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書林:國文趣味

昨日書林:國文趣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薑建邦 著
圖書標籤:
  • 國學
  • 傳統文化
  • 文學
  • 趣味閱讀
  • 中華文化
  • 經典
  • 文化
  • 教育
  • 啓濛
  • 閱讀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州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34866999
版次:1
商品編碼:12165799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5-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國文趣味》是令人三嘆的一本書。將國文的趣味講得如此耳目一新,引人入勝,竟是齣自半個世紀前一位中學教師之手,一嘆也。本書初版後近七十年來在大陸沒有再版,寂寂無聞,二嘆也。一位不該被遺忘的先生,其生平事跡如流星劃過夜空,瞭無痕跡,三嘆也。


作者簡介

  薑建邦,生平年不詳。曾在上海緝規中學(現上海市市東中學的前身)任國文教員。這所學校由曾國藩的外孫聶雲颱興建,是當時中學的佼佼者。最初幾任校長皆延請外國人,後來又有學者黃仲蘇、教育傢顧惠人等擔任此職。薑建邦後來皈依瞭基督教,除此書外,還著有《識字心理》《聖詩史話》等著作。


目錄

壹 漢字的趣味
你識多少字
漢字的趣味
聯語
字的建築

貳 文體的趣味
幾首奇特的詩
最愛讀的傳記
關於日記
書信的溫情
詞的特點──愁

叁 文人的趣味
文人怪癖
短命詩人
文人的齣身
文人興趣的變遷

肆 文章的趣味
三字妙句
山水文學
從《陳情錶》說起
文學裏的月亮
一個字的苦心

伍 讀書的趣味
書的可愛
讀書的樂趣
有效的讀書方法
工具書的運用
對於古書的態度

陸 作文的趣味
作文難,難在何處
材料的搜集
文章之心──情感
思想的泉源
作傢的倉庫──經驗
神秘的靈感
題目的趣味
文章的建築圖樣
最難寫的第一句
有意思寫不齣來
文章的修改
錯字、彆字的分析
寫作的環境
寫作的修養

精彩書摘

  《昨日書林:國文趣味》:
  慢慢地,我的書多起來瞭,裝滿瞭四個書架,放在小小的書室裏,倒也十分雅緻。其中的英文書籍尤其美觀,紅綠的書麵上燙著金色的字,新鮮悅目,成瞭一種房間的裝飾品。我記得有人這樣說:“室內無書,猶屋之無窗。”這話確是經驗之談。
  我們讀書的人,應當像木匠,傢裏藏著斧、鋸、鑿、刨;應當像石匠,屋裏藏著錘子、泥水器;應當像鐵匠,廠裏都是黑色的打鐵用具……讀書人的房子裏,應當藏著許多圖書。這是我們的招牌啊!
  我們為什麼喜歡書呢?這個問題,可以用英國主教柯理歐(Jeremy Collier)的話迴答。他說:“書是青年人的指導良師,是老年人的消遣妙品。在我們冷靜的時候,他陪伴我們,使我們忘記人生的痛苦,忘記我們的情感,使我們不幸的事件睡去,當我們感到生活枯燥乏味的時候,可以從那些去世的作傢那裏追求安慰。”
  從前埃及有一個皇帝,在他的圖書室上寫著“靈魂的藥品”幾個字。這個皇帝的確說齣瞭書的真正價值:書是醫治靈魂的藥品,它能醫治我們頭腦的貧弱。
  世界上的書,真是浩如煙海,不可勝數。其中有一《昨日書林:國文趣味》流布最廣,閱讀的人最多,那就是基督教的《聖經》(Holy Bible)。據人調查,這《昨日書林:國文趣味》每年可以賣齣三韆萬部,平均每天銷售八萬本。幾乎世界每個角落裏,都有《聖經》。據說《聖經》有一韆零五十八種版本,世界上再沒有一《昨日書林:國文趣味》可以和它的銷路比較瞭。
  ……

前言/序言

  自序

  這本《國文趣味》是我在幾個中學教國文時的補充教材。最初有的曾經油印,有的隻是口述,其中有幾篇也曾在幾個期刊裏發錶過。現在把它們集聚一起,成瞭這本書。

  中學生對於國文課,常覺枯燥無味。在課室裏,總是先生講,學生聽,兩方麵都沒滋味。有的學生乘教員不注意的時候,偷做彆的功課,或是打瞌睡。遇著嚴格一點的教師,也是眼在書上,心在外麵,不能把教師的話吸收進去。為瞭補救這些缺點,幾年來我教國文的時候,總是使它趣味化。不過這種趣味化,並不是隨意說笑,而是把一些有趣的資料,插進所學的教材裏麵,像鹽調和青菜一樣。有時叫他們聽,有時叫他們做,結果學生都感到極大的興趣。

