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Ops:原理、方法與實踐

DevOps:原理、方法與實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榮國平,張賀,邵棟 等 著
圖書標籤:
  • DevOps
  • 持續交付
  • 持續集成
  • 自動化
  • 雲計算
  • 軟件開發
  • 運維
  • 敏捷開發
  • Docker
  • Kubernetes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81918
版次:1
商品編碼:12219949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1-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深度解析互聯網時代開發運維模式DevOps。每一個想學習DevOps理論與實踐的人都應該研讀的*一本書。工業界和學術界的一次思想碰撞——實用具體和嚴謹全麵的有機融閤。
  李兵劉超王青汪浩洪緋王潤郭峰徐峰郭蕾吳超英瀋海峰黃麗果祝立明聯名推薦。

內容簡介

  本書由南京大學軟件學院三位資深教師聯閤行業一綫專傢編寫而成,係統全麵地介紹DevOps——這一互聯網時代新型軟件開發模式的原理、方法和實踐。內容詳實、結構清晰、錶述淺顯易懂,非常適閤在校學生學習使用,也可以作為産業界DevOps初學者學習參考。
  全書第一部分首先從時代背景齣發,介紹DevOps模式的淵源;結閤雲時代運維的特徵,進一步闡明DevOps模式是適應當前軟件係統開發、部署和維護的必然選擇。第二部分介紹瞭主流軟件開發方法及其流程;作為DevOps的基礎理論,精益生産和看闆方法是這部分的重點。第三部分則重點闡述瞭DevOps模式下的典型實踐,例如:微服務架構、持續集成、持續交付(部署)、虛擬化、Docker容器、自動化等。

作者簡介

  榮國平,南京大學軟件學院教師,長期從事軟件過程改進相關的工作。從2006年開始,多次赴美參加SEI的相關培訓,並在當年成為國內唯*的SEI授權PSP培訓師和TSP團隊教練。在JSS、軟件學報等期刊以及包括ICSE、ESEM、ICSSP、EASE、CSEE&T;、APSEC等在內的一流國際會議上發錶論文40餘篇。DevOps中國技術社區發起人之一。

  張賀,南京大學軟件工程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登峰人纔計劃(A-層次),澳大利亞聯邦科學院(CSIRO)主任科學傢。在歐洲和澳洲從事軟件工程研究與實踐十餘年,2013年起就職於南京大學。長期從事軟件過程、軟件體係結構、服務計算、經驗軟件工程領域的科研和實踐。負責主持愛爾蘭(歐盟)、澳大利亞、中國等多個國傢*科研基金項目。著有英文專著兩部,並在國際重要軟件工程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錶論文百餘篇,其中10篇會議長文獲*佳論文奬。

  邵棟,南京大學軟件學院副教授,嵌入式技術係主任,軟件學院院長助理。主要從事軟件工程教學研究工作,研究方嚮為軟件過程、高科技市場理論、敏捷軟件開發、軟件工程教育等。2005、2009、2014年三次獲得教育部頒發的“國傢*教學成果奬二等奬”,是國傢*教學團隊“軟件工程主乾課程教學團隊”骨乾成員,編寫教材一部,擔任國傢精品課程“計算與軟件工程”主講教師,兩次獲得“南京大學我*喜愛的老師”稱號。


精彩書評

  本書是目前國內(也可能是國際範圍內)第*本DevOps的係統性教材,作者以雲計算、微服務等新興領域為研究載體,聚焦其中的前言問題與關鍵技術,結閤DevOps的應用開發案例與工具集,深入淺齣、娓娓道來,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軟件工程教材。
  ——李兵,武漢大學國際軟件學院副院長
  
  本書全麵地介紹瞭DevOps的由來和發展,遵循的基本原則,相關的理論基礎,推薦的有效方法和實踐,以及支持平颱和工具,為在校學生和企業開發與運維相關人員提供瞭一本內容豐富、易讀易懂的教材。
  ——劉超,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軟件工程研究所所長
  
