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懂互联网金融(第2版 畅销升级版)/玩转“电商营销+互联网金融”系列

一本书读懂互联网金融(第2版 畅销升级版)/玩转“电商营销+互联网金融”系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国嘉 著
图书标签:
  • 互联网金融
  • 金融科技
  • 电商营销
  • 投资理财
  • 金融知识
  • 数字化转型
  • 金融创新
  • 创业
  • 商业模式
  • 理财规划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69582
版次:2
商品编码:1221146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玩转“电商营销+互联网金融”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8
字数:31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互联网时代,是否还在为自主创业缺乏资金而苦恼?
——众筹金融、P2P金融、社交金融、银行金融等10大金融模式的实战演练为您提供解决方案!
互联网金融时代,各个行业该怎样应对?
——对51种不同种类的金融产品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全面剖析。
互联网金融正在野蛮生长、势不可挡,应该如何应对?
——通过对互联网金融基础知识的详细介绍与其在未来的发展全面分析,让您成为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超级大赢家!

内容简介

本书共12章,通过7个支付模式、8个实战演练、10个金融模式、51种金融产品或平台代表、114个专家提醒、326张精美图片等,帮助读者快速读懂互联网金融。
本书详细地呈现了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概念、理财产品、银行金融、保险金融、理财平台、第三方支付、社交金融、电商金融、P2P金融、众筹金融、P2C金融、大数据金融等内容。
本书结构清晰,拥有一套完整、详细、实战性强的互联网金融系统,适合从事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相关人员、互联网相关平台的营销人士、喜欢互联网以及对金融行业感兴趣的相关人士阅读。

作者简介

陈国嘉,国际金融理财师(CFP),互联网金融理财师,某银行、证券所投资顾问。
20多年高端投资实战经验,擅长股票、外汇、期货、私募、股权、贵金属等投资管理操作。
长期为500万元财富以上的投资客进行股票、外汇、期货、私募、股权、贵金属、互联网金融等投资管理服务。

目录

目录 ?

第1章 概念解读,到底什么是互联网金融 ...1

1.1 基础概念,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知识 ................. 2

1.1.1 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概念 ....... 2

1.1.2 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特点 ....... 3

1.1.3 互联网金融的运行方式 ....... 7

1.2 具体模式,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分类 ............... 8

1.2.1 第三方支付 .... 8

1.2.2 平台网站 . 9

1.2.3 众筹集资 . 9

1.2.4 网络借贷 ...... 11

1.2.5 网络保险 ...... 11

1.2.6 虚拟货币 ...... 12

1.2.7 传统金融的网络化 ............. 17

1.3 深入了解,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演变 ................ 18

