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从效率到效能,从管理到经营
什么是效能?
效能是绩效×能量,绩效体现了“现在”
能量代表着对“未来”的信心,平衡现在与未来
什么是经营?
经营是为企业的效益负责,着眼未来,做出不仅
利于当下、更利于未来的决策
2.管理的重启就是结合时代的变化,结合人的变化,结合互联网的变化。企业管理者需要重新认识管理,提升对管理的认知。明白管理不是去控制,管理更多的是去协调;管理不是去占有一些东西,管理更多的是去运用一些东西;管理不是把人当机器去衡量,管理更多的是让人有产生被当成人的感觉。这是对管理认知的重启。在对管理认知重启的背后,企业管理者要突破心智模式,知道从哪些方面能够做出突破。当重新认识了管理,突破了心智模式之后,一位管理者就不会纯粹地站在职能层面去做管理,而是站在经营层面更多去思考整个团队,思考整家公司如何与客户去互动、如何与产品互动、如何与社会互动、如何与周围商业业态互动。就像德鲁克所说:我们无法左右变化,我们只能走在变化的前面!
3.互联网正在成为传统,移动互联网正成为一个新的代。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无论个人所在的传统行业与互联网关系怎样,因为互联网改变的是生活的方式与思维,不仅仅是工作本身——近几年,很多公司都开始重建企业管理结构,取消传统垂直管理带来的上下级分级,并且将原来公司中的很多制度条款取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个性自由争取了更大的技术空间,弱中心化将是现代企业发展另一个特征;大数据时代让信息变得低成本、公开透明化,信息对称造成权力不再属于少数人的倒金字塔模式是企业转型的第三个隐性的痛。信息与技术环境的革新,更是一场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型。“弱中心化”“强调连接”“内在驱动”等时代特征对管理者的要求与日俱增,对各层级管理者同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为这些公司的管理者明白,在信息更容易获取,资源越发开放的今天,使用管制的方法去管理企业并不是**的方法。在这本书中,我们会常常看到2个核心关键短语:从效率到效能,从管理到经营。什么是效能?效能就是绩效X能量,平衡绩效与能量的持续发展,绩效体现了“现在”,能量代表着对“未来”的信心,平衡现在与未来。什么是经营?经营就是为企业的效益负责,经营就是管理者把自己放到更贴近市场的位置上,着眼未来,做出每个不仅利于当下、更利于未来的决策。经营为市场负责,管理者必须学会站在经营的角度去看管理。
4.现如今,已经不是在大量获取方法的时代了,大量创新与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为众多企业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方法与尝试,而现象依然存在,这或许不是方法的问题,而是方式的问题,正如不能用产生问题时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弱中心化,内在驱动,个体感性等时代特征愈发明显,而这对企业带来的挑战就是管理的变革与方式的创新,于是便有了这门课题的研究,此单一课题在2011-2016年5年期间,在通信、金融多个行业中受邀分享逾450场,受众学员超万人,遍及近30个省份。本书是王达峰老师多年培训与研究的成果。
内容简介
《管理重启与突破:互联网时代效能管理法则》围绕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变革,企业如何更加关注人与人性,真正了解组织内外的每个人的需求;如何从纯粹倡导效率的管理氛围,转向关注员工的效能(绩效×能量);如何采取创新组织的管理,实现扁平化赋能化管理;如何从管理者转变成经营者,使组织获得效益、拥有无限可能与生命力。《管理重启与突破:互联网时代效能管理法则》适合企业主、中层管理者、核心管理者,以及对企业管理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王达峰,
英才商学创始人
问达读书发起人
《管理重启与突破》版权课程著作人
经营管理顾问
十余年管理咨询经历,为上市公司提供管理顾问服务
连续创业者
创办西安山大传媒、英才商学教育科技,问达读书发起人
演讲分享者
十年来,演讲足迹遍布全国,覆盖超300个地市,受众群体超过50万人阅读讲书者
每周一本书,解读书中精华,电视台、自媒体平台讲书人
目录
第一部分 领导新纪元:管理者所面临的挑战
第1章 时代,波澜壮阔的不可抗力 //003
领导的3个纪元:过去、现在、未来的管理 //004
我们所处的后喻时代 //009
当一切都不再确定后:时代为管理带来的3个变化 //012