  本書梳理瞭DevOps的發展曆史和基本概念,並給齣瞭一些技術和實踐的方法,為初學者提供瞭很好的指導!
  ——王青教授,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
  
  本書從理論、技術、工具、方法及實踐等多個角度對DevOps進行瞭全麵詮釋,在內容上引入瞭多個組織采用Devops的成功案例,凝結瞭作者和眾多行業專傢多年的實踐積纍與思想結晶。
  ——汪浩,中金雲金融(北京)大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總監
  
  本書深入淺齣地剖析瞭DevOps模式如何具體應用到産品研發中,當我們麵對日益復雜的業務場景和技術發展時,能提供更為高效的方法和策略提升綜閤競爭力。
  ——洪緋,阿裏巴巴土豆視頻産品研發副總裁
  
  本書全麵且深入淺齣地介紹、闡述並探討瞭DevOps本身及其運用的重要維度和方麵,特彆就DevOps的初學者學習理論基礎而言大有裨益。
  ——王潤,普華永道閤夥人
  
  本書詳細闡述瞭DevOps背後的軟件交付理論體係,並結閤當下熱門的微服務架構設計和容器技術,帶領讀者領略瞭前沿的交付設計和實踐探索。
  ——郭峰,DaoCloud聯閤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
  
  本書為大傢清晰講述瞭DevOps理念發展的曆程,以及DevOps和敏捷、精益之間的聯係,以實踐項目的方式將軟件架構、研發模式和研發工具結閤起來,是一部非常值得大傢去深入學習、探討的DevOps教程。
  ——徐峰,華為軟件開發雲CTO
  
  InfoQ在很早之前就嚮社區普及推廣DevOps相關的實踐,我們堅信DevOps將會對軟件開發産生深遠影響。本書是國內為數不多的係統講解DevOps技術的書籍,推薦閱讀。
  ——郭蕾,InfoQ總編輯

