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廣州市中等職業學校電子技術技能教學評價標準》涉及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電子工藝等課程,內容涵蓋電子核心技能的評價標準,包括電子元件的識彆與檢測、電子裝配工具的使用、電子儀器的使用、電子産品的裝配、電子産品功能的調試、電路的分析與檢修六個模塊。
《廣州市中等職業學校電子技術技能教學評價標準》既可作為職業院校電子技術技能教學的評價標準,也可作為社會從業培訓的參考用書。
內頁插圖
目錄
模塊一 電子元件的識彆與檢測
項目一 電阻器的識彆與檢測
項目二 電容器的識彆與檢測
項目三 電感器的識彆與檢測
項目四 二極管的識彆與檢測
項目五 晶體管的識彆與檢測
項目六 集成電路的識彆與檢測
項目七 錶麵安裝元器件的識彆與檢測
項目八 開關的識彆與檢測
項目九 接插件的識彆與檢測
項目十 揚聲器的識彆與檢測
項目十一 傳聲器的識彆與檢測
項目十二 繼電器的識彆與檢測
項目十三 石英晶體振蕩器的識彆與檢測
項目十四 七段LED數碼管的識彆與檢測
模塊二 電子裝配工具的使用
項目一 電烙鐵的使用
項目二 斜嘴鉗的使用
項目三 鑷子的使用
項目四 螺絲刀的使用
項目五 吸锡器的使用
模塊三 電子儀器的使用
項目一 萬用錶的使用
項目二 毫伏錶的使用
項目三 直流穩壓電源的使用
項目四 函數信號發生器的使用
項目五 示波器的使用
模塊四 電子産品的裝配
項目一 電子産品的安裝方法
項目二 電子産品的安裝工藝
項目三 電子産品的安裝技巧
模塊五 電子産品功能的調試
項目一 調試的基本要求和安全措施
項目二 功能電路及部件的調試
項目三 整機調試
模塊六 電路的分析與檢修
項目一 橋式整流電容濾波電路的分析與檢修
項目二 分壓式偏置單管放大電路的分析與檢修
項目三 射極跟隨器的分析與檢修
項目四 可調式三端集成穩壓電路的分析與檢修
項目五 集成功率放大電路的分析與檢修
項目六 路燈控製電路的分析與檢修
項目七 循環燈電路的分析與檢修
項目八 方波三角波發生器電路的分析與檢修
項目九 搶答器電路的分析與檢修
前言/序言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頒布的《教育部關於印發中等職業學校機械製圖等9門大類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大綱的通知》(教職成[2009]8號)中的《中等職業學校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教學大綱》(以下簡稱《大綱》)清晰界定瞭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掌握電子信息類、電氣電力類等專業必備的電子技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中等職業學校電子電氣類專業涉及的學校多,相關課程教學實施需要統一的教學評價標準,特彆是與電子核心技能相關課程的教學,需要與行業規範接軌的教學評價標準。為此,廣州市中等職業學校電子與電氣教學研究會以實際應用為主綫,根據《大綱》,參照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將來從事的職業崗位要求和行業標準,結閤國傢職業標準對“廣電和通信設備電子裝接工”“廣電和通信設備調試工”的相關標準,藉鑒職業教育工學結閤課程開發的相關技術,通過職業教育課程專傢、電子行業專傢、專業骨乾教師三方參與的評價標準研製會議,采用科學的方法,研究製定瞭針對專業技能教學的《廣州市中等職業學校電子技術技能教學評價標準》,其內容涉及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電子工藝等課程,內容涵蓋電子核心技能的評價標準。
該標準接軌行業規範,對學生學習相關課程後應達到的學習結果進行瞭精確描述,明確瞭如何判斷學生是否達到標準的評價方法,即經過學習後應該掌握什麼、能夠做什麼、能夠達到什麼水平,以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和教學完成後以什麼標準判斷學生是否達到瞭要求。該標準的製定,規範瞭相關課程的教學要求和學生的學習要求,也為相關課程的學科質量檢測和電子專業的技能檢測提供瞭依據。
編者在編寫本書時從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實際齣發,注重實用性、可操作性,強調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內容深入淺齣,采用圖例、圖錶和實物圖等,形象直觀,便於教學。
本書由陳凱擔任主編,綫成宇、何小春擔任副主編,董成波、肖誌紅、郭素花、付強、林嬗渢、李麗、葉俊傑參與編寫。廣州市電子行業、通信行業的多名專傢對該標準的研製提供瞭大力的支持,從行業的角度進行瞭審定,在標準的研製和試行過程中,廣州市中等職業學校的領導、電類專業廣大教師給予瞭大力支持並提齣瞭寶貴意見,在此一並錶示衷心感謝。在編寫過程中,編者參閱瞭大量行業、企業資料,在此對有關企業錶示感謝。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不妥和疏漏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廣州市中等職業學校電子技術技能教學評價標準》 一、 引言 在飛速發展的科技時代,電子技術作為現代工業的核心驅動力之一,其重要性日益凸顯。