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鸟类图谱 亚洲鸟类

世界鸟类图谱 亚洲鸟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约翰·古尔德 著
图书标签:
  • 鸟类
  • 亚洲
  • 图谱
  • 动物
  • 自然
  • 科普
  • 鸟类学
  • 观鸟
  • 野生动物
  • 生物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233200
版次:1
商品编码:12153622
包装:软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奥杜邦之后伟大的鸟类学家
  伦敦动物学学会首任会长
  澳大利亚鸟类学研究之父
  精美的鸟类图谱,历时33年才完成出版
  生动的20万字观察笔记,国内首次中文迻译
  真正将你带入荒野户外,自然科学从这里起始
  古尔德的鸟类学图解共计2999幅,都是被高度珍视的艺术作品
  古尔德对达尔文雀的分类研究直接启发并丰富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论
  以他命名的“古尔德联合会”是澳大利亚著名的环境组织,1976年他的头像被印在澳大利亚的邮票上

内容简介

  本书的最大特点是,除收录了古尔德《亚洲鸟类》当中的鸟类图谱之外,还首次引进翻译了原书当中的20余万字的观察笔记。阅读时,除了欣赏到精妙绝伦的鸟类彩图之外,还能欣赏到古尔德观察入微的细致描写,鸟类的生活习性、迁徙路线、繁殖特点、被羽的具体特征等等,再辅以鸟类的中文名、英文名、学名以及生态类群、科、属、种名称等详尽资料,让鸟类图谱升级变成一本深入了解鸟类知识,学习自然观察的伟大工具书,既适合带到户外亲身体验,也能够把你带到令人神往的荒野户外。

作者简介

  约翰·古尔德(John James,1804—1881),英国鸟类学家、插图艺术家和出版家。
  古尔德的父亲是英国温莎城堡的园丁主管。14岁左右,古尔德就开始跟着他的父亲工作,这使他有机会观察到在自然栖息地生活的诸多鸟类,还学习了剥制动物标本的技术。1827年,古尔德被聘为伦敦动物学学会的动物标本剥制师。
  1830年,古尔德写下了他的第一卷对开插画书《一百种喜马拉雅山脉鸟类》,为该书手绘了80幅草图,由他的妻子伊丽莎白转刻为石版画,并配有威格斯撰写的文字,体现了全面、准确的描绘。
  1838年后,与其妻一同前往澳大利亚,在当地发现并命名了诸多新物种。因为找不到出版商帮自己出版图册,古尔德决定自行出版——他受人称赞的作品、八卷本的《澳洲鸟类》便由此诞生。接着,古尔德又开始编写《欧洲鸟类》《亚洲鸟类》等著作,这些作品为他赢得了更大的世界声誉和财富。
  《欧洲鸟类》出版之后,拥有该书副本的格拉斯哥大学称古尔德为“奥杜邦之后伟大的鸟类学家”。《亚洲鸟类》自1850年问世后,出版时间长达33年。古尔德去世后,英国动物学家理查德·鲍德尔·夏普继续完成其未竟之事业。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Ø 西方出版界在博物艺术方面比中国先走了几百年:奥杜邦父子的画作早已是西方艺术收藏界的珍品,我们应急起追赶。我希望这套新书的出版能唤起许多读者,尤其青年读者们的兴趣。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杨振宁

Ø 鸟兽虫鱼是人类的朋友,亦是科学艺术灵感的源泉。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莫言

Ø 许多西方博物学家在我们看来有着天真的“傻劲儿”,一生专注于自己所喜欢的花草鸟兽,不惜为此耗尽精力和钱财。我们并不想鼓动所有人都这般生活,但想提醒部分年轻人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西方博物学无疑展现了多样性,可以丰富我们的认知、审美和生活。  

——北京大学教授 刘华杰


Ø 随着人类不断地开发使用自然界,许许多多的动物物种将会逐渐地从很多适宜的栖息地上消失,被迫退到人迹罕至的地方。我们或许可以预测到,非洲广袤的平原将会是它们寻找生存和栖息机会的避难所。直到最后,或许和渡渡鸟一样,很多物种也将会灭绝,留下遗迹,任我们带着百般的好奇和遗憾去调查。 ——《亚洲鸟类》《欧洲鸟类》《澳洲鸟类》作者 约翰?古尔德


