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矿物岩石学

页岩矿物岩石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包书景 等 著
图书标签:
  • 页岩
  • 矿物学
  • 岩石学
  • 沉积岩
  • 地质学
  • 地球科学
  • 地质分析
  • 岩相学
  • 页岩气
  • 油气地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848134
版次:1
商品编码:12112026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0
字数:405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页岩矿物岩石学》以页岩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岩石矿物学”和“石油地质学”两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认识,突出页岩在页岩油气领域内的基础作用,按照新而全的原则,紧贴勘探实践,根据近五年来的发展趋势充实研究成果,从而力争使本书兼具基础性和前沿性,更好地为从事页岩油气资源评价的工作者提供参考。   《中国能源新战略——页岩气出版工程》策划于国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及《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 年)》公布之时,跨越“十二五”到“十三五”,契合新发布的《页岩气发展规划(2016—2020 年)》。这套丛书的出版希望能从国家层面为我国能源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为我国页岩气的大规模、高质量开发利用提供助推燃料,为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提供政策舆论支持。   丛书的出版得到了国内页岩气领域专家的支持,丛书编委包括:中国科学院赵鹏大院士、戴金星院士、金之钧院士,中国工程院康玉柱院士、胡文瑞院士推荐作序;张金川教授任丛书主编;张大伟、董宁、董本京任丛书副主编。丛书获国家出版基金年检“优秀”,得到上海市新闻出版专项、上海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出版工程资助。   《页岩矿物岩石学》一书为《中国能源新战略——页岩气出版工程》第06分册。

内容简介

  《页岩矿物岩石学》分共15 章,首先为基础篇,重在介绍页岩矿物岩石学基础特征与分类评价方法。第二部分为应用篇,按照地区和领域详细介绍中国页岩的各项地质特征及参数,包括南方地区古生界海相领域、天山—兴蒙—吉黑地区上古生界海相领域、南方地区二叠系海陆过渡相领域、华北地区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领域、四川盆地及中生界周缘陆相领域、鄂尔多斯盆地及周缘三叠系陆相领域、西北地区侏罗系陆相领域、东北地区白垩系陆相领域以及东部断陷盆地古近系陆相领域。   《中国能源新战略——页岩气出版工程》包括页岩气地质理论与勘探评价、页岩气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与技术、页岩气开发工程与技术、页岩气技术经济与环境政策等4卷20分册。丛书对页岩气产业链相关理论、方法及技术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阐述与讨论。

目录

第一部分 基础篇 001
第 1 章 页岩特征 003
1.1 页岩的定义 004
1.2 页岩的特征 005
1.2.1 物理特性 005
1.2.2 化学特性 006
1.3 页岩矿物岩石学的研究内容与发展趋势 008
1.3.1 研究内容 008
1.3.2 发展趋势 009
第 2 章 页岩矿物岩石学特征 011
2.1 矿物组成 013
2.1.1 陆源矿物 013
2.1.2 自生矿物 018
2.1.3 生物碎屑 020
2.2 有机质类型及组成 021
2.2.1 腐泥型 022
2.2.2 腐殖 — 腐泥型 022
2.2.3 腐泥 — 腐殖型 023
2.2.4 腐殖型 023
2.3 结构构造特征 023
2.3.1 页岩结构特征 023
2.3.2 页岩构造特征 024
2.4 页岩主要类型及特征 026
2.4.1 矿物成分分类 026
2.4.2 有机地球化学分类 028
2.4.3 结构构造分类 032
2.4.4 沉积环境分类 033
2.4.5 有机 — 无机综合分类 034
第 3 章 页岩储集特征 037
3.1 页岩储集性能 038
3.1.1 储集空间类型 038
3.1.2 孔隙结构特征 043
3.1.3 孔隙度 044
3.1.4 渗透率 045
3.1.5 比表面积 047
3.1.6 吸附能力 047
3.2 页岩气赋存方式与储集类型 049
3.2.1 游离储集类型 050
3.2.2 吸附储集类型 050
3.2.3 溶解储集类型 050
第 4 章 页岩可压性 053
4.1 页岩的脆性 054
4.1.1 脆性矿物 055
4.1.2 塑性矿物 056
4.1.3 矿物脆性指数 057
4.2 岩石力学性质 061
4.2.1 泊松比 061
4.2.2 杨氏模量 061
……

