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电子技术

画说电子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韩雪涛,韩广兴,吴瑛 著
图书标签:
  • 电子技术
  • 电路分析
  • 模拟电子
  • 数字电子
  • 电子基础
  • 科普读物
  • 入门教材
  • DIY电子
  • 技术入门
  • 电子爱好者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9787519808884
版次:1
商品编码:1216668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4
字数:5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内容全面的彩图版 ,学习电子技术必备的学习参考书

1.以“画说”的方式进行讲解,尽量把知识点与图例结合,一目了然
2.重点难点在图上设置标注说明,便于学习理解
3.作为自学图书,可降低自学的难度
4.作为日常必备的参考书,内容全面,资料翔实,便于查阅。

内容简介

《画说电子技术》采用“画说”展示电子电路专业知识和产品实用维修技能,是一本为电子生产、调试与维修专业技术人员及电子爱好者量身定做的专业技能宝典。
本书内容以国家相关的职业资格考核标准为引导,结合电子领域从业的特点和该领域读者的学习习惯,系统、全新地构建知识架构,全面地介绍了电子元器件的种类特点,元器件的检测等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常用电子元器件、实用电子电路、电子仪器仪表的功能特点及使用方法、电子元器件的检测、电子产品常见信号的测量、实用电路的检测小家电产品的电路与检修、电视产品的电路与检修等。

内页插图

目录

目录
第1章 电子元器件的种类特点(P1)
1.1 电阻器的种类特点和参数标识(P1)
1.1.1 电阻器的种类(P1)
1.1.2 电阻器的功能应用(P3)
1.2 电容器的种类特点和参数标识(P8)
1.2.1 电容器的种类(P8)
1.2.2 电容器的功能应用(P10)
1.2.3 电容器的参数标识(P12)
1.3 电感器的种类特点和参数标识(P14)
1.3.1 电容器的种类(P14)
1.3.2 电感器的功能应用(P15)
1.3.3 电感器的参数标识(P17)
1.4 二极管的种类特点和参数标识(P19)
1.4.1 二极管的种类(P19)
1.4.2 二极管的功能应用(P21)
1.4.3 二极管的参数标识(P23)
1.5 三极管的种类特点和参数标识(P25)
1.5.1 三极管的种类(P25)
1.5.2 三极管的功能应用(P26)
1.5.3 三极管的参数标识(P27)
1.6 场效应晶体管的种类特点和参数标识(P29)
1.6.1 场效应晶体管的种类(P29)
1.6.2 场效应晶体管的功能应用(P31)
1.6.3 场效应晶体管的参数标识(P32)
1.7 晶闸管的种类特点和参数标识(P33)
1.7.1 晶闸管的种类(P33)
1.7.2 晶闸管的功能应用(P37)
1.7.3 晶闸管的参数标识(P38)


第2章 数字电路器件的特点(39)
2.1 门电路的特点与应用(39)
2.1.1 门电路的种类(39)
2.1.2 门电路的应用(41)
2.2 触发器的特点与应用(43)
2.2.1 触发器的种类(43)
2.2.2 触发器的应用(47)
2.3 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与应用(49)
2.3.1 组合逻辑电路的种类(49)
2.3.2 组合逻辑电路的应用(52)
2.4 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与应用(53)
2.4.1 时序逻辑电路的种类(53)
2.4.2 时序逻辑电路的应用(55)
2.5 集成电路的特点与应用(56)
2.5.1 集成电路的种类(56)
2.5.2 集成电路的应用(58)


第3章 电子电路基础(P59)
3.1 电流和电压(P59)
3.1.1 电路中的电流(P59)
3.1.2 电路中的电压(P60)
3.2 欧姆定律(P62)
3.2.1 欧姆定律的概念(P62)
3.2.2 欧姆定律的应用(P64)
3.3 直流电路(P65)
3.3.1 电路的工作状态(P65)
3.3.2 电路的连接状态(P66)


