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说否定与自由

黑格尔说否定与自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黑格尔 著
图书标签:
  • 黑格尔
  • 哲学
  • 辩证法
  • 否定
  • 自由
  • 西方哲学
  • 德国哲学
  • 思想史
  • 理论哲学
  • 形而上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30472
版次:1
商品编码:12197603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2
字数:17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 本系列丛书汇集了西方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大师的智慧结晶,来自卢梭、黑格尔、弗洛姆、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休谟等多位哲学大师的探讨。

2. 装帧精美,以雅致、简洁的风格为主,便于收藏。

3. 用通俗的语言向读者呈现出大师思想的深邃与魅力,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西方大师思想与智慧的入门读物。

追随大师的脚步,开始一段心灵之旅。旅途中你会发现,你的生命会调绘出重重色泽,你的人生会增进几缕华彩。


内容简介

黑格尔(1770—1831年),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德国近代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政治哲学家,创立了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他的一生著述丰厚,著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法哲学原理》等作品。本书主要从否定与自由的角度对黑格尔整个体系进行解读与分析,指出否定和自由在理解黑格尔整个哲学和体系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并具体结合黑格尔体系的导论“精神现象学”以及作为他体系的“逻辑哲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具体分析否定与自由在其中的表现及其重要性。本书的分析对于理解黑格尔的思想,了解德国古典主义哲学的一般进程,以及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渊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黑格尔(1770—1831年),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德国近代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政治哲学家,创立了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他的一生著述丰厚,著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法哲学原理》等作品。

精彩书评

小书未必非经典

  文/詹学伟

  大部头可称经典,小书未必不经典。

  经典不经典,要看图书本身的价值和选家的眼光。只要去图书城或者书市看看,砖头厚的经典作品,扑面而来,简直要让人窒息。内容好,“超薄”的书有没有,或者说能不能浓缩一些精华部分,让时下高节奏的生活里撒一些清凉的作品有没有?

  回答应该是有的。

  这套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师思想集萃”系列丛书便是此类书,可以说是经典作品中的“小清晰”。本套书收录了卢梭、黑格尔、弗洛姆、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休谟等大师的智慧结晶,力图向读者展示大师们的思想精华,引领读者深刻理解人的本质、感悟人生真谛、关注现实生活、丰富自己的人生。

  这种展示可以说是成功的。定准了当下阅读时间的有限,让读者在短时间内做一次高x价比的阅读体验,可见编辑们的良苦用心。上述每一个作者著述庞杂,思想面广,远非是一本小书可以概括完的。但对于感兴趣者,是在是难得的“作料”。深夜里,闲暇之余,只要翻上几页,便可以把思想触角一一打开,和这些大师们做个“八分钟约会”,有何不可呢?

  这套丛书的主题几乎是百年来的经典话题,也可以给我们更多启示。这套丛书的选编,都找到了这些思想大师的“痛楚”——他们的核心部位。

  所谓“不买贵的,只买对的”,这套丛书当然也只是基础和入门,甚至为兴趣起点,真正要升入探讨这些思想大师的灵魂深处和思想魅力,肯定需要继续“挖掘”他们。而这套丛书便是一条必经之路——由此才能开启,心灵的觉醒。

  这可不是“心灵鸡汤”,诸多市面上的“鸡汤”多半是化工条理,有其味而无其营养。但这套书,确实编辑和翻译者联合高温熬出来的“鸡汤“,每日闲暇之余,喝上一小碗,开胃,醒脑。让我等芸芸众生更加明了生活,以及生活之外的东西。比如文艺、思想、心理等这些玩意。

  闻过,尝过,自然对精神味蕾大有裨益。

  当然作为个人或者人类,不能单纯满足喝这些“鸡汤”,喝了“鸡汤”提精神,更应该不忘前行赶路,而卢梭、黑格尔、弗洛姆、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休谟等这每一个名字背后,将隐藏着无数的宝藏,看你有没有勇气去挖掘了。


