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PTC Creo4.0完全实战技术手册

中文版PTC Creo4.0完全实战技术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敏,牛余宝,杨秀丽 著
图书标签:
  • Creo
  • Creo4
  • 0
  • PTC
  • 机械设计
  • CAD
  • 中文教程
  • 实战
  • 手册
  • 工程制图
  • 三维建模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395690
版次:1
商品编码:1220752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10
字数:11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配套素材下载地址:https://pan.baidu.com/s/1dGoUd93

包括PTC Creo4.0的方方面面。

一线专业工程师及Creo专家倾力奉献。

机械CAD、模具、钣金、电气、产品设计行业适用。

12G,25小时,132个视频教学文件。

在家享受专家课堂式的讲解,提升学习兴趣。


内容简介

  PTC Creo Parametric4.0(简称Creo4.0)是美国PTC公司的标志性软件,该软件已逐渐成为当今世界为流行的CAD/CAM/CAE软件之一,被广泛用于电子、通信、机械、模具、汽车、自行车、航天、家电、玩具等各制造行业的产品设计。Creo4.0中文版是目前的中文版本。全书共29章,从Creo4.0的安装和启动开始,详细介绍了其基本操作、草绘设计、实体特征设计、构造特征设计、零件参数化设计、机械仿真设计、工程图设计、曲面设计、曲面操作与编辑、模具设计、钣金设计、数控加工等内容。《中文版PTC Creo4.0完全实战技术手册》结构严谨、内容翔实、知识全面、可读性强、设计实例实用性强、专业性强、步骤明确,是广大读者快速掌握Creo4.0软件的自学实用指导书,也可作为大专院校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指导教材。

目录

第一篇 基础篇
第1章 Creo Parametric 4.0概述
1.1 介绍Creo Parametric 4.0
1.1.1 Creo软件简介
1.1.2 Creo建模方法
1.2 安装Creo Parametric 4.0
1.2.1 计算机的系统要求
1.2.2 安装过程
1.3 Creo界面环境
1.3.1 启动Creo Parametric 4.0
1.3.2 Creo零件设计环境界面介绍
1.4 Creo选项设置
1.4.1 设置系统外观
1.4.2 设置模型显示
1.4.3 设置图元显示
1.4.4 窗口设置
1.4.5 配置编辑器
1.5 课后习题
第2章 踏出Creo 4.0的第一步
2.1 设置工作目录
2.2 键盘和鼠标
2.3 模型操作
2.3.1 模型的显示
2.3.2 模型观察
2.3.3 模型视图
2.3.4 定向视图
2.4 选取对象
2.4.1 选取的方式
2.4.2 对象的选取
2.5 管理文件
2.5.1 文件扩展名
2.5.2 新建文件
2.5.3 打开文件
2.5.4 保存文件
2.6 入门基础训练
2.7 连接件设计
2.7.1 泵盖设计
2.7.2 缸体设计
2.8 课后习题
第3章 踏出Creo 4.0的第二步
3.1 基准点工具
3.1.1 创建基准点
3.1.2 偏移坐标系
3.1.3 创建域点
3.2 基准轴工具
3.3 基准曲线工具
3.3.1 通过点
3.3.2 从方程
3.4 基准坐标系工具
3.5 创建基准平面
3.5.1 通过点、线、面创建基准平面
3.5.2 通过基准坐标系创建基准平面
3.6 综合实训
3.6.1 阀盖零件建模
3.6.2 电机座建模
3.7 练习题
第4章 草图绘制指令
4.1 草绘器概述
4.1.1 使用草绘器
4.1.2 激活草绘器的方法
4.2 绘图准备
4.2.1 进入草图绘制环境
4.2.2 草图设置
4.3 绘制基本几何图元
4.3.1 点
4.3.2 直线
4.3.3 中心线
4.3.4 圆
4.3.5 椭圆
4.3.6 圆弧
4.3.7 矩形
4.3.8 多边形
4.3.9 曲线
4.4 编辑草图
4.4.1 绘制圆角
4.4.2 绘制倒角
4.4.3 剪裁草图
4.5 文字
4.6 综合实训
4.6.1 绘制台座零件草图
4.6.2 绘制吊钩草图
4.7 练习题
第5章 草图约束指令
5.1 尺寸约束
5.1.1 标注长度尺寸
5.1.2 标注半径和直径尺寸
5.1.3 标注角度尺寸
5.1.4 其他尺寸的标注
5.1.5 修改标注
5.2 图元的几何约束
5.2.1 建立竖直约束
5.2.2 建立水平约束
5.2.3 建立垂直约束
5.2.4 建立相切约束
5.2.5 对齐线的中点
5.2.6 建立重合约束
5.2.7 建立对称约束
5.2.8 建立相等约束
5.2.9 建立平行约束
5.3 拓展训练——?草图绘制
5.3.1 绘制阀座草图
5.3.2 绘制摇柄零件草图
5.4 课后习题

