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燃燒源排放估算協議 [Emissions Estimates for Combustion Sources of United States]

美國燃燒源排放估算協議 [Emissions Estimates for Combustion Sources of United States]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閔健,呂巍,沙莎 等 編
圖書標籤:
  • 空氣汙染
  • 排放清單
  • 燃燒源
  • 美國
  • 環境科學
  • 大氣化學
  • 排放估算
  • 能源
  • 工業排放
  • 環境監測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環境齣版社
ISBN:9787511132536
版次:1
商品編碼:12204929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揮發性有機物汙染控製係列叢書
外文名稱:Emissions Estimates for Combustion Sources of United States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8-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燃料燃燒一直以來都是大氣汙染物排放大戶,排放的汙染物主要為二氧化硫(S02)、氮氧化物(NOx)、煙塵、一氧化碳(CO)以及揮發性有機物(VOCs)等,排放形式包括有組織排放和無組織排放。因此,《美國燃燒源排放估算協議》針對燃料燃燒汙染物排放規律和水平的分析研究是極其重要的,特彆是對VOCs和微量金屬排放的研究。
  燃料燃燒大氣汙染物的控製方法一般有燃料處理/替代、燃燒改良和燃燒後控製。燃料處理/替代包括煤炭的清洗、清潔能源替代(如氣代煤等);燃燒改良主要是指提高鍋爐的燃燒效率等;燃燒後控製主要是指通過相應的裝置(如脫硫裝置、脫硝裝置和除塵裝置等)對標準汙染物産生後進行控製,非標準汙染物(如顆粒相金屬)的排放也得到瞭控製[譯者注:非標準汙染物是指除化學氣體汙染物CACs以外的全部汙染物,包括其他有毒和有害汙染物。其中大部分汙染物尚未深入研究,但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例如,鉛、苯、二(口惡)英、呋喃、多氯聯苯(PCBs)、農藥、氨、硫化氫、花粉和孢子等]。

內頁插圖

目錄

1 煙煤和次煙煤的燃燒
1.1 簡述
1.2 燃燒裝置
1.3 排放物
1.4 汙染物控製
1.5 排放係數
1.6 參考文獻

2 無煙煤燃燒
2.1 簡述
2.2 燃燒裝置
2.3 排放物
2.4 汙染物控製
2.5 參考文獻

3 燃油燃燒
3.1 簡述
3.2 燃燒裝置
3.3 排放物
3.4 汙染物控製
3.5 參考文獻

4 天然氣燃燒
4.1 簡述
4.2 燃燒裝置
4.3 排放物
4.4 汙染物控製
4.5 參考文獻

5 液化石油氣燃燒
5.1 簡述
5.2 燃燒裝置
5.3 排放物
5.4 汙染物控製
5.5 參考文獻

6 木質廢料在鍋爐中的燃燒
6.1 簡述
6.2 燃燒裝置
6.3 排放和汙染物控製
6.4 汙染物控製
6.5 參考文獻

7 褐煤燃燒
7.1 簡述
7.2 燃燒裝置
7.3 排放物
7.4 汙染物控製
7.5 排放係數
7.6 參考文獻

8 糖廠蔗渣的燃燒
9 傢用壁爐
10 傢用柴火爐
11 廢油燃燒
12 固定式燃氣渦輪發動機
13 燃燒天然氣的往復式發動機
14 汽油和柴油工業發動機
15 大型固定式柴油發動機和所有固定式雙燃料發動機
附件:計量單位換算錶

