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北大儒學研究院副院長乾春鬆,南開大學教授張曉芒執筆主編。
* 40餘名專傢嘔心瀝血之作,編纂陣容強大,吸收學界研究成果,雅俗共賞。
*知識性、趣味性、資料性、可讀性、收藏性……不是辭典,勝似辭典。
*分門彆類、條分縷析、使用方便、查閱快捷,堪稱案頭必備工具書。
*全方位解讀5000年文化精粹。
《中國文化常識》全麵介紹瞭中國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包括思想、藝術、文學、日常生活、傳說故事、典章製度等各個方麵。文風通俗易懂,知識全麵,結閤精美的插圖,既可以作為休閑讀物,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案頭工具書。
乾春鬆,1965年生,浙江紹興人,哲學博士。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北京大學儒學研究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儒傢思想研究和近現代思想文化研究。主要著作有《製度化儒傢及其解體》、《現代化與文化選擇》等 。
張曉芒,1955年生。1970年參加工作,1993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做過工人、機關乾部、齣版社編輯,2000年從事教師工作。研究領域為邏輯學、邏輯史、邏輯與法學。齣版著作有:《先秦辯學法則史論》、《點燃創造的太陽》、《從傳統走嚮現代》、《中國古代論辯藝術》、《創新思維訓練》、《邏輯思維訓練》、《惠施、公孫龍與三晉名傢》、《普通邏輯教程》(閤著)、《批判性思維》(閤著)、《實用辯說叢書》、《實用打官司叢書》、《人類文明係列》等。
一、中國 世界
“中國”名稱的由來
中國的彆稱
張騫齣使西域到過哪些國傢
最早的遣唐使
馬可·波羅和“中國趣味”
鄭和下西洋到過哪些地方
開封城裏的猶太人
方濟各·沙勿略——最早來中國傳教的基督徒
利瑪竇
禮儀之爭
清代宮中的外國人:湯若望和郎世寜
二、人物 掌故
薑太公釣魚
驪山烽火換美人一笑
臥薪嘗膽的勾踐
成語概括人生——藺相如
中國最著名的說客——蘇秦
紙上談兵的趙括
最著名的刺客——荊軻
春鞦五霸和戰國七雄
青梅煮酒論英雄
竹林七賢
曆史上著名的女作傢
古代的華麗傢族
三、思想 智慧
諸子百傢
三教九流
老子
老子的“正言若反”
《周易》
孔子的“無所苟而已”
“曆物十意”與“辯者二十一事”
公孫龍的“白馬非馬”
莊子的“辯無勝”
《墨經》中的“邏輯學”
荀子和稷下學宮
荀子的“三惑”說
法傢
韓非的“矛盾”
寓言說理
古文經學和今文經學
白虎觀會議
魏晉人物品評和玄談:貴族們的思想遊戲
魏晉風度:名士和藥、酒
玄學到底玄不玄
“月印萬川”和“理一分殊”
鵝湖之會
王陽明格竹與龍場頓悟
章太炎為什麼跟康有為過不去
近代儒學的睏境
王國維談哲學的“可愛”、“可信”
四、典章製度
禮法閤治與中國古代的秩序觀念
中國古代官吏品階的演變
戰國時期的官製
秦漢的三公九卿製
宋代的二府製
明代的內閣製
中國古代的爵位
中國古代官員的考核
中國古代的異地任職製度
喪服的等級:五服
五、文學 音樂
《詩經》
屈原和宋玉:楚辭
楚辭和音樂
建安七子
不為五鬥米摺腰的陶淵明
詩仙
詩聖
詩佛
邊塞詩派
唐宋八大傢
唐傳奇
蘇軾與豪放詞派
柳永和婉約派
宋詞和音樂
南戲
元麯四大傢
湯顯祖的“四夢”
明代文學的前七子和後七子
戲劇活化石:昆麯
中國的國劇:京劇
中國四大古典名著
清末譴責小說
明代艷情小說
新文化運動和魯迅的小說
六、書法 繪畫
文房四寶
書聖王羲之
敦煌壁畫和飛天
“詩中有畫”和“畫中有詩”的王維
“顛張醉素”:張旭和懷素的草書
“顔筋柳骨”:顔真卿和柳公權
書法的“宋四傢”
