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大院 第二部

乔家大院 第二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秀海 著
图书标签:
  • 乔家大院
  • 续集
  • 历史
  • 家族
  • 晋商
  • 民国
  • 山西
  • 文化
  • 小说
  • 传统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15343099
版次:1
商品编码:12180280
品牌:中国青年出版社(CHINA YOUTH PRESS)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46
字数:670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一代经典《乔家大院》再续新篇。据《乔家大院第二部》拍摄的长篇大戏《诚中堂》CCTV1黄金时间强势热播,人气影星张博童谣乔欣联名鼎力推荐。

内容简介

  《乔家大院》(第二部),以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至1916年袁世凯称帝图谋破产的中国大历史为背景,讲述一代民族金融精英、山西祁县乔家堡乔家第五代传人乔映霁全力推动民族金融由落后的票号、钱庄向现代银行变革,实现中国的工业化,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探索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光明之路,而经历的一段悲壮人生。小说生动描绘了一个风云际会的大时代,深刻发掘中国商道诚信经营、以商救国、以商富民的文化精神,是一部大气厚重、耐人寻味的长篇小说。

作者简介

  朱秀海,当代著名作家、编剧。1954年生于河南鹿邑。曾任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主任。一级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波涛汹涌》《音乐会》《乔家大院》(第一部)《天地民心》等。《乔家大院》(第一部)被译成英、法、日、韩文介绍到国外或在国外出版。曾获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两次)等。