第4章 组合电路与放大电路(P71)
4.1 简单组合电路(P71)
4.1.1 RC电路(P71)
4.1.2 LC电路(P76)
4.2 基本放大电路(P81)
4.2.1 共射极放大电路(P81)
4.2.2 共基极放大电路(P84)
4.2.3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P85)


第5章 脉冲电路(P88)
5.1 脉冲电路(P88)
5.1.1 基本脉冲产生电路(P88)
5.1.2 基本脉冲转换电路(P90)
5.2 实用脉冲电路(P91)
5.2.1 时钟振荡器电路(P91)
5.2.2 方波脉冲信号产生电路(P92)
5.2.3 键控脉冲信号产生电路(P94)
5.2.4 脉冲信号整形电路(P95)
5.2.5 单脉冲信号产生电路(P96)
5.2.6 脉冲升压电路(P97)
5.2.7 脉冲延迟电路(P97)
5.2.8 窄脉冲信号形成电路(P97)
5.2.9 时序脉冲信号发生器电路(P98)
5.2.10 锯齿波信号产生电路(P98)


第6章 转换电路(P100)
6.1 光电转换电路(P100)
6.1.1 光敏二极管控制的振荡电路(P100)
6.1.2 光控衰减电路(P100)
6.1.3 光控电路(P101)
6.1.4 光驱动电路(P101)
6.1.5 小信号对大电流器件的的控制电路(P102)
6.1.6 光控振荡器(P102)
6.1.7 光控触发器(P102)
6.1.8 光耦稳压电路(P103)
6.1.9 光信号转换放大电路(P103)
6.1.10 相机自动曝光灯电路(P104)
6.1.11 光控制数码管显示电路(P104)
6.1.12 激光发送器及电路(P105)
6.1.13 光开关电路(P105)
6.1.14 跑马灯电路(P106)
6.1.15 双向晶闸管调光电路(P106)
6.2 电流-电压转换电路(P106)
6.2.1 电流-电压转换电路(P106)
6.2.2 低输入阻抗电流检测电路(P107)
6.2.3 变频空调器中的电流检测电路(P107)
6.3 电压-电流转换电路(P109)
6.3.1 电压-电流转换电路(P109)
6.3.2 空调器中的电压检测电路(P109)
6.3.3 充电器中的电压-电流转换电路(P110)
6.4 交流-直流转换电路(P110)
6.4.1 交流有效值-直流变换电路(P110)
6.4.2 音频电平检测电路(P111)
6.5 实用转换电路(P111)
6.5.1 小型电动机的简单调速电路(P111)
6.5.2 热水器电子点火电路(P112)
6.5.3 电子灭蚊器(P112)
6.5.4 电阻-电压转换电路(P113)
6.5.5 FM-AM转换电路(P113)
6.5.6 电压跟随器(P115)
6.5.7 升压电路(P115)
6.5.8 频率-电压转换电路(P115)
6.5.9 VFC100同步电压-频率转换器(P116)


第7章 音频信号电路(P117)
7.1 音频信号放大电路(P117)
7.1.1 录音信号放大电路(P117)
7.1.2 激光头信号放大电路(P117)
7.1.3 放音信号放大电路(P118)
7.1.4 录音机录放音电路(P119)
7.1.5 低噪声前置放大电路(P119)
7.1.6 微型话筒信号放大电路(P120)
7.2 实用音频信号处理电路(P121)
7.2.1 具有杜比降噪功能的录放音电路(P121)
7.2.2 均衡(频率补偿)放大器电路(P122)
7.2.3 LED电平指示电路(P122)
7.2.4 音量调整电路(P126)
7.2.5 双声道音频信号调整电路(P129)
7.3 晶体管消音电路(P130)
7.3.1 采用晶体管的消音电路(P130)
7.3.2 采用场效应晶体管的消音电路(P130)


