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讲述了ERP系统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实施方法和技术。全书包含15章和1个附录,内容包括ERP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企业资源与基础数据、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采购作业计划和控制、生产作业计划和管理、ERP系统的主要功能、ERP系统实施的成功经验和失败原因分析、实施方法论、实施团队管理技术、ERP系统选型技术、ERP系统培训技术、业务流程再造技术以及资源分类和编码技术等。
本书内容全面、结构合理、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ERP系统原理和实施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各类ERP系统培训班的教材,还可以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学习ERP系统知识的参考书。
本书对应的电子课件可以到http://www.tupwk.com.cn网站下载。
本书借鉴了国内外同类教材的内容组织和结构安排特点,吸取了国内外ERP系统领域的*新研究成果,采纳了许多企业、同行、学生的极有价值的宝贵建议,结合作者对ERP系统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全面系统地讲述了ERP系统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实施方法和关键技术。本书的主要特色是内容全面、布局合理和思路清晰。
一,从内容上来看,本书内容全面。不仅全面介绍了ERP系统的基本原理,而且详细介绍了ERP系统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从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到生产作业计划、采购作业计划,从ERP系统的行业标准到典型的ERP产品功能,从ERP系统实施团队的角色分析到企业资源编码技术的详细描述,都进行了全面、系统、细致的讲解。
第二,从布局来看,本书结构合理。第1章主要介绍ERP系统的基本概念、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第2章重点介绍ERP系统基础数据的内容和特点。第3~7章主要介绍ERP系统的核心计划内容。第8章则从战略的角度研究ERP系统应该具备的功能。第9章从实施的角度客观评价ERP系统实施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第10~15章深入研究了ERP系统实施的方法和技术。附录收录了常用的ERP系统术语的中英文对照表,并对这些术语进行了简练描述。
第三,从逻辑来看,本书思路清晰。每章开头都有一个案例研究,该案例与本章将要介绍的内容有一定的关联性,并且案例本身的内容和案例末尾处的问题有助于引起读者阅读和研究的兴趣。正文中始终以飞龙自行车制造公司为示例对象,穿插了许多与ERP系统相关的知识、提示、观点和经验等,目的是帮助读者系统完整地学习和理解本章的ERP知识。每一章章末有总结和思考练习,这些内容有助于读者检查对本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1章 概述 1
1.1 ERP系统的定义与特点 3
1.1.1 ERP系统的定义 3
1.1.2 ERP系统的特点 6
1.2 ERP系统的演变 9
1.2.1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系统应用
范围的不断深化 10
1.2.2 CIM思想和CIMS系统的实践 14
1.2.3 集成管理模式的思想 16
1.2.4 MRP和MRP II的演变 18
1.2.5 ERP系统出现的导火索 20
1.3 ERP系统的成本 22
1.3.1 ERP系统的显性成本 22
1.3.2 ERP系统的隐性成本 24
1.4 ERP系统的未来 27
1.4.1 Gartner公司的ERP II系统 28
1.4.2 Charles Moller的ERP II概念框架 30
1.4.3 ERP III概念框架 33
1.4.4 ERP的研究热点 34
1.5 本章小结 35
1.6 思考和练习 35
第2章 企业资源和基础数据 37
2.1 概述 38
2.2 物料、物料编码和物料属性 40
2.2.1 物料编码的作用和原则 40
2.2.2 物料属性和物料管理 42
2.3 物料清单 52
2.3.1 BOM的作用和特点 52
2.3.2 BOM的种类和输出格式 56
2.3.3 BOM的创建原则和创建过程 60
2.4 工作中心和能力管理 61
2.4.1 工作中心的特点和确定原则 61
2.4.2 工作中心能力的度量和管理 62
2.5 提前期管理 63
2.6 工序和工艺路线 65
2.7 制造日历 66
2.8 其他基础数据 67
2.9 本章小结 68
2.10 思考和练习 68
第3章 主生产计划 70
3.1 概述 71
3.2 影响MPS的主要因素 72
3.2.1 生产类型因素 73
3.2.2 计划类因素 74
3.2.3 预测因素 75
3.2.4 订单因素 80
3.3 MPS的基本原理 80
3.3.1 MPS的时间基准 80
3.3.2 粗能力需求计划 83
3.3.3 MPS的编制过程 87
3.4 MPS的计算过程 87
3.4.1 基本数量概念 87
3.4.2 详细计算过程 88
3.4.3 MPS示例 90
3.5 本章小结 91
3.6 思考和练习 91
第4章 物料需求计划 93
4.1 概述 95
4.2 MRP工作原理 99
4.2.1 逐层计算原则 100
4.2.2 MRP的输入、处理和输出 101
4.2.3 MRP中的基本数量概念 101
4.2.4 MRP的运行方式 102
4.2.5 MRP的开环和闭环 103