前言/序言

  為貫徹落實《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國發(2013)37號),環境保護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組織翻譯瞭《外部燃燒源汙染物排放研究》(ExternalCombustionSources,EPA,AP-42,第五版,第一捲)和《內部燃燒固定源汙染物排放研究》(Stationar,InternalCombustionSources,EPA,AP-42,第五版,第三捲)。主要內容為:第1章煙煤和次煙煤的燃燒,第2章無煙煤燃燒,第3章燃油燃燒,第4章天然氣燃燒,第5章液化石油氣燃燒,第6章木質廢料在鍋爐中的燃燒,第7章褐煤燃燒,第8章糖廠蔗渣的燃燒,第9章傢用壁爐,第10章傢用柴火爐,第1l章廢油燃燒,第12章固定式燃氣渦輪發動機,第13章燃燒天然氣的往復式發動機,第14章汽油和柴油工業發動機,第15章大型固定式柴油發動機和所有固定式雙燃料發動機。本次翻譯版本為第五版(1995年1月發布),本中文譯本在該版本基礎上對1996年2月、1996年10月及1998年9月等發布的刪減或增補內容進行瞭相應的更新,更多詳細內容可在EFIG主頁(http://www.epa.gov/oar/oaqps/efig/)查閱相關文檔。
  燃料燃燒一直以來都是大氣汙染物排放大戶,排放的汙染物主要為二氧化硫(S02)、氮氧化物(NOx)、煙塵、一氧化碳(CO)以及揮發性有機物(VOCs)等,排放形式包括有組織排放和無組織排放。因此,本書針對燃料燃燒汙染物排放規律和水平的分析研究是極其重要的,特彆是對VOCs和微量金屬排放的研究。
  燃料燃燒大氣汙染物的控製方法一般有燃料處理/替代、燃燒改良和燃燒後控製。燃料處理/替代包括煤炭的清洗、清潔能源替代(如氣代煤等);燃燒改良主要是指提高鍋爐的燃燒效率等;燃燒後控製主要是指通過相應的裝置(如脫硫裝置、脫硝裝置和除塵裝置等)對標準汙染物産生後進行控製,非標準汙染物(如顆粒相金屬)的排放也得到瞭控製[譯者注:非標準汙染物是指除化學氣體汙染物CACs以外的全部汙染物,包括其他有毒和有害汙染物。其中大部分汙染物尚未深入研究,但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例如,鉛、苯、二(口惡)英、呋喃、多氯聯苯(PCBs)、農藥、氨、硫化氫、花粉和孢子等]。
  燃料燃燒大氣汙染物排放數據相對比較全麵,因此,獲得其工藝過程汙染物的排放因子相對較容易。
  參與本書翻譯的人員有:閔健、呂巍、劉誌學、郭森、莊思源、沙莎、王赫婧、冉麗君、梁睿和羅霖。本書審校由梁鵬、崔積山完成。
  本書的翻譯得到瞭環境保護部相關領導的幫助與支持。
  本書的翻譯工作十分復雜,我們盡瞭最大努力,力求忠於原文,並盡量試圖錶述清晰達意。另外,原文為20世紀文稿,選用的多為曆史數據,本書的國際單位製和美製數據取值均和原文保持一緻,供讀者參考。
  鑒於譯校者的知識麵和水平有限,仍會有不當之處,望廣大讀者不吝指正,以供再版時修改。
地球科學前沿:火山活動與地質構造的深度剖析 圖書簡介 本書聚焦於地球科學領域中至關重要的兩個方麵:全球火山活動的動態過程及其對地質構造的深遠影響。本書並非一本通用的自然地理概覽,而是專注於提供對地球內部運作機製的專業化、量化分析。內容橫跨地球物理學、岩石學和構造地質學的前沿研究,旨在為地質學傢、地球物理學傢以及環境科學傢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參考框架。 第一部分:全球火山活動的時空分布與物理機製 本書首先係統梳理瞭全球主要火山帶的地理分布特徵,重點分析瞭闆塊構造理論如何解釋這些分布。我們深入探討瞭地幔對流、俯衝帶過程以及熱點構造如何驅動岩漿的生成與上升。 岩漿房動力學與噴發預測: 本部分詳細闡述瞭岩漿房內部的物理化學過程。通過流體力學模型,我們解析瞭岩漿在不同壓力和溫度條件下,如何經曆結晶分異、氣體逃逸和礦物沉澱。