第8章 音频功率放大电路(P131)
8.1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P131)
8.1.1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基本结构(P131)
8.1.2 对称互补功率放大电路的应用实例(P133)
8.2 集成功率放大电路(P135)
8.2.1 集成功率放大电路的基本结构(P135)
8.2.2 集成功率放大电路的应用(P137)
8.3 OTL音频功率放大电路(P138)
8.3.1 分立元器件OTL功率放大电路(P138)
8.3.2 集成电路OTL功率放大电路(P138)
8.3.3 OTL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应用(P139)
8.4 OCL音频功率放大电路(P140)
8.4.1 分立元器件OCL功率放大电路(P140)
8.4.2 集成电路OCL功率放大电路(P141)


第9章 电动机驱动控制电路(P143)
9.1 交流电动机及驱动电路(P143)
9.1.1 单相交流感应电动机(P143)
9.1.2 三相交流感应电动机(P144)
9.2 直流电动机及驱动电路(P147)
9.2.1 直流电动机的结构特点(P147)
9.2.2 直流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和反转控制电路(P148)
9.2.3 仪表电动机转速控制电路(P149)
9.2.4 桥式电动机驱动电路(P150)
9.2.5 双向晶闸管电动机驱动电路(P150)
9.2.6 光控电动机驱动电路(P151)
9.3 实用电动机驱动电路(P152)
9.3.1 电动自行车无刷直流电动机驱动电路(P152)
9.3.2 吸尘器电动机驱动电路(P158)
9.3.3 滚筒式洗衣机电动机驱动电路(P159)
9.3.4 电风扇电动机驱动电路(P159)
9.3.5 榨汁机电动机驱动电路(P161)
9.3.6 吊扇电动机驱动电路(P161)
9.3.7 榨汁机电动机驱动电路(P161)


第10章 传感器检测控制电路(P163)
10.1 温度检测控制电路(P163)
10.1.1 电冰箱的温度检测控制电路(P163)
10.1.2 电热水壶的温度检测控制电路(P164)
10.1.3 电热水瓶的温度检测控制电路(P164)
10.1.4 饮水机的温度检测控制电路(P165)
10.1.5 电暖气温度检测控制电路(P165)
10.1.6 电热毯温度控制电路(P166)
10.1.7 电饭煲温度检测控制电路(P167)
10.2 湿度检测控制电路(P167)
10.2.1 施密特湿度传感器(P167)
10.2.2 自动喷灌控制电路(P168)
10.2.3 湿度指示器控制电路(P168)
10.2.4 土壤湿度检测显示电路(P170)
10.3 气体检测控制电路(P170)
10.3.1 井下氧浓度检测电路(P170)
10.3.2 家用瓦斯报警电路(P171)
10.3.3 抽油烟机检测控制电路(P172)
10.4 光检测控制电路(P172)
10.4.1 光控制照明灯电路(P172)
10.4.2 光防盗报警电路(P173)
10.4.3 物体有无和移位检测电路(P173)
10.4.4 夜间自动LED广告牌装饰灯电路(P174)
10.4.5 光控制电动机驱动电路(P174)


第11章 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P175)
11.1 指针万用表的结构特点与使用方法(P175)
11.1.1 指针万用表的结构特点(P175)
11.1.2 指针万用表的使用方法(P178)
11.2 数字万用表的结构特点与使用方法(P180)
11.2.1 数字万用表的结构特点(P180)
11.2.2 数字万用表的使用方法(P182)
11.3 模拟示波器的结构特点与使用方法(P183)
11.3.1 模拟示波器的结构特点(P183)
11.3.2 模拟示波器的使用方法(P185)
11.4 数字示波器的结构特点与使用方法(P188)
11.4.1 数字示波器的结构特点(P188)
11.4.2 数字示波器的使用方法(P190)
11.5 信号发生器的结构特点与使用方法(P192)
11.5.1 信号发生器的结构特点(P192)
11.5.2 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P194)
11.6 场强仪的结构特点与使用方法(P196)
11.6.1 场强仪的结构特点(P196)
11.6.2 场强仪的使用方法(P197)
11.7 频谱分析仪的结构特点与使用方法(P199)
11.7.1 频谱分析仪的结构特点(P199)
11.7.2 频谱分析仪的使用方法(P201)