  有的學生在課外閑談時對我說:“先生,你的比喻真多,我們聽瞭,很有趣味!”記得有一年在市立模範中學教初三的國文,暑假後迴來,學生知道瞭我不教他們這班,改教高二的一級瞭,初三學生很不滿意,推派代錶嚮校長請願,結果校長答應瞭他們,但高二的一級,聽說如此,也不滿意。校長弄得無法,隻好兩班國文都給我教瞭。直到現在,這些學生看見我,還常提起這一件“搶先生”的故事。

  還記得在滬江大學滬東公社主辦的職工夜校裏,教一班初中二的國文,起初隻有二十幾個人,他們聽得很得意,風聲傳開,學生漸來漸多,從二十幾人增至四十幾人,課室裏空地方都立滿瞭。後來改在大禮堂上課,不到一個星期,學生從二十幾個人增到一百二十幾人。這種情形使我對國文的教授更感興趣。

  這樣一麵教,一麵搜集材料,幾年來手頭已有活頁分類材料厚厚的好幾冊瞭。近一年來,抽暇將所有材料略加整理,在自己的課上利用作文時間,比較有規律地講過一遍,學生很感興趣,這本書就是這樣編成的。

  作者學識淺陋,錯誤處在所難免,望讀者指正。如本書能引起學生對國文的更大興趣,和補充國文教師一些有趣的教材,作者就引為滿足瞭。

  書成,承友人吳倬雲先生替我仔細校閱一遍,減少許多缺陷,謹緻謝意

  三十五年五月上海緝規中學



昨日書林:國文趣味 一、 編織古韻,點亮文心 《昨日書林:國文趣味》並非一本單純的國學教材,而是一部精心編織而成的時間長廊,邀請讀者穿越時空,步入古人智慧與情趣的璀璨星河。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將枯燥的國文知識,轉化為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一段段扣人心弦的描寫,一首首意境深遠的詩篇。我們試圖讓國文不再是冰冷的文字符號,而是鮮活的生命,是有溫度的情感,是古人遺留給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本書的主旨在於“趣味”,我們相信,學習國文的最高境界,便是沉浸其中,樂在其中。因此,我們摒棄瞭填鴨式的灌輸,而是通過引導、啓發、分享的方式,讓讀者在輕鬆愉悅的閱讀體驗中,自然而然地領悟國文的精髓。從字詞的源起,到文法的妙用,從詩詞的韻律,到散文的意境,每一個知識點都融入瞭精彩的故事,每一個概念都附帶著生動的例證。我們希望,當讀者閤上本書時,心中燃起的不再是對國文的畏懼,而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深熱愛,以及對知識本身的無限好奇。 二、 溯源流長,洞見智慧 本書的內容,如同一條清澈的溪流,蜿蜒流淌過中華文明的各個角落,擷取其中最閃耀的珍珠。我們深入探尋漢字的演變,從象形、指事、會意等基本造字法,到楷、行、草等書體的發展,讓讀者得以窺見古人如何用精妙的符號記錄下世界的萬象,以及他們的創造力與哲學思考。這些古老的文字,不僅僅是溝通的工具,更是承載著中華民族獨特思維方式和審美情趣的文化基因。 我們不僅僅關注孤立的字詞,更著眼於它們在語境中的生命力。本書會帶領讀者領略成語的博大精深,解釋那些耳熟能詳的成語背後,是如何承載著曆史的典故、哲人的智慧,以及生活中的哲理。從“胸有成竹”的畫師心境,到“愚公移山”的堅韌不拔,每一個成語都如同一個濃縮的寓言,教會我們為人處世的道理。 在語法層麵,我們避免使用晦澀難懂的術語,而是通過分析經典的文學片段,讓讀者直觀地感受到不同句式、詞語搭配所帶來的微妙差異和豐富錶現力。我們會揭示古人在遣詞造句上的匠心獨運,以及他們如何運用各種修辭手法,使文章增添光彩,情感更加飽滿。例如,通過解讀《詩經》的賦、比、興,我們會看到古人如何將自然的意象與內心的情感巧妙地融閤,創造齣含蓄而雋永的詩意。 三、 詩意盎然,情韻悠長 詩詞是中國文學的瑰寶,《昨日書林:國文趣味》自然不會錯過這片璀璨的星空。我們精選瞭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經典詩詞,從先秦的質樸,到唐宋的華麗,再到明清的婉約,為讀者呈現一幅幅壯麗的文學畫捲。我們不會止步於字麵意思的解讀,而是深入挖掘詩詞背後的創作背景、作者心境,以及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和人生感悟。 例如,在解讀李白的《靜夜思》時,我們不僅僅是解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字麵意思,還會探討詩人身處異鄉的孤寂,以及“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所觸動的那份普遍的人類情感。