目录

亚洲鸟类目录
前言 / 1
序言 / 2
卷一 猛禽和攀禽
黑兀鹫 / 3
游隼南方亚种 / 6
猎隼 / 9
地中海隼 / 12
阿穆尔隼 / 15
苏拉蛇雕 / 17
马来鹰雕 / 19
印度领角鸮 / 21
草鸮 / 24
棕雨燕 / 27
凤头树燕 / 29
金腰燕欧亚亚种 / 31
蓝喉蜂虎 / 34
白胸翡翠亚种 / 37
横斑翠鸟 / 39
普通翠鸟亚种 / 41
棕胸佛法僧亚种 / 44
戴胜印度亚种 / 47
红腰咬鹃 / 50
卷二 鸣禽(Ⅰ)
卷三 鸣禽(Ⅱ)
卷四 鸣禽(Ⅲ)
卷五 鸣禽(Ⅳ)
卷六 攀禽和陆禽
卷七 陆禽、涉禽和游禽
岩林鹑 / 275
蓝胸鹑 / 27
白鹇印度亚种 / 279
蓝鹇 / 281
白鹇 / 283
彩雉 / 285
红腹锦鸡 / 288
白腹锦鸡 / 290
蓝马鸡 / 292
里海雪鸡 / 295
白冠长尾雉 / 297

精彩书摘

  蓝马鸡(图见本书封面)
  英文名 Blue Eared-pheasant 拉丁文名 Crossoptilon auritum
  陆禽/鸡形目/雉科/马鸡属
  知晓这一精致物种的存在可以说是我们在中国的一大收获。从前我们几乎对这一鸟类一无所知,但是现在我们明确地知道它们栖息在北京附近的地区。这种鸟儿常常在中国北方地区的市场中作为一种食材来出售,甚至连俄国的自然学家们在得知了这一点后都会吃惊不已;因为我相信直到 5年前,著名的圣彼得堡博物馆以及那些柏林、莱顿和巴黎的博物馆中都没有一只完美的蓝马鸡样本,而如今所有这些博物馆中都收藏了来自中国北方或欧洲动物园中的样本。我猜只有少数的欧洲动物园中没有活的蓝马鸡样本。
  这种鸟儿的性情十分温和,在圈养时也会自由地繁殖,在这一点上它们与普通的家禽很相似。在摄政公园的动物学会花园中,蓝马鸡或是以半驯化的状态占据鸟舍四处走动,或是离开围栏栖息在花园中的高大树木上。斯克莱特博士慷慨地提供与我下面的笔记,这段内容与上面的论述完全相符。
  “这个动物学会第一次获得的活蓝马鸡是两只雄鸟,是 1866年索兰先生从北京带回来的。他于当年的 7月 15日将这两只鸟儿赠送给了动物学会。在之后的 11月 10日,我们又购买了两只雌鸟,这两只雌鸟在之前的夏天还繁殖过。我们的两对蓝马鸡在第一个春天开始配对繁殖。 1867年 5月 26日,第一窝 6只幼鸟被成功地孵化了出来; 6月 4日第二窝 9只幼鸟也孵化成功了。第二年( 1868年),同样又有两窝幼鸟孵化出世,一窝出生于 5月 21日,有 10只,另一窝出生于 6月 13日,有 8只幼鸟。这里的孵化工作以及大部分舶来的雉鸡的孵化工作都是由家养的母鸡来完成的。我们目前非常缺少这一物种的雄鸟,但是雌鸟多的可以拿来出售,价格较为便宜, 15英镑一只。我们当时购买两只雌鸟的价格是 50英镑一只。显然在过去的 3年里欧洲储存的这一物种的数量已经大幅度增加了。”
  阿曼德·大卫是一位在北京的法国传教士,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应当感谢他赠予的蓝马鸡样本。他“于 1863年 7月在高山的北部山谷中见到了这一珍稀鸟类,那里距离北京城西约有 84千米远。雌鸟与雄鸟的差别仅仅在于体型略小一些,有骨距,但是骨距不成熟,婚羽和冬装完全一样。这些鸟儿被捕获并放进鸟舍中后会变得十分温和、乐于亲近人类。它们的鸣声多变,与普通家禽的鸣声十分相似。它们小群一起栖息在高山上树木最茂密的地方。 7月份被捕射的 3只样本的胃中充满了金雀花的叶子,而在冬季捕获的鸟儿胃部则有坚果、各种果核、艾属植物的叶子、蕨类植物。不过更多的还是兰科植物的根茎和其他的多汁植物、甲虫、蠕虫和毛毛虫。在我捕杀上面提到的 3只成年鸟儿时,那里当时还有 4只老年鸟儿和 15只幼鸟,它们都在同一片田野中觅食。这难道是两个家庭吗?它们可以稳稳地栖坐,栖坐时会和普通的家禽一样高翘起尾羽”。
  ……

