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食集+好物集(套装共2册)

好食集+好物集(套装共2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韩梅梅 著
图书标签:
  • 美食
  • 生活
  • 家居
  • 好物
  • 食谱
  • 烹饪
  • 实用
  • 品质生活
  • 礼盒
  • 套装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12169290
版次:1
商品编码:1216929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联合读创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纯质纸
套装数量:2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畅销书作家韩梅梅好食、好物推荐。

  2.50多种好食滋味,与它们的记忆。

  3..爱生活的人看了都会微笑,心领神会的私享之书

  4.将近100件好物,日常生活里最舒适的陪伴。

  5.从衣服、包包、鞋、饰品、护肤品,再到小家具,一个东西,有一个情分。

  6.改变生活,从珍惜一件好物开始。


内容简介

  白白的大米、嫩绿的蚕豆、红红的樱桃、呛辣的辣椒和令人在中毒之后可以看见想念之人的菌子……50多种美食好滋味,与它们的记忆,情深义重在字里行间缓缓渗透出来,阅读时,在心领神会之间会心一笑。

  尽管你消极沉默高傲好胜自负暴躁多疑敏感逆反贪婪自私冷漠自卑多愁固执散漫幼稚唠叨懒惰鲁莽健忘胆小虚荣……只要你爱吃蛋糕,你就坏不到哪里去!

  细细咀嚼一蔬一饭,你值得过更好的日子。

  近100件好物,日常生活里实在的陪伴。它们很普通,普通到根本不值得去炫耀。你和这个世界相处得怎么样,其实就看有些什么东西陪伴着你。

  本书是畅销书作家韩梅梅的小物集。倡导极简,惜物的生活。

  从初衷的美好相识,到逐渐习惯它的存在,再结尾沉淀下来的安稳。身边熙熙攘攘,人来人往。

  有一件好东西,你不用担心,它会走。


作者简介

  韩梅梅,

  畅销书作家

  出生于1981年。

  走过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情。我行我素,相信爱情。

  出版过《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系列,《遇见一些人,流泪》系列,《趁一切还来得及》《永远不要找别人要安全感》等书。


内页插图

目录

好食集:

1 米

6 蚕豆

11 樱桃

16 辣椒

22 小米辣牛肉

24 菌子

29 杏仁豆腐

35 柿子

38 火锅

47 臭鳜鱼

53 小笼包

57 奥利奥

60 百香果

63 冰粉

69 小锅米线

72 薄荷

78 蜂蜜

84 红油抄手

91 地三鲜

95 水煮肉片

101 竹叶青

104 凤梨酥

108 杏子

113 蕨菜

117 腌笃鲜

121 蛋羹

127 碗蒸羊羔

131 手撕鸡

134 蛋卷

137 荔枝

141 猪油饭

147 油渣

151 花冰

156 山竹

159 石榴

164 羊肉串

168 香椿豆腐

172 泡菜

177 小炒肉

182 酸梅汤

189 桑葚

192 桂花山药

197 藕粉

201 红糖

208 醪糟

212 莲子

215 榴莲

220 马蹄

224 螺蛳粉

229 花生汤

235 核桃

238 薄壳米

242 抓饭

248 秋葵

好物集:

1 芍药

4 台灯

6 陶盘

8 流水器

10 草

12 沙发椅

16 白茶

18 围巾

22 墨镜

24 玩偶

28 耳机

32 尤克里里

34 音乐盒

38 小鹿

40 伞

44 马夹

46 珍珠手链

48 书

52 菜板

56 睡衣

58 牛仔裤

62 花瓶

64 筷子托

66 印章

70 香炉

72 茶壶

76 画

80 民族裙

82 银饰

86 一生之水

88 棉麻上衣

90 zippo

92 清酒

96 普洱

100 运动衣

104 巧克力

106 口弦

110 红线毯

114 水壶

118 竹椅

122 零食

126 运动鞋

128 浴绵

132 指甲套装

134 沐浴液

136 小闹钟

138 水滴棉

140 针线盒

144 手工皂

146 洗发皂

148 皮筋

152 眼部精华

156 钱包

158 布鞋

160 木梳子

164 古筝

166 小物收纳盒

168 手帕

172 小音箱

176 围裙

178 随身杯

180 洗脸棉

182 压片糖

184 棉袜

186 旅行瓶子

188 靠垫

190 复古眼镜

192 比基尼

194 梳妆镜

196 头皮爪

198 多肉植物

200 薰衣草

202 摩卡壶

204 香薰加湿器

206 白衬衣

208 内衣

210 旧外套

214 磨砂膏

216 湿度计

218 本子

220 甜橙精油

222 牙刷

224 牙膏

226 喷雾

228 线香

230 文竹

232 零钱包

234 笔墨

236 枯枝

238 耳环

240 手工皮具


精彩书摘

  菌子

  每年的四月和七月,我都特别想回家乡去。

  四月,漫山遍野开满了索玛花。

  七月,菌子吃得了。

  充沛的雨水过后,云南人民就要开始一场舌尖的盛宴和冒险了。

  “七八月份的云南人民,总在生死离别之间。”

  街头巷尾,聊的都是菌子:

  “今天又买到点鸡枞和干巴。”

  “这么大朵?安逸哦,赶快拿回去炒嘛,下午就不好吃了。”

  “要得。你中午来不来唻?”

  “我今天有点忙,忙完了再说!——新鲜的海椒要不要?我给你扯点拿过去。”

  “好久不见,老表。”

  “今年又中大招了,二麻,二麻,医院住了两天。”

  “你娃还是注意着点,不要把命出脱了。”

  “晓得,晓得。”

  “我家今天做菌子火锅,你给来吃?”

  “走嘛!怕死不是共产党!”

  捡菌子,这个“捡”字,又轻松,又美好。

  我从小就觉得,能够在山上捡到菌子的人,都是不一般的奇人。反正从小到大,我上山多次,也到处留意观察,一次菌子都没有捡到过。

  夏天,在雨水过后的第二天,太阳一照,菌子就特别多。

  上山拾菌的人一般都知道“菌子窝”在哪里。他们早早上山,去往神秘又熟悉的地方,扯掉用树枝搭建的“伪装”,惊喜地发现又一次能满载而归了。

  核桃菌、青头菌、黑羊肝、白羊肝、干巴菌、牛肝菌、奶浆菌、鸡枞、松茸,一个个新鲜俊俏,根部还沾着泥土,让人垂涎欲滴。拾菌人把它们小心地聚拢,背到市场售卖。

  我们小时候,又肥又大的鸡枞,一大把才卖十块钱。有时候,遇到那种菌伞张开过度,有些破败,或有蚂蚁爬过的,一两块就能买到一大堆,拿回家做菜可以吃到饱。吃不完的,用油炸成鸡枞油,吃面的时候,挑一点来拌着,美得很。

  好的菌子,我们家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用新鲜的青椒和大蒜炒,那味道鲜香脆嫩,爽滑可口。吃在嘴里,简直不能再幸福。

  还有一种,是当地彝族人的做法,用火烧。把菌子烧熟之后,撕开成条状,再把青椒烧熟,撕开,把它们聚拢放到一个木碗里,放上几颗剥好的蒜粒,再用一根木棒来舂,蒜粒被舂碎,和辣椒、菌子融合在一起,撒点盐,倒入山泉水……这样做出来的菌子,有火烧过的一点点煳焦味,又辣又鲜,吃过一次的人,都不会忘记。

  当然,在云南,菌子还可以炒糊辣椒。炒腊肉、炒火腿、凉拌、炖鸡汤、油炸、做火锅……不管是什么做法,都是很美味的。

  为了安全,菌子除了要买常见、常吃的之外,一定要做熟,熟到透才能放心吃。

  广为流传的“用肉眼辨别,好看的不要吃”,和“多放大蒜,蒜变了颜色不要吃”,这两种说法经过很多次验证,都是不可靠的。

  要记住,丑的菌子,也有可能让人中毒哦。

  头晕,发烧,“看见小人人”的幻觉,是最常见的中毒反应。

  有一次,我们院,有一家人吃菌子,吃着吃着,全家都跑了出来,说厨房里有条怪物。

  还有我舅,有一次吃黄牛肝没煮熟,出现幻觉了,跑出去,见人就喊:“我是一只孔雀你给晓得?”