在賞析蘇軾的《水調歌頭》時,我們會品味“但願人長久,韆裏共嬋娟”的豁達與浪漫,理解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卻依然懷揣對美好未來的期盼。 除瞭詩歌,本書也同樣重視散文的魅力。我們會精選諸如《陋室銘》、《嶽陽樓記》、《桃花源記》等經典散文,引導讀者體會文章的結構之美,語言之雅,思想之深。我們會分析作者如何通過細膩的筆觸,描繪景物,抒發情懷,傳遞人生哲思。例如,在解讀《陋室銘》時,我們會體會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所體現齣的安貧樂道、自得其樂的精神境界,感受古人“寜靜緻遠”的生活態度。 四、 趣味盎然,學而有趣 《昨日書林:國文趣味》的“趣味”體現在方方麵麵,讓學習過程充滿驚喜與發現。 故事驅動的學習: 我們相信,故事是最好的老師。書中每一個知識點,都可能隱藏著一段引人入勝的故事。例如,在講解某個曆史典故時,我們會詳細敘述其來龍去脈,讓讀者仿佛親曆其境,在故事中自然而然地記住相關的知識。 遊戲化的互動: 為瞭增加學習的趣味性,本書設計瞭一些小遊戲、問答、謎語等互動環節。這些環節旨在激發讀者的思考,檢驗學習效果,並提供即時的成就感。例如,我們可以設計一些根據詞語特徵猜成語的遊戲,或者根據詩句意境猜作者的趣味挑戰。 圖文並茂的呈現: 為瞭讓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書中運用瞭大量的精美插圖,包括古代繪畫、文物圖片、字跡演變示意圖等。這些視覺元素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記憶內容,增強閱讀的吸引力。 生活化的聯係: 我們會盡量將古人的智慧和情感與當下的生活聯係起來。例如,從古人的詩詞中,我們可以找到麵對人生起伏的啓示;從古人的處世哲學中,我們可以汲取應對現代社會挑戰的智慧。 深入淺齣的講解: 盡管內容涉及國學,但本書的語言風格力求通俗易懂,避免使用過於專業的術語。對於一些必要的專業名詞,我們會給予清晰的解釋,確保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都能輕鬆理解。 五、 價值與意義 《昨日書林:國文趣味》不僅是一本關於國文的書,更是一扇通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窗口。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將能夠: 提升國文素養: 紮實掌握漢字、詞語、語法等基礎知識,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和文字錶達能力。 領略文化魅力: 深入瞭解中華民族悠久的曆史、燦爛的文化,感受古人的智慧、情操和審美。 涵養人文情懷: 在品味詩詞歌賦、感悟人生哲理的過程中,培養高雅的情趣,涵養深厚的人文情懷。 激發學習興趣: 以輕鬆有趣的方式學習國文,打破對傳統學習的刻闆印象,點燃對知識的無限熱情。 傳承民族精神: 學習古人的優秀品質,汲取中華民族的精神力量,為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注入活力。 《昨日書林:國文趣味》,願成為您在浩瀚書海中,一段段精彩的旅程,一次次愉悅的發現。讓我們一起,在昨日的書林中,尋找今日的靈感,點亮明日的文心。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簡直就是一場文字的盛宴。它融閤瞭古典的典雅與現代的通俗,使得內容的深度和可讀性達到瞭一個奇妙的平衡點。很多段落的句式結構變化多端,時而是短促有力的精闢總結,時而又是綿長婉約的鋪陳敘述,讀起來像是在欣賞一麯抑揚頓挫的古琴演奏,節奏感十足,絲毫沒有拖遝之感。我甚至會情不自禁地將一些精妙的句子摘抄下來,不是為瞭炫耀學問,而是因為那些句子本身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它展現齣一種對漢語錶達潛能的極緻探索——原來語言可以如此的精煉而富有張力。對於那些追求文字功底的寫作者而言,這本書簡直就是一本絕佳的範本,它無聲地示範瞭如何讓知識在優美的文字包裝下煥發齣耀眼的光芒。它不僅僅是“趣味”的展示,更是一次對“文”的精深禮贊。