前言/序言

  页岩是地球上最为常见的一种沉积岩。在时间上,从震旦系到新近系不同年代地层均有发育;在空间上,不同国家和地区均有分布;在成因上,海相、陆相和海陆过渡相不同沉积环境均可形成。在传统的岩石矿物学著作中,页岩是被作为碎屑沉积岩的其中一部分进行描述,内容主要涉及岩石成因、结构构造和矿物岩石学特征;而在油气地质领域,一般是将页岩作为烃源岩和盖层进行研究,主要是针对页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和封闭性能一直未作全面系统评价,尤其是页岩储存性能和可改造性等方面专门的研究工作较少。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致密砂岩气、煤层气、页岩气等不同类型的非常规油气资源不断发现和开发利用,油气地质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页岩不仅可以作为烃源岩生烃和盖层封闭,而且还可以作为储集岩富集油气,是生、储、盖“三位一体”的非常规油气系统集合体。赋存在页岩中的油气资源——页岩油气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能源矿种,并成为当前世界上举足轻重的油气资源。这也使页岩这种细粒沉积物有了换个角度重新认只的基础,因此,针对页岩本身的基础研究也越来越受到相关石油地质学者、油气企业和相关研究机构的重视。   页岩气形成富集主要受控于页岩的有机地化特征、矿物岩石学特征和储集性能;页岩储层改造主要受控于岩石力学性质和地应力场特征。诸多学者已经编写出版了大量的著作,分别从矿物学理论基础、岩石成因及分类、岩石学特征和有机地化特征等方面作了详细论述,但专门针页岩这种特殊岩石类型和集生、储、盖为一体的系统研究和描述的论著却非常缺少。因此,针对页岩的矿物岩石学特征、储集性能和可压性进行专门的研究和论述,对于页岩气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编者以《页岩矿物岩石学》作为书名,以页岩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岩石矿物学”和“石油地质学”两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认识,突出页岩性能在页岩油气领域的基础作用和针对页岩特性的实验分析技术,按照新而全的原则,紧贴页岩油气勘查发现和开发利用实践,结合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和丰富研究成果,对我国目前勘查开发的重点页岩层系和具有资源前景的页岩领域进行了系统论述,力争使本书兼具基础性、时效性和前瞻性,更好地为从事页岩油气富集机理研究、资源潜力评价、勘查开发实践的学者提供参考。   作为编者,我非常荣幸能编著此书,以便有机会将我在石油战线三十余年对页岩及页岩油气的研究认识分享给读者。1985—2005年,我先后从事南襄、南华北、渤海湾、塔里木等盆地的油气储层和资源评价工作,在页岩矿物岩石学、有机地化特征及实验分析技术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2005年第一次接触到页岩气(shale gas)这种天然气资源,次年初中国石化科技发展部下达了一个基础性前瞻性研究课题《中国页岩气早期资源潜力评价》让我承担,我是既兴奋又茫然。当时油气勘查企业对于页岩气的勘查和评价工作尚未开展,国内仅有张金川、金之钧、邹才能、董大忠等学者做了一些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的研究工作,通过学习交流、实地考察、采样测试与综合研究,于2007年9月完成了我国第一份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研究报告,对南方下古生界海相、华北地区石炭 — 二叠系海陆过渡相、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陆相和准噶尔盆地侏罗系陆相等领域页岩气形成富集条件和资源潜力作了较为系统的评价。2008—2010年,在中国石化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的支持下,组织南方勘探分公司、华东分公司和江汉油田分公司开展了《中国石化南方探区页岩油气选区评价》工作,制定了南方页岩气选区评价原则、技术方法和参数体系,评价优选出鄂西 — 渝东、黔北 — 川东南、黔西南 — 桂北、川西南 — 滇北等页岩气远景区。2011—2012年,组织开展了中国石化《中国石化探区页岩油气资源评价与选区》专项,同时参与了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组织的《全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及有利区优选》项目,提出了我国页岩油气资源主要分布于“三大相、九个领域、十六个层系”(见文内),为国土资源部2012年全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成果发布和中国石化页岩油气勘查开发规划编制提供了有力支撑。