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8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小学教育综合知识历年真题详解及标准预测试卷》
适用对象明确:专为安徽省教师招聘考生量身定做。
严格依据大纲:体现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考点契合真题:题目命制规范,考点分布合理。
特色精华内容:试题答案准确,题目解析详尽。
冲刺复习佳品:承前启后,及时进入临考状态。
购买本书即可享有增值服务——中公移动自习室,核心考点轻松学、在线题库任意练、考友圈答疑解惑、视频直播免费看,四位一体陪伴考生备战。教材和历年真题试卷搭配使用效果更佳!
内容简介
《2018中公版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小学教育综合知识·历年真题详解及标准预测试卷》是由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图书研发人员结合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大纲、命题特点及考试真题对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的命题趋势进行预测,编写而成。帮助考生从整体把握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的考试范围,熟悉题型,未雨绸缪。
本试卷包含4套真题与8套标准预测试卷,试卷对每道真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同时每道真题都配有高清微视频讲解,扫描试题旁的二维码即可实现在线视频学习。标准预测试卷题型全面,题量丰富,题目难易度与真题吻合,参考答案解析详细,让考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目录
试题部分
2017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1)
2016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7)
2015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14)
2014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21)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一)(29)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二)(36)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三)(43)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四)(50)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五)(57)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六)(64)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七)(71)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八)(78)
答案部分
2017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参考答案及解析(85)
2016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参考答案及解析(90)
2015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参考答案及解析(95)
2014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参考答案及解析(99)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104)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解析(108)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三)参考答案及解析(113)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四)参考答案及解析(118)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五)参考答案及解析(123)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六)参考答案及解析(128)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七)参考答案及解析(132)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八)参考答案及解析(137)
精彩书摘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小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县教育行政部门为推进当地教育发展,决定设置一批重点学校并给予财政、师资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设置重点学校有余力提高教育发展水平
B.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无权设置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
C.设置重点学校有利于打造本地教育品牌
D.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有权设置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
2.某现任教师因故意犯罪被判三年有期徒刑,其教师资格( )。
A.可以保留
B.自动丧失,不能再获取
C.撤销,三年后再获取
D.撤销,五年后再获取
3.体育课上林同学在学校操场上翻单杠,单杠因年久失修突然断裂,林同学从单杠上掉落造成脊椎骨折。此次事件应由( )。
A.林同学自己负责
B.林同学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负责
C.学校负责
D.以上各方均不负责
4.新课程强调教师向学生学习,倾听学生的观点和看法,这主要要求师生之间建立的关系是( )。
A.民主平等 B.尊师爱生
C.心理相容 D.教学相长
5.下列不属于教育基本要素的是( )。
A.教育者 B.学习者
C.教育管理系统 D.教育影响
6.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长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整体性
C.不均衡性 D.互补性
7.教育目的是衡量教育活动效果的根本根据和标准,这反映了教育目的的( )。
A.平衡作用 B.评价作用
C.导向作用 D.激励作用
8.清朝末年推行“废科举,兴学校”的举措,开始以日本学制为蓝本建立现代学制。由张百熙起草,国家正式颁布但未实行的现代学制是( )。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9.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 )。
A.文化素养 B.学科知识素养
C.教育专业素养 D.职业素养
10.在探讨课程的词源时,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强调课程是由“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以此我们可以判断斯宾塞更倾向于认为( )。
A.课程是认知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过程
11.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示范如何根据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如何恰当地回答,然后由学生充当教师向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检测到自己对材料的理解水平。该教学方式属于( )。
A.发现式教学 B.交互式教学
C.程序式教学 D.支架式教学
12.下列表述中,最能体现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 )。
A.道而弗牵
B.知行合一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3.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道尔顿制 B.导生制
C.特朗普制 D.导师制
14.以下不属于学校德育内容的是( )。
