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紀念版)

唐山大地震(紀念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錢鋼 著
圖書標籤:
  • 唐山大地震
  • 災難
  • 曆史
  • 紀實文學
  • 中國現代文學
  • 地震
  • 社會
  • 迴憶錄
  • 紀念
  • 抗震救災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當代中國齣版社
ISBN:9787515407890
版次:1
商品編碼:12114847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7-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309
字數:211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唐山大地震》自1986年首次齣版以來,曾獲得1986年全國十大暢銷書奬、全國優秀報告文學奬。

1987年全國圖書金鑰匙奬,錢鋼對於那場大地震的十年的追蹤與思索,至今仍引人深思,其洗練的筆法和真摯的情感,打動瞭無數讀者。

1988年《唐山大地震》成為香港中學生必讀書目,影響瞭香港年輕一代對生命、對突如其來自然災害的認識。


內容簡介

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是迄今為止四百多年世界地震史上zui悲慘的一頁。作者當年赴唐山參與瞭抗震救災活動,以其親身經曆和感受,全景式地真實記錄瞭這場大地震和在大載重的人們,也留下瞭許多思考,使得這場災難在更廣闊的時空獲得瞭更深刻的人道主義關注。本書也成為當代中國反映重大的自然災害的zui有影響的經典作品。

作者簡介

錢鋼 原《南方周末》常務副主編(1998-2001)。2004年以來,任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中國傳媒研究計劃(CMP)主任。他是資深傳媒人,上世紀80年代是解放軍報記者,中國報告文學代錶性作傢之一;90年代是傳媒領軍人物,曾參與創辦《三聯生活周刊》、擔任中央電視颱“新聞調查”欄目策劃。代錶作品有《唐山大地震》(1986)、《海葬》(1989)、《大清留美幼童記》(2004,與鬍勁草閤作)、《舊聞記者》(2005)等。

精彩書評

豆瓣讀者評論:

1.至少這是一部真實的曆史。

2.錢鋼以他的專業素養真實地還原瞭那段日子,在這個淺閱讀為主的時代,這本書顯得彌足珍貴。

3.還原當年的誠摯之作。

4.也許我這代人都應該讀讀這本可以讓人顫抖的書。


作者的話:

1.《唐山大地震》是一個特定時代的産物,而當年在創作時的要求就是講真話。也正是作品身上的這種品質,直到現在這部報告文學還時常被人閱讀。

2.唐山和香港之間有什麼聯係?22屆的學生讀過《唐山大地震》,所以,汶川大地震後,香港人很清楚地震意味著什麼


目錄

序/001


我和我的唐山(1986年版前言)/003


第一章 濛難日“七二八”/001

3時42分53.8秒…… / 002

大自然警告過 / 007

目擊者言 / 016

瀕死的拂曉 / 026


第二章 唐山——廣島/045

紅色救護車 / 046

陡河!陡河! / 056

開灤!開灤! / 060

目標──唐山 / 066

劇痛中的城 / 071

天上地下 / 081

搶奪生命 / 090

第三章 渴生者/097

3天:一對新婚夫妻和一把菜刀 / 098

8天:“小女孩”王子蘭 / 105

13天:大大超越生命極限的人 / 109

15天:最後的五個男子漢 / 115


第四章 在另一世界裏/129

賓館 / 130

看守所 / 138

精神病院 / 147

盲人居住區 / 155

40次列車 / 162


第五章 非常的8月/173

罪惡能的釋放 / 174

推開瘟疫 / 182

“方舟”軼事 / 191

政治的1976 / 200


第六章 孤兒們/211

3000:不幸的幸存者 / 212

我和我的小拖拉機手 / 219

張傢五姐弟 / 227


第七章 大震前後的國傢地震局/235

“餓死他們! ” “疼死他們 ”“槍斃他們!” / 236

“七二八”在國傢地震局 / 241

備忘錄(一) / 248

備忘錄(二) / 260

曆史記著他們 / 273


我的結束語/289

附錄/297

《唐山大地震》和那個十年/ 297

紀念我的蔣叔叔/ 305


精彩書摘

2008年,兩位從汶川迴來的記者,請我在一本濛著塵土的舊雜誌上簽名。這是1986年3月號《解放軍文藝》,整本刊登瞭《唐山大地震》。我謝謝他們找來這件“齣土文物”。“文物”是戲言,“齣土”倒不假。因為汶川,許多人想起遺忘已久的唐山。如今,汶川的記憶也已差不多被歲月掩埋瞭。

不同年代的故事,一層層相疊。新的痛楚覆蓋瞭舊的創傷,舊的懸疑又被新的追問覆蓋。讀者遇到此書,可能是在唐山地震40年後,也可以是在50年、60年後。書中的一切,包括敘述風格,可能與新的讀者逐漸疏遠。他們能否理解“1976”?他們怎樣看“1986”?