4.3 低层码的作用 106
4.4 MRP的计算过程 107
4.5 本章小结 112
4.6 思考和练习 112
第5章 能力需求计划 113
5.1 概述 116
5.1.1 CRP的基本概念 116
5.1.2 CRP和RCCP 117
5.1.3 CRP的编制方式 118
5.2 CRP的输入数据 119
5.3 CRP的处理过程 120
5.3.1 CRP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120
5.3.2 CRP的编制过程流程图 122
5.3.3 CRP编制示例 123
5.4 CRP的评价 128
5.5 本章小结 129
5.6 思考和练习 129
第6章 采购作业计划和控制 131
6.1 概述 132
6.2 采购管理中的基础数据 133
6.3 采购作业流程 134
6.3.1 一般的采购作业流程 134
6.3.2 供应商管理 135
6.3.3 生成采购作业计划 136
6.3.4 询价和洽谈 137
6.3.5 采购订单 137
6.3.6 订单跟踪和到货验收 138
6.4 采购作业控制 139
6.5 库存管理和控制 141
6.5.1 库存的分类和作用 141
6.5.2 库存作业 142
6.5.3 库存量控制 143
6.5.4 库存管理策略 144
6.6 本章小结 145
6.7 思考和练习 145
第7章 生产作业计划和管理 147
7.1 概述 148
7.2 生产作业流程 150
7.2.1 生产作业流程图 150
7.2.2 生产作业计划 151
7.2.3 生产作业技术准备 152
7.2.4 生产任务和加工订单 153
7.2.5 作业排序和派工单 154
7.3 生产作业控制 155
7.3.1 生产作业监控和调度 156
7.3.2 生产作业数据采集 156
7.3.3 生产作业统计分析 158
7.4 本章小结 159
7.5 思考和练习 159
第8章 ERP系统的主要功能 161
8.1 行业标准中的ERP系统 162
8.2 权威机构对ERP系统
功能模块的认识 176
8.2.1 5功能域观点 176
8.2.2 18功能模块观点 178
8.2.3 13功能模块观点 180
8.3 国外典型的ERP系统 181
8.3.1 SAP公司的R/3系统功能分析 181
8.3.2 SAP公司mySAP ERP系统功能分析 193
8.3.3 Oracle公司的电子商务套件系统
功能特点 195
8.3.4 微软公司的Microsoft Dynamics AX
系统功能特点 198
8.4 国内典型的ERP系统 199
8.5 本章小结 201
8.6 思考和练习 202
第9章 ERP系统实施失败原因和
成功因素探究 203
9.1 ERP系统实施失败原因探究 204
9.1.1 思想认识误区类原因 205
9.1.2 产品和技术不成熟类原因 210
9.1.3 企业管理基础薄弱类原因 217
9.1.4 人员素质低下类原因 220
9.1.5 项目管理不善类原因 222
9.1.6 市场环境不健全类原因 227
9.2 ERP系统实施成功因素 231
9.2.1 Toni Somers和Klara Nelson的
调查研究 231
9.2.2 四维CSF模型 235
9.3 本章小结 239
9.4 思考和练习 239
第10章 实施方法论 241
10.1 概述 243
10.2 ERP系统的实施原则 244
10.3 ERP系统的实施战略 246
10.4 ERP系统的实施方法 247
10.4.1 ASAP法 248
10.4.2 11阶段实施法 249
10.4.3 里程碑实施法 252
10.5 本章小结 253
10.6 思考和练习 253
第11章 实施团队管理技术 255
11.1 概述 256
11.2 团队管理的基本原理 257
11.2.1 团队发展的阶段 258
11.2.2 团队的典型类型 259
11.2.3 高绩效团队的特征 260
11.2.4 团队成员的角色分析 261
11.2.5 规范团队行为的方式 263
11.3 实施团队中角色分析 264
11.3.1 管理类角色 264
11.3.2 实施技术类角色 267
11.3.3 支持类角色 268
11.4 本章小结 272
11.5 思考和练习 272
第12章 ERP系统的选型技术 273
12.1 概述 274
12.2 5s选型法 275
12.2.1 准备阶段 276
12.2.2 考察阶段 277
12.2.3 模拟阶段 278
12.2.4 招标阶段 280
12.2.5 决策阶段 280
12.3 PIECES方法 281
12.4 FACE方法 284
12.5 本章小结 287
12.6 思考和练习 287
第13章 ERP系统培训技术 289
13.1 概述 290
13.2 编写培训方案 291
13.2.1 培训方案的设计原则 291
13.2.2 制订培训计划 291
13.2.3 设置培训课程 293
13.2.4 建立培训评估系统 296
13.3 实施培训方案 300
13.3.1 培训前的动员 301
13.3.2 选择合适的培训方法 302
13.3.3 培训顾问的素质和风格 303
13.3.4 培训顾问的授课技巧 305
13.4 本章小结 308
13.5 思考和练习 308
第14章 业务流程再造技术 309
14.1 概述 310
14.2 BPR的基本原则 312
14.3 业务流程再造框架 315
14.4 BPR中的争论和技术难点 318
14.4.1 先BPR再ERP,还是先ERP
再BPR 318
14.4.2 流程识别 319
14.4.3 流程表示 321
14.4.4 业务流程设计与组织设计之间
的关系 324
14.5 本章小结 326
14.6 思考和练习 326
第15章 资源分类和编码技术 327
15.1 概述 328
15.2 分类、编码和标识技术 329
15.2.1 资源分类方法和技术 330
15.2.2 编制资源分类码方法和技术 331
15.2.3 编制资源对象标识码方法和技术 332
15.3 常见的企业资源编码方法 333
15.3.1 VUOSO零件分类编码系统 333
15.3.2 OPITZ零件分类编码系统 334
15.3.3 KK-3零件分类编码系统 335
15.3.4 JLBM-1零件分类编码系统 337