目录

目 录

第一讲?黑格尔及其哲学

??2??一、黑格尔对其哲学的理解

?20??二、黑格尔的否定与自由

第二讲?逻辑学中的否定与自由

?32??一、逻辑学的概念规定

?48??二、存在论——否定与抽象的自由

?70??三、本质论——否定与反映的自由

?97??四、概念论——否定与具体的自由

第三讲?自然哲学中的否定与自由

134??一、自然哲学的概念规定

142??二、自然哲学——否定与外在的自由

第四讲?精神哲学中的否定与自由

156??一、精神哲学的概念规定

163??二、主观精神——否定与主观性的自由

216??三、客观精神——否定与现实性的自由

240??四、绝对精神——否定与绝对的自由

255??参考文献

257??后记


精彩书摘

二、黑格尔的否定与自由

前面我们主要从黑格尔如何看待哲学这一视角对其哲学思想进行了介绍。这一节,我们更深入一层,结合黑格尔哲学与否定自由的关系来阐释其思想。人们都对黑格尔的哲学有着简单化的认识,认为黑格尔哲学是由一列正反合的三段式构成的体系。例如罗素就认为黑格尔正反合的“辩证法”是他哲学的重要特点。 他认为,黑格尔的三段论意味着他总是先提出一个正面的观点,再通过指出正题的缺陷,推导出一个与它相反的观点,随后,通过指出反题的缺陷而采取合题作为两个观点的综合。正反合的推演是不断进行的,一直到绝对理念。在这种认识观点下,罗素认为“实在是舅舅”作为正题而存在,而通过指出它的缺陷,即舅舅本身暗示了外甥的存在,而断言“绝对是外甥”,但是这样的说法依然不够全面,于是我们得出“绝对是舅舅和外甥的全体”的认识,但如上面的认识依然有片面性,则进一步发展以至绝对。 我们抛开罗素对于黑格尔辩证法的具体理解不谈,就辩证法的形式而言,罗素还是简单地把黑格尔哲学等同于三段论。

人们一般认为黑格尔的三段论的三个命题是形式主义的,并且认为在它后面有着对事物真相的歪曲。例如赖欣巴哈就评论黑格尔说:“辩证规律具有一种可以随意揉捏的意义;它只是一个方便的框子,某些历史发展可以在过程走完之后被装进去,但要进行历史预测那它就不够精确,不够普遍了。” 虽然,不可否认,黑格尔的哲学确实在某些地方存在着为了体系建构的需要而对事物的歪曲。这尤其表现在黑格尔“自然哲学”这一部分,其中有着把正反合的三段论强加于自然的表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黑格尔对于事物的洞见还是占据主要方面的,这表现在一方面即使在“自然哲学”里,黑格尔也很有洞见地从思辨的角度看出了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离,光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等关系。另一方面,黑格尔的逻辑范畴都是遵从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原则而阐发的,因而是有历史依据的,不是任意捏造的。并且更为重要的是,像罗素一样认为黑格尔的哲学是正反合的形式主义,本身就是对黑格尔的抽象理?解。

之所以这么说,从否定的方面是因为黑格尔本人恰恰是反对三段论的形式主义的,或者说三段论的表现形式并不是非常重要的,这表现在黑格尔对康德范畴的评价上。就这一方面而言,黑格尔非常赞赏康德的范畴表发现了正反合的形式,但是他认为康德的正反合依然是僵死的、非概念的。正如黑格尔所评价的:“值得注意的,并且是一个优点,是每一类又为三个范畴所构成……” 之所以肯定康德的正反合的形式,是因为康德突破了传统逻辑的正反二分的逻辑划分,而把它改变为更具有逻辑性与规律性的正反合的形式。但在黑格尔看来,康德的形式依然是僵死的、不运动的。因为黑格尔认为,康德仅仅从普通逻辑里经验地接纳了这些范畴规定,而列举出包括量的范畴、质的范畴、关系的范畴,以及模态的范畴在内的范畴表。康德的范畴表在黑格尔看来具有形式主义的特点,形式主义导致的结果就是缺乏解释力度。在康德的哲学中,他无法解释单一性如何发展到多数性?多数性又因为什么矛盾而发展为全体性?而如果能够把范畴理解为能动的自我运动,那么我们一方面能够指出范畴的必然性,因为它着眼于范畴的逻辑关系去规定范畴;另外一方面就不仅仅是十二个范畴,因为自我运动的环节不至于仅仅表现出康德由于经验归纳出来的十二个范畴。因此,如果一定说有的话,实际上是在康德的观点中产生并且暴露出形式主义三段论的问题。