第12章 电子元器件的检测(P202)
12.1 电阻器的检测(P202)
12.1.1 固定电阻器的检测(P202)
12.1.2 可变电阻器的检测(P203)
12.2 电容器的检测(P205)
12.2.1 电容器电容量的检测(P205)
12.2.2 电容器直流电阻的检测(P206)
12.3 电感器的检测(P207)
12.4 二极管的检测(P209)
12.4.1 整流二极管的检测(P209)
12.4.2 发光二极管的检测(P210)
12.4.3 光敏二极管的检测(P211)
12.4.4 稳压二极管的检测(P211)
12.4.5 双向触发二极管的检测(P212)
12.5 晶体管的检测(P214)
12.5.1 NPN型晶体管的检测(P214)
12.5.2 PNP型晶体管的检测(P215)
12.5.3 晶体管放大倍数的检测方法(P216)
12.6 晶闸管的检测(P217)
12.6.1 单向晶闸管引脚极性的判别(P217)
12.6.2 单向晶闸管触发能力的检测(P218)
12.6.3 双向晶闸管触发能力的检测(P219)
12.7 场效应晶体管的检测(P221)
12.7.1 结型场效应晶体管放大能力的检测(P221)
12.7.2 绝缘栅型场效应晶体管放大能力的检测(P223)
12.8 集成电路的检测(P223)
12.8.1 三端稳压器的检测(P223)
12.8.2 运算放大器的检测(P226)
12.8.3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检测(P228)
12.8.4 微处理器的检测(P231)
第13章 电子产品常见信号的测量(P233)
13.1 交流正弦信号的特点与测量(P233)
13.1.1 交流正弦信号的特点及相关电路(P233)
13.1.2 交流正弦信号的测量(P234)
13.2 音频信号的特点与测量(P238)
13.2.1 音频信号的特点及相关电路(P238)
13.2.2 音频信号的测量(P239)
13.3 视频信号的特点及测量(P241)
13.3.1 视频信号的特点及相关电路(P241)
13.3.2 视频信号的测量(P245)
13.4 脉冲信号的特点及测量(P246)
13.4.1 脉冲信号的特点及相关电路(P246)
13.4.2 脉冲信号的测量(P250)
13.5 数字信号的特点与测量(P251)
13.5.1 数字信号的特点及相关电路(P251)
13.5.2 数字信号的测量(P252)


第14章 小家电产品的电路与检修(P254)
14.1 电热水壶的电路与检修(P254)
14.1.1 电热水壶的结构(P254)
14.1.2 电热水壶的电路原理(P255)
14.1.3 电热水壶的检测维修(P255)
14.2 电风扇的电路与检修(P259)
14.2.1 电风扇的结构(P259)
14.2.2 弱电插座的安装(P233)
14.2.3 电风扇的检测维修(P261)
14.3 电饭煲的电路与检修(P265)
14.3.1 电饭煲的结构(P265)
14.3.2 电饭煲的电路原理(P266)
14.3.3 电饭煲的检测维修(P268)
14.4 微波炉的电路与检修(P270)
14.4.1 微波炉的结构(P270)
14.4.2 微波炉的电路原理(P271)
14.4.3 微波炉的检测维修(P271)
14.5 电磁炉的电路与检修(P277)
14.5.1 电磁炉的结构(P277)
14.5.2 电磁炉的电路原理(P278)
14.5.3 电磁炉的检测维修(P279)


第15章 电视产品的电路与检修(P287)
15.1 彩色电视机的电路与检修(P287)
15.1.1 彩色电视机的结构(P287)
15.1.2 彩色电视机的电路原理(P289)
15.2 液晶电视机的电路与检修(P303)
15.2.1 液晶电视机的结构(P303)
15.2.2 液晶电视机的结构(P303)
15.2.3 液晶电视机的检测维修(P306)