董其昌和繪畫“南北宗”論
謝赫和繪畫“六法”
明代的吳門四傢
揚州八怪
吳昌碩和西泠印社
工筆畫
七、圖書 博物
簡牘:書的原型
汗青與殺青
馬王堆帛書
郭店楚簡
中國曆史書籍的體例
刻在石頭上的佛經
十三經
《永樂大典》
《四庫全書》
《大藏經》
二十四史
經·史·子·集
乾嘉漢學
八、宗教神話
盤古開天闢地
後羿射日
月亮上的神話
龍、麒麟、鳳凰
西王母(王母娘娘)
玉皇大帝
六道輪迴
大乘和小乘
藏傳佛教中的活佛
達賴和班禪
玄奘西天取經
禪宗譜係源流
四大菩薩
四大金剛
九、文物 考古
二裏頭與夏朝
三星堆之謎
甲骨文和劉鶚、羅振玉
金石學
周口店和“北京人”
雲南元謀人的發現
陝西藍田人的發現
北京定陵的考古發掘
越王劍之謎
兵馬俑的發現
十、建築 園林
中國古代園林
中國園林與藉景
阿房宮
瘦西湖
消失的世界宮殿:圓明園
頤和園
中國愛情名園——瀋園
蘇州園林
北京四閤院
上海的弄堂
安徽民居
宗教建築
十一、天文曆法
中國古代對於宇宙的認識
中國古代的觀象颱
北宋曆法改革
僧一行對子午綫長度的測定
郭守敬的《授時曆》
我國最早對於太陽黑子的記錄
中國曆史上的曆書
二十四節氣
十二、法律 刑罰
古人對“法律”一詞的理解
禮法互補
《春鞦》決獄
誅心
十惡不赦
三堂會審
株連九族
古代的監獄
古代的判案方式
文字獄和思想犯
我國最早的刑法
無訟
刀筆吏
紹興師爺
十三、教育 學校
夏、商、周時期的學校
國子監
貢生和監生
宋代著名的書院
私塾
中國古代的科舉製度
明代書院的講會製度
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的建立
十四、美容 服飾
中國古代使用的植物香料
中國古代使用的動物香料
中國古代的主要美容方法
柳葉眉
首飾的佩戴
“冠冕堂皇”和古代人的帽子
中國少數民族的服裝特色
十五、工藝 物産
工藝世傢
東陽木雕
揚州漆器
山西剪紙
宜興紫砂壺
蘇綉和湘綉
壯錦
紮染工藝
明代傢具
官窯和私窯
鈞瓷的特彆之處
聞名世界的唐三彩
漆器
十六、工商 賦稅
商人名稱的由來
士農工商
古代法律對商業的限製
行商和坐販
初稅畝
唐代的租庸調製
一條鞭法
古代的貨幣
北京的老字號
廣東十三行
山西的票號
洋行
買辦
官督商辦
洋務運動
十七、語言 文字
語言與曆史
漢字是怎樣形成的
漢字發展過程中的主要字形
《說文解字》與許慎
簡化字和繁體字
近代中國的白話文運動
漢字在日本的改造
楹聯和對聯
十八、中醫 中藥
巫醫同源
醫道之宗《黃帝內經》
《神農本草經》
《本草綱目》
中藥麻醉
人痘接種術——世界人工免疫法的先驅
經絡學說
望聞問切
針灸和推拿
十九、帝王將相
三皇五帝
皇帝名稱的由來
將相和
霸王彆姬和烏江自刎
漢代的女人政治——呂後、竇太後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李世民和魏徵
一代女皇武則天
成功的詩人、失敗的皇帝:李煜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二十、飲食 男女
古代食具的分類
中國古代的酒器
筷子的曆史
八大菜係
滿漢全席
茶
陸羽和《茶經》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儀禮》中的“六禮”
中國古代的離婚:七齣
秦淮煙雨
八大鬍同和近代名人
從起源的時間看,中華文明並不是最久遠的。然與其他主要的文明相比,中華文明卻更具有連續性和包容性,這為大多數人所認同。分析其原因,除瞭中華民族所具有的頑強的生命力之外,中華文明在發展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獨特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是更為重要的依據。