重點討論瞭如何利用地震波層析成像技術監測岩漿房的體積變化和應力積纍,為火山噴發的短期和長期預測提供基於物理模型的工具。 火山噴齣物的地球化學指紋: 深入研究瞭不同岩漿源區的化學成分差異,特彆是同位素地球化學(如Sr, Nd, Hf, Pb)如何揭示岩漿的起源和演化路徑。我們分析瞭大規模噴發事件(如超級火山噴發)産生的氣溶膠和火山灰對區域乃至全球氣候的影響機製,側重於硫化物和鹵素在平流層的長期化學循環。 噴發模式的分類與建模: 基於爆發指數(VEI)和其他火山活動參數,本書建立瞭一套精細的火山噴發模式分類體係。針對爆炸性噴發和寜靜式噴發,分彆構建瞭基於黏度、揮發分含量和岩漿室幾何形狀的數值模型,用以模擬火山碎屑流、火山彈射物和火山灰柱的傳播軌跡。 第二部分:構造地質學與火山作用的相互反饋 本書的第二大部分將視角轉嚮地殼構造運動與火山作用之間的復雜相互作用。火山活動並非被動地發生在構造闆塊邊緣,它本身也是地殼演化的重要驅動力。 裂榖係統與大洋中脊的演化: 詳細考察瞭大陸裂榖的形成初期,如東非大裂榖係統,如何通過拉伸應力場誘發淺源岩漿活動。在洋中脊區域,本書利用多波束測深和海底地震數據,分析瞭洋殼的快速生成過程,以及裂榖擴張速率與岩漿供應速率之間的耦閤關係。 大洋島弧和陸地火山弧的構造背景: 重點分析瞭俯衝帶中,俯衝闆塊脫水作用引發的地幔楔熔融如何塑造齣不同化學特徵的火山弧。書中包含瞭對安第斯山脈和馬裏亞納海溝附近火山群的案例研究,特彆是關於深部俯衝闆片溫度和水含量對火山岩性質的控製作用。 應力場變化與構造誘發型火山活動: 探討瞭大型地震、地殼形變和構造應力場的快速調整如何觸發或加速岩漿上升和噴發。通過GPS形變數據和InSAR形變監測,量化瞭構造荷載變化對火山係統穩定性的影響。 第三部分:地質年代學與火山事件的時間序列分析 為瞭準確重建地球曆史上的火山事件,本書在第三部分投入大量篇幅介紹先進的年代測定技術及其在地質時間尺度上的應用。 高精度測年技術: 詳細介紹瞭從 ${}^{40}Ar/{}^{39}Ar$ 法、U-Pb 定年法到熱釋光(OSL)測年法在火山岩和沉積物中的應用。重點討論瞭如何通過多定年技術交叉驗證,建立起高分辨率的火山活動時間序列。 古火山學與重建古代環境: 結閤地層學和古地磁學方法,重建瞭過去數百萬年間的區域性火山活動曆史。通過分析火山灰層(Tephra Layers)在海洋和陸地沉積物中的分布,為古氣候重建和地質災害評估提供瞭關鍵的時間錨點。 結論與展望 本書總結瞭當前地球科學在火山與構造研究領域取得的成就,並指齣瞭未來研究的方嚮,特彆是在深部地球成像、實時監測係統以及將火山過程納入全球氣候模型中的跨學科挑戰。本書旨在成為該領域研究人員進行高水平學術交流和深入學習的必備工具書。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對環境數據分析和模型開發有濃厚興趣的愛好者,我被這本書的專業性深深吸引。我經常需要參考各種權威數據來支持我的分析,而“排放估算協議”這個詞匯,立刻勾起瞭我的求知欲。我設想這本書可能是一個包含瞭詳細方法論、算法和數據處理流程的指南。對我來說,關鍵在於瞭解這些估算協議的科學依據是什麼?它們是如何考慮各種復雜因素的,比如燃料的化學成分變化、不同燃燒技術的效率差異、以及空氣動力學和化學反應在排放過程中的作用。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對這些基礎科學原理的深入闡述,並解釋如何將這些原理轉化為可操作的計算模型。例如,在估算二次顆粒物的形成時,這本書是否會介紹相關的化學反應路徑和估算方法?在處理不確定性時,書中又會采用哪些統計學或概率論的手段來量化誤差範圍?我對書中是否會提及一些經典的排放估算模型,比如MOVES(MOtor Vehicle Emission Simulator)或APEX(Air Pollutant Emission Projection System),並對其進行詳細介紹,感到非常期待。如果書中還包含有相關的軟件工具或編程指南,那對我來說將是無價之寶。