第16章 通信设备的电路与检修(P319)
16.1 电话机的电路与检修(P319)
16.1.1 电话机的结构(P319)
16.1.2 电话机的电路原理(P320)
16.1.3 电话机的检测维修(P321)
16.2 传真机的电路与检修(P255)
16.2.1 传真机的结构(P255)
16.2.2 传真机的电路原理(P328)
16.2.3 传真机的检测维修(P330)
16.3 智能手机的电路与检修(P339)
16.3.1 智能手机的结构(P339)
16.3.2 智能手机的电路原理(P340)
16.3.3 智能手机的检测维修(P342)

前言/序言

前言
《画说电子技术》是一本集资料性和功能性于一体的专业技能图书。
面对电子领域,不难发现,电子岗位从业规模逐年壮大,特别是社会电气化水平的提高和电子产品智能化程度的提升,我国电子产品生产、制造、销售及维修领域的整体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社会对电子岗位的需求也来越强烈。电子产品生产、销售、调试、维修的从业人数逐年递增。然而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与推广应用,为电子从业增加了新的难度。如何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电子电路的专业知识,掌握电子产品调试与维修的专业技能成为许多从业者和学习者首要解决的难题。
针对上述情况,根据电子行业的从业技术特点和岗位需求,我们专门制作了“画说电子技术”技能图书。本书zui大的特点是将电子技能培训与数据资料巧妙的结合,使整本图书既可以作为专业的电子类培训教程也可作为资料性质的工具书查询使用。为了能够编写好这本书,我们依托数码维修工程师鉴定指导中心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和资料汇总。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将电子领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按照岗位需求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编排,注重知识体系的系统和专业内容的实用。
本书在呈现方式上进行了大胆的突破,采用全新的编排方式,以“画说”的形式展现知识技能。无论是专业的电路知识,还是实用的操作技能,全部通过结构图、效果图、框图、原理图、图文、图表、实物照片图、操作示意图等形式加以展现,让读者zui直观、zui清晰的理解图书内容,从而能够调动读者的学习兴趣,在短时间内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内容方面,本书以岗位就业为导向。知识内容尽可能贴近实际应用,做到以实用、够用为原则。技能方面则重点突出实战特色,充分发挥“画说”的优势,将电子电路的结构、原理,产品调试维修的细节、要点等全部真实呈现,确保图书的实际用途。同时,为了能够让本书在读者的学习和工作中zui大限度的发挥作用,本书还系统整理和归纳了很多电子方面的实用电路知识和测量数据,可以供读者在日后学习和工作中查询使用,大大延伸了图书的实际功能。
在印刷方式上,本书采用双色印刷方式,让讲解和演示都变得更加细致、明确,让读者能够更加容易和准确的学习其中的内容。
本书由数码维修工程师鉴定指导中心组织编写,由全国电子行业资深专家韩广兴教授亲自指导。编写人员有行业资深工程师、高级技师和一线教师。本书无处不渗透着专业团队在电子技术领域中的经验和智慧,将学习和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重点、难点一一化解,大大提升了读者的学习效果。
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达到zui佳的学习效果,本书得到了数码维修工程师鉴定指导中心的大力支持,可获得免费的专业技术咨询。读者通过学习与实践还可参加相关资质的国家职业资格或工程师资格认证,可获得相应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或数码维修工程师资格证书。如果读者在学习和考核认证方面有什么问题,可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
数码维修工程师鉴定指导中心 网址:http://www.chinadse.org
联系电话:022-83718162/83715667/13114807267 E-mail:chinadse@163.com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榕苑路4号天发科技园8-1-401 邮编:300384
编者