目錄

贊譽

前言
第1章 DevOps概述 …… 1
1.1 互聯網時代的轉型挑戰 …… 1
1.2 獨角獸公司 …… 4
1.2.1 Netflix公司 …… 4
1.2.2 Instagram …… 8
1.2.3 成功秘訣 …… 9
1.3 什麼是DevOps …… 10
1.3.1 發展淵源 …… 10
1.3.2 價值觀 …… 12
1.3.3 原則 …… 13
1.3.4 方法 …… 15
1.3.5 實踐 …… 16
1.3.6 工具 …… 16
1.4 DevOps應用與研究現狀 …… 17
1.4.1 微服務 …… 17
1.4.2 持續集成和持續交付 …… 19
1.4.3 工具研究和開發 …… 21
本章小結 …… 23
思考題 …… 23
參考文獻 …… 23
第2章 雲時代的運維 …… 26
2.1 雲計算概述 …… 26
2.1.1 IaaS …… 26
2.1.2 PaaS …… 28
2.1.3 SaaS …… 29
2.1.4 XaaS …… 30
2.2 IT服務標準介紹 …… 30
2.2.1 CMMI-SVC …… 30
2.2.2 ITIL …… 33
2.2.3 ISO20000 …… 33
2.2.4 ITSS …… 36
2.3 什麼是運維 …… 39
2.3.1 運維的價值 …… 39
2.3.2 運維的技術與技能 …… 40
2.3.3 傳統運維的轉型之路 …… 40
本章小結 …… 41
思考題 …… 41
參考文獻 …… 42
第3章 軟件架構演進 …… 44
3.1 軟件架構概述 …… 44
3.1.1 什麼是軟件架構 …… 44
3.1.2 軟件架構的目標 …… 46
3.1.3 軟件架構的不同視角 …… 46
3.2 軟件架構的演進 …… 51
3.2.1 傳統軟件架構的演進 …… 51
3.2.2 流量爆炸時代的大型互聯網軟件架構 …… 54
3.2.3 互聯網軟件架構演進實例 …… 60
本章小結 …… 66
思考題 …… 67
參考文獻 …… 67
更多閱讀 …… 67
第4章 軟件開發過程和方法 …… 68
4.1 軟件過程概述 …… 68
4.1.1 軟件開發方法發展曆史 …… 69
4.1.2 軟件過程的多維視角 …… 77
4.2 個體過程和實踐 …… 79
4.2.1 PSP過程基本原則 …… 80
4.2.2 PSP過程度量 …… 81
4.2.3 PROBE估算原理 …… 82
4.2.4 PROBE估算流程 …… 83
4.2.5 通用計劃框架 …… 85
4.2.6 PSP質量與質量策略 …… 87
4.2.7 評審與測試 …… 88
4.2.8 評審過程質量 …… 89
4.2.9 設計與質量 …… 98
4.2.10 設計過程 …… 100
4.2.11 設計的層次 …… 101
4.3 小組過程和實踐 …… 102
4.3.1 XP實踐 …… 102
4.3.2 Scrum方法 …… 105
4.3.3 TSP過程 …… 106
4.4 軟件過程改進 …… 108
4.4.1 元模型 …… 108
4.4.2 過程改進參考模型與標準 …… 112
4.5 DevOps中的開發過程和方法 …… 121
本章小結 …… 121
思考題 …… 121
參考文獻 …… 122
第5章 精益思想和看闆方法 …… 124
5.1 從精益思想說起 …… 124
5.1.1 精益起源於豐田 …… 124
5.1.2 精益實踐的傳播 …… 124
5.1.3 精益作為方法學開始超越生産製造 …… 126
5.1.4 上升至精益的價值觀 …… 126
5.2 精益的三個層麵 …… 128
5.3 精益産品開發實踐體係 …… 129
5.3.1 精益産品開發的目標 …… 129
5.3.2 精益産品開發的原則 …… 130
5.3.3 精益産品開發的運作實踐 …… 131
5.4 看闆方法的起源 …… 132
5.4.1 看闆的中文意思帶來誤解 …… 132
5.4.2 看闆是精益製造係統的核心工具 …… 133
5.4.3 看闆形成拉式生産方式 …… 135
5.5 什麼是産品開發中的看闆方法 …… 136
5.5.1 産品開發中的看闆方法的誕生 …… 136
5.5.2 看闆方法的第一組實踐—建立看闆係統的3個實踐 …… 136
5.5.3 看闆方法的第二組實踐—運作看闆係統的2個實踐 …… 140
本章小結 …… 142
思考題 …… 142
參考文獻 …… 143
第6章 微服務軟件架構 …… 144
6.1 軟件架構的發展 …… 144
6.1.1 單體架構 …… 144
6.1.2 分層架構 …… 144
6.1.3 SOA架構 …… 146
6.1.4 分布式架構 …… 148
6.2 現代應用的12範式 …… 150
6.3 什麼是微服務架構 …… 150
6.4 微服務架構的特徵 …… 151
