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大師作品與兒童作品麵前
在開始探討兒童畫及兒童的繪畫活動之前,我們不妨先假想一個情境。假如你正站在美術館陳列的西班牙著名畫傢米羅的一幅畫前(如圖1)。您在看這幅畫的時候,會想什麼呢?我猜你肯定會想:米羅到底想通過這幅畫錶達什麼樣的思想,或者說錶達什麼意思呢?那些不同顔色、不同的形狀錶達瞭畫傢什麼樣的想法?
圖1 米羅作品
圖2 兒童作品
讓我們將場景切換到幼兒園教室的牆壁前。當您看到這樣一幅孩子的畫時(比如圖2),您會想什麼?我猜你首先會想,他畫的是什麼東西呢?如果畫的是一個動物,好像一點都看不齣來,怎麼畫的那麼不像呢?
當讀到這裏,您是否已經發現,當站在大師和孩子的繪畫作品前,我們對待圖畫作品的態度竟然是如此的不同!在大師的作品麵前,我們想探究的大多是一幅畫所錶達要的思想即創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他們對世界的認識。而在孩子的作品麵前,我們似乎更看重兒童圖畫作品中所畫齣的具體東西,而很少關注孩子通過畫中要錶達的思想是什麼,很少會去想孩子畫這個東西到底想錶達什麼。
那麼,同樣都是創作者的繪畫作品,作為觀眾的我們為什麼對它們的態度如此大相徑庭?僅僅是因為繪畫作品的創作者不同嗎?還是我們把藝術傢畫的作品與兒童畫的作品作為兩種性質不同的東西來看待?如果它們在性質上是不同的,那麼這種不同是什麼?如果它們是相同的,那麼藝術傢的繪畫活動與兒童的繪畫活動的性質到底是什麼?對這些問題的思考與迴答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些問題涉及我們如何認識孩子的藝術活動。而站在哪個立場上去看待兒童,站在哪個立場上去看待兒童藝術,決定瞭成人該如何給孩子的繪畫活動提供支持。
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兒童繪畫作為開啓他們藝術之門的重要活動,一直受到父母及教師們的高度關注。許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會畫畫,希望通過學習繪畫能夠幫助孩子形成一定的藝術素養。但是,他們在為孩子選擇各種繪畫培訓班的時候卻很糾結、睏惑。因為隨著傢長對各種教育理念的瞭解與認識,他們開始審視當前的兒童繪畫教育,特彆是幼兒期的繪畫教育,教與不教以及如何教的問題一直睏惑著傢長。
從我國幼兒園的藝術教育,特彆是美術教育來看,多年來已經獲得瞭長足的進步。但是廣大一綫教師在實踐中仍然長期充滿睏惑,不知如何去改善教育行為,美術教育裹足不前。我們近期對1000多名北京市幼兒園老師進行瞭一項調查。調查中老師們提齣在美術教育中存在的最大睏難是教法方麵的睏難,比如如何選繪畫主題、要不要範畫等;其次是評價和解讀兒繪畫作品的睏難,最後是如何促進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方麵的睏難。
事實上,這些睏難之所以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源於我們多年來在如何看待兒童的美術/繪畫活動方麵一直單純囿於的藝術話語體係,忽視瞭兒童藝術與其心理發展的緊密關係,始終從繪畫作品本身來看待兒童的繪畫活動(作品導嚮),而沒有從兒童藝術能力發展與學習的角度來認識兒童的美術/繪畫活動。正因為如此,幼兒園的繪畫活動多年來一直糾結在要不要範畫,要不要教兒童繪畫技能上——這正是作品導嚮的觀念在教育實踐中的生動寫照!而廣大傢長多年來的睏惑也正是來源於此。因此,我們非常有必要在理論上厘清思路,從兒童發展與學習的角度將兒童藝術,特彆是兒童繪畫的本質問題梳理清楚。這是解決育兒實踐與幼兒園教育實踐中大量睏惑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一步。
繪畫(活動)的本質
1967年,在第三屆國際邏輯、方法論和科學哲學大會上,哲學傢波普爾提齣他著名的三個世界的理論。他認為,世界1是物理客體或物理狀態的世界,生活中與我們密切接觸的很多事物都屬於世界1。比如,鍋、碗、瓢、盆、電腦、手機等等。世界2是意識狀態或精神狀態的世界,或者是關於活動的行為意嚮的世界。人的思維和精神活動就屬於這個世界。世界3是思想的客觀內容的世界,即思想通過一定的物質載體得以錶達的世界。比如科學思想、詩的思想以及藝術思想,是通過學術論著、詩集以及藝術作品的形式錶達齣來的。“世界3”實際上是人的精神活動“産物”的世界。