精彩书摘

  第十三章
  北山下一个地窨子式的下沉庭院里,靠北一排窑洞,三面是两丈高的墙。撤了梯子,没人上得去。这是映霞的圈禁地。太阳落山,周遭景物一片昏暗,映霞像个顽童似地在院地里靠墙倒立。王宗禹蹲在面前看他。映霞问:“老太太就没透个风,说圈到哪一天是个头?”王宗禹故意道:“没有。”小栓也走过来,蹲下看他道:“天黑了,想吃点什么,小栓让人弄去!”映霞道:“我想吃天鹅肉,你弄得到吗?”小栓道:“您要真想吃,我就让人弄个网到汾河湾子里给您网去。这也不是大事。”映霞看王宗禹,埋怨道:“王大掌柜,你也不帮我?”王宗禹不说话。小栓悄悄在一旁捂嘴笑。映霞道:“笑什么你!看我倒霉你就高兴!”他不再与他讲话,只看王宗禹道:“说吧,前两天两位大掌柜把你喊回去,都问了些什么?”王宗禹道:“没什么。”映霞道:“不愿说?”王宗禹不得已道:“两位大掌柜把我和小栓轮流叫回去,其实就两句话。”映霞看他。
  王宗禹道:“头一句,东家为啥要当革命党。第二句,东家为什么又不当革命党了。”映霞想了想,哈哈大笑。小栓道:“东家笑什么?”映霞道:“你们是怎么回答的?”小栓道:“我总共回了两句话。头一句,不革命,不但中国会亡,乔家也会亡!第二句,老东家一辈子只做成一件事,汇通天下货通天下,东家这一辈子,想做得比他还大,汇通全球,货通全球!东家,我说得怎么样?”映霞大叫:“小栓,没想到跟了我几天,你还长进了!王大掌柜,你呢?”王宗禹道:“两位大掌柜问我东家为什么不当革命党了,我说不知道!”映霞失望道:“怎么不知道?你连我刚刚写的那个东西都偷看过了!”王宗禹道:“东家,真不是故意的,东家写完了就放在案上,我不经意就看见了。”映霞道:“看了就看了。哎,说吧,看完以后对我回来马上要做的四件事有啥想法?”
  王宗禹忽然就热情起来,道:“头一件是恢复茶路,重建临江茶山。东家不是只为了让临江茶农和茶路上的相与重新过上温饱的日子吧?”映霞生气地看他一眼道:“当然不是!在广州学生意的时候,我到茶码头上一看,吓了一跳!我们这个茶叶大国,出茶的祖宗,现在却要从日本、印度这样的国家进口精茶,我太生气了!恢复茶路,重建临江茶山当然是要代乔家给过去的相与们一个交代,但更大的目标是要将光复中国的茶业,把生意做大,一直做到海外去!”“东家要做的二件大事是改造乔家的生意,像上海的先施公司那样在全国各地开大卖场,还要开辟货源,进口洋货,这也不是小事,真干起来,要用多少人呢!”映霞道:“乔家的生意再像过去包头复字号那么干,局面就太小了,世界已经是个大卖场,我们还不把中国变成一个大卖场,就落伍了!你对上面两件事都没有异议?”王宗禹道:“没有。”映霞道:“那第三件呢?”王宗禹道:“第三件是直接投资,参与中国的工业化,生产中国自己的商品,打进世界市场,这恐怕还早。”映霞迟疑了一下道:“说第四件。”王宗禹道:“第四件事是票号的银行改制。我觉得这才是东家急急忙忙离开革命党回来要干的真正大事。”“何以见得?”“因为前面三件事,没有金融资本的支撑,都干不成。对革命后的中国来说,实现金融改制是做一切大事的基础。”映霞道:“说到点子上了。上次我让你好好想,眼下咱们晋商票号中,哪几家有资格改制成现代制度的大银行,你一定想过了!?”王宗禹道:“东家还没忘了这件事呢?”
  映霞道:“事关天下兴亡,怎么会忘!”王宗禹道:“东家是怎么想的?”映霞道:“就晋商论,我觉得真正有资本基础的首先有两家,一是我们,另一家就是广盛源了。人家可是中国票号的祖宗啊!”小栓一直蹲在一边听着,这时嘀咕了一句道:“广盛源不行了!”映霞吃惊道:“广盛源不行了,从哪儿听到的,胡说!”小栓道:“没胡说!您都走八年了,啥事也不知道。广盛源的两位东家两年前用亲戚换掉先前的大掌柜梁化文,二掌柜跟着辞号,新上任的北京分号侯大掌柜吃里扒外,现在就剩下一个空壳子了!这谁都知道!”映霞看王宗禹道:“你怎么不说话?告诉我这不是真的!”王宗禹道:“东家,我也不敢信是真的,可是今年早点时候,广盛源武昌分号的魏大掌柜找我借过流水银子!”映霞惊道:“广盛源武昌分号也是大号,怎么会找你借流水银子?一时周转不开,暂时借一点应付相与,也是有的。”王宗禹道:“我看不像。私下里我问魏大掌柜,铺子里的的流水银子哪去了。魏大掌柜偷偷告诉我,都让北京分号侯大掌柜私下借走,不知道用哪里去了。”
  映霞道:“这话我不信,人家的事咱们不便议论。接着说正题。你怎么想的?”王宗禹道:“东家,你想听实话吗?孟子曰:‘如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谁!’我以为真正有资格进行银行改制的晋商票号,也就我们一家。”映霞道:“这不好。”他沉默起来。王宗禹不再说话。映霞接着道:“接着说接着说,别冷场。你上次好像说过,对中国票号进行现代银行改制,核心的办法有三条,再说一遍!