前言/序言

  在过去的 30年里,我们一直试图简洁地描绘出亚洲鸟类史的全貌。但这件事对我们来说并不容易。不过许多优秀的鸟类学家为我们铺平了道路。他们致力于东方鸟类的研究,带我们回到了 1850年。那时古尔德先生刚刚开始编写当前这部关于亚洲鸟类的著作。 1850年,鸟类学的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始,《鹮——国际鸟类学期刊》(Ibis)还没有开始发行,策划和发行一本完全关注于印度鸟类学的杂志这样的事甚至是连做梦也想不到的。
  古尔德先生出版了他的插图作品《一百种喜马拉雅山脉鸟类》(A Century of Birds from the Himalaya Mountains)。然而,就在人们认为绘制出 100种印度喜马拉雅地区的物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这一天之后,我们对喜马拉雅山脉地区鸟类的认识又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还要归功于霍奇森先生的努力。他是驻尼泊尔的英国公使,早在 1836年便开始发表文章。他的文章引起了自然学家们对那些栖息在尼泊尔山岭地区有趣动物的兴趣。 1843—1845年间,霍奇森先生将他规模庞大的标本收藏,连同整套由当地画家绘制的绘画手稿一起赠与了英国博物馆。这些画作的准确性和栩栩如生的细节都让人十分惊叹。 1844年,霍奇森先生为格雷先生《动物学杂集》中的尼泊尔鸟类做了完整的目录,其中包括上述提到的画作中的物种,也包括他收藏的丰富物种。 1849年,他再次将自己收集的动物标本赠送给了英国博物馆,同时也将自己的许多收藏慷慨地赠与了其他国家的博物馆。布莱斯先生( Edward Blyth)在《目录》中就曾提到霍奇森先生对加尔各答博物馆的慷慨捐赠。在回到印度时,他又将后来的收藏赠与了印度的博物馆;而在结束这一段定居时,他再度于 1859年将大量标本赠与英国博物馆。 1846年和 1863年,英国博物馆曾两度将霍奇森先生的捐赠目录公布于众。
  在开始写作《亚洲鸟类》之初,古尔德先生和大多数自然学家一样,根据政治上的边界线来划分这一大陆。我们必须要知道,在那些日子里,斯克莱特博士还没有发表他革命性的鸟类学研究理论,地球还没有被按照自然的生物地理区域来划分,华莱士先生也还没有向我们指出印度 —马来半岛(东洋区)和澳洲 —马来半岛(澳大拉西亚区)的分界线,而地中海 —波斯湾这一亚区域也还没有被鸟类学家们接受。
  因此我们需要知道,已故的古尔德先生开始他的工作时,他面对的是一片十分广大的区域。因此 33年的时间还不足以完成全部工作的 1/4,这就毫不奇怪了。《亚洲鸟类》描绘了巴勒斯坦以西、摩鹿加群岛以东地区的物种。显然鸟类学家在一年里发现的新物种要比古尔德先生每年在《亚洲鸟类》中发表的鸟类多得多。然而,每当本书的作者迅速地扫视一眼亚洲这片大陆包括的众多国家,估算自他开始这项庞大的工作以后人们对这一地区了解的增长,他一定不会觉得无趣。
  在此我们必须要提到的还有安德森博士第二次去云南时就动物学收获所写的著作。遗憾的是,这次旅行最远只到了云南省的边境。尽管逗留的时间短暂,安德森博士还是做了很多有趣的观察,他途经缅甸时同样也有不少收获。巴黎博物馆中有许多精致的越南南部的鸟类标本;针对这一地区的鸟类,迪罗德( Tiraud)博士也出版过一本很有用的鸟类目录。
  提起中国的鸟类,已故的领事斯温霍( Swinhoe)先生所做的杰出贡献一定不能被忽视。他笔下的许多文章都发表在了《鹮 ——国际鸟类学期刊》(Ibis)上;1863年和 1871年的《动物学会学报》还发布了两个完整的中国鸟类目录。然而, 1877年大卫神父和乌斯塔莱博士( Doctor Oustalet)出版了一本极为完善的中国鸟类书籍《中国鸟类》,这本书不仅包含了斯温霍先生的发现,同时也涵盖了大卫神父在中国以及普杰瓦尔斯基博士( Dr. Prjewalsky)在蒙古和中国西藏地区的发现。普杰瓦尔斯基博士所做的完整的鸟类学观察也被从俄语翻译了过来,发表在了已故的道森 ?罗利先生的《鸟类学杂集》中。
  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要尝试这样一项工作要远远容易得多,不过在广袤的印度土地上每年仍然有许多物种被发现,不断加深我们对亚洲鸟类的认识。如今,我们似乎又到了一段沉寂的时期,就像霍斯菲尔德先生和摩尔先生出版了《目录》以及杰顿先生出版了《印度鸟类》之后出现的沉寂一样。让我们期待在本书出版以后这一地区的鸟类学研究依然活跃吧——休姆先生帮助我们了解了许多印度鸟类,他一定不会停下手中的笔;戈德温 -奥斯汀上校在结束了关于软体动物的重要工作后,也会为我们写作孟加拉东北部鸟类的相关目录;沃德洛 ?拉姆塞先生也会发表特维德( Tweeddale)收藏目录 ;布兰福德先生从印度退休之后,也不会放弃向公众介绍地球上的这一部分地区的动物。
  理查德·鲍德尔·夏普