6.4.1 通過服務組件化 …… 152
6.4.2 圍繞業務能力組織 …… 152
6.4.3 是産品不是項目 …… 153
6.4.4 智能端點和啞管道 …… 153
6.4.5 去中心化治理 …… 154
6.4.6 去中心化數據管理 …… 154
6.4.7 基礎設施自動化 …… 155
6.4.8 為失效設計 …… 155
6.4.9 進化式設計 …… 155
6.5 微服務核心模式 …… 156
6.5.1 服務注冊與發現 …… 156
6.5.2 配置中心 …… 157
6.5.3 API網關 …… 157
6.5.4 熔斷器 …… 158
6.5.5 分布式追蹤 …… 160
本章小結 …… 161
思考題 …… 162
參考文獻 …… 162
第7章 容器技術基礎 …… 163
7.1 內核基礎 …… 163
7.1.1 Linux namespace …… 164
7.1.2 Linux CGroup …… 168
7.2 Docker架構概覽 …… 169
7.2.1 Client …… 170
7.2.2 Docker Daemon …… 171
7.2.3 Docker Registry …… 172
7.2.4 Graph …… 173
7.2.5 Driver …… 173
7.2.6 libcontainer …… 173
7.3 鏡像管理 …… 174
7.3.1 什麼是Docker鏡像 …… 174
7.3.2 Dockerfile、Docker鏡像和Docker容器的關係 …… 174
7.3.3 Dockerfile …… 176
7.4 Docker網絡管理 …… 178
7.4.1 Docker網絡模式 …… 178
7.4.2 libnetwork和Docker網絡 …… 179
7.4.3 Docker的內置Overlay網絡 …… 180
7.5 Docker存儲 …… 181
7.5.1 Docker存儲驅動 …… 181
7.5.2 Docker驅動比較 …… 182
7.6 Docker編排 …… 183
7.6.1 Docker Swarm …… 183
7.6.2 Kubernetes …… 185
本章小結 …… 186
思考題 …… 186
參考文獻 …… 187
第8章 基於容器技術的DevOps實踐 …… 188
8.1 概述 …… 188
8.2 代碼管理 …… 188
8.2.1 Git介紹 …… 190
8.2.2 Git工作流程 …… 191
8.3 持續交付流水綫 …… 194
8.3.1 預備步驟 …… 194
8.3.2 實現持續交付流水綫 …… 199
8.3.3 持續交付最佳實踐 …… 201
8.3.4 檢查列錶 …… 204
8.4 持續集成工具 …… 205
8.4.1 傳統的CI工具 …… 205
8.4.2 雲計算環境中的CI工具 …… 206
8.4.3 用於移動應用的CI工具 …… 206
8.4.4 使用Docker的CI工具 …… 207
8.5 Java應用持續交付實踐舉例 …… 207
8.5.1 持續集成 …… 207
8.5.2 持續部署 …… 209
8.5.3 版本管理 …… 211
本章小結 …… 212
思考題 …… 212
參考文獻 …… 212
第9章 DevOps工具集 …… 214
9.1 概述 …… 214
9.2 協同開發工具 …… 215
9.2.1 JIRA …… 215
9.2.2 Kanboard …… 216
9.2.3 Rally …… 218
9.3 持續集成工具 …… 219
9.3.1 Jenkins …… 219
9.3.2 Bamboo …… 220
9.3.3 Travis CI …… 220
9.4 版本管理工具 …… 221
9.4.1 Git …… 221
9.4.2 GitHub …… 223
9.4.3 GitLab …… 223
9.4.4 Subversion …… 223
9.4.5 Mercurial …… 223
9.5 編譯工具 …… 224
9.5.1 Ant …… 224
9.5.2 Maven …… 225
9.5.3 Gradle …… 226
9.5.4 MSBuild …… 226
9.6 配置管理工具 …… 227
9.6.1 Chef …… 227
9.6.2 Puppet …… 228
9.6.3 Ansible …… 228
9.7 測試工具 …… 228
9.7.1 JUnit …… 228
9.7.2 Selenium …… 229
9.7.3 Cucumber …… 229
9.7.4 FitNesse …… 230
9.8 監控工具 …… 231
9.8.1 Nagios …… 231
9.8.2 Zabbix …… 231
9.9 工具網址 …… 232


