  前两年看过一个新闻,说一位母亲,因为误食“见手青”,中毒之后,看见了逝去的女儿……此后的每一年夏天,她都会吃很多很多的“见手青”。

  这让人心碎。

  芍药

  在过去的很多个没有被什么人惦记过的日子,花,是我最好的朋友。

  那时,真心诚意地,把每一个出租屋当成自己的家,不管在那里居住的时间有多短。

  每个星期,我都会去花店,把花抱回来,清洗花瓶,修剪枝叶,再灌入清水。

  再灰暗的时期,有了花,心情都好些。

  它的出现,温暖了房间。它旁观过我,外人无法体察的心事。

  只有极少的人,见到并称赞过它。

  我们彼此相处,熟悉,就像黑暗中走在同一条路上的两个人,从不说话。存在就是安慰。等待时间到了,很自然地,挥手再见。

  离开了北京,西北花少且贵。我渐渐丢掉了每周去花店的习惯。

  偶尔心血来潮,买回来一把蔷薇,插到花瓶里确实很美,但是想到这么一把要我80块钱,愉悦的心情总是要打些折扣。

  后来微信加了一个姑娘,学美术的,毕业后开了一个花店,从昆明每日空运各种颜色清淡的玫瑰、桔梗、绣球、尤加利,还专门去韩国拜师,学了一手插花的好技艺。每次看到她贴出包扎得粉紫粉紫的花束照片,好想要,无奈没有人送我。

  某一天,她贴出一张照片,下书:

  刚到的,谁要?到店自取。

  那是开得正好的芍药。我再也无法克制,问了地址,开车买去了。

  流云在天,花在瓶。

  一瓶芍药,轻盈,优雅,大片大片的花瓣,晶莹艳丽,散发着沁人的味道。

  推开门,看见它,心情就明亮起来。

  我在它旁边工作,丝丝香气让每一个毛孔,都觉得通透。

  成家以后看花,内心是笃定的。

  回想当初那些让人失眠的事情,后来好像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早已经学会调整自己,让烦恼事件过去的时间,约少于一束花凋谢的时间。最快,一天;最多,一周。

