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包括想北平;一些印象(节选);非正式的公园;趵突泉的欣赏;抬头见喜;还想着它;又是一年芳草绿;春风;小动物们;小动物们(鸽)续;何容何许人也;青岛与山大;英国人;我的几个房东;大明湖之春;东方学院;五月的青岛;吊济南;一封信;宗月大师;诗人;敬悼许地山先生等文章。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文学家,京派文学领袖,以小说、剧作、散文著称于世,有“人民艺术家”之称。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阵亡。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授。他创作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二马》《龙须沟》等大量文学作品。
想北平
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做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让我单摆浮搁地讲一套北平,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觉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南”字变个“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初载一九三六年六月十六日《宇宙风》第十九期
……
读一本好书,就像遇到一位老友,能够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和共鸣。最近我在朋友的推荐下,拿到了一本《想北平》。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了解具体内容,但单凭书名,就足以让我的思绪飘得很远。北平,一个在我心中有着特殊分量的词语,它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历史的沉淀。我总是觉得,这座城市有着太多太多的故事,隐藏在古老的城墙后面,流淌在蜿蜒的胡同深处。我常常在想,这本书会不会带领我走进那些曾经的四合院,听听老人们讲过去的故事?会不会描绘出昔日王府井的繁华,抑或是前门大街的热闹?我脑海中浮现出很多画面,可能是冬日里里外外透着热气的澡堂,可能是夏天傍晚在树荫下摇着蒲扇闲聊的老大爷,也可能是街头巷尾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我期待作者能够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的方式,将北平的“人情味”展现出来,那些接地气的琐碎,那些充满智慧的对话,那些辛勤耕耘的身影。这本书,仿佛是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勾起了我对那个年代,对那座城市,最朴实也最深切的怀念。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一次与历史的温柔邂逅。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想北平》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立刻被它吸引住,可能是因为我对于“北平”这个词汇的认知还比较片面,总觉得它代表着古老、遥远,甚至有些沉重。然而,当我翻开书的扉页,读到作者在引言中透露出的那些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时,我的兴趣被一下子点燃了。我开始思考,这座城市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能够让作者如此深情地去“想念”?它是不是像一个隐藏在繁华都市中的秘密花园,只有真正懂得的人才能体会到它的美妙?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将那些抽象的概念,比如历史、文化、人情,具象化成一个个鲜活的场景?我期待书中能够出现一些出人意料的视角,比如从一个挑夫的肩膀上,从一个卖糖葫芦的老太太的笑容里,去发现北平的另一面。我甚至在想,这本书会不会包含一些关于北平美食的描写?那些闻名遐迩的烤鸭,那些清淡可口的豆汁,还有那些街头巷尾不起眼但却让人回味无穷的小吃。我想象着,通过作者的文字,我能够尝到北平的味道,感受到北平的温度,甚至听到北平的心跳。这本书,在我看来,就像是一场未知的冒险,我迫不及待地想踏入其中,去探索那些隐藏在“北平”背后的无限可能。
评分这本书,名叫《想北平》,光是名字就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浓浓的眷恋,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探寻它背后的故事。我本身就是一个对历史和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人,而“北平”这两个字,更是自带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时间的沉淀。我很好奇,这本书会从一个什么样的角度来解读“想北平”?是会怀念过去的辉煌,还是会感叹岁月的变迁?我尤其期待作者能够捕捉到北平最真实、最细腻的情感,那些隐藏在日常琐碎中的温暖,那些在时光流转中不变的情怀。我设想,书中或许会描绘出一些我从未想象过的场景,比如在某个不起眼的胡同口,两位老人围坐在一起,静静地享受着午后的阳光,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痕迹,也写满了对这座城市深深的爱。又或者,在某个飘雪的冬夜,一家人围坐在温暖的炉火旁,谈论着家常,那份温馨与宁静,正是北平独有的味道。我想,这本书不仅仅是对一个城市的怀念,更是一种对生活方式的追溯,一种对过往美好的执着。它让我感受到,即使时过境迁,但那些关于北平的记忆,却永远鲜活地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如同窗边摇曳的竹影,又如同巷口传来的一缕炊烟,挥之不去,萦绕心头。
评分最近偶然翻到一本名为《想北平》的书,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细品读,但光是封面和序言就足以勾起我浓厚的兴趣。我一直对历史文化有着难以言喻的迷恋,而北平,这个承载着千年古韵的名字,更是常常在我脑海中浮现。我很好奇,这本书究竟会以怎样的笔触,描绘这座城市的过往与现在?是会聚焦于恢弘的皇家宫殿,还是会深入寻常百姓的市井生活?抑或是挖掘那些被岁月尘封的传奇故事?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展现北平独特的生活气息,那些老街巷的烟火味,茶馆里的评书声,以及在胡同深处飘散出的饺子香。我设想,作者或许会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那些熟悉的风景,比如故宫的红墙黄瓦,天坛的祈年殿,或者颐和园的昆明湖,但更吸引我的是,它会不会触及那些更具烟火气的角落,比如南锣鼓巷的摩肩接踵,或者五道营胡同的文艺复古?我想象着,翻开书页,仿佛就能穿越回那个年代,亲身感受北平人民的热情与智慧,他们的乐观与坚韧,以及他们在这座城市中留下的深深印记。这本书,在我心中已经成为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我迫不及待地想推开它,去探索那份属于北平的独特魅力,去感受那份久远而温暖的思念。
评分我最近拿到了一本叫做《想北平》的书,虽然我还没有时间深入阅读,但仅仅从它的名字和封面设计,我就已经能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氛围。我一直觉得“北平”这个名字自带一种诗意和怀旧感,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承载着一段历史,一种文化,甚至是一种生活态度。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人们为什么会“想”北平?这种“想”究竟包含了怎样的情感?是对于过去的留恋,还是对于某种生活方式的追寻?我脑海中构思出许多画面,或许书中会描绘出那些古老的城墙,巍峨的宫殿,当然,我更期待的是那些寻常百姓的生活场景,比如在某个午后,阳光洒在古朴的四合院里,孩子们在院子里嬉戏,而大人们则在树荫下谈天说地。或者,在熙攘的街市上,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一个有温度的北平,一个有故事的北平,一个让人们心生眷恋的北平。它可能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历史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情感的书,一本关于记忆的书。它像一封来自过去的信,让我迫不及待地想拆开,去看看信中的内容,去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牵挂。
评分正版图书!优惠力度大!值得购买!
评分收到收到收到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这次买了10多本,活动价格就是便宜。
评分京东图书用券很优惠,发货速度快,
评分正版图书!优惠力度大!值得购买!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一直在京东买书质量不错价格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