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 LTE-Advanced Pro和通向5G之路(第3版 影印版 英文版)

4G LTE-Advanced Pro和通向5G之路(第3版 影印版 英文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瑞典] 埃里克·达尔曼,斯蒂芬·帕克威尔,约翰·斯科德 著
图书标签:
  • 4G LTE-Advanced Pro
  • 5G
  • 移动通信
  • 无线技术
  • 通信工程
  • 网络技术
  • 英文教材
  • 影印版
  • 技术标准
  • 通信协议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171773
版次:3
商品编码:1221121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90
正文语种:英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3GPP将在201 8年发布5G技术规范,包括LTE—Advanced Pro和全新的5G无线接入技术。
  与3GPP相关的工程师们通过这本实用而富有成效的书籍,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3GPP所采用的新技术与标准的机会。
  《4G LTE-Advanced Pro和通向5G之路(第3版 影印版 英文版)》不仅对这些具体方案的选取原因以及在LTE、LTE—Advanced和LTE—Advanced Pro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详尽阐述,,还对通向5G的发展之路和相关的潜在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
  ——这本具有**作用的书籍是由深入参与3GPP技术规范发展的爱立信工程师们所著,涉及3GPP在LTE、LTE—Advanced、LTE—Advanced Pro以及Release 13方面的技术规范
  ——10篇新章节,涵盖了ReIease 12和13的全部主要特征
  ——2篇全新章节,介绍了5G无线接入技术,包括3GPP发展下新的5G无线接入技术的核心技术单元
  本版已全面校订并更新,充分体现了3GPP Release 12和1 3中描述的对LTE的巨大扩展以及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中LTE扮演的角色。
  本版的全新内容包括下述更新:
  ——4G和5G的无线接入
  ——4G和5G的频谱
  ——机器间通信
  ——设备间通信
  ——辅助授权接入
  ——全维度MIMO
  ——小蜂窝增强,eMTA,FDD+TDD融合,双连接
  ——5G无线接入的需求与通用架构,重点强调5G中现有的和新出现的应用场景
  ——5G无线接入技术的解决方案

目录

Preface
Acknowledgments
Abbreviations and Acronyms
CHAPTER 1Introduction
1.1 IG and 2G——Voice-Centric Technologies
1.2 3G and 4G——Mobile Broadband
1.3 5G——Beyond Mobile Broadband——Networked Society
1.4 Outline

CHAPTER 2 Spectrum Regul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From 3G to 5G
2.1 Overview of Standardization and Regulation
2.2 ITU-R Activities From 3G to 5G
2.2.1 The Role of ITU-R
2.2.2 IMT-2000 and IMT-Advanced
2.2.3 IMT-2020
2.3 Spectrum for Mobile Systems
2.3.1 Spectrum Defined for IMT Systems by the ITU-R
2.3.2 Frequency Bands for LTE
2.3.3 New Frequency Bands
2.4 Spectrum for 5G
2.4.1 New Frequency Bands to be Studied by WRC
2.4.2 RF Exposure Above 6 GHz
2.5 3GPP Standardization
2.5.1 The 3GPP Process
2.5.2 Specifying 5G in 3GPP

CHAPTER 3 LTE Radio Access: An Overview
3.1 LTE Basic Technologies
3.1.1 Transmission Scheme
3.1.2 Channel-Dependent Scheduling and Rate Adaptation
3.1.3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3.1.4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3.1.5 Spectrum Flexibility
3.1.6 Multicast and Broadcast Support
3.1.7 Positioning
3.2 LTE Evolution
3.3 Spectrum Flexibility
3.3.1 Carrier Aggregation
3.3.2 License-Assisted Access
3.4 Multi-Antenna Enhancements
3.4.1 Extended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3.4.2 Multi-Point Coordination and Transmission
3.4.3 Enhanced Control-Channel Structure
3.5 Densification, Small Cells, and Heterogeneous Deployments
3.5.1 Relaying
3.5.2 Heterogeneous Deployments
3.5.3 Small-Cell On-Off
3.5.4 Dual Connectivity
3.5.5 Dynamic TDD
3.5.6 WLAN Interworking
3.6 Device Enhancements
3.7 New Scenarios
3.7.1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3.7.2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
3.8 Device Capabilities

CHAPTER 4 Raflio-lnterface Architecture
4.1 Overall System Architecture
4.1.1 Core Network
4.1.2 Radio-Access Network
4.2 Radio Protocol Architecture
4.2.1 Packet-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4.2.2 Radio-Link Control
4.2.3 Medium-Access Control
4.2.4 Physical Layer
4.3 Control-Plane Protocols
4.3.1 State Machine