中等職業學校作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纔的重要基地,肩負著為社會輸送閤格電子技術技能人纔的重任。為瞭全麵、科學、有效地評價中等職業學校電子技術技能教學的質量和學生的掌握水平,特製定本評價標準。本標準旨在為各校電子技術技能教學提供明確的指導方嚮,引導教學改革,提升教學實效,促進學生技能的全麵發展,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 二、 評價原則 本評價標準遵循以下原則: 1. 以能力為本: 評價的重點在於學生能否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技能,能否獨立解決電子技術領域中的實際問題。 2. 過程與結果並重: 既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思考方式、解決問題的策略,也關注最終的技能掌握程度和應用效果。 3. 科學性與操作性結閤: 評價標準既要科學嚴謹,體現專業性,又要便於實際操作,易於實施。 4. 全麵性與層次性: 評價內容涵蓋電子技術技能的各個方麵,並根據不同學段、不同專業的特點設置不同層次的評價要求。 5. 導嚮性與發展性: 評價標準應能引導教學改革,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激發學生學習潛能,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 6. 公平性與公正性: 評價過程和結果應公平公正,避免主觀偏見,確保評價的信度和效度。 三、 評價對象與內容 本評價標準主要針對廣州市中等職業學校電子技術類專業的學生和教學過程。評價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一) 理論知識掌握水平 1. 基本概念與原理: 能夠準確理解和掌握電子技術中的基本概念,如電流、電壓、電阻、電容、電感、半導體、二極管、三極管、場效應管、集成電路、傳感器、放大器、振蕩器、電源電路、數字電路基礎等。 2. 電路分析與計算: 能夠運用歐姆定律、基爾霍夫定律等基本定律分析簡單直流、交流電路的參數;能夠進行電路的基本計算,如電阻串並聯、分壓、分流等。 3. 元器件特性與應用: 瞭解常用電子元器件(電阻、電容、電感、二極管、三極管、場效應管、集成運放、邏輯門電路等)的結構、工作原理、主要參數、特性麯綫以及在實際電路中的基本應用。 4. 電子綫路功能與設計基礎: 理解常用電子綫路(如電源電路、放大電路、濾波電路、振蕩電路、信號處理電路、數字邏輯電路等)的功能、工作原理,並具備簡單電路的設計思路和方法。 5. 相關專業基礎知識: 根據不同專業方嚮(如電子信息工程技術、通信技術、集成電路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等),掌握相關的專業基礎知識,例如: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 掌握傳感器技術、信號采集與處理、嵌入式係統基礎、PCB設計基礎等。 通信技術: 掌握通信原理、調製解調技術、傳輸介質、天綫基礎、通信協議等。 集成電路技術: 掌握半導體工藝基礎、集成電路設計流程、EDA工具基礎應用等。 物聯網應用技術: 掌握物聯網感知層、網絡層、應用層基本技術,熟悉各種物聯網通信協議,掌握嵌入式開發基礎。 計算機應用技術(側重硬件): 掌握計算機體係結構、微處理器工作原理、總綫接口技術、存儲器技術、I/O接口原理等。 6. 安全操作規範: 熟悉電子實驗和生産過程中的安全操作規程,瞭解電氣安全、防火防爆、防靜電等方麵的知識。 (二) 實踐操作技能 1. 工具使用技能: 熟練使用萬用錶、示波器、信號發生器、電源等常用電子測量儀器儀錶,能夠正確進行測量和調試。 2. 焊接技能: 手工焊接: 能夠規範操作電烙鐵,掌握元器件的引腳處理、焊盤預處理、蘸锡、焊接、拆焊等基本技能,能夠焊接通孔元器件和錶麵貼裝元器件(SOP、SOJ等),焊點飽滿、光亮、圓滑,無虛焊、假焊、連锡、拉尖等缺陷。 迴流焊/波峰焊(可選): 瞭解迴流焊和波峰焊的工作原理,能在指導下進行簡單的操作或輔助操作。 3. 電路闆製作與布綫: PCB設計基礎: 能夠使用簡單的PCB設計軟件(如Altium Designer、Eagle、Protel等)進行原理圖繪製、PCB布局布綫,符閤電氣性能要求和工藝要求。 PCB加工基礎: 瞭解PCB的基本加工工藝,能在指導下進行覆膜、曝光、顯影、蝕刻、鑽孔、去膜等基本工序。 4. 元器件識彆與檢測: 能夠準確識彆各種電子元器件的型號、規格、參數,並能使用萬用錶等工具檢測元器件的常用參數,判斷其好壞。 5. 電路的識圖與組裝: 識讀電路圖: 能夠準確識讀各種電子電路圖(原理圖、PCB圖、方框圖等),理解電路結構和工作原理。 按圖裝配: 能夠根據電路圖和物料清單(BOM),正確、快速、規範地將元器件安裝到電路闆上。 6. 電路的調試與故障排除: 基本調試: 能夠按照調試流程,使用測量儀器對組裝好的電路進行初步調試,使其達到設計要求。 故障分析與判斷: 能夠根據電路的現象,運用邏輯分析方法,結閤測量儀器,查找電路中的故障點。 故障排除: 能夠根據故障分析結果,采取正確的維修措施,修復電路故障。 7. 嵌入式係統開發與應用(根據專業方嚮): 硬件連接: 能夠按照電路圖或開發闆說明,正確連接嵌入式開發闆、傳感器、執行器等外圍設備。 軟件編程基礎: 掌握至少一種嵌入式開發語言(如C/C++),能夠編寫簡單的嵌入式應用程序。 程序下載與調試: 能夠使用開發工具將編寫好的程序下載到嵌入式開發闆,並進行簡單的調試。 應用項目開發(可選): 能夠獨立或小組閤作完成一個簡單的嵌入式應用項目,如智能小車、溫濕度監測係統、LED燈控製等。 8. 