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式”首本通过句子背单词的词汇力作。
用句子识记单词,用语境强化记忆,有效解决词汇难题。
新东方11位老师助阵,录制全书配套视频课程。
100个精选句子,7000个托福词汇,100则语法笔记,100个核心词表,240多类主题归纳,100余张全彩配图,保证专业、有料、有趣。
这本通过句子学单词的词汇书将句子学习、单词记忆与托福考试予以巧妙结合。全书精选100个具代表性且考生易出错的托福句子,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及重点词汇,确保考生准确理解托福长难句并掌握重点托福词汇。除此之外,全书由句子入手,通过主题关联性和词汇归纳,延伸出超过240类托福常见主题和大约7000个托福词汇,不仅符合托福考试的主题考查特点,利于托福考生备考,也便于广大英语学习爱好者积累主题词汇用。全书配有精彩配套课程,由新东方老师师倾力授课,并赠送纯正外教朗读音频
俞敏洪:新东方创始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洪泰基金创始合伙人。1962年生,江苏江阴人。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1985年任北京大学外语系教师,1993年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2003年成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2006年9月7日,带领新东方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担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等社会职务。
著有“俞老师词汇”系列,对应中高考、四六级、专业四八级、考研、考博等国内考试,以及TOEFL、IELTS、SAT、GRE、GMAT等出国考试,深受读者喜爱。
按学科分类
Word List 1 3
Word List 2 7
Word List 3 11
Word List 4 17
Word List 5 21
Word List 6 25
Word List 7 27
Word List 8 31
Word List 9 35
Word List 10 41
Word List 11 43
Word List 12 49
Word List 13 53
Word List 14 55
Word List 15 57
Word List 16 61
Word List 17 65
Word List 18 67
Word List 19 75
Word List 20 81
Word List 21 83
Word List 22 91
Word List 23 95
Word List 24 103
Word List 25 107
Word List 26 111
Word List 27 115
按意群分类
Word List 28 131
Word List 29 151
Word List 30 195
Word List 31 213
Word List 32 239
Word List 33 271
Word List 34 303
Word List 35 319
附录一:索引 344
附录二:阅读必备重要词组 371
附录三:托福经典400题 377
《100个句子记完7000个托福单词》的起因源自20多年前。当时我在进行托福教学的时候发现,大量同学在学习上存在三个问题:1、背单词很难;2、理解句子很难;3、阅读理解很难。
其实这三个问题是连在一起的:词汇量不够必然影响到理解句子,理解句子结构的能力不强必然影响到阅读理解,而阅读理解能力的解决必然来自对单词的理解和对句子结构的理解。
上述三个难题导致很多学生在学英语的时候失去热情,我就想起了我在高考的时候用的方法。我高考考了三次,第一次英语只考了33分,第二次考了55分,第三次的时候英语考了90多分。第三次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飞跃呢?完全是因为第三年我学英语的时候碰到的一件事情。
当年,我们的英语老师总结出了高考中他认为包含最重要词汇、句子结构、语法等的300个句子,对我们说:“同学们,这300个句子非常重要,你们在座的如果能把这300个句子背得滚瓜烂熟,那么英语分数就能提高。”
当时我把高中英语课本上40多篇英语课文全都背得滚瓜烂熟,但是英语分数还是提不上去,好的时候70多分,不好的时候60 多分。那这300句会不会管用呢?我就想,死马当作活马医,试试再说,于是就开始背这300个句子。背完10句之后,我就想随手把这些句子写出来。但是我却发现,我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并不够深刻,比如说句中出现的单复数、定冠词、介词、词组的用法等我其实并不理解。这样把300句背下去,其实英语水平也不一定能提高多少。所以当时我做了一个看似很笨的事情,就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把这300句的英语全部翻译成中文,然后再根据我自己翻译过来的中文,将之回译成英文。