2012—2015年,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的部署,重点开展了我国南方矿权空白区内页岩气资源调查工作,评价优选出黔北正安 — 渝东武隆、渝东黔江-酉阳、渝东北巫山 — 巫溪、鄂西长阳 — 秭归、鄂西建始 — 巴东、滇北绥江 — 永善、滇东黔西、黔东南紫云 — 晴隆等页岩气有利区。实施钻探页岩气参数井和地质调查井,实现了盆外复杂构造区新区、新层系、新类型的多领域页岩气突破和发现,也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由盆地找油气向造山带找油气和由正向构造找油气向负向构造找油气思路的转变,从而开辟了南方油气勘查新领域。   十年来的页岩气资源研究评价和调查勘查工作,也是我本人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石化页岩气调查和勘查平台给我提供了机遇,领导、专家的指导和帮助给我增强了信心,团队成员的努力工作和无私支持给我了无穷动力,使我受益匪浅。如今,北美地区页岩油气勘查开发技术日新月异,储量产量突飞猛进,极大改变了世界能源格局;国内以涪陵焦石坝、长宁、威远、昭通等页岩气田为代表,也实现了页岩气商业化开发,在世界能源舞台上占据一角。回望过去,展望将来,有必要将该阶段的收获和认识做一总结,特编著此书,与大家共飨。   全书编写人员具体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内容由包书景和翟刚毅审定,第1章 — 包书景、徐秋枫,第2章 — 张聪、翟刚毅、唐显春;第3章 — 郭天旭、张守松,第4章 — 王胜建、唐显春,第5章 — 唐显春、林拓,第6章-张聪、孟凡洋、林拓。第二部分内容由唐显春和陈科审定,第7章 — 陈科、包书景、唐显春、庞飞,第8章 — 周志、任收麦,第9章 — 庞飞、包书景、陈科,第10章 — 葛明娜、翟刚毅,第11章 — 张聪、陈科,第12章 — 童川川、包书景,第13章 — 周志、翟刚毅、任收麦,第14章 — 郭天旭、周志,第15章 — 王玉芳。参加编书工作的还有徐世林、蒲泊玲、陈相霖、王劲柱、陈榕、王超、张宏达、李浩涵、宋腾、王都乐、苑坤等,他们对本书的数据统计、绘图等提供了帮助。全书由包书景、翟刚毅进行内容安排和统一审定。   本书在资料搜集过程中,参考了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科研院所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叶建良、高炳奇、乔德武、何明喜、张金川、于炳松、聂海宽、金春爽、石砥石、李文涛教授等对本书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设性的修改意见,极大提高了本书编著质量。在此,向给予本书关注、支持和帮助的所有同仁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部分成果也是在承担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南方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1211302108020)、非常规油气资源前景调查(1211302108025)、页岩气有利区块调查与优选评价(121201140539)、武陵山地区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12120115002)、滇黔桂地区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12120115005)、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项目(12120115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02257)等课题研究基础上撰写而成,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页岩矿物岩石学理论和实践应用知识发展较快,加之作者水平有限,书中疏漏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2016年5月31日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一本假设名为《页岩矿物岩石学》的书籍所撰写的、内容详尽且不涉及该书主题的图书简介。 --- 图书简介:远古深海的呼唤:珊瑚礁生态系统研究 作者: [此处留空,或填写一个假定的作者名,如:艾琳·哈珀] 内容提要: 本书深入探讨了地球上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珊瑚礁的复杂结构、演化历程及其面临的严峻挑战。