第二篇 零件建模篇
第6章 形状特征设计
6.1 拉伸特征
6.1.1 【拉伸】操控板
6.1.2 掌握【拉伸】方法
6.1.3 拉伸截面
6.2 旋转特征
6.2.1 【旋转】操控板
6.2.2 旋转类型与角度
6.2.3 旋转轴
6.3 扫描特征
6.3.1 【扫描】操控板
6.3.2 扫描轨迹的创建方法
6.3.3 扫描截面的创建方法
6.4 可变截面扫描特征
6.5 创建混合特征
6.5.1 草绘截面
6.5.2 选择截面
6.6 综合实训
6.6.1 创建异形弹簧
6.6.2 底座零件设计
6.6.3 压力表设计
6.6.4 固定支架设计
6.6.5 开瓶器设计
6.7 课后习题
第7章 工程特征指令
7.1 倒角和圆角特征
7.1.1 倒角
7.1.2 倒圆角
7.2 筋特征
7.2.1 轨迹筋
7.2.2 轮廓筋
7.3 孔特征
7.4 抽壳设计
7.5 拔模特征
7.5.1 基本拔模
7.5.2 可变拔模
7.5.3 可变拖拉方向拔模
7.6 综合实训——?减速器下箱体设计
7.7 练习题
第8章 构造特征指令
8.1 调出构造特征指令
8.1.1 选项配置
8.1.2 添加命令
8.2 修饰特征
8.2.1 修饰螺纹
8.2.2 修饰草绘
8.2.3 修饰槽
8.2.4 指定区域
8.3 槽特征
8.3.1 槽
8.3.2 退刀槽
8.4 轴
8.5 法兰
8.6 管道
8.7 综合实训——?管件设计
第9章 扭曲特征指令
9.1 折弯
9.1.1 环形折弯
9.1.2 骨架折弯
9.1.3 折弯实体
9.2 局部推拉
9.3 圆顶
9.3.1 半径圆顶
9.3.2 剖面圆顶
9.4 耳
9.5 唇
9.6 练习题
第10章 特征编辑指令
10.1 复制指令
10.1.1 镜像特征
10.1.2 复制与粘贴特征的创建
10.2 阵列指令
10.2.1 尺寸阵列
10.2.2 方向阵列
10.2.3 轴阵列
10.2.4 填充阵列
10.2.5 表阵列
10.2.6 参考
10.2.7 曲线阵列
10.2.8 点阵列
10.3 修改和重定义特征
10.3.1 修改特征名称
10.3.2 修改特征属性为只读
10.3.3 修改特征尺寸
10.3.4 重定义特征
10.4 其他特征编辑指令
10.4.1 特征的删除
10.4.2 隐含和隐藏
10.4.3 特征的重新排序和参考
10.5 综合实训——?电风扇底座设计
10.6 课后习
第11章 柔性建模指令
11.1 柔性建模概述
11.2 形状曲面选择
11.3 变换
11.3.1 移动变换
11.3.2 偏移变换
11.3.3 修改解析曲面
11.3.4 镜像变换
11.3.5 替代变换
11.3.6 编辑倒圆角
11.4 识别阵列和对称
11.4.1 识别阵列
11.4.2 对称识别
11.5 编辑特征
11.5.1 连接面组
11.5.2 移除曲面
11.6 综合实训
11.6.1 连接件的修改
11.6.2 支架的修改
11.7 课后习题
第12章 零件参数化设计
12.1 关系
12.1.1 【关系】对话框
12.1.2 将参数与模型尺寸相关联
12.1.3 利用关系式进行建模训练
12.2 参数
12.2.1 参数概述
12.2.2 参数的设置
12.2.3 添加参数
12.2.4 编辑属性参数项目
12.2.5 向特定对象中添加参数
12.2.6 删除参数
12.3 插入2D基准图形关系
12.3.1 什么是2D基准图形关系
12.3.2 2D基准图形的应用
12.4 特征再生失败及其处理
12.4.1 特征再生失败的原因
12.4.2 【故障排除器】对话框
12.5 综合实训
12.5.1 圆柱直齿轮参数化设计
12.5.2 锥齿轮参数化设计
12.6 课后习题
第13章 零件装配设计
13.1 装配模块概述
13.1.1 两种装配模式
13.1.2 两种装配约束形式
13.1.3 进入装配环境
13.1.4 装配工具
13.2 无连接接口的装配约束
13.2.1 配对约束
13.2.2 对齐约束
13.2.3 插入约束
13.2.4 坐标系约束
13.2.5 相切约束
13.2.6 直线上的点约束
13.2.7 曲面上的点约束
13.2.8 曲面上的边约束
13.2.9 固定约束
13.2.10 默认约束
13.3 有连接接口的装配约束
13.4 装配相同零件
13.5 建立爆炸视图
13.6 综合实训——?电机装配
13.7 课后习题
第14章 机构仿真设计
14.1 运动仿真概述
14.1.1 机构的定义
14.1.2 Creo机构运动仿真术语
14.1.3 机构连接装配方式
14.2 Creo机构运动仿真环境
14.3 Mechanism基本操作与设置
14.4 连杆机构仿真与分析
14.4.1 常见的平面连杆机构
14.4.2 空间连杆机构
14.5 凸轮机构仿真与分析
14.5.1 凸轮机构的组成
14.5.2 凸轮机构的分类
14.6 齿轮传动机构仿真与分析
14.6.1 齿轮机构
14.6.2 平面齿轮传动
14.6.3 空间齿轮传动
14.7 课后习题
第15章 工程图设计
15.1 工程图概述
15.1.1 进入工程图设计模式
15.1.2 设置绘图格式
15.1.3 工程图的相关配置
15.1.4 图形交换
15.2 工程图的组成
15.2.1 基本视图类型
15.2.2 其他视图类型
15.2.3 工程图上的其他组成部分
15.3 定义绘图视图
15.3.1 【绘制视图】对话框
15.3.2 定义视图状态
15.3.3 定义视图显示
15.3.4 定义视图的原点
15.3.5 定义视图对齐
15.4 工程图的标注与注释
15.4.1 自动标注尺寸
15.4.2 手动标注尺寸
15.4.3 尺寸的整理与操作
15.4.4 尺寸公差标注
15.4.5 几何公差标注
15.5 拓展训练——?型腔零件工程图设计
15.6 课后习题