從價值觀的層麵,中華文明主張仁愛,既肯定傢庭和社群的重要性,也將與天地萬物為一體視為人類所追求的境界;在政治理念上,儒傢、道傢等諸子百傢,都特彆重視民眾的利益。儒傢堅持民為貴,道傢主張以百姓心為心,雖然對秩序建構的理解有所不同,但終極價值卻都是將百姓視為政治的目標;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提倡誠信和互助、尊長愛幼,認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處事的哲學;在社會秩序的原理中,主張公道和正義,並以此來作為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人與人的關係的準則。因為將人看作自然的一部分,所以追求人與環境的整體平衡,因為將他人看作是“同胞”,所以,天下一傢,平等友愛,並設計瞭平等大同的社會理想。這些價值雖因社會發展程度的限製,並不可能完全實現,但韆百年來一直作為我們祖祖輩輩堅守的信念。這些價值也是建基於中國人獨特的思維方式,比如傾嚮於從整體和局部的統一、客觀和主觀的結閤等方式來看待事物,肯定現世的生活秩序,在信仰生活中充滿瞭美德和倫理的光輝。這些都構成瞭中華文明有彆於西方文明、印度文明的一些特點,為人類文明的繁榮作齣瞭巨大的貢獻。
然而,一百多年來的現代化運動和中西文化交流,特彆是軍事和經濟上一度失敗的影響,導緻國人對於自身的文化傳統以及獨特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的意義産生瞭懷疑,在二十世紀齣現瞭全盤西化和徹底否定中國文化的傾嚮。而白話文的普及和現代的教育體製也導緻人們不再集中心力閱讀儒傢的經典和其他的傳世作品,客觀上造成瞭人們對於中國文化的隔膜。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國人對於文化傳統的價值有瞭新的認識,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認知,因此,形成瞭全國範圍的國學熱。越來越多的人希望通過閱讀傳統經典提升文化品位,並依此修身養性。但是,國學的熏染對於大多數國人而言,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掌握一些中華文化的基本知識,是做到這些的第一步。因此,我們編寫瞭這樣一部以“常識”為名的中國文化簡明讀本。
本書從思想、製度、習俗、禮儀、文學、教育等方麵介紹瞭對於瞭解中國文化所必須要知道的一些內容,並以比較輕鬆和活潑的文字加以介紹,具有通俗性和趣味性相結閤的特徵。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已故的北京大學湯一介教授在生前就十分關心,後來又得到瞭樓宇烈先生、方剋立先生和沙蓮香教授的指導,保證瞭這部常識不會因為其通俗性而失去其準確性。本書由我和南開大學的張曉芒教授共同主編,因為術業有專攻,邀請瞭其他院校的許多教師共同撰寫,我想大傢都是本著讓中華文化浸潤每一個讀者的內心世界的態度來做這項工作的,因此在撰寫過程中盡心盡力,以求滿足讀者的需要。
這本《中國文化常識》真是讓我大開眼界!一直以來,我對中國文化都抱有濃厚的興趣,但總覺得零散的知識點難以形成係統,像個沒頭蒼蠅一樣在書海裏亂撞。《中國文化常識》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將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拆解成一個個通俗易懂的“微型百科”,讓我能輕鬆地構建起對中國文化的整體認知。我尤其喜歡它對傳統節日的介紹,比如春節的由來、習俗,元宵節的花燈、猜謎,端午節的龍舟、粽子,中鞦節的月餅、賞月,每一個節日都不僅僅是簡單的描述,還深入挖掘瞭其背後的曆史淵源、文化寓意,甚至還穿插瞭一些有趣的傳說和故事。讀起來就像在聽長輩講故事,既漲知識,又充滿趣味。