  王宗禹笑道:“这个容易,都在那本书上写着呢。一公开募股,二责任有限,三抵押放款。”映霞沉吟道:“这些天我一直在想你这三条,有的我能接受,有的不能。”王宗禹道:“东家可以讲得细一点吗?”映霞道:“你那三条,确是现代银行改制的关键,尤其是第一条,公开募股,不但可以,而且非做不可,不这样就不能将全中国的闲散资本集中起来,用聚沙成塔的方式壮大未来中国银行的资本。但是第二条和第三条恐怕就不行。”王宗禹道:“东家,为什么?”映霞道:“这两条会毁掉晋商五百年在全国百姓中建立起来的形象和商誉,不但不会促进中国工业化的进程,还会妨碍它。”王宗禹一时急起来道:“东家,我不明白!什么道理!”映霞道:“道理非常简单,中国有自己的国情。我的想法是,对中国票号业进行现代银行改制时,外国银行章程中好的、和我们水土相服的一定要吸收,不服的恐怕就不行!”王宗禹大急道:“东家――”映霞安慰他道:“稍安勿躁,我马上就让你明白。后两条一条是责任有限,也就是说,将来你这家银行经营破产了,人家入股的银子就打了水漂。银行是你在经营,大家信任你才入股,你责任有限就是失信于人。晋商历来讲诚信第一,童叟无欺,这怎么行?”王宗禹不说话了。映霞接着道:“最后一条是抵押放款,这一条更不行,不是不想,是做不到!”王宗禹道:“东家解释一下。”映霞道:“很快就是民国了,中国票号一旦完成银行改制,下面要做什么?”王宗禹道:“当然是像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一样,大量放款给工商业,进行中国的工业化改造,建立中国自己的大工业!
  映霞道:“想法和我完全一致!不管是推翻大清,创立民国,还是革命成功后对票号进行银行改造,都是为了改变国家的发展道路,完成中国的工业化改造。刚才你说过了,银行在这里扮演的角色,就是像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那样进行大量的工商业放款。”王宗禹道:“不错!可是――”映霞止住他道:“听我说完!但是在民国创立后的一个时期,你的放款是不会有抵押的,因为有财富的人很少,有勇气投入中国工业化改造的人更少。那些有志于投身中国工业化的人可能根本没有财富可以抵押。晋商算是有点钱,如果我们不投入,谁来投入?所以我认为这时候就是没有抵押也应当放款。没有人去承担风险,中国的工业化就不可能开始!”王宗禹沉吟了一会儿道:“其实也有办法。”映霞惊奇:“有办法?”王宗禹道:“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的办法。将银行放款变成对工业项目的直接投资,直至最后大量控股。这样,在工业化成功后的日子里,银行就可以长期获得利润,一点也不吃亏!”映霞看他一眼,道:“办法是好,但需要多方面的制度支持。即便民国创立,短时间内也不会形成完善的制度化环境。他还没有开始做事,你就要控他的股,长久地分他的利,会把人都吓跑的!所以我说,这个抵押放款,不但不会成为中国工业化的推动器,反而会阻碍它!”王宗禹不说话,显然他并不同意映霞的想法。
  映霞催促道:“说话!咱们在讨论大事,有什么话畅快说出来,想不通没关系,接着想。”王宗禹忽然笑起来看他道:“东家将来把票号改制成银行,不实行抵押放款,难道还像今天的乔家票号一样,对客户实行信誉放款?”映霞道:“对。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更广大的信誉,更多的人心,鼓励更多的人勇敢投入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去,再造一个全新的、工业化的中华!”王宗禹又不说话了,只看着他沉思。映霞道:“别瞪着眼瞅我。我想好了,在中国实行现代银行改制是件大事业,我们先做起来,坚持公开募股、责任无限,信誉放款这新的三条,就为以后所有的中国银行立了规矩!规矩一立,后起来也只能照此办理,不然它就不能生存……我坚信不出二十年,所有在华的外国银行都会被实行这三条的中国银行打败。那时不但中国的金融独立保住了,中国的新银行也会发展壮大起来!怎么样,我们一起干!实现了这个目标,我们再把银行开到世界上去!那个时候,我们就真地做成了比我爷爷更大的生意!”
  小栓脱口道:“我知道,这叫货通全球汇通全球!”王宗禹看他一眼道:“你还真是长进了!”映霞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王宗禹手支着下巴壳不再说话。很明显,他对映霞的理想和热情仍然持有保留态度。