第三篇 产品建模篇
第16章 基本曲面指令
16.1 曲面特征综述
16.1.1 曲面建模的优势
16.1.2 曲面建模的步骤
16.2 拉伸曲面
16.3 旋转曲面
16.4 扫描曲面
16.5 混合曲面
16.6 填充曲面
16.7 综合实训——?风扇叶片设计
16.8 练习题
第17章 高级扫描与混合曲面指令
17.1 边界混合曲面
17.1.1 边界混合曲面特征概述
17.1.2 创建单一方向上的边界混合曲面特征
17.1.3 创建双方向上的边界混合曲面
17.1.4 使用约束创建边界混合曲面
17.2 螺旋扫描曲面
17.3 扫描混合曲面
17.4 可变截面扫描曲面
17.4.1 可变截面扫描的原理
17.4.2 可变截面扫描设计过程
17.5 将切面混合到曲面
17.6 综合实训
17.6.1 水果盘造型
17.6.2 洗发露瓶设计
17.6.3 螺纹花型瓶设计
17.7 练习题
第18章 曲面编辑指令
18.1 投影曲线
18.2 相交曲线
18.3 修剪类型曲面
18.3.1 修剪
18.3.2 合并
18.3.3 顶点倒圆角
18.3.4 曲面实体化
18.4 偏置类型曲面
18.4.1 偏移
18.4.2 加厚
18.5 延伸曲面
18.6 扭曲曲面
18.6.1 变换
18.6.2 扭曲
18.6.3 骨架
18.6.4 拉伸
18.6.5 折弯
18.6.6 扭曲
18.6.7 雕刻
18.7 包络
18.8 综合实训——?洗发水瓶造型
18.9 课后习题
第19章 样式曲面指令
19.1 造型工作台
19.1.1 进入造型工作台
19.1.2 造型环境设置
19.1.3 【样式】选项卡介绍
19.2 设置活动平面和内部平面
19.3 创建曲线
19.3.1 创建自由曲线
19.3.2 创建圆
19.3.3 创建圆弧
19.3.4 创建下落曲线
19.3.5 创建COS曲线
19.3.6 创建偏移曲线
19.3.7 创建来自基准的曲线
19.3.8 创建来自曲面的曲线
19.4 编辑造型曲线
19.4.1 曲率图
19.4.2 编辑曲线点或控制点
19.4.3 复制与移动曲线
19.5 创建造型曲面
19.5.1 边界曲面
19.5.2 连接造型曲面
19.5.3 修剪造型曲面
19.5.4 编辑造型曲面
19.6 综合实训——?蝴蝶造型
19.7 课后习题
第20章 Keyshot高级渲染
20.1 Keyshot渲染器简介
20.2 安装Keyshot 6.0软件
20.3 认识Keyshot 6.0界面
20.3.1 窗口管理
20.3.2 视图控制
20.4 材质库
20.4.1 赋予材质
20.4.2 编辑材质
20.4.3 自定义材质库
20.5 颜色库
20.6 灯光
20.6.1 利用光材质作为光源
20.6.2 编辑光源材质
20.7 环境库
20.8 背景库和纹理库
20.9 渲染
20.9.1 【输出】类别
20.9.2 【选项】
20.9.3 区域渲染
20.10 产品真实渲染训练
20.10.1 训练一:耳机渲染
20.10.2 训练二:腕表渲染
20.11 课后练习