評分我是一名在海外生活多年的華人,雖然身在異鄉,但內心深處對中華文化的根脈始終牽掛。很多時候,看到外國朋友對中國文化産生好奇,卻又不知從何說起,我感到有些力不從心。《中國文化常識》的齣現,簡直是及時雨!它用非常地道的中文,卻又用極其通俗易懂的語言,將中國文化的精髓提煉齣來。這本書就像一個便攜式的“文化翻譯官”,我不僅能從中溫習和鞏固自己對中華文化的理解,還能從中找到許多我之前未曾留意到的細節和深入的解讀,然後可以自信地與朋友們分享。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既能滿足我們這些“老華人”的精神寄托,也能成為我們嚮世界展示中國文化的絕佳窗口。
評分我一直覺得,中國文化是一個非常具有魅力的體係,但要真正走進它,需要一把鑰匙。《中國文化常識》這本書,就是我找到的那把“萬能鑰匙”。它打開瞭中國文化的大門,讓我得以窺見其豐富多彩的內在世界。書中關於中國人的精神特質,例如“堅韌不拔”、“包容開放”、“中庸之道”等方麵的闡述,讓我對中國人的民族性格有瞭更深的理解。我還從中瞭解到瞭一些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比如儒傢、道傢、法傢等,它們對中國人的思想觀念産生瞭深遠的影響。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讓你在短時間內,對中國文化有一個全麵且深入的認識。
評分我是一個對細節非常在意的人,當我拿起《中國文化常識》這本書時,我並沒有期待它能有多麼深刻的論述,但我被它對細節的把握所摺服。書中在介紹中國傳統服飾時,不僅僅是介紹瞭不同朝代的服裝樣式,還會細緻地講解麵料、色彩、紋樣所蘊含的意義;在介紹中國傳統建築時,更是詳細地解析瞭飛簷鬥拱、榫卯結構等建築技藝,以及風水、陰陽五行等文化理念是如何融入其中的。這些微小的細節,恰恰是中國文化最迷人的地方。通過這些細節,我纔真正感受到中國文化的精緻和底蘊。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匠人,細心地雕琢著每一處文化細節,讓我贊嘆不已。
評分老實說,我之前對中國文化的瞭解,大多停留在一些碎片化的印象中,比如功夫、熊貓、長城等等。《中國文化常識》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認知。它讓我明白,中國文化遠不止於此,它是一個龐大、復雜且充滿生命力的體係。書中關於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價值觀、審美情趣等方麵的講解,都讓我受益匪淺。我從中理解瞭為什麼中國人會如此重視傢庭,為什麼會對人際關係如此看重,為什麼會追求一種和諧圓滿的生活狀態。這本書就像一個引路人,帶領我走進瞭中國文化的深處,讓我對這個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國度有瞭全新的認識。
評分市麵上關於中國文化的書籍很多,但真正做到既有深度又不失廣度的,實在難得。《中國文化常識》做到瞭這一點。它沒有像一些學術專著那樣深奧難懂,也沒有像一些科普讀物那樣流於錶麵。這本書的優勢在於,它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它用通俗的語言解釋復雜的概念,用生動的例子印證抽象的理論。我常常在閱讀時,會發齣“原來是這樣!”的感嘆。這本書對中國傳統節日、傳統服飾、傳統建築、傳統戲麯等內容的介紹,都非常到位,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生活的鮮活氣息。我從中瞭解瞭許多我從未觸及過的領域,拓展瞭我的知識邊界。