A.思想教育 B.法纪教育
C.道德教育 D.劳动教育
15.课堂教学是师生以知识为中心、以发展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展开的教与学的互动过程,而高效的课堂教学建立于教师主导的师生间的良好互动。在师生互动中教师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
A.谈话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问卷法
16.在校外教育中,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自己检查,体现了校外教育的( )特点。
A.实践性 B.自愿性
C.独立性 D.多样性
17.某学校一年级语文教师邓老师发现所教学生错别字偏高,于是他在识字教学中尝试运用字理教学法,之后他设计申报了“低年级小学生产生错别字的心理机制与对策研究”课题。就课题产生而言,邓老师设计的课题来源于( )。
A.文献的梳理 B.教育的改革实践
C.各级课题指南 D.他人课题的启示
18.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于( )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的。
A.1879 B.1897
C.1789 D.1798
19.张乐在阅读《红楼梦》时,根据小说的描述在脑中呈现出王熙凤的形象,这是( )。
A.幻想 B.再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创造想象
20.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 )。
A.情绪状态 B.意志状态
C.记忆状态 D.思维状态
21.三年级的学生小辉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但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与情感易交换,则他的气质类型最可能属于(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22.即使人们对长大后的狼孩进行再好的教育,也很难令其用人类语言进行顺畅的交流,这反映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23.李刚看到老师处分在课堂上捣乱的同学,他以后也不敢草率地完成作业或迟到了。李刚受到的是( )。
A.强化依随 B.直接强化
C.替代强化 D.自动的自我强化
24.在学习动机的支配中,学生会专心聆听教师的讲课,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者完成家庭作业;而在娱乐动机的支配下,个人可能上网玩游戏,去商店购买影碟片,或者去电影院看电影。由此可以判断动机具有( )。
A.激活功能 B.定向功能
C.维持功能 D.强化功能
25.具有英语基础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学习德语的现象属于学习中的( )。
A.定势 B.正迁移
C.记忆 D.负迁移
26.为了要记住“桌子”“巧克力”这两个词,而在这两个词中间加上一些“桌子上放着巧克力”等这样的联系,这是( )的运用。
A.注意策略 B.复述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2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所强调的影响学习的因素是( )。
A.知识和兴趣 B.兴趣和努力
C.兴趣和情感 D.情感和努力
28.下列不符合在操作模仿阶段动作特点的是( )。
A.动作的稳定性较差
B.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
C.主要靠动觉控制动作
D.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
29.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首要环节是( )。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问题 D.检验假设
30.属于儿童道德范畴的社会性内容是( )。
A.亲子关系 B.亲社会行为
C.同伴关系 D.性别角色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个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3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在( )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A.社会福利 B.升学
C.入学 D.就业
32.夸美纽斯是教育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教育家,他的众多教育思想对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夸美纽斯的论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论证了班级授课制
B.提出了“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教育理念
C.第一次提出并论证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D.提出了教学教育性的问题
33.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 )。
A.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
B.语言表达能力
C.组织管理能力
D.自我调控能力
34.现代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系统分为( )。
A.瞬时记忆 B.内隐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35.关于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要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人必须具有一般能力和该活动需要的特殊能力
B.能力是通过行为来体现的,可以只通过考试成绩来判断学生能力的大小
C.不同类型能力在不同人身上体现出来的强弱不同
D.模仿也是一种能力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36.某位学科教师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教好书,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那是班主任的事。
37.人应该立长志,而不应常立志。
38.表扬对学习具有推进作用,批评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自信,所以教育中只能表扬,不能批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9.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要观点。
40.班主任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41.请简述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
42.简述适应学生认知方式差异的有效组织教学策略。
《安徽省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核心考点精析与实战演练》 面向未来,点亮梦想:成就您的三尺讲台之路 亲爱的考生,您是否正怀揣着成为一名优秀人民教师的梦想,准备迎接安徽省小学教师招聘的挑战?是否渴望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功迈入教育事业的大门?那么,这本《安徽省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核心考点精析与实战演练》将是您最贴心、最得力的备考助手。 本书并非简单的试题汇编,而是深度挖掘安徽省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的内在规律与核心要求,旨在为广大考生提供一套科学、系统、高效的备考方案。我们深知,每一位考生都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精准地投向考点,避免在盲目的刷题中浪费宝贵的时间。因此,本书在内容编排上,充分考虑了考试的权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力求让您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最核心的知识,提升最关键的技能。 