《环球鸟事:翔集》——一部关于我们星球上羽翼生灵的史诗 在广袤无垠的地球上,生命的脉搏以无数种形式跳动,而其中最令人心驰神往、最不可思议的存在,莫过于那些拥有翅膀的生灵——鸟类。它们翱翔于碧空之上,穿梭于密林之间,点缀着海岸线,栖息于荒漠之中,用它们独特的身姿、悦耳的歌喉,为这个世界谱写着一曲曲生命的赞歌。 《环球鸟事:翔集》并非一本简单的鸟类图鉴,也不是枯燥的学术论文。它是一次跨越陆地、海洋与天空的深度旅行,一次与亿万年演化搏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对话。本书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鸟类知识,从最熟悉的家燕到最神秘的雪鸮,从热带雨林中色彩斑斓的鹦鹉到极地冰原上坚韧的企鹅,无不以最生动、最细腻的笔触呈现在读者眼前。 一场视觉的盛宴:精雕细琢的插画与摄影 为了真实地呈现鸟类的美丽与多样性,《环球鸟事:翔集》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于视觉呈现。我们邀请了国际顶尖的鸟类插画家,他们以惊人的耐心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将每一种鸟类的羽毛纹理、体型特征、色彩变幻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这些插画不仅是科学意义上的精准记录,更是艺术品,它们捕捉了鸟类最动人的瞬间,展现了生命力的蓬勃。 与此同时,本书还收录了无数由资深鸟类摄影师在野外艰辛拍摄的珍贵照片。这些照片并非摆拍,而是真实的自然之境,记录了鸟类在自然栖息地中的生活状态:哺育雏鸟的温柔、争夺领地的搏斗、迁徙途中的壮丽、捕食瞬间的迅捷。透过镜头,我们得以窥见它们不为人知的真实世界,感受它们所面临的挑战与生存的智慧。每一张照片背后,都凝结着摄影师的汗水、坚持与对自然的敬畏。 一次知识的探索:跨越大陆的鸟类百科 《环球鸟事:翔集》的知识含量是毋庸置疑的。本书作者群由全球知名的鸟类学家、生态学家、行为学家组成,他们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宏大的鸟类世界地图。 地理分布与栖息地: 从高耸入云的山巅到深邃幽暗的洞穴,从广袤无垠的草原到危机四伏的湿地,本书详细介绍了不同鸟类所钟爱的家园。我们将带领读者一同探访非洲草原上的秃鹫,它们如何凭借敏锐的嗅觉找到腐肉;跟随南美洲亚马逊雨林中的巨嘴鸟,欣赏它们那奇特而巨大的喙;更会深入喜马拉雅山脉,了解高海拔地区的特有鸟类如何在严寒中生存。我们不仅仅是列举栖息地,更会深入分析地理环境如何塑造了这些鸟类的形态、习性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揭示“一方水土养一方鸟”的生态密码。 形态特征与演化: 鸟类的形态是漫长演化史的瑰宝。本书将细致解析不同鸟类在体型、羽毛、喙、爪等方面的独特性。例如,蜂鸟超乎寻常的心跳速率和悬停能力,它是如何从微小的身躯中爆发出如此惊人的能量?鸸鹋和鸵鸟等无飞行能力的鸟类,它们退化的翅膀又承载着怎样的演化故事?我们会探讨翅膀的结构如何适应不同的飞行方式——从老鹰的滑翔到燕子的急转,从信天翁的展翅远航到啄木鸟的垂直攀爬。每一处细微的形态差异,都可能蕴含着一段关于生存竞争、适应环境的传奇。 行为习性与社会结构: 鸟类的行为世界同样精彩纷呈。《环球鸟事:翔集》将深入剖析它们的生活细节:复杂的求偶仪式,比如天堂鸟那令人惊叹的舞蹈;精巧的筑巢技艺,从悬挂在树枝上的麻袋巢到地面挖掘的洞穴巢;严谨的育雏方式,亲鸟如何不辞辛劳地喂养后代,如何训练幼鸟独立;还有那些令人称奇的迁徙壮举,数千公里穿越大陆和海洋,它们是如何导航?又如何克服重重险阻?本书还会探讨鸟类社群的运作,不同物种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以及它们复杂的鸣声交流系统,揭示它们如何用声音构建一个无形的通讯网络。 生态位与环境影响: 每一只鸟都在其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书将深入探讨鸟类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它们作为捕食者或被捕食者的角色,以及它们对植物繁衍、昆虫控制等生态过程的贡献。例如,我们会分析信天翁在海洋生态中的重要性,它们如何清理海洋中的漂浮物;讨论某些鸟类传播种子的作用,它们如何帮助森林的更新与扩张;更会关注一些鸟类作为环境指示器的作用,它们数量的增减如何反映着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 一段人与鸟的深情对话:保护与未来的展望 《环球鸟事:翔集》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知识的书,更是一部关于责任与希望的宣言。在全球环境日益严峻的当下,许多鸟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栖息地的丧失、气候变化、非法捕猎以及环境污染,都在威胁着它们的未来。 本书将专题探讨这些严峻的现实,并通过大量生动的事例,展示人类在保护鸟类方面所做的努力。