黑格尔的三段论不是形式,从肯定的方面讲,则是因为三段论实际上是黑格尔能动的范畴的自我运动、自我展开的表现。黑格尔能动的范畴运动继承了费希特的观点。黑格尔很赞赏费希特哲学的推演范畴,认为在推演范畴中表达了范畴的必然性。正如黑格尔所评论的:“费希特哲学对于逻辑的方法至少产生了一个效果,就是说,他曾昭示人,一般的思维范畴,或通常的逻辑材料、概念、判断和推论的种类,均不能只是从事实的观察获得,或只根据经验去处理,而必须从思维自身推演出来。” 在这里,黑格尔对康德的经验归纳进行了批判,而赞赏费希特的范畴推演。例如费希特从同一的绝对无条件的我等于我出发,随之设定差别,表现为自我设定的一个非我和自我对立,zui后达到一个综合即自我在自身中设定一个非我和自我对立。费希特的这三个命题实际上是康德范畴表里质这一项的实在性、否定性与限制性的转译, 但是他是出于逻辑的推演而得到这三个命题的。黑格尔的整个的哲学都可以看作类似这样对于范畴不断推演的表达,因为他的整个哲学都是由概念的不断规定自身、发展自身所构成的。

能动的自我运动、自我展开表现为否定性的精神。否定性也不像我们通常理解的对立统一。我们通常理解的对立统一是通过对立双方的否定达到两者的统一。在这样的表述中,这两方彼此依然作为外在的两个事物而存在。严格说来,黑格尔的否定性是一种能动的自我否定性。自我否定意味着思想自己审查自己,发现自己认识的矛盾而迫使自己走向新的规定性,否定和规定是同时进行的。在这个意义上,黑格尔赞成斯宾诺莎的一切规定即否定的命题。但是黑格尔是从积极层面去理解,即从它体现了能动的否定性,而不是像斯宾诺莎更多地从消极层面去理解,也就是理解成规定是对实体无限性的否定和限?制。

自我否定当然也有对立面,但是这样的对立面是“单一的东西的分裂为二的过程或树立对立面的双重过程”。 通俗地说,黑格尔的对立面是精神自己设定的对立面,或者自己否定自己的抽象性,从而走向与抽象的自己对立的一面。之所以否定会走向与自己对立的一面,是因为否定性具有颠倒的性质。例如精神否定了逻辑理念的抽象性,而走向自然。自然本身是精神自己否定自己产物,因为它建立在对揭露逻辑理念的非现实性所导致的自相矛盾,这种逻辑理念迫使逻辑理念外化自身而成为具有现实性的自然。但是自然又是精神的异化的表现,因为它是以外在的方式表现的精神,所以它有与精神自身相对立的一面。唯有自己设定对立面才能保证精神的自我否定,而不是外在事物的否定。

在自我否定上,精神所表达的是一种不断中介自身的过程。因为它不是在直接性中表现自身,而是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促使自己转化到对立面中,在对立面的中介中否定自己的抽象片面性。黑格尔的整个哲学都是一个不断中介自身、不断自我否定的表现,这体现了黑格尔把事物理解为一个过程的认识思想。过程性意味着黑格尔整个体系都是由概念的不断否定自身、不断中介自身、不断发展自身、不断丰富自身构成的。黑格尔把事物理解为一个过程的思想得到了马克思的高度赞扬。更确切地说,马克思的思想也是继承了黑格尔把事物理解为一个过程的思想。从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共产主义社会,这本身就是诉诸一个过程的表现。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黑格尔的思想表达了否定的思想,但是这样的否定思想是不能同诡辩相混淆的。诡辩和否定的相同点在于都表现了某种否定的精神,但是二者的本质是不同的。诡辩的本质在于:“孤立起来看事物,把本身片面的、抽象的规定,认为是可靠的,只要规定能够带来个人当时特殊情况下的利益。” 黑格尔的否定与其不同之处在于,首先,它要求把事物联系起来看,而不是孤立起来;其次,它具有客观性的,而诡辩仅仅在于维护个人的特殊利益,它具有主观性。