一、权威解读,精准定位:洞悉考情,把握命脉 安徽省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作为选拔优秀教育人才的重要关口,其考试内容覆盖广泛,考查方式灵活多样。本书的编写团队,由多位资深教育专家、一线教学名师以及对安徽省考情有着深入研究的命题研究人员组成。他们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教育政策的深刻理解,对历年考题进行了详尽而深入的剖析,提炼出考试的命题趋势、重点、难点以及高频考点。 本书的“核心考点精析”部分,将历年真题的考查信息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对小学教育综合知识的各个模块——如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新课改理念、素质教育、学科教学法(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艺术、体育等小学主要学科)——进行了深入的解析。我们不仅会告诉你“考什么”,更会深入分析“为什么考”,以及“如何考”。 教育学原理: 从教育目的、教育本质、教育制度、教育规律等基本理论出发,结合新时期中国教育发展的特点,重点梳理教育发展趋势、教育公平、教育改革等热点问题。 教育心理学: 围绕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习心理、动机、认知过程、教师心理等核心内容,深入浅出地解读学习理论、教学方法、课堂管理、学生评价等实际应用。 教育法律法规: 详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与教师职业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考生准确理解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遵循的法律准则。 新课改与素质教育: 重点阐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课程标准、课程设计、教学模式、评价改革等,以及素质教育的内涵、目标和实践途径。 学科教学法: 针对小学各主要学科,本书将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重难点分析、课堂设计思路以及学科前沿动态。例如,在语文教学法部分,会聚焦于阅读教学、写作指导、识字教学、古诗文赏析等;在数学教学法部分,则侧重于概念理解、计算能力培养、几何思维、应用题解题策略等。 本书的精析部分,拒绝照本宣本,力求用清晰的语言、生动的案例、逻辑性的论证,帮助考生构建起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阔的知识视野。我们相信,只有深刻理解了知识的内涵与外延,才能在考试中游刃有余,灵活应变。 二、精炼题源,深度解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历年真题是了解考试命题风格、考查角度、难易程度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本书精选了近几年安徽省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的历年真题,并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解析。我们并非简单地提供答案,而是致力于让每一道题目都成为考生学习的“教科书”。 题型归类与考点提炼: 将历年真题按照题型(如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和考查知识点进行细致的归类,帮助考生清晰地认识到不同题型的答题技巧和侧重点。 深度解析,拨云见日: 对于每一道题目,本书都提供了详尽的解析。解析内容不仅包括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阐述了该题目的考查意图、相关理论依据、解题思路、答题技巧以及易错点提醒。对于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我们更是提供了高分答题范例,并分析其得分要点,指导考生如何进行逻辑清晰、论据充分的论述。 举一反三,拓展思维: 在解析过程中,我们会将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与相关的其他知识点进行联想和拓展,帮助考生构建起知识网络,从而能够触类旁通,将一个知识点的掌握延伸到解决其他类似问题。 通过对历年真题的深度解析,考生将不仅能够熟悉考试的“套路”,更能学会如何从题目中挖掘信息,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何构建逻辑严谨的答题框架。这种“由题入理,以题带学”的学习方式,是提升应试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三、模拟实战,检验成效:贴近考情,厉兵秣马 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最终的检验还是要回归到模拟考试。本书精心设计了多套“标准预测试卷”,这些试卷严格按照安徽省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的最新命题要求、题型结构、分值比例和难度系数进行编排,力求最大程度地还原真实考场氛围。 命题紧扣大纲,紧跟时事: 试卷内容紧密围绕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大纲,并融入了近两年最新的教育热点、政策动向,确保考生能够接触到最前沿、最符合实际的考查内容。 题型多样,考查全面: 预测试卷涵盖了考试可能出现的各种题型,旨在全面检验考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 难度适中,区分度高: 试卷难度设计科学合理,既有基础性题目巩固知识,也有综合性、探究性题目拔高能力,能够有效区分考生的水平,帮助考生准确评估自身实力。 详尽答案与评分标准: 每套预测试卷都附带详细的答案解析,并为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提供了参考评分标准,方便考生对照自测,找出薄弱环节。 通过进行模拟考试,考生可以: 检验学习成果: 全面评估自己在各个知识模块的掌握情况,明确哪些是强项,哪些是弱项。 熟悉考试流程: 提前适应考试的时间限制、答题节奏和心理压力。 提升答题效率: 通过反复练习,优化答题策略,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调整备考方向: 根据模拟考试的结果,有针对性地调整复习计划,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 四、备考指导,全程护航:科学方法,助力成功 除了核心的考点精析和实战演练,本书还特别加入了“备考指导”章节,旨在为考生提供科学、实用的备考建议和方法。 制定高效复习计划: 指导考生如何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时间表,合理分配各科目的复习精力。 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知识梳理、信息整合、记忆巩固,以及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应对考试心理: 提供缓解考试焦虑、培养良好考试心态的技巧,帮助考生以最佳状态迎接考试。 答题技巧与注意事项: 总结各类题型的通用答题技巧,以及考试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本书特点总结: 1. 权威性: 由资深专家团队倾力打造,紧扣安徽省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大纲,解析精准。 2. 系统性: 覆盖小学教育综合知识的全部重要考点,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 针对性: 深入剖析历年真题,提炼核心考点,重点突破难点。 4. 实战性: 标准预测试卷模拟真实考场,检验学习效果,提升应试能力。 5. 指导性: 提供科学的备考方法和心理调适建议,全程护航考生备考。 目标读者: 本《安徽省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核心考点精析与实战演练》是为所有准备参加安徽省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的考生量身打造的备考用书。无论您是应届毕业生,还是在职人员,只要您怀揣着成为一名优秀小学教师的梦想,本书都将是您不可或缺的学习伙伴。 结语: 通往成功的道路,离不开科学的指导和不懈的努力。这本《安徽省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核心考点精析与实战演练》凝聚了我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考生的责任,以及对考试规律的深刻洞察。我们相信,通过认真研读本书,科学备考,您一定能够点亮心中的教育梦想,在安徽省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开启您的光辉教育生涯! 祝您考试顺利,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