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整个法国为之动容的成长故事:不要停留在过去的伤害里,再去辜负未来】
法国电视一台、二台(TF1、TF2)专访作者
《法国图书周刊》《电讯报》《新观察家周报》《费加罗文学周报》等各大媒体强力推荐
★【我们每个人,都在无知和坚定中,用一生弥补着童年时期缺失的美好。】
为什么一定要怀念童年呢?
童年有单纯的快乐,有天真的玩伴,
可是童年也有那么多懵懂带来的困惑和不安,
有那么多大人代替做出的决定和安排,
和那么多很努力做完,却要战战兢兢等着大人去评判对错好坏的事情。
我长大了,不再是那个缩在衣橱的一角,抱着自己用粗麻布拖把做成的布娃娃的脆弱的小女孩。
我把所有不快乐的过往,都永远地留在了那个黑暗的衣橱里。
外面的世界光芒万丈。
我要自己选择喜欢做的工作,选择值得结交的朋友,选择可以托付终身的爱人。
我只喜欢把命运握在自己手中的感觉,
哪怕只是有能力买自己想要的那个布娃娃。
★【如果我们能想象自己的人生没有观众,不必演绎给谁看,才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本书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曾备受折磨、被继母锁在衣橱里的女孩,长大之后开始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成为非凡母亲的经历。许多年过去了,她仍然记得继母把她关起来的那个衣橱,她用粗麻布拖把做成漂亮的布娃娃,并不断告诉自己:“等我长大了,我会有很多孩子。我将尽我所能给他们一切我不曾得到的善待。”
她没有忘记过去繁重的家务、殴打和侮辱,也没有忘记祖父对她的侵害。很多年来,“家庭”没有给予她一点温暖。然而,这个非同寻常的女人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之路,她与曾经的不幸告别,成了模范母亲——她生了三个女儿,还是十几个孩子的“代理母亲”,并收养了两个有残疾的男孩。这一令人感慨的见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代表勇气和韧劲的榜样,同时也带来了希望。
重要的是,你要相信自己值得拥有爱和美好,而不要因为停留在过去的伤害中,再去辜负自己的未来。
作者:
弗朗丝·盖兰
本书主人公的原型,一个被继母虐待、锁在衣橱里的女孩。但她没有被童年的噩梦所左右,也不曾向命运低头,她从来没有放弃对幸福人生的追求,没有怀疑过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那一个人。终于,她拥有了幸福的家庭,成了完美的母亲,甚至还收养了十几个孩子(包括两个残疾孩子)。
弗朗丝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包括法国电视一台(TF1)在内的多家媒体都为她做过专访,同她与观众分享自己是如何化解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又是如何找到专属于自己的幸福,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尼古拉斯·托朗
被弗朗丝故事感动的一名法国记者,他与她一起完成了这本书的写作。
译者:
陈思宇
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教师。已翻译出版:《现代法国的起源:大革命之革命政府》《落差:如何化解我们内心的失望》等多部著作。
01 陌生男人的登门 001
02 那段过往的终结 013
03 记得保持警惕 021
04 回忆中的卢梭爸爸 035
05 我对自己发誓 041
06 卢梭妈妈的丝带蝴蝶结 049
07 玛丽- 弗朗丝,我的小妹妹 055
08 娃娃屋和自由 065
09 成为大人 079
10 床上的早餐 095
11 突然出现的生母 111
12 来自莎伏安艾克的温暖 131
13 受伤的野兽 151
14 懂得分享 163
15 全是女孩 175
16 生还! 185
17 如果我离开 201
18 发疯 213
19 不期而至的幸福 225
20 我的男孩们 235
21 美丽人生 247
后 记 259
致 谢 263
“等我长大后,我会有很多孩子,我不会像家人对我那样对待他们,我要给他们所有我不曾
得到的善待。”