但是,黑格尔的思想并不止于否定性,或者说单纯用否定性理解黑格尔思想还是不充分的。在《小逻辑》里,黑格尔区分了逻辑思维的三个方面,分别是:①抽象的或知性的方面;②辩证的或否定的理性的方面;③思辨的或肯定理性的方面。我们单纯地用否定性理解黑格尔的思想,很容易把黑格尔的思想理解成这三个方面的第二个方面。在这一阶段,它不再像知性一样,把事物孤立起来看待,而要求联系这个事物的反面,对这个事物本身加以否定。但是否定很可能仅仅成为一次性的否定,我们并没有把否定的原则贯彻到底。一次性的否定恰恰是古代怀疑主义哲学所表达的,它们对于一切固定的存在都加以怀疑,指出它们的矛盾,希望以此获得精神上的安宁,但是他们没有把不同的怀疑联系在一起,建立在一个自我否定的体系中。

如果真正把否定贯穿到底,那么就会看到否定里不仅仅包含着否定,还包含着肯定。正如黑格尔所评论的:“这里所得到的结果似乎有否定的性质,因为结果——同时应该是真正的第一、在先者——并没有认作是肯定的,并不是否定之否定,这样的肯定在这里还没有发挥出来。” 否定中包含着肯定,这就是黑格尔逻辑思维阶段中的思辨思维。它区别于非此即彼抽象地看问题的知性思维,以及仅仅消极地看到否定性而没看到否定中包含着肯定的辩证思维。

如果说,在辩证思维阶段,思维仅仅体现出了它的否定性,那么在思辨思维阶段的思维则真正地体现了它的自我否定性。因为思辨思维把否定作为一贯的原则贯穿了下来,使之成了一条肯定的原理。否定作为第一次否定,必然使得原来的命题走向自己的反面,走向自己的反面作为结果则增加了新的规定性。这也是辩证法正反合阶段由正走向反的过程,但是否定并没有因为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就结束了,黑格尔的否定还是会一贯地进行下去。如此,否定再对走向反面的命题进行否定,因为否定具有颠倒的性质,这一结果使得反题再走向自身的反面。但是走向自身的反面并不是简单地回到第一个命题,而是扬弃地包含了前面的两个命题。

扬弃包括保存和取消双重含义。扬弃意味着一方面它保存了之前两个环节的规定性,因而带有肯定性;另一方面,它又取消了两个方面中任意一面的至上性与绝对性,而把它们统一于自身中,使之成为自己的一个环节,因而扬弃对于这两方面而言又具有否定性。这也就是思辨思维表达的否定中包含着肯定,亦即具有综合性质的辩证法的合题。由于它是同一个否定的贯彻到底的表现,因而它体现了否定之否定,即绝对的否定性(具体可参见邓晓芒先生《思辨的张力》部分论述)。但是,辩证法的否定性并不终止于一个合题,合题本身依然会不断能动地发展自己。这一发展表现在,合题会由于自身的矛盾性而迫使它向新的环节过渡,因为矛盾会表现出合题自己与自己不相符合。否定会一直进行下去,发展到全体,即绝对精神。因为绝对精神是一个zui大的合题,所以它把之前的规定性都保留在自身中,在这个意义上,它是zui具体的。但是,我们绝不能认为,整个过程都是以外部人为地增加规定性为目的,这恰恰不是黑格尔所要表达的。规定性是由自我否定带来的,它本身是自我否定的结果,没有自我否定也就没有规定性的增加。并且,正因为否定是由精神自我否定产生的,所以合题体现的统一性是有方向的。统一的方向性体现在它并不是思维和存在的中和状态,而是思维主体统摄客观性。 这是黑格尔反复强调,但被我们很多人忽略的一点。

如果仅仅这样理解黑格尔的辩证法显然还是不够的,在黑格尔的否定背后实际上更深的是一种自由的精神。黑格尔的辩证法正反合本身就体现了一种自由精神。辩证法正反合所体现的内在精神就是思维主体把自己外化出的对立面回归自身,统一于自身之中。黑格尔的自由是立足于同一性之上的,它体现的是自己决定自己,自己在自身外化的他物中依然能够保持自身的意志。这是和辩证法的统一性相吻合的。随着辩证法自我否定的进程不断深入,自由也就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深入。但是这样理解黑格尔的自由还是抽象的,远远不够的。

要理解黑格尔的自由还必须对必然有所理解,黑格尔的自由是离不开必然的,正如黑格尔所说:“自由以必然为前提,包含必然性在自身内,作为被扬弃了的东西。” 那么什么是黑格尔的必然呢?对于必然性,黑格尔实际上是有所区分的。一种是外在的必然性,外在必然性建立在偶然性之上。它表现为必然性受限于之前偶然的条件,是依赖外部存在的,而不是完全依赖于自身。这还不是真正的必然性。一种是真正的必然性,与外在必然性相对的绝对的必然性。它表现为一切行为都出于自身,都由自己的意志产生。它建立在否定之前外在必然性所体现的受制于外物而没有返回自身的状态,并且它也要求超越这一状态的。