第四篇 模具设计篇
第21章 模具设计入门
21.1 Creo Parametric 4.0简介
21.1.1 Creo基本功能
21.1.2 Creo的模具设计界面
21.1.3 模具环境配置
21.2 设置模具设计的工作目录
21.3 Creo模具设计流程
21.4 模具设计专用术语
21.4.1 什么是设计模型
21.4.2 什么是参考模型(参考模型)
21.4.3 什么是自动工件
21.4.4 什么是模具组件
21.4.5 什么是模具装配模型
21.5 了解模具设计基础知识
21.5.1 模具种类
21.5.2 模具的组成结构
21.5.3 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一般流程
21.6 模具设计常识
21.6.1 产品设计注意事项
21.6.2 分型面设计主要事项
21.6.3 模具设计注意事项
21.6.4 模具设计依据
21.7 引导案例——??手机面板分型设计
21.7.1 模具设计前期准备
21.7.2 设置产品收缩率并创建工件
21.7.3 创建模具元件
21.8 课后练习
第22章 产品检测与分析
22.1 模型的测量方法
22.2 产品的分析与检查
22.2.1 拔模分析
22.2.2 等高线分析
22.2.3 厚度检测
22.2.4 分型面检查
22.3 计算投影面积
22.4 设置模型精度
22.5 综合实训——确定产品的开模方向
22.6 课后练习
第23章 型腔布局设计
23.1 模型与布局原则
23.1.1 参考模型类型
23.1.2 Creo的3种模型
23.1.3 模腔数的计算
23.1.4 模腔布局原则
23.2 Creo型腔布局方法
23.2.1 定位参考模型
23.2.2 参考模型的起点与定向
23.2.3 组装参考模型
23.2.4 创建参考模型
23.3 产品收缩率
23.3.1 模型收缩率的计算
23.3.2 按尺寸收缩
23.3.3 按比例收缩
23.4 模具工件
23.4.1 毛坯(工件)的选择
23.4.2 工件尺寸的确定
23.4.3 在Creo中创建工件
23.4.4 手动工件
23.5 综合实训
23.5.1 圆形布局设计
23.5.2 矩形可变布局设计
23.6 课后习题
第24章 基本分型面设计
24.1 分型面概述
24.1.1 分型面介绍
24.1.2 Creo分型面设计工具介绍
24.1.3 简单分型面与复杂分型面
24.2 设计基本分型面
24.2.1 拉伸分型面
24.2.2 旋转分型面
24.2.3 平整分型面
24.2.4 阴影分型面
24.2.5 复制分型面
24.2.6 裙边分型面
24.3 综合实训
24.3.1 分型面设计训练一
24.3.2 分型面设计训练二
24.4 课后习题
第25章 编辑分型面
25.1 延伸分型面
25.1.1 边链选择方法
25.1.2 延伸选项
25.2 修补分型面
25.2.1 N侧曲面片修补
25.2.2 边界混合修补
25.2.3 扫描修补
25.2.4 关闭修补
25.3 合并分型面
25.4 修剪分型面
25.5 检测分型面
25.6 综合实训
25.6.1 组合分型面设计一
25.6.2 组合分型面设计二
25.7 课后习题
第26章 分割体积块
26.1 模具体积块概述
26.1.1 型腔与型芯结构
26.1.2 小型芯或成型杆结构
26.1.3 螺纹型芯和螺纹形环结构
26.2 分割体积块
26.3 创建体积块
26.3.1 聚合体积块
26.3.2 草绘体积块
26.3.3 滑块体积块
26.3.4 修剪到几何
26.3.5 模具体积块的编辑
26.4 抽取模具元件
26.5 创建铸模
26.6 模具打开
26.7 综合实训
26.7.1 分割体积块并抽取模具元件
26.7.2 用分型面法设计镶件
26.7.3 用铸模法拆模设计
26.8 课后习题
第27章 模具模架设计
27.1 模具模架概述
27.1.1 模架分类
27.1.2 模架选用方法
27.1.3 模架组件
27.1.4 模具元件(模具标准件)
27.2 EMX安装与设置
27.3 EMX 8.0常见操作方法
27.3.1 EMX操作界面
27.3.2 EMX常用操作
27.4 拓展训练
27.4.1 二板模模架设计
27.4.2 三板模模架设计
27.5 课后习题