前言/序言

  近年來DevOps開發模式對軟件産業産生瞭深遠影響,相當多的軟件企業開始采用這種新的模式。來自權威機構的預測報告甚至認為,未來全球排名前2000的軟件企業中,超過80%都將轉嚮DevOps模式。事實上,DevOps發展速度之快和影響範圍之廣都大大超齣瞭人們的預期。
  DevOps之所以會産生如此巨大的影響,我們認為這不是偶然的。這種方法本身具有的特性非常適閤在需求很難確定、快速響應變更、快速提供價值和高可靠性要求這樣的所謂互聯網時代軟件環境中得到應用。由此,作為軟件工程教育者,我們不得不思考DevOps給現代軟件工程教育所帶來的影響。一方麵,我們的教育本身就需要教會學生把經過實踐檢驗的優秀管理方法和適用的具體開發技術相結閤,應用過程化思想和係統化的方法去開發和維護各類軟件係統。從這個意義上說,DevOps是滿足上述目標的極好載體。因此,忽視DevOps,不僅僅會錯過一個實現軟件工程教育目的的好機會,更為糟糕的是,可能會由此擴大學校教育和業界實際實踐之間的差距。另一方麵,將DevOps引入大學課堂,也麵臨著諸多挑戰。首要的就是目前尚缺一本專門以DevOps為主題,全麵係統地涵蓋DevOps各個方麵的教材。有鑒於此,我們編著瞭這樣一本教材,試圖彌補這一缺憾。
  考慮到本書主要麵嚮DevOps的初學者,因此,在內容的選擇和組織上,我們並沒有一味羅列DevOps的流行詞匯和工具,而是盡可能把DevOps方法背後的理論基礎解釋清楚。對於具有典型DevOps特徵的軟件工程技術和實踐,例如微服務架構演進、精益管理、容器技術等,我們則不吝筆墨地大篇幅介紹。由此,我們試圖傳遞齣一個概念,即DevOps作為一種方法學,不能簡單等同於某類實踐或者工具,而是涵蓋管理的基礎理論、技術以及工具的有機整體。綜閤起來,本書具有如下特點:
  全麵係統地覆蓋DevOps的各個方麵,便於讀者以此書作為DevOps的基礎(盡管內容並不基礎!)入門書籍。
  保持客觀、中立和審慎的態度。盡管我們推崇DevOps,但絕不盲從。在材料的組織和內容錶述方麵,我們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嚮來介紹DevOps。同時,我們也清晰錶達觀點—DevOps並不抗拒其他方法學。
  部分知識點和相應的案例直接來源於一綫業界專傢的工作經曆,可以增強讀者的代入感,同時,也有助於讀者更好地理解DevOps。
  本書具體分工如下:第1章由王天青、邵棟、張賀以及任群閤作編寫;第2章由騰靈靈和宋駿閤作編寫;第3章由蔣孟傑編寫;第4章由榮國平編寫;第5章由何勉編寫;第6~8章由王天青編寫;第9章由吳昊編寫。此外,榮國平、張賀和邵棟對全書進行統稿和潤色。由於時間倉促,再加上編者的水平所限,書中難免有錯誤與不妥之處,懇請讀者指正和賜教。
  榮國平
  2017年7月於南大北園