15.3.5 WBS编码 339
15.3.6 企业资源编码体系示例 340
15.3.7 管理类资源分类编码示例 342
15.4 本章小结 345
15.5 思考和练习 345
附录 347
参考文献 363
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在管理领域的作用越来越大。ERP系统是一种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统。从结构组成来看,ERP系统包括了计算机硬件技术、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内容。从信息管理来看,ERP系统贯穿了业务数据采集、加工、存储、报表生成和使用的全过程。从内核本质来看,ERP系统是一种典型的以计划为核心、对企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管理思想和方法。ERP系统是一种MPS(主生产计划)驱动的管理方式,它对整个组织的部门设置、岗位职责编排、业务流程的设计和规范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业务数据的采集、统计报表的编制和传输、企业生产经营监控,以及企业领导的管理和决策都提供了方便高效的工具支持,对组织的员工素质也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ERP系统充分体现了计算机科学与管理科学的融合。
本书借鉴了国内外同类教材的内容组织和结构安排特点,吸取了国内外ERP系统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采纳了许多企业、同行、学生的极有价值的宝贵建议,结合作者对ERP系统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全面系统地讲述了ERP系统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实施方法和关键技术。本书的主要特色是内容全面、布局合理和思路清晰。
第一,从内容上来看,本书内容全面。不仅全面介绍了ERP系统的基本原理,而且详细介绍了ERP系统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从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到生产作业计划、采购作业计划,从ERP系统的行业标准到典型的ERP产品功能,从ERP系统实施团队的角色分析到企业资源编码技术的详细描述,都进行了全面、系统、细致的讲解。
第二,从布局来看,本书结构合理。第1章主要介绍ERP系统的基本概念、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第2章重点介绍ERP系统基础数据的内容和特点。第3~7章主要介绍ERP系统的核心计划内容。第8章则从战略的角度研究ERP系统应该具备的功能。第9章从实施的角度客观评价ERP系统实施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第10~15章深入研究了ERP系统实施的方法和技术。附录收录了常用的ERP系统术语的中英文对照表,并对这些术语进行了简练描述。
第三,从逻辑来看,本书思路清晰。每章开头都有一个案例研究,该案例与本章将要介绍的内容有一定的关联性,并且案例本身的内容和案例末尾处的问题有助于引起读者阅读和研究的兴趣。正文中始终以飞龙自行车制造公司为示例对象,穿插了许多与ERP系统相关的知识、提示、观点和经验等,目的是帮助读者系统完整地学习和理解本章的ERP知识。每一章章末有总结和思考练习,这些内容有助于读者检查对本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本书的读者对象包括高等院校中讲授和学习ERP系统原理和实施课程的教师和学生;对于各种ERP系统培训班的学员和讲师来说,本书可以作为他们的培训教材;对于企业中对ERP系统有浓厚兴趣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来说,本书可以作为他们了解ERP系统原理和实施过程的必备资料;对于从事ERP系统实施工作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来说,本书可以作为他们编制实施计划,解决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技术资料;本书还可以作为从事企业信息化研究的各类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除封面署名的作者外,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还有陈笑、曹小震、高娟妮、洪妍、孔祥亮、杜思明、熊晓磊、曹汉鸣、方峻、李小凤、曹晓松、蒋晓冬、邱培强、王铁男、王振航、杨延博、袁博、张成海、张立森等。由于作者水平所限,本书难免有不足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我们的邮箱是huchenhao@263.net,电话是010-62796045。
本书对应的电子课件可以到http://www.tupwk.com.cn网站下载。
编者
2017年2月
