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海洋强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背景下,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掌握国民海洋意识状况、加强海洋意识宣传教育、推进海洋文化繁荣发展,将为海洋强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社会共识、舆论环境、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我国各地区海洋意识状况及差异情况,及时掌握海洋意识发展变化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海洋意识宣传教育方案提供指导。其次,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的研究,有助于引起民众对海洋意识的关注与认识,同时各省份海洋意识的对比促进了民众对自身海洋意识的思考与反省,进而推动民众自觉提高海洋意识水平。最后,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的研究,适应了当代社会的信息化环境,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优势,为更加客观、科学地评估民众海洋意识水平提供了研究范本,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国家海洋强国的建设有赖于国民海洋意识的全面提升。本书介绍了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的构建过程与方法,提出了一套网络大数据与调查数据相结合的测评方法,对国内31个省(区、市)的国民海洋意识现状进行了测算,给出了总指数、分指数、不同数据源、不同区域、典型三级指标的详细数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书可为社会各界了解和掌握我国国民海洋意识的发展现状提供参考。对海洋科学、海洋信息学、数据科学、评估评价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及社会学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研究背景…………………………………………(3)
第二节研究目标…………………………………………(5)
第三节研究思路…………………………………………(5)
第二章指标体系与测算方法…………………………………(9)
第一节基本概念………………………………………(11)
第二节基本原则………………………………………(12)
第三节指标体系………………………………………(15)
第四节测算方法………………………………………(19)
第三章总指数评估分析……………………………………(27)
第一节总体评估结果…………………………………(29)
第二节地域变化趋势…………………………………(30)
第三节海洋经济影响…………………………………(32)
第四章分指数评估分析……………………………………(37)
第一节分指数对比分析………………………………(40)
第二节海洋自然意识…………………………………(43)
第三节海洋经济意识…………………………………(45)
第四节海洋文化意识…………………………………(47)
第五节海洋政治意识…………………………………(49)
第五章评估数据源分析……………………………………(51)
第一节数据源对比分析………………………………(55)
第二节搜索引擎用户搜索排名分析…………………(56)
第三节微博评论排名分析……………………………(58)
第四节新闻评论排名分析……………………………(60)
第五节问卷调查排名分析……………………………(61)
第六章区域海洋意识分析…………………………………(65)
第一节区域间比较……………………………………(67)
第二节东部地区………………………………………(69)
第三节东北地区………………………………………(70)
第四节中部地区………………………………………(71)
第五节西部地区………………………………………(72)
第七章典型三级指标分析…………………………………(75)
第一节生态破坏与保护………………………………(77)
第二节非物质消费……………………………………(81)
第三节海神信仰………………………………………(85)
第四节国家管辖海域…………………………………(88)
第八章主要结论和建议……………………………………(93)
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报告(2016)
第一节主要结论………………………………………(95)
第二节政策建议………………………………………(97)
附录…………………………………………………………(101)
附录一国民海洋意识调查问卷………………………(103)
附录二提升海洋强国软实力———全民海洋意识
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115)
附录三“我身边的海洋”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纪实……(143)
致谢…………………………………………………………(148)
当我第一次看到《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报告(2016)》这个书名时,内心是充满好奇的。海洋,在我脑海中一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存在。熟悉的是,它占据了地球的大部分,是我们历史、文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陌生的是,我们对它深层的了解,似乎总是有着一层隔阂。而“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这个概念,更是让我眼前一亮,仿佛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 我特别想知道,这份报告是如何定义和衡量“国民海洋意识”的。它是否包含对海洋生态系统重要性的认知?对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解?对海洋权益维护的重视程度?又或是对海洋文化传承的认同感?我猜想,报告中一定包含了一系列严谨的调研数据和科学的评估模型,用以构建这个“指数”,并从中揭示出国民对海洋的认知和情感的现状。 更让我感兴趣的是“发展”这个词。这意味着报告不仅仅是对现状的描摹,更重要的是对未来的规划和指引。它是否会深入分析当前国民海洋意识存在哪些不足?又将如何通过教育、宣传、科普等多种途径,去提升这种意识?我期待这份报告能为国家在海洋领域的发展战略,提供一些具有操作性的建议,从而更好地动员全体国民,共同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力量。 我一直相信,一个国家对海洋的重视,最终体现在每一个公民身上。当每一个国民都具备了深刻的海洋意识,能够理解海洋的重要性,珍视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那么这个国家在海洋事业上的发展,必将势不可挡。这份报告,在我看来,就是一次对这种“国家意志”在微观层面——国民意识——的具象化探索。 