1.3.1 互联网金融的产生与兴起 ....... 18

1.3.2 互联网金融在国外的发展 ....... 19

1.3.3 互联网金融在国内的发展 ....... 20

1.3.4 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 21

1.3.5 对传统金融业产生的影响 ....... 22

1.3.6 从机构视角全面分析金融体系 ...... 24

1.4 移动金融,互联网金融移动化趋势 ................. 27

1.4.1 移动金融的概念 ................. 27

1.4.2 移动金融的分类 ................. 28

1.4.3 移动金融的作用 ................. 28

1.4.4 移动金融的影响 ................. 31

1.4,5 移动金融的创业方向 ......... 34

第2 章 理财产品,获取高标准的投资收益 .....37

2.1 风云之变,理财产品的互联网化 ................... 38

2.1.1 理财产品的方向与趋势 ..... 38

2.1.2 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概念 ..... 38

2.1.3 互联网理财产品门槛低 ..... 39

2.1.4 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本质 ..... 40

2.1.5 货币基金行业发展现状 ..... 40

2.1.6 货币基金行业注意事项 ..... 41

2.2 解析市场,互联网理财产品介绍 ................... 43

2.2.1 余额宝,支取方便 ............. 43

2.2.2 理财通,合作微信 ............. 44

2.2.3 现金宝,登录快捷 ............. 45

2.2.4 小金库,购买随心 ............. 45

2.2.5 零钱宝,功能齐全 ............. 46

2.2.6 百度理财,收益丰厚 ......... 47

2.3 产品投资,获得高收益并不容易 ............ 48

2.3.1 收益不是想赚就能赚 ......... 48

2.3.2 短期投资效果不明显 ......... 49

2.3.3 作为钱包的优势巨大 ......... 50

2.4 紧跟时代,银行互联网理财产品 ... 50

2.4.1 工商银行——“灵通快线” . 50

2.4.2 农业银行——“本利丰” ... 51

2.4.3 招商银行——“日日金” ... 52

2.4.4 中国银行——“活期宝” ... 52

2.4.5 民生银行——“如意宝” ... 53

第3 章 银行金融,传统金融业的革故鼎新 .....55

3.1 今非昔比,银行金融的发展变革 ................... 56

3.1.1 银行金融互联网化 ............. 56

3.1.2 推出网络金融服务 ............. 58

3.1.3 手机银行抢占市场 ............. 59

3.2 具体操作,手机银行的业务办理 ................... 60

3.2.1 注册账户 ...... 60

3.2.2 查询余额 ...... 62

3.2.3 转账汇款 ...... 63

3.2.4 无卡取现 ...... 66

3.2.5 购买产品 ...... 69

3.2.6 外汇办理 ...... 75

3.2.7 基金办理 ...... 78

3.2.8 其他业务 ...... 80

3.2.9 话费充值 ...... 81

3.3 规避风险,手机银行的使用须知 ................... 83

3.3.1 谨防短信诈骗 ..................... 83

3.3.2 当心公共WiFi .................... 84

第4 章 保险金融,互联网金融的保险销售 .....87

4.1 迎接挑战,保险与互联网相互交融 ................... 88

4.1.1 传统保险行业局限性暴露 ....... 88

4.1.2 互联网增加保险销售渠道 ....... 89

4.1.3 互联网改变保险表现形式 ....... 89

4.1.4 大数据能提供个性化服务 ....... 90

4.2 深入分析,互联网保险的特点介绍 ................... 91

4.2.1 业务虚拟化 .. 91

4.2.2 购买直接化 .. 92

4.2.3 信息透明化 .. 92

4.3 巨头携手,打造新型互联网保险 ................... 92

4.3.1 众安保险成立的意义 ......... 93

4.3.2 众乐宝锁定淘宝卖家 ......... 93

4.3.3 众乐宝的创新型思路 ......... 94

4.4 银行投保,互联网银行投保更便捷 ................... 95

4.4.1 网上银行投保 ..................... 96

4.4.2 手机银行投保 ..................... 97

4.5 发展创新,互联网保险的新型产品 ................... 99

4.5.1 乐业保——为小微企业员工提供保障 ...... 99

4.5.2 余额宝二代——支付宝的保险理财产品 100

4.5.3 赏月险——噱头与创新的相互结合 .... 101

4.5.4 脱光险——三重大礼引人注目 ..... 102

第5章 理财平台,领略互联网理财的魅力 ......105

5.1 先行了解,理财平台的基本特征 ................. 106

5.1.1 向用户提供市场信息 ....... 106

5.1.2 更加注重用户的体验 ....... 107

5.1.3 体现渠道的固有价值 ....... 107

5.2 淘宝理财,理财平台的网店模式 ................. 108

5.2.1 挑选理财产品 ................... 108

5.2.2 进行风险测试 ................... 110

5.2.3 网上购买支付 ................... 111

5.3 百度财富,理财平台的资讯模式 ................. 112

5.3.1 搜索产品更加便捷 ........... 112

5.3.2 提供垂直交易模式 ........... 114

5.4 天天基金网,理财平台的超市模式 ................. 115

5.4.1 注册相对复杂 ................... 115

5.4.2 产品购买方便 ................... 118

5.5 盈盈理财,理财平台的移动模式 ................. 119

5.5.1 注册登录 .... 120

5.5.2 查看详情 .... 121

5.5.3 买入产品 .... 122

5.5.4 查询资金 .... 125

5.5.5 提升额度 .... 126

5.5.6 赎回产品 .... 127

第6 章 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的支付模式 ...129

6.1 基础分析,第三方支付的入门知识 ......... 130

6.1.1 第三方支付的具体概念 ... 130

6.1.2 第三方支付的运营模式 ... 131

6.1.3 第三方支付的相关特点 ... 132

6.1.4 第三方支付的平台服务 ... 132

6.2 更新换代,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历程 ......... 133

6.2.1 第三方支付在国外的发展 ..... 134

6.2.2 第三方支付在国内的发展 ..... 135

6.2.3 国内外第三方支付的差异 ..... 135

6.2.4 第三方支付未来发展趋势 ..... 137

6.3 平台代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选择 ................. 138

