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宏印,一位热衷新诗的学者,慕穆旦诗名,来到诗人曾经工作过的南开大学任教,追寻他过往的足迹,拜访他的家人和同事,搜寻他的资料和作品,前后历经十数载,终于写出了这部兼有文学性与学术性的传记著作。这部作品不同于以往的穆旦传记之处在于它不仅再现了穆旦曲折而苦难的生平故事,而且在此基础之上,兼顾了诗人穆旦和翻译家查良铮的双重身份,探讨了传主诗歌创作和诗歌翻译的情况。或许只有将二者联系起来,读者才能更了解他的为人、他的遭遇、他的诗歌和他生命的意义。书中分析了诗人在人生不同时期创作的不同类别的诗歌的结构与特点,努力去剖析穆旦诗歌创作的主题和动因,让读者对诗人和他的诗有深入灵魂深处的理解。书中还罕见地花大篇幅详细介绍了诗人译介俄罗斯和英国浪漫派诗歌以及现代派诗歌的情况。作诗和译诗是相辅相成的:诗人译诗,不仅是诗歌创作的延续;诗人译诗,以其诗人气质、艺术素养和语言天赋,让俄英诗歌在汉语的精彩体现中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希望这部兼具大众性与学术性的评传,能让读者更深入和全面地认识诗人穆旦和翻译家查良铮。
《诗人翻译家穆旦(查良铮)评传》是一部传记作品,借鉴诗史互证的方式,借助大量的原始信件、回忆文献和创作诗歌,以宏阔的学术视野和深厚的历史背景,真实地再现了以“九叶派”现代诗歌创作而著名的中国二十世纪桂冠诗人穆旦,也是以英语和俄语诗歌翻译而闻名遐迩的翻译家查良铮的曲折、苦难而丰富的一生,客观地评价了他在新诗创作上的巨大成就,肯定了他在译介俄罗斯和英国浪漫派诗歌以及现代派诗歌方面的卓越贡献。另外,本书还以补遗和附录的形式,提供了穆旦的生平、译著以及纪念性诗歌等资料,特别是编写了《穆旦新诗意象小辞典》,补充了穆旦诗的自译与他译等研究成果,有助于广大读者对穆旦现代诗的解读,对穆旦诗创作与翻译的全面认识。
王宏印(笔名朱墨),陕西华阴人。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英语语言文学学位点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站长。曾任教育部高校英语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教育指导员委员会委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现任中国文化典籍翻译研究会会长,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天津)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天津市政府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际汉语诗坛》(四川)艺术顾问,《中华人文》(英文版)编委(南京)等。教学之外,著书立说,致力于中西学术传承与翻译研究,侧重于中英诗歌翻译和现代诗创作,涉足莎剧翻译与评论,《红楼梦》翻译研究,中国传统译论研究,文学翻译批评等领域,共出版论译著六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序文逾百篇。
当我翻开《诗人翻译家穆旦(查良铮)评传》时,我首先被吸引住的是作者那精妙的叙事结构。他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编年体写作,而是巧妙地将穆旦的人生经历与他的诗歌创作、翻译事业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非线性叙事,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让读者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这位复杂的文学巨匠。书中的一些章节,将穆旦的诗歌片段与他的人生节点相呼应,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波澜壮阔。例如,在描写他青年时期对于爱情的迷茫与探索时,作者引用了他早期的一些朦胧诗句,那种青涩而又饱含深情的文字,与他当时的心境完美契合。而当笔触转向他翻译《俄国文学史》的艰辛时,那些熬夜灯下的身影,那些反复推敲的字句,都跃然纸上,让我深刻体会到翻译工作的不易与伟大。这本书的妙处在于,它既有扎实的学术根基,又不乏文学作品的感染力,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一种与智者对话的体验。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远不止对诗人穆旦生平的了解,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对查良铮先生的敬意与理解,让我仿佛穿越时空,与这位风度翩翩的翻译家进行了一场跨越数十年的对话。书中对穆旦后期境遇的描写,笔触克制却力量惊人,那种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奈与坚韧,读来让人心头百感交集。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梳理史料、考证细节时的严谨,但同时,他并没有让学术的冰冷束缚住文字的温度。那些对于穆旦诗歌创作的解读,角度新颖,见解独到,让我对《阴影》、《赞美诗》等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传记,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也映照出个体在历史面前的渺小与伟大。读完这本书,我合上,久久不能平静,心中涌起的是对文学的敬畏,对生命的感慨,以及对那位沉默而又伟大的灵魂的无限追思。
评分读完《诗人翻译家穆旦(查良铮)评传》,我脑海中浮现的,不是一个孤立的文学人物,而是一个时代精神的缩影。作者在梳理查良铮先生一生轨迹的同时,也巧妙地勾勒出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群像。那些曾经的辉煌,曾经的失落,曾经的彷徨,都融汇在穆旦的一生之中,也融汇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之中。书中对于穆旦晚年心境的描绘,让我看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历史变迁中的坚守与不易。他虽然身处逆境,但对文学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却从未停止。这种精神上的顽强,让我深受感动。而且,作者在处理敏感历史时期时,展现出的客观与人文关怀,让这本书具有了超越时空的价值。它不仅是对穆旦个人生平的纪念,更是一次对历史的温情回望,一次对人格力量的深情礼赞。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伟大,往往是在寂静中绽放,在历史的尘埃中闪耀。
评分初次翻开《诗人翻译家穆旦(查良铮)评传》,我本以为会见到一本枯燥的学术研究,没想到却被深深地吸引。作者以一种近乎散文的笔触,将穆旦这位被誉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巨匠”的一生娓娓道来。从他少年时期的聪颖过人,到抗战烽火中的家国情怀,再到翻译外国诗歌的呕心沥血,每一个章节都仿佛在眼前徐徐展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他翻译《唐璜》的细节所打动,那些文字之间跳跃着的,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两种精神的碰撞与交融。查良铮先生如何在一个动荡的年代,将拜伦那颗叛逆不羁的心灵,用中文如此精准而又富有诗意地呈现出来?这背后付出的努力、承受的压力,读来让人肃然起敬。这本书不仅仅是对一位伟大诗人和翻译家的生平记录,更是一次关于文学、关于翻译、关于精神坚守的深刻探讨。它让我重新认识了“诗歌”的重量,也让我看到了“翻译”的灵魂。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个对中国现代诗歌史略知一二的读者来说,《诗人翻译家穆旦(查良铮)评传》无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作者在书中对穆旦诗歌艺术的研究,我只能用“精辟”二字来形容。他不仅仅是在罗列诗歌,而是在解剖诗歌的肌理,探寻诗人灵魂的脉搏。他对穆旦诗歌中“孤独”意象的分析,尤为深刻,将这种现代人在精神荒原上的个体挣扎,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让我对“孤独”这一主题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书中关于穆旦翻译生涯的详尽描绘,也让我惊叹于他惊人的语言天赋和深厚的文化功底。他如何能够跨越语言的鸿沟,将西方文学的精髓淋漓尽致地呈现在中文读者面前?作者通过大量的史料和细致的分析,为我们揭示了其中艰辛的探索过程。这本书不仅是一部传记,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理解诗歌、如何进行高水平翻译的实践指南,它所传达的艺术精神,足以影响一代又一代的文学爱好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