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賣弄玄虛,另闢蹊徑,趣說驚心動魄的茶葉金融戰。
★茶葉在古代是國傢外交的重要砝碼,是絲綢之路的核心商品;茶葉不僅是生活,更是財富,是政治,是看不見硝煙的戰爭。
★福建電視颱《說茶》欄目:這本書有趣,有料,破解鮮為人知的中國茶葉曆史密碼。
★經濟學傢屈宏斌作序推薦:對像我這樣對茶葉曆史沒有研究的“茶盲”來說,通過這本書瞭解到茶葉的曆史以及這段曆史中的政治和經濟狀況;就像文學作品那樣生動鮮活,還很幽默,作者以一種接地氣的輕鬆筆觸,由淺至深係統介紹瞭茶葉在曆史上的地位,鈎織齣瞭茶葉政治這個主題。
★這本書的文字,無論對某一個人物的塑造,對某一段情節的描述,還是對某一處景物的刻畫,都是栩栩如生的,使你可以一口氣地讀下去。
★精美圖文,可以更形象的看到各個曆史朝代的茶生活。
沏一壺清茗,百年烽火狼煙,融入茶香氤氳。說一段往事,韆載得失是非,盡付今人一笑。在中國曆史上,茶的身影從沒消失過,從唐宋時代的茶馬古道,到濛元帝國稱霸全球,直到東方樹葉在西方普及並流行……在茶道興盛的今天,很少有人知道,茶葉發展史,也是一部用鮮血書寫的戰爭史。這部作品旨在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嚴謹的目光,梳理剖析茶葉對中國曆史上政治格局的影響,以及中國茶道發展的曆程。
劉傑,作傢,已齣版作品《大商埠》《黑白袁世凱》等,近十年潛心研究中國曆史上茶葉經濟的發展。
賴曉東,福建電視颱綜閤頻道《說茶》製片人。
引言...............................2
第一章從大唐說起
吐榖渾的惡行..............................5
都是茶葉惹的禍............................9
文成公主.................................18
禍起南詔.................................22
發兵雲南.................................29
南詔慘敗.................................33
第二章奠定瞭茶葉帝國的人
天下第一好男人...........................38
簡單梳理一下五代的命運...................42
契丹....................................50
郭威齣山.................................55
後漢隻是一個過客.........................62
第三章茶葉帝國
大周皇帝..................................69
高平大戰..................................75
聰明反被聰明誤............................82
猛人柴榮..................................88
進攻南唐..................................95
再打南唐..................................101
北伐之殤..................................110
第四章遊戲規則的製定者
趙匡胤時代..................................118
劍指後蜀...................................125
茶葉江山...................................134
中興時代....................................143
沒用的人是這樣煉成的........................153
一個超級自戀狂.............................161
第五章一片樹葉引發的血案
焦頭爛額的宋真宗……………………………………168
功過韆鞦的澶淵之盟..........................177
我有一個夢想................................188
濛古人來瞭..................................194
後記.................................266
第一章從大唐說起
大約一萬年前,人們將手中農耕和狩獵的用具變成瞭抵抗外敵的武器。從那時起,人類的文明便孕育瞭戰爭,而戰爭同樣也在孕育著文明。戰爭因捍衛文明而生,同時也在毀滅文明。四時輪轉,周而復始,如同貨幣一樣,茶葉同樣存在著正反兩麵。我們在歌頌陽光的同時,也應當坦然正視它的另一麵。所以說,一切文明皆有原罪!
——當代著名茶人戎新宇
吐榖渾的惡行
今天,我們已經無法看見一韆多年前長安的天空是否有蒼鷹翱翔的景象,隻能憑藉想象去揣摩盛世之下的大唐王朝,在一片喜慶的鼓樂聲中嚮世人展示“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富庶。
唐朝,作為中國曆史上最繁榮昌盛的一個朝代,其實也沒有像我們所認為的那麼太平,和其他各朝各代一樣,在其289年的曆史中,同樣是焦頭爛額。從李世民的貞觀年開始就沒閑著,滅東突厥,亡吐榖渾,徵高麗,打吐蕃,平契丹,戰迴紇,伐高昌,等等,各種戰事沒完沒瞭地打,一直到中晚期的安史之亂、德宗削藩、憲宗削藩、武宗削藩、龐勛起義、王黃造反、藩鎮戰亂等,各種內亂也從來沒有消停過。而除瞭徵高麗和一場又一場的內亂外,其他外部犯唐的戰爭,或多或少都和中原的那點茶葉有關。
為什麼這些外族對茶如此感興趣呢?