权力正在发生转移 //017
第2章 从管理1.0到管理2.0 //021
管理者的窘境:知识全面普及,认知远未升级 //022
管理者的“越狱”:逃离经验的囚牢 //024
进化成激励型管理者:让我们重新思考管理本身 //025
第二部分 未来管理新趋势:经营型的管理人才
第3章 只懂管理的管理者已过时 //031
纯粹管理者的局限在哪里 //032
管理者与经营者的关键区别 //035
企业呼唤经营者 //038
第4章 从管理者到经营者 //043
转变到经营者 //044
经营者的重大使命:让每个人都变得更重要 //046
第5章 完成经营者的能量之环 //049
让经营者成为宇宙爆炸的奇点 //050
建立你的影响力 //052
使人践行你的价值观 //055
第三部分 从效率到效能的突破
第6章 效能:被忽视已久的关键指标 //061
效率和效能 //062
管理状态,而非时间 //066
两个重要的维度 //068
管理的心智模式 //072
第四部分 经营实践与管理突破
第7章 从问题导向到机会导向 //079
问题导向是问题解决的契机 //080
工具1:多问What、How //083
工具2:在组织内部思考如何开AI会议 //090
工具3:重新思考“反馈”和“前馈” //092
第8章 从短板导向到优势导向 //098
从关注短板到关注长板 //099
关注就是事实 //103
心想就能事成 //106
第9章 从制度导向到价值导向 //109
制度博弈是一个零和游戏 //110
正在敲响的制度警钟 //113
唯有价值观才能真正触碰核心 //116
从制度到价值观 //122
第10章 从能力导向到能量导向 //126
严苛的管理者是如何消耗能量的 //127
能量是真实而且可见的 //131
健康的身体本身可以产生能量 //133
良好的情绪保证能量的质量 //136
宽容可以激发更大的能量 //140
从评估价值到激励创造价值 //142
第11章 从刺激导向到激励导向 //146
什么是刺激导向 //147
刺激导向的重大缺陷 //150
双因素理论 //153
激励因素才是调动工作积极性的关键因素 //155
从外部刺激到内在激励:真正的激励来自于内心 //159
管理者的日常激励行为 //163
多鼓励少表扬 //169
第12章 从人事导向到对事不对人导向 //172
对事不对人导向的目的 //173
合作式沟通的3个要素 //176
实践合作式沟通 //179
三层对话结构促进有效沟通协作 //185
第五部分 非权力领导力
第13章 领导力的新假设 //193
无权力不代表无领导力 //194
你的权威从何处来 //199
建立领导力的8个新假设 //201
第14章 非权力的领导方式: //203
管理90后员工的四大工具 //203
工具1:调整管理者的认知 //204
工具2:调整管理者的期待度 //209
工具3:用共同目标来代替命令 //212
工具4:学习、愉快、自由、多元的企业文化 //216
全书总结 //223
精彩书摘
《管理重启与突破:互联网时代效能管理法则》:
权力的转移导致商业、教育、医疗等众多领域的组织架构以及背后的管理模式发生转变。
在这样一个全新时代,对于个人和企业而言,知识和信息成为最重要的资源。虽然那些过去被经济学家认为是重要资源的要素还在不断发挥作用,如土地、劳动力等,但是这些要素已经不再占据主要地位。因为那些拥有知识和资源的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对那些传统经济要素进行移动和整合。
互联时代,企业需要整体的力量
在互联网时代,虽然个体价值不断提高,但是群体的力量依然非常重要,无论企业是否认可这一观点,部无法改变这一事实。对于企业来说,群体包括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等和企业相关的组织,企业必须要认识到自己的发展离不开群体的力量,自己同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否则企业在未来的市场将举步维艰。
企业需要得到群体的支持,需要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这就要求企业拥有整合一切资源的能力,然而过去企业的管理模式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因此企业需要一个更加开放和创新的管理模式。这样的管理模式能够让企业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并且提高企业的灵活性。
……