它不仅是一部严谨的科学专著,更是一次对深海奇观的视觉与知识探索。我们追溯了造礁珊瑚数亿年的生命史,从最早的叠层石到现代的石珊瑚,揭示了它们如何在大洋的钙化环境中建立起宏伟的水下城市。 本书的结构围绕珊瑚礁的生命周期、组成要素、生态功能和保护策略展开。我们首先聚焦于珊瑚虫本身——这种微小的腔肠动物如何通过与虫黄藻的共生关系,实现高效的碳酸钙骨骼沉积。详细分析了珊瑚生理学,包括其对光照、温度和水流的敏感性,以及其独特的繁殖机制,如同步产卵和无性繁殖。 第一部分:珊瑚礁的基石与结构 本部分详细阐述了珊瑚礁的物理构建过程。我们探讨了珊瑚骨骼的矿物学基础(主要是文石),并分析了影响珊瑚礁结构强度的地质因素。通过对不同类型珊瑚礁(如滨礁、堡礁、台地礁)的形态学分类,我们展示了不同水动力和沉积环境如何塑造出千姿百态的海底景观。重点章节将介绍珊瑚礁的工程学意义,讨论这些自然结构在海岸保护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分析其抵抗风暴潮和侵蚀的能力。 第二部分:生物多样性的交响曲 珊瑚礁之所以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在于其无与伦比的生物密度。本部分将生态学视角置于核心。我们剖析了珊瑚礁食物网的复杂性,从初级生产者(如藻类和浮游生物)到顶级的捕食者(如鲨鱼和大型鲹科鱼类)。特别关注了关键物种的作用,例如食草鱼类(鹦嘴鱼、刺尾鱼)在控制优势藻类、为珊瑚幼虫提供定植空间方面的决定性贡献。此外,书中还专门开辟章节,详述了依赖珊瑚礁生存的特有无脊椎动物(如海绵、藤壶、海星)的生态位分化与协同进化关系。 第三部分:演化历史与古海洋学联系 我们将时间轴拉长,追溯珊瑚礁在地球历史上的兴衰起伏。本书利用古生物学证据,重构了显生宙以来,特别是中生代和新生代珊瑚礁群落的变迁。我们考察了导致大规模珊瑚礁白化的历史事件,如大规模火山活动和海平面剧烈升降,并将其与现代气候变化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预测未来生态响应提供深度历史视角。对现存珊瑚礁化石记录的详细解读,揭示了物种替代和群落重组的驱动力。 第四部分:现代威胁与保护实践 进入当代,珊瑚礁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多重压力。本书对当前主要的威胁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科学评估: 1. 海洋酸化: 详细解释了大气中二氧化碳溶解增加如何降低海水的pH值,并抑制碳酸钙的形成,直接威胁到珊瑚骨骼的生长速率和完整性。 2. 气候变暖与白化: 阐述了水温异常升高如何导致虫黄藻的排出,引发白化现象,并分析了不同珊瑚物种对热胁迫的耐受差异。 3. 人类活动影响: 讨论了过度捕捞(特别是破坏食物网平衡)、沿岸污染(沉积物、营养盐富集)以及物理破坏(底拖网、旅游业不当干预)的累积效应。 在保护策略方面,本书超越了传统的海洋保护区(MPA)概念,提出了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的综合方案。内容涵盖了辅助繁殖技术(Assisted Evolution),例如挑选和培育耐热、耐酸的“超级珊瑚”;生态修复工程,如珊瑚礁栖息地重建和移植;以及政策工具,如流域管理和可持续渔业规范的制定与执行。本书强调了将地方社区知识与前沿科学研究相结合的重要性,以实现真正有效的长期保护。 读者对象: 本书旨在服务于海洋生物学家、生态学家、古生物学家、环境地质学家、海洋资源管理人员,以及所有对地球生命奇迹怀有深厚兴趣的专业人士和学生。它为理解复杂生态系统在快速环境变化下如何运作,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和前瞻性的解决方案。 ---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我的好奇心立刻被点燃了。页岩,这个在地球科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的岩石类型,我一直对它充满了探索的欲望。这本书的价值,我想必然在于它能够带领我走进页岩的微观世界,去理解其深层的构造和复杂的成因。我希望书中能够详尽地阐述页岩的物质组成,特别是那些构成页岩骨架的矿物颗粒,它们的粒径、形态、表面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胶结关系。例如,书中是否会深入剖析页岩中主要的黏土矿物群,它们的晶体结构、化学性质以及在页岩中的赋存状态?我还想知道,除了黏土矿物,石英、方解石、白云石以及其他金属氧化物等矿物,在页岩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否会涉及页岩的有机质含量及其来源,这对页岩的能源属性有何影响?另外,页岩的孔隙结构,包括孔隙的大小、形状、连通性等,这些微观特征又如何影响页岩的渗透性和吸附性能?我期待这本书能以严谨的学术态度,结合丰富的实例,为我呈现一个全面、深入的页岩矿物学世界。