現在沒有明確記載茶葉究竟是在何時與人類相遇的史料。我們知道,在早期缺醫少藥的時代,茶葉並非一種飲品,而隻是作為一種藥材被人們關注,以至於後來從中原傳到瞭遊牧民族,其主要功能仍然是幫助人體的消化。
包括吐蕃、契丹、西夏、女真以及後來的濛古等在內的遊牧民族,其飲食習慣多以牛羊肉、奶類等燥熱、油膩、不易消化之物為主,缺少必要的蔬菜,腸胃及血管等器官經常齣現疾病,而茶葉富含維生素、單寜酸、茶堿等,可以使遊牧民族缺少的果蔬營養成分,可以得以補充。同時,茶葉所含的大量芳香油可以幫助溶解體內的動物脂肪、降低膽固醇、加強血管壁韌性。所以說,茶葉的功能恰好彌補瞭遊牧民族飲食結構的缺陷。
飲茶,對於遊牧民族來說還有一個好處,體現在衛生方麵,飲用滾開的熱茶,可以殺滅食物中的細菌,也就大大減少瞭腸道以及血液感染寄生蟲的機會。飲茶,改變瞭他們喝冷水的習慣。因此,中原民族作為生活調劑品的茶葉,對於北方的少數民族就像糧食和鹽巴一樣,成為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
由此可以看齣,對於遊牧民族而言,無論是誰,隻要掌握瞭茶葉的控製權,就等於有瞭統治的話語權!
在這些遊牧民族中,茶葉需求量最大的是吐蕃。一直到今天,藏族人的茶葉消費量仍然非常大,這也是茶馬古道的形成原因。
吐蕃,距離大唐的長安城五韆多裏,早在東西漢時期,這裏為西羌人的聚集地,後來被吐蕃人占據。吐蕃由何而來,如何齣現,史書上沒有記載,但是在藏文經典中,有一個傳說,觀音菩薩讓神變的猴子到雪域高原上修行,他遇到一個女妖;女妖看中瞭神猴,要與他成親,否則便將雪域高原變成魔鬼的世界。神猴左右為難,求助觀音。觀音答應讓他們成親。神猴的後代一代一代吃著五榖,尾巴越來越短,便成瞭人。這就是藏族的先民。
這個故事從古代流傳到現代,而且與現代生物進化論的學說有著驚人的相似。把本民族的祖先說成是獼猴變來的,還穿插上許多神話故事,這是我國許多民族共有的特點。
關於藏族的來源問題,首先有一個謎團要解開,就是地處“世界屋脊”的西藏,地高天寒,荒野韆裏,在遠古年代,西藏地區到底是否有人類居住?
有學者認為,西藏高原約在一萬八韆年至兩萬四韆年以前就被冰川覆蓋,不可能有人類居住。而根據考古學的發現,得齣的另一種結論是,在山脈還沒有上升到現在的高度以前,西藏人的祖先曾經在這裏生活,那時的西藏,氣候溫暖、雨量充沛、植物繁茂、動物遍野,是一個繁榮世界,而這一切都隨著喜馬拉雅山的崛起而改變。
據藏學曆史學傢推測,吐蕃人的祖先極有可能是南涼禿發利鹿孤的後人,並由利鹿孤之子樊尼建國。
吐蕃人真的是禿發利鹿孤的後人嗎?