6.3.1 支付宝——网上购物的最佳选择 .... 138

6.3.2 财付通——QQ 用户的必备之选 .... 139

6.3.3 Apple Pay——更简单的支付方式 .... 140

6.3.4 银联在线——传统支付的改变 ..... 142

6.3.5 拉卡拉——随时随地刷卡支付 ..... 143

6.3.6 快钱——线上与线下相互结合 ..... 144

6.3.7 汇付天下——全方位支付服务 ..... 145

6.4 移动红包,主流的第三方支付模式 ................. 146

6.4.1 微信红包 .... 146

6.4.2 QQ 红包 ..... 148

6.4.3 微博红包 .... 150

6.4.4 陌陌红包 .... 151

6.4.5 支付宝红包 151

6.5 风险评测,第三方支付平台常见陷阱 ................. 153

6.5.1 防止网购木马 ................... 153

6.5.2 防止虚假客服 ................... 154

6.5.3 防止假冒诈骗 ................... 154

第7 章  社交金融,社交平台的金融化趋势 ......................155

7.1 蓄势待发,社交平台进军金融行业 ................. 156

7.1.1 社交平台为何能与金融结合 ..... 156

7.1.2 移动支付是社交金融的趋势 ..... 156

7.1.3 社交平台于小微金融很有利 ..... 157

7.2 行业案例,典型社交金融方案解析 ................. 157

7.2.1 微信——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 158

7.2.2 新浪微财富——通过微博购买基金 .... 159

7.2.3 平安壹钱包——提供生活化金融服务 160

7.2.4 盛大Youni——实现个人间支付转账 161

7.2.5 Facebook——打造社交化金融板块 .... 162

7.3 社交实战,微信金融功能全面解析 ................. 162

7.3.1 平台注册 .... 162

7.3.2 支付开启 .... 163

7.3.3 产品购买 .... 165

7.3.4 扫码支付 .... 167

7.3.5 朋友圈销售 169

7.4 陷阱防范,微信中暴露的相关问题 ................. 171

7.4.1 朋友圈的广告骗局 ........... 172

7.4.2 微信名牌代购陷阱 ........... 172

7.4.3 微信中的木马植入 ........... 172

7.4.4 不合法的公众平台 ........... 173

第8 章 电商金融,电商网站中的商品交易 ...175

第9 章 P2P 金融,小额个人网络借贷模式 ...193

第10 章 P2C 金融,中小企业网络借贷模式 .217

第11 章 众筹金融,互联网站上的大众集资 .241

第12 章 大数据金融,基于数据的资讯模式 .277


精彩书摘

  第2章 理财产品,获取高标准的投资收益
  学前提示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火热发展,互联网理财产品慢慢地发生了改变:货币基金成为一种低门槛而且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投资的产品。人们通过购买不同的理财产品,可以获得不同标准的投资收益。本章将全面剖析互联网理财产品。
  2.1 风云之变,理财产品的互联网化
  从广义上来说,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的理财产品都可以认为是互联网理财产品,不过许多理财产品并不符合互联网的精神。因此,产生了本节所述的狭义上的互联网理财产品。
  2.1.1 理财产品的方向与趋势
  从目前越来越多的数据来看,未来基金公司的生存发展,必然要依赖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这样的平台。
  这是因为,类似这样的平台网站,掌握了大量的用户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很好地判断用户的违约概率,进而促进小额贷款、信用卡等业务的开展。
  在大数据的支持下,网络公司要比传统金融公司更了解客户的需求,而理财产品是必须要根据客户需求来制定的。也就是说,理财产品的发展方向应根据大数据统计的结果来制定。
  2.1.2 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概念
  传统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与金融机构合作发行,将募集到的资金根据产品合同约定投入相关金融市场,获取投资收益后,根据合同约定分配给投资者的一类理财产品。
  互联网理财产品是去掉银行这个中介,通过互联网,让投资者的资金直接汇集到金融机构。理财产品的投资项目有多种,包括股权投资、债权投资、信托贷款、证券投资、组合投资以及权益投资和另类型投资。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能够被互联网金融接受的理财产品,只有低风险的投资项目。
  无论是阿里巴巴集团的余额宝、百度推出的“百发”,还是腾讯的理财通、现金宝,都是与货币基金合作推出的产品。因此,互联网新型理财产品可以看作是“第三方支付软件+货币基金”。
  2.1.3 互联网理财产品门槛低
  传统银行或多或少有些“嫌贫爱富”的现象,小微金融是脏活累活。大企业做一个大单比小微企业做上百单都赚得多,银行做小微金融是投入产出比效率很低的业务。一些银行甚至规定,账号里低于一定钱数,将向账户收取管理费。同时,银行理财的购买起点往往也以万元计算,而草根用户往往并没有足够的可支配收入去购买理财产品。
  但是,草根用户的资金不足,并不代表他们没有理财意愿。尽管草根用户投入的资金较小,但积少成多,所有草根投入的资金总额也是个不小的数字。事实上,公募基金行业一直期望挖掘草根用户,但只有互联网理财产品才能找到突破口。
  余额宝自2013 年6 月13 日上线以来,其规模一直处于急剧膨胀之中。6 月底,用户突破250 万户;8 月中旬,规模超过200 亿元;三季度末规模更是超过500亿元。这样的成绩令公募基金界为之震惊。余额宝的成功,实际上是与互联网开放、服务草根密不可分,这种从小微金融入手的方式,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
  以阿里巴巴的成功为例,网购平台网站之所以能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做到如此成功,其原因如下。
  ● 阿里巴巴对互联网的理解相对传统金融机构更深。同时,阿里巴巴的用户基数巨大,支付宝内沉淀资金量很高。
  ● 投资门槛低。余额宝客户定位于“月光族”“小白”客户,掀起1元起卖的“草根理财盛宴”,并且通过手机支付宝钱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理财。
  ● 购买手续简单。传统基金公司尽管有的产品申购金额较低,但烦琐的开户流程阻碍了潜在客户的开户意愿,而余额宝免去了用户开户的麻烦,不需要填表、打钩等,只需在支付宝账户里单击“转入”即可购买余额宝,便利性更佳。
  ● 合作方的选择。与余额宝合作的并不是大牌基金公司,而是一家不太出名的基金公司——天弘基金。其高管也曾表示:“小公司走基金公司的老路等于慢性自杀。穷则思变,正是因为公司小,才有魄力将公司全身心投入到互联网金融中。”
  有数据显示,2013 年,天猫以50% 以上的市场份额位居B2C 网络交易榜首,阿里巴巴在B2B 方面以40% 以上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淘宝集市则在C2C 方面占据整个市场的90% 以上。