这句话一直同我如影随形。我把它写在了学校的作业本上。在消磨时间时,我会哼唱出来。在她打我时,我也会默念。在入睡过程中我也会背诵。这既是对我受伤身体的神奇安抚,也是躲避她暴行的神秘岛,是黑暗衣橱中的一束生命之光,还是抵御宿命污流的不沉之舟。不,我不要像你一样。我不会像爸爸和你一样。在我的内心深处,我知道有另一种养育孩子的方式,另一种做母亲的方式。我不间断地尝试着,每天如此。想要向自己证明这一点。我不知道完美的妈妈应当是怎样的,但我要创造出完美的妈妈。
首先对于我的小弟弟罗伯特,我全心全意地爱护他。这个可怜的孩子已经七岁了,还会偷偷跑来找我帮他系鞋带。没人有时间教他。如果被她发现了,弟弟一定会被一阵好打。但他可以信任我,他知道:我会保护他。我甚至会帮他做作业。因为我弟弟在学校成绩不太好。拿回来成绩单时,他知道她会冲上来揍他。这不可避免。但这却让我不好受。长大一些之后,弟弟开始耍花招避免挨打。但并不总是奏效。不久前,他冒险模仿她的签名,觉得这样就不用给她看本子上惨不忍睹的成绩了。但被她发现了。当我看到她手的投影落在弟弟身上时,我会跳起来挡在他们之间。巴掌于是落到了我的右肩上。这一造反的举动马上给我带来一顿暴打。但我不以为然,我很高兴这一巴掌没落到弟弟脸上。
我在秘密的想象中制造了这种完美的母性。尤其试验在了小妹妹玛丽- 弗朗丝身上。玛丽- 弗朗丝在他们结婚后的几个月后出生。我至今还记得那奇特的一天。那是1962 年5 月20 日。上午快结束时,我父亲带着我们三个:莫瑞斯特、罗伯特和我,去卢克索尔,那是巴贝斯地铁站对面的电影院。他领着我们进了放映厅,屏幕上正在放让·迦本主演的《悲惨世界》。
“你们乖乖地待着这里,等我回来。”
他头也不回地跑出去了。我们等待着。我们带着一个三岁的小孩儿,他又想让我们去哪儿呢?我们三个坐在红色丝绒扶手椅上。我还没来过电影院。我很快发现这里很温暖。我看到的第一幅画面是一匹拉着小推车的马,推车里填满了稻草,而芳汀则坐着稻草堆的顶部。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场面。彻底被迷住了。我一点都不想走。我们看了一遍电影,然后是第二遍。最后,在第三场中间,我父亲摸着黑来放映厅里找我们。我那时九岁,刚刚领略了第七艺术,而她则刚刚经历了分娩。
回家之后,当我看到摇篮里的小妹妹,她小麦般的金发,并不比牛奶瓶大多少的身材。我马上像着了魔似的,感觉到无尽的爱意油然而生。一种强大的连接把我和这个小女孩联合在一起了,把我从周遭拯救出来,我已经感受到了这股力量。
这本小说《衣橱里的女孩》绝对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佳作,它以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女性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迷茫与挣扎。故事的核心似乎围绕着一个极其隐秘的空间——那个充满了旧日衣物和尘封记忆的衣橱展开。初读之下,我立刻被作者构建的氛围所吸引,那种略带潮湿、光线昏暗的室内场景,仿佛能透过纸张渗透出来,让人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叙事节奏的处理非常巧妙,时而缓慢得如同凝固的琥珀,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微妙的内心波动,时而又陡然加速,将读者猛地抛入某种突发的事件之中,这种张弛有度的掌控力,使得阅读体验充满了惊喜。尤其欣赏作者对细节的捕捉,比如描写主人公抚摸一件旧毛衣时指尖感受到的粗粝和温暖,这些微小的触感描写,极大地丰富了文本的质感,让角色仿佛真实地存在于我们身边,有血有肉,有呼吸。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寻找自我”的故事,更像是一部关于“时间如何在静默中沉淀”的哲学探讨,让人在掩卷之后,依然会不由自主地回想起那些被遗忘在角落里的旧物,以及那些我们曾以为已经释怀的往事。
评分坦白说,初次接触《衣橱里的女孩》时,我曾被它那略显晦涩的开篇所困扰,那开篇的几章似乎刻意营造了一种疏离感,人物的行动逻辑也并不总是那么清晰可见,这要求读者必须投入极大的耐心去适应作者设定的“慢节奏现实主义”。然而,一旦你跨过了那道门槛,被其深邃的内在逻辑所捕获,那种回报是惊人的。作者构建了一个极其细腻且具有封闭性的世界观,仿佛我们被邀请进入了一个只有特定少数人才能理解的内部循环。这部小说最让我震撼的是它对“记忆的不可靠性”的探讨。角色们回忆的往事,往往因为时间的过滤和情感的扭曲而变得斑驳陆离,我们读者看到的,与其说是“真相”,不如说是“被加工过无数次的印象”。这种不确定性,使得整个故事笼罩在一层薄薄的、却又坚不可摧的迷雾之中,让人读到最后,心中依然充满了一种悬而未决的怅惘,仿佛自己也参与了一场漫长的、关于真相的狩猎,最终却发现猎物本身或许就不存在。