总而言之,《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报告(2016)》对我而言,是一份意义非凡的参考书。它不仅提供了一个量化评估国民海洋意识的框架,更重要的是,它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呼唤着我们每个人去更深入地认识海洋、理解海洋、并最终热爱海洋。我期待通过阅读它,能够拓展我对海洋的认知边界,并激发我为守护这片蓝色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评分终于拿到这本《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报告(2016)》,内心是既期待又有些忐忑。海洋,这个占地球表面积71%的蓝色疆域,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似乎既熟悉又遥远。熟悉的是,我们都知道它在哪里,听过关于它的各种故事和新闻;遥远的是,除了少数职业,我们似乎很难真正深入地了解它,更不用说去评估我们对它的“意识”发展程度了。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学术的严谨和研究的深度,这让我预感它不会是那种轻松易读的小说,更像是一份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报告。 从封面设计上,就能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专业感。蓝色作为主色调,搭配着一些抽象的波纹和图表元素,既契合了海洋的主题,又暗示了报告中可能包含的数据分析和指数构建。我尤其好奇的是,“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这个概念是如何被界定的,它包含了哪些维度?是知识的普及程度,还是情感的认同感,亦或是行动的参与度?报告是否会提供一个量化的标准,来衡量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海洋意识水平?我猜想,这份报告的撰写一定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研究过程,汇聚了众多专家的智慧和心血。 我一直对国家层面的政策和战略非常关注,而海洋,毫无疑问是国家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经济发展到国防安全,从资源利用到环境保护,海洋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一份关于“国民海洋意识”的报告,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它不仅仅是对现状的梳理,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指引。我希望这份报告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提升国民的海洋意识,对于推动海洋强国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究竟有多么重要的现实意义。 阅读这份报告,我想象着自己会穿梭在各种图表、数据和分析之中。也许会有关于海洋知识普及率的统计,也许会有关于公众对海洋环境保护态度的调查,甚至可能还会涉及到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人群的海洋意识差异。我期待看到报告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和建议,告诉我们如何才能有效地提升国民的海洋意识。是需要加强教育,还是需要更多的宣传活动?抑或是需要鼓励公众参与到与海洋相关的各项活动中来?这些都是我迫切想要找到答案的问题。 总而言之,《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报告(2016)》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海洋的书,它更像是一面镜子,能够照见我们对这片蓝色星球的认知深度与情感连接。它承载着对国家海洋事业发展的深刻思考,也寄托着对提升全民海洋素养的殷切期望。我满怀期待地翻开这本书,希望能从中获得宝贵的知识,拓展我的视野,并最终能够以更具建设性的态度,去关注和参与到与海洋相关的事务中。
评分这本《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报告(2016)》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思考。我一直以为,提到海洋,大家脑海里浮现的无非就是海滩、度假、海鲜,最多再加上一些关于海洋污染的严峻新闻。但这份报告,显然将“海洋意识”这个概念拔高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它不再仅仅是简单的认知,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认同和参与。我很好奇,报告是如何界定“海洋意识”的?它是如何将其量化成一个“指数”的?这个指数的构建是否考虑到了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漫长海岸线和辽阔海域的国家,其国民独特的海洋文化和历史渊源? 我特别想知道,报告中会不会披露一些令人意外的调研结果。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哪些行为,可能正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海洋意识?又或者,哪些群体在海洋意识的培养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而哪些群体又相对滞后?这份报告的出现,是否意味着国家正在对海洋领域的国民教育和宣传做出更系统、更深入的规划?我猜想,这份报告的语言风格可能会偏向于客观、严谨,但其背后所蕴含的关于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却又充满了宏大的叙事感。 我对报告中关于“发展”的论述尤为感兴趣。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海洋权益的维护,这些都离不开国民对海洋的深刻理解和高度重视。这份报告,是否会为我们勾勒出一条国民海洋意识发展的清晰轨迹?它是否会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帮助我们提升对海洋的认知,从而更好地认识到我们在保护和利用海洋资源方面所肩负的责任?我希望这份报告不仅仅是提供数据,更能带来启发,引发更广泛的社会讨论。 我个人认为,海洋意识的提升,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普及,更是一种情感上的连接和价值认同。报告是否会触及到这一点?例如,它是否会分析国民对海洋的情感态度,以及这种情感是如何受到文化、教育、媒体等多种因素影响的?我期待看到报告能够深入剖析这些复杂的关系,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毕竟,只有当每一个国民都发自内心地珍视海洋、热爱海洋,我们才能真正构建起一个强大的“海洋文明”。 