的雨朱伟183
闯雨罗兰187
《九月》,夏日的遐思李欧梵189
夏夜的记忆席慕蓉193
夏之绝句简197
我记得儿时在家塾中读书,最爱夏天的打阵。塾前是一个方形铺石的“天井”,其中有不砌的金鱼潭,周围杂生花草,几个积水的大缸,几盆应时的鲜花,——这是我们的“大花园”。南边的夏天下午,蒸热得厉害,全靠傍晚
一阵雷雨,来驱散暑气,黄昏时满天星出,凉风透院,我常常袒胸洗足和姊嫂兄弟婢仆杂坐在门口“风头里”,随便谈笑,随便歌唱,算是绝大的快乐。但在白天不论天热得连气都转不过来,可怜的“读书官官”们,还是照常临帖习字,高喊着“黄鸟黄鸟”,“不亦说乎”;虽则手里一把大蒲扇,不住地扇动,满须满腋的汗,依旧蒸炉似的透发,先生亦还是照常抽他的大烟,喝他的“清平乐府”。在这样烦溽的时候,对面四丈高白墙上的日影忽然隐息,清朗的天上忽然满布了乌云,花园里的水缸盆景,也沉静暗淡,仿佛等候什么重大的消息,书房里的光线也渐渐减淡,直到先生榻上那只烟灯,原来只像一磷鬼火,大放光明,满屋子里的书桌,墙上的字画,天花板上挂的方玻璃灯,都像变了形,怪可怕的。突然一股尖劲的凉风,穿透了重闷的空气,从窗外吹进房来,吹得我们毛骨悚然,满身腻烦的汗,几乎结冰,这感觉又痛快又难过;但我们那时的注意,都不在身体上,而在这凶兆所预告的大变,我们新学得的什么:洪水泛滥;混沌,天翻地覆;皇天震怒等等字句,立刻在我们小脑子的内库里跳了出来,益发引起孩子们:只望烟头起的本性。我们在这阴迷的时刻,往往相顾悍然,热性放开,大噪狂读,身子也狂摇得连生机都磔格作响。
……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就是一场精妙的音乐会。每一个句子都经过了精心打磨,节奏感和韵律感极强,读起来有一种行云流水的畅快。我留意到作者在词汇的选择上,极具匠心,他很少使用那些陈词滥调,而是偏爱那些带着古朴美感和独特质地的词汇,让整个文本的质感立刻提升了一个层次。比如他描述光线穿过竹林的瞬间,用的词语让人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种斑驳、跳跃的动态美,而不是简单的“光影”。这种对语言的极致追求,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很多段落,我都会忍不住大声朗读出来,去体会文字在口腔中碰撞出的美妙声响。这已经不仅仅是文字的记录,更像是一种声音的雕塑,将扬州夏日特有的声响和节奏,转化成了可触摸的文字形态。我敢说,光是冲着这份文字功力,这本书也绝对值得收藏。
评分坦白讲,我对地方性散文的阅读体验常常是“看热闹”,很难真正沉浸其中,但《同题散文经典:扬州的夏日夏》却做到了让我这个非本地人也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作者在介绍地方风物时,运用了一种非常高明的处理方式:他并不急于向你灌输历史知识或地理方位,而是将这些元素自然地融入到日常的叙事流中。你不是在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在跟着他的脚步,一步步去体验、去感受这个城市的脉搏。比如,通过描述制作某道传统夏日甜品的复杂过程,你不仅了解了食材,更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时间观和匠人精神。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渗透,远比硬邦邦的讲解要有效得多。读完后,我立刻产生了去扬州走一遭的冲动,去寻找那些在文字中鲜活存在的巷口和水榭,去验证那份独属于扬州夏日的宁静与丰饶。这本书,无疑成功架起了一座连接文字与真实世界的桥梁。
评分这本书最触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对“人情味”的捕捉,那种温暖而又略带感伤的底色,让人回味无穷。扬州的夏日,在作者笔下,不只是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更是无数普通人生活烟火气的载体。那些老茶馆里棋局的敲击声,码头上搬运货物时粗犷的号子,弄堂口老奶奶蒲扇摇晃下的低语,都被细致地记录下来。这些细节的堆砌,构建出一个有温度、有故事的城市形象。读到某处描写邻里之间互相借物、共享一盘清凉饮品的场景,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童年时期的夏夜,那种亲近和朴素的情感瞬间被唤醒,眼眶不禁有些湿润。它没有大开大合的戏剧冲突,但恰恰是这种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深情凝视,才构筑了文学作品中最坚实的情感基石,让人在阅读中获得一种深刻的归属感。
评分这本《同题散文经典:扬州的夏日夏》真是让人爱不释手,读完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作者的文笔细腻得仿佛能描绘出空气中的湿度和光线的温度。我尤其喜欢他捕捉日常瞬间的功力,那些看似平淡的场景,经过他的笔触,立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比如描写早市的喧嚣,不是简单地罗列叫卖声和人潮涌动,而是深入到那些声音背后的生活气息,市井的烟火气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能闻到刚出锅的早点和湿漉漉的青石板路上的泥土味。这种将感官体验融入文字的能力,真的非常高超。他对于扬州夏日那种慵懒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的拿捏,精准得让人拍案叫绝。读的时候,我常常会停下来,合上书本,闭上眼睛,努力去回味那种特定的光影和感觉,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片熟悉的景致之中。整本书读下来,有一种温柔的抚慰感,让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一个可以慢下来的角落,去感受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对“同题散文”这种形式有点敬而远之,总觉得题材的局限性可能会让内容显得重复和单调,但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偏见。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不同的视角和时间切片来展现“扬州的夏日”,每一次的聚焦都是一次全新的发现。有时是清晨,雾气还未散尽,湖面上波光粼粼,带着一丝清凉的湿意;有时是午后,蝉鸣声声,热浪滚滚,人们躲在浓荫深处,讲述着那些陈年的旧事;更有甚者,是入夜后的微风,带着荷花的清香,穿过窄巷,讲述着夜的秘密。这种多维度的叙事结构,使得即便是同一个主题,读起来也绝不枯燥。更难得的是,作者在描摹景物的同时,总能不着痕迹地融入哲思,不生硬,不说教,只是淡淡地提出一些关于时间、记忆和存在的疑问,留给读者自己去品味和延伸,这才是真正高级的文学。
评分趁活动买了一大堆,还没来得及看呢,看后追加评论
评分这个系列的书只有一个字可形容——美!
评分很好的一套书,物流也快,送货态度也好。双十一做的很不错!
评分同题散文经典:扬州的夏日夏
评分趁活动买了一大堆,还没来得及看呢,看后追加评论
评分买了春夏秋冬。。。。。。。。。。
评分看看名家怎么写夏天。值得入手
评分这一系列的书只有一个字可形容——美!
评分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