評分

我是一名關注城市發展和可持續性的市民,當我看到《美國燃燒源排放估算協議》這本書時,我首先想到的是這些排放量最終是如何影響我們生活的空氣質量和城市環境的。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明白,那些來自工廠煙囪、汽車尾氣、甚至是我們傢中燃氣竈的排放,是如何被科學地捕捉和計算齣來的。我特彆好奇,這本書的“協議”是否能迴答一些我一直以來的疑問,比如,為什麼有些城市會有嚴重的霧霾,而有些地方空氣質量相對較好?這背後是否與不同區域燃燒源的構成和排放強度有關?我期待書中能夠用一種相對平實的語言,解釋清楚估算燃燒源排放的“遊戲規則”,比如,我們是如何知道一輛汽車排放瞭多少PM2.5,或者一個燃煤電廠排放瞭多少二氧化硫的?它是否會提供一些數據,讓我們看到不同類型的燃燒源在美國總排放量中所占的比重?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建立一個對美國空氣汙染狀況的更清晰、更具象化的認知,並能啓發我對城市規劃、交通政策以及能源選擇等方麵的思考,從而更好地理解和參與到改善我們居住環境的努力中。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環境保護和能源政策的普通讀者,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是希望能夠更深入地瞭解美國在控製大氣汙染方麵是如何進行科學量化的。我注意到書名中“協議”二字,這讓我聯想到這並非僅僅是一份報告,而可能是一套規範性的操作指南。我對此感到非常好奇,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隻能聽到“排放量超標”、“需要減排”這樣的說法,但具體的量化過程卻鮮為人知。這本書是否能用相對易懂的語言,解釋清楚“燃燒源”究竟涵蓋哪些,以及為什麼它們是排放的重點?更重要的是,它如何“估算”這些排放?我希望能理解其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比如排放因子、燃料消耗量、燃燒效率等等,並且瞭解它們是如何被整閤起來,最終得齣一個數值。我對書中是否會提及不同類型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氣、生物質)在燃燒過程中産生的不同汙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揮發性有機化閤物、顆粒物)以及它們各自的估算方法感到興趣。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展示如何應用這些估算協議來評估某個特定工業設施或某個地區的總排放量,那將對我理解環境保護政策的落地執行非常有幫助。我對書中可能包含的圖錶和數據分析也充滿瞭期待,希望能從中獲得更直觀的認識。

評分

從一個對氣候變化和能源轉型有深刻關切的公民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齣現似乎預示著對全球最主要的溫室氣體和空氣汙染物來源——燃燒過程——的一次深度解析。我常常思考,當我們談論“美國”的碳排放或空氣汙染時,這個巨大的數字背後究竟隱藏著多少細節?《美國燃燒源排放估算協議》這個書名,讓我感覺到它試圖構建一個清晰、可驗證的框架,來量化這些排放。我關注的重點在於,這本書是否能夠幫助我理解,在龐大的能源消耗體係中,哪些具體的燃燒活動對環境造成瞭最顯著的影響?例如,電力生産、工業製造、交通運輸這些大類中,又有哪些子類彆是排放的“大戶”?我對書中是否會解釋,這些估算協議是如何隨著科學研究的進展而不斷更新和完善的,以及它們如何與國際上的相關標準相銜接,這一點也頗感興趣。我希望能透過這本書,不僅僅是看到一個冷冰冰的排放數字,而是理解這些數字背後的驅動因素,以及美國政府和科研機構是如何通過這樣一套“協議”來管理和控製這些排放的。我對書中可能包含的關於政策製定和技術改進的討論,以及對未來趨勢的展望也抱有濃厚的興趣。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帶有一種沉穩而專業的質感,深藍色的背景搭配簡潔的白色字體,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研究的嚴謹性。我是一名環境科學的研究生,平時就對空氣汙染物的排放源和估算方法非常感興趣。雖然我還沒有深入閱讀這本書的具體內容,但從書名《美國燃燒源排放估算協議》來看,它顯然聚焦於一個非常關鍵且復雜的領域。燃燒源,如工業鍋爐、交通工具、傢庭取暖等,是大氣汙染物的主要來源之一,對其進行準確的排放估算,是製定減排政策、評估環境影響的基礎。我特彆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係統、可操作的估算協議,並且能夠詳細闡述其背後的科學原理和數據來源。例如,在估算顆粒物(PM2.5)排放時,不同類型的燃燒源,其燃料成分、燃燒效率、排放控製技術等都會有顯著差異,這本書是否能詳細解析這些差異,並給齣相應的估算係數或模型?再比如,在估算氮氧化物(NOx)時,燃燒溫度、空氣過量係數等關鍵因素是如何影響排放量的,書中是否會有深入的討論?對於我這樣的研究者而言,能夠獲得一套權威、規範的估算方法,無疑將極大地便利我的研究工作,並有助於我理解當前美國在空氣質量管理方麵所采取的技術路綫。此外,我也對書中是否會涉及不同時間尺度(日、月、年)和空間尺度(地方、區域、國傢)的排放估算方法感到好奇,這對於區域性空氣質量模型的研究同樣至關重要。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