正如黑格尔自己所说:“我们所要达到的必然性,即一物之所以是一物,乃是通过它自己本身,这虽然可以说是中介性的,但它同时能够扬弃其中介过程,并把它包含在自身之中。” 必然性根本上已经是自己决定自己了,但必然性区别于概念的自由的地方就在于,它还没有自觉地认识到这一点。人们可以把必然性表现出很多方面都当作对于自己的束缚,例如法律、道德、伦理、上帝等,因为人们把必然性简单地理解为外在于自己的力量。但是反过来,如果自觉到必然性实际上是自我否定的产物,必然性建立的存在是意识自己所建立的,那么服从必然性的本质上就是服从自己,自己决定自己,这就是自由。自由是建立在必然性基础之上的,它自觉到自己是自己的决定者,自己依赖自己之上的。

因此,例如当一个人服从法律的时候,如果没有意识到法律是自己所建立的,而以为是外在强加的,这便是不自由的表现;反之,如果意识到法律本质上是自己所建立的,服从法律就是服从自己,这本身就表明了一个人是自由的。由此,我们也就不能把真正的自由和所谓任性的自由相混淆。所谓任性的自由指的是我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想选择什么就选择什么,这其中似乎表现了我们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任意的要求行动,因而好像是自由的。当然从形式上说,它已经体现了自由,但是从内容上说,它还不是自由。因为自由依赖于外部的偶然对象,而不是真正出于自己的自由意志,所以还不能算是完全的自由。真正的自由,也就是上面提到的意志自由,并不是和自由没有关系的,它保存了任性自由的形式的规定性,而把内容上的规定性表现为完全出于自身。

黑格尔的整个思想也就可以看作否定的自由思想的表达,而黑格尔的整个哲学都是绝对精神不断实现自身的表达。精神不断自我否定与它相对立的环节,把对立面的规定性纳入自身,达到与自身中对立面的统一,亦即在对立面中保持自身,从而达到自由。这样的否定,是从精神本质思维规定的逻辑学阶段开始。这其中代表相互反映的本质论否定了建立在直接的和抽象的相互过渡之上的存在论阶段,而概念论则否定了本质论的相互反映,从而达到自我规定,在他物中即在自身中的自由。但是逻辑理念依然是抽象的概念,没有现实性,因此迫使逻辑理念走向现实,这就是作为理念外化阶段的自然。

在这一阶段,事物的彼此外在性,表现的是必然性和偶然性,而不是真正的自由,或者说自由是隐藏的、内在的。zui后,精神通过否定自然的外在性而回归自身,达到精神自身。在精神方面,它表达了主体和客体统一的自由性。自由性不同于概念论的自由性在于它结合了现实性,因而是更加具体的自由。但是自由本身也有个不断否定自身的过程,它经历了相对于绝对精神而言,依然抽象的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zui后达到绝对的统一性,绝对自我规定自我的绝对精神。由此可见,黑格尔的整个体系都离不开自由,也离不开否定。


前言/序言

序?言

黑格尔1770年8月27日出生在德国南部斯图加特。他出生的地方毗邻瑞士和法国,因而他的思想受到法国大革命的自由思潮的影响。少年时,他学习成绩优异,屡次获得奖学金,并且在此期间还学习了希腊语和拉丁语,并阅读了相关的著作,这为他深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修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学期间,黑格尔对哲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大量抄录了洛克、休谟、康德等时代大家的哲学著作。虽然如此,黑格尔也并没有在这一时期表现出有多么与众不同的哲学天赋。在老师看来,他无非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好孩子。黑格尔于1788年进入图宾哥大学学习,前两年主修神学,后三年主修哲学。黑格尔在大学学习期间,德国处于一个转型时期并受到了英国哲学、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所以他吸收了大量启蒙运动中关于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还和荷尔德林与谢林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种植了一棵自由树。但此时,黑格尔的学习成绩依然表现平平,而和他一起学习的谢林此时已经名声大噪。