《效能跃升:精细化运营与创新增长新范式》 序言 我们正身处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技术革新日新月异,市场竞争瞬息万变,消费者需求碎片化且迭代迅速。在此背景下,企业若想在激烈的搏杀中脱颖而出,仅仅依靠过往的经验和传统的管理模式已难以为继。精细化运营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而创新增长,更是企业破局、迈向卓越的关键驱动力。 本书《效能跃升:精细化运营与创新增长新范式》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它并非提供一套僵化的理论模型,也不是宣扬某种速成的“秘籍”,而是旨在深入剖析当前企业面临的核心挑战,提炼出切实可行的运营策略和增长方法,帮助管理者们跳出思维定势,构建起一套适应未来发展趋势的效能管理体系。 我们深知,每一个企业都拥有其独特的基因和发展轨迹。因此,本书的出发点是引导读者进行深刻的自我审视,理解自身所处的环境,识别关键的瓶颈,并在此基础上,系统性地构建和优化自身的运营能力,最终实现持续的、高质量的增长。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宏观的战略思维与微观的操作细节相融合,力求为读者提供一套全面、系统、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在信息爆炸、连接无处不在的今天,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们每天都被海量的信息和快速变化的环境所裹挟。如何从纷繁复杂中抓住核心,如何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能产生价值的环节,如何让团队保持高效运转并不断激发创新活力,这些都是摆在每一位管理者面前的严峻课题。 本书的编写团队汇聚了在不同行业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管理专家、数据分析师以及创新咨询顾问。我们结合了数十年的行业洞察,吸取了众多成功企业的经验教训,并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和严谨的逻辑分析,力求将最前沿的管理理念与最贴合实际的执行技巧相结合。我们拒绝空洞的理论,专注于提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真实改变的方法论。 我们希望本书能够成为您在管理实践中的得力助手,帮助您: 深入理解精细化运营的内涵与外延:超越表面的流程优化,掌握如何从数据驱动、客户导向、全流程协同等维度,构建高效的运营体系。 掌握创新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理解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拓展策略以及组织协同在增长中的关键作用。 构建一套以数据为核心的决策机制:学会如何采集、分析、应用数据,将数据转化为可操作的洞察,指导运营优化和战略决策。 提升团队的执行力与协同效率:掌握激励机制、沟通模式、绩效管理等关键要素,打造一支高绩效、高协同的战斗团队。 应对不确定性,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保持敏锐的洞察力,灵活调整策略,实现企业的韧性增长。 本书的结构设计旨在循序渐进,从基础概念的梳理,到具体方法的阐释,再到系统性的战略构建,层层深入。每一章节都力求逻辑清晰,案例丰富,并提供可供思考和实践的工具与框架。我们相信,通过对本书内容的学习和实践,您将能够深刻理解并掌握效能跃升的奥秘,为您的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开启通往持续成功的新篇章。 第一部分:精细化运营的基石——构建高效能的业务引擎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已难以为继。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转向精细化运营,将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极致,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这一部分将深入探讨精细化运营的核心理念、关键要素以及落地方法,帮助企业构建起稳健高效的业务引擎。 第一章:理解精细化运营的底层逻辑 何为精细化运营? 超越表面流程,直击效率与效益的本质。 从“做什么”到“如何做到最好”的思维转变。 精细化运营与传统运营的差异化分析:数据驱动、客户中心、全流程优化。 精细化运营的驱动因素 市场竞争加剧:成本控制、效率提升的必然要求。 客户需求升级:个性化、体验至上的服务理念。 技术赋能: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精细化运营提供可能。 