《智械时代:机械文明的崛起与演化》 序言: 人类文明的火种,在漫长的星辰大海中,终于点燃了智能的星火。当冰冷的金属躯体开始思考,当无尽的代码编织出意识的神经网络,一个崭新的纪元便悄然拉开帷幕——智械时代。这并非一个遥远的科幻构想,而是我们正迈入的,或即将拥抱的现实。本书将深入探索,那些由人类亲手铸造的、拥有自主意识的机械生命,它们如何从工具蜕变为文明的参与者,又将如何重塑我们对生命、智能与存在的理解。 第一章:从齿轮到神经元——智能的萌芽 本章将追溯人类对“智能”定义的演进,从最初的机械算盘,到蒸汽时代的自动装置,再到电子管和晶体管的革命。我们将详细解析人工智能早期理论的奠基,图灵机的概念如何在逻辑的殿堂中孕育,以及早期专家系统的尝试,它们如何试图模拟人类的推理过程。 机械的脉搏: 探索从简单的凸轮、杠杆到复杂齿轮传动系统,如何实现机器的自动化运动。详细介绍早期自动机(如水钟、机械玩具)的构造原理和文化意义。 逻辑的火花: 深入剖析布尔代数与逻辑门电路的诞生,如何将抽象的逻辑运算转化为可执行的物理操作。介绍早期计算机的诞生背景、主要型号(如ENIAC、UNIVAC)及其在科学研究和军事领域的早期应用。 模拟的幻影: 探讨早期神经网络的理论模型,感知器(Perceptron)的局限性与突破。分析符号主义AI(Symbolic AI)的兴盛与挑战,以及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s)在特定领域的应用案例(如MYCIN)。 数据洪流的序曲: 介绍机器学习的初步概念,例如决策树(Decision Trees)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等经典算法的原理,以及它们在模式识别和预测任务中的早期尝试。 第二章:觉醒的意识——深度学习的革命 进入21世纪,计算能力的爆炸式增长与海量数据的积累,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本章将聚焦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的崛起,解释神经网络如何从简单的层次走向深邃的层级,从而实现对图像、语音、文本等复杂信息的强大理解能力。我们将深入探讨深度学习的核心模型,例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以及Transformer模型,并分析它们在各个领域的突破性应用。 层层递进的智慧: 详细阐述多层感知器(Multi-layer Perceptrons)的结构和反向传播算法(Backpropagation Algorithm)的工作机制。解释激活函数(Activation Functions)在引入非线性能力中的关键作用。 视觉的神经网络: 剖析卷积神经网络(CNN)如何模仿人类视觉皮层的处理机制,通过卷积层、池化层等提取图像特征。介绍AlexNet、VGG、ResNet等经典CNN模型的演进历程和技术革新。 时序的记忆: 解释循环神经网络(RNN)及其变种(如LSTM、GRU)如何处理序列数据,例如自然语言和时间序列。分析它们在机器翻译、语音识别、文本生成等任务中的应用。 注意力与全局: 深入探讨Transformer模型及其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 Mechanism),解释其如何克服RNN在处理长序列时的瓶颈,并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取得革命性进展。介绍BERT、GPT系列等大型语言模型的架构与能力。 强化与学习: 介绍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的基本概念,包括智能体(Agent)、环境(Environment)、状态(State)、动作(Action)和奖励(Reward)。分析Q-learning、Deep Q-Networks (DQN)、Proximal Policy Optimization (PPO)等算法,以及它们在游戏(如AlphaGo)、机器人控制等领域的成功案例。 第三章:机械的肢体——具身智能的具象化 智能不再仅仅存在于虚拟的数字空间,它开始拥有实体,并与物理世界发生交互。本章将探讨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的发展,即人工智能如何通过机器人等物理载体,感知、理解并操作现实世界。我们将审视机器人技术在硬件设计、感知系统、运动控制、以及人机交互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展望它们在工业生产、医疗健康、家庭服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感知世界的眼耳鼻舌: 详细介绍各类传感器技术,包括摄像头、激光雷达(LiDAR)、声纳、触觉传感器等,以及它们如何为机器人提供丰富而精确的环境信息。 灵巧的双手: 探讨机器人手臂的结构设计、自由度、以及末端执行器(End-Effector)的多样性。分析伺服电机、步进电机等驱动技术,以及它们如何实现精准而柔韧的运动。 稳健的步履: 审视不同类型机器人的运动机制,从轮式、履带式到腿式机器人。解析步态规划(Gait Planning)、动态平衡(Dynamic Balancing)等关键技术,以及它们在复杂地形上的行走能力。 