结束了学习生涯之后,黑格尔于1794年—1801年在瑞士和德国法兰克福做家庭教师。1801年,黑格尔的父亲去世,黑格尔继承了一大笔遗产,于是定居耶拿,并在耶拿大学获得编外讲师的资格。在此期间,他与歌德结交,并在歌德的帮助下,于1805年获得耶拿大学副教授的职称。但好景不长,1806年耶拿战争开始,黑格尔被迫辞去职位,并开始担任《班堡日报》编辑。这一期间,黑格尔的生活十分宭迫。具有转折性的事情发生在1807年,黑格尔完成了奠定他哲学基础的《精神现象学》。这部著作标志着黑格尔作为一个成熟的思想家的出现,并且使得他获得了良好的名声。与此同时,与黑格尔比肩的谢林则逐渐转向神秘主义,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之后,黑格尔于1808年—1816在纽伦堡预科大学担任校长,并在此期间,完成他的两卷本的《逻辑学》,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大逻辑”。至此,他的声名进一步提升。1816年底,黑格尔受聘海登堡大学教授,并于次年,完成了代表他哲学体系的《哲学全书纲要》。1818年,黑格尔去柏林大学担任教授,并在1829年任柏林大学校长,1831年,他死于霍乱。在此期间,黑格尔已经名声大噪,他的哲学也被当作普鲁士的官方哲学。黑格尔在柏林大学任教期间,出版了《法哲学原理》一书。我们熟悉的他的其他作品,例如《美学》《哲学史讲演录》都是黑格尔死后由他的儿子及学生编辑整理而成。

黑格尔的主要作品有《哲学全书纲要》,它由《小逻辑》《自然哲学》以及《精神哲学》组成,主要介绍了黑格尔的整个哲学体系,从逻辑哲学发展到自然哲学,zui后从自然哲学回到精神自身,即精神哲学的发展历程。《黑格尔说否定与自由》主要是以黑格尔这三册书为线索介绍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当然,为了弥补介绍黑格尔思想的不详细之处,也参考了其他相关书目。关于黑格尔的其他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分别是:《精神现象学》,它主要介绍了精神在现象世界里的进程,精神在现实世界里显示出它自身;《法哲学讲演录》,它主要介绍了精神在客观世界里的发展,是对《精神哲学》第二部分即“客观精神”的详细介绍;还有《历史哲学讲演录》,它是对精神在历史中不断自我否定进程的叙述;《美学讲演录》《宗教哲学讲演录》《哲学讲演录》,这几本书是对绝对精神自身在审美、宗教以及哲学发展的阐述。本书在叙述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时候也参考了以上这些著作,作为对黑格尔哲学体系介绍的必要补充。需要注意的是,了解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对于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理解十分重要。但是,一是限于篇幅的原因,二是由于它和《精神哲学》主观精神部分很多地方有重复,三是这本书一定程度上也外在于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所以我们并没有在具体叙述的时候介绍这本著作。但是本书还是选择了《精神现象学》的导言部分作为本书第一讲的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比较集中地体现了黑格尔的哲学观点。

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他的思想主要受到当时的斯宾诺莎、莱布尼茨,以及德国古典哲学的康德、谢林的影响。黑格尔继承了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实体学说简单说来就是认为有一个现象背后的存在,我们可以用它来解释现象。斯宾诺莎认为这个实体就是神。它是唯一的,带有全体性的。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是带有全体性的实体。但这里的实体并不像斯宾诺莎的实体那样是不变不动的,它是具有能动性的,它会自我否定而展示出自己的丰富性。同时,黑格尔的思想还受到了莱布尼茨的影响。莱布尼茨认为单子zui大的特点是它是具有能动性。但是莱布尼茨的封闭的单子大大限制了单子能动性的发挥,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它在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必然性之间张扬了主观能动性,而能动性是一种与必然有关的能动的自由,这对黑格尔的主客统一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同时,黑格尔哲学对后世的思想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很熟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从实践的角度批判并发展了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同时,就黑格尔对现代哲学的影响而言,首先,现代的哲学都是从批判黑格尔哲学思想开始的,这恰恰从反面表明了黑格尔对他们哲学思想的影响。其次,现代的哲学思想,例如克尔凯郭尔、尼采、海德格尔、萨特等哲学家都受到了黑格尔哲学思想的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zui后,从黑格尔对学科的影响来看,他对精神的重视直接影响了精神科学的发展,从狄尔泰到伽达默尔再到利科,精神科学的发展离开黑格尔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读懂黑格尔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哲学史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