  2.1.4 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本质
  由于互联网理财产品的背后是货币基金,因此了解货币基金才能真正了解互联网理财产品,具体内容如下。
  ● 风险方面。货币基金是流动性强、风险极低的现金管理工具,主要投资于债券、票据、定期存款等低风险产品。
  ● 预期收益率。7 日年化收益率是货币基金的一个数据指标,但这个指标只能代表基金的历史,并不代表未来收益,且这个指标短期内甚至可以操纵10% 以上,只有长期稳定的7 日年化收益率才有参考价值。
  ● 实际收益。近年来,货币基金中年化收益最高的基金收益率也才4.85%。货币基金更多是用来代替活期存款,并不是一个高收益的投资工具。
  ● 挑选方式。由于货币基金中投资方向是低风险产品,因此规模越大的货币基金议价能力越强,更容易产生高收益。
  2.1.5 货币基金行业发展现状
  就目前的货币基金行业来看,整体运作情况还是不错的,其风险与银行存款类似,但收益比一年定存要高许多,如表2-1 所示。
  表2-1 2014 年1 月回报率最高的20 只货币基金
  基金名称月回报率/% 年化收益率/%
  华夏财富宝0.5816 6.8483
  民生现金宝0.5765 6.7875
  广发天天红0.5688 6.6967
  易方达易理财0.5601 6.5943
  嘉实活期宝0.5521 6.5010
  银行银富货币A 0.5511 6.4884
  中加货币A 0.5502 6.4785
  汇添富现金宝0.5408 6.3680
  天弘增利宝0.5384 6.3392
  华夏现金A/E 0.5238 6.1672
  南方现金增利A 0.5235 6.1641
  广发场内货币A 0.5207 6.1308
  华宝添益0.5154 6.0684
  易方达天天A 0.5096 6.0002
  安信现金管理A 0.5083 5.9853
  诚信货币A 0.5078 5.9790
  农银货币A 0.5055 5.9518
  华泰伯瑞货币A 0.5040 5.9346
  大成现金增利A 0.5017 5.9067
  国富日日收益A 0.5002 5.8895
  由表2-1 可以看出,排名前二十的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基本都能达到6% 以上,但这是根据一个月的收益率估算的结果,实际一年的收益很难保持在6% 以上。同时,在200 多只货币基金中,也有不少亏损的。
  其实在基金行业里,将短期收益作高是很容易的,但是会增加长期的风险。在保障基金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合理稳定的收益才是货币基金应该追求的方向,而不是追求高收益高排名。
  因此,大家应该正确看待互联网理财产品,正确看待货币基金,不被网络上的夸张宣传所吸引,不进行盲目投资。
  2.1.6 货币基金行业注意事项
  货币基金是绝佳的现金管理工具,跟活期存款、短期定期存款等产品一起可作为大部分普通投资者的现金管理工具。以余额宝为代表的“T+0”、日复利创新,基本上已经取代了活期存款和短期定期存款。
  但是,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如果不了解现金管理背后的现金使用行为和投资,就会出现以下几个误区。
  1.存过多钱在货币基金里
  货币基金一般年收益率为3% ~ 5%,仅用来现金管理,由于具备极强的流动性,因此收益不会太高。大众更多的钱应该用来投资在其他投资工具上,如银行理财产品、国债、基金以及P2P 借贷和股票等。各种投资工具各有优劣,根据个人情况自行学习选择。
  根据个人资产情况和现金使用情况,拿出部分钱放在货币基金里应付日常开支即可。剩余的钱应该放在其他投资工具中,投资理财是一生都应该学习的知识。
  如图2-1 所示,为笔者建议个人资产投资的比例。
  图2-1 个人资产投资比例
  高风险投资是指DQII 型基金、期货等,应占个人总资产的10%。储蓄的资金用作日常开销,可视个人、家庭情况而定。若个人、家庭开销较小,可将更多的资金用作风险投资。低风险投资是指债券、货币型基金等基本可以保本的投资项目。
  一些投资工具没有绝对的风险评级,它与投资者的操作方式有关。如在股票投资中,若投资者操作过于激进,则风险极高;若投资者操作十分保守,则可当作低风险的投资工具。
  2.目光短浅只看得到收益
  一些投资者了解到货币基金的低风险后,觉得相对于储蓄的低收益是十分值得投资的,因此将自己全部的资金都投入到货币基金中,而忽略了资金流动性的问题。
  大众日常现金支出最常见的场景即每月固定的信用卡还款,尤其对于多卡族而言每月几个固定时间点( 信用卡最后还款日) 会发生大笔资金支出。因此,购买货币基金还需要考虑平台是否方便信用卡还款。此外,水电费、固话费、宽带费、物业费等日常生活支出,最终资金流出的源头都是货币基金账户。
  不过,余额宝却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基金投资资金的流动性问题,余额宝内的资金甚至可以直接用来网购。正因为如此,余额宝才能获得巨大成功。
  3.频繁地更换存钱的平台
  如果投资者只有少量钱可用于投资货币基金,那么余额宝、理财通这样的投资工具就是最佳的选择。投资者一旦选择了某一平台后,无论其收益与其他平台相比是高还是低,都不应“跳槽”,应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其他投资工具的研究、使用上。但是如果投资者大部分钱都放在货币基金里,那么就有必要挑选一只优秀的货币基金。
  2.2 解析市场,互联网理财产品介绍
  目前,互联网理财产品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状况,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已上线理财产品,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互联网理财产品。
  2.2.1 余额宝,支取方便
  余额宝是内置于支付宝的“挣钱功能”,它让用户的“电子钱包”变成了“会挣钱的电子钱包”,如图2-2 所示。
  图2-2 支付宝的官方网站
  有天弘基金管理人员表示,余额宝只做了两件事就获得了巨大成功。
  1.做了基金本该做的
  金融行业一直有自己的“高姿态”,基金行业虽然在求变,但却一时难以改变自己的“劣根”,而余额宝则是完完全全进行了一番“洗髓”,它做到了以下几点。
  ● 客户定位、功能定位等,回归了货币基金本源。
  ● 降低了门槛,让更多普通人能使用。
  ● 降低了成本,给客户让利。
  ● 专做中小投资者,避免机构客户与散户之间的利益冲突。
  ● 清晰、透明披露信息,便捷、亲民地传导信息。
  ● 每日结转,收益清晰可见等。
  2.把基金融入互联网
  傍上了支付宝这个“大款”,借助支付宝这样一个亿万客户的一站式生活平台,让用户享受理财服务,并把理财服务与生活需求紧密、自然地结合。
  2.2.2 理财通,合作微信
  微信的用户基数巨大,日活跃用户超过1 亿,这样的资源不可能不用作互联网金融。2014 年1 月22 日,腾讯与华夏基金合作的理财通正式登录微信,而理财通当天募集到的资金就有8 亿元,这比余额宝上线当天募集的资金要多4.5 亿元。
  不过,理财通现阶段只能在手机端操作,在微信“我”界面的“我的银行卡”频道即可找到理财通,如图2-3 所示。用户完成简单的银行卡绑定手续后,即可购买理财通,如图2-4 所示。
  图2-3  “我的银行卡”频道            图2-4 购买理财通
  凭借理财通的上线,微信再也不是大家心中的聊天软件,它将成为用户离不开的生活应用。目前,微信已经具有的功能包括新闻订阅、交费充值、网购支付以及网银登录等。
  ……