CHAPTER 5 Physical Transmission Resources
5.1 Overall Time-Frequency Structure
5.2 Normal Subframes and MBSFN Subframes
5.3 Antenna Ports
5.3.1 Quasi-co-Located Antenna Ports
5.4 Duplex Schemes
5.4.1 Frequency-Division Duplex
5.4.2 Time-Division Duplex
5.4.3 LTE and TD-SCDMA Coexistence
5.4.4 License-Assisted Access
5.5 Carrier Aggregation
5.6 Frequency-Domain Location of LTE Carriers

CHAPTER 6 Downlink Physical-Layer Processing
CHAPTER 7 Uplink Physical-Layer Processing
CHAPTER 8 Retransmission Protocols
CHAPTER 9 Scheduling and Rate Adaptation
CHAPTER 10 Channel-State Information and Full-Dimension MIMO
CHAPTER 11 Access Procedures
CHAPTER 12 Carrier Aggregation
CHAPTER 13 Multi-Point Coordination and Transmission
CHAPTER 14 Heterogeneous Deployments
CHAPTER 15 Small-Cell Enhancements and Dynamic TDD
CHAPTER 16 Dual Connectivity
CHAPTER 17 Unlicensed Spectrum and License-Assisted Access
CHAPTER 18 Relaying
CHAPTER 19 Multimedia BroadcasVMulticast Services
CHAPTER 20 LTE for Massive MTC Applications
CHAPTER 21 Device-to-Device Connectivity
CHAPTER 22 Spectrum and RF Characteristics
CHAPTER 23 5G Wireless Access
CHAPTER 24 New 5G Radio-Access Technology
CHAPTER 25 Concluding Remarks
References
Index
4G LTE-Advanced Pro与通往5G之路:第三版(影印版,英文版)—— 深度解析移动通信的演进与未来 这本书籍,《4G LTE-Advanced Pro与通往5G之路:第三版》(影印版,英文原版),是一部对当前及未来移动通信技术进行全面、深入探讨的权威著作。它不仅仅是一份技术手册,更是一幅描绘从第四代移动通信(4G LTE-Advanced Pro)蓬勃发展迈向第五代移动通信(5G)宏伟蓝图的路线图。本书以其详实的理论阐述、前沿的技术分析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精准预测,为业界研究人员、工程师、学者以及所有对移动通信技术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学习平台。 核心内容概览: 本书的精髓在于其对LTE-Advanced Pro技术的深度剖析,将其视为通往5G时代不可或缺的桥梁。LTE-Advanced Pro是4G技术演进的终极形态,它在速率、容量、时延、连接密度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为5G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书详细阐述了LTE-Advanced Pro的关键技术,包括但不限于: 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 这一革命性的技术允许基站同时聚合多个频段的带宽,从而大幅提升用户的下载和上传速率。本书将深入讲解载波聚合的各种模式,如同频段聚合、异频段聚合、TDD/FDD混合聚合等,并分析其在不同场景下的性能表现和部署策略。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 MIMO): 通过部署数量庞大的天线阵列,Massive MIMO能够实现极高的空间复用增益,极大地提升频谱效率和网络容量。本书将剖析Massive MIMO的工作原理,包括波束赋形、多用户 MIMO(MU-MIMO)等技术,并探讨其在LTE-Advanced Pro以及5G中的应用。 高阶调制与编码(Higher-Order Modulation and Coding): 采用更复杂的调制方式(如256-QAM)和更高效的编码方案,能够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的速率和可靠性。本书将详细介绍这些技术的原理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小区间干扰协调(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CIC)和增强型ICIC(eICIC): 随着网络密度的增加,小区间干扰成为一个重要的挑战。本书将深入探讨ICIC和eICIC的各种机制,以及它们如何有效地减轻干扰,提高用户体验。 网络切片(Network Slicing): 虽然网络切片更多地被认为是5G的核心特性,但其概念的萌芽和初步实现已经体现在LTE-Advanced Pro的演进中。本书可能会探讨LTE-Advanced Pro在支持不同业务需求方面的能力,为理解5G的网络切片奠定基础。 物联网(IoT)支持: 随着物联网设备的爆炸式增长,LTE-Advanced Pro也引入了对低功耗广域网(LPWAN)技术的支持,如NB-IoT(Narrowband IoT)和eMTC(enhanced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本书将详细介绍这些技术,分析它们在满足大规模物联网连接需求方面的优势。 通往5G的战略路径: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对5G技术的前瞻性洞察。它不仅仅是罗列5G的各项特性,更是详细阐述了从LTE-Advanced Pro向5G平滑演进的战略和技术路径。书中将详细讨论以下关键的5G技术及其与LTE-Advanced Pro的联系: 新空口(New Radio, NR): 5G的核心在于其全新的无线接入技术——NR。本书将深入解析NR的设计理念,包括其灵活的帧结构、多址技术(如OFDMA的扩展)、新的波束管理机制,以及如何支持超高频段(如毫米波)和低频段的融合。 毫米波(mmWave)通信: 毫米波频段提供了巨大的可用带宽,是实现超高数据速率的关键。本书将详细介绍毫米波传播的特点、挑战,以及应对这些挑战的技术,如波束赋形、阵列天线设计等。 超密集组网(Ultra-Dense Networks, UDN): 部署密度更高的基站是提升网络容量和覆盖的有效手段。