本书试图从否定与自由的角度对黑格尔哲学进行重新梳理解读与分析。在这样的视角下,我们把黑格尔哲学看作一个不断否定自身的哲学体系。在否定过程中,思想由于发现自身的矛盾而使得它走向自己的反面,而反面表达了思想的新的规定性。但是新的规定性并没有把之前的规定抛弃,而是把之前的规定包含在自身中,作为自己的一个环节,把之前的思想规定包含在自身中,作为自己的一个环节。随着这样否定的进行,思想规定越来越丰富,直到zui后达到zui完满的思想规定,也就是作为绝对完满的绝对精神。黑格尔哲学体系就是由否定所构成的,可以说,没有这样的否定,也就没有黑格尔的哲学。

但是,仅仅从否定的角度去理解黑格尔哲学还是稍显不够的。随着否定的进行,同时自由意志也由此得到发展。在黑格尔看来,自由具有不依赖于外在的存在,它是能动的自发性,自己决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决定自己能够在外在事物中保持自身,而不为外在存在所决定,换句话说,能够把外在事物的规定性统一在自身之中,从而能够与外在存在的规定性保持一致性,一致性也就是自己决定自己的自由。自由是随着否定而不断深化的,精神是随着否定不断地统一他物,自由也随之而不断地发展自己。整个黑格尔哲学都可以看作随着否定的发展,自由意志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

具体而言,黑格尔哲学分为逻辑哲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这三个阶段。

在逻辑哲学阶段,第一个环节是存在论阶段,在笔者看来,它体现了从质到量再到度的否定过程,在这一环节里的自由还是抽象的,它还没有对概念做具体的规定;第二个环节则是本质论阶段,它经历了从本质作为实存—现象—现实的否定过程,这一环节里的自由是相互反映的,两个概念相互间是不可分割的;第三个环节则是概念论阶段,它自身经过从主观概念—客体—绝对精神的否定历程,在这里,自由已经是具体的了,它体现了不同规定的统一。

自然哲学阶段本身也经历了自我否定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力学、物理学和有机物理学三个阶段。自由是外在的,它受到了物质性存在的制约,但是它的发展也就是一步步地走出物质性,走向自我决定的历程。

在黑格尔哲学的zui后一部分,也就是精神哲学阶段,黑格尔已经明确提出了精神的实质就是自由,并通过人来实现。它本身经历了主观精神、客观精神与绝对精神三个阶段。在主观精神阶段,它经历了人类学、精神现象学与心理学三个否定过程,自由还是停留在主观性的,它还没有客观化自己;在客观精神阶段,精神表现在现实世界中,它经历了从法(抽象的法,即权利)到道德,zui后到伦理的否定过程,自由已经具有现实性,它在现实世界中表现了出来;zui后则是绝对精神阶段,它经历了从艺术到宗教再到哲学的否定历程,自由已经具有绝对性,它已经体现出主观和客观的完全统一。

我们只有从这一视角出发,才能对黑格尔哲学有更为充分的理解,而不是简单化地把黑格尔哲学理解为唯心主义,理解为正反合的形式主义。这么理解当然不能认为是错误的,但是不够根本,因为它还没有抓住黑格尔哲学的核心。

本书在写作的过程中得到了邓晓芒老师的指导,也得到编辑和亲朋好友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深切的谢意!



用户评价

评分

想了解一个人,从读他的著作开始。

评分

质量很好,值得购买详细研究学习。

评分

很好的,买了好多书才华了200。会回购的。。。。。

评分

要参考的专业书籍,好好学习啦!

评分

看康德如何述说道德

评分

物流很快,书很好

评分

探寻欲望的根源,追求幸福的本意

评分

经常网购,总有大量的包裹收,感觉写评语花掉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在一段时间里,我总是不去评价或者随便写写!但是,我又总是觉得好像有点对不住那些辛苦工作的卖家客服、仓管、老板。于是我写下了一小段话,给我觉得能拿到我五星好评的卖家的宝贝评价里面以示感谢和尊敬!首先,宝贝是性价比很高的,我每次都会先试用再评价的,虽然宝贝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在同等的价位里面绝对是表现最棒的。京东的配送绝对是一流的,送货速度快,配送员服务态度好,每样东西都是送货上门。希望京东能再接再厉,做得更大更强

评分

不过需要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