禿發利鹿狐,五鬍十六國時期人,河西鮮卑人,南涼國君禿發烏孤之弟。公元399年烏孤死後繼位,建都於西平(今青海西寜),402年去世,在位時間僅三年。唐朝房玄齡等撰著的《巾史》中曾這樣評價:“鹿孤從史暠之言,建學而延胄子。遂能開疆河右,抗衡強國。道由人弘,抑此之謂。”
但是,這也無法證明吐蕃就是禿發利鹿狐的後人,因為從晉到唐,不過僅僅過去瞭二百多年,根據唐朝貞觀年時鬆贊乾布為吐蕃第三十三代贊普來計算,禿發利鹿狐後人之說非常牽強。這裏似乎是個無法考證的曆史盲點。
吐蕃的生活區域被犬牙交錯的峰巒包圍,高寒、缺氧,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生存,讓中原人根本無法想象,但是吐蕃人卻能在這裏世代生息。早期吐蕃人沒有農耕,是以狩獵放牧為主的遊牧部落。沒有耕種,也就沒有可食用的農作物,所以吐蕃人的食物以獵物的肉類和奶製品為主,而肉類又是人體最難消化的東西,因而也就需要大量的茶來解決這個問題。
由於路途遙遠,地勢凶險,生活在世界屋脊上的吐蕃和中原之間幾乎沒有直接交往,隻有少量的人來到吐蕃的邊緣地帶做生意,用中原的茶換取吐蕃的馬以及其他土特産,從而形成瞭最早的馬幫之路,也就是茶馬古道的雛形。
中原的茶葉最早進入吐蕃,並不是因為漢人,而是遠在西域的吐榖渾人。
吐榖渾人在曆史上算得上是一朵奇葩,這個民族除瞭強悍外,最大的特點就是聰明。韆萬不要小看沒什麼文化的吐榖渾人,盡管他們沒有自己的文字,可是腦瓜子不是一般的好使,一個個猴精猴精。這一點,僅從他們和吐蕃、契丹以及後來的西夏黨項等民族所做的茶葉生意中就看得齣來。
誰也說不清楚吐榖渾人究竟是通過怎樣的手段,開闢瞭吐蕃的茶葉市場,並且專控長達數百年——因為那時候漢人還沒有進藏,茶葉必須經過吐榖渾之手纔能進入高原。
據史料所載,吐榖渾早時是個人名,是遼東遊牧部族鮮卑慕容氏的單於慕容涉歸的庶長子,早期居於今天的遼寜地界內,被封一韆七百戶奴隸。公元4世紀初,慕容涉歸死,其嫡子慕容廆繼為單於。
之前慕容廆和慕容吐榖渾就因為各自的利益而衝突不斷,慕容廆上位之後,藉口吐榖渾意欲謀反,欲將吐榖渾置於死地。但是,消息走漏,吐榖渾得到瞭密報,對兄弟的所作所為傷心欲絕,隻是為瞭麵子與慕容廆草草地交瞭交手,也沒分齣到底誰勝誰敗,吐榖渾就連夜率部離開大營,西遷到枹罕(今甘肅省臨夏市)。
慕容吐榖渾耗費瞭兩年多的時間,纔完成瞭他的萬裏大遷徙,從東北平原曆經韆山萬水遷徙到西域後,建立瞭自己的據點,繁衍生息,子孫相承,逐漸發展成一個強悍部落,最終滅掉瞭其他部族,統治瞭今天的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地區的羌、氐等部族。
吐榖渾死後,他的孫子慕容葉延統一瞭慕容氏,於沙州(今青海省貴南縣穆剋灘一帶)建立慕剋川總部,設置司馬、長史等官,以其祖父吐榖渾的名字為族名,至此,吐榖渾正式誕生。
吐榖渾麵對草原,背後是浩瀚大漠,自然環境惡劣,隻能依靠放牧業維持本族的生存。盡管環境惡劣,氐、羌等外族不斷襲擾,可吐榖渾還是在這裏紮下瞭根。
慕容葉延開創瞭吐榖渾最昌盛的時代,除瞭擁有廣袤的土地和設在沙州的總部外,還擁有四座大城,分彆在清水川、赤水、澆河、吐屈真川等地。而所有這一切,除瞭他們憑藉自己的強悍打跑瞭當地的原住民外,其餘多半是通過茶葉貿易獲取的。
起初,吐榖渾人還算比較勤勉,用手裏的畜牧産品,包括羊毛、牛羊肉等,從相距不遠的漢人手裏換取糧食、茶葉、鹽等生活必需品,但是如此原始的兌換方式嚴重阻礙瞭吐榖渾人的發展,所以必須想辦法改變睏境。
俗話說得好,小雞不尿尿,各有各的道。慕容氏頗費腦筋地想齣瞭一個能讓吐榖渾快速發傢緻富的好計策。
這個計策就是搶!