评分读完《衣橱里的女孩》,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对于叙事视角的切换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部作品的叙事者似乎一直在游走于客观记录和极度主观的内心独白之间,这使得故事的层次感异常丰富。它不是那种直白的、把所有信息都摊开来的叙述,反而更像是在一层层剥开洋葱的表皮,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层会揭示出怎样惊人的秘密,或者仅仅是另一种形式的徒劳等待。书中那些关于家庭关系、权力结构,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女性角色的自我定位的探讨,都处理得极为精妙,没有落入俗套的批判,而是通过一系列模糊不清、充满灰色地带的事件,让读者自行去拼凑和判断。我尤其佩服作者在处理象征手法上的克制与精准,那个“衣橱”本身,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物理空间,它更像是一个容器,装载了所有未被言说的欲望、压抑的呐喊和对自由的隐秘渴望。每次读到某一段对话时,总感觉话语的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含义在涌动,需要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巨大张力,这使得这部作品拥有极高的重读价值。
评分与其他同类型关注女性困境的小说相比,《衣橱里的女孩》的文学性实在是太高了,它绝非仅仅是一部“主题先行”的作品。作者的语言风格极其成熟且富有韵律感,即使是描述最平淡无奇的日常场景,也能从中提炼出一种近乎古典悲剧的美感。我注意到书中多次运用了环境的对比,例如窗外明亮刺眼的日光与衣橱内幽暗的深沉之间的强烈反差,这种对光影的运用,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描绘,更是一种对人物内心状态的隐喻。书中对“沉默”的处理尤其值得称道,很多关键性的信息都不是通过激烈的争吵或直接的表白来传达的,而是通过长时间的对视、未完成的动作或是刻意的回避来暗示的。这种“写未尽之言”的技巧,使得小说充满了张力,让读者不得不主动参与到文本的建构过程中去,去填补那些文字留下的巨大空白,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因为你的心境不同,你填补的空白也随之改变。
评分这是一部需要沉浸式阅读体验的作品,不适合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快速浏览。我认为《衣橱里的女孩》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没有试图给出一个简单的、励志的结局,而是选择了更接近真实人生的复杂性。它细腻地捕捉了那种“身不由己”的宿命感,即便是拥有清醒意识的主人公,也常常发现自己深陷于由他人、由环境、甚至由自己过去的决定所编织的网中,难以抽身。书中的配角塑造也极其出色,他们像精准的齿轮一样,推动着核心人物的命运转动,即使戏份不多的角色,也都有着自己独立而令人信服的动机和阴影。特别是对某一特定季节的反复提及,营造出一种永恒的、被困住的时间感,让人几乎能嗅到秋日腐叶的味道。最终,这部小说留给我的印象是深远而沉重的,它像一面高精度打磨的镜子,照见的不仅是故事中人物的困境,更有我们每个人在面对“选择的代价”时,内心深处不愿承认的懦弱与妥协。
评分发货很快,还没详读。
评分特别好,纸质不错,印刷的也很不错,最最关键的是物流sososo快,
评分好
评分一本非常不错的书,店家送货速度也行快,非常希喜,
评分书很棒,送的也很快。
评分质量挺好,搞活动买的。就是有点贵的感觉。优惠力度还能大点么?那个券,一直抢不到不错哦,书很喜欢,可惜优惠力度不大,把价格提上去,再满减
评分书还没看,包装不错,很喜欢,在这里表扬一下那个送货帅哥,服务态度特别好,每次都很和蔼可亲,大爱京东
评分满600减400,太便宜了,这次买完可以一年后再买书了
评分不错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