这一回译,我就发现了问题:第一,我翻译过来的英文句子不如原句精练、地道;第二,我发现原来自以为很懂的句子结构译过来却跟英文原句不一样,通常都是错的。另外,还有一些定冠词、不定冠词、单复数等语法点也常常是有问题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原来我自以为不是问题的事情,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就会出现问题。于是我就对照原来的英文句子,琢磨我为什么会犯错。其中90%以上的问题我自己都能弄懂,10%左右自己弄不懂的地方我就去问英语老师。就这样,我一句一句地往下翻译,从第一句翻译到第300句,每天翻译50 句的话,六天翻译完一遍。第二周,我开始第二遍翻译,这一遍比第一遍有所进步,但是我发现了两个现象:第一,该犯的错误还是会犯,那么连续两次在同一个地方犯的错误很明显就是我的弱点,就是需要加强的地方;第二,在第一次翻译时“瞎猫碰上死耗子”蒙对的地方,在第二次翻译时出现了错误,这就说明这些地方在第一遍翻译时并不是真正理解,只是蒙对了。
总结了错误以后,我就开始第三遍翻译。这次依然有错误,但是错误明显比第二遍减少,句子结构也越来越接近原句。第三遍翻译完以后,我又翻译了第四遍、第五遍。翻译了五遍之后,基本上形成了一个特点:我的笔指向任何一句中文,我笔下译出来的英文基本上跟原句是一模一样的,完全没有语法错误和句子结构错误。除此之外,对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每一个习惯用法为什么这么用,我都了如明镜。这个时候,我发现自己是真正理解了这些句子。
到了第二个月,我的模考成绩有了大幅提高。一个月之前,我的高考英语模拟考试只考了70分左右,但是过了一个月,在把这300个句子弄得滚瓜烂熟以后,我的模考竟然考到了接近90分,而且从此以后,直到高考前(这300个句子是老师在高考前四个月发给我们的),我的英语模考成绩一直没有低于90分。高考英语,我考了95.5分。
我的例子告诉大家,学习其实是有方法的,我们首先要琢磨出来学习的最佳方法,再去学习。我总结一下,不管学什么东西,我觉得最核心的要点就是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深度的理解和融会贯通。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深度的理解和融会贯通以后,我们在扩大范围的时候,你对所有扩大范围内的东西就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而这会让你的思维更敏锐,反应速度更快,同时因为你有了学习的深度,广度也就比较容易扩展开去。
20多年前我在教托福的时候,有学生给我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俞老师,我们觉得单词很难背,句子也读不懂,阅读理解也做不完,请问有没有什么好方法?”那么基于上面所说的学习原理,我就想把自己中学学英语的方法激活一下,分享给大家。我找了100个我认为托福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句子,这100个句子包含并延展出托福考试的约7000个单词,也基本包含了托福考试的句子结构和阅读理解的句子结构,同时还包含几乎所有语法要点。原来的托福考试,主要就考三项:听力、阅读、语法。我跟同学们说,除了听力以外,你如果用我的方法把这100个句子弄得滚瓜烂熟,在原则上就能得到比较好的托福分数。
现在出的这本书,《100个句子记完7000个托福单词》是以往100个句子的更新版。我对一些句子进行了替换,新东方不少的老师也帮助进行了句子的更替。我把这些句子从短句到长句进行了排列。学习的时候,大家可以套用我中学时的方法,先读一遍句子,再把上面的英文句子盖住,然后根据核心词汇和中文译文把这些句子全部回译成英文。你如果能按照这样的方法学习这100个句子,最后根据这100个句子的中文译文,做到一字不差地还原成英文原句,那我基本上可以有把握地告诉你,你对句子结构的理解、对单词的掌握和对阅读文章的理解会非常到位。
这100个句子表面上看是很难,但是你一旦熟悉以后,你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对词汇的掌握,对英语句子结构和语法点的掌握,以及阅读和理解长句子和复杂句子的能力,会得到飞跃性的提升,可能比你浮光掠影地读几百篇英文文章要更加管用。这就是我从自己的经历中得出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由于这100 个句子后来被放到了网上,无数学生在非正式地使用,但又不成体系,所以我们就做了这样一件事情:把这100 个句子归类,进行很好的注解,变成一本书让大家学习和使用。这是我学习英语词汇和英语句子结构的一个体会和沉淀。语言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熟练、不断重复、不断交流,最后让自己变得熟能生巧、彻底掌握如何应用的一个过程,如果大家能遵循这种方法去学习语言的话,相信大家在英语学习上会有更大的收获。
俞敏洪
2017.9.27