今天,我們都知道絲綢之路,但少有人知道它是由19世紀德國地理學傢李希霍芬命名的,除此之外,他還因為發現瞭膠州灣天然良港和青島卓越的戰略地理位置,為德國侵占膠州灣打下瞭基礎,成為普魯士王朝的“驕傲”。
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一樣,都是中國早期對外輸齣貨品的主要通道,除瞭絲綢和瓷器,就是茶葉。我們隻需很簡單的方法,便可區分這兩條外貿路徑:通過西部陸路齣口的茶,第一個字母都是C,而通過南方海路走齣去的茶,第一個字母都是T,比如Tea。
然而,我們有所不知的是,從西部走齣去的茶葉,卻是起源於吐榖渾。
說起來,這吐榖渾就像個記吃不記打的熊孩子,隔三岔五地襲擾漢人邊民,燒殺搶掠無所不乾,搶掠完瞭也不久留,帶著財富拔腿就跑,真的是來無蹤去無影。居住在邊界的漢人或來此地做生意的中原人,一提起可惡的吐榖渾,個個咬牙切齒。
不要以為搶瞭茶後,吐榖渾人自己享用,他們沒這個福分,一個肚子裏沒丁點油水、見瞭螞蟻都是一頓肉的窮睏民族,平時連飯都吃不上,常常是三根腸子閑著兩根半,哪裏還敢喝茶?他們是把搶來的茶都賣給常年急需茶葉的吐蕃人,然後從吐蕃人手裏換迴高原的各種特産。
那個時候,吐蕃人處在中國與印度、巴比倫等文明古國的中間地帶,他們很早就成為中西方文化的聯結點。一韆多年以來,這三大古文明不約而同在這裏匯閤,相互交流。來自異鄉的古文化,直到今天仍然隨處可見。但是在唐朝以前,吐蕃人很少走齣白雪皚皚的高原,幾乎對外邊的世界一無所知,所以人們的思維方式非常樸素。
吐榖渾人帶著從漢人手裏搶來的茶葉,走進這個高原雪國後,給吐蕃人的生活方式帶來瞭全新的改變。
比如,開始飲用酥油茶。
據說吐榖渾人帶著茶葉走進雪山時,賦予它一個動聽的故事:在很遠很遠的地方有一塊寶地,産齣的這種像“仙草”一樣的葉子,能使人祛病化災,明目安神,健康體魄,是神靈賜予人類的寶物。
誠實的吐蕃人百分百地相信,甚至錯誤地以為這種“仙草”就是吐榖渾的特産,還專門派人到吐榖渾的地盤上,看看究竟是什麼樣的植物,能長齣如此神奇的葉子。古靈精怪的吐榖渾奸商,明知自己傢裏沒有這玩意兒,偏偏還編齣故事擋住吐蕃人:那是神靈賜予的,哪是隨便什麼人能看的?
吐蕃人居然又相信瞭吐榖渾人的鬼話,於是要求吐榖渾增加“仙草”的供應量。
但是,吐榖渾不産茶,他們的茶都是搶來的,而且品種、品質都不敢保證統一性。如今吐蕃人要求加大供應量,比狐狸還狡猾的吐榖渾人就趁機抬高價格。
由於接到瞭吐蕃的超級“大訂單”,吐榖渾快速發傢緻富的春天到來瞭,於是全民動員,從可汗到庶民,男女老少齊上陣,加大搶劫力度。
這個一分錢成本都不需要的生意,讓吐榖渾人越做越上癮,從開始的小打小鬧,發展到瞭後來的舉國搶劫的地步,甚至狂妄到深入中原腹地一韆裏,有茶搶茶,沒茶就搶人。之後把人質押到邊界,要傢屬來贖,不要銀子隻要茶,也不多要,隻要二百擔,一手交茶一手放人。那些沒人來贖的漢人可就慘瞭,直接在邊界上被砍下腦袋——連自己都吃不飽飯的吐榖渾,哪裏還有餘糧給俘虜吃?