通信係統應用(根據專業方嚮): 設備操作: 能夠熟練操作基本的通信設備,如示波器、頻譜分析儀、網絡分析儀等。 係統調試: 能夠根據係統設計要求,進行簡單的通信鏈路的搭建與調試。 9. 生産綫操作技能(可選): 瞭解電子産品生産綫的基本流程,掌握流水綫上的基本操作規程,如物料搬運、裝配、測試、包裝等。 (三) 職業素養與創新能力 1. 安全意識: 具備高度的安全意識,嚴格遵守操作規程,能夠識彆和防範生産過程中的安全隱患。 2. 團隊閤作: 能夠在團隊中積極協作,有效溝通,共同完成學習和項目任務。 3. 責任心與細緻性: 對工作認真負責,嚴謹細緻,能夠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 4. 學習能力: 具備持續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的意願和能力,能夠主動適應技術發展變化。 5. 問題解決能力: 麵對實際問題,能夠主動思考,分析原因,提齣解決方案並付諸實踐。 6. 創新意識與實踐: 鼓勵學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提齣改進意見,嘗試新的技術方法,進行小型的技術創新或改進。 四、 評價方式與方法 本評價標準建議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和方法相結閤的模式,以全麵、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效。 1. 理論知識考核: 筆試: 采用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計算題等形式,考察學生對基本概念、原理、公式的理解和記憶。 口試: 針對特定概念或原理,以提問、討論等形式,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深度和錶達能力。 2. 實踐操作技能考核: 技能操作測試: 設置具體的操作任務(如焊接、電路組裝、儀器儀錶使用、故障排除等),由考評員現場觀察、評分。 實訓項目考核: 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完成的項目,根據項目完成度、質量、技術水平進行評分。 模擬操作考核: 利用計算機仿真軟件,對某些復雜或危險的操作進行模擬考核。 3. 綜閤評價: 過程性評價: 教師在日常教學、實訓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參與度、問題解決能力、團隊協作等方麵進行持續觀察和記錄。 作品展示與答辯: 學生在完成項目後,進行作品展示,並接受考評員的提問,考察其對項目的設計思路、實現過程及創新點的理解。 學生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閤: 鼓勵學生之間互相評價,教師綜閤分析,形成更全麵的評價結果。 第三方評價(可選): 邀請行業專傢、企業技術人員參與評價,增加評價的客觀性和社會認可度。 五、 評價等級與標準 評價結果可分為若乾等級,例如“優秀”、“良好”、“閤格”、“不閤格”或采用百分製。具體等級劃分和評分細則應根據各校實際情況和專業特點進行製定,但應體現以下要求: 優秀: 理論知識紮實,實踐操作技能熟練,能獨立完成較復雜的任務,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和良好的職業素養。 良好: 理論知識掌握較好,實踐操作技能熟練,能基本獨立完成任務,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 閤格: 理論知識基本掌握,實踐操作技能達到基本要求,能在指導下完成任務,具備一定的職業素養。 不閤格: 理論知識掌握不足,實踐操作技能不達標,無法獨立完成任務,職業素養有待提高。 六、 評價結果的應用 評價結果的應用應體現導嚮性和發展性: 1. 指導教學改進: 通過對學生評價結果的分析,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調整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2. 促進學生發展: 能力認證: 將評價結果作為學生掌握某項技能的憑證,可用於校內成績評定、推薦就業、升學參考等。 個性化輔導: 針對評價結果中反映齣的不足,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輔導和培訓。 激勵機製: 設立奬項,錶彰在技能學習中錶現優秀的學生,激發學習熱情。 3. 教師專業發展: 評價結果也反映瞭教師的教學效果,有助於教師反思教學,不斷提升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 4. 專業建設: 評價數據的積纍和分析,為學校電子技術類專業的課程設置、師資隊伍建設、實訓條件改善提供科學依據。 七、 結論 本《廣州市中等職業學校電子技術技能教學評價標準》的製定,旨在為廣州市中等職業學校電子技術技能教學提供一套科學、係統、可操作的評價體係。通過本標準的有效實施,期望能夠全麵提升電子技術技能教學的質量,培養齣更多符閤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纔,為電子信息産業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本標準將根據技術發展和社會需求的變化,適時進行修訂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