我们会介绍那些致力于鸟类保护的组织和科学家,他们如何监测鸟类种群、恢复栖息地、打击非法贸易。我们将讲述那些成功拯救濒危鸟类的故事,例如一度濒临灭绝的加州神鹫,如今在人们的努力下数量有所回升。 更重要的是,《环球鸟事:翔集》希望籍此唤醒读者内心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我们相信,了解是行动的起点。通过深入了解这些羽翼生灵的美丽、智慧与脆弱,人们将更能体会到保护它们的重要性。本书将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引导读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为鸟类保护贡献一份力量,例如参与观鸟活动、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选择环保产品等。 《环球鸟事:翔集》是一场知识的盛宴,一次心灵的洗礼。 它将带领您走进一个丰富多彩、充满生命活力的鸟类世界,让您在惊叹于它们神奇的生命力之余,也能深刻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无论您是资深的观鸟爱好者,还是初涉此领域的探索者,亦或只是对大自然充满好奇的读者,《环球鸟事:翔集》都将是您不可或缺的伴侣。 翻开《环球鸟事:翔集》,让您的视野超越地平线,让您的心灵随鸟儿一同翱翔。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让我们一起聆听这些来自天空的翅膀之歌,感受生命最纯粹的力量,并肩负起守护它们的责任。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对地球上所有羽翼生灵的承诺。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让我这个初学者都能轻松上手,而对资深研究者来说,其中的系统性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并非简单地按照字母顺序罗列鸟种,而是采用了科学的分类系统,从目、科到属,层层递进,让人对鸟类的演化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每介绍一个物种,都会附带详尽的文字描述,内容涵盖了它们的地理分布、栖息地偏好、行为习性,甚至包括了繁殖期的独特展示行为。我印象最深的是对一些迁徙路线的描述,配上了精美的地图,直观地展示了鸟类长途跋涉的壮观景象。而且,这本书在描述中大量引用了最新的鸟类学研究成果,确保了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这对于需要依赖权威参考资料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它的专业性毋庸置疑,但语言却并不晦涩难懂,作者显然花费了大量心血来平衡学术严谨与大众可读性之间的关系。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尤其体现在它对于野外记录的辅助作用上。我经常会带着它去郊外的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每当遇到难以辨认的鸟类时,它就成了我最可靠的“现场专家”。书中的信息卡片设计得非常巧妙,通常会用醒目的方式突出区分相似物种的关键特征,比如翼斑、尾羽的形状差异,或是叫声的特点(虽然文字描述叫声不如音频直观,但作者的描述也相当到位)。对比其他一些侧重于艺术或简单介绍的图册,这本书在信息的密度和分类的严谨性上占据了绝对优势。对于那些热衷于科学记录和数据收集的观鸟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物种分布图和命名依据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识别的工具,更像是一套完整的野外工作指南,指导读者如何更系统、更科学地进行鸟类观察与记录。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够系统性地梳理我对亚洲鸟类多样性的认知,而《世界鸟类图谱 亚洲鸟类》的表现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收录的鸟种数量之庞大,令人咋舌,几乎涵盖了亚洲大陆及周边岛屿的主要代表物种。更难得的是,它对于那些稀有、濒危或地区特有的“地标性”物种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例如,书中对喜马拉雅山脉和东南亚雨林中那些色彩斑斓、行踪隐秘的鸟类的介绍,配上的照片质量极高,让我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那些神秘的生态环境。我特别欣赏它在物种介绍中穿插的生态学小知识,比如不同鸟类在食物链中的作用、它们如何适应极端环境等等,这些内容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不再仅仅关注于“它长什么样”,而是更深入地思考“它如何生存”。这种全方位的知识构建,让阅读体验变得无比充实和有意义。