我是一名专注于企业战略规划的顾问,经常需要为客户提供关于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建议。《ERP系统原理与实施(第五版)》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案例。书中对ERP系统如何支撑企业战略的实现,有着深刻的阐述。它不仅仅是将ERP视为一个 IT 系统,更是将其视为一个驱动企业变革、提升竞争力的战略工具。我非常欣赏书中对“核心业务流程重组(BPR)”与ERP系统之间关系的分析。ERP的实施,往往伴随着对现有业务流程的审视和优化,甚至是对整个业务模式的革新。 书中关于“信息安全”和“数据治理”的部分,也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视。在数字化时代,数据就是企业的生命线,如何保护这些数据的安全、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是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这本书详细介绍了ERP系统中涉及到的各种安全机制,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数据治理策略,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价值。此外,书中对“移动化ERP”和“云计算ERP”等新趋势的探讨,也让我看到了ERP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些新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降低ERP的实施门槛,提升其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作为一名战略顾问,能够深入理解这些前沿技术,并将其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将是未来工作的重点。
评分读完《ERP系统原理与实施(第五版)》,我最大的感受是,ERP系统并不仅仅是一个“软件”,它更是一种“管理思想”和“工作模式”。书中对ERP系统如何支撑企业进行“流程优化”和“精细化管理”的阐述,让我对ERP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仅仅是自动化一些手工操作,而是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流程,来提升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成本核算”和“利润分析”的章节非常感兴趣。通过ERP系统,企业可以更加精准地核算产品成本,分析不同业务的利润贡献,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书中还提到了“绩效管理”与ERP系统的结合。ERP系统能够收集大量的业务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用来衡量员工和部门的工作绩效,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提供客观依据。我理解了,一个成功的ERP系统,能够帮助企业从“经验管理”走向“数据驱动管理”,从而提升企业的决策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视野,让我看到了ERP系统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它如何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
评分作为一名刚刚接触ERP理论的学生,我对于《ERP系统原理与实施(第五版)》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一次全面而深刻的认知升级。在此之前,我对ERP的理解仅限于“一个管理软件”,大概知道它能管理公司的方方面面。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仅仅是介绍一个软件的功能,更是从管理的哲学层面,剖析了ERP系统产生的背景、核心理念以及它如何重塑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我非常喜欢书中对“企业资源”这个概念的阐述,它不仅仅指代物料、资金、人力这些有形资产,更包括了信息、知识、能力等无形资产,而ERP正是实现对这些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和优化的关键。 书中对不同行业ERP应用的分析,更是让我大开眼界。我原本以为ERP就是一个通用的框架,但读完之后才了解到,不同行业,如制造业、零售业、服务业等,在ERP系统的需求和侧重点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比如,制造业更注重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MRP)、车间管理等,而零售业则更侧重库存管理、POS集成、客户关系管理(CRM)等。这种细致的行业区分,让我对ERP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有了更深的理解。此外,书中关于“项目实施”的章节,详细地介绍了实施ERP系统所需要经历的各个阶段,从前期的需求调研、供应商选择,到中期的系统配置、二次开发,再到后期的用户培训、上线切换以及上线后的支持,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充满了挑战但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我尤其对书中提到的“踢皮球”现象,即项目组成员之间相互推诿责任的讨论,感触颇深,这让我明白,成功的ERP实施不仅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更需要高效的团队协作和明确的责任分工。