总而言之,《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报告(2016)》对我而言,是一次关于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进步的深度探索。它所关注的“国民海洋意识”,并非一个空泛的口号,而是一个关乎国家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我期待通过阅读这份报告,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国家在海洋领域的战略布局,也能更深刻地认识到自身在提升海洋意识方面的潜力和责任,并最终为构建一个强大的海洋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评分这份《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报告(2016)》在我眼中,绝对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光是“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这个标题,就透露出浓浓的学术研究和政策解读的味道。我脑海里浮现的是一堆严谨的调查问卷、庞大的数据库、以及无数的图表和统计分析。究竟是什么样的标准,才能衡量一个国家的国民对海洋的“意识”?它是否包含对海洋生态的敬畏?对海洋资源的认识?还是对海洋战略的理解?我猜想,这本书会给出一个相当详尽且令人信服的答案。 我非常好奇,报告是如何将抽象的“海洋意识”具体化、可量化的。是否会有一个具体的评分系统,来区分不同人群、不同地区在海洋意识上的高低?例如,沿海地区的居民是否比内陆居民拥有更高的海洋意识?年轻一代和年长一代在海洋意识上又存在哪些差异?这份报告,会不会也像经济指数一样,有年度的波动和趋势分析?我期待它能像一面镜子,真实地映照出我们当前国民海洋意识的整体面貌。 更让我期待的是“发展”二字。这不仅仅是对现状的记录,更是对未来的展望。报告是否会深入分析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滞后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例如,在教育体系中如何融入更多海洋知识?在公共媒体上如何加强海洋宣传?又或者,如何鼓励公众参与到海洋保护和海洋科研活动中来?我希望这份报告能为国家在海洋意识的提升方面,提供一份具有战略意义的路线图。 我一直认为,一个国家对海洋的重视程度,与其国民的海洋意识息息相关。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普遍对海洋缺乏了解和关注,那么即便是最宏大的海洋发展战略,也可能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和民众的支持。这份报告,恰恰触及到了这一核心问题。它将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提升国民的海洋意识,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如此重要的战略意义。 总而言之,《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报告(2016)》在我看来,是一份极具深度和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它不仅揭示了国民海洋意识的现状,更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我期待通过阅读它,能够对国家在海洋领域的战略布局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也希望能从中汲取到关于如何提升自身海洋意识的宝贵经验,从而更好地肩负起作为一名中国公民在海洋事业发展中的责任。
评分拿到《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报告(2016)》的时候,我脑海里瞬间闪过无数个关于海洋的画面:辽阔无垠的蔚蓝、神秘莫测的海底世界、波涛汹涌的壮阔,以及那些关于海洋资源的传说。然而,这本书的书名却告诉我,它将带我进入一个比这些画面更深邃、更具结构性的领域——“国民海洋意识”的评估与发展。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如何将如此抽象的概念,通过数据和分析,呈现出清晰的脉络,是我非常好奇的。 我设想,这份报告一定充斥着各种复杂的模型和统计图表,用来构建和衡量所谓的“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这个指数是如何诞生的?它囊括了哪些关键指标?是公众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程度?还是对海洋经济发展潜力的理解?抑或是对海洋权益维护的参与意愿?我推测,报告会深入剖析这些指标背后的数据,并可能揭示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现状。 更让我感到兴奋的是,“发展”这个词。这意味着这份报告不仅仅是现状的描摹,更是一种前瞻性的指引。它会分析当前国民海洋意识存在哪些短板,又将如何去弥补?是否会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提出差异化的发展策略?这份报告的出现,是否标志着国家在海洋教育、海洋科普、海洋文化建设等领域,将会有更系统、更具前瞻性的规划和推动?我期待它能为我们勾勒出一条清晰的国民海洋意识提升之路。 作为一名关注社会发展趋势的普通读者,我深知海洋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它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更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同时也是地球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国民对海洋的“意识”程度,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有效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权益。这份报告,无疑将为我们理解国家在海洋战略上的投入和考量,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总的来说,《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报告(2016)》对我而言,是一次关于国家海洋战略和国民素养提升的深度解读。它所提出的“指数”概念,为量化和评估我们对海洋的认知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框架,而“发展”则预示着一个更加积极、更加具有前瞻性的方向。我期待通过阅读这份报告,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现状,并为提升自身的海洋意识,做出积极的贡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