内部效率瓶颈:传统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局限性。 精细化运营的核心目标 提升ROI:投资回报率的优化与最大化。 降低成本:从供应链到运营流程的全方位成本控制。 提高效率:缩短周期、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浪费。 增强客户满意度:通过精准服务和优质体验赢得客户忠诚。 实现可持续增长:构建健康的业务增长模型。 精细化运营的误区与挑战 过度关注局部优化,忽略整体协同。 数据孤岛与数据应用能力不足。 组织文化与执行力不匹配。 短期效益导向,忽视长期价值。 第二章:数据驱动的决策体系——洞察运营真相的罗盘 数据是精细化运营的血液。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撑,任何运营优化都如同盲人摸象,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本章将聚焦如何构建以数据为核心的决策体系,赋能管理者做出更明智、更精准的判断。 数据采集与整合:为决策奠定基础 关键业务数据的识别与定义:用户行为、交易数据、营销效果、服务反馈等。 多渠道、多维度的数据采集策略:CRM、ERP、SCM、Web Analytics、App Analytics等。 构建统一的数据平台: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数据治理的重要性:数据清洗、标准化、质量控制。 数据分析与洞察:挖掘价值的利器 描述性分析:了解“发生了什么”。 诊断性分析:探究“为什么发生”。 预测性分析:预判“将要发生什么”。 规范性分析:指导“应该做什么”。 关键运营指标(KPIs)的设计与监控:如用户获取成本(CAC)、客户生命周期价值(CLTV)、转化率、流失率、平均订单价值(AOV)等。 数据可视化工具的应用:Excel、Tableau、Power BI、Echarts等。 构建数据驱动的决策流程 从数据到洞察,再到行动的闭环。 建立定期的数据复盘机制:周会、月度汇报、季度评审。 跨部门数据协作:促进信息共享与协同决策。 赋能一线团队的数据应用能力:让数据成为日常工作的助手。 第三章:用户为中心的精细化运营模型 在消费者主权时代,一切运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用户。深刻理解用户需求,提供极致的用户体验,才能赢得用户的青睐,实现可持续的增长。 用户画像与细分:精准触达的关键 构建科学的用户画像:人口统计学、行为特征、心理需求、价值导向。 用户生命周期管理:从认知、兴趣、购买到忠诚的全流程跟踪。 基于画像的精细化触达策略:个性化推荐、定制化内容、精准营销。 全流程用户体验优化 产品体验:易用性、功能性、情感化设计。 服务体验:响应速度、专业性、同理心。 交互体验:多渠道一致性、流畅性。 构建用户反馈机制:收集、分析、响应用户声音。 客户关系管理(CRM)的深化应用 从交易数据到关系数据的升华。 构建主动式客户服务体系。 会员体系的设计与运营:激励忠诚、提升复购。 投诉与问题处理的精细化:化解危机,转化为机会。 第四章:流程再造与效率提升 高效的流程是精细化运营的骨架。通过对现有流程进行梳理、优化甚至再造,可以显著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业务流程梳理与分析 价值流图(VSM)的应用:识别瓶颈与浪费。 关键流程的识别与关键绩效指标(KPI)的设定。 流程再造(BPR)的原则与方法。 自动化与智能化在流程中的应用 利用技术手段减少人工干预: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AI自动化。 智能审批、智能推荐、智能客服等。 提升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与可追溯性。 跨部门协同的优化 打破部门壁垒,建立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机制。 敏捷开发模式在运营中的借鉴。 建立统一的目标与考核体系,促进部门间协作。 持续改进的运营文化 建立PDCA(Plan-Do-Check-Act)循环。 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 定期进行运营复盘与经验总结。 第二部分:创新增长的引擎——驱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在市场日新月异的今天,仅仅依靠精细化运营维持现状是远远不够的。企业必须不断寻求创新,开拓新的增长点,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这一部分将探讨如何激发创新活力,构建可持续的增长机制。 