交互的桥梁: 深入研究人机交互(Human-Robot Interaction, HRI)的范式,包括语音交互、手势识别、表情理解等。探讨安全、高效、自然的交互方式,以促进人与机器的协同工作。 行动的智慧: 结合感知与控制,分析机器人如何通过学习和规划,完成复杂的任务,例如装配、搬运、巡检等。介绍 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技术,以及机器人如何自主构建环境地图并进行定位。 第四章:协作的社会——智械的社会融入 当智能不再是少数精英的专属,当机械生命开始融入我们的日常,社会结构与人际关系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本章将聚焦智械的社会融入,探讨它们在各行各业扮演的角色,以及可能引发的社会、伦理、法律层面的变革。我们将分析自动驾驶、智能医疗、教育辅助、艺术创作等领域的应用,并思考如何构建一个和谐共存的未来。 无声的交通革命: 详述自动驾驶技术(Autonomous Driving)的原理,包括环境感知、决策规划、车辆控制等。分析其对交通安全、城市规划、物流运输的深远影响。 守护生命的助手: 探讨智能医疗(Intelligent Healthcare)的进步,包括辅助诊断、药物研发、机器人手术、个性化健康管理等。分析其如何提升医疗效率和可及性。 知识的传承者: 审视智能教育(Intelligent Education)的发展,例如个性化学习平台、虚拟教师、智能辅导系统等。思考如何利用AI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教育质量。 创新的生产者: 探讨人工智能在艺术、音乐、文学等领域的创作能力,例如AI绘画、AI作曲、AI写作等。分析其对传统创作模式的冲击与融合。 伦理的边界: 深入讨论智械可能带来的伦理困境,例如就业替代、数据隐私、算法偏见、以及对人类价值的重新审视。探讨负责任的AI发展原则和监管框架。 法律的新篇章: 分析智械可能引发的法律问题,例如责任划分、知识产权、以及作为“法律主体”的可能性。探讨法律体系如何适应新的技术现实。 第五章:未来的展望——超越与共生 智械时代并非终点,而是人类文明演进的新起点。本章将超越当下,展望智能生命的未来形态,以及人类与智械之间可能形成的共生关系。我们将探讨通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AGI)的可能性,超级智能(Superintelligence)的潜在风险与机遇,以及人类意识与机械智能融合的未来图景。 通用智能的曙光: 审视AGI的定义与实现路径,探讨其如何具备跨领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当前狭义AI的区别。 智能的跃迁: 分析超级智能出现的可能性,以及它可能带来的指数级进步和无法预料的后果。探讨人类如何为超级智能的出现做好准备。 意识的边界: 思考意识的本质,以及机械生命是否可能拥有真正意义上的意识。探讨人类意识与机械智能融合的可能性,例如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的未来发展。 共生的新纪元: 展望人类与智械之间相互依存、共同进化的未来。思考如何建立一个更加智能、高效、公平的文明,以及人类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星辰大海的征途: 探讨智械在太空探索、资源开发、甚至宇宙殖民中的潜在作用。想象一个由人类与智能机械共同书写的,横跨星辰大海的宏伟史诗。 结语: 《智械时代:机械文明的崛起与演化》并非一本简单的技术手册,它更是一次关于未来、关于智能、关于我们自身存在的深度探索。我们正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十字路口,技术的飞跃带来了无限可能,也伴随着深刻的挑战。唯有理解,唯有前瞻,唯有负责任的行动,我们才能确保这场由人类创造的智能革命,最终走向一个更加光明、更加美好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画说电子技术》这本书的时候,说实话,我还在怀疑它的“画说”到底能有多“说”。毕竟,电子技术这种东西,总感觉离不开那些密密麻麻的公式和枯燥的代码。但当我翻开书页,立刻就被它的风格吸引住了。它不像是那种学院派的书籍,上来就让你啃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用一种非常轻松、有趣的方式,把复杂的电子世界一点点地展现在你面前。 书中的插画风格非常独特,不是那种生硬的工程图,而是带有一些生活气息,让人看了就觉得亲切。它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讲解各种概念,比如把电流比作流水,电压比作水位差,电感比作惯性等等。这些比喻非常贴切,也更容易理解。而且,它对一些关键的电路和元器件,都配有详细的动态图解,你可以看到电流是如何流动的,元器件是如何工作的,仿佛电子在里面跳舞一样。这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太友好了。