前言/序言

  写作驱动
  市场上关于互联网金融的书籍较多,但是内容上大多不够创新,不够全面。本书是《一本书读懂互联网金融》的第2版,相比同类书,本书在知识更新、产品介绍以及实战演练方面更为突出。内容上,本书集众家所长,做到差异创新,尤其是书中关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一些干货与技巧,是笔者潜心收集并整合最新资料提炼出来的。
  本书的核心是帮助企业或个人通过互联网进行各方各面的金融活动,包括理财产品、保险产品的购买以及网络借贷的方法等。这是一本由笔者结合互联网金融的基础知识、平台代表、实战演练以及技巧与风险等,打造的针对企业、商家、个人进行互联网金融活动的实战宝典。
  本书内容
  互联网为各式各样的金融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而企业、商家、平台等想要取得发展,就不能忽视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本书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讲述。
  一是基础知识方面:通过7个支付模式、8个实战演练、10个金融模式、51种金融产品、114个专家提醒、326张精美图片等,全面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基础知识。
  二是平台代表方面:分别介绍了理财金融、银行金融、保险金融、社交金融、电商金融、P2P金融、P2C金融、众筹金融、大数据金融、第三方支付等10个金融模式的相关产品与平台。
  三是实战演练方面:通过详细的步骤与精美的图片,对各类金融模式中的代表产品或平台进行全面解析。
  本书介绍的金融平台与产品大致如下:
  金融产品
  ○余额宝○理财通○现金宝○小金库
  ○零钱宝○本利丰○日日金○Applepay
  ○快钱○活期宝○如意宝○众安宝
  ○乐业宝○拉卡拉○赏月险○脱光险
  ○支付宝○财付通○人人贷○陆金所
  ○宜人贷○拍拍贷○爱投资○你我贷
  ○平安壹钱包○新浪微财富
  金融平台
  ○百度财富○盛大Youni○追梦网○淘梦网
  ○Kabbage○汇丰银行○阿里小贷○好贷网
  ○360金融○银联在线○点名时间○众筹网
  ○淘宝理财○盈盈理财○工商银行○京东
  ○招商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微信
  ○大众点评○阿里巴巴○农业银行○淘宝网
  ○汇付天下○积木盒子○Facebook○大家投
  ○天天基金网○IBM
  作者
  本书由陈国嘉编著,参与编写的人员还有易苗、刘胜璋、刘向东、刘松异、刘伟、卢博、周旭阳、袁淑敏、谭中阳、杨端阳、李四华、王力建、柏承能、刘桂花、柏松、谭贤、谭俊杰、徐茜、刘嫔、苏高、柏慧等人,在此表示感谢。由于作者知识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和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玩转“电商营销+互联网金融”系列:开启数字时代商业新篇章 在日新月异的数字浪潮中,商业的版图正在被深刻重塑。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与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崛起,已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相互交织、深度融合,共同构筑起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全新商业生态。本系列图书,旨在为广大电商从业者、创业者、投资者以及所有渴望在数字时代抓住机遇的精英们,提供一套系统、前沿、实操性强的指南。我们不局限于某一特定技术或理论,而是着眼于宏观的商业逻辑与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帮助您在这个高速变化的时代,洞悉趋势,把握脉搏,玩转电商营销与互联网金融的无限可能。 第一部分:电商营销的精髓与进阶 本系列图书的电商营销部分,将从基础概念出发,深入剖析现代电商营销的各个维度。我们将不仅仅停留在“如何开店”、“如何推广”的层面,而是更加侧重于构建可持续的增长模型。 用户思维的深度重塑: 在流量红利逐渐消失的今天,理解并触达目标用户,建立情感连接,培养忠诚度,成为电商成功的关键。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精细化用户画像,洞察用户需求,设计个性化的购物体验,并构建有效的用户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全渠道营销策略的整合: 告别单一渠道的局限,本系列将引导您构建跨平台、跨触点的全方位营销体系。从社交媒体的互动传播,到内容营销的深度种草,再到私域流量的精细运营,我们都将提供详尽的策略与实操案例。您将学习如何将公域流量有效导入私域,并通过社群运营、会员体系等方式,提升用户复购率和转化率。 数据驱动的营销决策: 在数据爆炸的时代,让数据“说话”是营销成功的基石。我们将深入浅出地介绍数据分析的常用工具和方法,帮助您理解用户行为数据、交易数据、营销活动数据等,并基于数据洞察,优化广告投放,调整营销策略,实现ROI的最大化。 新兴营销模式的探索: 直播电商、短视频营销、私域直播、内容电商等新兴模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消费者的购物习惯。本系列将深入剖析这些模式的运作机制、成功要素与风险规避,帮助您抓住风口,抢占先机。 品牌建设与价值升维: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强大的品牌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我们将探讨如何在电商环境中进行有效的品牌定位、故事传播与文化塑造,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升级和价值观输出,构建 enduring 的品牌影响力。 第二部分:互联网金融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金融不仅仅是支付、贷款、理财等金融业务的线上化,更是一种金融服务的重构与创新,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商业的运作逻辑。本系列图书的互联网金融部分,将聚焦于其核心价值与实际应用,助您驾驭这股强大的金融力量。 理解互联网金融的底层逻辑: 我们将从金融科技(FinTech)的视角出发,深入解析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如何赋能金融行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并催生出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电商与互联网金融的协同效应: 这是本系列的核心亮点之一。我们将重点探讨电商平台如何利用互联网金融工具,提升用户体验、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金周转,从而实现双赢。例如: 支付创新与用户留存: 探索移动支付、聚合支付、分期付款等支付方式如何无缝融入电商购物流程,提升用户便利性和转化率。 供应链金融的实践: 深入分析如何通过电商平台的数据优势,为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小微商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融资解决方案,打通资金链条,促进产业协同。 消费金融的拓展: 讲解如何基于用户消费行为数据,设计个性化的消费信贷产品,满足消费者即时性需求,同时拉动销售增长。 理财与投资的融合: 探讨电商平台如何对接优质的理财产品,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的投资渠道,盘活用户闲置资金,提升用户粘性。 