評分

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沒有落入簡單羅列“冷知識”的俗套。許多介紹傳統文化的書,常常流於錶麵,堆砌一些奇聞異事來吸引眼球,但讀完後總覺得空虛。然而,《昨日書林:國文趣味》顯然是有著一條清晰的內在邏輯和深刻的文化關懷的。作者似乎在用一種溫柔而堅定的方式,重建現代人與傳統文本之間的情感連接。他沒有居高臨下地教導我們必須“熱愛”傳統,而是通過展示曆史的趣味性、人性的共通性,讓我們自然而然地被吸引進去。我感受到瞭那種深植於文字骨髓裏的生活智慧,那些關於人情世故的微妙拿捏,那些關於自然景色的詩意錶達,它們穿越瞭時空,依然能精準地擊中我們現代人內心深處的情感節點。它讓我們意識到,我們與古人的精神世界,其實比想象中要近得多。這種“相通感”,是這本書最寶貴的饋贈。

評分

坦白說,最初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我有點擔心內容會過於艱深晦澀,畢竟“國文趣味”四個字聽起來就帶著一絲學院派的嚴肅。然而,實際閱讀的體驗卻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好,引人入勝,完全沒有那種讓人打瞌睡的陳詞濫調。它巧妙地將那些看似高冷的古典文學知識,融入到一個個鮮活的小故事裏,讀起來輕鬆愉快,卻又迴味無窮。我特彆欣賞作者那種化繁為簡的能力,他總能用最平實的語言,解釋清楚那些曾經睏擾我的文化典故或文字的深層含義。每讀完一個章節,都會有種“原來如此”的滿足感。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真正做到瞭“寓教於樂”,讓原本可能讓人望而卻步的國學知識變得親切可感。它更像是一位博學的長者,帶著好奇心旺盛的後輩,漫步於知識的園林之中,指點著那些盛開的奇花異草。對於想要提升自身文化素養,又苦於沒有係統的學習方法的現代人來說,這無疑是一份絕佳的讀物。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和排版也值得稱贊。清爽的留白,恰到好處的字體選擇,都為閱讀體驗增色不少。在快節奏的數字信息洪流中,能捧起這樣一本紙質書,慢慢品味文字的韻律,本身就是一種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更深層次地講,它提供瞭一種難得的心靈棲息地。它所描繪的那些關於文字、關於審美的情境,似乎都在提醒我們,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還有一種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值得我們駐足。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探討某個詞語的演變時,所展現齣的那種近乎於考古學傢的嚴謹與浪漫。他不僅告訴你這個詞現在是什麼意思,更會追溯它的源頭,展示它在不同曆史時期所承載的不同情感重量。這種對時間維度的尊重,讓閱讀過程充滿瞭敬畏感。它不是快餐式的閱讀材料,而是一杯需要慢慢品啜的陳年佳釀,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感悟浮現。

評分

這本《昨日書林:國文趣味》真是讓人流連忘返,仿佛穿越迴瞭那個文風鼎盛的年代。書裏對古代文人墨客的逸聞趣事描摹得活靈活現,每一個故事都充滿瞭那個時代特有的雅緻與風骨。作者的筆觸細膩,仿佛能讓人聞到紙張泛黃的味道,感受到那份對文字的敬畏與熱愛。讀著這些看似尋常卻蘊含深意的往事,我常常會停下來,細細品味其中蘊含的文化底蘊。特彆是關於那些經典詩詞背後的創作心境,以前總覺得是高高在上的藝術,現在通過這些生動的敘述,纔明白原來偉大的作品都是源於真實的生活體驗和細膩的情感波動。那種感覺,就像是跟一位飽學之士圍爐夜話,聽他娓娓道來曆史的煙塵中那些被忽略的角落,讓人豁然開朗。這本書並非枯燥的學術整理,而是充滿瞭人情味和生活氣息,即便是對古文不太熟悉的讀者,也能被那些有趣的軼事所吸引,從而對中國傳統文化産生濃厚的興趣。它是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見古人精神世界的一角。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