评分作为一名在供应链领域工作多年的专业人士,《ERP系统原理与实施(第五版)》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更加宏观和系统性的视角来审视我们日常的工作。书中对“供应链管理”模块的深入剖析,让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ERP系统在整合端到端供应链信息方面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它不仅仅是管理企业内部的库存和物流,更是通过与供应商、客户的系统对接,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协同运作。 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需求预测”和“订单管理”的章节。准确的需求预测是优化库存、降低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基础,而高效的订单管理则是保证订单能够及时、准确地交付的关键。ERP系统通过整合销售、库存、生产等信息,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更加精准的需求预测,并自动化处理订单,从而极大地提升了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效率。这本书让我认识到,ERP系统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是实现高效、敏捷、协同的现代化供应链管理的基石。
评分我是一名长期在传统制造业一线工作的工程师,对我们这种以生产为核心的企业来说,ERP系统就像是整个工厂的“大脑”。过去,我们的信息传递主要依靠纸质单据和口头沟通,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自从公司引进了ERP系统,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效率”。《ERP系统原理与实施(第五版)》这本书,让我对这个“大脑”的运作原理有了更透彻的理解。书中关于生产制造模块的讲解,对我来说是“干货满满”。它详细介绍了如何从主生产计划(MPS)开始,层层分解到物料需求计划(MRP),再到能力需求计划(CRP),以及车间作业管理(WMS)和质量管理(QMS)等。 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库存管理”的部分。在实际工作中,库存积压和缺货是我们经常面临的问题,直接影响到生产进度和客户满意度。这本书详细阐述了不同库存策略的优劣,以及ERP系统如何通过实时跟踪库存量、预测需求,来帮助我们优化库存水平,降低成本。此外,书中关于“供应链管理”的章节,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关注企业内部的生产和销售,更是将目光投向了整个价值链,包括供应商、分销商、客户等。了解ERP系统如何整合这些外部信息,实现端到端的可见性和协同,对于提升我们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至关重要。书中提到的“准时制生产(JIT)”和“精益生产”理念,也让我看到了ERP系统在支撑这些先进制造模式上的关键作用。
评分《ERP系统原理与实施(第五版)》这本书,坦白讲,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的。当时我所在的部门正在经历一次大规模的系统升级,从一个老旧的、耦合度极高的系统转向一个全新的、模块化的ERP平台。作为一名普通的使用者,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混乱”。业务流程被打断,数据迁移出现各种问题,用户培训也显得捉襟见肘,每天都被各种报错和疑问淹没。那段时间,我几乎到了抓耳挠腮的地步,迫切地想要了解这个“幕后推手”——ERP系统——到底是怎么运作的,为什么它会让我们的工作变得如此艰难,又该如何才能让它真正服务于我们。 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我当时迷雾中的一束光。虽然我不是技术专家,但书中深入浅出的讲解,从最基础的ERP概念讲起,比如它为什么会出现,解决了企业管理的哪些痛点,到各个核心模块(如财务、人力资源、供应链、生产制造)的功能和相互关系,都给我带来了豁然开朗的感觉。我尤其欣赏书中对“集成化”和“一体化”的强调,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ERP能够改变企业运作模式,因为它打破了信息孤岛,实现了数据的实时共享和流程的无缝衔接。书中还花了相当大的篇幅讲述了ERP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从项目规划、需求分析、系统选型,到数据迁移、用户培训、上线切换,以及上线后的优化和持续改进,这些都让我感到非常贴切。特别是关于“变更管理”的部分,让我深刻认识到,技术本身只是工具,人的接受度和适应性才是成功的关键。书中的案例分析也非常生动,让我能够对照自己的工作场景,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评分《ERP系统原理与实施(第五版)》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企业内部运作的绝佳窗口。书中对“人力资源管理(HRM)”模块的阐述,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ERP系统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不仅仅是薪资计算和考勤管理,更包括了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职业发展等各个方面。它能够帮助企业建立一个完善的人才管理体系,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为员工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平台。 我特别对书中关于“绩效管理”与“薪酬体系”的关联性讨论很感兴趣。ERP系统能够收集到员工的各项工作数据,这些数据可以作为绩效评估的重要依据,从而实现更加公平、客观的绩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薪酬挂钩,激励员工不断提升工作表现。