成人繪畫與兒童繪畫在本質上是相同的,它們都是繪畫者精神活動的産物。
按照波普爾的觀點,繪畫屬於“世界3”。繪畫作品具有一定物質形態與物質特徵,但它承載的是畫者的思想,是畫者精神活動的産物。從這一點來看,成人繪畫與兒童繪畫在本質上是相同的,它們都是繪畫者精神活動的産物。
兒童的繪畫是兒童精神活動的産物。它不等同於物理客體世界,但它溝通瞭兒童的精神世界與物理客體世界。兒童繪畫過程本身就是兒童的精神活動。兒童畫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麵就要體現畫者——“我”在藝術活動中的能動性、“我”的思想以及“我”的思維在這個過程中的展開。
繪畫活動是兒童對經驗的組織和構造,這種構造既包括對物理客體世界的構造,也包括對兒童自我的構造。繪畫使兒童可以看到自己,繪畫“能讓兒童獲得一種內在的效能感,讓他們覺得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1]。所以,我們站在成人作品與兒童作品麵前,應當對他們用繪畫元素錶達自己思想和精神的活動錶達相同的尊重,特彆是對於兒童的繪畫作品,要更關注其中的意義錶達。
成人對兒童繪畫中意義錶達的關注,會使教育者轉換思路,將指導兒童繪畫的重點放在如何促進兒童自主錶達能力的提高,而不僅僅關注繪畫作品畫的像不像。雖然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他們畫齣的圖像與現實世界中的事物會越來越像。但是,寫實性的描畫其實並不是一個孩子繪畫發展發展的最後終點。孩子藝術發展最後的終點是很多元化的,包括齣現不同的繪畫錶現風格,就像在藝術史上看到的抽象派、印象派等不同的錶現風格一樣。寫實不是兒童唯一最好的一種錶現,它隻是一種錶現形式而已[1]。因此,如果把兒童繪畫定位在畫得“象”與“不象”上,實際是將成人藝術中的一個標準泛化到兒童繪畫中來,將兒童繪畫完全等同於成人藝術。不過,即使從藝術發展的曆史來看,與摹寫對象的高度一緻——“畫得像”也不是評價成人藝術的唯一標準。“畫得像”隻是在一種文化係統中形成的習慣,一種既定的、評價成人繪畫的標準體係。將社會文化中某一種價值標準不加甄彆地應用到兒童繪畫中,將兩個層麵的問題混淆在一起,對兒童繪畫的認識與評價就會失之偏頗瞭。
這套《大夏書係·探索兒童的繪畫世界》真的是為孩子們打開瞭一扇全新的藝術大門!我作為一個陪孩子一起閱讀的傢長,每次翻開這本書,都能感受到一種莫名的驚喜和啓發。它不是那種枯燥地講解繪畫技法的書,而是更像一位循循善誘的朋友,帶著孩子去感受色彩的魔法,去發現綫條的生命力。我特彆喜歡它裏麵那些引導性的問題,比如“你覺得這朵雲是什麼形狀的?”或者“如果這隻小鳥會說話,它會唱什麼歌?”這樣的提問,一下子就把孩子的想象力點燃瞭,讓他們不再拘泥於“畫得像不像”,而是更注重錶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和想法。而且,書中的插畫風格也非常多樣,有寫實的,也有抽象的,有水彩的,也有彩鉛的,這讓孩子在欣賞美的同時,也能瞭解到不同的藝術錶現形式,從而拓寬他們的審美視野。最重要的是,它鼓勵孩子大膽嘗試,不怕犯錯,這種積極的引導對於培養孩子的藝術自信心至關重要。我看到我的孩子,以前畫畫總是小心翼翼,現在會主動去探索新的顔色組閤,甚至會畫一些我意想不到的奇思妙想,這一切都離不開這本書的功勞。
評分作為一名對兒童教育充滿熱情的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真正激發孩子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讀物。當我在書店偶然翻閱到《大夏書係·探索兒童的繪畫世界》時,我立刻被它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教育理念所吸引。它並非簡單地羅列繪畫教程,而是巧妙地將繪畫與兒童的日常生活、情感體驗以及想象力緊密結閤。書中那些充滿童趣和哲思的文字,能夠引導孩子們觀察周圍的世界,並將所見所感通過繪畫錶達齣來。我尤其欣賞它鼓勵孩子“看見”事物內在的“故事”,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錶麵的描摹。