於是,人質的傢屬們四處找人買茶,一時間,中原與吐榖渾邊界的茶葉交易呈現齣不一般的火爆,那些從西南過來的茶商紛紛雲集此地。吐榖渾人見到這個場麵,樂得喜笑顔開。
吐榖渾用這種方式和吐蕃建立起瞭“長期友好”的貿易往來,茶葉源源不斷地通過長長的駱駝隊伍被運到吐蕃,然後吐榖渾人再趕著成群的馬匹和帶著當地的特産迴來。
馬剋思說,資本的積纍往往是血淋淋的。吐榖渾就是用這種血淋淋的手段積纍瞭自己的資本。
吐榖渾的所作所為,把中原朝廷氣個半死,可是吐榖渾遠在天邊大漠,齣兵討伐?路途太遠,來迴一趟少說也得幾個月,而朝廷一旦興師動眾地到達大漠深處,也未必能打得著這幫傢夥。在那樣的惡劣環境中,大部隊不可能長期駐紮,來迴這麼摺騰一通,可真叫“吃胖瞭跑瘦瞭”。
經過三番五次的討伐,不但中原朝廷勞民傷財,也鍛煉瞭吐榖渾的“跑功”——隻要聽聞中原大軍要來討伐,他們立刻逃往大漠深處,茫茫大漠成瞭吐榖渾人逃命隱身的天堂樂土。
麵對這個局麵,中原朝廷也隻有吹鬍子瞪眼的份。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吐榖渾變本加厲的襲擾,終於徹底惹惱瞭朝廷。
隋大業四年(608年),隋煬帝楊廣決定收拾一下吐榖渾,讓慕容氏長點記性,便派大將宇文述統領鐵勒汗國軍隊,藉兵對吐榖渾實施一次“外科手術”。
彆看吐榖渾平日襲擾搶掠漢民心狠手辣,但麵對來勢洶洶的大軍,吐榖渾裝孫子的絕技也絕對不含糊,還沒等擺齣陣勢,就被氣勢如虹的隋軍打瞭個滿地找牙。當時的可汗慕容伏允恍然大悟,這迴是真碰上“茬子”瞭,於是,趕緊派人去嚮隋朝大將宇文述投降。
宇文述也很賊,心裏非常明白這是慕容伏允的緩兵詭計,他不露聲色地接受瞭吐榖渾的投降請求。然而,不要臉的慕容伏允,分明已經看齣瞭宇文述的騰騰殺氣,隻身帶著傢眷偷偷溜走瞭。
第二天,還在大營裏等候慕容伏允前來投降的宇文述,聽說這個老賊已經趁夜溜走瞭,氣得七竅生煙,吐榖渾這不是耍流氓又是什麼?拿我天朝當禮拜天過啊?
慕容伏允就此逃過瞭一劫。
不得不承認,吐榖渾不僅具有極強的生存能力,而且還總能趕上好運氣。盡管慕容伏允遭到瞭滅頂之災,但畢竟死裏逃生瞭。而隋朝就沒有那麼幸運瞭,吐榖渾的問題還沒解決,傢裏的後院卻起瞭火。唐王李淵起兵造反,並勢如破竹地威逼社稷。
隋朝連國都快亡瞭,哪還有精力過問一個小流氓的挑釁。於是,吐榖渾有瞭喘息的機會,老實瞭幾年後,那股頑劣的流氓習氣又暴露齣來,變本加厲地殺人越貨、綁架人質,而且不隻是在邊界,就連離邊界數百裏的涼州也不是平安之地瞭。一時間搞得邊城百姓人心惶惶,紛紛逃離。
時代進入瞭唐朝以後,吐榖渾人的搶掠已經到瞭令人發指的地步,唐太宗李世民決定下狠手鎮壓。貞觀八年,李世民親自點將,由左驍衛大將軍段誌玄為西海道行軍總管,左驍衛將軍樊興為赤水道行軍總管,兩路大軍即刻啓程,齣擊吐榖渾。
兩路大軍浩浩蕩蕩從長安齣發,曆經近一個月的時間纔到達目的地,試圖以破竹之勢力吐榖渾進行總攻。可是,大軍來到那裏後纔發現,吐榖渾人故伎重演,早就聞風跑瞭,一口氣跑進瞭沙漠。
長途跋涉瞭半天,竟然連吐榖渾人的影子都沒打著。氣得不輕的段誌玄下令:追!
這場追擊戰,就像貓捉老鼠一樣,唐軍一口氣追殺吐榖渾人八百裏。可笑的是,那些貪財不要命的吐榖渾人,趕著牛羊牲畜極為狼狽地四下逃竄,而跑得慢落在後麵的,毫無疑問都成瞭唐軍的刀下之鬼。
士氣大盛的唐軍兵分兩路追趕,形成瞭一條“口袋”,將吐榖渾人圍在瞭中間。這場戰役斬殺無數,但是在清點俘虜的時候,唯獨沒有抓到吐榖渾的老大——慕容伏允,這個老狐狸像條泥鰍一樣,竟然從唐軍的天羅地網之中溜瞭。段誌玄暴怒,下令,就是挖地三尺也得把這老狐狸揪齣來。
可那是茫茫大漠啊,在大漠裏想找到比猴子還精的慕容伏允,簡直就像在大海裏撈針,太難瞭!
段誌玄隻能帶著莫大的遺憾班師迴朝。
這迴結結實實地挨瞭一頓暴揍,吐榖渾人該老實瞭吧?
老實?那可就不是吐榖渾瞭,也絕對不是慕容伏允的風格!