风险管理与合规经营: 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伴随着潜在的风险。本系列将强调风险意识,系统梳理网络支付风险、信用风险、数据安全风险、洗钱风险等,并提供有效的风险识别、评估与防范策略,帮助您在合规框架内稳健发展。 金融科技的未来趋势: 展望未来,我们将探讨开放银行、DeFi(去中心化金融)、数字货币等前沿领域的发展方向,以及它们可能为电商和金融行业带来的颠覆性变革。 第三部分:实战案例与未来展望 理论结合实践,是本系列图书的宗旨。我们将精选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成功案例,深入剖析其在电商营销与互联网金融融合方面的创新实践与经验教训。通过对真实场景的解读,您将获得: 可复制的成功模式: 从知名电商平台到新兴创业公司,我们为您呈现多元化的成功范例,您可以从中提炼出适合自身业务的策略与方法。 应对挑战的解决方案: 每一个成功案例背后,都离不开对挑战的巧妙应对。我们将为您解析企业如何克服市场变化、技术迭代、监管压力等难题。 前瞻性的行业洞察: 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分析,您将更能理解行业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变化,从而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谁适合阅读本系列? 电商平台的运营者与管理者: 想要提升营销效果,优化用户体验,构建竞争壁垒。 初创企业创始人与合伙人: 渴望在数字时代抓住机遇,快速建立起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 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决策者: 希望拥抱互联网,实现业务模式的创新与升级。 金融行业从业者: 寻求与电商行业的融合点,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空间。 对互联网金融与数字经济感兴趣的学习者: 希望系统了解行业发展,掌握前沿知识与实用技能。 玩转“电商营销+互联网金融”系列,不仅仅是一套图书,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蒙,一次商业视角的拓展,一场通往数字时代商业巅峰的旅程。加入我们,一同开启这段激动人心的探索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的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尤其是在理解“新零售”和“消费金融”的联动效应方面。我一直认为,电商的发展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消费金融的兴起,更是加速了这一进程。书中对“先买后付”(BNPL)模式的深入剖析,让我看到了它如何巧妙地契合了年轻消费者的支付习惯和消费观念。它不仅仅是一种支付方式的改变,更是一种消费理念的引导。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这些模式时,那种“从消费者角度出发”的思维方式。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优秀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一定是能够真正解决用户痛点,提升用户体验的。书中也提到了不少关于“场景化金融”的案例,比如在旅游、教育、医疗等领域,如何将金融服务无缝嵌入到消费场景中,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这些案例让我看到了互联网金融的无限潜力,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消费行为,思考如何在享受便利的同时,做出更明智的财务决策。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确实相当吸引人,那种融合了科技感与商业气息的风格,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是一个对新兴事物充满好奇心的人,尤其是在金融领域,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的出现,就像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对互联网金融的理解还停留在一些零散的碎片化信息,比如P2P、移动支付这些大众熟知的词汇,但总感觉缺少一个系统性的框架来梳理和理解。当我翻开这本书时,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清晰的逻辑脉络。作者似乎并没有一开始就陷入那些晦涩难懂的技术细节或者复杂的金融术语,而是从互联网金融的起源、发展历程娓娓道来,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一步步探索这个广阔的领域。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也写得非常生动,那些曾经轰动一时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或公司,在作者的笔下变得立体起来,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它们是如何运作、为何会成功或失败的。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重要的是,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传递出的那种对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的深刻洞察,让我对这个行业的潜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开始思考自己在这个行业中可能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去把握其中的机遇。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思维的洗礼,尤其是在“电商营销”与“互联网金融”这两个看似独立却又紧密相连的领域之间,我发现了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过去,我可能将电商营销仅仅理解为如何通过各种渠道吸引消费者购买产品,而互联网金融则似乎是另外一套完全不同的游戏规则。但是,这本书巧妙地将二者融为一体,让我看到,在当今这个数字化时代,电商的流量和用户数据,如何能够反哺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设计和推广;反过来,便捷的互联网金融支付和信贷服务,又如何能够极大地提升电商的转化率和用户体验。书中对“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在电商营销和金融服务中的具体体现,让我印象深刻。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消费习惯,从而精准推送合适的金融产品,这种“场景金融”的模式,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和满足。书中也提到了不少成功的实践案例,这些案例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深入剖析了背后的商业逻辑和营销策略,让我能够举一反三,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借鉴和应用。这本书让我明白,在这个时代,营销和金融不再是割裂的,而是需要协同作战,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评分