本书将探讨UDN的挑战,如干扰管理、移动性管理等,并分析LTE-Advanced Pro如何为UDN奠定基础。 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 将计算能力推向网络边缘,能够显著降低时延,支持对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应用。本书将探讨边缘计算与5G的结合,以及LTE-Advanced Pro在边缘计算场景下的支持能力。 人工智能(AI)与机器学习(ML)在网络中的应用: AI和ML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赋能移动通信网络,用于优化资源分配、预测流量、检测异常等。本书将探讨AI/ML在LTE-Advanced Pro和5G网络中的潜在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服务化架构(Service-Based Architecture, SBA): 5G网络将采用更加灵活的服务化架构,便于新业务的快速部署和创新。本书将分析SBA的优势,以及其在LTE-Advanced Pro向5G演进中的角色。 本书的独特价值: 系统性与深度: 本书并非零散的技术点集合,而是以系统化的视角,将LTE-Advanced Pro的各项技术及其与5G的联系清晰地梳理出来。其深度解析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完整的技术知识体系。 前瞻性与战略性: 在5G部署加速的当下,本书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和战略分析尤为宝贵。它能够帮助读者理解5G的愿景,以及实现这一愿景所需的技术演进路径。 实战性与应用性: 虽然是理论书籍,但本书的讲解往往紧密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分析了各项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性能表现和潜在挑战,为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参考。 权威性与前沿性: 作为一本涵盖了移动通信领域前沿技术的著作,本书的作者往往是该领域的资深专家,其内容代表了行业内最权威的观点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影印版英文原版更是保证了内容的原始性和准确性。 为读者提供的学习路径: 对于希望深入理解移动通信演进的读者,本书提供了清晰的学习路径。从LTE-Advanced Pro的成熟技术入手,逐步过渡到5G的革命性创新,能够让读者循序渐进地掌握复杂的概念。 本书的目标读者: 移动通信工程师和技术专家: 深入了解LTE-Advanced Pro的细节,为5G网络的规划、设计、部署和优化提供技术支撑。 无线通信研究人员和学者: 掌握最新的技术动态和研究方向,为未来的科研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灵感。 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的管理者: 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和产品路线图。 对移动通信技术感兴趣的在校学生和爱好者: 系统性地学习移动通信从4G到5G的演进过程,建立扎实的专业知识体系。 总结: 《4G LTE-Advanced Pro与通往5G之路:第三版》(影印版,英文版)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集深度、广度和前瞻性于一体的移动通信技术巨著。它为读者提供了一个透视当前移动通信技术现状、理解其演进逻辑、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的绝佳窗口。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深入理解LTE-Advanced Pro如何为5G的到来铺平道路,以及5G将如何彻底改变我们的连接方式和数字生活。这本书将成为您在移动通信领域探索前进的宝贵伴侣。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4G LTE-Advanced Pro和通向5G之路(第3版 影印版 英文版)》,就好像一句充满召唤力的科技宣言。对于我这样希望深入理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轨迹的人来说,它勾勒出了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我可以想象,这本书会从LTE-Advanced Pro这个4G技术的巅峰阶段出发,详细解析其在性能提升、功能扩展等方面的精妙设计,比如载波聚合的实现方式、更高级的MIMO技术、以及对低功耗设备的支持等。 紧接着,“通向5G之路”的描述,让我更加期待。这意味着书中不会止步于对当前技术的介绍,而是会着眼于未来,深入探讨5G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创新。我猜想,书中会详细阐述5G所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例如超高带宽、超低时延、以及海量设备连接的能力,并会重点介绍实现这些目标所依赖的关键技术,例如新的调制解调方案、大规模MIMO、毫米波通信、以及网络功能的虚拟化(NFV)和软件定义网络(SDN)等。这本书无疑将为我打开一扇通往下一代移动通信世界的大门。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4G LTE-Advanced Pro和通向5G之路(第3版 影印版 英文版)》——本身就透露出一种探索的渴望和对技术前沿的关注。对于任何一个身处通信行业,或者对移动通信技术演进抱有强烈好奇心的读者来说,这样的书名就像是一扇通往未来信息世界的窗口。它承诺的不仅仅是某个特定技术标准的细节,更重要的是,它描绘了一条从现有的先进技术向下一代革命性技术过渡的清晰路径。 想象一下,当你手握这样一本厚重的英文原版书籍,触感温润的书页仿佛承载着无数工程师和科学家的智慧结晶。书中的内容,虽然我尚未深入翻阅,但从其标题推测,一定涵盖了4G LTE-Advanced Pro的关键技术特性,比如载波聚合的复杂机制、MIMO技术的精妙之处、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手段突破频谱和带宽的限制,实现更快的速率和更低的延迟。更重要的是,它将目光投向了5G,预示着书中会深入剖析5G的核心理念,例如网络切片、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RLLC)、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等,并详细阐述这些技术是如何建立在LTE-Advanced Pro的基础之上,又如何超越现有范畴,为物联网、自动驾驶、增强现实等颠覆性应用奠定基础。这本书无疑是为那些希望理解通信技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专业人士和技术爱好者量身打造的。