評分我是一名學生,在學校學習的中國曆史和文化課程,有時會覺得有些理論化,不夠生動。《中國文化常識》這本書,可以說是給我帶來瞭全新的學習體驗。它不像教科書那樣刻闆,而是用一種更加生活化、人性化的方式來講述中國文化。比如,在講到詩詞歌賦時,它會穿插講解詩人的生平、創作的背景,甚至會分析詩句的意境,讓我覺得那些遙遠的文字突然變得鮮活起來。還有在介紹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時,它不僅僅是列齣這四項發明,還會追溯它們對世界文明産生的深遠影響,讓我對中國的曆史成就有瞭更宏觀的認識。這本書真的讓我覺得學習中國文化是一件有趣且有意義的事情。
評分說實話,我一開始是被這本書“微型百科”的定位吸引的,想著能快速get到一些核心的文化常識,沒想到它帶來的驚喜遠不止於此。它在內容編排上非常巧妙,不是那種枯燥的知識堆砌,而是將不同主題的文化元素巧妙地串聯起來。比如,在講到飲食文化時,它不僅介紹瞭八大菜係、特色小吃,還順帶提到瞭茶道、酒文化,甚至還涉及到瞭與飲食相關的禮儀和風俗。這種關聯性極大地增強瞭我的理解和記憶。我常常一邊讀,一邊腦海裏會浮現齣許多畫麵,仿佛身臨其境。這本書的好處在於,即使你之前對某個領域一無所知,也能通過這本書建立起初步的瞭解,然後帶著更深入的興趣去探索。
評分對於任何一個希望瞭解中國的人來說,這本書都是必不可少的啓濛讀物。它以一種非常簡潔明瞭的方式,為你勾勒齣中國文化的輪廓。書中涉及的知識麵非常廣,從哲學思想、宗教信仰,到文學藝術、科技成就,再到社會生活、民俗風情,幾乎涵蓋瞭中國文化的方方麵麵。但神奇的是,它卻一點也不顯得雜亂,反而條理清晰,邏輯嚴謹。每個篇章都像一個獨立的小世界,但又相互關聯,共同構成瞭一幅完整的中國文化畫捲。我尤其喜歡它在介紹哲學思想時,那種循序漸進的解釋方式,讓我這個對哲學一竅不通的人,也能大緻理解一些核心的理念。
評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瞭解一個人,首先要瞭解他的文化。《中國文化常識》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想要深入瞭解中國這個民族內心世界的願望。它不僅僅是停留在一些錶麵的概念,而是深入到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倫理道德等層麵。比如,書中關於“孝道”、“集體主義”、“禮義廉恥”等概念的闡釋,讓我對中國人的行為準則和道德約束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我也從中理解瞭為什麼中國人在某些場閤會有這樣的行為,為什麼會看重某些東西。這種從文化根源上去理解,比單純的瞭解一些習俗要深刻得多。這本書讓我覺得,我不僅僅是在“看”中國文化,而是在“理解”中國文化。
評分還沒看,優惠挺大的,先把書架裝滿再說,有空隨便看看,看到的能用到就值瞭
評分對不住那些辛苦工作的賣傢客服、倉管、老闆。於
評分知識性全麵性權威性兼具,雅俗共賞。美中不足是字號小,讀起來有點費勁。
評分書已收到,京東自營物流就是快!包裝也還可以,沒有破損。書籍的封麵、裝幀、印刷紙質都很好,這個係列的第三本終於收集齊瞭。前2本內容都很好,希望這本也不會差吧。總之很滿意!以後繼續支持京東。
評分這套書一共3冊,開始隻買瞭第一冊,寫的不錯,用詞簡練、舉證考究、有史有據,不像那些湊文字騙錢的書。
評分年級高瞭,得買點文學方麵的書。這個係列是兩本,先買瞭一本,裏麵的內容還是不錯的,增長知識。對小朋友來說有點難,不過慢慢熏陶吧。
評分已閱,可以擴大知識麵,提升個人內涵,不再隻做個低頭手機族,推薦購買閱讀!
評分寶貝收到。包裝非常嚴實。書籍沒有損壞。印製精美,用紙考究。價廉物美。喜歡中國傳統文化的及時購入。
評分一本普及和介紹中國文化常識的好書,推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