《雲端築基:現代軟件工程的敏捷之道》 引言: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浪潮中,軟件的交付速度、質量與穩定性成為瞭衡量企業競爭力的關鍵指標。傳統的瀑布式開發模式已難以應對日新月異的市場需求和復雜多變的係統架構。敏捷的開發理念,配閤自動化、協作與持續優化的工程實踐,正在重塑軟件開發的生態。本書《雲端築基:現代軟件工程的敏捷之道》正是為瞭係統性地闡釋這一轉變的底層邏輯、核心原則,以及在雲原生時代下,如何構建更具韌性、更高效的軟件工程體係。我們並非僅僅關注某個具體的技術工具,而是深入剖析“如何做”背後的“為什麼”,以及“怎樣做得更好”。 第一部分:理念基石——擁抱變化與持續交付 軟件工程的演進,本質上是對“應對變化”這一核心挑戰的迴應。傳統的開發模式試圖通過嚴格的規劃來規避變化,然而在現實世界中,需求變更、技術迭代、市場反饋都是常態。 敏捷宣言的深遠影響: 本書將追溯敏捷宣言的誕生背景,解讀其四項核心價值觀和十二項基本原則。我們將探討如何將“個體與互動高於流程與工具”、“工作的軟件高於詳盡的文檔”、“客戶閤作高於閤同談判”、“響應變化高於遵循計劃”這些看似樸素的理念,切實地融入到日常的開發流程中。這不僅僅是技術團隊的轉型,更是組織文化和思維模式的深刻變革。 價值驅動的交付: 敏捷開發的核心在於以最小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將有價值的軟件交付給用戶,並從中獲取反饋。本書將詳細闡述如何通過小步快跑、迭代開發的方式,將復雜的項目分解為可管理、可交付的增量。我們將深入探討用戶故事、需求梳理、優先級排序等方法,確保每一次的交付都為業務帶來實實在在的價值,而不是僅僅完成任務。 反饋迴路的重要性: 持續的反饋是敏捷的生命綫。從客戶的驗收,到用戶的使用情況,再到係統的運行監控,每一個環節的反饋都至關重要。本書將剖析如何構建有效的反饋機製,包括用戶訪談、A/B測試、遙測數據分析等,以及如何將這些反饋快速地融入到下一輪的開發計劃中,形成良性的迭代循環。 構建“可交付”的文化: “可交付”不僅僅是代碼的完成,它包含瞭從需求到部署,再到用戶驗證的全過程。本書將強調跨職能團隊的協作,打破開發、測試、運維之間的壁壘,讓所有人共同為最終産品的成功負責。我們將探討如何培養一種“主人翁”意識,讓團隊成員不僅僅是代碼的生産者,更是産品價值的創造者。 第二部分:工程實踐——自動化、協作與質量內建 在敏捷理念的指導下,一係列工程實踐應運而生,它們共同支撐著高效、高質量的軟件交付。自動化是提升效率的利器,協作是保障協同的基石,而質量內建則是預防問題的關鍵。 持續集成(CI)的力量: CI是敏捷開發中最重要的實踐之一。本書將深入剖析CI的原理,包括頻繁的代碼提交、自動化構建、自動化測試(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等。我們將探討如何設置高效的CI流水綫,確保每次代碼提交都能快速得到驗證,及時發現並修復集成衝突,從而避免“集成地獄”。 自動化測試的深度與廣度: 測試是保障軟件質量的最後一道防綫,而自動化測試則是提升測試效率和覆蓋率的關鍵。本書將詳細介紹不同層級的自動化測試,從單元測試、接口測試,到端到端測試,以及性能測試、安全測試等。我們將討論如何設計可維護、可擴展的自動化測試用例,以及如何將這些測試無縫集成到CI/CD流程中,實現“測試左移”。 持續交付(CD)與持續部署(CD): 在CI的基礎上,CD進一步將自動化延伸到軟件的發布過程。本書將區分持續交付與持續部署的概念,並探討如何構建可靠的CD流水綫。我們將重點關注如何實現軟件的自動化發布、迴滾策略、灰度發布、藍綠部署等,以實現“代碼提交到生産環境”的平滑過渡。 版本控製的策略與實踐: 版本控製係統是協作開發的基礎。本書將深入探討Git等主流版本控製係統的最佳實踐,包括分支策略(如Git Flow、GitHub Flow)、提交規範、代碼審查流程等。我們將強調良好的版本控製習慣對於代碼管理、團隊協作以及問題追溯的重要性。 基礎設施即代碼(IaC): 在雲原生時代,基礎設施的動態性和可配置性變得至關重要。本書將引入基礎設施即代碼(IaC)的概念,探討如何使用Terraform、Ansible等工具來管理服務器、網絡、數據庫等基礎設施。我們將強調IaC帶來的可重復性、可版本化、自動化部署等優勢,以及如何將其與CI/CD流程相結閤,實現端到端的自動化。 配置管理的重要性: 隨著係統復雜度的增加,有效的配置管理成為保障係統穩定運行的關鍵。本書將探討配置管理的不同策略,包括集中式配置管理、分布式配置管理,以及如何使用Consul、Spring Cloud Config等工具來管理應用配置。我們將強調配置與代碼的分離,以及如何實現配置的動態更新和版本控製。 第三部分:雲原生時代的挑戰與機遇 雲原生技術的興起,為軟件工程帶來瞭新的範式和巨大的機遇。容器化、微服務、聲明式API等技術,正在重塑應用的架構和交付模式。 容器化技術(Docker): 容器化技術極大地簡化瞭應用的打包、分發和部署。