这本书在内容深度和广度上都给我带来了惊喜,它不仅仅是一本“入门读物”,更像是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互联网金融复杂体系的“工具箱”。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一些核心概念时,那种化繁为简的能力。比如,在讲解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时,并没有陷入枯燥的技术名词解释,而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清晰的逻辑,让我能够理解其核心原理以及它如何改变传统金融的运作模式。此外,书中对于监管政策的探讨也相当及时和重要,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规范,了解这方面的内容,对于普通投资者和从业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关于风险控制的部分,互联网金融虽然带来了便利,但风险也如影随形,如何在享受科技红利的同时,有效规避风险,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重要启示。它并没有回避这些风险,反而以一种客观和审慎的态度去分析,这让我觉得作者非常负责任。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不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有了一个更扎实、更全面的理解,能够更好地分辨其中的机遇与挑战。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鲜活,充满了作者的个人见解和独到之处。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趋势判断”的分析,作者并没有止步于对当前现象的描述,而是勇敢地预测未来,并为读者提供了思考方向。我关注了书中关于“平台化”和“生态化”的趋势,这让我看到了互联网金融正在从单一的产品向一个更庞大的服务体系演变。例如,一个金融平台可能不仅仅提供支付和信贷服务,还可以整合保险、理财、投资等多种金融需求,形成一个全方位的金融生态。书中也提到了不少关于“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挑战,这让我意识到,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我们也要时刻保持警惕。这本书让我对互联网金融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为我提供了一个观察和理解这个行业发展的“地图”,让我能够更好地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合理,每一章都像是一个独立的模块,但又能够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本身从事的是与用户体验相关的行业,因此,对书中关于“用户体验设计”在互联网金融产品中的应用部分特别感兴趣。我发现,那些成功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不仅仅是在技术上有所创新,更是在用户交互、流程设计、信息呈现等方面下足了功夫。书中对“降低用户理解成本”、“提升操作便捷性”这些细节的强调,让我受益匪浅。我以前可能更多地将金融产品视为冰冷的工具,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通过优秀的设计,金融服务也可以变得更加人性化、更加贴近用户。书中也提到了不少关于“产品迭代”和“用户反馈”的机制,这让我意识到,持续的优化和改进,是互联网金融产品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评分