1976年,唐山地震發生。1986年,《唐山大地震》發錶。前者發生在“文革”末期,後者發錶於80年代改革中期,社會與政治發展的關鍵一年。

自然災害和社會演變有關聯,但沒有簡單的因果律。將兩者連在一起的,是人。唐山地震發生時,“文革”已近尾聲。“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和“全麵專政”的口號飄蕩在廢墟上。作為一名軍中文學青年、上海文學雜誌《朝霞》的“工農兵編輯”,我參加瞭抗震救災。但那時我絕無可能寫這樣的《唐山大地震》。十年後,時移世易。還是那場災難,但人們對災難的態度,人們對“人”的態度開始改變。

1976到1986,是浩劫後,在精神廢墟上開始清理和重建的十年。我親曆瞭這種清理和重建,感受瞭它的艱難。我走進職業新聞隊伍,走進報告文學隊伍,告彆虛矯,學習誠實麵對現實和曆史,包括重新搜集整理唐山地震資料,重新審視這場災難。

居於災難核心的是什麼?是人。是人性。是人的悲劇,而非被意識形態所需、所用的其他。這是常識。但常識的確立不容易。這本身是一個痛苦的曆史過程。

《唐山大地震》已成為史料。這本書記錄瞭1976,也留下瞭1986的印記。1976年唐山人、乃至中國人的命運是一種真相;1986年一個中國記者的思考與寫作狀態,是另一種真相。因為這個原因,本書再版時除瞭訂正事實錯誤,對1986年的文字(包括“十年”這樣的時間概念)未做改動。

1986年初版的《唐山大地震》,由我的老師、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係主任徐懷中先生作序。他寫道:“錢鋼是把《唐山大地震》作為在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係的畢業作品來寫的。這當然不隻是一份考捲,而是作者為今天和明天的人類學傢、社會學傢、地震學傢、心理學傢……為我們整個星球上的人們留下的一部關於大毀滅的真實記錄,一部關於濛受瞭不可抵禦的災難的人的真實記錄,也留下瞭他的許多思考和疑問。”

2005年,當代中國齣版社再版此書,我在序言裏說:“我沒有看清前麵的一切。對無數的悖論,我沒有答案。但我相信,答案埋藏在20世紀最慘烈災害的廢墟裏麵,埋藏在我曾經目睹、曾經記錄的曆史裏麵。”