第五篇 其他模块设计篇
第28章 Creo数控编程
28.1 Creo NC编程概述
28.1.1 Creo NC制造概念
28.1.2 NC制造用户界面
28.1.3 创建工件
28.1.4 创建加工操作
28.1.5 NC序列管理
28.2 平面铣削
28.3 型腔铣削
28.4 曲面铣削
28.5 钻削加工
28.6 车削加工
28.7 课后习题
第29章 钣金设计
29.1 钣金成型基础
29.1.1 钣金加工概述
29.1.2 Creo中的钣金设计方法
29.1.3 钣金设计环境
29.2 钣金基本壁的创建方法
29.2.1 平面壁特征
29.2.2 拉伸壁特征
29.2.3 旋转壁特征
29.2.4 混合壁特征
29.2.5 偏移壁特征
29.3 钣金次要壁的创建方法
29.3.1 创建平整壁
29.3.2 创建法兰壁
29.3.3 创建扭转壁
29.3.4 创建延伸壁
29.3.5 创建合并壁
29.3.6 转换为钣金件
29.4 综合实训——USB接口钣金件设计
29.5 课后习题

前言/序言

PTC Creo Parametric 4.0是美国 PTC公司的标志性软件,Creo整合了 PTC公司的三个软件: Pro/E的参数化技术、 CoCreate的直接建模技术和 ProductView的三维可视化技术的新型 CAD设计软件包,是 PTC公司闪电计划所推出的第一款产品。自问世以来,由于其强大的功能,现已逐渐成为当今世界最为流行的 CAD/CAM/CAE软件之一,被广泛用于电子、通信、机械、模具、汽车、自行车、航天、家电、玩具等各制造行业的产品设计。 本书内容 本书是以 PTC Creo Parametric 4.0为基础,向读者详细地讲解了 Creo 4.0的基本功能及其他插件功能的应用。全书包括 5篇共 29章,包括基础部分、零件建模部分、产品建模部分、模具设计部分和其他模块设计部分。

●基础篇(第 1~5章):基础部分中以循序渐进的方法介绍了 Creo 4.0软件的基本概况、常见的基本操作技巧、软件设置与界面设置、参考几何体的创建、草图指令及其应用等内容。

●零件建模篇(第 6~15章):这部分主要讲解跟零件设计相关的功能指令,包括形状特征指令、工程特征指令、构造特征指令、扭曲特征指令、特征编辑指令、柔性建模指令、零件参数化设计指令、机构仿真设计指令、工程图指令等。

●产品建模篇(第 16~20章):这部分主要讲解跟产品外观造型相关的功能指令及其应用,包括基本曲面设计、高级曲面设计、曲面编辑与操作、样式曲面造型、产品渲染等内容。

●模具设计篇(第 21~27章):这部分主要讲解关于模具设计相关的功能指令及模具设计插件的综合应用,包括模具设计入门、产品检测与分析、型腔布局设计、分型面设计、编辑分型面、分割体积块、模具模架设计等内容。

●其他模块设计篇(第 28、29章):除了上述模块及插件应用外,行业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还有钣金设计模块和数控加工模块,本篇着重讲解了关于这两个模块的基本应用。 本书特色 本书从软件的基本应用及行业知识入手,以 Creo 4.0软件的模块和插件程序的应用为主线,以实例为引导,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讲解软件的新特性和软件操作方法,使读者能快速掌握 Creo的软件设计技巧。 本书的内容也是按照行业应用进行划分的,基本上囊括了现今热门的设计与制造行业,可读性十分强。让不同专业的读者能学习到相同的知识,确实不可多得。本书是以一个指令或相似指令 +案例的形式进行讲解,讲解生动而不乏味,动静结合、相得益彰。全书多达上百个实战案例,涵盖各行各业,其中不乏有专家点评。本书既可以作为院校机械 CAD、模具设计、钣金设计、电气设计、产品设计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对制造行业有浓厚兴趣的读者自学的教程。 光盘下载 目前图书市场上,计算机图书中夹带随书光盘销售而导致光盘损坏的情况屡屡出现,有鉴于此,本书特将随书光盘制作成网盘文件。 下载百度云网盘文件的方法如下:

(1)下载并安装百度云管家客户端(如果是手机,请下载安卓版或苹果版;如果是电脑,请下载 Windows版)。

(2)新用户请注册一个账号,然后登陆到百度云网盘客户端中。

(3)在手机百度搜索栏右侧单击“相机”图标,然后就可以扫描随书光盘 文件的二维码,进入百度云中,将光盘文件转存到自己百度云网盘或者通过百度云管家下载到电脑中。(4)本书配套光盘文件百度云网盘的分享地址: 链接:http://pan.baidu.com/s/1kUF8nVh 密码:6bqo