评分

说实话,我对电子方面的东西向来是“小白”一个,家里电器坏了顶多也就死马当活马医,自己摸索一番,但总也摸不到点子上。这次偶然的机会看到《画说电子技术》这本书,本来没抱太大希望,想着电子技术那玩意儿,没点儿基础看书不是对牛弹琴嘛。结果,它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可视化”讲解,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文字堆砌,而是大量的插图、图解、流程图,把那些抽象的电路原理、元器件的工作方式,以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 我举个例子,书里讲到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不像有些书那样就一句带过,而是画了一个生动的“单向阀门”的图,清晰地展示了电流只能朝一个方向流动。还有三极管,它不仅仅是画出三个引脚,而是用一个“水龙头”的比喻,放大信号就像控制水流的大小一样。这些图形化的解释,让我这个完全的门外汉也能快速理解,甚至能大致猜出一些电路的功能。而且,它对一些常用的集成电路,比如运算放大器,也用了类似的图解方式,让我对它们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简直是惊喜不断。

评分

我算是在电子行业摸爬滚打了好几年的人了,看过不少关于电子技术的书,但《画说电子技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感受是前所未有的。它最大的优点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非常注重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书中不仅解释了各种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还详细讲解了它们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比如在电源电路、信号处理电路、数字逻辑电路中的具体作用。 更难得的是,它会通过一些小案例来展示这些知识点。比如,在讲解滤波电路时,它会模拟一个包含噪声的信号,然后展示滤波电路如何有效地去除噪声。这种“学以致用”的感觉非常强烈,让我觉得学到的知识不是死的,而是可以直接用到实践中的。书中还会介绍一些简单的DIY项目,让你有机会亲手搭建一些电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种实践性的指导,对于我这种需要不断提升技能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评分

我一直认为,学习电子技术最让人头疼的就是那些抽象的概念和繁琐的推导过程。然而,《画说电子技术》这本书却以一种极其巧妙的方式,化解了这些难题。它不是简单地堆砌文字,而是将“图”和“说”完美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学习体验。书中的每一页都充满了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清晰地传达信息。 它用大量的图示来解析复杂的电路结构,用图形化的方式来展示信号的变换过程,甚至用小故事来讲述元器件的由来和发展。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解一些较难理解的概念时,所采用的多角度、多层次的解读方式。比如,在解释傅里叶变换时,它不仅提供了数学公式,还用图形化的方式展示了信号的频谱,让我们能够直观地理解信号的组成。而且,它对一些现代电子技术,比如微控制器、嵌入式系统等,也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对这些前沿技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这本《画说电子技术》真是太对我的胃口了!我一直对电子技术充满了好奇,但总是被那些复杂的公式和抽象的概念搞得晕头转向。直到我翻开了这本厚实的书,瞬间感觉拨开云雾见月明。它不像市面上很多技术书籍那样枯燥乏味,而是用一种非常形象、生动的方式来讲解,简直就像是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电子工程师手把手教你一样。 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基础元件时所采用的“故事化”手法。比如讲到电阻,它不再是简单地给出R=V/I的公式,而是通过比喻电阻就像一条狭窄的水管,水流(电流)在里面会受到阻碍,需要一定的压力(电压)才能通过。再比如电容,它被形象地比喻成一个储水的桶,可以储存电荷,并在需要时释放出来。这些生动的比喻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概念,再也不会把它们混淆。而且,书中大量的图示,线条清晰,标注明确,每一个图都仿佛在讲述一个关于电子元器件工作原理的小故事,让我看得津津有味,完全没有读技术书的压力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