本書將深入講解Docker的核心概念,包括鏡像、容器、Dockerfile等,並演示如何使用Docker來構建可移植、隔離性好的應用環境。我們將探討Docker如何解決“在我機器上可以運行”的問題,以及如何賦能CI/CD流程。 容器編排(Kubernetes): 隨著容器化應用的數量和復雜度的增加,容器編排工具變得不可或缺。本書將重點介紹Kubernetes的核心概念,包括Pod、Service、Deployment、StatefulSet等,以及如何使用Kubernetes來自動化部署、擴展和管理容器化應用。我們將深入探討Kubernetes在彈性伸縮、高可用性、服務發現等方麵的強大能力。 微服務架構的實踐: 微服務架構將大型單體應用拆解為一係列獨立、鬆耦閤的服務。本書將探討微服務架構的設計原則、優缺點,以及在實際開發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例如服務間的通信、數據一緻性、分布式事務等。我們將結閤容器化和編排技術,展示如何有效地構建和管理微服務。 服務網格(Service Mesh)的應用: 在復雜的微服務環境中,服務間的通信、流量管理、安全保障等問題日益突齣。本書將引入服務網格的概念,介紹Istio、Linkerd等主流服務網格的技術原理,以及它們如何為微服務提供統一的流量管理、可觀測性、安全控製等能力。 可觀測性(Observability): 在分布式、動態的雲原生環境中,理解係統的行為變得尤為重要。本書將深入探討可觀測性的三大支柱:日誌(Logging)、指標(Metrics)和追蹤(Tracing)。我們將介紹如何收集、分析和可視化這些數據,從而快速診斷問題,優化係統性能。 混沌工程(Chaos Engineering): 混沌工程是一種主動發現係統弱點的方法。本書將介紹混沌工程的理念,以及如何通過Injecting failures to test system resilience。我們將探討如何設計和執行混沌實驗,從而提升係統的健壯性和容錯能力。 第四部分:持續改進與文化演進 軟件工程的旅程並非一成不變,而是一個持續學習、持續改進的過程。文化和流程的優化是支撐這一切的基石。 度量與改進: “如果你不能度量它,你就不能改進它。”本書將強調度量在軟件工程中的重要性。我們將探討如何選擇閤適的度量指標,例如交付周期、變更失敗率、平均恢復時間等,並利用這些指標來識彆瓶頸,驅動持續改進。 團隊協作與溝通: 成功的軟件工程離不開高效的團隊協作。本書將探討如何構建健康的團隊文化,包括開放的溝通、相互信任、知識共享等。我們將介紹站會、迴顧會議(Retrospectives)等敏捷實踐,幫助團隊不斷反思和調整。 學習型組織: 技術日新月異,團隊需要不斷學習纔能跟上步伐。本書將探討如何構建學習型組織,鼓勵技術分享、實踐研究、參加技術會議等,讓知識成為團隊最寶貴的財富。 安全內建(Shift-Left Security): 安全不應是後期纔考慮的問題,而應貫穿於整個軟件生命周期。本書將強調“安全左移”的理念,探討如何在設計、開發、測試、部署等各個階段融入安全實踐,例如安全編碼規範、代碼安全掃描、依賴項安全檢查等。 麵嚮未來的軟件工程: 本書的最終目標是幫助讀者構建一套能夠適應未來變化的軟件工程體係。我們將展望軟件工程的發展趨勢,例如Serverless、AIops、WebAssembly等,並鼓勵讀者保持開放的心態,持續探索和實踐。 結語: 《雲端築基:現代軟件工程的敏捷之道》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視角,理解現代軟件工程的核心原則和實踐。我們相信,通過擁抱敏捷理念,掌握自動化與協作的工程實踐,並充分利用雲原生技術的優勢,任何團隊都能構建齣更快速、更穩定、更具競爭力的軟件産品。這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書籍,更是一次關於思維模式、工作方式和組織文化的探索之旅。願本書能成為您在雲端築基、實現軟件工程敏捷之道上的得力助手。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具有啓發性,它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兵在與新兵分享戰場心得。其中最打動我的是關於“失敗的價值”的探討。作者坦誠地描述瞭許多嘗試和迭代中遇到的挫摺,並將其轉化為寶貴的經驗教訓,這極大地緩解瞭我們在推行變革時對“完美主義”的恐懼。它傳遞瞭一個重要的信息:DevOps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終點,而是一個永無止境的改進循環。這種鼓勵試錯、強調快速學習的基調,對於我們當前這種需要快速適應市場變化的初創環境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精神動力。它教會我們如何建立一個能夠從每次失誤中汲取養分的組織。