链接:https://eyun.baidu.com/s/3pL8oKaB 密码:D59j

(5)扫描下方第一个二维码加入手机微信群。扫描下方第二个二维码加入:设计之门 -Creo,有好礼相送。

◆◆如果百度云盘的光盘链接地址失效或因故不能正常打开,可以加 QQ群索取。

◆◆加 QQ群便于读者和作者面对面交流,时时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我们会在 QQ群中放出大量计算机辅助设计教程的降价优惠活动。

◆◆根据读者的需求,我们会在各大在线学习平台如腾讯课堂、网易云课堂、百度传课等, 上传教学视频或在线视频教学。 作者信息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设计之门数字艺术网校的大力帮助,在此诚表谢意。设计之门数字艺术网校是专门从事 CAD/CAM/CAE技术的研究、开发、咨询及产品设计与制造服务的机构,并提供专业的 SolidWorks、Pro/ENGINEER、UG、CATIA、Rhino、Alias、3ds Max、Creo以及 AutoCAD等软件的培训及技术咨询。 本书由空军航空大学的周敏老师、牛余宝老师和杨秀丽老师主编,参与编写的人员还包括黄成、孙占臣、罗凯、刘金刚、王俊新、董文洋、张学颖、鞠成伟、杨春兰、刘永玉、金大玮、陈旭、田婧、王全景、马萌、高长银、戚彬、张庆余、赵光、刘纪宝、王岩、任军、秦琳晶、李勇、李华斌、张阳、彭燕莉、李明新、杨桃、张红霞、李海洋、林晓娟、李锦、郑伟、周海涛、刘玲玲、吴涛、阮夏颖、张莹、吕英波等。 感谢您选择了本书,希望我们的努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您能把对本书的意见和建议告诉我们。 设计之门 官方群:483922874 shejizhimen@163.com