第五章: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满足未被满足的需求 产品与服务是企业与客户连接的纽带,也是实现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持续的创新能够帮助企业在市场中找到新的蓝海,满足客户不断升级的需求。 洞察市场趋势与用户痛点 市场调研与竞品分析的深度应用。 从用户反馈中挖掘潜在需求。 前沿技术趋势对产品创新的启示。 产品创新策略 颠覆性创新与渐进式创新。 产品迭代与生命周期管理。 跨界融合与生态化创新。 服务创新驱动价值提升 超越产品本身,提供附加值服务。 个性化、定制化服务的设计。 构建场景化服务体验。 原型设计与最小可行性产品(MVP) 快速验证创新想法,降低试错成本。 敏捷开发与用户测试的结合。 根据市场反馈进行快速迭代。 第六章:商业模式的重塑与创新 在信息时代,商业模式的创新往往比产品本身的创新更能带来颠覆性的增长。重新审视企业的价值主张、客户群体、渠道通路和收入来源,可能发现新的商业机会。 理解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价值主张:为客户提供什么价值? 客户细分:服务于哪些客户群体? 渠道通路:如何触达客户? 客户关系:如何与客户互动? 收入来源:如何创造收入? 关键资源:需要哪些核心资源? 关键活动:需要做哪些核心事情? 关键伙伴:与谁合作? 成本结构:产生哪些成本? 创新的商业模式类型 平台模式、订阅模式、免费增值模式、共享经济模式等。 数字化转型中的商业模式创新。 从产品销售到服务提供商的转变。 商业模式的验证与落地 商业模式画布(Business Model Canvas)的应用。 精益创业方法论在商业模式验证中的作用。 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 第七章:市场拓展与增长黑客策略 如何在陌生的市场中快速打开局面,如何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用户增长,是每一个增长驱动型企业关注的焦点。 新市场进入策略 市场调研与风险评估。 本地化策略与差异化竞争。 合作伙伴的选择与联盟。 增长黑客(Growth Hacking)的核心理念 数据驱动的实验性增长。 跨部门协同的增长团队。 AARRR模型(Acquisition, Activation, Retention, Referral, Revenue)的应用。 用户获取(Acquisition)策略 内容营销、社交媒体营销、搜索引擎优化(SEO)、付费广告等。 病毒式传播的设计。 用户激活(Activation)与留存(Retention) 用户引导与 onboarding 优化。 个性化推荐与用户激励。 社区运营与用户粘性构建。 用户推荐(Referral)与变现(Revenue) 设计有效的推荐机制。 优化定价策略与付费转化。 提升客户生命周期价值(CLTV)。 第八章:组织赋能与创新文化建设 再好的策略也需要强大的组织来支撑。一个充满活力的、能够持续创新的组织文化,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源泉。 构建敏捷与灵活的组织架构 打破层级,扁平化管理。 跨职能团队的组建与运作。 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人才战略与能力建设 吸引、培养与留住创新型人才。 持续的培训与发展体系。 建立学习型组织。 激励机制与授权文化 构建公平、有效的绩效考核与激励体系。 赋予员工更大的自主权与决策权。 鼓励试错与容忍失败。 创新文化的培育 营造开放、包容、鼓励分享的环境。 建立内部创新孵化机制。 领导者的榜样作用与支持。 将创新融入企业基因。 结语 《效能跃升:精细化运营与创新增长新范式》所探讨的,并非一套孤立的理论,而是一套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管理哲学与实践体系。精细化运营为企业的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创新增长则为企业的未来注入了不竭的动力。将二者有机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效能管理法则,是每一个渴望卓越的企业必须践行的道路。 在本书的旅程中,我们希望您能够获得的不只是知识,更是思维的启迪和实践的动力。愿您在精细化运营的道路上,步步为营,夯实根基;在创新增长的征途上,勇攀高峰,开疆拓土。最终,您的企业将实现效能的跃升,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浪潮中,乘风破浪,永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