  天黑下来了,映霞回到窖洞里吃饭,小栓和王宗禹一旁侍候。映霞又看王宗禹道:“这么熬我的鹰,都给我熬出病来了,把你那本……啊,讲罗斯柴尔德家族及现代银行制度的书借给我看!”王宗禹道:“丢了!”映霞生气道:“怎么丢了?这么有用的书你不小心保管!马上就要和两位大掌柜商量票号改制的事,要用到它,你倒把它丢了!”王宗禹笑道:“东家甭着急,书是丢了,书里写了啥我记得倍儿清!”映霞不相信地看他道:“写了什么?”王宗禹道:“内容分两部分,前面是西方现代银行史,后面才是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史。”映霞道:“先说前面的。”小栓用两手指堵住耳朵道:“你们能不能说点别的,一说就是银行,我耳朵都磨出茧子来了!”映霞道:“不听出去。我们说我们的。”
  王宗禹道:“东家,西方现代银行一般指西方现代商业银行,以西历1694年英格兰银行的建立为标志。这一年是清圣祖康熙三十三年,今年是西历1911年,就是今天我们创立了第一家现代商业银行,人家也比我们早了二百二十二年!”小栓道:“说什么呢,我们的票号就不是银行?”映霞道:“别打岔!票号不是银行!中国票号的祖宗是平遥的广盛源,道光三年创立,西历是1823年,晚了一百二十九年呢!”又看王宗禹道:“说呀!”王宗禹道:“英格兰银行最早有资本120万英镑,合股经营,开始时业务主要是向政府贷款,支持英法战争,后来主要从事资金存放,利润来源是票据业务、短期贷款和政府债券的流通管理。”小栓道:“东家,我真是憋不住。听着和咱们票号也差不离!”映霞道:“差太多了!”王宗禹道:“除此之外,英格兰银行一开始就是作为英国中央银行存在,同时又具有一般商业银行的职能。”映霞道:“中央银行的职能第一就是发钞。但又不只是发钞,它更重要的功能是管理政府债券。”小栓道:“什么债券?”映霞道:“代替政府发债!他看着王宗禹道:“一个发钞,一个发债,什么是中央银行,说白了就这两条,外加一个给商业银行立规矩,监管它们,自己不经营商业银行业务。有这几条就是中央银行,没这几条就是商业银行。”
  王宗禹笑道:“东家,您说得比书上还清楚。我正想跟您说这个呢。将来民国了,以乔家的实力和商誉,我们应当争取代行中央银行职权,那样一下就能把乔家银行做大!”映霞道:“这个以后再说。你刚才说英格兰银行早期也兼具一般商业银行的职能。”王宗禹道:“对,虽然是这样,但并不实行无抵押贷款,而且,它也是责任有限!”映霞道:“我还是那句话,中国有中国的国情,晋商有晋商的理念,这件事我们不争论。”
  王宗禹笑道:“咱说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拥有中央银行的职权太重要了,就因为这个,它发行的钞票早在1833年就具有了无限法偿的资格。”小栓又叫起来:“无限法偿是啥,我不明白!”王宗禹只看映霞道:“一家中央银行在全国银行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秘密就在于这个无限法偿!东家,这个您明白!我不多说了!”小栓道:“他明白我不明白,快说!”王宗禹道:“无限法偿。就是指你发行的钞票具有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不论数额大小,也不管你是买卖东西,给伙计发薪水,和相与结账,向官府纳税,但凡用得着钱的地方,你给它你发行的钞票,对方都不得拒绝接收。还有一点更重要:一家银行发行的钞票具有无限法偿的地位,它的钞票就成了一个国家的本位币。”小栓又不明白了:“本位币?”
  映霞道:“中国的本位币就是银子。银子就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做买卖给你银子,你收不收?”小栓道:“我巴不得呢!”王宗禹道:“别的呢?”“别的除非是铜钱,我也收。”“在中国铜钱并不是本币,它叫辅币,因为它不是银子,实际购买力随时会随着铜价起落,不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这叫有限法偿。”小栓又道:“那咱们的银票呢?”王宗禹看着映霞,笑了。映霞也笑,看他道:“你快说到最要命的地方,要是能说得连小栓都明白,将来说服别人就容易了!”小栓叫起来道:“东家,什么意思,小栓就这么笨吗?”王宗禹道:“小栓,因为我们乔家诚信第一,天下信服,所以我们的银票开出来,虽然是一张纸,在今天的中国差不多也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知道为啥?”小栓道:“当然知道。拿到我们乔家的银票,啥时候去到乔家的票号里都能兑出真金白银!”王宗禹拍手道:“东家,他明白了!”小栓道:“我明白什么,说的是我们乔家的银票,不是什么本――”映霞道:“本位币。”小栓道:“对。”