唐軍前腳剛走,慕容伏允後腳就冒瞭齣來。隻過瞭一個月,膽大包天的慕容伏允,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親率大軍,長途奔襲七百裏,報復性地偷襲瞭毫無準備的長安外圍第一大城涼州(今甘肅武威),大肆劫掠和屠戮之後揚長而去。
不作死就不會死。李世民被吐榖渾的惡行激怒瞭,看來,不打他個生活無法自理,大唐邊關就永無安寜之日。
貞觀八年十一月,李世民任命時年已六十四歲的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兵部尚書侯君集為積石道行軍大總管,刑部尚書李道宗為鄯善道行軍大總管,涼州總管李大亮為且末道行軍總管,岷州總管李道彥為赤水道行軍總管,以及突厥部落和契苾部落的誌願軍,統率十萬大軍,直撲吐榖渾老巢。
明眼人隻要看一眼這個名單,就知道大唐此番是要把吐榖渾給徹底乾挺的節奏!
老流氓慕容伏允一看這陣勢,知道自己闖下瞭彌天大禍,故技重施,率眾再次逃進瞭浩瀚大漠。逃跑前,這個老賊命令手下放火燒掉草原,企圖讓唐軍的馬沒食物可吃,這樣的話,他們就在此地待不瞭多久瞭。
這一招確實很損,但是無效,原因是這次前來徵討的幾員大將,可都不是吃素的。
李靖當即決定,大軍分作南北兩路,做成一把剪刀對吐榖渾實施夾擊,侯君集、李道宗率一路大軍從南嚮北進行掃蕩,李靖、李大亮率另外一路由北至南進行圍堵。
貞觀九年閏四月二十三日,隱藏在大漠深處的吐榖渾還是露齣瞭尾巴,被一路追蹤過來的李靖部將薛孤兒逮瞭個正著。吐榖渾人做夢都沒想到,竟然會在茫茫大漠裏遇到唐軍,嚇得魂飛魄散,撒開兩條腿就往沙漠深處逃竄。
薛孤兒沒費什麼力氣,就將這一夥人全部拿下,其中包括這個搶劫集團的幾個首犯——慕容伏允的三個弟弟和十二個侄子,無一幸免地掉瞭腦袋。這一戰規模雖然不是很大,但是對於唐軍來說至關重要,第一是提升瞭軍隊的士氣,第二是獲得瞭大量的牲畜和馬匹,解決瞭迫在眉睫的全軍補給問題。
勝利往往具有傳染性。就在薛孤兒一戰取勝後,僅僅過瞭五天,北路軍在李靖的指揮下,接連在牛心堆和赤水源兩地連破吐榖渾主力,是役,突厥和契苾這兩個野性難馴的誌願軍,暴露齣他們嗜血的本性,竟然在廣袤的無人區展開瞭一場殺人比賽,而賭本僅僅是一頭羊。
於是,在那個殘陽如血的黃昏,戰場上興奮的呐喊和絕望的哀號混為一片,馬蹄伴隨著刀光,但見血光衝天之時,人頭已經滾落在地。這兩個部落的將士,對吐榖渾軍民進行瞭滅絕人性的屠殺。
唉,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就為瞭那麼一點微不足道的利益,居然惹來如此慘絕人寰的殺身之禍!
北路軍在李靖的指揮下,打瞭一個又一個漂亮戰役,俘獲頗多,補給無憂,餐餐有肉,頓頓有酒,小日子過得愜意滋潤。相比之下,侯君集率領的南路軍就沒有那麼好的運氣瞭。
此時他們已經深入大漠腹地,一路上莫說見到人,就連鬼影子都沒看到一個。在視野範圍內,隻有一望無際黃突突的沙漠,而且氣候條件極其惡劣,日夜溫差巨大,沙塵暴隨時都有可能前來問候。這些還不是根本問題,最重要的是給養嚴重短缺,尤其是缺水。
有一點常識的人都知道,在沙漠裏缺水意味著什麼。
侯君集大軍隻能靠殺掉軍馬,以馬血代水作為飲品,以馬肉作為食品,極其艱難地走齣瞭人跡罕至的無人區。盡管如此,這群破衣爛衫的大軍終於在烏海(喀拉湖,位於今塔吉剋斯坦共和國境內),發現瞭吐榖渾的蹤跡時,依然如一群下山猛虎,嚮敵人發起瞭猛烈攻擊。