在深入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打破了我过去对于“金融”和“技术”的固有认知。我一直觉得金融行业是比较传统和保守的,而互联网技术则是日新月异、充满活力。但这本书清晰地展现了二者如何深度融合,激发出无限的可能性。书中对“金融科技”(FinTech)这个概念的解析,让我认识到,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一种颠覆性的创新。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数据驱动”在金融决策中的作用,过去金融的很多判断可能更多依赖于经验和直觉,但现在,海量的数据能够提供更客观、更精准的依据。作者在探讨这些技术应用时,并没有止步于介绍它们是什么,而是深入分析了它们如何改变了金融服务的流程、效率,以及用户体验。例如,通过人工智能进行风险评估,通过大数据进行个性化产品推荐,这些都让我看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强大之处。这本书让我对金融行业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也让我更加肯定了学习和拥抱新技术的重要性。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从基础概念到前沿趋势的方方面面,让我觉得物超所值。我过去对“数字货币”和“区块链”这些概念一直有些模糊的认识,总觉得它们离普通人的生活很远。但这本书用非常易懂的方式,解释了这些技术的核心原理,以及它们对未来金融体系可能产生的颠覆性影响。作者并没有过度渲染这些技术的神秘感,而是以一种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去分析其优劣势、应用场景以及潜在风险。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关于“合规性”的讨论,在创新和监管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任何新兴金融业态都必须面对的挑战。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任何一项技术的进步,都离不开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有效的监管体系。它为我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互联网金融的生态系统,以及它如何在一个动态平衡中不断发展。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一气呵成,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朋友,在和我分享他的见解。我本身对金融行业有一些基础的了解,但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确实带来了很多全新的概念和模式,让我感到有些无所适从。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股清流,将那些分散的信息重新组织起来,形成了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我尤其喜欢书中在分析具体案例时,那种“情景再现”式的描述,仿佛我置身其中,能够切身感受到当时的市场环境、产品特点以及用户反馈。这种代入感极强的叙述方式,让我对那些抽象的金融概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书中关于“用户画像”和“个性化推荐”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应用,也让我大开眼界。我发现,原来那些看起来很“聪明”的金融服务,背后都有着如此精密的计算和营销策略。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互联网金融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在我们身边,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理解它,就等于掌握了开启未来生活便利之门的一把钥匙。

评分

阅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让我“认识”了互联网金融,而不仅仅是“了解”它。作者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揭示了互联网金融背后深刻的商业逻辑和人性需求。我过去可能认为,金融就是关于钱的事情,但这本书让我看到,金融更是一种关于信任、关于连接、关于服务的艺术。书中对“金融普惠”的探讨,让我深有感触。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确实为那些过去难以获得传统金融服务的群体,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例如,小微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获得融资,个人可以通过便捷的支付和信贷服务改善生活。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互联网金融的社会价值,它不仅仅是商业的驱动,更是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从书中获得的力量,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对未来的信心和对创新的热情。

评分

印刷纸质还不错,内容还在研究

评分

书籍完好,配送很快!

评分

很不错,值得一读

评分

很不错,刚好有用

评分

很不错,值得一读

评分

很不错,值得一读

评分

很不错,刚好有用

评分

很不错,刚好有用

评分

很不错,值得一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