评分

初次见到《4G LTE-Advanced Pro和通向5G之路(第3版 影印版 英文版)》这个标题,一股强烈的求知欲便油然而生。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人士,我对LTE-Advanced Pro所代表的4G技术成熟期的精髓以及它为通向5G所铺设的道路充满了期待。书中“第3版”的字样,更是说明了其内容的时效性和内容的不断迭代更新,这对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技术领域而言至关重要。 我设想,本书定会深入浅出地解析LTE-Advanced Pro的各项增强技术,比如多址、多天线、帧结构等方面的优化,以及这些优化是如何带来网络性能的飞跃。而“通向5G之路”的副标题,则暗示了本书并非止步于4G,而是会向前展望,详细阐述5G的关键技术,例如毫米波、大规模MIMO、波束赋形、网络切片等,以及这些新技术是如何在LTE-Advanced Pro的基础上进行演进和创新的。书中可能会包含大量的图表、公式和案例分析,帮助读者理解复杂的技术原理。对于想要在通信领域深耕,或者希望了解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料。

评分

《4G LTE-Advanced Pro和通向5G之路(第3版 影印版 英文版)》——这个书名本身就带有一种探索未知、洞悉未来的魅力。对于我这样的技术爱好者而言,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技术的书籍,更像是一张绘制着通信技术发展蓝图的地图。我预期本书会详细介绍4G LTE-Advanced Pro的各项关键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其在频谱效率、终端能力、网络架构等方面的突破性进展。 更重要的是,“通向5G之路”这个部分,让我对本书充满了无限的遐想。我坚信,这本书会详细阐述5G技术的核心概念,比如其在超高速率、超低延迟、海量连接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以及这些优势是如何逐步从LTE-Advanced Pro的技术演进中孕育出来的。它可能会深入探讨5G的网络架构设计、关键技术实现,例如新空口(NR)的设计理念、核心网的演进、以及如何实现更灵活的网络切片和边缘计算等。这本书将是对整个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脉络的一次深度梳理,为理解下一代通信技术奠定坚实的基础。

评分

《4G LTE-Advanced Pro和通向5G之路(第3版 影印版 英文版)》——这个书名就像是一张邀请函,邀请我去探索通信技术的演进史,并预见其未来形态。作为一名对技术细节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值爆棚。 我设想,书中会非常详尽地阐述4G LTE-Advanced Pro的技术内涵,这不仅仅是简单的速率提升,而是涵盖了其在频谱利用效率、终端功耗优化、网络可靠性增强等方面的诸多改进。例如,它可能会深入剖析载波聚合的复杂性,以及如何通过智能天线技术实现更高的吞吐量。而“通向5G之路”的副标题,更是点燃了我对这本书的无限好奇。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5G的关键技术,如新空口(NR)的设计理念、大规模MIMO的应用、网络切片如何实现差异化服务,以及边缘计算的兴起等等。这本书无疑将是对通信技术发展脉络的一次系统性梳理,让我能够从宏观到微观,全面理解从4G迈向5G的精彩旅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