這仍然是我今天想要說的。


錢鋼

2016年4月15日寫於香港大學




《汶川餘震:在廢墟上重建的希望》 引言 2008年的那個春天,本應是萬物復蘇、充滿生機的季節。然而,一聲驚天巨響,將一切美好撕碎。四川汶川,這個位於中國西南的寜靜之地,在5月12日下午2點28分,遭遇瞭一場近百年來最嚴重的特大地震。那場地震,改變瞭無數人的命運,摧毀瞭無數的傢園,也撼動瞭整個中華民族的心。 《汶川餘震:在廢墟上重建的希望》並非僅僅是記錄這場災難的史書,它更是一部關於生命、關於勇氣、關於不屈不撓的生命贊歌。本書以細膩而深情的筆觸,從一個獨特的視角,深入探尋地震過後,在斷壁殘垣之上,那些關於重建、關於復蘇、關於人性光輝的動人故事。它聚焦於那些在災難中幸存下來的人們,他們的痛苦、他們的掙紮、他們的不放棄,以及他們如何一步步從絕望的深淵中爬起,用汗水和淚水澆灌齣新的希望。 第一章:破碎的傢園,破碎的心 本書的開篇,將帶您迴到那個令人心碎的時刻。我們不會直接描繪地震的恐怖瞬間,而是從幸存者的視角齣發,捕捉那些在驚恐中失去一切的瞬間。一位母親如何在倒塌的房屋中,用身體護住年幼的孩子;一位父親如何在廢墟中,不顧自身安危,尋找失聯的傢人;一個年邁的老人,如何在一片混亂中,緊緊抓著自己唯一的念想——一張泛黃的老照片。 我們將深入采訪那些曾經的居民,聽他們講述地震發生前後的生活,那些溫馨的瞬間,與地震瞬間破碎的傢園形成鮮明對比。我們關注的不僅是物質上的損失,更是精神上的創傷。那些失去親人的痛苦,那些無傢可歸的彷徨,那些目睹死亡的恐懼,都將被細緻地描繪齣來。然而,即便是在最黑暗的時刻,人性中最閃耀的光芒也從未熄滅。在鄰裏之間,在陌生人之間,湧現齣的互助與關愛,成為這場巨大災難中,最令人動容的暖流。 第二章:廢墟中的守望,生命的韌性 地震摧毀瞭房屋,卻摧毀不瞭生命的力量。在斷壁殘垣之下,在漫天黃沙之中,生命以最頑強的姿態,開始瞭它的守望。本書將重點講述那些在廢墟中堅持救援的普通人,他們不是專業的救援隊伍,但他們用血肉之軀,用最樸素的信念,在與死神賽跑。 我們將記錄下那些在狹小的縫隙中,不眠不休挖掘的雙手;那些在泥濘中,疲憊不堪卻依舊堅持呐喊的聲音;那些在絕望邊緣,用一句鼓勵的話語,點燃他人求生意誌的瞬間。這些故事,沒有驚天動地的豪言壯語,卻充滿瞭最真摯的情感和最深刻的勇氣。 同時,我們也關注那些在災難中受傷的人們,他們如何與傷痛抗爭,如何在身體和心靈的雙重打擊下,重拾生活的勇氣。醫院裏,醫護人員的白衣天使形象,無私奉獻的精神,將被細緻地展現。那些曾經被死神威脅的生命,如何又一次煥發齣生機,重新燃起對未來的希望。 第三章:時間的傷痕,重建的腳步 地震已經過去,但留下的傷痕卻銘刻在每一個人的心中。時間,是撫平創傷的良藥,但它需要耐心,需要愛,更需要切實的行動。《汶川餘震:在廢墟上重建的希望》將把焦點轉嚮災後重建的漫長而艱辛的曆程。 本書將詳細記錄下,黨和政府如何快速響應,全國人民如何眾誌成城,為災區人民送去物資,送去援助。我們將看到,一張張簡易帳篷,如何逐漸變成堅固的房屋;一條條被阻斷的道路,如何被重新打通;一座座被摧毀的學校,如何又一次矗立在陽光下。 然而,重建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恢復,更是精神上的重生。本書將深入關注那些在重建過程中,麵臨的各種挑戰。不僅僅是資金的短缺,技術的難題,更重要的是,如何幫助災區人民走齣心理的陰影,如何讓他們重拾對未來的信心。我們將采訪參與重建的工程師、誌願者、心理輔導專傢,聽他們講述自己在重建過程中的點滴付齣和心得體會。 第四章:記憶的傳承,未來的播種 災難留下的不僅是傷痛,更是寶貴的經驗和深刻的教訓。《汶川餘震:在廢墟上重建的希望》並非隻聚焦於過去,它更著眼於未來。我們將在本書中,探討這場災難對中國社會在防災減災、應急管理、社會治理等方麵帶來的深遠影響。 我們將記錄下,科學傢們如何緻力於研究地震的規律,提高預警能力;工程師們如何改進建築標準,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社會組織如何建立更完善的應急響應機製,為未來的災難做好準備。 更重要的是,本書將記錄下,那些在地震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們,他們如何將這段經曆化為前進的動力,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傳承著愛與希望。他們也許曾經失去過親人,失去過傢園,但他們身上,承載著父輩的堅韌,也播種著未來的希望。 結語:在希望的田野上,重新齣發 《汶川餘震:在廢墟上重建的希望》的最後,我們將目光投嚮那些已經逐漸恢復生機的村莊和城市。那些曾經滿目瘡痍的土地,如今已綠樹成蔭,生機勃勃。人們的臉上,重新綻放齣笑容,盡管傷痛的痕跡或許還在,但眼神中,充滿瞭對未來的憧憬和堅定的信念。 本書將以一個充滿希望的場景結束。也許是一個新學校落成的典禮,也許是一個傢庭重新搬入新居的喜悅,也許是孩子們在操場上奔跑嬉戲的笑聲。這些看似平凡的畫麵,卻凝聚著無數人的汗水、淚水和愛。 《汶川餘震:在廢墟上重建的希望》旨在告訴讀者,即使麵對最嚴峻的考驗,生命的力量依舊頑強。人性的光輝,在最黑暗的時刻,能夠綻放齣最耀眼的光芒。這場地震,是一場災難,但更是中華民族在逆境中,展現齣強大凝聚力和生命力的縮影。它讓我們更加珍惜當下,更加敬畏生命,更加相信,隻要團結一心,就沒有剋服不瞭的睏難,就沒有戰勝不瞭的挑戰。 本書將是一次深刻的情感洗禮,一次關於勇氣和希望的緻敬。它將帶領您走進災難的深處,感受生命的頑強,也理解重建的意義。在閱讀的過程中,您將看到,即使在最深的廢墟之下,也埋藏著最堅韌的種子,等待著時間的滋潤,等待著陽光的照耀,最終,在希望的田野上,重新綻放。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對曆史事件中的人文關懷部分很感興趣,尤其是一些大事件背後普通人的命運。唐山大地震(紀念版)這個名字,自然而然地讓我聯想到那些在災難中幸存下來,或者在那場災難中失去一切的人們。我腦海裏已經浮現齣許多畫麵,可能是一傢人在廢墟中尋找親人的身影,可能是失去傢園後,人們互相扶持重建生活的場景,也可能是孩子們在滿目瘡痍中,依然閃爍著希望的眼神。我非常期待在這本書裏,能夠看到更多這樣細膩、真實的個體故事。我希望作者能夠用最樸實、最動人的筆觸,去描繪這些鮮活的生命,去展現他們在絕境中的掙紮、在痛苦中的堅持、在絕望中的希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對這場災難有更深刻的理解,不僅僅是數字和統計,更是那些曾經真實存在過的生命,他們的悲歡離閤,他們的勇氣與無畏。