总的来说,我对这本书的整体感受是“期望过高,现实骨感”。如果以“快速记忆7000词”这个宏大的目标来看待它,那么它提供的工具显得过于单薄和粗糙。它没有提供足够的锚点来固定这些庞大的词汇量,也没有提供一个足够吸引人的学习体验来激励读者坚持到底。我更倾向于使用那些提供详细词源分析、大量语境例句以及多维度复习机制的传统词汇书,即使它们看起来更“枯燥”,但它们对学习的贡献是扎实且可量化的。这本书试图用一种新颖的包装来掩盖其内在方法的不足,但这种包装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很快就会被穿透。它更像是一个学习过程中的“调味品”——试图在枯燥的背诵中增加一点“趣味性”的尝试,但最终发现,这种趣味性并没有转化为实质性的学习效率提升,反而增加了额外的理解负担。我希望能找到一个更可靠、更系统化的帮手来应对接下来的挑战。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简直是一场灾难,完全没有考虑到读者的阅读体验。字里行间透露着一股廉价和敷衍的气息,仿佛是赶工出来的产物。内页纸张的质量也令人堪忧,那种粗糙的触感,让人每次翻阅都觉得是在浪费时间。更别提那些印刷的油墨了,有些地方模糊不清,有些地方又浓得化不开,严重影响了视觉的连贯性。我不得不频繁地停下来,猜测那些模糊不清的单词到底是什么,这对于一个需要高度专注力的单词学习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如果说学习一门语言需要环境和氛围的熏陶,那么这本书的物理形态,提供给我的却是一种强烈的排斥感。它没有提供任何令人愉悦的阅读界面,反而像是在用一种粗暴的方式强行灌输信息,让人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深深的抵触情绪,这种设计上的失误,比内容本身的问题更让我感到沮丧。我原以为买到的是一个学习的工具,结果却拿到了一本让人心生烦躁的物件。
评分从一个长期备考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在“实战应用”层面的指导是严重不足的。托福考试考察的不是你能不能默写出这100个句子,而是你是否能在听力、阅读中快速识别词义,并在口语和写作中准确、恰当地使用它们。这本书似乎完全跳过了“语用”这一关键环节。你背下了这100个句子,很好,但当你在真实的阅读材料中遇到一个生词,或者需要在口语中表达一个复杂概念时,你是否能迅速反应过来?这本书没有提供任何关于这些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细微差别,也没有给出同义词辨析,更别提在学术写作中如何提升句式的多样性。它停留在“认识”这个初级阶段,却无法帮助学习者跨越到“熟练运用”的阶段。备考的终极目标是得分,而得分的关键在于熟练度与准确性,这本书的侧重点显然是跑偏了,它提供的是知识点的堆砌,而非技能的培养。
评分我真正想谈谈的是它在学习方法论上的缺失,这远比排版问题更让我感到失望。市面上那么多号称高效的词汇书,总会有一个核心的记忆逻辑支撑,比如词根词缀的系统梳理,或者场景化的记忆串联。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硬邦邦地把一百个句子堆砌在那里,然后声称通过这有限的样本就能撬动七千个核心词汇的掌握。这根本不符合人类大脑的记忆规律和学习曲线。句子本身的设计,有时为了强行塞入目标词汇,显得生硬、别扭,甚至脱离了托福考试中实际可能出现的语境。学习的乐趣在于“理解”和“构建”,而不是简单的“重复记忆”。当句子失去了其应有的逻辑性和实用性,它就退化成了无意义的字母组合。我尝试去背诵这些句子,但很快发现,记忆的效率极低,因为我的大脑在抗拒这种不自然的输入模式,它更愿意记住一个生动的故事或一个清晰的用法场景,而不是这一串为凑数而生的文本。
评分关于所谓的“创新性”记忆法,我持保留态度。宣传上似乎暗示这套“百句”系统具有某种独到的魔力,能让记忆变得毫不费力。但实际操作下来,我发现所谓的“系统”更像是一个松散的集合体,缺乏内在的粘合剂。每一个句子,似乎都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知识网络。如果我忘记了一个句子,那么依赖这个句子来巩固的几个核心词汇,也会随之飘散。一个有效的记忆体系,应该是相互印证、层层递进的。如果这本书的精髓只在于“数量”(100个),而不在于“结构”(如何将这100个句子有机地转化为可迁移的知识),那么它的实用价值就大打折扣了。这就像是给了你一百块砖头,却没告诉你如何用它们搭建一座房子,最终,这些砖头只会散落在角落里,积灰蒙尘,无法形成任何有用的结构。我期待的是一种方法论的指导,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词汇清单的替代品。
评分老师推荐的!背起来省力!推荐大家!推荐大家推荐大家推荐大家推荐大家推荐大家推荐大家推荐大家推荐大家推荐大家推荐大家推荐大家推荐大家推荐大家推荐大家
评分经典红宝书
评分还不错吧…………哈哈哈啊哈哈哈哈哈哎
评分可以
评分好看,正品,印刷质量好,包装严实会继续买!!!!
评分盗版的吧,纸质不好,翻了几页有重影
评分其次,单词释义不完整,只有一部分
评分都是这么背过来的
评分背单词还是要恒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