  我挺喜欢这样的规律,纠结太久,毫无意义。

  芍药败了,我把它提出来,包好,放进垃圾袋。

  花瓶清洗干净,将来还会再用。

  我从不想把凋败的花朵制成干花,那不是它该有的样子。

  它该消失,只留下记忆。

  路过世间旖旎万种,终要落座在一盏微光之下。

  夜幕覆盖,喧嚣散去,案头的光,透过麻布灯罩,柔柔地晕染着空气。

  静谧,是与之最好的搭配。

  ……

前言/序言


《好食集》 一场味蕾与灵魂的温暖邂逅 翻开《好食集》,你将踏上一段穿越烟火人间的美食之旅。这不是一本冰冷、刻板的菜谱,也不是一本空洞、浮夸的饮食指南。它是一本饱含情感、充满故事的书,是作者用心记录下的,关于食物、关于生活、关于那些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点滴。 关于食物: 食材的温度与情感: 书中对每一道菜肴的描写,都渗透着对食材的尊重与热爱。从当季最新鲜的蔬菜,到承载着传统风味的谷物,再到经过精心挑选的肉类和海鲜,《好食集》教会我们如何去感受食材的本真味道,如何理解不同产地、不同季节赋予食物的独特灵魂。作者会告诉你,为什么选择某一种特定品种的番茄,它的酸甜度如何影响整道菜的味道;为何要用手工揉制的面团,才能达到入口即化的口感;如何辨别一块牛肉的等级,才能烹饪出令人惊艳的牛排。这些细节,不仅仅是烹饪技巧,更是对食物背后辛勤耕耘的农人、渔民的敬意,是对大自然馈赠的感恩。 家的味道,记忆的味道: 那些藏在童年记忆里的味道,那些围炉而坐、其乐融融的家庭餐桌,都在《好食集》中得以重现。或许是一碗热气腾腾的家常汤面,简单却暖胃;或许是奶奶亲手制作的酥饼,带着儿时的甜香;又或许是节日里全家总动员才能完成的硬菜,每一口都饱含亲情的温度。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唤醒你内心深处对“家”的定义,原来,“家”的味道,藏匿于这些朴实无华的食物之中。它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慰藉心灵的港湾,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情感纽带。 地域的风情,文化的印记: 《好食集》更是一本关于中国各地饮食文化的百科全书。它不拘泥于某一菜系,而是行走在中国的大江南北,搜罗那些鲜为人知却又美味至极的民间佳肴。从北方的饺子宴,到南方的海鲜盛宴;从西部的面点,到东部的酱卤,每一个篇章都仿佛带领读者亲临其境,感受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作者在介绍菜肴的同时,也会穿插讲述当地的习俗、节庆,以及食物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你将了解到,为什么在某个地方,某一种食材会成为餐桌上的主角;为何某个烹饪手法会流传至今;以及食物如何承载和传递着一方水土的文化基因。 不止于食,更在于“享”: 烹饪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好食集》强调的不仅仅是“吃”,更是“享受”的过程。从食材的购买、清洗、处理,到烹饪的每一个步骤,再到最后的摆盘、享用,作者都赋予了其仪式感。它鼓励我们放慢脚步,全身心地投入到厨房的时光中,去感受食材在手中渐渐鲜活,去聆听油锅滋滋作响的乐章,去欣赏菜肴在锅中绽放的色彩。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好食集》提醒我们,厨房不仅是制作食物的地方,更是沉淀思绪、释放压力、与家人朋友共享欢乐的温馨空间。 简单易学的智慧: 尽管《好食集》内容丰富,但其核心却在于“人人皆可烹饪”的理念。作者并非高高在上的美食家,而是以一位亲切的朋友的姿态,将复杂的烹饪过程变得清晰易懂。每一道菜肴的制作步骤都清晰明了,配以实用的烹饪技巧和注意事项,即便是烹饪新手,也能循着书中的指引,轻松做出令人赞叹的美食。书中也包含了一些“懒人食谱”和“快手菜”,让你在忙碌的日子里也能享受到美味。 《好物集》 生活美学,点亮日常的温暖细节 《好物集》如同一位知心好友,静静地陪伴在你身旁,用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力量,引导你发现并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充满品质与格调的生活空间。它并非是堆砌名牌或追求奢华,而是聚焦于那些能够真正提升生活幸福感、带来便利与愉悦的“好物”。 审慎的甄选,品味的沉淀: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好物集》以其独特的眼光,为你过滤掉冗余与浮躁,提炼出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物品。这些“好物”可能是源自对材质的极致追求,例如触感温润的木质餐具,能让每一次用餐都充满仪式感;又或者是对设计的独到理解,比如线条简洁却功能强大的收纳工具,能让居家环境瞬间整洁有序;也可能是对工艺的精益求精,像是手工制作的羊毛毯,温暖而柔软,瞬间点亮冬日的夜晚。作者在介绍这些物品时,会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故事,无论是品牌创始人对品质的坚持,还是匠人对手工的执着,都让这些物品不再仅仅是冰冷的商品,而是承载着人文关怀与匠心精神的艺术品。 日常的点滴,品质的升级: 《好物集》关注的,恰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细节。一杯恰到好处的咖啡,需要一台性能优越的咖啡机和精心烘焙的咖啡豆;一段舒适的睡眠,离不开一张透气性良好的床垫和亲肤的床上用品;一次高效的工作,则可能需要一个符合人体工学的鼠标和一份能激发灵感的阅读灯。作者将这些看似微小的物品,巧妙地串联起来,揭示了它们如何通过提升品质,从而悄无声息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体验,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常都闪耀出不凡的光芒。 不止于物,更在于“用”: “好物”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其“使用”的过程中。《好物集》不仅仅是罗列物品清单,更重要的是分享如何去“用”好这些物品,如何将它们融入生活,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它会教你如何搭配不同材质的家纺,打造出温馨舒适的卧室;如何选择合适的清洁用品,让居家环境焕然一新;如何利用收纳技巧,让小空间也能井井有条。这些实用的建议,让你在拥有好物的喜悦之余,也能感受到它们带来的切实的便利与改变。 审美的浸润,生活的容器: 《好物集》的另一层意义,在于它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读者的审美能力。通过对精选物品的展示与解读,它引导读者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书中所推荐的物品,无论大小,都具备一种独特的内在气质,能够与居家环境产生和谐的呼应,营造出一种宁静、舒适、有品位的氛围。它让你明白,生活美学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体现在每一次对物品的选择,每一次对空间的布置,每一次对细节的关注之中。 精神的滋养,内心的丰盈: 在追求物质满足的同时,《好物集》更关注的是对内心世界的滋养。那些能够带来愉悦感、安全感、以及归属感的“好物”,它们往往蕴含着一种治愈人心的力量。一本书,一段音乐,一盆绿植,甚至是一件有纪念意义的小摆件,都能成为我们舒缓压力、寄托情感的载体。《好物集》鼓励我们去关注那些能够触动心灵的物品,去发现它们所能带来的精神上的富足,让生活不仅仅是生存,更是生命的诗意栖居。 可持续的消费,有意识的生活: 在倡导理性消费与可持续理念的当下,《好物集》也融入了对“好物”的另一层解读——那些更具生命力、更具环保理念、更值得被珍视的物品。它可能会推荐一些采用环保材料制作的家居用品,或者是一些支持独立设计师、注重公平贸易的产品。这些选择,不仅是对自身生活品质的提升,也是对环境和社会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让你在享受好物的过程中,也能成为一个有意识的消费者,践行一种更加美好的生活方式。 《好食集》与《好物集》的组合,并非简单的两本书的堆叠,而是对一种理想生活方式的完整呈现。它们共同指向一种“以人为本,追求本真”的生活哲学:在《好食集》里,我们用食物连接情感,用烹饪传递爱意,在锅碗瓢盆的交响乐中,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而在《好物集》中,我们用精选的物品,构筑舒适的空间,用审美的眼光,点亮日常的每一个角落,在器物的陪伴下,感受内心的宁静与丰盈。这两本书,是你我共同的关于“生活”的探讨,是献给每一个热爱生活、追求品质的你我的温暖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位对烹饪充满热情的家庭主妇,平时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研究各种美食菜谱,然后为家人烹饪。但是,很多时候,我总觉得菜谱上的步骤虽然详细,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无法完全掌握其中的精髓。《好食集》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空白。它不仅仅是一本菜谱,更像是一本烹饪百科全书。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每道菜的时候,都会附带一些关于食材的背景知识,以及这道菜在某个地域的文化渊源,这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做一道菜,更是在了解一种文化。书中的烹饪技巧讲解得也特别到位,它会告诉你为什么需要这样操作,这样操作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而不是简单地让你跟着步骤做。比如,在处理肉类时,它会详细讲解如何腌制才能让肉质更嫩滑,如何掌握火候才能避免肉质变柴。又比如,在制作甜点时,它会告诉你关于面粉的种类、酵母的活性以及糖的用量对成品的影响,这些细节的讲解,让我对烹饪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厨,能够自信地应对各种烹饪挑战,也能在厨房里找到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