  王宗禹道:“那我问你,乔家的银票为什么会像中国的本位币也就是银子一样通行中国?”小栓道:“我说过了,乔家的银票是真金白银。别人家的银票不行……想起来了,我也说句缠嘴的话,它具备无限法偿的能力!”王宗禹看映霞,二人哈哈大笑。小栓道:“笑什么笑什么?有那么可笑嘛!”
  王宗禹看映霞道:“东家,小栓已经明白了,一家银行有了发钞权,它发行的钞票理论上就有了一国本币的地位,譬如英格兰银行。”小栓一拍大腿,大叫道:“哎哟!不得了了!照你们这么说,要发大财太容易了!”映霞道:“怎么容易?”小栓道:“怎么不容易!一家银行有了发钞权,它的钞票又是什么无限法偿,那它啥也别干了,整天印钞票就行了。你用纸印出钞票,可以买天下所有的东西,包括银子。对吗?”王宗禹肯定道:“对!”小栓大乐道:“那以后咱不做别的生意了,把纸印成钞票发出去,银子换回来!银行的生意这么好做,连小栓也能当大掌柜了!”映霞回头看王宗禹道:“你瞧,他刚刚明白一点儿,又回去了!”小栓道:“我回哪儿去了?”映霞只看王宗禹,道:“你还没说我最想听的部分,票号改制的风险。”王宗禹严肃起来,道:“东家真想听?”映霞道:“什么话!”王宗禹道:“那好!乔家票号改制成现代商业银行首先就有许多风险,万一将来得到中央政府批准成为发钞银行风险尤其大!”小栓道:“怎么大?”
  王宗禹盯着映霞道:“先说商业银行的风险。第一个风险就是您不打算责任有限,更不打算抵押放贷,可您的资本却是从全社会募集来的,就我们乔家现在的商誉,只要您东家说一句改银行,社会募股,一定会有乌泱乌泱的银子涌进来。首先您没有抵押贷款,您的心胸又那么大,要搞什么工业化,工业化是什么,铁路,矿山,都是天大的投资,中国的事那么难,万一您投资一条铁路失败,放出去的款无法收回,您怎么收场?您一个责任无限,一个信誉放款,就这两条,就能把乔家拖垮!”映霞不为所动:“往下说。”王宗禹又道:“好,我今天一下说完,东家不高兴就当我没说。我认为万一乔家银行将来得到中央政府批准成为发钞银行风险更大!第一,成为发钞银行的首要条件就是您必须有足够多、可以说是天量的准备金,只有这样您的纸币才可能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准备金是您从全社会募集的,还是那个原因,您不打算责任有限,万一出岔子事情就大了。”映霞点头,听他说下去。王宗禹道:“这还不是最危险的,第二件事才最危险。”映霞急问:“什么?”王宗禹道:“政府!发钞权是中央政府赋予您的,它可以赋予您,也可以收回。它可以让您的钞票成为本位币,也可以随时让它成为废纸,这样您的银行随时都可能破产。”映霞不说话。王宗禹又道:“还有,如果政局不稳,你方唱罢我登场,每个人上台后都想捞一把,就会不断变换发钞银行,用发新钞的手段搜刮民脂民膏,被赋予发钞权的银行为了生存,还不能不沦为强盗的帮凶。”映霞依然不说话。王宗禹再道:“我还没说到发钞银行管理政府债券的职能,这里头的风险同样大。如果政局不稳,朝秦暮楚,城头变幻大王旗,谁上台都要您乔家银行代行中央银行职权发行债券搜刮天下百姓,新官不理旧账,乔家是不是要破产!”忽然他笑起来,道:“东家,我说了这么大的风险,您还打算干吗?”映霞站起来看小栓道:“不吃了,收了吧。”小栓收拾残席,端出去。
  映霞闷闷地坐着,忽然看一眼王宗禹道:“怎么不说了?还没说到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怎么成功的呢!”王宗禹道:“简单道还是那三条,公开募股,有限责任,抵押贷款。”映霞道:“它们有时也在欧洲各国扮演中央银行的角色,为什么没破产?”王宗禹道:“他们谨守一个原则。绝对不在政局不稳的国家和地区承担中央银行职能。具体说一是不在这样的国家和地区替当政者发钞,二是不管理它的债券。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避免自家银行破产,又可以避免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集团的信誉破产!”映霞忽然放声大笑。小栓奔进来道:“笑啥笑啥?”王宗禹看映霞道:“我明白了,东家根本就没有离开战场。东家回到家里才是要上战场呢!”映霞已经站了起来,道:“有人来了!”回头一看,居然是潘为严和高瑞到了!
  ……