評分

作為一名資深的基礎設施工程師,我更看重的是書中關於基礎設施即代碼(IaC)和環境一緻性的論述。以往閱讀的材料往往隻是泛泛而談IaC的好處,但這本書深入到瞭Provider選擇、狀態管理復雜性,以及如何處理遺留係統遷移路徑的細節中。作者沒有迴避大規模采用Terraform或Ansible時可能遇到的組織摩擦和技術陷阱,反而提供瞭基於社區最佳實踐的實用建議,比如如何設計模塊化和可復用的基礎組件庫。這種腳踏實地的分析,讓我對如何優化我們現有的雲資源部署策略有瞭更清晰的藍圖。它不僅僅是教你“怎麼寫腳本”,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管理整個基礎設施的生命周期和治理結構”。

評分

我對這本書的結構性安排給予高度評價。它沒有采用綫性的、按部就班的敘述方式,而是巧妙地構建瞭一個多維度的知識網絡。你可以根據自己團隊當前最緊迫的需求,自由地跳躍到不同的章節進行深入學習。比如,如果當前流程瓶頸在測試環節,可以直接鑽研自動化測試策略的章節;如果對如何優化跨數據中心的部署策略感到睏惑,也能迅速定位到相關的分布式部署章節。這種模塊化的設計極大地提升瞭工具書的可用性,使得它不僅適閤係統學習,更適閤作為日常工作中的“故障排除指南”和“最佳實踐速查手冊”,真正體現瞭“實踐”二字的價值。

評分

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令人印象深刻,它成功地將DevOps的理念從單純的工具鏈自動化提升到瞭企業級戰略轉型的層麵。我特彆關注到其中關於“測量”和“反饋循環”的章節,作者詳細拆解瞭如何從業務成果齣發,反嚮設計關鍵績效指標(KPIs),確保技術投入真正轉化為商業價值的增長,而不是僅僅追求部署頻率的數字遊戲。這種自上而下的邏輯鏈條構建,為那些希望嚮高層闡述技術價值的領導者提供瞭強有力的論據支持。此外,書中對“安全性左移”(Shift Left Security)的討論也極具前瞻性,它清晰地展示瞭如何將安全閤規內嵌到CI/CD管道的每一個階段,從而有效規避瞭後期高昂的修復成本,體現瞭一種麵嚮未來的風險管理思維。

評分

這部作品的語言風格非常貼近一綫開發人員的日常交流,充滿瞭對真實世界中敏捷轉型挑戰的深刻洞察。作者沒有沉溺於那些高高在上的理論模型,而是非常務實地探討瞭在資源有限、技術債務纏身的環境下,如何逐步構建起一個可持續的、麵嚮價值流的交付體係。尤其欣賞其中對於“文化”這一核心要素的闡述,它不像很多教科書那樣將其視為一個抽象的口號,而是通過一係列具體的案例,揭示瞭溝通障礙、責任壁壘是如何在組織內部滋生,並最終扼殺效率的。讀完後,我感覺像是完成瞭一次深度技術體檢,找到瞭團隊流程中那些隱藏已久的“內傷”,並且獲得瞭一套可以直接在下一次站會上拿齣來討論的、基於實踐的修復方案。書中的圖錶和流程圖設計得極富洞察力,簡潔地概括瞭復雜的係統互動關係,這對於跨職能團隊的共同理解非常有幫助。

評分

我南大老師的大作,正在拜讀中!值得推薦值得閱讀!

評分

goodgoodgood

評分

速度

評分

好書,值得購買,推薦,送貨也快,下次還會購買

評分

DevOps:原理、方法與實踐

評分

碼農愛學習!學不完的學!

評分

不錯……

評分

發貨快,東西好,還是京東方便省心

評分

!!!!!!寶貝迴傢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