评分

我一直对地球科学抱有浓厚兴趣,尤其是那些构成我们脚下世界的宏伟构造。页岩,作为一个重要的沉积岩类型,其学问深不可测。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研究的绝佳契机。我迫切地想要了解页岩的细致分类,究竟有哪些主要的页岩亚类,它们各自的形成环境有何不同?书中关于矿物成分的描述,是否会详细到具体矿物的种类、含量比例,以及它们的生成条件?我想知道,诸如石英、长石、云母、黏土矿物等常见矿物,在页岩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们如何影响页岩的强度、硬度和可塑性。另外,页岩的沉积结构,比如层理、结核等,是否也会被详细介绍?这些结构特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古环境信息,能够帮助我们重构过去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我还特别关注页岩的地球化学性质,它的元素组成、同位素特征,这些是否能够提供关于其来源、沉积年龄以及后期改造的信息?如果书中能加入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比如某个地区页岩的勘探、开发利用,或者页岩在环境地质学中的作用,那就更具参考价值了。我期望这本书能够解答我心中关于页岩的诸多疑问,为我的地质学知识体系增添坚实的一笔。

评分

这本书的名称《页岩矿物岩石学》本身就透露出一种沉甸甸的专业感,这让我对其中蕴含的知识储备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一个权威的参考,深入剖析页岩的矿物组成,从最基础的矿物成分识别,到它们在页岩中的具体形态、排列方式,再到不同矿物组合所带来的差异性。我想了解,页岩中的黏土矿物是如何形成的,它们的变质作用程度如何,是否能通过矿物的细微变化来判断页岩的成岩历史?书中是否会详细讲解页岩中的非黏土矿物,例如石英、长石、碳酸盐类矿物等,它们的来源,以及它们在页岩中的分布特点?我尤其关注那些能够指示页岩形成环境和成岩条件的指标性矿物,它们是否会在书中得到重点介绍?此外,页岩的岩石学特征,例如其层理的细微变化,是否能够反映沉积动力学过程?书中会不会结合大量的显微照片和图示,生动地展示页岩的微观结构,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那些肉眼难以分辨的细节?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让我能够真正理解页岩作为一种复杂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内在规律。

评分

读到这本书的名字,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些层层叠叠、仿佛承载着时光印记的岩石。页岩,作为沉积岩中的重要一员,其独特的形成机制和丰富的矿物组成,一直让我着迷。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介绍页岩的定义、特征以及与其它岩石的区别。尤其想知道,页岩的“页”是如何形成的?是由于其矿物成分的定向排列,还是沉积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结构?书中是否会深入解析页岩的矿物学,例如黏土矿物(如伊利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在页岩中的含量、形态以及它们如何影响页岩的物理性质,例如膨胀性、吸水性?关于页岩的化学成分,例如有机质含量、碳酸盐含量等,这些是否也与页岩的分类和应用息息相关?我渴望了解页岩的沉积环境,是河流、湖泊还是海洋?不同的沉积环境又会形成怎样不同类型的页岩?这本书会不会也探讨页岩的成岩作用,例如压实、胶结、重结晶等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如何改变页岩的原始性质?如果能有一些显微镜下的图像,展示页岩的微观结构,那就更能帮助我理解其内部的奥秘。我期待这本书能成为我认识页岩的一扇重要窗口。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那种带着些许粗粝质感的灰色调,配上清晰的岩石纹理图案,仿佛能触碰到页岩的真实触感。迫不及待地翻开,我期待着深入了解这些构成地球深层肌理的奇妙物质。页岩,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它在我们的地质构造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本书能否为我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我希望它不仅能介绍页岩的类型、形成过程,更能深入探讨其内在的矿物组成,以及这些矿物如何共同塑造页岩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想象一下,每一片页岩都记录着亿万年的地质变迁,它们沉默地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否会涉及页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以及它们如何与周遭的岩石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地质景观。而且,页岩的渗透性和孔隙度,这些对地下水、油气资源乃至地热开发都至关重要的特性,是否也能在书中得到详尽的阐述?如果能辅以精美的图片,例如不同类型页岩的显微照片,展示其矿物颗粒的形态、胶结方式,那就更完美了。我希望作者能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将枯燥的地质学知识变得易于理解,让即使是初次接触页岩的读者也能从中受益匪浅。这本书,在我看来,应该是一次对地球深层奥秘的探索之旅。

评分

还可以,是想要的书,值得看。包装也不错,比较全面

评分

henhao

评分

特别好的书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非常专业的图书 正好需要 大赞 正好好好的学学

评分

henhao

评分

页岩气的专业书籍非常不错,可以作为我们工作生产大参考用书

评分

图书馆购买的,属于我们需要的书籍,应该还可以吧

评分

物美价廉 京东值得信赖 很好 很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