《CAD/CAM/CAE技术实践指南》 前言 在当今制造业飞速发展的时代,高效、精准的设计与制造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数字化设计与制造(CAD/CAM/CAE)技术作为推动这一进程的关键驱动力,其应用深度与广度不断拓展,直接影响着产品开发周期、制造成本以及最终的产品质量。本书正是基于这一背景,旨在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设计者、制造工程师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一本全面、实用且具有前瞻性的技术实践指南。 本书并非针对某一特定软件的教学手册,而是聚焦于CAD/CAM/CAE技术的通用原理、核心方法以及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策略。我们深知,掌握一款具体的CAD软件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理解其背后支撑的通用设计理念、分析方法与制造流程。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构建起对整个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体系的宏观认知,并能举一反三,更快速地掌握和应用各种主流的设计与仿真工具,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游刃有余。 本书的内容设计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阐述核心概念的同时,辅以大量的案例分析和思考题,引导读者深入理解技术的精髓,并能将其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我们相信,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不仅能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更能开阔视野,为应对未来制造业的挑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章:数字化设计基础与流程 本章将深入探讨数字化设计的核心概念及其在产品开发流程中的地位。我们将从最基础的二维草图绘制原理讲起,涵盖尺寸驱动、约束驱动等关键技术,帮助读者理解如何精确地定义几何形状。随后,我们将进入三维建模的世界,详细介绍实体建模、曲面建模等主要建模技术。实体建模部分将重点讲解拉伸、旋转、扫描、混合等基本操作,以及特征的编辑、拔模、圆角、倒角等高级技巧,让读者掌握构建复杂三维模型的能力。曲面建模部分则会涵盖创建扫描曲面、放样曲面、网格曲面等,以及曲面分析、曲面修补等关键技术,为后续的仿真分析和精加工奠定基础。 除了几何建模,本章还将深入剖析产品数据管理(PDM)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的重要性。我们将讲解如何有效地组织、管理和追溯产品设计数据,如何利用版本控制、权限管理等手段提高团队协作效率,以及PLM系统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核心作用,包括需求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等。 此外,本章还将简要介绍设计自动化和参数化设计理念。通过参数化设计,读者将了解如何通过变量控制几何形状,实现设计的快速迭代与优化,从而极大地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第二章:工程分析(CAE)原理与应用 工程分析(CAE)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流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工程师在产品设计阶段就预测和评估产品的性能,从而避免昂贵的物理样机测试,发现潜在的设计缺陷。本章将系统性地介绍CAE的核心原理和主要应用领域。 我们将从有限元分析(FEA)这一最核心的CAE技术入手。详细讲解单元类型、网格划分策略、节点位移、应力与应变的关系,以及边界条件和载荷的施加方法。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深入探讨不同类型的仿真分析,包括: 结构力学分析: 静态分析、动态分析(模态分析、瞬态动力学分析)、屈曲分析、疲劳分析等,旨在评估产品的强度、刚度、振动特性和寿命。 热分析: 稳态热传导、瞬态热传导、对流传热、辐射传热等,用于分析产品的温度分布、热应力以及热膨胀效应。 流体动力学分析(CFD): 层流、湍流、多相流、传热耦合等,用于模拟流体的流动行为,预测压力损失、速度分布、换热效率等。 电磁场分析: 用于分析电磁兼容性、天线性能、电机效率等。 本章还将重点讲解分析流程的规范化。从模型准备(几何清理、网格划分),到载荷与边界条件的定义,再到求解器的选择与设置,以及结果的后处理与解读。我们将强调理解分析结果的物理意义,学会识别和分析关键数据,并据此提出改进设计方案的能力。 第三章:制造工艺(CAM)规划与实现 制造工艺(CAM)是将数字化设计转化为实际产品的桥梁。本章将聚焦于CAM技术的原理、方法与实际应用,帮助读者理解如何根据产品的几何模型和材料属性,制定高效、经济的制造方案。 我们将详细介绍数控(NC)加工的基本概念,包括坐标系、刀具路径、进给率、切削速度等关键参数。随后,我们将深入讲解不同类型的数控加工方法: 铣削加工: 二轴半、三轴、四轴、五轴联动銑削,以及平面铣、轮廓铣、曲面铣、挖槽、钻孔等常见加工策略。 车削加工: 外圆车削、内圆车削、端面车削、螺纹车削等。 电火花加工(EDM): 慢走丝、快走丝等。 三维打印/增材制造: FDM、SLA、SLS等技术原理及应用。 本章还将重点讲解刀具路径的生成与优化。我们将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刀具、如何优化切削路径以减少加工时间和刀具损耗、如何实现高效的表面加工和特征加工。同时,我们将介绍碰撞检测、刀具干涉检查等功能,以确保加工过程的安全性。 此外,本章还将触及工艺仿真与后处理。我们将讲解如何利用CAM软件模拟整个加工过程,预测潜在的碰撞问题,优化加工顺序,以及如何生成满足不同数控机床要求的NC代码。 第四章:先进设计与制造技术集成 本章将探讨CAD/CAM/CAE的深度集成,以及当前制造业发展的前沿技术。我们将深入分析如何将CAE分析结果反馈到CAD设计中,实现“设计即分析,分析即设计”的闭环优化。例如,通过结构分析发现应力集中区域,并在CAD中进行加筋或优化截面;通过热分析发现过热点,在CAD中调整散热结构。 我们将重点介绍参数化设计与自动化设计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通过定制化参数,实现产品族的高效生成与修改,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例如,在汽车行业中,利用参数化设计快速生成不同配置的车辆模型;在模具设计中,根据不同尺寸的零件快速生成对应的模具结构。 本章还将介绍并行工程的概念,即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将设计、分析、制造、市场等环节并行推进,缩短整体开发周期。我们将探讨信息技术如何在并行工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 此外,我们还将展望未来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 智能化制造: 工业物联网(IIoT)、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AI)在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监控、预测性维护和自主优化。 增材制造(3D打印)在复杂结构设计与快速原型制造中的潜力。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在设计评审、装配指导和培训中的应用。 数字化孪生(Digital Twin)技术,通过构建物理对象的虚拟模型,实现对物理对象全生命周期的实时监控、预测和优化。 第五章:案例分析与实践建议 本章将通过一系列典型的工程案例,将前几章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我们将选取不同行业(如汽车、航空航天、模具、消费电子等)的实际项目,展示如何运用CAD/CAM/CAE技术解决具体工程问题。 每个案例都将遵循一个完整的流程:从项目需求分析,到三维模型的创建与优化,再到工程性能的仿真分析,最后到制造工艺的规划与实现。我们将详细讲解在每个环节中遇到的挑战,以及如何运用所学技术克服这些挑战。 例如,一个汽车零部件的轻量化设计案例,将展示如何通过拓扑优化(CAE)寻找最佳材料分布,然后在CAD中实现新的结构,并通过模流分析(CAE)验证注塑的可行性,最后规划CNC加工路径(CAM)。 此外,本章还将提供一系列实用的实践建议,包括: 如何构建高效的设计团队与协作流程。 如何选择适合企业需求的设计与仿真软件。 如何进行有效的技术培训与知识传承。 如何持续学习与跟进最新的技术发展。 如何从数据中学习,不断优化设计与制造流程。 结语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是未来制造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掌握CAD/CAM/CAE技术,意味着掌握了参与未来竞争的关键能力。本书的目标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指导,帮助您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领域中不断前行。我们相信,通过对本书内容的深入学习和实践,您将能够更自信地应对复杂的工程项目,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并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飞跃。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在学习使用PTC Creo 4.0的时候,尝试过很多不同的学习资源,包括在线教程、视频课程,以及各种技术论坛。这本书是我最近购买的一本,我抱着很大的期望,希望它能帮助我系统地掌握Creo 4.0的各项功能。然而,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的逻辑性并不强,各个章节之间的过渡比较生硬,有时候学习到一个新的概念,却发现它在前面的章节中并没有被充分铺垫,导致我理解起来有些困难。而且,这本书的写作风格也显得比较机械,缺乏一些引导性和启发性,更多的是罗列操作步骤,而没有深入分析其背后的设计理念或者适用场景。这让我在尝试举一反三,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其他类似问题上时,感到力不从心。我更希望找到一本能够引导我思考,让我理解“为什么”的书,而不仅仅是告诉我“怎么做”。