评分

这套书简直就是为我这样对生活品质有追求的人量身定做的!我一直都相信,一个精致的生活,是从细节开始的。而“物”的品质,往往直接影响着生活的幸福感。我不是那种盲目追求名牌的人,而是更看重物品的实用性、设计感以及它所能带来的情感价值。《好物集》这本书,完全满足了我对“好物”的定义。它不只是简单地介绍商品,而是深入地探讨了每一件物品背后的故事和它所承载的生活理念。从家居用品到个人配饰,从厨房工具到电子产品,每一件被推荐的物品,都经过了作者的精心挑选和深入体验。我最欣赏的是它在介绍产品时,不仅仅停留在“它是什么”和“它有什么功能”,而是更进一步地阐述“它为什么好”,以及“它如何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比如,在介绍一款收纳用品时,它会从如何更好地组织空间、减少凌乱,来达到一种视觉上的宁静和心理上的舒适感;在介绍一款咖啡机时,它会告诉你如何在家中也能享受到一杯专业级的咖啡,从而开启美好的一天。书中的图片也都拍得非常漂亮,每一张都像是在讲述一个关于美好生活的小故事。我常常会在睡前翻阅这本书,看着那些令人愉悦的物品,想象着将它们融入自己的生活,那感觉就像是在为未来的自己精心策划一场关于幸福的旅行。这本书让我明白,选择“好物”,其实也是在选择一种更美好的生活态度。