这本书让我认识到,ERP系统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帮助企业构建一个人性化、高效化的人才管理体系,从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评分最近我一直在思考,我们这个中小企业,要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提升管理效率。在了解了市面上的一些管理工具后,我将目光锁定在了ERP系统。《ERP系统原理与实施(第五版)》这本书,给我提供了非常系统和全面的视角。在我看来,这本书最宝贵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非常接地气地探讨了ERP系统在实际落地过程中的种种细节。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系统选型”的建议印象深刻。在中小企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预算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选择最适合的ERP产品,而不是盲目追求功能全面、价格高昂的系统,这一点至关重要。 书中对于“实施团队的构建”和“用户培训”的篇幅,也让我看到了成功实施ERP的关键因素。很多时候,技术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但人的问题,比如员工的抵触情绪、缺乏培训导致的使用障碍,往往是导致项目失败的“罪魁祸首”。这本书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方法,比如如何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如何让员工参与到需求定义的过程中,以及如何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我还对书中关于“成本控制”和“投资回报分析(ROI)”的讨论很感兴趣。对于中小企业来说,ERP的投入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如何进行有效的成本核算,如何评估ERP系统带来的实际效益,这本书都给出了指导性的建议。它让我明白,ERP不是一次性的投入,而是一个持续优化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评估和调整,以实现最大的价值。
评分在我看来,《ERP系统原理与实施(第五版)》这本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它不仅仅是讲解ERP的某个方面,而是将ERP从概念、原理,到实施、应用,再到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全方位的覆盖。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企业信息架构”的介绍,它让我明白了ERP系统是如何在一个企业内部构建起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连接各个业务部门,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书中对于“数据流”的详细描述,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一个业务指令是如何在ERP系统中流转,最终影响到各个相关部门的。 书中关于“用户界面设计”和“用户体验”的讨论,虽然篇幅不是最多的,但对我来说却非常有启发。毕竟,再强大的系统,如果用户难以理解和使用,那也只是摆设。这本书强调了用户友好界面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流程设计和交互方式,来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我记得书中提到过一个观点,即“ERP系统的成功,最终取决于人的成功”。这句话让我深刻体会到,在ERP的实施过程中,除了技术层面的考量,更需要关注人的因素,包括用户的接受度、培训的有效性以及变革的管理。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更加完整和深入的ERP知识体系。
评分从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即将步入职场,我对《ERP系统原理与实施(第五版)》这本书的阅读,充满了探索和期待。书中对“ERP系统的演进历程”的梳理,让我了解了ERP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管理模式的不断演进而逐渐成熟的。从最初的MRP,到ERP,再到如今的ERP II,甚至是企业资源规划与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更广泛的协同平台的融合,让我看到了这个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书中对“数据仓库”和“商业智能(BI)”的介绍,也让我对ERP系统的数据价值有了更深的理解。ERP系统不仅仅是数据的记录者,更应该是数据的分析者和价值的挖掘者。通过与数据仓库和BI工具的结合,ERP系统能够将海量的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帮助企业洞察市场趋势,识别经营风险,发现新的商机。这本书让我明白,学习ERP,不仅仅是学习一个技术,更是学习一种全局观和系统思维,这对于我未来在职场的发展至关重要。
评分书籍封面褶皱,还有破损
评分书不错
评分可以
评分公司的书
评分书籍封面褶皱,还有破损
评分公司的书
评分书不错
评分内容翔实,好书!
评分可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