因為大傢都很清楚,隻有打敗瞭敵人纔能吃上一頓飽飯。
吐榖渾人無論如何都想不通,唐軍是怎樣從這片號稱“死亡之海”的沙漠中走齣來的,以至於他們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餓狼一般的唐軍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到瞭跟前。那些吐榖渾人隻能在驚叫聲中帶著一臉的問號,去找閻王爺報道瞭。
這一仗把吐榖渾人打得不輕,陣前斬殺吐榖渾第一名將慕容石兀,生擒親王慕容峻,但是獨獨不見慕容伏允這個老滑頭,他像是從人間蒸發瞭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
侯君集下令,就是挖地三尺,也要把慕容伏允找齣來。於是,南路軍繼續追趕。
唐軍的先鋒部隊在名將薛萬均和薛萬徹哥兒倆的帶領下,意外遭遇吐榖渾的智囊天柱王的軍隊,薛萬均身先士卒,一支長槍力戰敵將,將其挑落馬下。
薛萬均、薛萬徹齣身將門,父親是隋左禦衛大將軍薛世雄。父親死後,兄弟倆追隨父親好友羅藝,在他手下當瞭偏將。想當年,竇建德率十萬大軍欲奪取範陽,羅藝率薛傢二雄齣城迎敵。羅藝聽從薛萬均之計,以老弱病殘應敵,由薛萬均率領精銳騎兵埋伏於城左,大敗竇軍。次年竇建德率領二十萬大軍再次來犯,兵士甚至已經攻上城牆,卻被驍勇無敵的薛傢兩兄弟再度打敗。事後,竇建德嘆道:“若能得薛氏兄弟,天下便得半壁矣!”
吐榖渾軍再度被打亂,唐軍乘勝追擊,試圖擒住天柱王,但還是讓他從唐軍的手心裏溜瞭。
溜瞭?這哪成?薛萬均聞聽天柱王從自己的眼皮底下逃走,立時急瞭,翻身上馬奮起直追。跟在後麵的弟弟薛萬徹,一看哥哥不顧一切地獨自追趕逃敵,立刻帶一百五十名親兵緊隨其後。
天色已經黑瞭下來,兄弟倆也早已遠離瞭大隊,四周一片漆黑。突然,周圍亮起瞭一片火把。直到這時,兩人纔發現自己犯下瞭一個緻命的錯誤。
他倆落入瞭吐榖渾人設下的包圍中。
雖然吐榖渾軍已經被唐軍打得一敗塗地,但其殘兵包圍隻有百八十人的薛萬均、薛萬徹兄弟還是綽綽有餘,隻是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兩個人能耐之強無人可比,僅有一百多人竟然還能如此難纏。
其時已至深夜,即便薛氏兄弟勇猛頑強地打敗瞭幾次吐榖渾軍的進攻,試圖尋找敵人的薄弱環節突圍齣去,但無奈敵眾我寡,想要衝齣包圍圈,根本就沒有可能,而且身邊的親兵已經死傷過半,戰馬都已戰死。如果挨到天亮,他們無疑將成為吐榖渾的活靶子。
就在薛萬均、薛萬徹絕望之際,救星從天而降。契苾何力帶領幾百名鐵勒騎兵及時趕到,闖入瞭包圍圈,凶悍地殺退瞭吐榖渾軍,將這哥兒倆從死神的手裏拉瞭迴來。
這個救援的契苾何力,就是剛剛在赤水源戰役中,與突厥部落進行殺人比賽的契苾部落誌願軍總司令。試想一下,這樣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活閻王闖進來,吐榖渾人的下場還能好到哪裏去?
戰爭已經打到瞭這個程度,按說也該見個分曉瞭,但是,唐軍費瞭九牛二虎之力,卻始終未見慕容伏允。這個老狐狸到底去瞭什麼地方?莫非是有土行孫之功,挖地而遁?如果找不到他,唐軍此行毋庸置疑如段誌玄一樣。
必須找到慕容伏允,否則無法嚮朝廷交代!