评分

说实话,我一直对“断舍离”和“极简主义”这些概念有点似懂非懂,总觉得生活就应该丰富多彩,怎么能“什么都不要”呢?直到我接触到了《好物集》这本书,我才开始慢慢理解,真正的“少即是多”,并不是让你放弃生活的美好,而是让你懂得如何去精选,如何去拥抱那些真正能给你带来幸福感的物品。《好物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就是一种“精炼”的生活哲学。它并没有鼓励你去购买大量昂贵的物品,而是引导你去思考,什么才是你真正需要的,什么才是真正能够提升你生活品质的。书中所推荐的物品,很多都具备一种“多功能性”和“长久性”,它们不会因为潮流的改变而过时,也不会因为短暂的吸引力而最终被遗忘。它让我开始关注物品的“灵魂”,比如一件手工制作的陶器,虽然不华丽,但它所蕴含的匠心和温度,是机器生产的物品无法比拟的。它也让我意识到,拥有太多的物品,反而会成为一种负担,占据你的空间,消耗你的精力。读完这本书,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衣橱、书架和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思考哪些物品是真正滋养我的,哪些只是占据空间的“杂物”。它让我觉得,生活可以很简单,但也可以很精致,关键在于你如何去选择,如何去经营。

评分

我一直以为,所谓的“好物”就是那些价格昂贵、遥不可及的东西,直到我读了《好物集》之后,才意识到真正的“好物”其实离我们生活很近,关键在于你有没有用心去发现和体会。《好物集》这本书,就像是一本充满智慧的生活指南,它用一种非常平实却又充满力量的方式,引导我重新审视自己身边的物品。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并不是更多东西,而是更有品质、更符合自己需求的东西。书里推荐的很多物品,我都觉得既实用又充满设计感,而且价格也并非高不可攀,很多都是我平时可能忽略掉但一旦看到就会觉得“哇,原来它还可以这样!”的小惊喜。它教我如何从材质、工艺、耐用性等多个角度去衡量一件物品的价值,而不是仅仅被表面的宣传所迷惑。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推荐一些生活小物的时候,会强调它们所带来的便捷和愉悦感,比如一款设计巧妙的开瓶器,或者是一块触感温润的毛巾,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物件,却能在日常的点滴中,为生活增添不少色彩。这本书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消费习惯,不再盲目跟风,而是更注重物品的生命周期和可持续性。它让我觉得,拥有一件“好物”,更是一种对生活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对自己的善待。

评分

收到这套书的时候,我简直惊喜得要跳起来!平时我就特别喜欢捣鼓点儿厨房里的新鲜事儿,对于“吃”这件事情,更是有着近乎执着的追求。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一本真正能带我深入了解食材、学习烹饪技巧的书,尤其是那些能让我在家也能做出餐厅级美味的秘籍。翻开《好食集》,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些色彩饱满、构图精美的菜肴图片,瞬间就勾起了我的食欲,也让我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充满了期待。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菜谱,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耐心地讲解着每一种食材的特性,从产地、季节,到如何挑选、储存,再到最适合的烹饪方式,都讲得细致入微。我尤其喜欢它对一些家常菜的深度挖掘,比如一道简单的番茄炒蛋,它会告诉你如何才能炒出“蛋嫩番茄软,味道两相融”的境界,又或者是如何通过一些小小的技巧,让家常菜肴的口感和风味更上一层楼。它还分享了许多关于不同烹饪方法背后的原理,比如为什么有些食材需要先焯水,为什么有些菜肴需要“大火快炒”,这些知识点都非常实用,让我能举一反三,不再是死记硬背菜谱。这本书的文字也写得特别有温度,读起来就像在和一位懂生活的朋友聊天,分享着她对于美食的热爱和心得。我迫不及待地想把书中的技巧运用到我的厨房里,让我的家人也能品尝到更多美味的惊喜。

评分

很不错的书,喜欢的作品,喜欢的内容,推荐购买。

评分

不错的商品和服务质量!推荐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不错的商品和服务质量!推荐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评分

很好,很精致,很符合她的气质,她也是这么想的

评分

很不错的书,喜欢的作品,喜欢的内容,推荐购买。

评分

看起来比较轻松

评分

图文并茂,写得还是挺不错的

评分

商品不错挺实惠,京东购物放心,物流快。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这个图书非常不错,我个人非常喜欢,送货的态度呢,也是非常好,然后送货也比较及时,感谢提供那么好的图书,谢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