前言/序言

  小引
  列位看官:还记得《乔家大院》吗?十一年前,本书第一部和同名电视剧曾经风靡海内外,晋商翘楚、山西乔家第三代掌门人乔致庸怀抱以商救国的梦想、行大义于天下的故事及其与两位女子的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打动了无数读者与观众的心,无论通都大邑,还是穷乡僻壤,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罕有不知乔致庸者之名之事者,乃至于使外国人亦知中国古代不但有巨商,且有商道,并进而由彼人解释三十余年来中国迈进商品社会步伐如此之速,成就如此之大,皆有前缘。多年过去,至今仍有无数读者和观众关心乔致庸之后乔家后来还有没有更加警动人心催人泪下的故事?本书和据本书拍摄的长篇大戏《诚中堂》回应了这一期待。有《双调·碧玉萧》一曲为证。词曰:
  花甲余生,谁复弄哀声。再续前情。狂士一时兴。风来冰解柳青。蛩窗外绿水盈。飞絮轻。慢撚宫商动。听,又是晋商魂证。
  回坐春城。遗恨宁无凭。梦里峥嵘,醒处总难鸣。心随新剧转平。飞红看又满庭。一曲成。意绪还难靖。行,依旧似痴如病。
  作者
  二〇一六年十月十八日


《乔家大院 第二部》 故事梗概 《乔家大院 第二部》延续了第一部的宏大叙事,将镜头对准了乔家在风云变幻的民国时期所面临的又一场严峻考验。故事以乔家第三代传人乔映骆的成长为主线,展现了一个家族在时代洪流中如何挣扎求生、砥砺前行,以及在血脉传承与商业帝国之间所做出的艰难抉择。 故事的开篇,乔家虽因乔致庸的远见卓识而稳固了其在商界的地位,但伴随辛亥革命的爆发,旧秩序的瓦解与新思潮的涌动,为古老的晋商家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经商之道受到挑战,封建礼教的束缚逐渐松动,年轻一代的乔家人开始审视家族的未来,也开始重新定义自我。 乔映骆,这位乔家后继之秀,自幼耳濡目染,聪慧过人,却也继承了家族骨子里的坚韧与责任感。她目睹了时代的变迁,感受着家族内部的暗流涌动,也面临着个人情感与家族大义的纠葛。在父亲乔建昌的悉心培养下,她逐渐成长为一位有远见、有魄力的女性。然而,命运并非坦途,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外部势力的虎视眈眈,以及个人命运的起伏跌宕,都让她的人生充满挑战。 与此同时,上一辈的恩怨情仇仍在暗中发酵。孙家、曹家等与乔家有着错综复杂关系的家族,也在暗中较劲。商业利益的争夺、家族荣耀的维护,以及历史遗留的恩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乔家新一轮的危机。 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钱庄、当铺、票号等传统金融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新兴的银行和资本主义的冲击,使得乔家必须革新图变,寻找新的生存之道。乔映骆肩负重任,她不仅要巩固和发展家族的商业帝国,还要在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做出明智的决策。她学习西方先进的经营理念,尝试引入新的商业模式,为乔家注入新的活力。 然而,变革并非一帆风顺。家族内部守旧派的阻力、年轻一代的迷茫、以及外部环境的恶劣,都让乔映骆倍感压力。她需要平衡家族成员的利益,化解内部矛盾,同时也要抵御来自外界的竞争和算计。 在个人情感方面,乔映骆也经历着刻骨铭心的爱恨纠葛。她与出身草根却心怀抱负的青年才俊之间产生了真挚的情感,但这段感情却因为家族的门第之见、时代的阻隔以及个人的命运安排而充满了曲折。她需要在个人幸福与家族的未来之间做出痛苦的权衡。 故事中,还穿插了许多生动的人物群像。有忠心耿耿的老管家,有心怀叵测的叔伯,有追求新思想的知识分子,也有在时代浪潮中沉浮的小人物。他们共同构成了民国时期社会百态的缩影,也为乔家的命运增添了更多戏剧性的色彩。 随着故事的推进,乔家经历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包括但不限于: 家族内部的权力更迭与继承危机: 随着老一辈人物的淡出,新一代如何接过家族的重担,以及围绕权力分配而产生的矛盾。 商业模式的转型与挑战: 传统晋商经营面临的困境,以及乔家如何适应银行、股票等新金融工具的出现,进行商业上的革新。 时代变迁下的家族命运: 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等历史事件对乔家商业版图和家族成员生活的影响。 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 家族成员之间,以及与外部人士之间,在爱情、亲情、友情等方面交织的爱恨情仇。 个人成长与家族责任的冲突: 乔映骆等年轻一代如何在追求个人理想与承担家族重任之间找到平衡。 《乔家大院 第二部》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兴衰史,更是对一个时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深刻描绘。它探讨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血脉传承与个人奋斗的张力,以及在动荡年代中,个体命运与历史洪流的交融。故事中充满了人性的复杂,商业的智慧,以及在逆境中永不言弃的精神。 