例如,書中可能會引導孩子去畫“快樂的雨滴”,或者“害怕的影子”,這不僅僅是對形象的塑造,更是對情緒的捕捉和錶達,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藝術啓濛。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繪畫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引導孩子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釋放創造力的指南。我強烈推薦這套書給所有希望培養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和豐富情感世界的孩子的傢長和教育者。
評分我一直都對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雖然自己沒有天賦去創作,但總是希望我的孩子能夠從小接觸到藝術,培養對美的感知力。《大夏書係·探索兒童的繪畫世界》真的滿足瞭我的期待。我記得有一次,我給孩子讀瞭書中關於“顔色會說話”的一章,然後鼓勵他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錶現“高興”和“難過”這兩種情緒。他用瞭我從未想過的顔色搭配,畫齣瞭一幅充滿活力的“高興”圖和一幅略顯憂鬱但又不失童真的“難過”圖。那一刻,我深深地體會到瞭這本書的價值。它不是在教孩子畫齣多麼精美的圖畫,而是在幫助他們理解,繪畫是一種多麼強大的溝通和錶達方式。書中的每一個小故事,每一個小練習,都像是一顆顆種子,在孩子的心田播下創造的種子。它讓我看到,原來藝術並不是遙不可及的,而是可以融入到孩子生活的點點滴滴,成為他們認識世界、錶達情感的有力工具。
評分一直以來,我都很想找到一套能讓我的孩子真正愛上畫畫,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快樂的書。《大夏書係·探索兒童的繪畫世界》讓我找到瞭!它不像市麵上很多同類書籍那樣,上來就講透視、講比例,而是從更廣闊的藝術視角切入,讓孩子理解繪畫的樂趣所在。我記得其中一節講的是“想象中的動物”,讓孩子根據一些意想不到的組閤來創造新的生物,比如“長著翅膀的魚”或者“長著角的貓”。這完全激發瞭我孩子的想象力,他興奮地畫齣瞭各種各樣奇特的生物,然後迫不及待地給我講它們的故事。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沒有給孩子設限,而是提供瞭一個自由發揮的平颱。它告訴孩子,繪畫不僅僅是模仿,更是一種創造,是一種將腦海中的奇思妙想變成現實的過程。每次讀完這本書,我都能看到我孩子眼中閃爍著的光芒,那種對藝術的熱愛和對創造的渴望,我想,這正是這套書帶給我的最大驚喜。
評分作為一名對童書有著極高要求的讀者,我總是在尋覓那些能夠觸動靈魂、啓發思考的作品。《大夏書係·探索兒童的繪畫世界》無疑是近期讓我眼前一亮的一套書。它以一種非常人性化的方式,探討瞭兒童繪畫的本質——不僅僅是技巧的掌握,更是內心世界的釋放與錶達。我特彆喜歡它對“觀察”這個概念的深入解讀,它引導孩子去發現日常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比如一片落葉的紋理,一朵雲的形狀變化,甚至是光影投射在地麵上的有趣圖案。這些細緻的觀察,為孩子提供瞭源源不斷的繪畫靈感。更重要的是,這本書沒有設定固定的“對”或“錯”,而是鼓勵孩子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去解讀和呈現。我觀察到,自從孩子閱讀瞭這套書,他畫畫時不再僅僅是模仿,而是開始有瞭自己的“故事”和“想法”,他的作品也變得越來越有生命力。這套書,就像一位 wise mentor(智慧的導師),悄悄地引導著孩子走嚮藝術的奇妙旅程。
評分媳婦買的,不知道為什麼她要買這種書
評分還可以吧,隨便讀讀。
評分這本書的意見和我的完全一緻,我不想給孩子條條框框的思維,想讓他自由自在充滿想象
評分還不錯吧,昨為兒童參考書來用
評分非常好看的一本書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好書。。。。。。。。
評分挺好的,多學習和瞭解
評分很好的商品,送貨員態購買度好,貨物保存完整,值得購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