评分

这本《世界鸟类图谱 亚洲鸟类》真是一部令人惊叹的视觉盛宴!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它的,当时正想深入了解一下我们亚洲地区的鸟类生态,没想到它能给我带来如此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体验。首先,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就非常出色,纸张厚实,色彩还原度极高,每一页的插图都仿佛触手可及,细节丰富到令人难以置信。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物种的细节刻画,无论是羽毛的纹理、眼睛的神采,还是喙的形状,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这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作为一个业余观鸟爱好者,我常常在野外用望远镜观察,但总有些细节难以捕捉或辨认。这本书完美地弥补了这一空白,它提供了从不同角度拍摄或绘制的鸟类图像,甚至包括了幼鸟和不同季节羽色的变化,这对准确识别野外遇到的鸟类至关重要。

评分

书的瑕疵:①内部纸张明显裂痕

评分

精美的画面,丰富的知识,很好的书。

评分

精美的画面,丰富的知识,很好的书。

评分

图文并茂,质量也好,凑单更划算。

评分

③书壳边磨损

评分

大开本,有些意外惊喜,沉甸甸的比较厚重,活动时入手,超值

评分

非常好,包装的很精美,里面的图片也很清楚,孩子非常喜欢看!

评分

探秘地球,1摄影师深入到偏远荒无人烟的地带,历经五年,拍摄到了许多以前从未被人类所知的动物为生存而斗争的场景。

评分

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