人物塑造 乔映骆: 作为乔家第三代的核心人物,乔映骆是整个故事的灵魂。她聪慧、坚韧、有魄力,继承了乔家人的商业头脑,同时也受到了新思潮的熏陶。她既要面对家族内部的阻力,又要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在个人情感与家族责任之间不断挣扎与抉择。她的成长历程,是那个时代下女性命运的缩影,展现了她们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如何凭借智慧与勇气,开辟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乔建昌: 乔映骆的父亲,作为乔家第二代的核心人物,他肩负着将家族基业传承下去的重任。他既有传统商人的精明与稳重,也意识到时代变迁带来的挑战,开始尝试革新。他对女儿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既是慈父,也是严师。 孙家、曹家等对立家族的代表人物: 这些家族的人物,代表了与乔家在商业利益、家族荣耀等方面存在竞争的势力。他们的出现,使得故事充满了戏剧性的冲突和紧张的商业博弈。 其他家族成员: 包括那些保守守旧、试图维护传统利益的叔伯辈,以及那些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但又缺乏经验的 younger generation。他们共同构成了乔家内部复杂的权力结构和人际关系。 时代背景的描绘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这个时期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辛亥革命的余波: 革命推翻了帝制,但社会并未立刻安定,各种政治势力交织,地方军阀割据,为商业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 西方思想的涌入: 新文化运动、科学民主思潮的传播,冲击着传统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年轻一代开始追求自由与平等。 金融业的变革: 传统的票号、当铺等金融机构面临着新兴的银行、股票市场的挑战,商业经营模式需要升级换代。 社会风貌的变迁: 城市的面貌在改变,西式建筑、交通工具开始出现,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渐受到影响。 《乔家大院 第二部》通过对这些历史背景的细致描绘,将乔家的命运置于宏大的时代画卷之中,展现了家族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求存,以及个体在时代变迁中的迷茫与抉择。 艺术特色 宏大的叙事结构: 故事跨越时间与空间,展现了一个家族在历史长河中的起伏跌宕。 细腻的人物刻画: 每一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命运,即使是配角也栩栩如生。 生动的时代场景: 对民国时期社会风貌、经济状况、人情世故的描绘,真实而富有感染力。 深刻的主题探讨: 影片不仅是家族史,更探讨了传统与现代、个人与家族、情与义、责任与担当等深刻的社会与人生命题。 跌宕起伏的剧情: 商业斗争、情感纠葛、家族恩怨交织,使得故事充满了戏剧张力和观赏性。 《乔家大院 第二部》是一部充满史诗感的作品,它用生动的人物和曲折的故事,展现了一个古老家族在时代变革中的坚韧与不屈,以及在复杂社会背景下,个体命运的起伏与升华。它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人性、商业和时代精神的深刻解读。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这卷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叙事节奏感。如果说前作如同黄河般一泻千里,气势磅礴,那么这部续作则像是汾河的支流,蜿蜒曲折,暗流涌动。我注意到作者在人物的“选择”上花费了大量的笔墨,这些选择并非简单的黑白对立,而是充满了灰色地带的道德困境。例如,某个关键角色为了保全大局,不得不做出一个在当时看来近乎“不义”的商业决策,这种内心的煎熬和外部的误解,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人脉构建”的章节,它不再是简单地写谁和谁做了交易,而是深入挖掘了维护这些关系背后的成本——是情感的投入,还是利益的牺牲?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多线叙事结构,让不同房系的矛盾和利益诉求交织在一起,犹如一张密不透风的网,让读者时刻感受到压迫感。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一些看似边缘的人物,比如家族中的女性角色,在本卷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力量,她们不再是背景板,而是成了推动家族命运悄然转向的关键力量。阅读时,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反思自己如果处于那种情境下,是否能做出更“正确”的抉择,这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智力上的挑战与乐趣。