评分

这本书的配图质量真是令人失望。很多插图都比较模糊,尤其是那些展示软件界面和操作步骤的截图,根本看不清楚图标和文字,这对于需要跟着图片一步步学习操作的用户来说,简直是噩梦。我尝试着去理解屏幕上的内容,但很多时候,我需要自己去软件里摸索,才能弄清楚书中描述的位置。此外,一些模型的渲染效果也很差,看起来不够直观,无法准确地展示出形状的细节和特征。还有,书中一些图表的数据显示也很不清晰,字体过小,而且背景色和字体颜色的对比度不足,阅读起来非常费力。在我看来,一本优秀的实战技术手册,图文并茂是基础,图片的清晰度和准确性至关重要,这本手册在这方面,真的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希望能有更清晰、更高质量的插图来辅助读者理解。

评分

我一直对3D建模技术很感兴趣,也尝试过不少相关的软件,但说实话,在学习Creo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瓶颈,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的曲面造型和装配关系的处理,总感觉找不到得心应手的技巧。这本书虽然提供了大量的案例,但很多时候,看完一个步骤,我仍然对背后的原理和逻辑感到模糊,总觉得作者只是在陈述“怎么做”,却没有深入讲解“为什么这么做”。比如在讲解高级曲面时,对于一些关键参数的设定,书中给出的数值很多时候像是一个“黑盒子”,我不知道这些数值是如何得来的,也不知道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调整。此外,书中对于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也比较零散,遇到问题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翻找,效率不高。我觉得这本书更适合已经有一定Creo基础,想要查阅具体操作步骤的用户,而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需要配合更多的理论讲解和概念梳理。

评分

这本书的装订质量真的堪忧,拿到手的时候就发现封面边缘有些许磨损,书页的纸张也偏薄,印刷的墨迹有时候会有些晕染,尤其是在一些图文并茂的页面,细节之处看不太清楚,需要凑得很近才能辨认。而且,这本书的尺寸设计也有些不太合理,放在书架上占用的空间比一般同类书籍要大一些,携带起来也稍显不便,不太适合经常需要翻阅或者带出门的用户。更让人郁闷的是,排版设计上存在一些硬伤,段落之间的行距时而紧凑,时而又过于疏阔,阅读起来略显跳跃,不够连贯。偶尔还会出现章节标题字体大小不一,或者图注与正文对照不清晰的情况,这些细节上的疏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的阅读体验,让一本技术手册的专业性和严谨性大打折扣,希望出版方在后续的版本中能够改进。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CAD工程师,我平时的工作内容非常依赖于各种建模软件,对于PTC Creo的应用也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当我拿到这本《中文版PTC Creo 4.0完全实战技术手册》时,我首先关注的是它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深度和广度。说实话,这本书中的一些案例确实比较基础,涵盖的知识点也相对常规,对于我这样每天都在和大型装配、复杂结构打交道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实战”内容,显得有些“纸上谈兵”,不够接地气。很多章节的讲解,停留在软件的基本功能介绍,而对于如何将这些功能高效地整合运用到实际产品开发流程中,如何处理大型组件的性能优化,如何进行仿真分析的参数设置等更高级的话题,涉及甚少。这本书更像是为初入CAD领域的新人准备的“入门指南”,对于有经验的用户来说,能够从中获取的“干货”并不多。

评分

书不错

评分

外包装不知怎么回事,差。书质量可以,是正版。

评分

书籍用牛皮纸箱包装得非常结实,难得!物流还是一如既往得飞快,更难得!

评分

买的时候是显示有光碟的,买回来就没有。

评分

我就想说视频呢?

评分

刚开始学这个,发现里面讲的很详细,比较适合小白来看

评分

没有光碟没有光碟没有光碟没有光碟没有光碟没有光碟没有光碟没有光碟没有光碟

评分

很好,下载的教学视频很全,还附带的有安装软件。

评分

学习学习,提升一下基础知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