李靖所率大軍一路窮追猛打,來到瞭吐榖渾汗國最偏遠的邊界且末(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且末縣)。此前各路大軍也是高奏凱歌,李大亮在蜀渾山、執失思力在居茹川連連奏捷,打得吐榖渾連找牙的機會都沒有。
雖然慕容伏允尚未找到,可是他的老婆卻在突淪川被契苾何力生擒瞭。他們不僅抓住瞭他老婆,還有他的一大群皇親國戚,外加二十多萬頭牲畜。這下不光解決瞭吃肉問題,連飲料也得以解決。
慕容伏允的老婆即光化公主,是前朝隋文帝楊堅的宗親女兒。公元591年,吐榖渾老可汗慕容誇呂死後,他的兒子慕容世伏繼位,嚮隋朝稱藩。隋文帝覺得吐榖渾近段時間錶現不錯,為瞭對他的良好錶現給予奬賞,於596年將宗室女光化公主嫁給慕容世伏。
可是好景不長,到瞭597年,也就是慕容世伏與光化公主剛剛成婚一年,吐榖渾發生瞭宮廷內亂,短命的慕容世伏死於亂戰之中,其弟慕容伏允走上瞭大位。這個弟弟不但繼承瞭哥哥的汗位,連他的嫂子光化公主也一並繼承瞭。
光化公主後來生瞭一個兒子慕容順。慕容順的來曆頗令人生疑,他的父親究竟是慕容世伏還是慕容伏允,誰也說不清楚。這個觀點雖然很八卦,但也不是沒有道理,自從這個兒子來到人世後,慕容伏允壓根兒就沒喜歡過他,隻不過礙於隋朝的麵子將慕容順立為太子,但在這孩子剛滿一歲的時候,就被其母光化公主送迴隋朝他姥姥傢去瞭。既然被送去瞭中原,吐榖渾的事你也就彆再摻和瞭,於是,慕容伏允趁這個機會順手褫奪瞭慕容順的太子身份。
慕容順在中原一直待到瞭隋楊倒閉唐李開張,隋朝就像一列高速行進的火車,“嗖”地從曆史中駛過瞭站。房子還是那個房子,房東卻換瞭人。自己和楊傢是親戚,和李傢卻八竿子也打不著。於是慕容順嚮唐朝提齣請求,要迴吐榖渾。
當時李淵也覺得慕容順繼續留在長安確實有些不倫不類,乾脆做個順水人情,把慕容順仍以皇親國戚的身份送迴瞭吐榖渾。慕容順迴到老傢後,發現自己的處境比在中原還要差。在中原時,姥姥傢雖然已被姓李的給滅瞭,可他在宮裏也受不瞭多少委屈,而今迴到瞭曾讓他日夜思念的吐榖渾,卻發現自己是個多餘的人。是英雄站著,是狗熊就趴著,可他天天貓著腰,既不是英雄,也成不瞭狗熊。如果不是因為自己父王因搶劫惹怒瞭大唐,估計他這一生也就這麼貓著腰度過瞭。
在一個充滿瞭變數的環境中,每個人的命運也充滿瞭變數。在唐軍的勇猛追擊下,父王潛逃,母後及各位皇弟被俘,積鬱瞭多年的慕容順終於爆發瞭,齣手殺瞭詭計多端的天柱王,然後帶著他的首級嚮大唐投降。
夾著尾巴貓著腰的慕容順總算得到瞭一個鹹魚翻身的機會。
雖然慕容順已經投降大唐天軍,但是吐榖渾的老大慕容伏允尚未找到。隻要沒找到這個人見人恨的老賊,清剿吐榖渾就不能算勝利。李靖和侯君集算是鐵瞭心,就是自己死在這茫茫戈壁,也要把這個老傢夥找齣來。
像驚弓之鳥般狼狽逃竄的慕容伏允,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李靖和段誌玄雖然都是中原的軍人,可處事的風格絕對不是一路。段誌玄隻是打他一頓便瞭事,而李靖不一樣,一齣手就直拿死穴,做齣非要瞭他這條老命不可的凶殘決定。
大唐這也忒狠瞭吧,不就是搶瞭你幾把樹葉子,哪能下手這麼狠?
躲在大漠深處的慕容伏允,身邊隻剩下瞭十幾個親兵,可仍然裝齣一副氣定神閑的樣子,嚮這些隨從規劃未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隻要還活著,就能從頭再來。
隨從點頭附和:是,從頭再來,那就從你的頭再來吧。
慕容伏允看看圍攏在他身邊的這十幾個人眼裏冒齣的騰騰殺氣,就明白瞭一切,嘆瞭口氣,拿起一條白綾套在瞭自己脖子上。
隨從當即抽刀砍下瞭慕容伏允的腦袋,從大漠深處走瞭齣來。
孟子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不知已經遠赴九霄雲外的慕容伏允是否能明白這個道理!
書已經收到,很不錯,快遞也很快,好好看看這本書!
評分《茶戰》,一本值得一讀的書。
評分非常好,送貨快,質量靠得住
評分東方樹葉傳奇,很多有意義的故事。
評分速度很快,物品很好
評分挺好的
評分挺好的
評分書已經收到,很不錯,快遞也很快,好好看看這本書!
評分123456789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