評分

當我在書店看到“唐山大地震(紀念版)”時,一種復雜的情緒油然而生。我知道這是一段沉重而特殊的曆史,但作為一個年輕人,我對那段過去的瞭解,更多來自於課本和新聞片段。我一直覺得,要真正理解一段曆史,需要去傾聽那些親曆者的聲音,去感受他們所經曆的一切。所以,我毫不猶豫地拿起瞭這本書。我期待著,它能以一種更加鮮活、更加立體的方式,嚮我展示唐山大地震的真實麵貌。我希望書中不僅有事件的記錄,更有關於那個年代社會風貌的描繪,有人們在那段艱難歲月中的生活細節,有他們麵對災難時的心態變化。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讓我對“紀念”這兩個字有更深的體會,明白銘記曆史的意義,不僅僅是為瞭不忘卻,更是為瞭從中汲取力量,避免重蹈覆轍。

評分

在琳琅滿目的書架前,我的目光被“唐山大地震(紀念版)”幾個字牢牢吸引。這個名字本身就蘊含著一種無可迴避的重量,一種觸及靈魂的震動。我聯想到許多關於這場災難的零散信息,關於數字,關於救援,關於重建,但總覺得缺少瞭一些更深層的連接。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夠填補我在這方麵的空白。我希望它能以一種更加人性化的視角,去描繪那些在災難中被改變的人生軌跡,去講述那些普通人在曆史洪流中的渺小卻又不凡的抗爭。我希望它能讓我看到,在絕望的廢墟之上,是如何重新燃起希望的火苗;在無盡的悲傷之中,是如何孕育齣堅不可摧的生命力量。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對一場災難的記錄,更是對人性深度的一次探索,一次對生命意義的重新審視。

評分

這本書的名字在書架上就吸引瞭我,唐山大地震(紀念版),僅僅是這個名字就帶著一種沉甸甸的曆史感和莊重感。翻開它,我並沒有立刻被文字的洪流裹挾,而是先被扉頁上那些泛黃的老照片深深打動。那些模糊卻又清晰的麵容,那些曾經鮮活的生命,在靜默中訴說著曾經的悲傷與堅韌。我仿佛能聽到那個年代的喧囂,感受到那片土地上人們的喜怒哀樂。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記錄一場災難,更是在描繪一段集體記憶,是在為無數逝去的生命立傳。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瞭解那些故事,去感受那些情感。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夠帶領我穿越時空,去親曆那段刻骨銘心的曆史,去理解生命在麵對巨大考驗時所展現齣的力量。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曆史的真實肌理,去體悟人性最深處的掙紮與閃光。

評分

“唐山大地震(紀念版)”,光是這個書名,就足以讓人肅然起敬。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各種關於那個年代的畫麵,可能是人們在第一時間伸齣援手,可能是漫天飛舞的塵埃,也可能是災後重建的艱辛。我一直認為,曆史的厚重感,往往體現在那些最樸素、最真實的情感之中。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會以什麼樣的視角來呈現這場災難?是宏大的敘事,還是微觀的記錄?是悲傷的控訴,還是堅韌的贊歌?我更期待的是,它能夠帶領我深入到那個時代的人物內心,去感受他們在生死邊緣的抉擇,去體會他們在失去與獲得中的成長。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對生命的脆弱與堅韌有更深刻的認識,能夠讓我對人類在麵對共同苦難時的團結與互助有更深的理解。

評分

物流非常快,書非常好,都帶自封朔料皮,未開過封的,下次還會來京東

評分

京東買書真的很好,價格低,送貨快,質量有保證。

評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還

評分

還沒看看,應該還可以吧

評分

發貨及時,價格實惠,京東保障,方便快捷!

評分

很好!!

評分

值得一讀

評分

復製大法好,書很好

評分

發貨及時,價格實惠,京東保障,方便快捷!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