评分

这部作品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宿命感”的加强。如果说第一部是关于家族如何凭借智慧和胆识向上攀爬,那么第二部就是关于如何在高峰上站稳,并且预见可能到来的滑落。作者对于晋商文化中那种“诚信为本”的理念,进行了极其深刻的解构和重塑。它不再是口号式的宣扬,而是通过一次次商业诚信面临的考验来展现其真正的分量。我特别着迷于书中对于不同地域文化冲突的描写,商队行进在不同的省份,与当地的官府、帮派、乃至普通百姓打交道时所展现出的微妙的文化适应性,这部分内容非常写实,也极具地域特色。我甚至能想象出,作者在写作这些场景时,一定查阅了海量的史料来保证其准确性。书中对某次危机处理的描写,逻辑严密,步步为营,让人拍案叫绝,但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没有让主角以“完胜”的姿态收场,而是留下了必须付出的代价,这种对现实主义的坚持,使得故事的张力更加持久和真实。

评分

这本厚厚的书,读起来有一种“细嚼慢咽”的满足感。我发现,作者对于环境的渲染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笔下的山西,不仅仅是背景,它本身就是塑造乔家性格的重要一环——那种贫瘠土地上生长出的坚韧不拔,那种北方寒冷气候中孕育出的谨慎和内敛。在阅读中,我着重体会了作者在刻画“代际冲突”上的处理方式。新一代的思维模式与老一辈的祖训之间产生的摩擦,没有被简单粗暴地描绘成“年轻人反叛”,而是展示了一种更微妙的“继承与修正”的过程。例如,书中对于某一笔巨大投资的决策过程,老一辈强调的是稳妥和风险规避,而新一代则看到了潜在的市场蓝海,这种观点的碰撞,充满了智慧的火花。全书的文笔古朴而不晦涩,节奏时而缓慢如蜗行,时而急促如飞箭,这种节奏的张弛有度,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愉悦感。读完之后,合上书卷,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读了一个故事,更像是短暂地生活在了那个时代,体验了一番在历史的巨轮下,个体家族的无奈与抗争。

评分

这本《乔家大院 第二部》的出版,简直是让我这个老读者翘首以盼,仿佛又一次被拉回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晋商时代。读完第一部后,那种对人情世故、商海沉浮的深刻体悟,久久不能散去。我原本以为作者会着重描绘乔家在特定历史转折点上的巨大变革,比如如何应对更迭的政权或者更激烈的市场竞争。然而,这本书的开篇却将叙事视角更多地转向了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成长,尤其是那些曾经意气风发的少爷们,如何在继承家业的重压之下,逐渐褪去青涩,学会权衡利弊,甚至开始质疑祖辈定下的规矩。我尤其欣赏作者对细节的把握,比如描述一次家族内部的议事,那种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感,每个人微妙的表情变化,甚至是茶盏碰撞发出的声响,都成了推动情节发展的无形力量。它不再是单纯讲述“乔家如何做成生意”的故事,而更像是一部关于“人如何成为家业的守护者和继承者”的心理史诗。书中的场景描写极其细腻,无论是山西特有的砖瓦结构,还是商队在西北大漠中前行的艰辛,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很多当代小说难以企及的。这本书的基调似乎比前作更显苍凉,似乎在暗示,即便是再显赫的家族,也逃不过历史洪流的冲刷和内部矛盾的侵蚀。

评分

坦白说,初读此书时,我曾有些许的失望,因为它似乎偏离了我对“大院”故事的固有期待——那种金戈铁马、大开大合的商业传奇色彩似乎被冲淡了。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理解作者的匠心所在。这一部更像是一部“内观之书”,它探讨的是“守成”比“创业”更难的哲学命题。书中关于家族内部管理和人员调配的描写,细致得近乎是一部古代企业管理学的案例分析。我留意到作者大量使用了古典文学中的比兴手法来烘托气氛,比如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来象征家族即将面临的严峻考验,或是用一株历经风霜的老树来比喻历经沧桑的族长。这种文学性的提升,让文字的质感变得异常厚重。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对“时间”的处理,它不是线性的推进,而是通过回忆与现实的交错,不断地揭示过去的某个决定如何像蝴蝶效应般影响着现在的局面。整本书读下来,给人一种厚重、内敛但力量感十足的体验,它不靠廉价的冲突取悦读者,而是靠着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牢牢抓住读者的心神。

评分

老公在看,也许很好吧ヽ( ̄д ̄;)ノ

评分

快递很给力,有一本书有明显压痕,封皮有磨损,忍了

评分

此书值得一读.不错.下次再光顾

评分

装帧别致,内页纸光滑,印刷清晰,收藏好品质。

评分

穷则宅心仁厚,富则家国天下。好书,看了电视再买的书!

评分

很好,值得一看

评分

昨天买的@618书类满200-100今天到了本来是打算只买乔家大院。结果两本110。合计一下凑了90用了个券。还是付了110

评分

送货上门的速度超及?,再来买书。

评分

十多年前就阅读了朱秀海先生的《乔家大院》(第一部),主人公乔致庸诚信经营的理念认我记忆犹新。今天购买到第二部,期待着新的收获。好书也还得有京东这样的好电商,及时快速完整的把好书送到我们的手中,赞一个!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